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暢談志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丁凑撜Z〉十二章》知人論世了解思想

孔子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者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鬃釉隰攪?,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后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仁政”“禮樂治國”思想,除了短暫服務于衛(wèi)、陳二國,沒能得到任何統(tǒng)治者的垂青,他的救世之心始終得不到實現(xiàn)。

作者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他是春秋時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注重“因材施教”。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入仕”,即“出來做事”??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作者簡介作品簡介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稱為“四書”。初讀文本疏通大意解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60歲

子路:51歲曾皙:39歲冉有:31歲公西華:18歲探究問題:老師在招呼弟子時,用的是名還是字?有何用意?并且標題是按什么順序排列人名的?姓:本是整個氏族的稱號,表明一種血緣關系,留有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命“名”,供長輩和自己稱喚。字:古代男子成人(20歲)、女子成人(15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后因稱字為表字。晚輩和平輩稱,表尊敬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因此又叫“別號”。號往往即興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間有聯(lián)系。但號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號又俗稱雅號。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自稱,介紹或作傳,稱厭惡輕視之人。關于稱呼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因為狀語后置“以”通“已”,停止不要平日,平時平日,平時賓語前置有人了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說:“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為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你們)平日說:“(人們)不了解我?。 奔偃缬腥肆私饽銈?,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賓語前置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回答夾處狀語后置接續(xù)饑饉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饑,蔬菜不熟曰饉。表停頓,不譯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中等)諸侯國,夾在大國的中間,有(別國)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又有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氣,而且懂得行事準則?!?/p>

孔子對他示以微笑?!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或者使動用法,使…足至于表示縱橫若干長度賓語前置

“冉有,你怎么樣?”(冉有)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要等待君子(來推行了)。”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惫糯T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或者名作動。端:禮服,指穿禮服。章甫:禮帽,指戴禮帽。

“公西華,你怎么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勝任什么,但是愿意學著做。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諸侯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薄包c!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亦各言其志也?!蓖ā跋 ?,稀疏名作動,彈奏舍,放。作,起身傷,妨礙。賓語前置,1、才能2、陳述、解說。狀語后置“曾皙,你怎么樣?”(曾皙)彈奏瑟的聲音漸漸稀疏,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個為政的才能不一樣。"孔子說:"有什么關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通“暮”,暮春名作動,吹風喟,嘆息贊同狀語后置唱歌(曾皙)說:“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成年人五六個,少年六七個,到沂水去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回家。”孔子嘆息說:“我贊同曾皙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唬骸胺蜃雍芜佑梢??”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p>

已矣,罷了。也已矣,語氣詞連用,表示肯定語氣的加強。罷了為什么名作動,走在后面謙讓是故,因此,所以。以:用,憑借。狀語后置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子路)呢?”(孔子說):“要用禮治國,可是他的話毫不謙讓,所以笑他?!?/p>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語氣助詞,表疑問句首語氣詞,無實義。形作名,小相形作名,大相怎見得“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的事嗎?”“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國家的事嗎?”宗廟祭祀,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國(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一個小司儀,那么誰能做大司儀呢?”

國熟讀文本重點研討①文章的核心事件∶②文章的脈絡∶孔子與學生對話,啟發(fā)學生談論理想孔子問志——四子述志——孔子評志整體感知,劃分結構整體感知,劃分結構1、四位弟子的“志向”分別是怎樣的?孔子對他們有怎樣的評價?(從原文找出相關語句)合作探究,解四人之志孔子問志弟子述志孔子評志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愿為小相”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吾與點也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2、請大家談談自己如何理解這四位弟子的“志向”,并思考其中有何聯(lián)系。子路講的是“不挨打”也就是如今的“強兵”冉有講的是“不挨餓”,也就是如今的“富國”公西華講的是“知禮節(jié)”,也就是如今的“文明”曾皙描繪了一幅歡愉的春日暢游圖,也就是“幸福”層層遞進,最終達到“人民幸?!钡慕K極目標3、《論語》雖然只是寥寥數(shù)語,但其中的人物卻是非常生動的?本文中的四位弟子分別是怎樣的形象?作者是如何進行描繪的?正面描寫:“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眰让婷鑼懀骸胺蜃舆又!敝卫泶髧杏?、知方

;

側重強國有抱負、自信坦誠,卻魯莽、輕率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認為他不夠謙虛。子路歷史記載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剛直,好勇尚武,跟隨孔子周游列國,做孔子的侍衛(wèi)。正面描寫:“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側面描寫:“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治理小國——足民,側重富民。禮樂另尋高人。謙虛敦厚、謹慎有分寸孔子沒有正面加以評論。冉有歷史記載冉求,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组T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正面描寫:“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眰让婷鑼懀骸白趶R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愿為小相——宗廟會同時;側重禮治謙恭有禮,嫻于辭令孔子認為他過于謙虛,堪任大相。公西華歷史記載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華,春秋末年魯國學者,72賢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歲。孟武伯曾經向孔子問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說:“赤也,束帶立于朝,可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痹诳鬃拥茏又?,公西赤以長于祭祀之禮、賓客之禮著稱,且善于交際,曾“乘肥馬,衣輕裘”,到齊國活動。正面描寫:“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側面描寫:“吾與點也”舞雩詠歸——沐浴吹風唱歌;側重教化治國灑脫高雅、從容淡定得到孔子贊賞,與孔子的理想相合。曾

晳走近人物曾點喜歡彈琴唱歌。信奉儒學。崇拜孔子,父子同師孔子,學習儒家學說,并付諸實踐,但未與孔子周游列國。他痛恨當世禮教不行,立志改變現(xiàn)狀,孔子認為他是有進取心的狂放之士。1、孔子是不是贊成曾皙,否定了其他三人?自主思考,解孔子之志“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兵役等軍政工作)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縣長或總管)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外交辭令)也”。2、孔子為何“哂”由?首先,孔子認為子路的態(tài)度不夠謙遜,因為孔子強調“為國以禮”,而“禮”和“讓”又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次,孔子政治理想是仁政,以道德理性統(tǒng)一思想,達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而子路著眼的是,邦國的軍事暴力,千乘的戰(zhàn)車,對抗外敵,其次是,把老百姓訓練得"知勇",好勇斗狠。顯然子路與孔子的理想政治有很大的差異。

3、孔子為什么“與點”?曾皙的話描繪了一幅“太平盛世圖”。這與孔子仁政、禮樂治國思想完全契合,加之曾皙把話說得雍容委婉,所以才會得到孔子的贊賞。曾皙的主張有不求仕進之意,這與孔子當時的處境心境相契。一般認為,這段對話發(fā)生在孔子從衛(wèi)返魯之后的四年里(前484—前481).此時孔子已年近七十剛剛結束周游列國,除了短暫服務于衛(wèi)、陳二國,沒能得到任何統(tǒng)治者的垂青,冋到魯國,主政者也只是想用他的學生而不想用他。他的救世之心始終得不到實現(xiàn),曾皙的話既切中夫子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暗合他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悲哀和感傷??鬃有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侍坐哂之鼓瑟“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蹦托臑樵鴷懡饣?.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薄盀閲远Y,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俺嘁矠橹。肽転橹??”總結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對話,生動地再現(xiàn)了孔子讓學生暢談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學完本文,對你有何啟示,請你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歷,談談你的觀點?思考提示:1.四人回答的態(tài)度、行為舉止或內容角度思考;2.孔子對四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角度思考;3.四人的志向角度思考;......分享文言知識歸納(1)毋吾以也(2)鼓瑟希,鏗爾(3)莫春者,春服既成(4)唯求則非邦也與通“已”,停止通“稀”,稀疏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