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演示文稿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1.gif)
![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演示文稿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2.gif)
![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演示文稿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3.gif)
![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演示文稿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4.gif)
![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演示文稿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a4de839740cd2c18fcadd82604a3ee7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演示文稿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優(yōu)選流行病學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我國呼吸道傳染病發(fā)病率高、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對人群健康危害很大,是我國重點防制的一類疾病。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行過程三環(huán)節(jié)傳染源:主要為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播途徑:主要是經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對多數(shù)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yǎng)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防制措施
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搞好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huán)境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要隨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均衡飲食,注意勞逸結合,提高機體免疫力
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要根據(jù)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兒童、老年人、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果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治療。當發(fā)生傳染病時,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不要自行購買和服用某些藥品,不要濫用抗生素新生兒、兒童應按計劃免疫要求搞好預防接種,一般人群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接種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行性感冒Influenza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引言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個古老的、第一個實行全球性監(jiān)測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乙、丙三型流感的臨床表現(xiàn)類似,以發(fā)熱畏寒、頭暈頭痛、全身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為重,伴有一定的呼吸道和肺部表現(xiàn),但其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征有明顯差異。起病急、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容易實現(xiàn),傳播速度極快。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感病毒易發(fā)生抗原性變異,人群對變異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導致世界性的大流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仍然無法完全控制它的傳播和流行。隨著近年來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爆發(fā)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感流行史
Influenzaepidemiologyinhumans1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1918—1919年:H1N1(西班牙流感)1957年:H2N2(亞洲流感)1968年:H3N2(香港流感)1977年:H1N1(俄羅斯流感)2009年:H1N1(世界大流行)2013年人類禽流感H7N9(中國)…1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美國堪薩斯州一家軍隊醫(yī)院的臨時病房中躺滿了病人1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感來勢兇猛,各大醫(yī)院人滿為患
1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2009年4月27日,墨西哥機場戴口罩的修女在交談1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世界衛(wèi)生組織官員走上街頭調查1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韓國首爾安養(yǎng)大學,國家檢疫人員正在檢測樣本1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我國流感流行的形勢與全球一致。曾出現(xiàn)過的三種亞型的流感均首發(fā)于中國。自1988年以來,WHO每年所公布的流感病毒疫苗中約80%為中國所提供的毒株。中國被世界公認為是流感的多發(fā)地,是世界流感監(jiān)測的前哨。1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流感病毒的基本結構分類抗原變異致病力免疫力一、病原學1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結構
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為球形,直徑80~120nm
病毒顆粒結構由外至內分為三層,最外層有兩種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經氨酸酶(NA)抗原1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2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M1proteinhelicalnucleocapsid(RNAplusNPprotein)HA-hemagglutininpolymerasecomplexlipidbilayermembraneNA-neuraminidasetypeA,B,C:NP,M1proteinsub-types:HAorNAprotein2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2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2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二)分類
根據(jù)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異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為甲(A)型:變異性最強,世界性大流行乙(B)型:變異性較弱,中小流行或局部暴發(fā)丙(C)型:穩(wěn)定,散發(fā)病例HA:16個亞型NA:9個亞型2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2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病毒的三個聚合酶基因PA、PB1和PB2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比如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病毒中,PB1基因與血凝素基因在病毒重組過程中一起出現(xiàn);“西班牙流感”病毒中,PA的4個氨基酸、PB1的1個氨基酸、PB2的5個氨基酸是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沒有的。2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命名:型別/宿主/分離地點/毒株編號/分離年代(血凝素抗原亞型和神經氨酸酶抗原亞型)注:宿主如為人則省略例:A/HongKong/156/97(H5N1)2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流感病毒不斷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發(fā)生變異所致,抗原變異幅度的大小直接影響流感流行的規(guī)模。
(三)抗原變異性2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變異種類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流感病毒亞型內部經常發(fā)生的小幅度變異(量變)。引起局部流感中小型的流行。抗原轉換(antigenicshift):流感病毒抗原變異幅度大,形成新的亞型(質變)。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2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變異機理基因突變:1918年流感大爆發(fā)是由禽流感病毒突變后在人際蔓延的?;蛑嘏洌ńM):1957年和1968年兩次大流感是禽流感病毒的二到三個基因結合了人類流感病毒,從而具有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
3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3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自然界中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及產生新病毒的機制●3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1918年全球致命流感源自禽流感
1918年至1919年肆虐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實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種類型,先在鳥類身上發(fā)生,病毒突變后傳染給人類,產生人傳人的能力,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
3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西班牙流感”病毒不僅能感染人和實驗鼠,也能感染并殺死雞胚胎。這是禽流感病毒才擁有的特性,而H1N1人類流感病毒和人工合成的對照病毒都沒有這種功能。
3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1918年的病毒蛋白中的四千四百個氨基酸中有二十到三十個產生變化,卻足以使其具有致命殺傷力。
禽流感病毒H5N1也發(fā)現(xiàn)有部份類似突變。
3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西班牙流感”病毒的高致病性的原因“西班牙流感”病毒的編碼血凝素表面蛋白(HA)的基因與眾不同,使病毒能對人肺細胞造成嚴重感染;“西班牙流感”病毒有三個編碼聚合酶的基因比較特殊,使其復制能力超出其他流感病毒。
3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為了復原這種致命病毒,科學家提取了埋葬在阿拉斯加永久凍土帶下一名患病女死者遺體的肺組織樣片。
將“西班牙流感”病毒的8個功能基因以及從H1N1人類流感病毒中“借”來的非功能基因注入細菌中,讓它們組合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組,再將病毒基因組注入人或動物的細胞內,讓其生成病毒蛋白質,這樣制成了功能完整的病毒。美國軍事病理研究所陶本伯格胡爾汀3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國等先后發(fā)生人感染豬流感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豬流感病毒,可以人傳染人。2009年全球發(fā)生H1N1新型流感3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兩種1979年在歐亞大陸發(fā)現(xiàn)的混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的豬流感病毒基因;三種在北美洲豬體內曾發(fā)現(xiàn)的舊型豬流感病毒基因;兩種由三種北美洲舊型豬流感病毒混交后形成的新病毒基因;一種在1968年由鳥類傳給人類的人流感病毒基因。3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特點病例大多數(shù)為原本身體健康的年輕成人未曾在豬或人身上發(fā)現(xiàn)過的豬流A/H1N1病毒4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抵抗力對熱敏感,冷凍干燥后可長期保存一般抗生素對流感病毒無效
致病性甲型人類和多種動物乙型感染人丙型人和豬(致病性較弱)(四)致病力4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體液免疫血凝素抗體神經氨酸酶抗體核蛋白抗體細胞免疫局部免疫(五)免疫力4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流行概況流行分布超額死亡率
二、流行特征4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全球流感流行的特征4次新亞型的出現(xiàn)有3次起源于我國大流行期間,流感的發(fā)病率高,傳播速度快多數(shù)情況下,新的亞型出現(xiàn)以后,舊的亞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
(一)流行概況4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我國流感流行的特征流行仍以甲型為主新亞型出現(xiàn)后,則流行廣泛,發(fā)病率高無論是新亞型出現(xiàn),還是抗原漂移后亞型內出現(xiàn)的新變種,國內流行毒株與國外的基本一致自1977年H1N1再現(xiàn)后,H3N2與H1N1在人群中共存
4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表22-21953~1999年我國流感流行情況與病毒型別
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顯的冬春季節(jié)性高峰病原上表現(xiàn)出乙型病毒株活動增強,而甲型病毒株活力相對減弱的趨勢4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47圖1990-2001年145個疾病監(jiān)測點流感報告發(fā)病率(中國CDC,200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時間分布季節(jié)性不同緯度地區(qū),流感的季節(jié)性流行特征不同(溫帶地區(qū),冬春流行高峰;熱帶或亞熱帶,季節(jié)性不明顯,秋冬、夏兩次高峰;流感大流行期間,高峰期可發(fā)生改變)
周期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變異性和人類對流感免疫的不持久長期變異:抗原的轉變,導致世界大流行暴發(fā)二、流行分布4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人群分布流感的人群分布特征主要受人群免疫力及接觸機會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男女之間發(fā)病率沒有差異發(fā)病率6~15歲最高,年齡發(fā)病率職業(yè):服務行業(yè)、學生和工人的發(fā)病率較高4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地區(qū)分布世界各地均可發(fā)生,各地的發(fā)病率差異較大地區(qū)分布的差異與病毒抗原的變異、人群密集程度、交往頻度、傳染源數(shù)量、人群免疫狀況及防疫措施等有關先城市后農村,先平原后山區(qū)5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過預期的死亡率,即超過相近的幾個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部分由此計算出的絕對死亡數(shù)稱為“超額死亡人數(shù)”較準確地反映流感流行的嚴重程度
(三)超額死亡率5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感罹患率和肺炎死亡率(中國CDC,2002)5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三、流行過程5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病人和隱性感染者
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見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學齡兒童是使流感流行范圍擴大的主要傳染源
動物傳染源
動物流感與人類流感關系密切豬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一個貯存宿主,亦可能成為人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重組的場所(一)傳染源5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通過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而傳播(二)傳播途徑5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間易感性沒有差別各型流感病毒之間無交叉免疫,不同亞型間僅有部分交叉免疫(三)人群易感性5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四)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溫度和濕度--低溫高濕自然災害動物性因素
社會因素人口密度居住環(huán)境5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疫情監(jiān)測流感疫苗疫情暴發(fā)的控制四、預防策略與措施5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感監(jiān)測目的掌握我國流感活動狀況及流行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掌握疫情動態(tài),分析預測趨勢;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變異情況;掌握人群免疫水平變化情況;評價疫苗效果;不斷篩選新的疫苗代表株。(一)疫情監(jiān)測5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監(jiān)測內容疫情監(jiān)測病原學監(jiān)測6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6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6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6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疫苗接種通常是預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但流感疫苗的效果至今仍不十分理想,不能控制流感的流行,只能降低發(fā)病率。
我國實施流感免疫接種策略的主要目的:對高危人群而言旨在減少流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流感相關死亡率、住院率;對一般人群旨在減少流感的發(fā)生。(二)流感疫苗6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減少兒童、老人因為患流感造成的門診和住院減少抗生素的濫用降低老年人的流感和肺炎致死率和全死因死亡率減少全社會醫(yī)療費用的開支對于團體和軍隊可保護勞動力及戰(zhàn)斗力不受損失6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疫苗種類
滅活疫苗:副反應小,包括的病毒型較全,免疫效果較穩(wěn)定。包括濃縮提純全病毒疫苗、亞單位疫苗、純化單價表面抗原(HA和NA)疫苗及佐劑疫苗等。
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常以滴鼻法接種,方法簡單、容易推廣;其缺點是對老人和小孩的副反應稍強。
基因工程疫苗
6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疫苗種類的選擇
12歲及以下兒童嚴禁使用全病毒疫苗疫苗接種對象重點人群對65歲及以上的人群,慢性病患者及體弱多病人的有流感并發(fā)癥高危險性人群一般人群希望減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種禁忌者接種疫苗的時間選擇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個月接種
疫苗應用
6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疫苗使用注意事項疫苗接種反應局部反應全身反應
6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影響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株與流行株之間的抗原性差異抗原成分疫苗接種率的高低、流行強度的大小、疫苗接種與流行間隔時間等都是影響疫苗接種效果的主要因素6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預防策略采取加強監(jiān)測、免疫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全國流感監(jiān)測網絡建設,提高工作質量扎實抓好流感監(jiān)測的核心任務制定國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導性方案,作好重點人群免疫預防措施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疫情暴發(fā)的控制7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快速圍堵策略(2009年)指示病例圍堵區(qū)域緩沖區(qū)域核心:區(qū)域性圍堵預防性服藥治療、隔離患者邊界控制增加社會距離加強監(jiān)測……加強監(jiān)測密接者管理病例治療邊界控制……….7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圍堵區(qū)域內的主要措施藥物性干預措施區(qū)域性預防性服藥治療病例邊界控制非藥物性干預措施隔離病人接觸者的自愿隔離、密接者的管理增加社會距離,如關閉學校、取消大型集會其他減少人口密度的措施,如交叉工作時間等加強監(jiān)測病原學實驗室檢測及技術準備7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干預區(qū)域非干預區(qū)域圍堵的效果
阻止或延緩大流行的發(fā)生,爭取時間進行疫苗研發(fā)和大流行階段的應對準備7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病原學流行概況流行過程臨床特征預防措施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屬甲型流感病毒
A型人、豬、馬和禽致病核糖核蛋白抗原B型
C型僅對人致病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敏感常用消毒劑容易將其滅活對熱比較敏感病毒在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個月,在pH<4.1的條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
(一)病原學7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從動物進化的觀點來看,禽流感病毒出現(xiàn)的時間比人流感病毒早,因此,不少學者都認為人類流感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進化而來的。目前有學者認為,造成人間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新亞型毒株,是直接或間接由人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組演變而來的,而豬正是這一組基因重組的主要場所。7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全球概況
1997年5月香港3個農場發(fā)生家禽H5N1流感,該月在當?shù)貜?歲男孩體內分離到H5N1病毒
2003年2月H5N1病毒開始在部分東南亞國家禽類中廣泛循環(huán),數(shù)月內迅速波及8個國家截至2011年10月全球共報道566例確診人禽流感病例,死亡322例截至2015年4月全球共報道907例確診人禽流感病例,死亡483例(二)流行概況7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禽流感為何在亞洲迅速蔓延?生雞交易市場檢疫力度不夠候鳥傳播對養(yǎng)雞場缺乏監(jiān)測
7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中國概況
2006年8月8日衛(wèi)生部公布追溯診斷2003年11月底的一個不明原因發(fā)熱、肺炎病例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確診病例截至2015年4月,中國確診病例達75例,其中死亡43例7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與空氣傳播經消化道感染經損傷的皮膚和眼結膜易感人群人類對禽流感普遍不易感發(fā)病人群中以12歲以下少年兒童居多,病情較重
(三)流行過程8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體細胞識別并結合;所有能在人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組必須含有幾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而禽流感病毒沒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堿性氨基酸數(shù)目較多,使其在人體內的復制比較困難。為什么說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概率很小?8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8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流行病學史
發(fā)病前1周內曾到過或生活居住在禽流感暴發(fā)的疫點與被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觸在禽流感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禽流感的潛伏期
H5N1亞型感染病例潛伏期一般為1~3天通常<7天,最長時間可達21天
(四)臨床特征8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臨床表現(xiàn)急性起病,早期表現(xiàn)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fā)熱,熱程1~7天不同亞型感染人類后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病毒抗原及基因檢測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
84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加強禽類疾病的監(jiān)測加強對密切接觸禽類人員的監(jiān)測
病人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
加強檢測標本和實驗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五)預防措施
密切接觸者
藥物預防
個人防護85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結核病
(Tuberculosis)
86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
結核?。╰uberculosis)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的慢性傳染病。
是古老的傳染病之一目前肺結核發(fā)病率增高結核菌耐藥性比較嚴重中國是結核病患病率的大國87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耐藥結核病
WHO2008年報道顯示,全球結核病總耐藥率為20.0%,耐多藥率為5.3%,估計全球耐多藥結核病為50萬例,其中,被WHO認定的27個耐藥高負擔國家占了病例總數(shù)的85%,且每年約增加30萬新病例。耐藥結核病的流行持續(xù)威脅著結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的進展。
88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單耐藥: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體外被證實對一種一線藥物抗結核藥物耐藥。多耐藥: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體外被證實對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在內的一種以上的一線抗結核藥物耐藥。耐多藥(MDR-TB):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體外被證實至少對異煙肼、利福平耐藥。廣泛耐多藥(XDR-TB):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體外被證實除了至少對兩種主要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利福平耐藥外,還對任何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產生耐藥,以及三種二線抗結核注射藥物(如:卷曲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中的至少一種耐藥。
89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原發(fā)性耐藥結核:指沒有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而發(fā)生結核桿菌耐藥。獲得性耐藥結核:指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時間大于1個月而發(fā)生的結核桿菌耐藥。耐多藥結核(MDR-TB):指至少同時耐利福平和異煙肼的結核病人。
90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耐藥結核病發(fā)生機理和原因自發(fā)突變治療管理病人自身因素91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流行特征WHO估計,目前全球約有1/3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95%的結核病人及98%的結核病死亡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目前全球每年約有800萬新發(fā)結核病人,其中約一半為涂陽肺結核病人。92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日\17點34分93本文檔共101頁;當前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纖產業(yè)的國際合作與競爭策略考核試卷
- 2025-2030年手機信號增強技術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按摩披肩加熱版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數(shù)控木工雕刻機升級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城市與監(jiān)測無人機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數(shù)據(jù)線保護套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在線教育書籍出版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增肌飲料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中心藝術導師聘用合同3篇
- 印刷業(yè)綠色印刷實施與評價考核試卷
- 工程建設項目培訓
- 高速公路巡邏車司機勞動合同
- 鐵路路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5中國大唐集團內蒙古分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起重吊裝工程安全監(jiān)理細則模版(3篇)
- 充血性心力衰竭課件
- 《VAVE價值工程》課件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獎勵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測量、控制和實驗室用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
- 項目人員管理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