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ECSXXX-20XX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消能減震墻(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dampedinfillwall/wallboard(征求意見稿)xx出版社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消能減震墻(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dampedinfillwall/wallboardT/CECSxxx-20xx主編單位:廣州大學批準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施行日期:202X年XX月XX日PAGE47前言根據(jù)建標協(xié)字[2020]23號文“關于印發(fā)《2020年第二批協(xié)會標準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要求,《消能減震墻(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的編制工作由廣州大學組織完成,編制組經(jīng)過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我國消能減震墻實踐經(jīng)驗,參考國內外有關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規(guī)程。本規(guī)程共分為9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及符號、基本規(guī)定、材料、消能減震墻性能及設計、消能減震墻結構與連接設計、消能減震墻檢測、施工、安裝及驗收、保養(yǎng)與維修。請注意本規(guī)程的某些內容可能直接或間接涉及專利,本規(guī)程的發(fā)布單位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規(guī)程由中國工程標準化協(xié)會抗震專業(yè)委員會歸口管理,由廣州大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規(guī)程在使用過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有關資料或建議寄送解釋單位(地址:廣州市大學城外環(huán)西路230號,廣州大學《消能減震墻(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編制組;郵政編碼:510006;電子郵箱:zhydxs@163.com),以供修訂時參考。主編單位:廣州大學參編單位: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柏濤建筑設計(深圳)有限公司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廣州建工設計院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一公司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三公司廣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廣州一建集團有限公司汕頭市建安(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優(yōu)耐建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柳州東方工程橡膠制品有限公司江門鑫輝密封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宇泰制震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建國震寧科技有限公司君兆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周云吳從曉張超吳小賓張良平李力軍王松帆梁虹陳彬吳從永鄭日輝郭陽照蔡志立王興發(fā)林超偉龔晨文永宏章燕清梁湖清邵泉黃群凌文軒楊永全陳清祥楊超李云弟王欣樹曹君陳章彥林松偉馬兆軍主要審查人:目次1總則 12術語及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43基本規(guī)定 74材料 94.1墻體材料 94.2耗能減震元件材料 104.3接縫材料 114.4預埋件及連接件材料 125消能減震墻性能及設計 145.1一般規(guī)定 145.2裝配式減震墻板 175.3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 205.4阻尼填充墻 235.5門窗、電器管線布置要求 256消能減震墻結構與連接設計 276.1一般規(guī)定 276.2主體結構設計 286.3裝配式減震墻板與結構的連接設計 296.4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與結構的連接設計 316.5阻尼填充墻與結構的連接設計 317消能減震墻檢測 337.1一般規(guī)定 337.2墻體材料檢測 337.3耗能減震元件檢測 337.4消能減震墻構件性能檢測 358施工、安裝及驗收 378.1一般規(guī)定 378.2標志、包裝、運輸與存放 378.3進場安裝、驗收 388.4施工安裝順序 399保養(yǎng)與維護 41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42引用標準名錄 43條文說明 44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43Basicprovisions 74Materials 94.1Materialsofthewall 94.2Materialsoftheenergy-dissipationelement 104.3Materialsofthejointbetweenwallandthesurroundedstructure 114.4Materialsofthepre-embeddedpartsandconnections 125Designandperformanceofdampedinfillwall 145.1Generalprovisions 145.2Dampedprecastwallboard 175.3Prefabricatedenergy-dissipationcompositewallboard 205.4Dampedmasonryinfillwall 235.5Arrangementrequirementsoftheopeningandthepipeline 256Designofthestructurewithdampedinfillwallandofthewall-structureconnection 276.1Generalprovisions 276.2Designofthemainstructure 286.3Designoftheconnectionbetweenstructureandthedampedprecastwallboard 296.4Designoftheconnectionbetweenstructureandtheprefabricatedenergy-dissipationcompositewallboard 316.5Designoftheconnectionbetweenstructureandthedampedmasonryinfillwall 317Inspectionofthedampedinfillwall 337.1Generalprovisions 337.2Inspectionofthematerialsofwall 337.3Inspectionofthematerialsofenergy-dissipationelement 337.4Inspectionofthematerialsofthecomponentofdampedinfillwall 358Construction,installationandacceptance 378.1Generalprovisions 378.2Mark,package,transportationandstorage 378.3On-siteinstallationandacceptance 388.4Installationsequence 399Maintenanceandrepair 41Instructionsofthephrasingusedinthisspecification 42Listofcitedstandards 43Descriptionofprovisions 441總則1.0.1為規(guī)范消能減震墻在建筑工程中的技術要求,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方便施工,制定本規(guī)程。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9度地區(qū)采用消能減震墻技術的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和維護。1.0.3消能減震墻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及符號2.1術語2.1.1消能減震墻dampedinfillwall消能減震墻是一種具有抗震性能好、變形能力強、損傷程度低、不影響結構(構件)抗震性能等優(yōu)點的新型填充墻(板),主要由墻體單元、減震層或耗能元件、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或墻體單元之間的連接構造組成。主要有三個產(chǎn)品,分別為:阻尼填充墻、裝配式減震墻板以及裝配式消能減震復合墻板。2.1.2阻尼填充墻dampedmasonryinfilledwall消能減震墻的第一種產(chǎn)品,主要針對的是對于砌塊類填充墻的改進。主要由若干個砌體單元、減震層、墻-框間柔性連接構成,構造如圖2.1.2所示。圖2.1.2阻尼填充墻構造示意2.1.3裝配式減震墻板dampedprecastwallboard消能減震墻的第二種產(chǎn)品。是在阻尼填充墻基礎上針對裝配式隔墻板特點進行改造而提出的。墻體根據(jù)預制墻板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將裝配式減震墻板細分為橫條型與豎條型裝配式減震墻板,如圖2.1.3所示。(b)橫條型(c)豎條型圖2.1.3裝配式減震墻板構造示意2.1.4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prefabricatedenergydissipationcompositewallboard消能減震墻的第三種產(chǎn)品,主要用于對普通復合混凝土墻板的改進。其構造主要由L型預制混凝土板、耗能元件、柔性連接以及防水保溫填充材料構成,如圖2.1.4所示。圖2.1.4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構造示意2.1.5墻體單元wallunit為實現(xiàn)消能減震墻預期工作機制而在普通填充墻基礎上進行分塊后,所形成的可獨立運動單元的統(tǒng)稱。對于阻尼填充墻,具體名稱為砌體單元;對于裝配式減震墻板,具體名稱為墻板單元;對于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具體名稱為L型混凝土墻板;2.1.6耗能減震元件energy-dissipationelement指消能減震墻的各墻體單元之間所設置的具有良好耗能能力、屈服后剛度低的元件材料。對于阻尼填充墻以及裝配式減震墻板,耗能減震元件一般水平鋪設,材料為卷材;對于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一般使用開菱形孔的鋼板作為耗能元件。2.1.7柔性連接flexibleconnectionconfiguration由消能減震墻與相鄰結構構件之間或者消能減震墻的相鄰墻體單元之間預留的一定寬度的縫隙、縫隙內的填充材料以及部件間連接件共同組成的局部構造措施。2.1.8設計承載力designbearingforce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減震墻需要承受的最大水平荷載。2.1.9設計位移designdisplacement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減震墻達到的最大水平變形。2.1.10極限承載力ultimatebearingcapacity消能減震墻能夠承受的最大水平荷載,消能減震墻承受的水平荷載超過該值后認為消能減震墻失效。2.1.11極限位移ultimatedisplacement消能減震墻能夠達到的最大水平變形量,即達到極限承載力設計值時對應的水平變形量,消能減震墻的水平變形量超過該值后認為消能減震墻失效。2.1.12附加阻尼比additionaldampingratio地震下結構中消能減震墻通過耗能減小結構響應的效果等效附加給結構的有效阻尼比。2.2符號Aj——第j個消能減震墻的恢復力滯回環(huán)在相對水平位移?ζdWcj——第j個消能減震墻在結構預期層間位移?WsFi——質點iui——質點i——消能減震墻板有效剛度;——消能減震墻板在相應位移下的阻尼力;、——分別為消能減震墻板在相應位移時的正向阻尼力和負向阻尼力;——沿消能方向消能減震墻板的位移;、——分別為沿消能方向消能減震墻板的正向位移和負向位移值。F——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非結構構件中心處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γ——非結構構件功能系數(shù);η——非結構構件類別系數(shù);ζ1ζ2αmaxG——非結構構件的重力;βsγ——消能減震墻功能系數(shù);G——非結構構件類別系數(shù);——黏彈性卷材類耗能元件的厚度;——黏彈性卷材類減震耗能元件的設計剪切變形;——黏彈性卷材類耗能元件的最大剪切應變;Vv——消能減震墻單個墻體單元抗剪承載力設計值;ftfyAshS——水平分布構造鋼筋的間距;λ——計算截面剪跨比,λ=a——消能減震墻單個墻體單元設計剪切剛度;——黏彈性卷材類減震層的剪切剛度;——消能減震墻單元的水平橫截面面積;Ew、——分別為墻體材料的彈性模量以及剪切模量;——消能減震墻單元的高度;IWUfyE——鋼材的彈性模量;α——鋼材屈服點與彈性極限點之間的比例系數(shù)。ftfyhAshS——水平分布構造鋼筋的間距;——消能減震墻單個墻體單元抗剪能力設計值;γGfvAs'、d'、d
3基本規(guī)定3.0.1消能減震墻在設計階段應協(xié)調設計、生產(chǎn)、施工各方之間的關系,應加強建筑、結構、設備、裝修等專業(yè)的配合。3.0.2消能減震墻在運輸和進場堆放過程中,應采取防護措施,不可重壓或與鋒利物品碰撞;不應使消能減震墻在安裝之前進入耗能工作階段。產(chǎn)品應放在干燥通風處貯存,不宜露天長期暴曬。3.0.3消能減震墻應根據(jù)實際使用場景,使其防水、防火、保溫、隔聲性能符合下列相關規(guī)定:1消能減震墻用于有防火要求的環(huán)境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程》GB50176中的有關規(guī)定;2消能減震墻用于廚房、衛(wèi)生間等有防潮、防水要求的內墻時,需對墻體柔性構造連接設計防水構造,墻面防水高度不一低于1.8m;3消能減震墻用于外墻時,柔性構造處防水設計應滿足《預制混凝土外掛墻板應用技術標準》JGJ/T458的有關規(guī)定;其水密性能應滿足《預制混凝土外掛墻板應用技術標準》JGJ/T458以及《建筑幕墻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方法》GB/T15227的有關規(guī)定。4消能減震墻隔聲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的規(guī)定。3.0.4當電氣線路、設備管線需穿越消能減震墻的減震層或耗能元件時,應對穿越部位構造進行設計,構造大樣可參考本規(guī)程5.4.2條。3.0.5消能減震墻的使用年限不宜小于建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當消能減震墻自身或其中部件設計使用年限小于建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時,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應進行及時檢測,重新確定消能減震墻使用年限或更換。3.0.6若需要考慮消能減震墻附加阻尼比時,需將消能減震墻板視作消能器并應使消能減震墻滿足普通墻體的建筑功能要求以及作為消能器的性能要求。此時減震墻板的布置宜根據(jù)需要沿結構主軸方向布置;消能減震墻板在后期維護過程中不能隨意拆除。3.0.7不考慮消能減震墻附加阻尼比時,可將消能減震墻視為對普通填充墻的高性能改進構造措施。3.0.8應通過構造或計算保證消能減震墻具有足夠的平面外承載能力,不滿足時應采取相應的加強構造措施。
4材料4.1墻體材料4.1.1消能減震墻的墻體材料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優(yōu)先采用節(jié)能、利廢、環(huán)保、輕質的墻體材料。4.1.2消能減震墻的墻體材料應根據(jù)消能減震墻產(chǎn)品類型采用,符合下列規(guī)定:1使用預制混凝土墻板作為墻體材料時,其力學性能與耐久性要求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以及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1的有關規(guī)定。2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具有夾心保溫層墻體板材等作為墻體材料時,其力學性能與耐久性能應分別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guī)程》GB50666、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通用技術要求》JG/T169及其他現(xiàn)行標準。3使用磚砌塊作為墻體材料時,砌筑用磚砌體(塊)與砌筑用砂漿的力學性能與耐久性能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3的有關規(guī)定。4.1.3消能減震墻的墻體材料力學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采用混凝土時,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2采用輕骨料混凝土時,強度等級不宜低于LC30;3采用清混凝土或裝飾混凝土時,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4采用隔墻板時,不宜使用空心隔墻板;隔墻板抗壓強度等級不宜低于A3.5級??筛鶕?jù)需要對連接構造部位進行增強設計。5采用磚砌塊時,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15;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時,強度等級不宜低于A5.0;砌筑砂漿等級不宜低于M10。4.1.4消能減震墻物理力學性能指標應滿足表4.1.1。表4.1.1消能減震墻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項目指標要求試驗方法抗彎極限承載力(kN/m2)≥5.0JG/T432耐撞擊性能(10次)撞擊能力(N·m)≥900GB/T21086降落高度(mm)拉伸粘結強度(MPa)原強度≥0.10,破壞發(fā)生在夾心層的保溫材料中JG/T287耐水強度剝落性能(每隔玻璃棉的粘結面積)(%)≥85GB/T23932吊掛力(N)≥1000JG/T169吸水量(g/m2)≤500JG/T287不透水性單側未滲透CECS396附錄B水蒸氣透過性能[g/(m2·h)]面層透過量大于夾心層透過量JG/T287濕度變形(%)≤0.07JG/T396燃燒性能等級(面層板)不低于A級GB8624 注:耐撞擊性能應在隔墻板組合成墻體后測試。4.2耗能減震元件材料4.2.1耗能減震元件材料可根據(jù)消能減震墻的類型、使用需求,選用金屬類、橡膠類、砂漿類以及卷材類等材料。應根據(jù)設計要求確保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防火性能、防腐性能、耗能能力以及屈服后剛度低的特點。4.2.2消能減震墻耗能元件為金屬材料時,材料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l和《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方法》GB/T7314的有關規(guī)定。同時應根據(jù)使用需要,對金屬連接件采取有效的表面防腐、防銹處理。當節(jié)點連接件和預埋件采用耐候結構鋼時,其材料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耐候結構鋼》GB/T4171的有關規(guī)定。4.2.3消能減震墻減震層為黏彈性類材料時,可選用高阻尼橡膠,橡膠材料性能應符合國家標準《橡膠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膠支座》GB20688.4以及《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的有關規(guī)定;橡膠類減震層設計可參考本規(guī)程5.2.1條?;蜻x用改性瀝青防水卷材。4.2.4當耗能減震元件采用黏彈性材料且水平設置時,應考慮其豎向剛度與豎向承載能力;當需要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應考慮墻體自重對黏彈性耗能減震元件出力的影響。4.2.5消能減震墻減震層為砂漿類材料時,材料性能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T70-2009;砂漿類減震層設計可參考本規(guī)程5.2.1條。4.3接縫材料4.3.1墻-框預留縫隙處所背襯材料所形成的整體的彈性模量不宜大于10MPa,不宜小于2.5MPa。4.3.2接縫處應使用密封膠進行封堵、找平;密封膠厚度不宜小于8mm,且不宜小于縫寬的一半;密封膠內側宜設置背襯材料填充。材料防火性能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建筑用阻燃密封膠》GB/T24267的有關規(guī)定。力學性能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接縫用建筑密封膠》JC/T881的有關規(guī)定。4.3.3消能減震墻接縫處的背襯材料應具有良好的變形能力和較低的彈性模量??刹捎弥睆綖榭p寬1.3倍~1.5倍的發(fā)泡閉孔聚乙烯棒或發(fā)泡氯丁橡膠棒;當采用發(fā)泡閉孔聚乙烯棒時,其密度不宜大于37kg/m3。4.3.4接縫處填充背襯材料后需使用密封膠嵌縫。密封膠宜選用低模量彈性密封膠,其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膠》GB/T14683以及《建筑用硅酮結構密封膠》GB16776的有關規(guī)定。4.3.5密封膠的性能指標應符合表4.3.5的規(guī)定。表4.3.5密封膠物理性能指標序號項目技術指標試驗方法1密度(g/cm3)規(guī)定值±1《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2部分:密度的測定》GB/T13477.22下垂度(mm)垂直≤3《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6部分:流動性的測定》GB/T13477.6水平無變形3表干時間(h)≤8《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5部分:表干時間的測定》GB/T13477.54擠出性1(mL/min)≥80《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3部分:使用標準器具測定密封材料擠出性的方法》GB/T13477.35適用期2(h)≥2《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3部分:使用標準器具測定密封材料擠出性的方法》GB/T13477.36彈性回復率(%)≥70《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17部分:彈性恢復率的測定》GB/T13477.177拉伸模量(MPa)23℃≤0.4《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8部分:拉伸粘結性的測定》GB/T13477.3-20℃≤0.68定伸粘結性無破壞《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10部分:定伸粘結性的測定》GB/T13477.109浸水后定伸粘結性無破壞《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11部分:浸水后定伸粘結性的測定》GB/T13477.1010冷拉-熱壓后粘結性無破壞《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13部分:冷拉-熱壓后粘結性的測定》GB/T13477.1311質量損失率(%)≤5《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19部分:質量與提及變化的測定》GB/T13477.19注:1此項僅適用于單組分產(chǎn)品2此項僅適用于雙組份產(chǎn)品4.3.6消能減震墻膠粘劑的性能指標應符合表4.3.6的規(guī)定。表4.3.6膠粘劑性能指標序號項目指標試驗方法1拉伸膠粘強度(MPa)常溫14d≥1.0CECS301附錄F耐水14d≥0.72抗壓強度(MPa)14d≥5.0GB176713抗折強度(MPa)14d≥2.04收縮率(%)≤0.3JC/T5475可操作時間(h)≥2GB/T13464.4預埋件及連接件材料4.4.1預埋于混凝土主體結構的錨筋或錨板材料、預埋于預制墻板的吊環(huán)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4.4.2消能減震墻需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件采用金屬材料或鋼筋時,材料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2.2條規(guī)定。4.4.3消能減震墻連接時使用的焊接材料、螺栓、錨栓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鋼結構焊接標準》GB50061以及《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18的相關規(guī)定。4.4.4與主體結構的連接形式應根據(jù)消能減震墻的工作機制以及工程實際進行選用。若采用鋼卡時,鍍鋅鋼卡和普通鋼卡的厚度不應小于1.5mm;對于普通鋼卡應進行防銹處理,并不應低于熱浸鍍鋅的防腐效果。4.4.5墻長大于5m時,墻頂與梁宜有拉結;墻長超過8m或層高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4m,框架結構底部兩層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宜加密;填充墻開有寬度大于2m的門洞或窗洞時,洞邊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墻高超過4m時,墻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墻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消能減震墻性能及設計5.1一般規(guī)定5.1.1消能減震墻設計使用年限應滿足本規(guī)程3.0.5條規(guī)定。5.1.2消能減震墻的耗能減震元件應在墻內均勻、對稱地布置,應保證耗能減震元件與其相連接的墻體具有可靠的連接。5.1.3消能減震墻應進行十年一遇風荷載的驗算,確保該風荷載水平下耗能元件不屈服,相鄰減震墻板單元之間不發(fā)生錯動。5.1.4消能減震墻不考慮其附加阻尼比時,應作為非結構構件使用。根據(jù)所選用的墻體類型參照本規(guī)程5.2節(jié)~5.4節(jié)的相關條文執(zhí)行。5.1.5消能減震墻考慮附加阻尼比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抗震計算分析模型應同時包括主體結構與消能減震墻。2消能減震墻部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往復循環(huán)一周所消耗的能量,可按下式計算:Wcj=Aj式中:Aj——第j個消能減震墻的恢復力滯回環(huán)在相對水平位移?uj時的面積(kN3消能減震墻部件附加給結構的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式計算:ζd=j=1n式中:ζdWcj——第j個消能減震墻在結構預期層間位移?uj下往復循環(huán)一周所消耗的能量,kWs——消能減震墻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總應變能,kN·m4消能減震墻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總應變能可按下式計算:Ws=Fi式中:Fi——質點i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一般取相應于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即可,kNui——質點i對應于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位移,5消能減震墻有效剛度下列公式計算:(5.1.5-4)式中:——消能減震墻板有效剛度,kN/m;——消能減震墻板在相應位移下的阻尼力,kN;、——分別為消能減震墻板在相應位移時的正向阻尼力和負向阻尼力,kN;——沿消能方向消能減震墻板的位移,m;、——分別為沿消能方向消能減震墻板的正向位移和負向位移值,m。6應考慮耗能減震元件對其連接墻體所附加的軸力、剪力和彎矩作用,耗能減震元件的阻尼力應取消能減震墻在設計位移或設計速度下對應荷載的1.2倍。7應考慮消能減震墻附加阻尼力對結構構件附加的軸力、剪力和彎矩作用,附加阻尼力應取消能減震墻在設計位移或設計速度下對應荷載的1.2倍。8消能減震墻的墻體材料、各連接部位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證消能減震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正常工作。設計時荷載應按消能減震墻在設計位移下對應荷載的1.2倍。9消能減震墻應經(jīng)過消能減震墻結構或子結構試驗,驗證消能減震墻的性能和減震效果。10消能減震墻安裝后應注明位置,后期維護過程中不能隨意拆除,必須拆除的,需經(jīng)業(yè)主及設計單元確認。11工程上使用的消能減震墻應由專業(yè)廠家進行設計和制造,廠家在生產(chǎn)構件前應提供型式檢驗報告,并應待監(jiān)理單位和設計單位確認后方可生產(chǎn)。消能減震墻應滿足設計要求,在設計使用周期內,應能發(fā)揮預期的功能而不發(fā)生影響功能的破壞。5.1.6消能減震墻所受地震作用可根據(jù)樓面譜方法或等效側力法得到。1當使用等效側力法時,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以按下列公式計算:F=γηζ1ζ式中:F——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非結構構件中心處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γ——非結構構件功能系數(shù),由相關標準確定或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附錄M第M.2節(jié)執(zhí)行;η——非結構構件類別系數(shù),由相關標準確定或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附錄M第M.2節(jié)執(zhí)行;ζ1——狀態(tài)系數(shù),對預制建筑構件、懸臂類構件、支承點低于質心的任何設備和柔性體系宜取2.0,其余情況可取1.0ζ2——位置系數(shù),建筑的頂點宜取2.0,底部宜取1.0αmax——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可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G——非結構構件的重力,應包括附屬在消能減震墻面上部品的重力。2當使用樓面譜法時,樓面譜應反映消能減震墻的具體自身動力特性、消能減震墻所在樓層位置,以及結構和消能減震墻阻尼特性對結構所在地點的地面地震運動的放大作用。計算樓面譜時,宜采用多支點體系計算。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F=γηβsGβsγ——消能減震墻功能系數(shù),取決于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和使用要求,一般分為1.4、1.0、0.6三檔;G——非結構構件類別系數(shù),取決于構件材料性能等因素,一般在0.6~1.2范圍內取值。5.1.7不宜在需要開門、窗洞的部位布置消能減震墻。確需在開洞部位布置的,可選用本規(guī)程5.5.1~5.5.2條規(guī)定給出的參考構造,必要時應對消能減震填充墻墻體單元的劃分、連接構造進行專門設計。5.1.8消能減震墻的外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表面平整、不能出現(xiàn)露筋、孔洞、疏松、裂縫等缺陷。2耗能材料與墻板之間應連接可靠,不應出現(xiàn)缺陷。3墻板的截面尺寸偏差應小于3mm。5.1.9消能減震墻防水、防火、保溫、隔聲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3.0.3條規(guī)定。5.1.10裝配式減震墻板柔性連接構造處宜采用鋼絲網(wǎng)砂漿面層防開裂。5.1.11樓梯間采用砌體填充墻時,應設置間距不大于層高且不大于4m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并應采用鋼絲網(wǎng)砂漿面層加強。5.2裝配式減震墻板5.2.1裝配式減震墻板的減震層厚度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減震層材料為黏彈性卷材類材料時,厚度應符合式5.2.1-1;QUOTE(5.2.1-1)式中:——黏彈性卷材類耗能元件的厚度(m);——黏彈性卷材類減震耗能元件的設計剪切變形(m);——黏彈性卷材類耗能元件的最大剪切應變,應根據(jù)材性試驗確定,不宜超過300%。2減震層材料為低強度砂漿時,厚度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T70-2009的相關規(guī)定;5.2.2裝配式減震墻板減震層的設計出力應小于墻體單元的抗剪承載力,并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Vwu≥αVvQUOTE(5.2.2-1Vwu=1.75λ+1式中:Vv——為減震層設計出力。對于減震層為黏彈性卷材類材料,Vv為剪切變形下對應剪切荷載的1.2倍。對于減震層為摩擦類材料,——消能減震墻單個墻體單元抗剪承載力設計值;ftfyAshS——水平分布構造鋼筋的間距;α——安全系數(shù),對于減震層為黏彈性卷材類材料,建議取5;對于減震層為摩擦型材料,建議取5;λ——計算截面剪跨比,λ=a/hw0,當λ<1.5時,取1.5;當λ>2.2時,取25.2.3裝配式減震墻板的減震層水平剪切剛度應小于墻體單元的剪切剛度,并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Kwu≥aKvQUOTE(5.2.3-1Kwu=11Kfl+1KshKsh=AwKfl=3EwI式中:——消能減震墻單個墻體單元設計剪切剛度;——黏彈性卷材類減震層的剪切剛度,應根據(jù)減震層材料剪切滯回性能試驗結果確定,可取屈服時的割線剛度;a——安全系數(shù),可取5;——消能減震墻單元的水平橫截面面積(mm2);Ew、——分別為墻體材料的彈性模量(MPa)以及剪切模量(MPa);——消能減震墻單元的高度(mm);IWU——消能減震墻單元的截面慣性矩(mm45.2.4進行5.2.1條~5.2.3條的驗算時,當減震層的相關性能參數(shù)與法向壓應力大小有聯(lián)系時,與耗能有關的性能參數(shù)應統(tǒng)一取處于墻體最頂部減震層所受法向壓應力下對應的參數(shù);與力學特性有關的性能參數(shù)應統(tǒng)一取處于墻體最底部減震層所受法向壓應力下對應的參數(shù)的取值。5.2.5裝配式減震墻板的墻體材料可根據(jù)設計要求選用隔墻板或混凝土板,所選用的板材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1.3條規(guī)定。5.2.6裝配式減震墻板的減震層可根據(jù)需求選用黏彈性類材料或砂漿類材料,所選用的材料應相應地符合本規(guī)程4.2.3條~4.2.5條規(guī)定。5.2.7裝配式減震墻板與主體結構間應采用鋼板卡件保證其平面外抗倒塌能力,墻-主體結構的連接構造應符合本規(guī)程6.3.2條以及6.3.3條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內連接件應符合本規(guī)程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內填充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5.2.8裝配式減震墻板內埋設電氣管線需穿過減震層時,管線在減震層附近處的局部構造應符合本規(guī)程3.0.4條規(guī)定,并宜參考本規(guī)程5.5.2條給出的構造。5.2.9若需考慮裝配式減震墻板附加阻尼比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減震層材料為黏彈性材料時,裝配式減震墻板力學性能應符合表5.2.9-1的要求。表5.2.9-1黏彈性型裝配式減震墻板力學性能要求序號項目性能要求1極限應變每個產(chǎn)品極限位移實測值不應小于極限位移設計值2最大阻尼力每個產(chǎn)品最大阻尼力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3表觀剪切模量每個產(chǎn)品表觀剪切模量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4損耗因子每個產(chǎn)品損耗因子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5滯回曲線面積任一循環(huán)中滯回曲線包絡面積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2減震層材料為摩擦型材料時,裝配式減震墻板力學性能應符合表5.2.9-2的要求。表5.2.9-2摩擦型減震層的力學性能要求序號項目性能要求常規(guī)性能1起滑阻尼力每個產(chǎn)品起滑阻尼力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2起滑位移每個產(chǎn)品起滑位移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3初始剛度每個產(chǎn)品最大阻尼力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4極限荷載每個產(chǎn)品極限荷載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5極限位移每個產(chǎn)品極限位移值不應小于極限位移設計值6滯回曲線面積任一個循環(huán)中滯回曲線包絡面積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疲勞性能1摩擦荷載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30圈,任一個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2滯回曲線1)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30圈,任一個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2)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任一個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5滯回曲線面積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30圈,任一個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應為所有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平均值的±15%;3使用結構分析模型計算附加阻尼比時,減震層的性能應取設置于最高處阻尼層所受的法向壓應力作用下的性能。5.3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5.3.1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耗能減震元件一般采用中部開菱形孔的耗能減震鋼板(見圖5.3.1),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耗能元件弱軸在水平方向,豎向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承載能力。2耗能元件宜全截面屈服耗能。3鋼板材料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2.2條規(guī)定圖5.3.1開菱形孔耗能鋼板示意圖5.3.2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的設計彈性剛度Kd、屈服荷載Fdy以及屈服位移?dy分別見式5.3.2-1Kd=n2EhtFdy=nαfΔdy=αf式中:n——耗能鋼板數(shù)量;t——鋼板耗能部分的厚度,見圖5.3.1;w——耗能鋼板的寬度,見圖5.3.1;r——耗能鋼板在長度方向上開孔長度的一半,見圖5.3.1;h——耗能鋼板的高度,見圖5.3.1;fyE——鋼材的彈性模量;α——鋼材屈服點與彈性極限點之間的比例系數(shù)。5.3.3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的墻體單元受彎承載力由下式計算:Mw≤MuMu=hw0fcbwx+式中相關符號意義參照下圖:圖5.3.3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受彎承載力計算受力示意圖5.3.4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的墻體單元抗剪承載力由下式計算:Vw≤1.75λ+1λ>2.5時,Vw≤0.20βλ≤2.5時,Vw≤0.15βc式中,ftfyhAshS——水平分布構造鋼筋的間距;λ——計算截面剪跨比,λ=a/hw0,當λ<1.5時,取1.5;當λ>2.2時,取25.3.5墻體材料宜采用混凝土板,混凝土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1.3條規(guī)定。5.3.6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與結構梁之間的連接應具有足夠強度,保證連接構造在設計地震動作用下不提前破壞。5.3.7與主體結構間或者墻體內的柔性連接構造設計宜參考本規(guī)程6.3.2條或6.5.1條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內連接件應符合本規(guī)程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內填充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5.3.8墻體內埋設電氣管線需穿過減震層時,管線在減震層附近處的局部構造應符合本規(guī)程3.0.4條規(guī)定,并宜參考本規(guī)程5.5.2條給出的構造。5.3.9若需考慮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附加阻尼比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混凝土墻板自身、混凝土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作用力取值應為耗能元件在設計位移下對應阻尼力的1.2倍。2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性能要求應符合表5.3.9的規(guī)定。表5.3.9金屬消能減震墻板力學性能要求序號項目性能要求常規(guī)性能1屈服荷載每個產(chǎn)品的屈服荷載實測值允許偏差應為屈服荷載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2屈服位移每個實測產(chǎn)品屈服位移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3屈服后剛度每個實測產(chǎn)品屈服后剛度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4極限荷載每個實測產(chǎn)品極限荷載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5極限位移每個實測產(chǎn)品極限位移值不應小于極限位移設計值。6滯回曲線面積任一循環(huán)中滯回曲線包絡面積實測值偏差應為產(chǎn)品設計值的±15%;產(chǎn)品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為設計值的±10%。疲勞性能1阻尼力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30圈,任一個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2滯回曲線1)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30圈,任一個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2)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任一個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3滯回曲線面積實測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30圈,任一個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應為所有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平均值的±15%。5.4阻尼填充墻5.4.1阻尼填充墻減震層厚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5.2.1條規(guī)定。5.4.2阻尼填充墻減震層的設計出力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Vwu≥αVvQUOTE(5.4.2-1Vwu=fv當γG=1.2時,μ=0.26-0.082當γG=1.35時,μ=0.23-0.065式中:——消能減震墻單個墻體單元抗剪能力設計值;γGfv——砌體抗剪強度設計值,可根據(jù)材性試驗或依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α——修正系數(shù);當γG=1.2時,磚(含多孔磚)砌體取0.60,混凝土砌塊砌體取0.64;當γG=1.35時,磚(含多孔磚)砌體取μ——剪壓符合受力影響系數(shù);f——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σ0——永久荷載設計值產(chǎn)生的水平截面平均壓應力,其值不應大于0.8f5.4.3阻尼填充墻減震層的水平剪切剛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5.2.3條規(guī)定。5.4.4進行5.4.1條~5.4.3條的驗算時,應滿足本規(guī)程5.2.4條規(guī)定。5.4.5阻尼填充墻的墻體材料可根據(jù)需求選用常用砌體材料,材料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1.3條規(guī)定。5.4.6阻尼填充墻的減震層可根據(jù)需求選用黏彈性類材料或砂漿類材料,所選用的材料應相應地符合本規(guī)程4.2.3條~4.2.5條規(guī)定。5.4.7阻尼填充墻與主體結構間的柔性連接構造設計應符合本規(guī)程6.5.1條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內連接件應符合本規(guī)程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內填充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5.4.8阻尼填充墻構造應確保墻體不發(fā)生平面外失穩(wěn),宜在各個砌體單元上部放置1~2道貫通拉結筋。5.4.9墻體平面外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當減震層為黏彈性材料時,平面外承載力Fu,OOP按式5.4.9-1~式5.4.9-4Fu,OOP=NquLqu=8nLIcr=b(kd)3k=(ρ+ρ')2式中,n=Es/EmAs'、d'、dN——為墻體單元個數(shù)。2當減震層為低強度砂漿材料時,平面外承載力Fu,OOP按式5.4.9-5~式5.4.9-7q=2fm'hR2=0.357+2.49×1014λ=0.154exp?(-0.0985ht)式中,fmh、t——分別為墻體的高度、厚度;Ec、I3平面外承載力驗算需滿足式5.4.9-8,SOOP<Fu,OOP(式中,SOOP——為阻尼填充墻所受到的平面外地震作用,可參照本規(guī)程5.1.6條Fu,OOP——為阻尼填充墻的平面外承載力,可參照本規(guī)程5.4.9條5.4.10若需考慮阻尼填充墻附加阻尼比,所選用的黏彈性類或砂漿類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5.2.9條規(guī)定。5.5門窗、電器管線布置要求5.5.1消能減震墻不宜設有門、窗洞口。必須設置時,應根據(jù)門、窗等洞口的特點對消能減震墻墻板單元的分布進行調整,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消能減震墻內只設置門洞時,消能減震墻墻體單元的分布構造可參考圖5.5.1-1。(a)適用于阻尼填充墻(b)適用于裝配式減震墻板圖5.5.1-1消能減震墻內只設有門洞時的參考構造示意2當消能減震墻內只設置窗洞時,消能減震墻墻體單元的分布構造可參考圖5.5.1-2。(a)適用于阻尼填充墻(b)適用于裝配式減震墻板圖5.5.1-2消能減震墻內只設有窗洞時的參考構造示意3當消能減震墻內同時設置門、窗洞口時,消能減震墻墻體單元的分布構造可參考圖5.5.1-3。(a)適用于阻尼填充墻(b)適用于裝配式減震墻板圖5.5.1-3消能減震墻同時設有門洞、窗洞時的參考構造示意5.5.2消能減震墻內埋設管線時不宜穿過減震層。所埋設管線確有需要穿過減震層時,應在穿過減震層處對普通管線套管進行改造,使在減震層附近處的管線套管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可參考圖5.5.2所示的構造。圖5.5.2消能減震墻內埋穿越減震層的管線參考構造示意6消能減震墻結構與連接設計6.1一般規(guī)定6.1.1消能減震墻結構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樓(屋)蓋宜滿足平面內無限剛性的要求。當樓(屋)蓋平面內無限剛性要求不滿足時,應考慮需樓(屋)蓋宜平面內的彈性變形。6.1.2消能減震墻結構的最大適用高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對應結構體系的規(guī)定。當超過時應進行專項研究。6.1.3主體結構抗震等級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取值。6.1.4不考慮消能減震墻對結構的附加阻尼比時,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1對于裝配式減震墻板以及阻尼填充墻,可不考慮消能減震墻引起的附加軸力、彎矩和剪力作用對結構構件的影響,主體結構構件抗震驗算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有關規(guī)定。2對于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應考慮其引起的附加軸力、彎矩和剪力作用對結構構件的影響3可根據(jù)帶消能減震墻的結構模型動力特性分析結果對不帶消能減震墻的結構模型的周期折減系數(shù)取值進行調整。6.1.5考慮消能減震墻對結構的附加阻尼比時,應考慮消能減震墻引起的柱、墻、梁的附加軸力、彎矩和剪力作用,主體結構構件抗震驗算應依據(jù)《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guī)程》JGJ297的相關條文執(zhí)行。6.1.6消能減震墻與結構之間的連接構造及布置應根據(jù)消能減震墻具體產(chǎn)品類型以及設計要求進行設計。6.1.7消能減震墻與結構之間的連接件、預埋件主要包括高強度螺栓、焊接、鋼連接件、拉結鋼筋。連接件應依據(jù)實際受力狀態(tài)進行設計以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連接件所使用的材料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6.1.8消能減震墻與新建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時,連接構造設計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消能減震墻與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時,連接構造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JGJ145的有關規(guī)定;涉及焊接連接時,焊接的強度驗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6.1.9消能減震墻與鋼結構及組合結構連接時,宜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焊接的強度驗算或螺栓與連接板的驗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6.1.10消能減震墻與結構連接構造的預埋件、連接件,其作用力設計取值應為消能減震墻在設計位移下對應荷載的1.2倍。6.1.11消能減震墻與結構柔性連接構造的預留縫隙應使用具有良好隔音、防水、防潮及保溫性能的柔性材料進行封堵,材料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程4.4節(jié)以及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并柔性連接處應采取合理構造措施避免墻體表面開裂。6.1.12消能減震墻與結構之間的連接構造,應確保墻體預期工作機制的同時避免墻體出現(xiàn)平面外失穩(wěn)倒塌或破壞。6.2主體結構設計6.2.1與消能減震墻相連接的結構構件的構造措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與消能減震墻相連接的結構構件的抗震構造措施要求應按設防烈度要求執(zhí)行。2與消能減震墻相連接的結構構件為混凝土或型鋼混凝土構件時,應滿足國家現(xiàn)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和《高層建筑淚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的要求。相鄰構件為剪力墻時,其端部宜設暗柱,其箍筋加密區(qū)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不應低于國家現(xiàn)行標準《混凝土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中關于框架柱的要求。3與消能減震墻相連接的結構構件為鋼結構構件時,應滿足《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和《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的要求。6.2.2消能減震墻結構的抗震變形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消能減震墻結構的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取值。2消能減震墻結構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限值不應大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取值。6.2.3若需考慮消能減震墻對增大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效果時,宜建立帶消能減震墻力學模型的結構模型分析得到消能減震墻結構周期折減系數(shù);消能減震墻力學模型應根據(jù)所使用的消能減震墻產(chǎn)品選用合理的力學模型,結構抗震驗算按一般結構執(zhí)行。6.2.4若需考慮消能減震墻附加阻尼比時,消能減震墻的布置原則、消能減震墻附加有效阻尼比計算方法、結構截面抗震驗算、結構抗震變形驗算、結構構造措施應根據(jù)《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guī)程》JGJ297關于消能減震結構以及消能部件子結構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6.3裝配式減震墻板與結構的連接設計6.3.1裝配式減震墻板與結構間柔性連接應根據(jù)設計要求進行布置;柔性連接構造所涉及的相關鋼材以及填縫材料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以及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6.3.2裝配式減震墻板墻體與豎向結構構件之間柔性連接的縫隙最小寬度不宜小于20mm,且應滿足下列公式:hg≥Hw×δ式中:hg——接縫設計寬度(mm)δst——罕遇地震作用下設計層間位移角,保守估計時可取1/50αw——相鄰墻體單元最大相對位移系數(shù);對于各個墻體單元高度相等的情況,αw=1nw,nw6.3.3裝配式減震墻板與主體結構之間應采用鋼板卡件以避免墻體失穩(wěn),鋼板卡件可采用鍍鋅角鋼或U型鋼,并使用脹管螺釘、射釘固定,相關構造大樣見圖6.3.2。(a)U型鋼板卡件(b)L型鋼板卡件圖6.3.2裝配式減震墻板與豎向構件連接構造大樣6.3.4角鋼或U型鋼等鋼板卡件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相鄰兩個墻體單元的兩個角部宜布置鋼板卡件,且沿墻高布置間隔不應大于600mm。構造大樣見圖6.3.3。圖6.3.3鋼板卡件布置示意圖2與頂板、結構梁接縫處,鋼板卡件布置間隔不應大于600mm。6.3.5構造柱與水平系梁的設置應符合本規(guī)程4.4.5條規(guī)定。6.3.6若需考慮裝配式減震墻板附加阻尼比時,與結構的連接構造措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墻板與結構構件間的柔性連接構造處應采取防裂處理措施;2墻板與結構構件間的柔性連接構造處的接縫填充構造大樣可參考本規(guī)程6.3.2條規(guī)定;接縫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3鋼卡件以及墻板與結構構件間鋼連接件的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程4.2.2條關于使用金屬材料的規(guī)定;4鋼連接件抗拉強度、墻板內與鋼連接件的部位以及結構構件與鋼連接件部位的強度驗算應符合本規(guī)程6.1.7條以及6.1.10條規(guī)定。6.4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與結構的連接設計6.4.1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與豎向構件間柔性連接應根據(jù)設計要求進行布置;柔性連接構造所涉及的相關材料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以及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6.4.2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墻體與豎向結構構件之間的預留縫隙最小寬度不宜小于20mm,且不應小于設計最大層間位移;各墻體之間的預留縫隙最小寬度不宜小于20mm。6.4.3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板與混凝土結構梁構件之間宜使用預埋件連接;與鋼結構梁構件宜使用焊接或螺栓連接。連接構造力學性能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程6.1.7條與6.1.10條規(guī)定。6.4.4應考慮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對梁構件及連接構造所附加的剪力和彎矩。梁構件及連接構造所收到的作用力取值應為裝配式金屬消能減震復合墻設計位移下對應耗能元件總出力的1.2倍。6.5阻尼填充墻與結構的連接設計6.5.1阻尼填充墻與豎向構件間柔性連接應根據(jù)設計要求進行布置柔性連接構造所涉及的相關材料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程4.3節(jié)以及4.4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柔性連接構造大樣圖可參照圖6.5.1。圖6.5.1阻尼填充墻柔性連接構造大樣6.5.2阻尼填充墻與豎向結構構件之間柔性連接的縫隙應符合本規(guī)程6.3.2條規(guī)定。6.5.3阻尼填充墻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各墻體單元上部應設置1~2道?6拉筋;6、7度時宜沿墻長全長貫通,8、9度時應全長貫通。非全長貫通時,兩側入墻長度不應小于500mm。2拉筋混凝土構件連接時,宜采用植筋法埋置于混凝土構件中。采用植筋法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和《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JGJ145的規(guī)定。拉筋埋置的高度應與相對應的水平灰縫高度一致。3構造柱與水平系梁的設置應符合本規(guī)程4.4.5條規(guī)定。4墻體與結構梁宜設置鋼板卡件,卡件形式與布置位置可分別參考本規(guī)程6.3.2條與6.3.3條規(guī)定。
7消能減震墻檢測7.1一般規(guī)定7.1.1當消能減震墻僅作為建筑非結構構件使用,可僅對構成消能減震墻的每一項材料進行檢測。7.1.2當消能減震墻需考慮其附加阻尼比,除對構成消能減震墻的每一項材料進行檢測外,應根據(jù)《建筑消能減震規(guī)程》JGJ297要求對消能減震墻構件進行型檢、抽檢,應提供構件抽檢報告。7.1.3消能減震墻構件應進行平面外抗倒塌能力檢測。7.1.4消能減震墻的墻體材料、減震層或耗能元件、消能減震墻構件的抽檢試驗、型檢試驗應由獨立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完成。7.2墻體材料檢測7.2.1消能減震墻在考慮或不考慮附加阻尼比的情況下,墻體材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墻體使用砌塊時,應依據(jù)與實際砌塊產(chǎn)品所對應的相關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有關條文執(zhí)行;砂漿的檢測應依據(jù)《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3的有關條文執(zhí)行。2墻體使用隔墻板時,檢測應依據(jù)《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通用技術要求》JG/T169有關條文執(zhí)行。3使用混凝土墻板時,檢測應依據(jù)《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預制混凝土外掛墻板應用技術標準》JGJ/T458有關條文執(zhí)行。4墻體使用混凝土墻板時,檢測應依據(jù)《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預制混凝土外掛墻板應用技術標準》JGJ/T458有關條文執(zhí)行。7.3耗能減震元件檢測7.3.1不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耗能減震元件的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耗能減震元件為黏彈性卷材類材料時,應符合本規(guī)程4.2.3條規(guī)定,2耗能減震元件為砂漿類材料時,應符合《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T70-2009相關規(guī)定;3金屬材料的檢測試驗應依據(jù)《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1、《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82、《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方法》GB/T7314有關條文執(zhí)行。7.3.2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耗能減震元件的抽樣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抽檢數(shù)量總數(shù)應為同一批次同一規(guī)格數(shù)量的3%,且不應少于2個。2減震層材料可選取減震層全長的特征部位進行抽樣檢測試驗;耗能元件應對單個元件進行抽樣檢測試驗。3抽檢合格率為100%時才可使用與實際工程項目,檢驗后的消能減震墻構件以及減震層材料不能應用于主體結構。7.3.3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應對消能減震元件進行型式檢測,該檢測加載制度應與抽樣檢測試驗保持一致,加載方式應符合減震層、耗能元件在消能減震墻中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7.3.4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耗能減震元件為黏彈性材料的型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型式檢驗報告的內容應包括消能減震墻減震層材料的滯回曲線、骨架曲線、初始剛度、最大阻尼力表觀剪切模量損耗因子、表觀剪應變極限值、老化性能、疲勞性能。2型式檢驗的力學性能檢驗與疲勞性能檢驗試驗方法應符合行業(yè)現(xiàn)行標準《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以及《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guī)程》JGJ297的相關要求。7.3.5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耗能減震元件為金屬材料的型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型式檢驗報告的內容應包括消能減震墻減震層材料的滯回曲線、骨架曲線、初始剛度、屈服承載力、屈服位移、極限承載力、極限位移、疲勞性能等。2型式檢驗的力學性能檢驗與疲勞性能檢驗試驗方法應符合行業(yè)現(xiàn)行標準《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以及《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guī)程》JGJ297的相關要求。7.3.6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耗能減震元件為低強度砂漿材料的型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型式檢驗報告的內容應包括消能減震墻減震層材料的滯回曲線、骨架曲線、起滑荷載、起滑位移、極限荷載、極限位移、疲勞性能等。2型式檢驗的力學性能檢驗與疲勞性能檢驗試驗方法應符合行業(yè)現(xiàn)行標準《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以及《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guī)程》JGJ297的相關要求。7.3.7考慮消能減震墻的附加阻尼比時,耗能減震元件的力學性能型式檢驗結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滯回曲線應穩(wěn)定,滯回曲線不應出現(xiàn)明顯的強度、剛度退化或突增現(xiàn)象。2各主要性能指標實測值偏差應在產(chǎn)品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乳品加工新技術發(fā)展趨勢與挑戰(zhàn)考核試卷
- 教育行業(yè)環(huán)保服務合同
- 安全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安全監(jiān)控與防護技術考核試卷
- 電影娛樂行業(yè)在線購票與互動平臺建設方案
- 企業(yè)軟件系統(tǒng)維護服務合同
- 家電產(chǎn)品標準化與質量管理測試考核試卷
- MPV車型生產(chǎn)銷售合同
- 養(yǎng)鴨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探討考核試卷
- 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教具研究考核試卷
- 初中生語文教育中的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考核試卷
- 收購公司法律盡職調查合同(2篇)
- 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單元測試)-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內外科疾病康復學》課程教學大綱
- 公路養(yǎng)護培訓知識
- 國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堅持以經(jīng)濟安全為基礎
- 天津市南開區(qū)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題
- 初中語文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詞語成語運用練習題(附參考答案)
- 專題四“挺膺擔當”主題團課
- 空心板計算書
- 文件交接(模板)
- 家長會邀請函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