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在求解物理習題中的應用_第1頁
物理模型在求解物理習題中的應用_第2頁
物理模型在求解物理習題中的應用_第3頁
物理模型在求解物理習題中的應用_第4頁
物理模型在求解物理習題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模型在求解物理習題中的應用專業(yè):物理教育姓名:王振武學號412409100007【摘要】摒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從而突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這就叫構建物理模型。它的構建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具體地分析問題,從而達到正確解決所研究問題的目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過程都是很復雜的,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因素都毫不遺漏地考慮進去,那么勢必增加研究問題的難度,甚至無法研究。因此,為了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人們往往根據(jù)實驗和觀察所得的各種感性材料,舍去那些表面的、次要條件,把復雜具體的物理世界用簡單抽象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來描述?!娟P鍵詞】對象模型化物理狀態(tài)和物理過程模型化物體所處條件模型化高中生普遍感覺物理難學:課堂上可以聽懂,解決實際問題就無從下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學生還是習慣于初中的想象思維方式,只記概念,規(guī)律等靜態(tài)結論,而不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只會照葫畫瓢,模仿性的解決一些簡單的物理問題。只有通過邏輯分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提煉出現(xiàn)實情景的物理模型,然后納入到相關的知識體系中去加以處理,才能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物理模型解題的基本程序:(1)通過審題,攝取題目信息.如:物理現(xiàn)象、物理事實、物理情景、物理狀態(tài)、物理過程等.(2)弄清題給信息的諸因素中什么是起主要因素.(3)在尋找與已有信息(某種知識、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聯(lián)系,通過類比聯(lián)想或抽象概括,或邏輯推理,或原型啟發(fā),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將新情景問題“難題”轉化為常規(guī)命題.(4)選擇相關的物理規(guī)律求解.通常物理模型包括:一、物理狀態(tài)和物理過程模型化如:力學中的自由落體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簡諧運動、彈性碰撞;電學中的穩(wěn)恒電流、等幅振蕩等等。下面我們通過幾道典型的例題,探討一下物理模型在解題中的實際應用。例1.1圖例1:如圖例1.1所示,一根長為l的輕繩,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拴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用外力把小球提到圖示位置,使繩伸直,并在過O點的水平面上方,與水平面成30°角.從靜止釋放小球,求小球通過O點正下方時繩的拉力大小.例1.1圖命題意圖:考查考生對物理過程和狀態(tài)的分析能力及綜合能力.錯解分析:考生缺乏層層深入的分析能力,忽視了懸繩從伸直到對小球有拉力為止的短暫過程中,機械能的損失,直接對小球從初位置到末位置列機械能守恒的方程求最低點速度,導致錯誤.解題方法與技巧:選小球為研究對象,其運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如圖1.2所示:(1)從A到B的自由落體運動.例1.2例1.2圖mgl=mvB2①(2)在B位置有短暫的繩子對小球做功的過程,小球的速度由豎直向下的vB變?yōu)榍邢虻膙B′,動能減小.則有:vB′=vBcos30°②(3)小球由B點到C點的曲線運動,機械能守恒則有:mvB′2+mgl(1-cos60°)=mvC2③在C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T-mg=m④聯(lián)立①②③④解得:T=mg二、對象模型化。例如:質點、完全彈性體、理想氣體、點電荷、薄透鏡、彈簧振子、單擺、理想變壓器、理想電壓表、理想電流表等等,都屬于將物體本身理想化;另外還有一些,諸如點光源、近軸光線、電場線、磁場線等,是屬于人們根據(jù)它們的物理性質,用理想化的圖形來模擬的概念。例2:如圖所示,在真空中速度v=6.4×107m/s的電子束連續(xù)地射入兩平行極板之間,極板長度L=8.0×10-2m,間距d=0.50×10-2m,兩極板上加50Hz的交流電壓U=U0sinωt,如果例2圖所加電壓的最大值U0超過某一值Uc時,將開始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電子束有時能通過兩極板,有時間斷不能通過,求Uc的大小.(me=9.0×10-31kg,e=1.6例2圖命題意圖:考查挖掘理想化條件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錯解分析:沒有通過分析解得電子束通過極板的時間,并與電壓周期比較,挖掘t﹤﹤T的條件,將電場理想化處理,使問題求解更為復雜、易錯.解題方法與技巧:該題既有物體本身理想化,又有所處條件的理想化.(1)首先,電子可被理想化為點電荷;(2)從“兩極板不帶電時,電子束將沿兩極板之間中線通過”可知:電子束間相互作用可忽略,電子重力可忽略;(3)由于電子通過極板時間為:t===1.2×10-9s,而交流電周期:T==s=10-2s可見t<<T,因此,電子通過極板區(qū)的正弦交變電場在t時間內可理想化為勻強電場.(這是一個隱含條件,也是解題關鍵)則有:t=①由運動學公式:=at2②由牛頓第二定律:F=maa==③聯(lián)立①②③可得:Uc==91V三、物體所處條件模型化。例如:力學中的光滑斜面、熱學中的絕熱容器、電學中的勻強電場、理想化實驗等等。例4:有三根長度皆為L=1.00m的不可伸長的絕緣輕線,其中兩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點,另一端分別拴有質量皆為m=1.00×10-2kg的帶電小球A和B,它們的電量分別為-q和+q,q=1.00×10-7C。A、B之間用第三根線連接起來??臻g中存在大小為E=1.00×106N/C的勻強電場,場強方向沿水平向右,平衡時A、B球的位置如圖所示?,F(xiàn)將O、B之間的線燒斷,由于有空氣阻力,A、B球最后會達到新的平衡位置。求最后兩球的機械能與電勢能例4圖的總和與燒斷前相比改變了多少?(不計兩帶電小球間相互作用的靜電力)例4圖分析:解這道題的關鍵是弄清物體的初末狀態(tài),這也是考生最感困惑的問題。其實,此題的原型學生并不感到陌生:如右圖所示,用細線懸吊兩個質量都為m、帶有等量異種電荷+q和-q的小球A、B。若加一水平向左勻強電場,場強為E,OA受到多大拉力?OA與豎直方向成多大夾角?AB與豎直方向成多大夾角?取A、B整體為研究對象,若加一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整體受重力和拉力,故OA線一定沿豎直方向,B球受電場力,向右偏轉,靜止時如右圖所示。若同學聯(lián)想到此物理模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解:圖1中虛線表示A、B球原來的平衡位置,實線表示燒斷后重新達到平衡的位置,其中、分別表示細線OA、AB與豎直方向的夾角。A球受力如圖2所示:豎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左的電場力qE;細線OA對A的拉力T1,細線AB對A的拉力T2,方向如圖:由平衡條件有:B球受力如圖3所示:豎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電場力qE;細線AB對B的拉力T2,方向如圖:由平衡條件有:聯(lián)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由此可知,A、B球重新達到平衡的位置如圖4所示。與原來位置相比:A球的重力勢能減少了B球的重力勢能減少了A球的電勢能增加了B球的電勢能減少了兩種勢能總和減少了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J【結束語】我們遇到的許多新模型,常常是在舊模型的基礎上發(fā)展或變通而來,對于與原模型有相近的運動狀態(tài)或相似物理性質的現(xiàn)象,可以根據(jù)已熟悉的事實經驗,找到彼此間的聯(lián)系,將問題轉化為已有的物理模型。千變萬化的物理習題都是根據(jù)一定的物理模型,結合某些物理關系,給出一定的條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所以解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還原”物理模型的過程,即我們平時常說的“明確物理過程”,“建立物理圖景”。

【參考文獻】《中學物理學習的思想方法》\o"搜索\"梁旭\"的商品"梁旭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物理教學論》\o"搜索\"李新鄉(xiāng)\"的商品"李新鄉(xiāng)\o"搜索\"\"的商品"\o"搜索\"張德啟\"的商品"張德啟\o"搜索\"\"的商品"\o"搜索\"張軍朋\"的商品"張軍朋\o"搜索\"\"的商品"\o"搜索\"王守江\"的商品"王守江科學出版社2005《物理教學論》\o"搜索\"閻金鐸\"的商品"閻金鐸\o"搜索\"查有梁\"的商品"查有梁\o"搜索\"謝仁根\"的商品"謝仁根\o"搜索\"沈仁和\"的商品"沈仁和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H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