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1頁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2頁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3頁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4頁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噸的認識"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目標:

能正確換算質量單位。

情感目標:

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發(fā)現生活中的噸,并能借助其它物體或質量單位描述噸的大小。

設計理念:

生活是這節(jié)課的載體。提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

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獲得發(fā)展。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這一理念。學習方法:

1.學生以生活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體的重量,運用關聯、遷移的方法推算1噸的重量。感知1噸是非常大的質量單位。

2.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去發(fā)現學習。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20千克的純凈水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稱了體重,你還記得你的體重是多少嗎?生答。

師:誰來說說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學"噸"

1.認識噸

師:在一次體檢中,育紅小學三年級⑴班的30名學生和我們一樣,也測量了一次體重,并制成了統(tǒng)計表,請看(出示),在書上90頁,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統(tǒng)計表,大家可以打開書看看。同學們最后的問題是什么呢?。

生:他們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師:下面我們小組來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結果加起來。大家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

生進行計算活動,師指導合作。

師提示:我發(fā)現有的同學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巧妙、很簡單的方法,所以他們進行的非常快,其他同學你也趕快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計算時一定要認真呀,可不能當小馬虎。

師:好了已經有幾組做完了,哪一小組愿意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師出示學生答案,生講解算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這30名同學的體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約是多少千克?生:大約1000千克。

師:非常正確。

師板書1000千克,千克用紅色筆強調。

師: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來表示,(板書噸)1000千克也叫1噸,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1噸等于1000千克。

生讀:1噸=1000千克

師:"噸"可以用一個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

師板書:1t=1000kg

2.感知"噸"

師:大家想一想育紅小學這30名同學的總體重如果用噸做單位怎樣說呢?生:大約是1噸

師:說的非常好,那1噸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活動,體驗一下,誰愿意參加?

(1)背一背

請幾位同學到前邊背一名體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學并說說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請這三名同學來背一背這名體重是33千克的同學,誰第一個來。生活動,師問:感覺怎么樣?

生:感覺很重

……

師:剛才這三名同學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學,像這樣的30名同學,他們的體重大約才是1噸呢,大家看看,今天我們是三十二名同學,再去掉兩名,三十名如果都讓你背怎么樣?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礦泉水,誰能抱的起來,抱起來時感覺怎么樣,如果一桶礦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礦泉水重多少呢?同學們非常聰明,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3)看一看

我們接著看,這只動物見過嗎?個頭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嗎,1頭犀牛大約就重1噸。

師:看來"噸"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要用"噸"做單位。

比如;

一列火車,有這么多節(jié)車廂,每節(jié)車廂就可以裝下50噸貨物,再看,(出示輪船)這艘輪船它能裝六千多噸貨物呢。這個,(出示坦克)它的重量超過了30噸。還有呢,(出示)誰知道有關藍鯨的知識?

生: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的心臟就有……

師:你知道的真多,就象這位同學說的,藍鯨很大,一條成年的藍鯨體重能超過150噸。

(4)說一說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互相說說。

生自由討論

師:誰來說說

生舉例

師:的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除了同學們剛才說的,還有我們運煤、運沙、運水泥……就連我們生活中計量用水也用"噸"做單位。另外還有一些這樣的標志,請看,(出示)誰知道這座橋邊的標志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師:再看,這輛汽車上的"載重6噸"呢?

生:這輛汽車最多能裝6噸的貨物,多了就會出現危險。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知道的這么多。(師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三、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噸"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些知識一起到趣味練習樂園去看看好嗎?

1.圖畫里的數學

師:一天,大森林要召開大會,動物們都來參加,路上幾只動物不約而同走到了一塊,這時他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

師:他們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說

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

生:獅子和豬可以一起通過

師:為什么?

生:因為那座橋限重1噸,獅子和豬加起來還不到一噸。

師:非常好,還有嗎?

生:牛和馬

師:可以嗎?還有嗎?

生:……

師:有沒有三只動物可以通過?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方案,動物們高高興興的通過了。

2.快樂判斷

師:下面憑你的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比1噸重,哪些比1噸輕。如果比一噸重你就站起來,如果比一噸輕你坐著不動,好嗎?

學生練習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告訴學生:在陜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學習了噸的一課后,回家時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個100噸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路上看見一輛載滿約4千克的卡車。

師:(學生修改后進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

2、布置作業(yè)

師:學完了這節(jié)課后,老師留一個作業(yè),同學們回家以后,就像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fā)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物記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板書設計:

噸t

1噸=1000千克1t=1000kg

第一課時說課

老莊子小學王建輝

一、說課內容: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五冊噸的認識第一課時

二、教材分析:噸的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千克、克,而且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主要內容有三個層次:一是認識質量單位--噸;

二是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

三是對質量單位的整理和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是這部分內容的第一課時--揭示噸、認識噸、發(fā)現噸。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目標:

能正確換算質量單位。

情感目標:

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發(fā)現生活中的噸,并能借助其它物體或質量單位描述噸的大小。

四、設計理念:

生活是這節(jié)課的載體。提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

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獲得發(fā)展。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這一理念。

五、學習方法:

3.學生以生活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體的重量,運用關聯、遷移的方法推算1噸的重量。感知1噸是非常大的質量單位。

4.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去發(fā)現學習。

六、教學準備:教學課件,10千克的純凈水

七、教學過程:

㈠生活素材,感知認知

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充分挖掘、利用學生及周圍環(huán)境中豐富的課程資源,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使學生感到數

學是有用的、有趣的,數學學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環(huán)節(jié)就充分利用這一理念,完成對噸的發(fā)現學習。

1.聯系生活,揭示噸

噸是現實的、具體存在的數學名詞,它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無須學生探究、研究,需要的是接受它,準確的理解它、運用它,所以噸的給予可以很直白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因此,我在上課之初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體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準確的計算出育紅小學30名學生的體重時,我直接告訴學生1000千克就是一噸,幫助學生建立了對噸的初步感知。

2.事物關聯,感悟噸

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噸有了初步印象,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噸好像離學生身邊的事物較遠,不像其它質量--克、千克觸手可得,可以直接拿來感知重量。那么學生要想真正的理解噸、運用噸,還務必要讓學生感受到噸的分量。所以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利用身邊的事物,教給學生運用關聯、遷移的方法推算感知噸的重量,教會學生認識噸的方法。l指出,教師在轉變角色的同時,還要轉變授課觀念。我們不單要給予學生知識,更迫切的是授予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的標準已經不單是讓學生收獲知識,而還包括使學生收獲到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有了這樣的認識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的具體操作如下:

為學生選擇生活素材,讓學生在背一背、拎一拎、看一看、說一說的體驗活動中推算體會1噸的分量:

⑴背一背:

找?guī)讉€同學背一背一名30千克的同學,交流感受。展開討論:如果30名這樣的同學都讓你背怎么樣?幫助學生繼續(xù)建立對1噸的分量的認知。

⑵拎一拎:

學生每人拎一拎20千克純凈水感受分量,學生交流拎后的感受。教師追問學生:"1桶水重20千克,那么50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呢?引導學生展開探討找到1噸的分量。

(3)看一看

課件出示火車、輪船、藍鯨等用噸做單位的事物,讓學生直接感知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是要用噸做單位。

(4)說一說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用到噸的事物。并借此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環(huán)節(jié)說明:教師在該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尋找生活素材,通過感知體會幾種生活素材的重量推算體會1噸的分量。讓學生體驗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此通過:背一背約30千克同學,拎一拎20千克水的重量等,從抽象到表象,幫助學生建立了1噸重的概念,體會到噸是很大的質量單位,還學會了關聯、遷移、推算的學習方法。同時在學生的體驗學習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三、情境問題,應有噸

中指出,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知識,還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價值。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之后回歸生活,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發(fā)揮到現實生活中去,從中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這才實現了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

前面一系列活動的目的是感受1噸的分量,能借助其它事物描述噸是多少。那么噸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和應用是怎樣的呢?此時有必要帶領學生回歸的現實生活中去,去體會知識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因此在鞏固練習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趣味樂園"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下學習,從理論到現實,再到理論讓頓這個質量單位在學生的腦海里生

根發(fā)芽。

㈢拓展延伸,感性升華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修改明明的日記的環(huán)節(jié)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個100噸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路上看見一輛載滿約4千克的卡車。

學生修改之后進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還教育學生要學習明明善于觀察和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這樣讓學生真正的應用了知識,將自己的認知轉化成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問題的形式和內容,能增強學生的解題欲望。

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意識的注重學科間的整合。課程整合的提出和發(fā)展緣于對傳統(tǒng)分科教育的批判,其實各種分門別類的教育,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應該發(fā)生整合的作用。

基于這一高度的認識和理解我設計了一個課外作業(yè),你就是向明明學習,學寫數學日記。這一習慣的培養(yǎng)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遵循新課標的理念,以生活為載體,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收獲知識、收獲成功。同時也力圖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高尚品格的熏陶和啟迪。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點體會,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結合具體實例,經歷和感受認識噸的過程,從而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點

首先,能夠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學的體重來親歷認識"噸"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從而初步感受和認識"噸",其次,在感受1噸的過程中,通過一個活動和具體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再次感受1噸的實際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讓學生用眼睛去看,還要親身去體會,動腦去想象,如讓學生來背一背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噸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噸的實際含義,來加深對噸的認識。再次,在了解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另外還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說一說,豐富了學生對噸的感受和認識。

當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親歷認識"噸"的過程中,讓學生計算30名同學的體重這一環(huán)節(jié)把握的不是太好,給學生的時間不是太充裕,學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學1噸=1000千克的過程中,略顯倉促,學生印象不深。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學習、多完善,去適應新課標的需求〉第二篇: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及分析

教學設計及分析

探究性學習活動是素質教育一種重要的課堂表現形式,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探究,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在探究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不斷豐富和探索。結合我的教學經驗,以為例,進行了以下的教學設計和分析。

設計理念

“噸”這個概念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噸”的有關知識,經歷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授課年級

小學三年級。

授課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三的第1、2、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是一個常用的質量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關噸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壞,將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由于“噸”是一個較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噸”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千克,日常生活在也有買餅干、鹽、白糖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教材首先創(chuàng)設了生活中“過橋”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出各種問題,探究有關質量的知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通過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想象、感悟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估測能力。

教學方式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感受、理解“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例6的情境圖和教材情境圖。

學生準備:觀察生活中用到噸作為計量單位的地方。

教學目標設計

1、認識噸,初步建立“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會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

2、知道1噸等于1000千克。

教學難點

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故事,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有一天,熊老弟、牛大哥、馬大叔和羊妹妹一起去豬大伯家里做客,他們走到了一座橋邊(教師出示例6的情境圖),同學們能說一說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嗎?

生:踴躍講述自己認為接下來可能發(fā)生的事。

2、提醒學生注意圖中的“限重1噸”的木牌,并提問:1噸有多重呢?生:積極思考后,給出不同答案。

3、引出“噸是比千克大的單位”,并告訴學生1噸=1000千克。

生:帶著問題聽教師講解。

(教學意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圖中的小動物怎樣過橋。

師:它們能一起過橋嗎?同學們能幫助它們嗎?

生:獨立計算,小組內交流意見。因為它們的體重大于1噸,所以不能過橋。

師:繼續(xù)引導,怎樣才能過橋呢?

生:積極思考并回答。

師:提問: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節(jié)省時間,又最安全呢?

生:交流后聽代表發(fā)言。

師:評議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一個一個的過橋雖然最安全,但是花費的時間太多,但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在兩個一起過橋的時候,最好還是搭配一下。

(教學意圖:在故事中提出問題,請學生幫助小朋友們解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師:1噸究竟有多重呢?

生:集體研究得出結論。

師:多媒體演示:

(1)1袋面粉重:25千克

2袋面粉重:50千克

4袋面粉重:100千克

20袋面粉重:500千克

40袋面粉重:1000千克(1噸)

(2)一個小朋友的體重約25千克,40個小朋友的體重約1000千克,也就是1噸。

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得出正確答案的過程。

師:(1)填空:()袋()質量是1噸。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物品大約是1噸。

生:積極思考回答。初步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

(教學意圖: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噸的概念,知道1噸有多重,教學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如何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智慧。)

3、學習噸與千克的換算。

師:根據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1噸=1000千克

請學生試著計算:6噸=()千克

7000千克=()噸

生:獨立計算后討論交流,說一說填寫思路。

師:板書學生的交流結果。(略)

(教學意圖:由于學生基本上屬于“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tài),所以對噸與千克單位之間的換算所花費的教學時間少。)

4、背一背:讓學生相互告訴自己的體重,猜測一下多少個學生加起來才有1噸。

(教學意圖: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2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價訂證。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動物質量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動物的質量有一定的認識。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噸與千克間的換算。讓學生獨立完成。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有6噸貨物,每箱重800千克,一輛載重4噸的貨車,一次最多能運走幾箱貨物,全部運走需要幾趟?

(教學意圖:學生通過做練習,進一步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

四、課外拓展

1、出示教材13頁練習三第3題的圖。

改問題為:用載重分別為1噸和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已知租一輛載重為1噸的貨車運費200元,租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費150元,應該怎么租車?

2、寫一篇教學日記:。

(意圖:教師落實了教材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設計意圖

噸的認識這一課,看起來似乎內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這節(jié)課很不容易。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選擇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著教學重點“噸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讓學生感受“噸”、建構“噸”、應用“噸”。

自我評價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噸有多重。教材用了四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并感知,教師用課件加以呈現,使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

2、本節(jié)課就總體設計而言,層次分明、重難點突破,特別是對練習的設計層次非常清楚,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3、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的數學小故事“曹沖稱象”是教材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素材。這個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授課者: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淤泥彝族鄉(xiāng)沙河小學李治臺第三篇: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47—49頁。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并建立1噸重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復習:

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板書:千克克)

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1千克=1000克)

2、同學們,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嗎?今天,小馬可不是一個人過河,它要和它的四位小伙伴一起過橋,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吧?。ǔ鍪拘⌒?、小馬、小牛、小鹿過橋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小熊體重400千克,小馬體重300千克,小牛體重500千克,小鹿體重100千克。)

師:“千克”這個質量單位我們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認識了,我們還認識了比千克更小的質量單位“克”。小熊最先看到橋上有塊牌子,上面寫的什么呢?指名說?!跋拗?噸”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誰來說說。小鹿在想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噸”表示什么?你知道有關噸的知識嗎?)指名說說你已經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了解“1噸”的物品有多重。[出示桶裝礦泉水(實物)]

①請幾名學生親自搬動礦泉水,體驗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運很吃力)②請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書:100千克)

如果用一個大口袋把這五桶水裝起來,再讓你來搬,你還搬得動嗎?

師:這么重的東西,就是老師也搬不動它??墒牵幢氵@么重的東西,它的重量也沒達到1噸;

得10個和它同樣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總重量為1噸。(板書“1噸)

(2)老師想了解以下我們同學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誰愿意來說說?指名說。

師:請我們班體重大約25千克的同學上來,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到底有多重。其他同學也上來背一背,說一說背的感受。那么,40個同學合在一起就是噸重了,你能一次背起40個同學嗎?(學生露出驚訝的表情)

師:我們在上學期就認識了“千克”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它和“噸”有什么關系呢?

2、教學“千克”與“噸”的簡單換算。

(1)(出示大米圖)師:1袋大米是100千克,2袋呢?3袋呢?4袋呢???(課件動態(tài)演示)10袋呢?學生齊說。對了,1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而1000千克就是1噸,所以1噸=1000千克。教師板書:1噸=1000千克。在讀的時候,1000和千克之間要有1個短暫的停頓,齊讀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2)(出示大象圖)“一頭大象重6噸,合多少千克?”

指名口答,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多指名說。課件出示思考過程。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全班交流。

3、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師:在生活中,你還見過或聽說過哪些物體的重量是用“噸”做單位的?學生進行舉例。

(結合舉例,多媒體演示:輪船上的大宗物品、碼頭上的集裝箱、大象、鯨、一堆黃沙的重量、卡車的載重量)邊演示邊解釋大宗物品的含義。

小結: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出示課件圖)

指名口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填空。

1頭牛重500千克,()頭牛重1噸。

1桶油重200千克,()桶油重1噸。

1頭豬重100千克,()頭豬重1噸。

1包水泥重50千克,()包水泥重1噸。

指名回答,說說為什么這樣做,你是怎么想的,只要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80袋水泥重多少千克?是多少噸?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計算,回答。指名板演。

3、判斷并改正。

一只粉筆重13千克。()

一瓶牛奶重250克。()

一個足球重1噸。()

一頭藍鯨約重5千克。()

1噸鐵比1000千克棉花重。()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集體交流,說說理由。

4、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解決動物們過橋的問題(回到情境圖)

師:現在你能說說小馬它們能一起過橋嗎?為什么?可以怎么過?

(3)修改日記

師:前不久,老師看到了三年級一位同學的日記,覺得挺有意思,我們一起來看。

三月二十一日周五晴

早晨,我從床上起來,刷牙、洗臉后,坐在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噸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嚇了一跳!

師: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笑了,能說說為什么嗎?應該怎樣寫?全班交流??吹饺沼涀詈螅惠v大卡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嚇了一跳,你想說什么?(要注意交通安全,要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四、小結評價,回歸生活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新的質量單位:“噸”,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fā)言。第四篇:教學設計1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p11、p12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并通過學習滲透節(jié)約用水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扇菁{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并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4個動物過橋圖: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它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發(fā)現小橋邊有一個標志,是什么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表示什么意思?

師:你對“噸”有什么了解?

2.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新授: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才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為什么?(10千克)

(2)經歷:現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只桶內,這只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為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千克?(板書1噸=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戲,了解對方有多重。

(2)匯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千克,()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群體。

3.聯系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噸來說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床

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注意讓學生說出推理過程)

(1)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千克。

(2)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有段路路口有一個限載重5t的標志,這個路口最多能讓一輛載重()千克的車通過。

(3)當年曹沖稱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噸。

(4)(課件出示地磅、車輛衡圖片)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達,我們現在可以用地磅、車輛衡直接稱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沖當年那么麻煩了。

(三)解決問題

1.我們一共學了幾個質量單位?分別怎樣使用?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2)1頭豬重約120()

(3)1袋水泥重約50(),1拖拉機水泥約重2()

(4)中國舉重運動員張國政在雅典奧運會上將160()的杠鈴舉過了頭頂。

2.課件出示情境圖:“還記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馬一同來到了一座小橋邊想過橋的事嗎?它們能同時過橋嗎?怎么過橋?”

3.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人每天節(jié)約1千克水,大約多少天就能節(jié)約1噸水?

5.節(jié)水教育:在我國西北地區(qū),是嚴重缺水的地區(qū),出示圖片。倡導學生“節(jié)約用水。”

(四)課堂作業(yè)第五篇:教學設計與反思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文山市第五小學:李盈波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情感目標: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具體質量。

教學難點:掌握不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運用質量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桶裝礦泉水

教學教程:

一、復習舊知

1.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板書:千克克)

2.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1千克=1000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水果市場逛一逛。看,這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屛覀兡靡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個蘋果重200(克);

]

問: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2、[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

]

問: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

因此,人們就又規(guī)定了一個新的,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單位——噸。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實際體驗、學習新知

(一)建立“1噸”的概念

1、了解“1噸”的物品有多重。[出示桶裝礦泉水(實物)]

①請幾名學生親自搬動礦泉水,體驗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運

很吃力)

②請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書:100千克)

師:把5桶水裝在1個袋子里,是100千克。這么重的東西,就是老

師也搬不動它。可是,即便這么重的東西,它的重量也沒達到1噸;

得10個和它同樣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總重量才為1噸。(板書“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