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3篇)_第1頁
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3篇)_第2頁
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3篇)_第3頁
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3篇)_第4頁
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3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優(yōu)選3篇)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第1篇一、實訓目的

1、掌握測區(qū)控制網的建立方法(四等平面網、三角高程網、二等水準網);

2、掌握和熟練全站儀和水準儀的基本功能和觀測方法;

3、掌握儀器檢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學會用相關平差軟件處理觀測數據以及對處理結果進行分析;

二、實訓內容和地點

1、測區(qū)四等導線控制網的建立(平面網和三角高程網),武工職院校內

2、測區(qū)二等水準網的建立(高程網);武工職院校內

3、采用獨立坐標系統(tǒng)和獨立高程系統(tǒng)

4、用j2型全站儀9測回測水平角練習。

三、實訓所用儀器設備

全站儀一套,,ds2二等水準儀一套,計算機,南方平差易平差軟件。

四、實訓過程

四等導線網和三角高程網同步作業(yè)

儀器檢驗——>了解測區(qū)概況——>選點——>觀測——>外業(yè)概算——>內業(yè)平差

另外進行全站儀9測回觀測水平角練習

四等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利用ds2水準儀布設二等水準網

儀器檢驗——>了解測區(qū)概況——>選點——>確定觀測路線——>觀測——>外業(yè)概算——>內業(yè)——>平差

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第2篇Ⅰ、前言

一.實習目的:

①鞏固和強化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綜合應用測量知識的能力。

②進一步熟練掌握常規(guī)儀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測量、內業(yè)計算、地形繪圖的技能,具備從事測繪工作的初步素質。

③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如1:500地形圖從圖根控制測量到繪圖的過程。

④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測繪技術工作態(tài)度、培養(yǎng)吃苦耐勞、團結友愛、集體協(xié)作的精神。

二.實習內容:

圖根控制測量;

水平角測量、距離測量、導線內業(yè)計算、圖根點高程測量、地形測量;

四等水準測量。

三.實習時間:20xx-7-3至20xx-7-13。

Ⅱ、測區(qū)概況

一.測區(qū)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上莊坨村。

測區(qū)行政區(qū)劃: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

交通情況:測區(qū)緊鄰石門寨鄉(xiāng)上莊坨村,東有秦皇島至青龍縣公路,有長途客車通往秦皇島市區(qū),交通便利。

二.測區(qū)氣候特點:

秦皇島屬暖濕潤半濕潤季風帶華北型大陸性氣候區(qū),歷年年均溫約為℃,年降水量,集中于7─8月;秦皇島市主要受東亞季風的影響,最大風速,1至3級風占74%。

三.測區(qū)經濟發(fā)展情況

測區(qū)鄰近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上莊坨村,主要以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為主,南部有一廢棄煤窖。

Ⅲ、實習作業(yè)中依據

《工程測量規(guī)范》(1995年版)、《測量學》、《測量與地圖學》教材。

Ⅳ、實習坐標系統(tǒng)

坐標系統(tǒng)采用獨立坐標系統(tǒng),起算點G1坐標()。

高程系統(tǒng)采用獨立高程系統(tǒng),起算點G2高程。

Ⅴ、圖根控制測量

一.圖根導線的選點和埋設標志

選點要求:本組在測區(qū)內布設一條閉合圖根導線,導線點5個。

導線平均邊長小于70m,本組平均邊長47m。相鄰邊長之比均小于3:1。

導線點標志是噴紅油漆于一固定點處,中心以圓十字形點位為標志。

二.水平角測量:

儀器:DJ6光學經緯儀,垂球x2,竹竿x6,紀錄板,紀錄手簿,鉛筆,小刀,遮陽傘,經緯儀腳架。

觀測事項:經緯儀對中采用光學對中器對中,用三根竹竿做成簡易三腳架,并懸掛垂球作為照準目標;起始邊方位角采用地質羅盤測定,本組G1G2方位角為29°45′00″。

注意事項:觀測前將腳架腿踏實,防止三腳架滑動;一測回內不能進行對中和整平操作;觀測時一人獨立觀測,眼快心細,并有其他人(一個)在旁邊為儀器遮傘;觀測過程中操作儀器動作要輕,轉動照準部后符合氣泡不得超出格線;其他人員不得在儀器旁走動;每一測站工作結束后,要對測回數據進行檢核計算,符合限差要求才可遷站。

限差要求:測回法上、下測回水平角之差小于40″兩測回同一水平角之差小于24″

實例:

三.距離測量:

儀器:光電測距儀:NDS3000,電子經緯儀,三腳架x3,單棱鏡,三棱鏡,遮陽傘,記錄板,記錄手簿,小刀,鉛筆。

要求:用直反覘法測距,一測回水平距離互差不超過1cm。

實例:

四.內業(yè)計算:

方法:簡易平差法。

注意事項:在內業(yè)計算前,先進行角度閉合差檢驗,根據各測回成果計算的閉合導線角度閉合差不得超過40″,本組共5個導線點,40″≈89″。

計算步驟:①在角度閉合差不超限時,角度閉合差平均分配,然后計算改正后角值,根據改正后角值推算各導線邊的方位角(本組一律為左角觀測);

②根據各邊水平距離和各邊方位角計算各邊坐標增量,計算坐標閉合差;

③計算導線全長閉合差K值應小于限差1/20XX;

④K值滿足要求,則坐標閉合差反號后按距離分配坐標增量改正數;

⑤根據該正后的坐標增量推算各導線點的最后坐標。

五.圖根高程測量

儀器:電子經緯儀,光電測距儀:NDS3000,三腳架x3,單棱鏡,三棱鏡,記錄板,記錄簿,小刀,鉛筆,遮陽傘。

要求:儀器高、覘標高高度測量精度;同一測站內觀測各方向豎直角指標差互差小于25″;同一條邊對向觀測計算高差,高差互差不超過,S為邊長;三角高程路線的高差閉合差應小于,本組限差為。

實例:

Ⅵ、地形測量:

1.圖紙:單面磨砂聚酯薄膜,厚度小于。

2.展點控制工具:三角板x2,量角器,鉛筆,橡皮,小刀,平板,膠帶。

3.測量儀器:DJ6型光學經緯儀,竹竿x3,垂球,塔尺。

4.要求:展點用HB鉛筆,鉛筆線線粗不超過;展繪控制點圖上距離與坐標反算長度之差不大于圖上。經緯儀對中小于;最大視距小于100m。

5.測繪方法:光學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法;。

6.示例:等高線實際是每15m選一點,連接高程相同的點連成等高線,等高線高差;

亂石堆測其特征點,展繪其大致輪廓,用圓點連接起來。

Ⅶ、四等水準測量

1.儀器:DS3微傾水準儀,DSZ2自動安平水準儀,三腳架,塔尺x2,紀錄板,紀錄手簿,鉛筆,小刀,遮陽傘。

3.技術要求:采用閉合水準路線,一個閉合線有7個水準點;四等水準測量高差閉合差限差±20;每一測站前后視距小于5m,任一站總視距差小于10m;改變儀器高度要超過10cm,高差互差小于5mm。

3.觀測方法:

1.觀測方法:每一站采用“后前前后”觀測順序,本組采用微傾水準儀逆時針觀測一次,自動安平水準儀順時針觀測一次。

2.測站計算與檢核:

①.視距計算:后視距=(后尺上絲讀數-后尺下絲讀數)

x100后視距=(前尺上絲讀數-前尺下絲讀數)x100

②.四等水準:微傾水準儀:前后視距小于50m;

自動安平水準儀:前后視距小于100m。

③.高差計算:改變儀器高前:高差=后尺中絲讀數-前尺中絲讀數;

改變儀器高后:高差=后尺中絲讀數-前尺中絲讀數。

若發(fā)現兩次高差互差大于5mm,則應找出原因,重新測量該站。

④.計算平均高差:滿足精度要求的,應求兩次高差的平均值。

3.水準測量的檢核:

①.計算檢核:閉合水準路線閉合差理論值為零,即∑h=0;

閉合后各點高差代數和應等于后視讀數之和減去前視讀數之和;

若閉合差超限,則查找原因,重測。

②.測站檢核:變動儀器高后,測得兩次高差后互相比較,超過5mm重測。

4.閉合差調整:當閉合差不超過容許值時,可以認為各站產生誤差機會均等,因此閉合差按距離成正比反符號分配。

5.高程計算:根據檢核改正后高差,由起點開始,逐點推算各點高程。

4.實例:

四等水準測量手簿(部分)

儀器型號: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者:第七組紀錄者:第七組

測自至20xx年7月11日

時刻:始17時35分末18時15分空氣:良好成像:清晰

Ⅷ、測量野外實習感想

在校內實習的時候,老師說校內實習只是為校外實習打基礎,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然而經過了真真切切的野外實習,我才感受到了老師只是輕描淡寫的告訴我們野外測量工作的艱苦。不過,這次實習的收獲還是非常大的;經過這次野外測量實習,不僅使我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強了所學的知識和儀器的操作能力,而且還與其他不太熟悉的同學加強了交往,鍛煉了工作和吃苦耐勞的能力。

實習的環(huán)境自然是不能夠和校內的舒適的環(huán)境相比較的,但校內只是簡單的局部測量,還不能夠較系統(tǒng)的應用所學知識。我們野外的測量地點在大石河的石質河漫灘上,旁邊有鄉(xiāng)村公路通過,還有一廢棄雞舍;行政規(guī)劃屬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上莊坨村。在校外實習,是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無怪乎實習后同學們都說對儀器的操作十分熟練,對數據的處理更是不在話下,對課堂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更有許多的同學抱怨說如果是在實習后再考試的話,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可見,這次野外實習,對我們的學習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校內實習時,我們對儀器的操作上有很多不正規(guī)甚至是錯誤的地方;但在野外實習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通過殘酷的事實教訓,讓我們對測量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它需要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有吃苦敢吃苦的精神,能夠十分細心耐心的對待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而事實上,不只這一項工作需要這種工作態(tài)度,世上每一項工作都需要這種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

在繪制地形圖的時候,精度要求最高的是控制點的測量和展繪;我們控制點的展繪能夠一遍通過而不返工,不像控制點的測量那樣返工一次才通過,說明我們的成長還是非常迅速的。對測量工作我們雖然只是略通皮毛,但已經初步具備了測量工作的基本素質,這是最重要的。在野外測量的時候,第一次我們的成果不合格,我們也曾考慮過要修改數據;雖然只是大筆一揮的事情,但拿這樣的成果交給老師,這有什么意義呢?經過集體的商議后,我們還是決定要返工重測。天很熱,時間有限,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業(yè),中午吃飯的時候便派了兩個人回去吃,其它人手留下繼續(xù)測,讓回去的人給帶飯吃。在測地形圖碎部點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大;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我們早早的5點就出發(fā),中午還是采取同樣的策略,終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在欣慰和高興的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互相幫助,相互體諒讓我們這么出色的完成任務,我們的成長過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努力的付出終有回報,嚴格要求才會出好成果。我作為一名小組長,時時刻刻的這樣要求著組員和自己。有我們這么齊心協(xié)力的工作和這么嚴格的要求,我們的工作能不出色么?我們組一直十分和睦友好的過完實習生活,在最后的測量技術水平大比武時,我們組一舉奪冠,是我們努力工作的結晶,也是老師對我們的充分肯定。有什么比這更能讓人高興的呢?

測量實訓報告?zhèn)€人總結第3篇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lián)系實習現場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開拓視野,培養(yǎng)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為畢業(yè)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通過實習了解了關于地質測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質研究和為某種經濟或工程服務);學會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了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

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學會有關地質觀測的一些基本技能:

1、礦物和三大類巖石的肉眼鑒定與描述

2、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地質體的產狀

3、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

4、基本地層構造現象的識別、描述與初步分析

5、地質觀測點的觀測與記錄

此外在野外進行地質實習還可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于學生增強體魄和磨練意志,并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在實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

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了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積極參加現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二、實習內容

廬山及地貌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fā)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占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地質公園內發(fā)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fā)現一百余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征的歷史記錄。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huán)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qū)及北美地區(qū)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征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fā)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以伸展構造為主體,伴隨廬山出現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組成了廬山地學景觀的又一特征。受新構造運動作用,廬山孤山屹立,大構造巍峨壯觀,小構造千姿百態(tài)。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十分出眾,與世界標型變質核雜巖具有對比性,廬山南麓出露有25—18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變質雜巖地層,載入了《中國地層典》。

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復合地貌景觀,是廬山地學上的另一大特征,它與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一起構成了廬山一幅雄、奇、險、秀的絢麗畫卷,體現了廬山地學景觀極高的美學價值。

11月8日秀峰龍?zhí)丁⑴P龍橋、漱玉洞

(一)秀峰龍?zhí)?/p>

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巖為主,但這里是火成巖中的花崗巖?;◢弾r后期被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形成于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布規(guī)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布,北面海匯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于H+和HCO3-的含量過剩,破壞了Ca2+和CO2+3的平衡,從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進行溶解,同時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進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狀。

回來后我還查閱了一些關于廬山的地質資料,作為對實習的補充:

1.地質基礎

廬山地區(qū)處于江南臺背斜與下?lián)P子拗陷的交接地帶,具有較大的活動性,巖漿活動較強,混合巖化作用明顯,區(qū)內地層發(fā)育較齊全,構造較明顯。

2.構造地貌

廬山地區(qū)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峰。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fā)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