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篇一:面對選擇閱讀答案李弘冰月滿冰輪,人約黃昏。農(nóng)歷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姍姍而來。2月14日,元宵節(jié)與情人節(jié)碰頭。不少年輕人陷于甜蜜的煩惱,面對親情與愛情選擇題:當湯圓遇上玫瑰,陪佳人還是陪家人?鮮紅的玫瑰與雪白的元宵迎頭撞上,這并非文明的沖突,而是一段東西方節(jié)日相互融合的佳話。細看古老的元宵節(jié),兩千年來正是在各種文化浸潤下才漸漸圓潤而璀璨。元宵節(jié)從秦漢的祭太一神發(fā)端,佛教稱其為參佛吉日,道教以燃燈來愉悅天官,民間信奉元宵節(jié)時能散百病,清代加入舞龍、跑旱船、踩高蹺等百戲元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更是古已有之。平時不出閨門的大姑娘,借上元觀燈之機與有緣人互通情愫。玫瑰與元宵,原本就佳偶天成。有網(wǎng)友戲言,今年的2月14日,是十九年一遇的絕佳上門節(jié),何妨帶著戀人見父母,捧著玫瑰吃元宵?值得關注的,還不是洋節(jié)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交融,而有節(jié)日中文化味道的探尋。不獨元宵節(jié),像端午節(jié),是除穢驅病的衛(wèi)生節(jié),也是詩人節(jié)運動節(jié),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如今卻幾乎只剩下吃粽子。再如七夕,有鵲橋相會的浪漫傳說,也是姑娘們乞巧、展示女紅作品的女兒節(jié),而今成了商人的促銷良機。中秋節(jié)在古代更像民間狂歡,深夜弦重鼎沸,兒童連宵游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何等興奮熱鬧!祖先是在用怎樣一種輕松的、活潑的、健康的心境,設計并享受節(jié)日帶來的快意人生。在搶救人類文化遺產(chǎn)正在全球得到高度重視的今天,如果將這樣的美妙節(jié)日,拱手讓給商家設計,讓浩然的中國氣派、豐富的文化信息精氣神,被一個吃字填滿、一個錢字主宰,甚至還成了一些人暗度陳倉的送禮佳期,把個月白風清的雅事,弄成了焚琴煮鶴的荒唐,豈不讓人扼腕?反思過節(jié)方式的單調、蒼白甚至惡俗化傾向,媒體、商家及公眾的文化修養(yǎng)與健康生活理念,都需重新補課。過節(jié),咱要吃美食,也要品味中國人那活潑昂揚奮發(fā)的文化氣韻,品味那縷來自文化傳統(tǒng)中的綿綿遠香。我們過著沒有線裝書、沒有長袍馬褂的現(xiàn)代生活,但是,我們仍然擁有唐詩宋詞、孔子屈原、京劇昆曲、長江長城湯圓與玫瑰,國產(chǎn)電影與好萊塢大片,民歌與交響樂,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類似的碰撞與選擇層出不窮。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能夠安然倚靠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歷史,穩(wěn)住改革開放30年的浩蕩底氣,敞開縱橫九萬里的廣闊胸懷,更借著互聯(lián)網(wǎng)與掌上移動終端的普及,如此切近、全面、多元地感知世界的豐富、展示自己的獨特。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節(jié)日。解決溫飽問題之后的我們,開始享受從容的閑暇時光和快樂節(jié)日。我們一方面向老祖宗求取文化薪火,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沐浴著歐風美雨,包括年輕人喜歡的圣誕夜禮物與情人節(jié)玫瑰。上元、端午、中秋,近年來重新被國人仔細端詳?shù)倪@些中國節(jié),承載的是融入國人骨血的天人合一、重情重義、錦繡文章、風流蘊藉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要有對先人遺澤蹈厲發(fā)揚的自信,有對民族文化真正的鑒賞能力,也需有對時代潮流的感知和融入。(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2月14日,有刪改)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元宵節(jié)遇上情人節(jié),不少年輕人陷入了親情與愛情的艱難選擇,似乎陪佳人就無法陪家人,這是一種人為的對立,其實兩者完全可以統(tǒng)一起來。b.元宵節(jié)是在融合古代祭祀、佛教、道教活動和民間習俗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起來的,包含百戲元素,也有與有緣人互通情愫的浪漫,這和西方的情人節(jié)有相通之處。c.端午節(jié)是除穢祛病的衛(wèi)生節(jié),也是詩人節(jié)運動節(jié),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如今卻幾乎只剩下吃粽子,這種將傳統(tǒng)節(jié)日惡俗化的傾向值得反思。d.我們向老祖宗求取文化薪火,汲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所承載的天人合一、重情重義、錦繡文章、風流蘊藉,同時也可以喜度洋節(jié),敢于沐浴歐風美雨,感知和融入時代潮流。11、文中說要感知世界的豐富,展示自己的獨特,請簡要闡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12、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傳統(tǒng)節(jié)日?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3分)參考答案10、(3分)c(將傳統(tǒng)節(jié)日惡俗化不當,這種現(xiàn)象應是過節(jié)方式的單調,節(jié)日惡俗化是指把節(jié)日當成暗度陳倉的送禮佳期。)11、(3分)①只有堅持各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有世界文化的豐富,取消文化的獨特性,趨于一元,就談不上豐富;(1分)②要堅守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也要學習其他民族文化有益的元素;(1分)③固步自封,不去感知和融入時代潮流,獨特性就不能發(fā)展,最終也無法單獨存活。(1分)12、(3分)①要深入探討節(jié)日的文化味道,不能讓傳統(tǒng)節(jié)日變味走形;(1分)②加強文化補課,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防止過節(jié)方式的單調、蒼白甚至惡俗化的傾向;(1分)③注意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結合,發(fā)揚先人的疑澤,將節(jié)日融入時代潮流。(1分)篇二:面對選擇閱讀答案①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你總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沖突橫亙在你的面前時,你會選擇哪一種態(tài)度來面對呢?是不顧一切地發(fā)泄心中的憤恨,還是謙和、冷靜地思考?我們的答案是后者。②謙者,謙虛,謙讓也。它根源于人的辭讓之心,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中就是互相尊重??鬃友裕?禮之用,和為貴。"(一)"和"歷來被認為是君子的重要品質。"謙""和"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③謙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憤憤不平的廉頗,縱使百般刁難,甚至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藺相如卻能以大局為重,隱忍退讓,"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終使廉頗負荊請罪,留下"將相和"的千古佳話。試想如果藺相如不能隱忍退讓,與廉頗勢不兩立,勢必會削弱趙國的力量,極有可能導致趙國覆亡。所以說,憤怒看似兇猛,但卻在謙和忍讓中化為和諧。④謙和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昔日,劉備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頂風冒雪,不顧路途難行,心懷赤誠,三次來到鄉(xiāng)野荒村,訪賢求才。第三次時,離草廬半里,他便下馬步行,聽聞孔明午睡未起,便靜候在草堂階下,終于用謙虛的態(tài)度、真誠的心意打動了臥龍先生。(二)這才使三顧茅廬成為千秋美談,三分天下成為歷史功業(yè)。⑤謙和還具有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力量。謙和的態(tài)度使你更容易讓人接近,謙和的微笑總是能給你帶來好運氣。也許一點點的善意、理解、寬容和付出,就會給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增添一點美好和快樂。⑥然而,謙和并不是毫無原則的退讓,也不是有失尊嚴的順從,我們必須做到謙和有度。⑦謙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謙和,似一篇清麗的婉約文章。(三)謙和,既美麗了自己,又悅目了他人。(選文有較大改動)20.請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21.閱讀全文,請說一說謙和具有哪些力量。22.依次寫出文中畫線處所運用的論證方法。23.閱讀,回答問題。【鏈接材料】戰(zhàn)國時期,秦、趙兩國會盟于澠池。秦王令趙王鼓瑟(古代弦樂器),趙王心怯,只得遵從,秦王命史官將此事記錄下來。藺相如見本國君王受辱,逼請秦王為趙王演奏秦聲,并上前獻缶(古代打擊樂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對,欲與秦王同歸于盡。秦王無奈,只得為趙王擊缶,相如命趙國史官依樣記錄。同樣是發(fā)生沖突和爭執(zhí),藺相如為什么對廉頗謙和忍讓,而與秦王針鋒相對呢?請結合文章相關內容和鏈接材料,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20.謙和是一種力量。21.謙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謙和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謙和還具有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力量。22.(一)道理論證;(二)舉例論證;(三)比喻論證23.答案示例:藺相如之所以對廉頗謙和忍讓,是因為他與廉頗都是趙國重臣,如果他與廉頗針鋒相對,勢必會削弱趙國力量。而秦王命趙王鼓瑟,不僅是對趙王個人的戲弄,更是對趙國的侮辱,藺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只能與他針鋒相對。馬上分享給同學據(jù)魔方格專家權威分析,試題"閱讀《謙和是一種力量》,回答20~23題謙和是一種力量①在紛繁復雜的.."主要考查你對議論文閱讀,論證方法,論點等考點的理解。關于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現(xiàn)在沒空?點擊收藏,以后再看。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詳細請訪問。考點名稱:議論文閱讀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說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屬于議論文的范疇。總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記敘文是以事感人,說明文是以知授人。議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說服,以表明自己的見解、主張、態(tài)度的表達方式,通常由論點、論據(jù)、論證三部分構成。議論文題目分為論題,論點,寓意型。論題型為作者觀點但以簡潔為主,所以中心論點一般不能直接抄論題,論題型,論題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順序,強調其先后順序或層次性。六、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為常見?;旧戏譃閮煞N情況:①是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②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xiàn)在代詞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七、開放性、拓展題考點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后所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fā)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于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jù)。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八、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議論文閱讀答題步驟:一、找準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yǎng)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淡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xiàn)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除了以上分析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來找淪點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內容,有助于找出論點。2.分析論據(jù)有助于找到論點。因為論據(jù)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jù),看它證明的是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3.分析題目有助于找到論點。注意區(qū)別: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題。如《談骨氣》,是論題,不是論點。但它里邊包含著論點,以它為線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論點。"談骨氣"是一個動賓短語,中心詞是"談",表明文章主要內容的詞語是"骨氣"。顯然,"骨氣"是個比喻的說法,用來比喻"氣節(jié)",由此可以推測本文要論述的是"氣節(jié)"問題,出論點即"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二、分析論據(jù):1.分清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2.找出此論據(jù)是用來證明什么觀點的。三、明確論證方法:辨別文章使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中的哪些方法。其中,舉例論證比較好辨別。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jù)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采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么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xiàn)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yǎng)德)中"儉以養(yǎng)德",意思是要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lián)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六、閱讀議論文,同樣涉及到語音、詞語、句意的理解等基礎知識,這就要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積累詞語,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領悟。考題上出現(xiàn)此類內容,要從文章內容上,尤其是從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七、要從整體上把握:答題要在通讀了全文之后再動手,有時甚至需要讀兩遍,才能真正讀懂。只有讀懂了。答題才會準確。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的常見考點及答題技巧:1、論點(證明什么)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tǒng)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tài)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論點。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tǒng)帥分論點)⑴明確: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jù)。(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jīng)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2、論據(jù)(用什么證明)⑴論據(jù)的類型:①事實論據(jù)(舉例后要總結,概述論據(jù)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jù)(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論據(jù)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jù)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jù)(要能證明論點)。3、論證(怎樣證明)⑴論證方法(須為四個字)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jù)記敘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jù)議論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比喻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⑵分析論證過程: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lián)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chǎn)生誤解)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4、議論文的結構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⑵類型:①并列式②總分總式③總分式④分總式⑤遞進式。5、議論文的語言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⑷句序(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6、駁論文的閱讀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jù);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么?考點名稱:論證方法論證方法:指的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論據(jù)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喻證法(打比方)、對比法。論證方法分類: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對比論證:拿正反西方面的論點或論據(jù)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采用"以爾之矛,攻爾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shù)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歸納論證,也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jù)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jù)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論證方法的特征:(一)事實論證:事實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后結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后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后歸納出結論。這種結構的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認識規(guī)律。運用事實論證進行論證時列舉的事實可以有兩種形式,即概括總體性事實和枚舉個別事實。概括總體性事實的說服力在于事實所體現(xiàn)的普遍性,它是對事實的總體或全局的全面性統(tǒng)計或概括。采用枚舉個別事例的論證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舉幾個事例即可。枚舉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時也要考慮到經(jīng)濟原則,盡可能不要同類重復。(二)理論論證:理論論證的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由于論點一般是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其實質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在很多條件下是很難完全的,因此,有理論加以衡量,就能夠保證其可靠性。理論論證的邏輯形式是演繹推理,就是將歸納所得的論點,用人類已知的科學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則外,各門學科的理論也可以作為論據(jù)。如物理學理論、文學理論等。理論論證的論據(jù)還可以是某些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廣為流傳的諺語、格言和成語等。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謂的"引用論證"。(三)比較論證: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1.類比論證:根據(jù)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兩者在其他屬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邏輯形式為:a具有a、b、c、d的屬性,b具有a、b、c的屬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屬性,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歸納推理。類比論證屬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方式,其結論不一定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況下,有時無法獲得更確切的論據(jù)。運用類比論證,有時是有效的。類比法富于啟發(fā)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于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簡練生動。使用這一方法要注意,類比對象應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屬性,要防止出現(xiàn)機械類比的毛病。由于用來類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類比推理的結論具有或然性,論述復雜問題時只用類比說理就會顯得不夠真實。類比論證有一定的哲學依據(jù),因為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tǒng)一的。從思維方式來看,類比論證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異,把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考查,試圖在異中求同,是包含了辯證法的因素的,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有其意義,許多類比的結論雖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假說。但是,作為一種論證方式,由于它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其結論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個基本正確的類比結論中,也包含著某些謬誤。一般來說,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決于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聯(lián)系程度低,結論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無關的,就不能進行類比。運用類比論證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要使用同類對象進行類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屬性或相似屬性的事物是無窮多的,有的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它們進行類比,就缺乏說服力。②避免單獨運用類比論證一種論證方式。最好是與其他的論證方式結合使用,使之起一種補充和豐富的作用。③要注意結論的可靠程度。除非個別很有把握的情況,否則結論一般只是一種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絕對化。2.對比論證:對比論證則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于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對比論證方式的運用范圍很廣,因為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很多,中與外、古與今、大與小、強與弱等,都適合于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和闡明了兩者的差異可對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夠確立論點了。對比可以是兩個對象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對象自身前后不同階段之間的比較,前者稱為橫向比較,后者稱為縱向比較。運用縱向對比的論證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邏輯的靜態(tài)判斷的層面上,否則,有時會顯得說服力不夠。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行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所謂參照系指的是用來衡量和確定雙方優(yōu)劣長短的標準,這樣的標準必須具有客觀性,否則比較的結論不一定可靠。(四)比喻論證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在比喻論證中,比喻者是一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著一定的關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則是一種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雖然是兩類不同的事物,但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們之間具有推理關系。比喻論證是以比喻者作論據(jù)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的論證方式。運用比喻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二是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梢园牙蠋煴扔鞒上灎T、春蠶,說明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卻不能將他們比喻成能使別人干凈起來,可它們自己卻像越來越臟的抹布、掃帚,這樣運用比喻法,叫"引喻失義"。三是因為比喻的雙方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lián)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論述一個問題,不能僅靠幾個比喻,應把它和例證法、分析法等結合起來使用。有的議論文以寓言或者神話作比喻進行論證。因為寓言和神話雖然都屬虛構,但它們實質上是人們對社會現(xiàn)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的。引用這些比喻能增強論證的效果。例如可引愚公移山比喻依靠群眾、堅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五)因果論證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xiàn)象之間是普遍聯(lián)系的,因果聯(lián)系是現(xiàn)象之間普遍聯(lián)系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因果聯(lián)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聯(lián)系,沒有一個現(xiàn)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發(fā)的;而當原因和一切必要條件都存在時,結果就必然產(chǎn)生。所謂原因,指的是產(chǎn)生某一現(xiàn)象并先于某一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所謂結果,指的是原因發(fā)生作用的后果。原因與結果具有時間上的先后關系,但具有時間先后關系的現(xiàn)象并非都是因果關系;除了時間的先后關系之外,因果關系還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即結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議論文體中,根據(jù)客觀事物之間都具有這種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的規(guī)律性,通過提示原因來論證結果,就是因果論證。運用因果論證,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層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結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還要分析同因異果、異因同果以及互為因果。一般來說,在因果論證中要重視以下的因果分析: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時某種結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這時就必須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結果的最本質的最核心的因素來論證論點。主要原因,有時指的是與論點關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會因不同的議論目的而發(fā)生轉變。應當根據(jù)各種原因與論點之間的關系,著重分析主要原因來論證結果,對其他次要原因,應根據(jù)它們所起的作用以及與論點的關系,有所區(qū)別地對待,比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簡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這樣,論證過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點,有詳有略,既準確又精煉。2.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原因有時是多層的,有些現(xiàn)象看起來似乎是發(fā)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們的背后,卻還有產(chǎn)生它們的原因。對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個層面上,把它當成最終因素,論點就可能不深刻,也難以把問題說透,這樣的因果論證,其說服力是有限的。遇到這種情況,應當一層一層地追究下去,不可輕易罷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終極的原因為止。一般來說,越是表層的原因,越是為大家所熟知的,其論證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層的原因,就越能說明問題的實質,就越有說服力。3.分析異因同果、同因異果和互為因果:這類分析也就是力圖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是辯證邏輯的要求。關鍵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結果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異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聯(lián)系的眼光看問題,深入分析下去,卻可以發(fā)現(xiàn)在它們的背后存在著某種共同之處,這時就排除了表面現(xiàn)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質。同因異果也是事物之間的常見的相互聯(lián)系。同樣的原因,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也是很常見的,同樣一項改革措施,對不同條件和狀況的人們所造成的結果就大不一樣。在運用因果論證時,有時就必須分析同因異果的關系,才能使論點深化和得以確立?;橐蚬哂修q證邏輯的特點。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互相轉化,是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例如,在生態(tài)平衡的領域里,就廣泛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系。分析互為因果的關系,不僅要提示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的這種聯(lián)系,而且必須說明在什么條件下,因果才會發(fā)生互相轉化。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有它內在的因果關系。提示出這種因果的必然關系也就闡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六)道理論證概念:用經(jīng)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作用:使論述有權威性,增強說服力。道理論證:運用講道理的方法,用經(jīng)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們公認的科學原理、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觀點。例如《談讀書》(人教版九上課文)第十段列舉"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思想,邏輯修辭使人善辨"這六門科學知識的作用進行論證,歸納出"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結論。列舉的內容豐富詳實,得出的論斷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論證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觀實際所證實的科學結論,或是被人們所公認的道理,具有理論的權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和說服力。此外,引用論證是道理論證的一種,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我們要注意區(qū)分,切勿混淆。各種論證方法的作用:舉例論證:運用具體事例,真實可信,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道理論證: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引用論證: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說法,使其更具有權威性和大眾性,使論證有力。因果論證:讓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理論論證: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键c名稱:論點論點:又叫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tài)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著回答"論證什么"的任務,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它是一個意思明確的表判斷的陳述句。論點特征:論點要求正確、鮮明,必須正確、科學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要根據(jù)讀者的不同情況,從不同角度確立論點。論點必須是一個明確的判斷。論點在議論文中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中心論點、分論點: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觀點,是全部分論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在較長的議論文中,還會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從屬于中心論點并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是被證明與證明關系。凡經(jīng)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jù)。區(qū)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并不難。中心論點是綱,分論點是目,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它們之間有主從關系。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從,哪是綱哪是目。論點的題型及應對策略:初中議論文閱讀中,對論點的考查主要涉及的就是對整篇文章或整個句段中心論點的查找,也即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查找。一、中心論點的判定與提煉:中心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閱讀議論文,最終要求讀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論點。要準確地提煉文章的中心論點,就必須要有科學的解題思想和有效的解題方法:1.首先,用排除論據(jù)法。排除論據(jù)法就是在整體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所有的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因為論據(jù)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絕對不是論點,因此要加以排除。2.其次,用論據(jù)檢驗法。在排除論據(jù)以后,一篇議論文一般就只剩下幾句議論性語句了。要從它們中間確定論點,就要使用論據(jù)檢驗法。根據(jù)論據(jù)所列舉的事實和闡明的道理,來看它們是否在共同證明某一種看法或是為論證某一句話而服務。如果是,那么,這一看法或這一句話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否則,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論點。3.另外,有的文章論點是由作者提出的,文中引用名人的話,是為了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話作為論點,全文論據(jù)都是為證明這一論點服務的,為此,也要使用論據(jù)檢驗法進行驗證。二、準確地找出論點,要明確以下幾點:1.論點不同于論題。論題是所論述的話題,而論點是明確的判斷,在形式上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不能是疑問句或是一個短語,不能使用比喻。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農(nóng)業(yè)批發(fā)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小組學習技巧試題及答案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模擬題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藥劑學考題實戰(zhàn)演練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養(yǎng)豬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及供需與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各科重點知識的關聯(lián)思考試題及答案
-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考試業(yè)務連續(xù)性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營養(yǎng)師服務意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考試多樣化策略試題及答案
- GB/T 23641-2018電氣用纖維增強不飽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中醫(yī)經(jīng)絡之手太陰肺經(jīng)課件講義
- 裝配式建筑施工組織設計(修改)
- 廣西基本醫(yī)療保險門診特殊慢性病申報表
- 維維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質量獎自我評價報告
- 土壤分析技術規(guī)范(第二版)
- 食品從業(yè)者工作服清洗消毒記錄
- 裝修單項項目確認單
- 華為員工準則手冊
- 分子生態(tài)學1分子標記
- 冷水機組工廠驗收FAT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