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知覺選擇性的探討_第1頁
觀察中知覺選擇性的探討_第2頁
觀察中知覺選擇性的探討_第3頁
觀察中知覺選擇性的探討_第4頁
觀察中知覺選擇性的探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觀察中知覺選擇性的探討摘要:本文是由于課堂觀看《關于世界,你知道個X》后對其中說到的“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意識到的東西”的原因產(chǎn)生疑惑,于是關注了歷史上對于“觀察”的學說,發(fā)現(xiàn)漢森的“觀察滲透理論”可以對知覺的選擇性進行一定程度的解釋,并進一步了解認識心理學中對“注意”的研究,試圖用“知覺負載理論”來解釋知覺的選擇性的機制。關鍵詞:觀察滲透注意知覺選擇《關于世界,你知道個X》從紀錄片《關于世界,你知道個X》中,引用如下一段有趣的內(nèi)容:科學試驗已證實,如果我們讓一個人用PET將計算機連接他的大腦并讓他看某一特定的物體時,就會發(fā)現(xiàn)大腦的某個特定區(qū)域活動強烈,然后讓他閉上眼睛,想象同樣的物體。當他想象同樣的物體時,大腦的那個特定區(qū)域也活動強烈,就像他看到那個物體一樣。這就讓科學家們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究竟是誰看到了呢?大腦還是眼睛。什么是真實?是我們大腦想見的真實還是眼睛看到的真實?事實上大腦并不能分辨什么是親眼看到的和什么是記憶,因為那些都是同樣的特定神經(jīng)部位的反應。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巨大的信息量,大腦每秒要處理400Gb的信息,但最終浮現(xiàn)到意識層面的信息量只有2Kb。我們大腦的興奮方式是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意識到的東西,我們通過條件反射把物體形狀和我們已經(jīng)的物體形狀做比較。有一個關于美洲印第安土著人的故事,當他們在加勒比海島上看見哥倫布的船隊靠近時,他們完全沒有看到船隊,因為這些船完全不像他們曾經(jīng)見過的東西,所以他們不能看見。引言:知覺是具有選擇性的生活中的很多經(jīng)驗確實都符合電影中所說的那一點,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意識到的東西,即觀察過程中知覺是具有選擇性的。知覺的選擇性可以定義為[1]:我們對外來的刺激信息會有選擇地進行加工組織,我們會把某些信息當作知覺對象,而把其他信息當作知覺背景。歷史上有很多哲學家都在探索關于人的心靈和認知的奧秘,對于觀察的研究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到了近代,人們發(fā)現(xiàn)意識層面對于大腦中全部信息量來說只是冰山一角,有人開始了對潛意識或非意識的精神分析,另外也有人通過外部的行為去揭示內(nèi)在的活動規(guī)律。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以及PET及fMRI等大腦成像儀器應用于神經(jīng)學的研究,認知這個曾一度屬于哲學家的神秘領域正在被人們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中。本文主要通過漢森的“觀察滲透理論”,以及當今受到廣泛認可的認識心理學中關于“注意”的理論,對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知覺的選擇性現(xiàn)象進行初步的探討與分析。歷史上對“觀察”的看法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做過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他認為知識不在于對事物的感受中,卻在于因感受而起的思維中;顯然由思維能達事物之‘存在’與事物之理,由感受則不能。他認為我們無法看到“真實”,因為觀察始終會帶著主觀性。以洛克為代表古典經(jīng)驗主義者認為觀察是絕對中性的,經(jīng)驗是理論的來源,強調(diào)理論應該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之上。培根說:“知識和觀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官經(jīng)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边@種觀點只承認了觀察的客觀性,完全否定了觀察具有主觀性。以維也納學派為核心的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認為一個命題是否有意義,取決于能否從該命題邏輯地推導出一類可觀察的命題。其基本主張也是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基石:對事物或事件的任何陳述或假設,都必須能用描寫直接經(jīng)驗的句子,來加以直接或間接地檢驗。他們把觀察語言作為科學知識的基礎,觀察語言不依賴于理論語言,而理論語言則依賴觀察語言通過對應規(guī)則從觀察獲得意義。1959年漢森在他的《發(fā)現(xiàn)的模式》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察滲透理論”[2]命題。即“任何觀察都負載了某些理論”。他認為,觀察是一件滲透著理論的事情,受到由語境和背景知識所影響的組織模式的參與,觀察不是感覺資料與知識語言的混合物,觀察是感覺資料、知識和語言交織到觀察的過程中。“觀察滲透理論”解釋知覺的選擇性簡單的來概述以上歷史上著名的觀察說法。同樣是觀察一個物體,古典經(jīng)驗主義把這個過程看作用照相機給物體攝影;邏輯經(jīng)驗主義把這看作是眼睛從觀察對象得到光刺激而形成視網(wǎng)膜印象的物理過程,然后經(jīng)過邏輯分析從中才會形成一定的概念模式;漢森則認為人們的觀察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有無意識的以一種概念模式去套用眼前的感覺材料,使它適應于自己過去比較熟悉的材料,從而各個人對同一對象的反應是有很大程度的差異的。可以看到“觀察滲透理論”在邏輯經(jīng)驗主義只看到觀察的物理過程基礎之上,將觀察者的理論體系以及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的影響對觀察帶來的心理過程也融入進去,并且認為理論對觀察的影響并非是后加的,而是與觀察的物理過程同時進行的。基于“觀察滲透理論”,可以對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知覺選擇性現(xiàn)象進行一定的解釋。既然觀察的過程中是融入了觀察者所具備的知識經(jīng)驗理論的,也可以說是觀察者本身的知識背景、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生理狀態(tài)、文化環(huán)境等要素都會滲透到這個觀察過程中,因此人的知覺選擇性不僅依賴于客觀刺激物的物理特性,還與觀察者的主觀因素密切相關。主觀因素對知覺選擇性的影響主要是在于以下兩個層面:同一個事物,這個人看到的和那個人看到的不一樣;很多事物同時出現(xiàn),某物會引起這個人的注意,而另外的事物不會。對于前面一個層面,設想天文學家第谷和開普勒同時看日出,前者相信地心說,后者堅持日心說,由于他們的知識背景不同,同樣看日出這個觀察過程,在第谷看來太陽從東方升起而地面不動,開普勒則看到太陽是不動的,地球轉動才使得太陽從地平線下出現(xiàn)。顯然,“觀察滲透理論”可以對此進行較好的解釋。但對于后面一個層面,人對信息量的過濾選擇作用是怎么樣的機制,通過這樣粗泛的描述顯然是不理想的,還是有必要借助認知心理學中關于知覺與注意的知識進一步討論。知覺的選擇注意[3]Broadbent(1958年)對一個關于記憶的雙耳分聽研究,即向一只耳朵呈現(xiàn)一條信息的同時向另一只耳朵呈現(xiàn)另一條信息,例如向一只耳朵呈現(xiàn)數(shù)字496,另一只耳朵呈現(xiàn)852,那么回憶結果將是496852而不是489562。對于這個現(xiàn)象,Broadbent提出了注意選擇的過濾器理論,即同時呈現(xiàn)兩個刺激平行進入感覺緩沖器,根據(jù)其物理特征,其中一個輸入隨之被允許通過一個過濾器,而另一個輸入則保留在緩沖器中等待后來的加工。這一理論認為知覺加工分為連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平行加工的方式對所有刺激的物理特征(如顏色、位置等)進行加工;第二階段的加工是對復雜的心理屬性的提?。ㄈ缡挛锏拿?、詞義的提取等),這一階段是序列加工的且加工能力悠閑。因此為了避免第二階段的加工超負荷,第一階段對刺激進行基本物理屬性的加工之后就會出現(xiàn)注意選擇,也就是說被注意選擇的才會得到完整的知覺加工,而不被注意的刺激得不到第二階段的加工也就不會產(chǎn)生完整的知覺。Treisman(1960年)在過濾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衰減理論。認為在經(jīng)過注意過濾時不被注意的信息知識在強度上減弱了,并不像Broadbent所說的那樣信息被完全阻隔。未被注意的部分信息加工后可能會超越閾值而達到意識察覺的水平。Lavie(1995年)提出了知覺負載理論,認為注意選擇有時發(fā)生在加工早期(如Broadbent所述),而有時又發(fā)生在加工晚期。知覺負荷理論認為,知覺加工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加工過程,與任務相關的刺激的知覺負荷量決定了刺激的加工水平。與任務相關的刺激知覺負荷較高的情況下,加工與任務相關的刺激耗盡了當前的知覺資源,無關刺激就不會得到知覺交給你個,因此會出現(xiàn)早期的注意選擇。與任務相關的刺激知覺負荷較低的情況下,與任務相關的刺激沒有耗盡當前的知覺資源,無關刺激就會得到完整的知覺加工,在知覺加工之后的信息加工過程中,主動抑制的過程可能發(fā)生,即注意選擇發(fā)生在加工晚期。于是Lavie將以上所述的注意選擇分為兩個部分:知覺選擇機制和認知控制機制。 雖然研究者對關于知覺的注意選擇仍然在發(fā)展中,就目前的理論中還是有些對于理解知覺的選擇性這一問題上是可取的。從上述理論中可以這樣認為,人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會在大腦皮層中以神經(jīng)回路和突觸的化學變化的方式貯存[4],而這些記憶的碎片中某些部分會對新的知覺獲取中神經(jīng)回路的建立起到一個過濾器的作用,這主要是通過上述的認知控制機制對刺激的知覺過程中進行注意選擇的加工,通常發(fā)生在刺激知覺負荷較低的情況下。例如,迎面走來一個認識的人,之所以能一下子注意到那個人,就發(fā)生的是這種認知控制的機制。這種機制也解釋了電影里所說的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意識到的東西。而對于刺激知覺負荷較高的情況下,則是被動型的知覺選擇機制發(fā)生作用。但也有研究認為這個機制中也具有主動的能力。但具體來說,人是如何做到在一大群人中認出熟悉的人,或從大量信息中定位到所需要的信息上,采取以上的理論假說還不能很好的解釋,有待進一步研究??偨Y本文就觀察中出現(xiàn)的知覺選擇性現(xiàn)象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無論是從“觀察滲透理論”中初步的揭示出觀察者的所具備的知識經(jīng)驗理論等主觀因素是會滲透到觀察過程中從而導致了知覺的選擇性,還是進一步通過“知覺負載理論”中分析刺激在知覺過程中的加工過程中大腦中的記憶神經(jīng)回路起到的過濾作用引起的注意力的選擇,都對知覺的選擇性機制作了一定的解釋。值得承認的一點是,人過去的經(jīng)驗知識是會對觀察造成主觀性的影響的,知覺形成過程中是經(jīng)過了復雜的加工過程,其中可能就包含有主動以及被動的選擇性過程,導致了人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于大量信息很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