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件周圍神經病_第1頁
教學課件周圍神經病_第2頁
教學課件周圍神經病_第3頁
教學課件周圍神經病_第4頁
教學課件周圍神經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課件周圍神經病第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解剖及生理周圍神經系統(tǒng):位于脊髓和腦干的軟膜外的所有神經結構,即從脊髓腹側和背側發(fā)出的脊神經根組成的脊神經,以及從腦干腹外側發(fā)出的腦神經,不包括嗅神經和視神經第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典型病例55歲女性患者,發(fā)作性右面部疼痛1年,洗臉,刷牙時多發(fā),每次持續(xù)數秒至1分鐘,突發(fā)突止,呈閃電樣,刀割樣疼痛,程度劇烈,有無痛間歇期。疼痛與進食無關。內科及神經系統(tǒng)體檢均正常。顱腦MRI正常。診斷?治療?第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neuralgia第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定義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面頰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突發(fā)的、短暫的、反復發(fā)作的劇痛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以原發(fā)性居多第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解剖是混合神經,由粗大的感覺根和細小的運動根組成三叉神經感覺纖維由眼支、上頜支和下頜支組成。分別由眶上裂、圓孔、卵圓孔出顱,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面部感覺三叉神經運動纖維由橋腦中部的運動核發(fā)出,走行與下頜支相同。支配咀嚼肌運動第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叉神經分布圖第9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10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因中樞學說:由于TN突發(fā)突止、無預兆、時間短、間歇期完全正常、服用抗癲癇藥物有效,故有人認為TN是一種感覺性癲癇,病變在中樞周圍學說:認為病變在三叉神經的外周,包括后根、半月神經節(jié)及周圍分支。病因有病毒感染、壓迫等第1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因機械性壓迫或牽拉三叉神經根,主要是臨近的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80%是小腦上動脈)動脈硬化引起三叉神經的供血不足多數資料表明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是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主要病因

第1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1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流行病學中、老年人多見,40歲以上者占70~80%女性多,約為男性的2-3倍多為單側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第1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癥狀看病理:脫髓鞘的軸突與鄰近無髓鞘纖維之間發(fā)生“短路”起病形式:突發(fā)突止,無先兆疼痛性質:電擊樣、刀割樣、撕裂樣劇痛持續(xù)時間:數秒鐘或1-2分鐘,間歇期正常疼痛部位:面頰、上下頜、舌部最明顯發(fā)作周期:病程越長,緩解期越短

第1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第1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扳機點

triggerzone:

病側三叉神經分布區(qū)某處特別敏感,如嘴唇、口角、鼻翼、面頰、牙齒、舌等,輕微刺激即可引起疼痛發(fā)作。這些敏感區(qū)稱為“扳機點”洗臉、刷牙易誘發(fā)上頜支疼痛發(fā)作說話、咀嚼、打呵欠易誘發(fā)下頜支疼痛發(fā)作第1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痛性抽搐

ticdouloureux

:嚴重的三叉神經痛發(fā)作時,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被牽向患側,伴面部發(fā)紅、皮溫升高、結膜充血和流淚現象第1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診斷中老年患者三叉神經Ⅱ、Ⅲ支分布區(qū)突發(fā)、短暫、反復發(fā)作的劇痛有扳機點間歇期正常無三叉神經損害的陽性體征第19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實驗室及其他檢查MRI檢查第20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治療看病因:1、感覺性癲癇,病變在中樞2、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是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主要病因藥物治療封閉治療射頻電凝治療微血管減壓術三叉神經感覺根切斷術第2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藥物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首選藥物治療藥物首選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

用法:起始劑量0.1g,3次/d。以后每天增加0.1g

,直到疼痛控制,最大劑量1g/d

。然后逐漸減量,找出最小維持量,一般0.6-0.8g/d

。有效率約70%。注意藥物副作用其它藥物:苯妥英鈉、氯硝安定、維生素B12

、七葉蓮等

第2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封閉治療

三叉神經封閉是注射藥物于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jié),使之發(fā)生變性。封閉后面部感覺缺失,從而獲得止痛效果。藥物有甘油、無水酒精等周圍支封閉:操作簡便安全,療效維持時間短,復發(fā)率高半月神經節(jié)封閉:操作困難,止痛效果較為持久,但常有失敗或產生角膜炎和其它腦神經麻痹的危險第2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射頻電凝術

利用不同神經纖維對溫度耐受的差異性,選擇性地破壞半月神經節(jié)內傳導痛溫覺的無髓鞘細纖維,保存對熱力抵抗力較大的傳導觸覺的有髓鞘粗纖維

1972年Sweet和Nugent首先應用。療效約90%。約20%患者可出現面部感覺異常、角膜炎、咀嚼無力、復視等并發(fā)癥第2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微血管減壓術

Jannetta認為三叉神經痛是由于三叉神經根部存在血管壓迫所致,于1966年開始行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MVD),獲得良好的療效。近年來認為不僅是動脈,靜脈也可引起搏動性和跨過性壓迫和神經扭曲

目前MVD已確定為三叉神經痛的正規(guī)治療。療效約80-95%,復發(fā)率5%以下。并發(fā)癥有聽力下降、眼動神經麻痹、氣栓等第2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護理診斷措施

疼痛:面頰、上下頜及舌疼痛與三叉神經受損有關,措施:〔1〕心理支持;〔2〕減少刺激;〔3〕用藥觀察護理2.焦慮:與疼痛反復頻繁發(fā)作有關第2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保健指導1.疾病知識指導:幫助掌握本病有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2.避免誘因:環(huán)境舒適、充足睡眠。生活規(guī)律,動作輕柔,合理飲食。3.合理用藥,每月復查血象及肝功能。4.出現不適及時就診第2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總結與思考題

1.

扳機點?

2.

痛性抽搐?

3.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鑒別?

4.三叉神經痛的藥物治療

第2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29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idiopathicfacialpalsy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湖北醫(yī)藥學院護理學院內科教研室倪艷桃

第30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請描述此患者體征第3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定義簡稱面神經炎或Bell麻痹指莖乳孔以上面神經管內段面神經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第3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解剖是混合神經,由粗大的運動根和細小的中間神經組成

有四種纖維成分:

軀體運動纖維:支配面部表情肌的隨意運動

內臟運動纖維:支配淚腺、頜下腺、舌下腺分泌

內臟感覺纖維:傳導同側舌前2/3的味覺軀體感覺纖維:傳導表情肌的本體感覺和耳屏前部皮膚的淺感覺第3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面神經分布圖

第3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因內在因素:面神經管是顳骨巖部一狹長的骨性隧道。巖骨發(fā)育異常,面神經管可能更為狹窄外在因素:風寒刺激、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導致面神經的滋養(yǎng)微血管痙攣,面神經缺血、缺氧第3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理主要為面神經的水腫、脫髓鞘嚴重者有不同程度的軸突變性第3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癥狀看病理:主要為面神經的水腫、脫髓鞘主要表現:

一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

動:六不能不能皺額、皺眉、閉目(額肌和眼輪匝肌癱瘓)不能示齒、吹哨、鼓腮(頰肌、口開大肌和口輪匝肌癱瘓)

靜:患側額紋淺、眼裂大、鼻唇溝淺、口角下垂Bell征第3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鼓索神經以上病變

除同側周圍性面癱外,還有同側舌前2/3味覺障礙、唾液腺分泌障礙蹬骨肌支以上病變

除上述癥狀(面癱、味覺障礙和唾液腺分泌障礙)外,還有同側聽覺過敏膝狀神經節(jié)病變

除上述癥狀(面癱、味覺障礙和唾液腺分泌障礙、聽覺過敏)外,還有淚腺分泌障礙、耳內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廓皰疹。即Hunt綜合征第3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輔助檢查面神經傳導速度檢查:病側肌電動作電位M波幅為正常側30%以上者恢復較快,否則較慢.第39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診斷要點:急起的周圍性面癱,可能有聽覺改變或皰疹無其他顱神經受損癥狀及肢體功能和感覺障礙

第40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治療看病因:風寒刺激、病毒感染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面神經的炎癥和水腫為主,后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原則

治療方法:①藥物②理療③康復治療第4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激素治療:

可減輕面神經水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應盡早使用強的松1mg/kg/d口服,或地塞米松10~20mg/d靜滴,

7-10天為一個療程神經營養(yǎng)藥物:維生素B1

、維生素B12

抗病毒治療:

Hunt綜合征。阿昔洛韋,療程7-10天第4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理療:急性期:莖乳孔附近超短波療法、紅外線照射恢復期:針灸、直流電碘離子導入康復治療及功能鍛煉預防并發(fā)癥:應用眼藥水、眼膏和眼罩,防止發(fā)生暴露性結、角膜炎第4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預防增強體質,寒冷季節(jié)注意顏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頭朝風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發(fā)病或復發(fā)

第4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預后預后良好:多數患者于起病1~3周后開始恢復,1~2月內痊愈第4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影響預后的因素1、年輕患者,面癱不完全,有吹風受涼史者預后較好2、老年患者,面癱完全,病初有耳后或乳突疼痛,合并HBP、DM、者預后差3、病側肌電動作電位M波幅為正常側30%以上者恢復較快,否則較慢.第4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護理診斷及措施1.自我形象紊亂與口角歪斜有關措施:〔1〕心理護理

〔2〕生活護理

〔3〕功能鍛練2.疼痛與病變累及膝狀神經節(jié)有關。第4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保健指導1.讓其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2.心理護理3.防止受涼、感冒,注意保暖。4.飲食護理。5.功能鍛煉。第4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49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Guillain-Barre綜合征﹙GBS﹚

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病吉蘭巴雷綜合征第50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定義

又稱Guillain-Barre綜合征﹙GBS﹚,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第5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病因:可能與空腸彎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或病毒感染有關。腹瀉發(fā)病機制:病原體某些組分與周圍神經組分相似。機體對感染的病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時,產生自身免疫性T細胞和自身抗體,錯誤地對周圍神經組分發(fā)生免疫反應,引起周圍神經脫髓鞘第5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理周圍神經組織小血管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神經纖維脫髓鞘,嚴重者可發(fā)生軸突變性.第5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流行病學發(fā)病率1-1.5/10萬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另一個高峰是45-60歲老人男性患病較多,男女之比為2.5

:1夏秋季好發(fā)第5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病前1-3周有呼吸道、腸道感染或疫苗接種史癥狀看病理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肢體對稱性、弛緩性癱瘓感覺障礙腦神經麻痹自主神經癥狀第5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運動障礙肢體對稱性、弛緩性癱瘓通常從雙下肢開始,一般近端重于遠端,多于數日至2周達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內迅速進展,出現四肢完全性癱瘓、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而危及生命第5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感覺障礙感覺障礙不如運動癥狀明顯主觀感覺異常多見。如燒灼感、麻木、刺痛和各種不適感,約30%患者有肌肉疼痛客觀感覺障礙較少見??沙适痔滓m子樣分布,震動覺和關節(jié)運動覺障礙更少見第5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腦神經麻痹雙側周圍性面癱最常見,其次是延髓麻痹。眼肌及舌肌癱瘓較少見少數患者可以腦神經麻痹為首發(fā)癥狀第5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表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常見皮膚潮紅、出汗增多、手足腫脹及營養(yǎng)障礙嚴重者可見竇性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或高血壓第59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輔助檢查CSF蛋白-細胞分離NCV和EMG腓腸神經活檢第60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輔助檢查CSF蛋白-細胞分離現象:即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細胞數正常,是本病的的特征性表現。病后第3周最明顯。第61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輔助檢查NCV和EMG:對GBS的診斷及確定原發(fā)性脫髓鞘很重要①脫髓鞘可見神經傳導速度NCV減慢,常>60-70%,遠端潛伏期延長,波幅正常②軸突損害則表現遠端波幅減低F波改變常代表神經近端或神經根損害第62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輔助檢查腓腸神經活檢:發(fā)現脫髓鞘及炎性細胞浸潤可提示GBS。但腓腸神經是感覺神經,GBS以運動神經受累為主,因此活檢結果僅作參考第63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診斷病前1-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四肢對稱性、遲緩性癱瘓CSF蛋白-細胞分離早期F波或H反射延遲或消失第64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病因治療輔助呼吸搶救呼吸肌麻痹是關鍵對癥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第65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病因治療:

抑制免疫反應,消除致病因子對神經的損害,促進神經再生①血漿置換

②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

用法:400mg/kg/d×5天③皮質類固醇

用法:甲基潑尼松龍500mg/d×5-7天地塞米松10mg/d×7-10天第66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輔助呼吸: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危險。重癥患者應密切觀察呼吸情況當患者出現明顯呼吸困難、氣短,動脈血氧分壓低于70mmHg時,應行輔助呼吸,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對癥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

第67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護理診斷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軀體移動障礙恐懼吞咽障礙清理呼吸道無效第68頁,課件共78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護理措施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準備搶救用物病情監(jiān)測密切觀察呼吸困難程度,病人出現缺氧癥狀,動脈血氧分壓低于70mmHg,應及早使用呼吸機呼吸的管理:根據病人的情況及血氣分析資料,適當調節(jié)呼吸機的通氣量和壓力;保持呼吸機各連接部位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