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課件_第1頁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課件_第2頁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課件_第3頁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課件_第4頁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研究教授、博導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現(xiàn)任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博士點負責人。社會兼職如下: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分會理事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小學(學前)教師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蒙臺梭利協(xié)會終身教授、副會長河北師范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嘉達學前教育研究院院長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982年以來,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等43部;發(fā)表論文300多篇。1996年以來先后赴泰國、美國、法國、英國、香港出席幼兒教育國際會議,并在大會發(fā)言。多次主持省部級重點研究課題參與創(chuàng)建過多所省級幼兒園社會認知非社會認知認知包括非社會認知:物理認知(美好河山,世間萬物)社會認知:人的認知(你、我、他、她)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知覺:視覺(深度知覺)聽覺(語音知覺)不同感官的相互聯(lián)系嬰幼兒注意的發(fā)展新生兒的注意1.新生兒定向反射2.注意的指標:(1)覺醒狀態(tài)(2)習慣化(3)心率變化(4)瞳孔擴大(5)吮吸抑制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研究表明,嬰兒的知覺能力遠比我們過去想象的多得多!范茨1961年發(fā)明的“偏好方法”:呈現(xiàn)2張圖片如果對其中的一張注視的時間長,這說明:嬰兒知覺系統(tǒng)能區(qū)分和辨別,并且能知道嬰兒辨別了什么。吸吮行為:記錄嬰兒吸吮頻率,當有聲音強化是,頻率高。過一會頻率降低,呈現(xiàn)新的聲音,頻率高。說明嬰兒能夠聽出二個聲音的差別身體反應:心率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當重復出現(xiàn)某一刺激時,嬰兒的興趣逐漸下降,當呈現(xiàn)新刺激時,興趣出現(xiàn),這表明嬰兒具備再認記憶能力。雖然剛出生的孩子顯得柔弱,但其實很多知覺能力都已經完全地發(fā)展好了,如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偏偏有一樣,出乎一般父母的想當然,遠遠沒有發(fā)育充分,那就是視覺。那看起來明亮亮的滴溜溜轉的小眼睛,遠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成熟。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新生嬰兒的視力在精確度上比起大人要差約40倍!掃瞄能力只限于那些單一的,具有高度對比特征的東西。不了解這一點,給寶寶買一堆花花綠綠的有很多細節(jié)的玩具簡直是浪費,因為它們還比不上父母拿一張白紙,把一半涂黑讓寶寶更有視覺成就感。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到了寶寶2個月的時候,他就能夠掃描所有的視覺刺激了,他可以看到圖像內部的一些特征,而非像從前那樣只能辨析輪廓。他可以分辨一些顏色了,比如紅色、藍色和綠色。視覺的精確度和對比度的敏感已經大大提高,但還是比大人視力差約20倍。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視皮層到了此時已經能夠較好地控制視力了形狀變得更加清晰;對色彩的辨認已經和成人接近;開始能夠認識到物體運動的方向;開始能夠認識到不同遠近距離下的物體;開始能夠辨認不同的臉。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半歲的孩子看到的世界的模樣已經和我們看到的差不多了,僅比大人差約8倍左右。他們能夠像大人那樣在不同的距離上聚焦。物體大小尺寸的守恒感知能力已經發(fā)展起來,他看到的遠處的皮球小,滾到面前的皮球大,但寶寶已經知道它們是同一個大小的皮球。新生嬰兒視物的最佳距離就是母親自然抱起他在懷里時,母親的眼睛到他的眼睛的距離,大約20厘米,太遠或太近就更看不清楚了。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早期教育專家們做過有趣的實驗,發(fā)現(xiàn)新生嬰兒雖然看不清楚,但已經有視覺偏好了(就像人們更愛看美女帥哥一樣)。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對規(guī)則圖形比對雜亂刺激點偏好對人的面孔比對幾何圖形偏好對線條分明、邊緣清晰的圖形比對過于復雜的圖形偏好(喜歡看如下圖形)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兒所感知道到的是個二維世界還是三維的世界呢?”逐漸逼近“——如果你抬頭,突然看到一個籃球向你逼近,你是何反應:你眨眼,頭后仰,揚起胳膊,并且將采取逃避行為。盡管有時是無意識的。嬰幼兒認知發(fā)展

對于嬰兒的實驗一般利用投影儀,以形成很快逼近的樣子,才1個月的嬰兒,就會對這種刺激做出眨眼的反應,3-4個月的嬰兒會產生防御性的反應。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視崖裝置的組成:一張1.2米高的桌子,頂部是一塊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淺灘)是用紅白格圖案組成的結實桌面。另一半是同樣的圖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淵)。這項研究的被試是36名年齡在6~14個月之間的嬰兒。這些嬰兒的母親也參加了實驗。每個嬰兒都被放在視崖的中間板上,先讓母親在深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淺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結果9名嬰兒拒絕離開中間板。雖然研究者沒有解釋這個問題,但這可能是因為嬰兒太過固執(zhí)。當另外27位母親在淺的一側呼喚她們的孩子時,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過玻璃。然而當母親在深的一側呼喚他們時,只有3名嬰兒極為猶豫地爬過視崖的邊緣。當母親從視崖的深淵呼喚孩子時,大部分嬰兒拒絕穿過視崖,他們遠離母親爬向淺的一側;或因不能夠到母親那兒而大哭起來。嬰兒已經意識到視崖深度的存在,這一點毫無疑問的?!巴ǔK麄兡芡高^深的一側玻璃注視下面的深淵,然后再爬向淺灘。一些嬰兒用手拍打玻璃,雖然這種觸覺使他們確信玻璃的堅固,但還是拒絕爬過去?!眿胗變赫J知發(fā)展“伸手觸及”——3-4個月形成,能根據物體的大小而改變自己的手型。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新生兒聽覺閾限比成人高10~20分貝胎兒有無聽覺?25周對聲音反應出生理的變化和身體運動28周對靠近母親腹部的響亮的振動聲音刺激,胎兒的反應是緊緊閉起眼瞼,有趣的是所有不能做出這一方式反應的胎兒,在出生后往往帶有聽覺問題。胎兒聽到了什么?子宮內環(huán)境的記錄:植入子宮的麥克風,發(fā)現(xiàn)來自外環(huán)境的一些聲音(噪音,母親附近對話伙伴的言語聲)——最清晰傳遞到胎兒的聲音是母親的言語聲。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柔和的聲音、高調的聲音、母親的聲音。對音樂的喜好:曲調輕柔、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容易引起嬰兒積極的情緒反應。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媽媽語”原因1.語速慢,聲音高,音調跨度大,有強烈的起伏性,有吸引力。原因2.出生前就受母親言語的影響。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兒的認知理論皮亞杰認為,根據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主要特征和變化的規(guī)律可把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后)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兒童從出生到大約兩歲這段時間,智力活動以感知和運動反射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動依賴于眼前的人和事物,當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時,不能應用心里表象從事智力活動。但到2歲末尾時,兒童已開始具有應用心理表象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還不十分完備。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反射練習時期——0~1個月初步適應和初步循環(huán)反應出現(xiàn)的時期——1~4.5月有目的動作逐步形成時期——4~9月手段與目的分化協(xié)調期——9~11、12感知動作智慧時期——12~18月智慧綜合時期——18~24月嬰幼兒認知發(fā)展這一月內嬰兒的行為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無論面臨什么刺激,嬰兒都以幾個少數反射格式進行同化。到兩三個星期時,才開始出現(xiàn)簡單的調節(jié)。如移動頭部尋找奶頭等。這些同化與調節(jié)雖然簡單,卻構成了日后智力發(fā)展的基礎。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在先天反射動作的基礎上,通過機體的整合作用,嬰兒漸將個別的動作聯(lián)結起來,形成一些新的習慣。例如嬰兒偶然有了一個新動作,便一再重復。如吸吮手指、手不斷抓握與放開、尋找聲源、用目光追隨運動的物體或人等等。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行為的重復和模式化表明動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開始形成動作的結構,反射運動在向智慧行動過渡。由于行為并沒有什么目的,只是由當前直接感性刺激來決定,所以還不能算作智慧行動。但是嬰兒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適應過程中,順應作用也已發(fā)生,表現(xiàn)為動作不完全是簡單的反射動作。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從4個月開始,嬰兒在視覺與抓握動作之間形成了協(xié)調以后兒童經常用手觸摸、擺弄周圍的物體,這樣一來,嬰兒的活動便不再限于主體本身,而開始涉及對物體的影響,物體受到影響后又反過來進一步引起主體對它的動作,這樣就通過動作與動作結果造成的影響使主體對客體發(fā)生了循環(huán)聯(lián)系,最后漸漸使動作(手段)與動作結果(目的)產生分化,出現(xiàn)了為達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用的動作。例如一個多彩的響鈴,響鈴搖動發(fā)出聲響引起嬰兒目光尋找或追蹤。這樣的活動重復數次后,嬰兒就會主動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腳去踢掛在搖藍上的響鈴。顯然可以看出,嬰兒已從偶然地無目的搖動玩具過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復搖動玩具,智慧動作開始萌芽。但這一階段目的與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確。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這一時期又稱圖式之間協(xié)調期。嬰兒動作目的與手段已經分化,智慧動作出現(xiàn)。一些動作圖式被當作目的,另一些動作圖式則被當做手段使用。如兒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夠不著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開蓋著玩具的布。這表明兒童在作出這些動作之前已有取得物體(玩具)的意向。隨著這類動作的增多,兒童運用各動作格式之間的配合更加靈活,并能運用不同的動作格式來對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運用概念來了解事物一樣,嬰兒用抓、推、敲、打等多種動作來認識事物。表現(xiàn)出對新的環(huán)境的適應。兒童的行動開始符合智慧活動的要求。不過這階段嬰兒只會運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動作格式,還不會創(chuàng)造或發(fā)現(xiàn)新的動作順應世界。

嬰幼兒認知發(fā)展這一時期的嬰兒,皮亞杰發(fā)現(xiàn),能以一種試驗的方式發(fā)現(xiàn)新方法達到目的。當兒童偶然地發(fā)現(xiàn)某一感興趣的動作結果時,他將不只是重復以往的動作,而是試圖在重復中作出一些改變,通過嘗試錯誤,第一次有目的地通過調節(jié)來解決新問題。例如嬰兒想得到放在床上枕頭上的一個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卻夠不著,想求助爸爸媽媽可又不在身邊,他繼續(xù)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頭,拉枕頭過程中帶動了玩具,于是嬰兒通過偶然地抓拉枕頭得到了玩具。以后嬰兒再看見放在枕頭上的玩具,就會熟練地先拉枕頭再取玩具。這是智慧動作的一大進步。但兒童不是自己想出這樣的辦法,他的發(fā)現(xiàn)是來源于偶然的動作中。嬰幼兒認知發(fā)展這個時期兒童除了用身體和外部動作來尋找新方法之外,還能開始“想出”新方法,即在頭腦中有“內部聯(lián)合”方式解決新問題。例如把兒童玩的鏈條放在火柴盒內,如果盒子打開不大,鏈條能看得見卻無法用手拿出,兒童于是便會把盒子翻來覆去看,或用手指伸進縫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進去,這時他便會停止動作,眼睛看著盒子,嘴巴一張一合做了好幾次這樣的動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開盒子口取得了鏈條。在這個動作中,兒童的一張一合的動作表明兒童在頭腦里用內化了的動作模仿火柴盒被拉開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還差,必須借助外部的動作來表示。這個拉開火柴盒的動作是兒童"想出來的"。當然兒童此前看過父母類似的動作,而正是這種運用表象模仿別人做過的行為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標志著兒童智力已從感知運動階段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圖中的嬰兒還沒有建立客體恒常性性。實驗開始時,給嬰兒呈現(xiàn)一個玩具小象,當他對這個玩具正感興趣時,用紙板把玩具擋住,他就不再關心這個玩具了。最初的嬰兒分不清自我和客體,兒童不了解客體可以獨立于自我而客觀地存在,只認為自己看得見的東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見時也就不存在了。當客體在眼前消失,兒童依然認為它是存在的,這就是皮亞杰所說的兒童建立了客體恒常性性(一般在1周歲左右)。年齡稍大的兒童則不同,當處于類似的實驗情景時,兒童能夠爬過遮擋用的帷幕,尋找他所感興趣的玩具。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第一階段(0-2個月)嬰兒能看見一個物體,但是當物體移出他的視野時他不去追蹤。第二階段(1-4個月)物體移動時嬰兒能夠跟蹤甚至追到屏風后面。第三階段(4-6個月)嬰兒能拾起一個物體,除非這個物體被蓋著,他不能理解被遮蓋的物體仍然存在

第四階段(6-12個月):嬰兒能夠尋找被遮蓋的物體,仍然看著原處。第五階段(12-13個月),看見藏的動作后能夠尋找到物體。第六階段(15-18個月)嬰兒能找到不論在什么情況下藏起來的客體。他已經掌握了一個規(guī)律:兩個客體不能同時處于同一位置,除非一個藏在另一個里面。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歲半到2歲開始語言的作用: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特征開始制約、影響嬰兒的注意活動隨生理成熟注意時間延長、注意的事物增加。最多能集中20~30分鐘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2.有意注意逐步發(fā)展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游戲1“學會注視”:半歲到1歲,運用顏色、聲音、移動等刺激游戲2“跟我一起變”:3歲左右,活動中突然喊“?!庇螒?“撿豆豆”:4-5歲的孩子,不同顏色的豆豆分別放到不同的碗里,3-5種豆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概念性質與非社會認知的異同認知裝備依戀自我意識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社會認知是個體關于社會現(xiàn)象、社會關系等方面的人類自身事件的認知。

1.關于自己的認知2.自我既有各種各樣關于另一個人和一組人的認知3.個體間或群體間的各種不同的關系和相互作用自我認知S

O對他人的認知SORO

O個體間或群體間的相互關系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相似性由表及里有淺至深為當前所吸引不變性的建構抽象的或假設的思維認知缺陷(自我中心)差異性認識對象的類型不同(物與人)自我與對象的關系不同內容不同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兒已經開始形成關于他人,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關系的觀念。已有基礎——認知裝置:注意偏好跨通道感知模仿社會參照區(qū)分人與非人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喜歡注意面孔1.運動的,有邊界的,有輪廓的,有明暗對比的,而且會發(fā)光的(眼睛)2.聲音(媽媽語)3.母親的聲音(在胎兒時期就接觸過)嬰幼兒認知發(fā)展伊麗莎白.斯佩爾克:聲音對圖象的匹配---嘴唇運動與語言模式的匹配兩張面孔均在講話,但聲音只與其中一個說話者的嘴唇相匹配結果:3-4個月的嬰兒已經表現(xiàn)出將聲音與各種不同視覺景象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兒的情緒發(fā)展表現(xiàn),主要決定于生理需要滿足情況和身體健康情況,發(fā)展到對人、對物等較復雜的情緒體驗。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第1~3個月,嬰兒開始注意外部世界,對他人情緒非常敏感。社會性微笑出現(xiàn)。第3~6個月,嬰兒情緒的發(fā)展主要是積極情緒體驗為主。對不同個體報不同微笑。第7~9個月,開始參與社會性游戲。面對陌生人表現(xiàn)出恐懼、焦慮,陌生人焦慮開始出現(xiàn)。第9~12個月,依戀階段。對主要照顧者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對陌生人更加警惕。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對情緒的識別提高了嬰兒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2.對情緒的識別使兒童的行為有了參照物,第當遇到不能確定情境時,需要從母親面孔上尋找信息。如,母親對陌生人的情緒態(tài)度影響嬰兒對陌生人產生焦慮的強度。3.情緒發(fā)展使面部和聲音聯(lián)系的識別能力增加。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嬰兒的笑是與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自我性微笑:嬰兒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應,這種笑的反應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會性微笑2.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5周-4個月這個時期引起嬰兒微笑的刺激主要是人的語音和面孔;他們對熟悉人與陌生人都可以報以微笑,是不加區(qū)分的;這時期的微笑已屬于社會性微笑。3.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4個月以后這個時期的嬰兒對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這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性微笑。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在嬰兒學會語言之前,哭聲是表達需要的唯一方式。嬰兒啼哭有5種原因:饑餓、瞌睡、身體不佳、心理不適、感到無聊。最初的哭聲多屬于生理反射性的哭,進而由不適宜的環(huán)境刺激引起的應答性的哭;再進一步便出現(xiàn)主動的操作性哭泣。這后一種哭是從經驗中學到的,是社會性的哭。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本能的恐懼;與知覺和經驗相聯(lián)系的恐懼;怕生預測性恐懼。預測性恐懼是一種由想象引起的恐懼,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嬰幼兒認知發(fā)展模仿面部表情,會注意被模仿的他人梅爾佐夫對14個月的嬰兒實驗:嬰兒對面坐兩個成人,當幼兒行動或操作玩具時,其中一個成人模仿,而另一個成人則隨意做自己的動作,發(fā)現(xiàn)嬰兒會對模仿他的人微笑并注視較長的時間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的心理結構1.自我意識:是指嬰兒對自我以及自我與周圍關系的認知。2.社會認知:3.社會情感:4.社會行為技能:5.道德品質6.社會適應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系統(tǒng)性2.社會制約性3.主觀能動性4.具有關鍵期5.是終身發(fā)展的過程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2個月或14個月的嬰兒看到一個嚇人的玩具,他要拿時,他可能會先尋求母親的表情,如果母親開心----拿玩具,如果害怕------接近母親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實驗一:當一個物體自己運動嬰兒會驚奇,而如果人走來走去他無反應。實驗二:當某物消失在眼前時沒有而會伸手抓,而如果是人消失他發(fā)出聲音——喊因此很早的時候,嬰兒就知道,人類與其他的對象不同的,將自發(fā)的與他們相互作用和交流。嬰幼兒認知發(fā)展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yǎng)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lián)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第一年,社會性和情緒發(fā)展的重要事件就是嬰兒與其最親密的聯(lián)系人之間的情感發(fā)展。依戀是社會性發(fā)展的最初表現(xiàn)。依戀行為包括:尋求身體接觸、視覺跟蹤、接近成人、追隨、叫喊、啼哭。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安思沃斯關于人的依戀的四個階段:0-3個月:社會反應階段:幾乎對所有人的反應都一樣。3-6個月: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這時候由于經常接觸許多陌生人,因此能將陌生人與熟悉人區(qū)分開,對人的反應開始不同,能將親人與其他人區(qū)分開來。6個月-2歲左右:形成依戀階段:6-7個月(1)嬰兒出現(xiàn)明顯對母親的依戀

(2)母親離開時嬰兒哭叫,情緒不安

(3)母親回來時顯得愉快

(4)當與母親在一起時有安全感,敢于探索嬰幼兒認知發(fā)展PEOPLETIMEACTION

備注M.B(母親和幼兒)30秒在陌生情景中,讓母親和孩子在一起,孩子自己玩M.B(母親和幼兒)3分鐘母親和孩子一起玩母親作為安全基地S.M.B(陌生人.母親和幼兒)3分鐘陌生人出現(xiàn),陌生人靠近母親,母親離開

陌生焦慮S.B(陌生人和幼兒)3分鐘(更少)母親離開了,陌生人和孩子分離焦慮

M.B(母親和幼兒)3分鐘(多一點)母親回來,陌生人離開,母親安慰孩子重聚行為B(幼兒單獨)3分鐘(少一點)母親離開孩子自己玩分離焦慮M.B(陌生人和幼兒)3分鐘(少一點)陌生人出現(xiàn),陌生人接近孩子

M.B(母親和幼兒)任意母親歸來與孩子第二次重逢!重聚行為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前依戀關系階段(出生至2個月)2.依戀建立期(2個月至7~12個月)突出與重要成人保持聯(lián)系,“選擇性社會微笑”3.依戀關系明確期(7~12個月至24個月)鮮明清晰地依賴對象和關系4.目的協(xié)調和同伴關系期(24月個以上)采納、判斷、影響成人實驗結果反抗型10%安全型70%回避型20%母親在場時能進行探索,對陌生人的情緒較為積極,只是偶爾和母親靠近和母親進行有距離的目光交流。當母親回來時很高興和媽媽談笑很快會回到自己的活動之中當母親離開時,行為也受到影響希望母親回來,有時也哭但不大喊大叫母親在場與不在場沒多大關系母親回來時,沒多大影響有些時候會有短暫的歡迎母親——愛回不回母親離開時,不予理會,有時也哭,但陌生人馬上回代替母親——愛走不走母親離開時往往大喊大叫似乎是生死離別進入幼兒園很困難母親返回時,立刻尋找與母親接觸,一會又極力的反抗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安全型依戀(占65%~70%),母親在就有安全感,對外界積極反應?;乇苄鸵缿伲ㄕ?0%),缺乏依戀,與母親未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聯(lián)結反抗型依戀(占10%-15%),既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反抗母親的愛撫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廣泛的長期的:許多研究證明,依戀關系作用到成年期,影響一個人的戀情、和自己孩子的關系,造成親子關系紊亂等。約翰.鮑爾比根據“印記”——習性學的理論,嬰兒時期就有母嬰紐帶(情感紐帶,如果這時缺少對母親的依戀,在情感上會有挫折,與人格異常,壓抑,情感分離)如果在嬰兒期沒有形成依戀在愛慕方面適應問題上就會困難,到了成人時期特別明顯。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兒童早期依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和預測今后社會行為交往,情緒情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成長失敗,母愛剝奪綜合癥,神經性食欲缺乏癥。鮑爾比認為心理健康是最基本的原則,嬰幼兒應當有一個與母親之間的溫暖的親密的連續(xù)不斷的關系。研究表明: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面目表情呆滯,語言發(fā)展緩慢愛哭。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哈羅認為幼猴除了基本的饑餓、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們一定還有一種要接觸柔軟物質的需求。分別由木制母猴和鐵絲母猴喂養(yǎng)的兩組猴子的行為特征進一步證明接觸安慰的重要性。雖然兩組猴子食量同樣大,體重增長的速度也基本相同,但由鐵絲母猴喂養(yǎng)原幼猴對牛奶消化不良,且經常腹瀉。這說明,缺少母親的接觸安慰使幼猴產生心理上的緊張??謶治矬w的實驗進一步證明幼猴對木制母猴的依戀。每當幼猴發(fā)現(xiàn)自己正面對一些害怕的事物時,它們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獲得安慰的保護。隨著幼猴年齡的增長,這種反應變得更加強烈。另外,無論是鐵絲母猴喂養(yǎng)的幼猴,還是木制母猴喂養(yǎng)的幼猴,其反應沒有差異:當它們害怕時,都會到絨布包裹的代理母猴那里尋求安全感。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奧地利生物學家勞倫茨曾發(fā)現(xiàn),小鴨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種剌激或對象(母雞、人或電動玩具),會印入到它的感覺之中,使它對這種最先印入的剌激產生偏好和追隨反應。當它們以后再遇到這個剌激或和這個剌激類似的對象或剌激時,就會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隨。但是,如果小鴨子在孵出蛋殼后時間較久才接觸到外界的活動對象,它們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的偏好或追隨行為。這一現(xiàn)象被勞倫茲等稱為“印刻”。勞倫茲在進行這項實驗時,讓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不先看到母鴨子,而首先看到勞倫茲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勞倫茲在小鴨子前面走著,身后跟隨著幾只小鴨子。小鴨子將勞倫茲當成了自己的母親。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分離焦慮:嬰幼兒與依戀對象分離時表現(xiàn)出的恐懼和戒備反應。為什么幼兒對母親分離感到焦慮?生態(tài)學觀點:本能與危險的聯(lián)系(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么1歲后酒會減少焦慮?會走回探索認知觀點:是知覺和認識的自然產物6-10個月的嬰兒具備了圖式(面容和環(huán)境)一旦與已知的圖式不符就會害怕。幼兒入園怎樣解除分離焦慮?新生環(huán)境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溫馨教師要關懷家園聯(lián)系緊密。家長密切配合替代物(撫養(yǎng)替代,安慰性物體)具體應用:小帖畫大作用:幼兒年齡的特征以生動形象的卡通畫吸引幼兒,使幼兒減少對減少離開父母尖刀陌生人的焦慮照片:家庭相冊,多媒體我的小床(將父母相片帖在小床慢慢更換老師的相片)新老組合:分組法——先讓老生早入園,就會減少情緒波動被新生感染浸入法——如有新生對老生活動感興趣就馬上邀請加入互動法——到新生家里聚會邀請認識的嬰幼兒認知發(fā)展陌生人焦慮:陌生人出現(xiàn)接近時,表現(xiàn)出的恐懼和戒備反應。怎樣戰(zhàn)勝陌生人焦慮?有熟人在身邊嬰兒陪伴人要對陌生熱做出友善反應讓環(huán)境更加熟悉做一個更敏感更和善的陌生人不要讓兒童覺得你很生疏(穿著打扮)嬰幼兒認知發(fā)展自我映像——鏡像自我性別性的好奇嬰幼兒認知發(fā)展9—12個月的嬰兒會拍擊撫摸鏡子,或者其他的方式與鏡子里的自我溝通點紅實驗:給幼兒鼻子點上顏色結果:9—12個月沒反應盡管1歲以下的孩子在鼻子擦到較強的刺激如:粘貼紙片,已經具備了用手去擦鼻子的能力但25%的15個,75%的21個月大的孩子會在看到鏡子中的鏡像會用手去擦鼻子。另一實驗:給15—21個月的孩子看自己的相片,問相片里的名字時,會說出自己的名字。嬰幼兒認知發(fā)展影響嬰幼兒性別角色的因素1.生物因素對兒童性別行為有一定影響2.父母行為起引導、被模仿和強化行為“男女雙性化”教育嬰幼兒認知發(fā)展18個月開始,能分辨周圍伙伴的性別,但要樹立性別的概念一般要到2歲。對這一階段的幼兒來說,性別與名字相似的“稱呼”,相當一部分孩子認為,他們自己既是男孩又是女孩,許多男孩認為只要他們穿上裙子就是女孩,女孩認為,只要剃成短發(fā),就會變成男孩。直到3歲才能明確知道性別是終生不變的特性。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為什么我們與異性之間的行為不同?生理原因:不同激素方式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例如:男孩的雄性激素決定了他比女孩更好動,攻擊性行為更多社會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18個月—3歲的女孩更喜歡柔軟的玩具,男孩喜歡堅硬的玩具嬰幼兒認知發(fā)展父母的態(tài)度家長鼓勵孩子玩與性別相符的玩具而且研究表明,母親更喜歡和女兒玩,父親更喜歡和兒子玩,其實如果能夠消除日常撫養(yǎng)中性別差異的影響,男孩也會喜歡布娃娃,女孩也會喜歡摟著玩具汽車入睡。家庭分工:一般情況下,母親打理日常事務,父親外出工作。孩子就會在游戲中反應這種分工。嬰幼兒認知發(fā)展2歲半左右對周圍的事物顯示好奇,當然對性感到好奇。孩子經常那個會問:為什么自己與異性不同?為什么爸爸長胡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