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詠史懷古詩課件_第1頁
校本詠史懷古詩課件_第2頁
校本詠史懷古詩課件_第3頁
校本詠史懷古詩課件_第4頁
校本詠史懷古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詠史懷古詩千古興亡多少事

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余秋雨一、詠史詩、懷古詩和代表詩人1、詠史詩:是翻閱古書,撿點舊說,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陳述自己獨到的見地而創(chuàng)作的詩歌。

——長于議論精辟2、懷古詩:是指因登臨古地游覽、憑吊古跡,追念往事,觸景生情,抒發(fā)感慨而創(chuàng)作的詩?!L于情景交融一、詠史詩、懷古詩和代表詩人3、詠史懷古詩:讀史書或游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事件、人物和陳跡,并以之為題材,引發(fā)出的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的詩歌。4、代表作家:魏晉時期的左思,唐代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兩宋的王安石、蘇軾、李清照、陳與義、張元幹、張孝祥、陸游和辛棄疾等。二、形式標志以歷史為主要內(nèi)容,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朝代的興衰發(fā)表評論,抒發(fā)感慨?;蚋袘焉硎?,或借古諷今,或懷古論事。標題一般是古跡名、古地名,或直說“懷古”,或內(nèi)容為歷史事件或人物。三、詠史懷古詩的風格和詩人心理【心理一】懷人傷己1、對比失落型:此類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2、同病相憐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或懷才不遇的感傷。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情感類型之對比失落項目周瑜蘇軾年齡3447外貌雄姿英發(fā)早生華發(fā)官職大都督團練副史生活小喬初嫁屢遭不幸功業(yè)三分天下壯志未酬強烈的對比生發(fā)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今世之無奈卻只能在清風明月間買醉情感類型之同病相憐賈生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寫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傾談神鬼不談治國之策,實則借賈誼來寫自己的同樣的遭遇,抒發(fā)并強化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或者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拘睦矶繎压艂衽_城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此詩以古都金陵的核心──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風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考。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寄托詩人昔日繁華無處尋覓的感慨,江城濤聲依舊在,繁華世事不復再。詩人懷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車之覆為鑒。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今昔滄桑的巨變、事故的變遷,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拘睦砣坷硇苑此?、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2、理性分析,冷靜剖析歷史: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表現(xiàn)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zhuǎn)入懷古,感嘆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實際上是借歷史警誡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赤壁杜牧本詩作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其構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fā)人所未發(fā),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diào)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四、懷古詩的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方虛谷云:“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蔽濉⒃伿窇压旁娭械某R娨庀驛、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B、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淮水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屈子廟D、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E、其他:吳鉤、《后庭花》、烏衣巷、朱雀橋、石頭城、臺城。涉及內(nèi)容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六、詠史懷古詩的常見情感1、感慨壯志難酬或懷才不遇,面對古人功業(yè)的流逝,抒發(fā)時光不再,年華易老,而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2、感慨國運衰微,感慨盛衰無常,感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嘆古今朝代興亡變化3、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歸納歷史規(guī)律等。六、詠史懷古詩的常見情感4、抒發(fā)愛國情懷,揭露統(tǒng)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借古諷今,批判現(xiàn)實,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覆轍5、追慕古賢(緬懷先賢)的成就,表達敬仰之情;表達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yè)的心情或功業(yè)無成的感慨?!妒裣唷菲?、常用的技巧手法“詩”與“史”的結合:用典,雙關“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借古諷今,借景抒情“古”與“今”的結合:虛實結合,對比,反襯1、抒情方式: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諷今、借古傷今、吊古傷今2、表現(xiàn)手法:①用典②對比③虛實結合八、常用典故1、投筆:《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2、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3、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4、折腰:《宋書隱逸傳》載:陶淵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后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如李白《夢游天姥嶺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5、化碧:《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后,當?shù)厝擞糜裣话阉难仄饋恚旰笱兂闪吮逃?。后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yè)而蒙冤受屈。6、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后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7、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焙髞矶嘤谩皷|籬”表現(xiàn)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8、勞歌: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勞歌”后來成為送別歌的代稱。9、陽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焙髞砭桶阉蛣e時唱的歌曲稱作“圍城”、“陽關”。10、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相傳是南朝后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痢恫辞鼗础罚?1、楊柳曲:樂府曲調(diào)“楊柳枝”,有時也作“折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傷別之詞,以懷念征人為多。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行路難:古曲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九、鑒賞詠史詩三步曲弄清史實→體悟感情→分析技巧懷什么古→作者懷古的態(tài)度情感→怎么懷古1)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弄清史實、典故)2)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其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點(體悟意圖、領悟感情)3)這種態(tài)度運用什么方法表達(分析技巧手法)答題方法:尋找連接點;歸類,探求主旨凡是課本、讀本及其注釋、練習中所出現(xiàn)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應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閑視之。對于唐宋著名詩人的大體經(jīng)歷,也要略知一二,這樣,在不懂得詩人創(chuàng)作該篇時的背景之情況下,也能做個大體的猜測,不至于兩眼抹黑。臺城

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了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注】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