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1.gif)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2.gif)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3.gif)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4.gif)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9241f07840dce828817484491d08a5f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PAGE《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鑒賞燭之武高超的勸說藝術,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2.學習燭之武臨危受命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士文化中的浩然正氣。3.理解“仁”、“知”、“武”的含義和課文中“禮”的具體表現,感受“春秋風度”的獨特魅力。【教學重點】理解士文化中的浩然正氣?!窘虒W難點】《左傳》中禮的內涵和時代意義?!窘虒W方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咱們一起梳理了本文的文言知識,疏通了文意,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就課文內容進入深入探討。燭之武退秦師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在諸侯爭霸,弱肉強食背景下,我們能領略到小國使者精彩的外交智慧,也能欣賞到大國君主重和平、守信義的時代光芒。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對這個精彩的小故事進行深度解讀吧!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目標。二、學習過程[環(huán)節(jié)一]感受燭之武士人精神1.齊讀課文并梳理故事情節(jié),給每個部分添加小標題。[參考1]鄭危-受命-說秦-解圍[參考2]鄭國國危-燭武出山-說退秦軍-危機解除教師點評:這篇史傳文的情節(jié)構成其實和小說體裁是非常相似的,相當于小說中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其實,《左傳》作為一部編年體史書,它的歷史學價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文學價值也是光耀千古的。2.思考:退秦師是一項艱巨的外交任務,燭之武為什么能成功?(1)外部原因[參考1]佚之狐的作用很大。第一,他慧眼識珠,雖然國君不了解不重用燭之武,但是他了解燭之武,知道他能當大任。第二,他很全面地分析了局勢,知道要去說秦軍而不是晉軍,因為鄭國這次招來戰(zhàn)爭災禍是因為得罪了晉國。秦晉聯盟里面,晉國占了更主動的作用,所以找突破口的話,就得去找秦國。[參考2]燭之武能青史留名和鄭伯的關系也很大。他面對燭之武的牢騷,能夠放下國君的身段,主動承認錯誤,這樣燭之武才放下了多年不被重用的委屈,答應為國效力。教師小結:所以說,佚之狐能判斷局勢,識才選才,國君鄭伯能從諫如流,惜才用才,二人都是燭之武的伯樂。(2)內部原因A.結合連環(huán)畫的插圖和《東周列國志》對于燭之武的外貌描寫,分析“夜縋而出”以及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參考1]夜是連夜里,在晚上的意思。縋是用繩子吊著從上往下送的意思。燭之武要“夜縋”,是因為第一,鄭國已經被包圍了,城門不敢打開。第二,燭之武必須秘密地前往秦軍的軍營,如果被晉軍發(fā)現下一步計劃就沒法實施了。[參考2]燭之武有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要不然他連秦的軍營都到不了。[參考3]燭之武特別愛國,不愿意國家滅亡,所以他很勇敢地夜縋而出。[參考4]燭之武有一種責任感,既然接受了國君的命令,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教師小結:愛國心、不怕犧牲的勇氣和擔當意識,讓年邁的燭之武毅然決然地接受了使命。B.燭之武僅用了區(qū)區(qū)125個字就說服了秦君,他的成功還離不開自己的出色辯才。燭之武的一番話可以分成7個層次,請同學們分析每個層次里所體現的外交智慧和秦王對應的心理活動。燭之武的外交辭令體現智慧秦伯的心理活動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示人以弱消除敵意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警之以益引發(fā)興趣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分析戰(zhàn)果正視不能占有戰(zhàn)果的事實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亡鄭之害有心存鄭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存鄭之利決心存鄭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援引史實有心背棄秦晉聯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合理推斷決心背棄秦晉聯盟教師小結:燭之武用開場白消除對方的敵意,又抓住了秦國出兵是出于“利益”考慮的這一關鍵點,使秦君相信,亡鄭不如存鄭,與晉結盟,不如與鄭結盟。他分析利害,援引史實,合理推斷,體現了極為睿智的頭腦和杰出的論辯才能。燭之武的智慧和辯才讓我們佩服,他的勇赴國難的愛國精神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精神更讓我們動容。而燭之武,是春秋時期千千萬萬個“士”中的一員。春秋時期是“士”階層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雖然社會地位不高,卻兼具高尚的品德和過人的才華,這些人里有我們初中學過的曹劌,還有閱讀材料中出現的晏嬰、叔孫豹、子產、叔向等,這些“仁人志士”憑借一股為國為民的無畏“士人精神”,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睿智的頭腦,演繹了一個個精彩的外交故事,也對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環(huán)節(jié)二]分析晉文公尊禮之德1.思考:燭之武成功說退秦軍之后,鄭國的危機完全解除了嗎?并沒有,在晉國退兵之后,才完全解除,那么晉國作為戰(zhàn)爭的發(fā)起者,為什么也跟著退兵了?晉國上下人人都同意退兵嗎?[參考]子犯請擊之,大夫子犯就不同意。師展示地圖:秦軍要從氾南撤退回國,必然經過晉國。晉國要攻打他,有充分的理由——你先背叛了我,又有地理上的優(yōu)勢——你要從我家門口經過。有理由又有優(yōu)勢,為什么不攻打秦國呢?2.晉文公怎么回答子犯的?[參考]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師點撥:這里面最重要的三個字是——仁、知、武。仁的意思是仁義,秦國對晉文公曾經有恩,自己不能忘恩負義。知的意思是明智,徹底斷絕和秦的友好關系,肯定也是不明智的。武是武德,這個同學們理解起來可能有難度,不是打仗打得好就叫“武”,“武德”的含義除了“會打仗”之外,還包含了“善于制止戰(zhàn)爭”,因為“戰(zhàn)爭的目的”不是為了造成混亂,而是為了構建更大的和平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偲饋碚f,我們可以把晉文公提到的“仁、智、武”這三個字,歸納為三種美好的三種品質——感恩報德、團結友好、追求和平。這三種品質又都可以歸到一個大的范疇中,這就是——“禮”。3.課文中有沒有別的地方體現了“禮”?[參考]開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師點撥:所以,在這篇課文中“禮”的內涵還包括恪守禮儀和信守承諾。其實,這場戰(zhàn)爭危機,因鄭國“無禮”而引發(fā),但是由于晉侯的“尊禮”而消失于無形。它開始和結束都和“禮”有關。那么什么是禮呢?“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禮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在具體事情上面,只要符合國家社稷利益,能夠安定百姓人民,都可以稱之為禮。那么。禮的時代意義是什么呢?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落,相對而言是諸侯國的日益強大,他們缺少了有力的約束,有的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便做出違背禮制的行為,導致了社會秩序的混亂。這時,“禮”就變得非常重要,禮作為道德思想、典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通過規(guī)定社會各階層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并約束人們身體力行,來實現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與和諧。教師小結:《左傳》一書記載有大量“禮”或“非禮”的事件,表明了作者譴責違禮行徑和褒獎守禮行為的立場。所以,晉軍的撤軍行為,順應了時代的“禮”的要求。[環(huán)節(jié)三]探究當代尊禮之意義1.思考:晉國的這次軍事行動,因為燭之武說秦君而不了了之,那么可以評價為“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嗎?或者說,尊禮,是不是一種讓自己吃虧的行為?我們可以從晉國和三國的外交關系上去探討。[參考1]晉國以“貳于楚”為由出兵鄭國,而文中沒有一句楚國支援鄭國的記述,可見這次出兵對競爭對手楚國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參考2]晉侯聲稱曾受大恩于秦國,出于“仁”“智”之“禮”,不忍心攻打對己有大恩之國,不忍心破壞同盟,這讓秦國問心有愧。[參考3]又出于“武”“禮”而放棄攻鄭,保全鄭國,也讓鄭國大受震懾,不敢再有貳心。晉國就在撤軍后提出要求,讓公子蘭當太子。公子蘭政治上親近晉國。鄭國答應了。公子蘭也就是也就是后來的鄭穆公,那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鄭國都成了晉國最親密的盟友。教師小結:所以說晉國這次,并非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這次軍事行動,雖然沒有獲得土地方面的“利”,但是因為循“禮”而提高了國際聲望,對楚、秦、鄭三國形成了實際上的外交優(yōu)勢。2.思考:晉文公的爭霸事業(yè)和尊禮行為是否矛盾?[參考]在春秋時期,這二者并不矛盾。身為維持秩序的霸主,不僅要有強有力的綜合國力,還要有讓天下人信服的精神力量。春秋時期的“霸”是一種國際主義的公義理想,是以“禮”來維持有利于當時的國際間的秩序的手段。身為維持秩序的霸主,不僅要有強有力的綜合國力,還要有讓天下人信服的精神力量。所以《左傳》很少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而只寫軍威聲勢,強調道德感化與軍事力量的震懾。教師小結:爭霸是有風度的,打了敗仗也是有風度的,晉國曾經在楚國手下一敗涂地,戰(zhàn)車壞了陷在泥坑里拔不出來,出于“武德”,楚國士兵上前熱心幫忙修車,出于“感恩報德”,晉國士兵發(fā)出了衷心地感謝,出于“禮儀”晉國從容優(yōu)雅地撤軍,逃跑也不失大國風范。這種時代特點,被錢穆先生稱為“極優(yōu)美,極高尚”的春秋風度。2.思考:讓我們把思緒從遙遠的春秋再拉回當下時代。大家覺得,在當今,像晉文公一樣恪守道德準則,是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參考1]如果一個人恪守道德準則,那么必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都是一個人一生隱形的財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恪守道德準則不吃虧。[參考2]人應該有一點道德上的追求。如果人為了占一些便宜而做了有違道德禮制的事情,我自己會覺得自己德行有虧,惴惴不安,非常難受。所以對君子來說,不恪守道德準則,讓他覺得自己的形象上有了污點,那才叫吃虧。[參考3]從物質利益上來說,恪守道德的人可能會吃虧,但是,這個吃虧是暫時的。如果人人都這么做,都嚴格恪守道德準則,那么我們的社會風氣會越變越好。教師小結:在學習了課文之后,同學們都能做出最高尚的選擇,讓老師覺得非常欣慰。至此,我們這節(jié)課也接近尾聲了。[課堂總結]《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像一株小芽,誕生在一片叫做“春秋風度”的土壤上。有燭之武這樣的士人,以才高行厚,照亮這個時代,有晉文公這樣的明君,因尊禮重禮,成就霸主傳奇?!笆俊迸c“禮”這兩個明亮的字眼,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更影響了我們民族的性格。這一株小芽,所反映出的美德與智慧,其實是儒家精神的一個萌芽。這個萌芽里,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它后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枝繁葉茂,漸漸成長為我們民族精神。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希望同學們能繼承這種流淌在我們祖先血液中的精神,并賦予它青春的風采和新的時代意義![作業(yè)布置]1.就“士人精神”和“士人文化”進行拓展閱讀。包括:《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四回“老燭武縋城說秦”部分,以及《左傳》中的《屈完及諸侯盟》《曹劌論戰(zhàn)》《展喜犒師》《弦高犒師》《申包胥哭秦庭》。2.搜集《左傳》中和“禮”有關的故事,深入思考其時代意義,及對后世的儒家思想的影響。[板書設計]學情分析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先秦散文并不陌生,在初中階段他們對于《孟子》《莊子》《戰(zhàn)國策》《左傳》中的選文都有所接觸,在高一上學期也學習了《勸學》等其他文言文,所以這篇《燭之武退秦師》的語言難度,對于他們來說是適中的,結合課本的注釋,大部分的同學能夠在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利用第一課時疏通文意,掌握翻譯要點的任務。本節(jié)課作為第二課時,集中解決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外交智慧以及《左傳》中“禮”的內涵和意義這兩個問題。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和外交智慧,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個點,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本堂課教師帶領學生思考“燭之武為什么能成功”,進而梳理出燭之武的愛國形象(勇氣、擔當、責任感)和他的出色的外交口才(抓住對方心理,層層深入引導以達到自己的外交目的)。本課所體現的《左傳》中的“禮”,對于學生來說,則是一個難點。學生對于“禮”的內涵比較陌生,但是通過對于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細讀,可以總結出禮的“感恩報德、團結友好、追求和平、恪守禮儀、信守承諾”的這些內涵,并且進一步感受“禮”的時代意義。為了進一步讓學生認知“禮”這一寶貴民族精神的價值,教師還帶學生深入思考“晉國這次軍事行動是否有意義”,讓學生通過對于四國外交關系的微妙變化,感知“身為維持秩序的霸主,不僅要有強有力的綜合國力,還要有讓天下人信服的精神力量”。最后,以“晉文公恪守禮成就霸業(yè),那么在當代社會,我們恪守道德準則會不會吃虧”這一問題,讓學生聯系自己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深入思考,發(fā)表感言,讓學生進一步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思想文化。本課對文言文教學如何做到文字、文章、文化三者的有機統一作了進一步的思考與嘗試,讓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的過程中,汲取民族智慧,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效果分析本堂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做到將學生置于動態(tài)的、開放的、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以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符合當今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掌握了文言文的閱讀知識,閱讀鑒賞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1.學生的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單篇的文言文閱讀,要講究深度。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燭之武能青史留名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體現了思維的層次性。對“禮”進行思考時,由春秋時期的時代意義推及到當代的意義,體現了思維的邏輯性??傊處熓谡n過程中科學地預設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良好的學生觀。2.學生的積極自主參與課堂,在探討燭之武的人物形象,晉文公退兵后外交關系的變化,以及當代社會恪守道德準則是否是一種吃虧的行為這幾個問題時,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本課不提倡教師“滿堂灌”的舊模式,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不敢說話不能說話,教師要“精講”,不是一味的少講,淺講,而是在講的過程中注意語言的提煉與思維的點撥。教師的點撥會更有效地助力學生理解文本。例如文中教師及時點撥“禮”的時代意義,使學生深入地明確了禮作為道德思想、典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的地位。3.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傳統文化的濡養(yǎng)。在分析了燭之武的形象后,學生被燭之武勇赴國難的精神深深感動。在分析了禮的意義之后,學生們也立志做一個有風度、有修養(yǎng)的彬彬君子。語文課堂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陣地,也是德育教育的陣地,德育目標應當滲透于語文課堂中。本堂課教學生追求人格的高尚,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實現繼承和弘揚。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用心去與學生交流,去與文本中的歷史人物交融,把個人的主觀體驗與思考融入到課堂上,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智慧的教師,讓自己的課堂成為更加深邃的和更加有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更快的提高。教材分析《燭之武退秦師》是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左傳》,是先秦文言文中的名篇。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核心部分是燭之武游說秦穆公的外交辭令。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說服秦國撤軍,前人說“燭之武一言,賢于十萬師”。所以本堂課緊扣“燭之武的游說藝術和人物形象”,帶領學生反復揣摩人物語言,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態(tài),體會對話語氣,把握其游說的智慧和“慷慨赴國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史書以記事為本,在歷史敘述中也流露出了作者和時代的思想觀念。《左傳》重視“禮”,秦晉兩國圍攻鄭國是因為其“無禮”,晉文公認為進攻秦軍是“不仁”“不知”“不武”的,因為被古人贊為“有禮”。所以深入探討“禮”的內涵和意義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本課中,教師采用情境導入法、探究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思考的深入性。本課是文言文學習的典范課文,對文言文教學有著領啟、示范作用。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在積累文言現象的基礎上,領略古人的智慧、涵養(yǎng)、品格,培養(yǎng)對于祖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熱愛之情,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評測練習【課前學習】一.注音晉侯()貳于楚()函陵()()氾南()佚之狐()寡人()夜縋而出()越國以鄙遠()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肆其西封()若不闕秦()杞子()逢孫()因人之力而敝之()二.通假字1.無能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厭之有4.秦伯說5.失其所與,不知三.古今異義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2.行李之往來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四.詞類活用1.晉軍函陵2.越國以鄙遠3.若不闕秦4.既東封鄭5.若亡鄭而有益于君6.共其乏困五.一詞多義1.師(1)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2.辭(1)公從之,辭曰……(2)歸去來兮辭3.鄙(1)越國以鄙遠(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4.濟(1)朝濟而夕設版焉(2)同舟共濟(3)無濟于事5.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微言大義(3)防微杜漸六、重點虛詞1.焉(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鄭以陪鄰(3)朝濟而夕設版焉(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2.以(1)以其無禮于晉(2)越國以鄙遠(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4)以亂易整,不武3.之(1)亦去之(2)何厭之有(3)行李之往來(4)是寡人之過也(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4.其(1)吾其還也(2)以其無禮于晉(3)其皆出于此乎(4)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七.特殊句式1、以其無禮于晉2、秦軍氾南3、何厭之有八.翻譯句子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4.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課中提升】[環(huán)節(jié)一]感受燭之武士人精神朗讀課文,梳理情節(jié),給每個段落加上小標題。分析燭之武成功的原因外部原因內部原因A.請分析“夜縋而出”B.請分析燭之武的外交語言[環(huán)節(jié)二]分析晉文公尊禮之德本文中的“禮”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分析。[環(huán)節(jié)三]探究當代尊禮之意義晉國的這次軍事行動,因為燭之武說秦君而不了了之,那么可以評價為“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嗎?請從晉國和三國的外交關系上去探討。在當今,像晉文公一樣恪守道德準則,是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課后練習】1.就“士人精神”和“士人文化”進行拓展閱讀。包括:《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四回“老燭武縋城說秦”部分,以及《左傳》中的《屈完及諸侯盟》《曹劌論戰(zhàn)》《展喜犒師》《弦高犒師》《申包胥哭秦庭》。2.搜集《左傳》中和“禮”有關的故事,深入思考其時代意義,及對后世的儒家思想的影響?!就卣归喿x】屈完及諸侯盟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睂υ唬骸柏曋蝗?,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饼R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展喜犒師夏,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d在盟府,太師職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冶忠赜貌桓冶>邸T唬骸M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汛艘圆豢?。”齊侯乃還。《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實踐與思考《燭之武退秦師》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記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晉聯合攻打鄭國前發(fā)生的故事,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外交斗爭。此文在語言上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彰顯了《左傳》的語言風格———寥寥數語、生動傳神、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體現了《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上的地位。這篇課文是魯人版的老教材的第一冊第四單元“昨日的戰(zhàn)爭”中的經典課文,在2019年部編版新教材中,它也被收入進了必修下冊的第一單元中。在備課時,我重點研究了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學習提示:“史書以記事為本,在歷史敘述中也常透露出一些思想、觀念。《左傳》重視‘禮’。秦晉圍鄭是因為其‘無禮’,晉文公認為進攻秦軍是‘不仁’‘不知’‘不武’的,因而被古人贊為‘有禮’。該如何理解這里所說的‘禮’?”所以,這篇課文在講授時,不能僅僅關注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和游說藝術,關注晉文公的語言和形象,關注“禮”。于是,我把在理解“仁”、“知”、“武”的含義和課文中“禮”的具體表現設定為教學目標之一。那么,晉文公所追求的“禮”和燭之武的愛國形象如何有機統一在一堂課中呢?讀《燭之武退秦師》,內心涌起熱浪,現代稀缺的士人精神在燭之武身上優(yōu)美綻放。在兩大強國重兵壓境下,鄭國危如累卵,燭之武以古稀之軀,孤身入敵,“舍我其誰”的氣概,令人動容?!岸Y”中所蘊含的“感恩報德、團結友好、追求和平”等美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源泉,我于是聯想到了一株小芽,“士”和“禮”這兩個明亮的字眼是誕生在春秋時期這篇土地上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萌芽。我在授課過程中,明確語文課堂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理解,還是對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題的認識,都不是由教師強硬灌輸的,而是學生這一閱讀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的。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僅僅是作為學習團體中一個平等的成員,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通過積極熱烈的討論,也收獲滿滿。其實這堂課中,晉國撤軍后國家關系的討論和在當代守禮是否吃虧的思考,都是比較有深度的問題,但是我很欣喜的看到,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在相互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咨詢報告
- 大慶市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勞務合同范本酒店
- 2025年度工業(yè)品國際貿易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健康養(yǎng)生產品股份認購協議書
- 出資擔保電子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數據中心機房設備采購、安裝及運維服務合同
- 修邊機采購合同范例
- 養(yǎng)老驛站服務合同范本
- 債權轉讓結算合同范例
- 23G409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
- 鋰硫電池介紹
- (高職)旅游景區(qū)服務與管理電子課件(全套)
- DB50∕T 959-2019 營運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規(guī)范
- 人教版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第5單元試卷《認識人民幣》試題3
- RBA培訓教材系列02RBA商業(yè)道德政策培訓針對員工
- 高中研究性課題-------食品添加劑
- 弟子規(guī)全文拼音版打印版
- 變電站設備驗收管理標準規(guī)范
- 鍋爐房危害告知卡
- NPI流程管理分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