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目標1.把握文章闡述的事理,梳理文章內在的邏輯關系,體會事理說明文的特點。2.了解“板塊構造”“大滅絕”“撞擊說”“火山說”“斯石英”等科學概念。3.比較分析兩篇文章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把握兩篇文章所介紹的科學知識,體會作者思維的開放性與周密性。重點難點1.把握文章闡述的事理,激發(fā)熱愛科學、主動探索的精神。2.梳理文章內在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體會事理說明文的特點。課前準備閱讀課文,查找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的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距今約2.3億年~65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爬行動物。它們與現(xiàn)代的蜥蜴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身體表面有覆蓋著鱗片的皮膚,它們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來的,等等。在這漫長的約1.6億年間,它們成了整個地球的主宰。它們經(jīng)歷了氣候較為溫暖的三疊紀,食物豐富的侏羅紀,充滿了生存恐懼的白堊紀,作為過去的生物,人們給了它們一個名字——恐龍。從6500萬年前開始,恐龍便慢慢地減少,直至最后滅絕??铸垳缃^的原因是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阿西莫夫筆下的科普世界去尋求答案吧。二、預習檢查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遺骸(hái)褶(zhě)皺劫難(nàn)追溯(sù)2.解釋下列詞語。遺骸:遺體、尸骨。褶皺:文中指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連續(xù)彎曲的構造形式。劫難:災難;災禍。致密:細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天衣無縫:形容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嚴密,沒有一點兒破綻。三、合作探究(一)從課文注解得知,這兩篇短文同在《新疆域》一書中,請問這兩篇短文在內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談自己閱讀的初步印象。明確: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兩篇文章都證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這一觀點,兩篇文章都運用科學發(fā)現(xiàn)相互印證來進行科學研究。(二)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教師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填寫表格。文章說明對象說明角度文章思路《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fā)言,個個參與。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隨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然后選交流成功的兩個小組介紹閱讀成果。明確:1.《恐龍無處不有》,說明對象為“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或“板塊構造”理論。說明角度為:通過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來證明“板塊構造”理論。文章的思路簡述如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這兩句話是全篇行文的邏輯基礎。第二部分為第2~14段,介紹恐龍無處不有是因為大陸在漂移。其中,第2、3段介紹在南極和地球其他大陸上都發(fā)現(xiàn)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第4、5段寫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沒有把思維定格在對恐龍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這個發(fā)現(xiàn)與南極大陸聯(lián)系起來”考察;第6、7段寫作者思有所獲,“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第8~12段,簡明介紹板塊學說,并說明每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的原因;第13、14段,介紹南極恐龍滅絕的原因。第三部分為第15段,總結全文,突出主旨??傊膹默F(xiàn)象到本質,逐層推進,表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開放性和嚴密性。2.《被壓扁的沙子》,說明對象為“恐龍的滅絕”,說明角度為通過“被壓扁的沙子”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文章的寫作思路如下:全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6段,介紹有關恐龍滅絕原因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撞擊說”和“火山說”,并指出科學家為驗證這兩種理論一直在尋找證據(jù)。第1段,引出說明對象。第2~6段,探討恐龍大滅絕,介紹兩種理論“撞擊說”和“火山說”,揭示研究這一問題的重要意義。第二部分為第7~17段,通過“被壓扁的沙子”證明恐龍滅絕“撞擊說”的成立。第7~11段,闡釋斯石英的成因,重點說明其性質,為排除“火山說”提供科學依據(jù);第12~17段,依據(jù)科學理論,進一步斷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發(fā)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fā)生過火山活動,從而得出結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三)揣摩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1.結合課后“思考探究”三,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境,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學生明確:1.這一句補充說明了大陸漂移假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jù),即非洲與南美洲海岸線驚人地吻合,這不是能用巧合來解釋的,只能說明它們原來就在一起。2.這是俏皮話,但也并非無稽之談。星體撞擊地球雖然極為罕見,但在地球的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作者做這樣的假設,意在強調天文學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3.這是對“二氧化硅”的解釋。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學名;另一方面也強調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雜質。4.這句話是以金剛石經(jīng)過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奶?,類比斯石英?jīng)過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纳匙?。也許沒有人會在意斯石英的還原問題,但沒有人會愿意把金剛石變?yōu)樘?,因為金剛石太珍貴了。作者隨筆幽默了一下,表現(xiàn)了其思維的活躍。教師總結:這些補充說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學概念為平易的介紹,化嚴密的科學論證為幽默詼諧的類比說明,表現(xiàn)了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同學們應在今后的說明文寫作中學習借鑒。2.閱讀下列句子,分析加點詞語的作用。(1)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漂移”與“遷移”能否互換?為什么?)明確:不能。因為“漂移”是指在液體表面漂浮移動,“遷移”是指離開原來的所在地而另換地點。如果互換,就不能準確表達其意,體現(xiàn)不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2)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大約”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明確:不能?!按蠹s”表示推測,因為年代久遠,不能用準確的數(shù)字。用“大約”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3)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也許”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明確:不能?!耙苍S”表示推測,說明現(xiàn)在的結論只是大膽的假設,目前還沒有十分確鑿的證據(jù),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4)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斯石英也應該出現(xiàn)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句中連用“似乎”與“肯定”是否矛盾?應如何理解?)明確:“似乎”與“肯定”連用,看似矛盾,實則不然。“似乎”表示一種猜測、揣度的語氣,“肯定”表示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之所以用“似乎”,是因為作者并沒有目睹斯石英出現(xiàn)在地殼深處;之所以用“肯定”,是因為根據(jù)科學推理,斯石英的形成必須具備巨大的壓力,而地殼深處存在巨大的壓力。四、拓展延伸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請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會,多角度、多側面、重聯(lián)系、重溝通,力求舉一反三。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和閱讀積累談談感悟或體會。明確:(示例一)生物學家密卡爾遜調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他指出美國東海岸有一種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qū)也有,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但他無法回答這是為什么。他的論文引起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橫渡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正好說明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中。(示例二)大自然是人類的良師益友,大自然中許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啟發(fā)科學家的靈感。飛機、潛水艇的發(fā)明眾所周知。科學家模仿蒼蠅的構造發(fā)明了微型飛行器,模仿蟑螂的構造發(fā)明了太空探測器,甚至仿照人體視網(wǎng)膜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內,可以使他們恢復視力……五、達標檢測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鳥臀(tún) 褶(zhě)皺 潮汐(xī)劫(jié)難 追溯(sù) 遺骸(hái)2.兩篇短文均是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作品,兩篇文章同為科普作品。3.這兩篇短文說明的中心是什么?答案: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2019·山東泰安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1)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紹夫的蘇聯(lián)科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tài),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2)斯石英并不十分穩(wěn)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于它們又出現(xiàn)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后又變?yōu)槠胀ㄉ匙印H欢?,由于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致密,所以這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數(shù)百萬年。(3)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它們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并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在通常條件下,這也需要數(shù)百萬年。(4)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這種變化加快。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到原始狀態(tài)。因此,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yōu)槠胀ㄉ匙?。(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意這樣做呢?)(5)斯石英可以在實驗室里制造,但它們在自然界中存在嗎?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們只出現(xiàn)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6)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jù)顯示,這些地區(qū)曾經(jīng)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fā)現(xiàn)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7)①在這種情況下,它可通過火山噴發(fā)被攜帶到地表。②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斯石英也應該出現(xiàn)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③事實上,在火山活動地區(qū)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過斯石英。④然而,噴發(fā)溫度極高,巖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8)那么,你可能會說在斯石英出現(xiàn)的地方肯定發(fā)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fā)生過火山活動。(9)亞利桑那大學的麥克霍恩和幾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的巖層。巖層的年齡為6500萬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龍滅絕的年代。(10)他們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測試固體物質中的原子排列的現(xiàn)代技術,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們確實檢測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11)這種情況顯示,在6500萬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擊并形成了數(shù)噸重的斯石英。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濺到了平流層中。那么,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4.下列對斯石英的說明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A.斯石英是蘇聯(lián)科學家S.M.斯季紹夫發(fā)現(xiàn)的。B.在高溫狀態(tài)下斯石英會變成普通沙子。C.巨大的撞擊可能產(chǎn)生斯石英。D.斯石英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5.選文第(7)段各句的順序已經(jīng)打亂,其正確的順序應該是(B)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6.對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ˋ)A.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數(shù)字)B.斯石英并不十分穩(wěn)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于它們又出現(xiàn)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后又變?yōu)槠胀ㄉ匙?。(作詮釋)C.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yōu)槠胀ㄉ匙印#袛?shù)字)D.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fā)現(xiàn)了斯石英。(舉例子)7.下列對選文行文特點判斷有誤的一項是(D)A.層次清晰,邏輯嚴密B.語言準確,思維活躍C.說明透徹,通俗易懂D.熱情洋溢,風趣幽默閱讀下文,回答問題。①大顱欖是一種稀有樹木。大顱欖木質堅硬,樹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綠化樹木。但這種樹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至20世紀80年代,只剩下13棵。這種樹雖然也結果實,果實里也有種子,但在自然條件下卻看不到它發(fā)芽;人工精心培育,也依然未能使其發(fā)芽成苗。這13棵樹已進入暮年。如果它們壽終正寢,地球上就永遠不會有大顱欖樹了。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發(fā)芽的種子。大顱欖樹能結子卻不發(fā)芽,那么這13棵樹又從何而來呢?這個謎使科學家很傷腦筋。③1981年,美國生態(tài)學家坦普爾偶然發(fā)現(xiàn),毛里求斯的特有動物渡渡鳥的最后滅絕是1681年,離此時正好300年,而這13棵樹的年齡也是300歲,兩者之間會有什么聯(lián)系呢?后來在毛里求斯又發(fā)現(xiàn)了渡渡鳥的殘骸,殘骸里有大顱欖的種子,可見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的種子??磥泶箫B欖與渡渡鳥確實有著某種聯(lián)系。④坦普爾認為,渡渡鳥的滅絕是大顱欖目前瀕于滅絕的原因。坦普爾發(fā)現(xiàn),大顱欖的種子厚實堅硬。進行耐壓實驗,在590公斤的壓力下還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實在50公斤的壓力下就會破裂。種子外殼太厚太硬,種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沖破硬殼,當然就不能萌發(fā)成苗。渡渡鳥的砂囊有極強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臼磨機,把大顱欖的種子外殼磨薄,使種子容易發(fā)芽。大顱欖正是靠渡渡鳥對種子的加工才得以傳宗接代。渡渡鳥滅絕后,大顱欖種子沒有了磨薄處理者,因此就不能萌發(fā)了。正是這個原因,使大顱欖樹越來越少,幾乎到了滅絕的邊緣。⑤坦普爾后來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猜想。8.從第①段中找出與“這種樹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應的一個詞:稀有。9.讓生態(tài)學家覺得大顱欖樹與渡渡鳥確實有某種聯(lián)系的根據(jù)是什么?答案:(1)渡渡鳥從最后滅絕到現(xiàn)在的時間與13棵樹的樹齡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重慶渝水水務機械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粵教新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自動化生產(chǎn)線承包裝卸改造合同3篇
- 2025年浙教新版選擇性必修3化學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湘教新版高一語文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九年級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三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正式版)SJT 11449-2024 集中空調電子計費信息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
- 廣州綠色金融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
- 《近現(xiàn)代史》義和團運動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300題及答案
- 合成生物學技術在生物制藥中的應用
- 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負性情緒與心理護理
- 高考語文文學類閱讀分類訓練:戲劇類(含答案)
- 協(xié)會監(jiān)事會工作報告大全(12篇)
- 灰壩施工組織設計
- WS-T 813-2023 手術部位標識標準
- 同意更改小孩名字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