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學總論_第1頁
針灸治療學總論_第2頁
針灸治療學總論_第3頁
針灸治療學總論_第4頁
針灸治療學總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治療學

總論

總論1.針灸治療作用

疏通經絡針灸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扶正祛邪針灸治病的根本法則和手段。調和陰陽針灸治病的最終目的。

一、疏通經絡(一)經絡氣血失調是疾病產生的重要病理變化:經絡是五臟六腑和體表肌膚、四肢、五官相互聯(lián)系的通道,具有運行氣血、溝通機體表里上下,和調節(jié)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經絡“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所以一旦經絡氣血功能失調,破壞了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就會引起種種病變。(二)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是臨床治療的重要大法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經絡氣血失調,致使經絡氣血偏盛偏衰、經絡氣血逆亂、經絡氣血阻滯,而引起種種病變,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治療即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經絡氣血虛衰,臟腑功能減退者、屬虛證、治宜補法;經絡氣血偏盛、臟腑功能亢進、屬實證,治宜瀉法,經絡氣血逆亂者,或屬于氣血虛衰、或屬于臟腑功能失調,均可據其虛實而調之。疏通經絡,就是調理經氣。經氣包括了人體的元氣、谷氣、宗氣等,對協(xié)調陰陽,抗御病邪、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三)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作用:針灸治病是采用針法和灸法,作用于腧穴、經絡,通過經氣的作用、調陰陽,補虛瀉實,扶正祛邪、通其瘀滯、理其氣血,從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如足陽明胃經濁氣上逆,引起嘔吐,足陽明胃經清氣不升引起的腹瀉、腹脹等癥,均可取足陽明經足三里治之。以上均可通過疏理陽明經氣,調理氣血,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經脈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黃帝內經》中《靈樞?官針》針對不同原因推出了疏通經絡的方法,“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人體疾病可從經絡反映出來,內病反映于外在的癥狀,外病人里都可以通過經絡通導;在疾病的情況下,經絡既有抗御病邪反映證候的功能又有傳導感應,調理氣血的虛實作用。用針灸療法所以能治疾病,就是基于經絡具有傳導感應和調整氣血虛實的功能。在疾病情況下出現(xiàn)氣血不和及陰陽偏盛的虛實證候,這時運用針灸治法在于扶正祛邪,使之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經絡調整虛實功能是以它正常情況下的協(xié)調陰陽作用為基礎,針灸療法是通過適當?shù)难ㄎ缓瓦\用適量的刺激方法激發(fā)經絡本身的功能,使之“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當針刺入穴位之時,無論是瀉其有余,還是補其不足,均是一種通過局部刺激產生感覺使之得氣,使局部穴位興奮活躍,經絡暢通則血行氣通,祛邪外出,故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說法,同樣是經絡閉阻不通實熱引起者宜用針刺,虛寒引起者宜行灸療,疏通經絡就是調理經氣,由于種種原因引起的經絡不通、氣血失調,致使經絡氣血偏盛偏衰,經絡阻滯,氣血逆亂,進而導致病變。治療即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針灸治病就是采用針法或灸術作用于經絡、腧穴,通過經氣的作用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從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經絡氣血虛弱,臟腑功能減退者,屬虛證,治宜補虛疏經;經絡氣血偏盛,臟腑功能亢進者屬實證,治宜活血通經;經絡氣血逆亂者或由于氣血偏盛偏衰,或由于臟腑功能失調均可據其虛實而調之。針灸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祖國醫(yī)學認為,大凡疼痛,多由經絡閉阻不通,氣血瘀滯不行而引起,針灸治療就是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使經絡通暢,氣血調和,變“不通則痛”為“通則不痛”,二、扶正祛邪(一)疾病的發(fā)生及轉歸與邪正斗爭疾病的發(fā)生,關系到人體正氣和致病因素(邪氣)兩個方面。所謂正氣,即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和其抗病能力。所謂邪氣,是與正氣相對而言,即泛指對人體有害的各種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飲、淤血和食積等。中醫(y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fā)生,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正邪相爭的具體反應。也就是說,只有當人體的正氣不足的抵御外邪,或病邪侵襲人體的力量超過了人體正氣時,即可發(fā)生疾病。正邪雙方在斗爭中有消長的變化。一般地說,正氣增長則邪氣消退,而病向愈;若邪氣增長則正氣衰退,而病轉惡化。隨著邪正雙方的變化,疾病表現(xiàn)出不同的病機和證候,即《素問·.通評虛實論》所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保ǘ┓稣钚笆桥R床治療的重要法則

疾病的過程,就是邪正相爭的過程,所以治療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改變正邪雙方的力量對比,使之有利于向痊愈方面轉化。所以,扶正祛邪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法則。補虛瀉實,是扶正祛邪這一法則的具體應用。在邪正雙方斗爭中,二者盛衰的程度不同,其病證也不同。所以治療時,實證應予以瀉法,虛證應予以補法。在臨床應用時,要根據正邪在病程中所占的地位,決定扶正祛邪的主次與先后。扶正適用與正虛而邪不盛的病癥;祛邪適用于邪實而正未傷的病癥;扶正與祛邪同時應用,適用于正虛邪實的病證;但應分清主次,正虛較重者,則扶正兼祛邪,邪實較重者,則祛邪兼扶正;當病邪較重,但正氣虛弱不耐攻伐時,應先扶正后祛邪;當病邪甚盛,正氣雖虛,尚可攻伐時,宜先祛邪后扶正。(三)針灸實現(xiàn)扶正祛邪作用的方法在臨床上補虛瀉實是扶正祛邪法則的具體應用,而針灸的補虛與瀉實,主要是通過針灸手法和腧穴的配伍兩個方面實現(xiàn)的。在刺灸法方面,大凡針刺補法和艾灸屬補法范疇,有扶正作用。如虛脫證、急取關元、神闕、大艾炷灸之,并取足三里,針刺補法。再如外感溫熱邪氣,適宜瀉熱開竅,取十二井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再取大椎、曲池針刺瀉法,二者相配可達瀉熱、啟閉、開竅之功。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氣海、關元、足三里、命門等穴,有補的作用,多在扶正時應用;而十宣、十二井穴有瀉的作用,多在祛邪時應用。三、調和陰陽

(一)陰陽失調是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陰陽學說是中醫(yī)基本理論中的重要內容,貫穿于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中醫(y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并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疾病。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陰陽兩方面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保持人體中各組織、器官、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人體的陰陽失去平衡,發(fā)生偏盛或偏衰,就會發(fā)生疾病。(二)陰陽失調的治療原則既然陰陽失調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調理陰陽、使陰陽失調向著協(xié)調方面轉化,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則是針灸治療學的基本原則。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瀉其有余,補其不足,是陰陽偏盛偏衰得以糾正,使之在新的基礎上達到陰陽平衡。(三)針灸的治療作用在于調和陰陽針灸的作用在于調和陰陽,針灸治病的關鍵在于調節(jié)陰陽的偏盛偏衰,是機體陰陽和調,保持精氣充沛、形氣相合、神氣內存。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基本上是通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xiàn)的。此外,由于陰陽之間可相互化生,相互影響,故治陰應顧及陽,治陽應顧及陰,所以又有“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等方法。這些方法的核心仍是調和陰陽。四、針灸調和陰陽的方法1.恰當?shù)呐湮榻浗j、腧穴經絡配伍腧穴配伍如太沖陽陵泉瀉肝膽之火豐隆陰陵泉化痰除濕足三里三陰交補氣益血2.恰當?shù)尼槾萄a瀉手法補法、瀉法應用:例補照海瀉申脈治療失眠瀉照海補申脈治療嗜睡陽氣盛陰氣虛可導致失眠陰氣盛陽氣虛可導致嗜睡失眠當補陰瀉陽嗜睡當補陽瀉陰照海穴為足少陰腎經穴,陰蹺脈所生之處,申脈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陽蹺脈所生處,陽蹺行于陽,主活動和清醒狀態(tài),陰蹺行于陰,主安靜和睡眠狀態(tài)。補照海瀉申脈可以使陰蹺脈盛而陽蹺脈衰,而使其目閉而欲睡,達到安神寧心的作用。

補合谷瀉復溜可發(fā)汗,瀉合谷補復溜可止汗;例補合谷瀉復溜可發(fā)汗,

瀉合谷補復溜可止汗補合谷瀉復溜為發(fā)汗法,可用于外感風寒,衛(wèi)陽被郁之表實癥。補合谷可使衛(wèi)陽生發(fā),皮下溫度升高,汗孔疏泄,為排汗疏通道路。瀉復溜可以激發(fā)經氣,推動體內津液,隨疏通之經絡汗出解表。瀉合谷補復溜為止汗法,可以用于人體陰陽臟腑偏盛偏衰所致各種汗癥。如邪入陽明,陽熱蒸騰,體內陰津外泄的大汗,瀉合谷可激發(fā)諸經之氣,增強祛邪能力,調節(jié)汗孔開合。補復溜能調補腎陰,益氣生津,護表固衛(wèi),邪祛則津回,衛(wèi)氣外固,汗孔收閉,偏盛偏衰的機能恢復正常,其汗自止。例補合谷瀉三陰交可下胎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穴,瀉三陰交可泄三經之陰血;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主氣,補合谷可補氣。補合谷瀉三陰交可通過影響氣血、沖任、臟腑這三方面而導致下胎:1影響氣血,即增加妊娠婦人體內有余之氣,減損不足之陰血,造成氣旺血衰的狀態(tài),不利于胎元的生長,導致下胎。2影響沖任,即瀉足三陰經之陰血,使沖任受損,沖任失調,胎元失養(yǎng),氣循經而導胎下行,胎元本已失養(yǎng),加之氣的推動,胎元不固,而致下胎。2影響臟腑,使肝藏血、脾生血、腎藏精等臟腑功能失常,造成胎元不固,肺主氣降,肺降太過,而致下胎。三種作用機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如氣血失調可使臟腑功能失常,臟腑功能失??墒箽庋д{;同樣沖任損也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也可損傷沖任??傊?,補合谷瀉三陰交不論是作用于機體的氣血,沖任,還是臟腑,最終都能導致下胎。2.針灸治療原則(1).“八綱”辯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陰陽----是中醫(yī)的基本理論核心,也是八綱中的總綱。病在表,屬實,屬熱者,為陽→瀉法,疾刺,刺出血。病在里,屬虛,屬寒者,為陰→補法,留針,用灸法。表里----是指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淺而言。病有在臟腑,在經絡,有在筋骨,在皮肉。在經絡,在皮肉屬表→淺刺疾出。在臟腑,在筋骨屬里→深刺久留。寒熱----是指疾病的性質而言。寒證指人體陰氣盛陽氣虛而不能抵御寒邪而致病。(根據虛實,表里的不同,可用留針,用補法,或用灸法,或針灸并用。熱證指人體陽氣盛陰不足而不能抵御熱邪而致病。(根據表里,全身或局部癥狀,可用疾刺,用瀉法或刺出血,不用灸法。

虛實----是指人體正氣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長。虛指正氣不足→補法,或針灸并用。實指邪氣旺盛或人體功能過度亢盛→瀉法,或刺出血。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夾雜→根據虛實輕重,用先補后瀉或先瀉后補,或補瀉兼施的方法。

里——深刺

寒——留針、宜灸

虛——補法、少針多灸

陰表——淺刺

熱——淺刺疾出,瀉法

實——瀉法,多針少灸陽

“八綱”辯證經絡辯證經絡辨證是以經絡學說為指導,根據經絡的分布規(guī)律、與臟腑器官的聯(lián)系特點、功能特性和經絡異常反映,辨別經絡病變的部位和性質,為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提供臨床依據。。(一)辨證歸經辨證歸經是以臨床證候為主要依據的歸經形式。是動?。河捎谕庑扒秩虢浗j引起經氣的變化而產生的疾病。所生病:由于臟腑經絡的功能失調所引起經氣變化而表現(xiàn)出來的癥候。每條經脈都有自己特定的證候表現(xiàn)形式,臨床可按照疾病證候進行辨證歸經。(二)辨位歸經辨位歸經是按疾病證候所產生的具體部位與經絡循行的關系作為依據來進行歸經的形式。頭痛前額后頭巔頂兩側陽明少陽太陽厥陰、督脈(三)經絡穴位診察法經絡穴位診察法是利用經絡穴位的物理和生物特定來診斷疾病的方法,是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以穴位病理反應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為指標,利用視察、觸摸、按壓、通電、加熱等,檢查有關經絡穴位,來獲得診斷疾病的依據。經絡穴位診察法經絡望診經絡觸診經穴電測定法知熱感度測定法1、經絡望診法經絡望診主要是觀察經脈循行部位的皮膚所產生的各種異常改變來診斷疾病的方法。如:皮膚顏色深淺、有無色素沉著、光澤鮮明光亮還是枯燥晦暗;形態(tài)上或皺縮、腫脹,或下陷、隆起,及斑疹有無等2、經絡觸診經絡觸診又稱“經穴按壓”,是在經絡循行部位或有關腧穴進行按壓、觸摸,尋找陽性反應或異常變化,以判斷疾病之所在的方法。用切按,循攝等方法在經穴部位尋找異常變化,如壓痛。寒溫,結節(jié),凹陷和皮疹,作為辨證施治的依據。(1)循經按壓按經絡循行路線來尋找陽性反應物。根據陽性反應物所在部位屬何經,即可診斷何經病變。(2)穴位按壓有目的地對身體一些穴位進行按壓尋找陽性反應物。尤其是特定穴。按壓順序:腰背部→胸腹部→四肢部(2).針灸治療原則清熱和溫寒補虛和瀉實局部和整體治標和治本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

一清熱與溫寒

清熱與溫寒的基本概念寒與熱是表示疾病性質的綱領。寒證是機體陽氣不足或感受寒邪,機體機能衰減,所表現(xiàn)的證候;熱證是機體陽氣偏盛或感受熱邪,機體機能亢盛,所表現(xiàn)的證候。溫法,是用針灸溫通經絡、溫養(yǎng)陽氣,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一種方法,用于寒證的治療。清法,是通過針法疏風散熱,清熱解毒,泄熱開竅的一種治法,用于熱證的治療。1.熱則疾之:“熱則疾之”,“熱”是指邪熱亢盛,或為外感風寒,風熱引起的表熱證;或為五臟六腑有熱的里熱證;或為氣血壅盛于經絡局部的局部熱證?!凹病笔强焖俚囊馑?。這里是指治療方法,即疾刺快出針。與此同義如點刺出血,以瀉其邪熱。如風熱表證,用毫針淺刺曲池、合谷、大椎等穴,并疾出其針,以宣散熱邪。熱在經絡局部者,用毫針散刺,或用三棱針點刺,或皮膚針扣刺局部出血,以疏散邪熱?!凹病币灿锌焖龠\針的意思,即快速提插、快速捻轉、相當于瀉法,多用于實熱證?!皽卣咔逯保皽亍笔菬岬囊馑?,即病性屬熱者,用清法,即熱證應用清熱的方法2.寒則(溫之)留之“寒”指疾病的性質屬寒,或為外感寒邪引起的表寒證;或為寒濕痹阻經脈的寒痹證;或為陽氣不足引起的臟寒證?!盁帷笔侵钢委煼椒?,如艾條法,或用針刺熱補法(如燒山火法),如表寒證可溫灸肺俞、大椎等穴,以溫散表邪;寒痹證可用隔附子灸、或溫針灸,以溫經散寒;臟寒證可取相應的腧穴,以溫灸之?!昂吡糁笔钦f寒證應當久留針的方法進行治療,以激發(fā)其經氣,使陽氣來復、散其寒邪。二補虛與瀉實虛是指正氣虛弱;實是指邪氣偏盛。補虛就是扶助人體的正氣,增強臟腑器官的功能,補益人體的陰陽氣血以抗御疾病。瀉實就是驅除邪氣,以利于正氣的恢復。針灸的“補虛”與“瀉實”,是通過針和灸的方法激發(fā)機體本身的調節(jié)機能,從而產生補瀉的作用,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鹅`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