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震自然災害的成因地震自然災害的成因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后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由于地質構造活動引發(fā)的地震叫構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巖層(特別是石灰?guī)r)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但由于地殼構造的復雜性和震源區(qū)的不可直觀性,關于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fā)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么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由于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巖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于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于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地震類型 根據(jù)發(fā)生的位置分類板緣地震(板塊邊界地震):發(fā)生在板塊邊界上的地震,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絕大多數(shù)地震屬于此類。板內地震:發(fā)生在板塊內部的地震,如歐亞大陸內部(包括中國)的地震多屬此類。板內地震除與板塊運動有關,還要受局部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其發(fā)震的原因與規(guī)律比板緣地震更復雜。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fā)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根據(jù)震動性質不同分類天然地震:指自然界發(fā)生的地震現(xiàn)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脈動: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常性微動。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類構造地震:是由于巖層斷裂,發(fā)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fā)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fā)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qū)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范圍內,而且發(fā)生次數(shù)也較少,只占地震次數(shù)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陷落地震: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fā)生的次數(shù)更少,只占地震總次數(shù)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范圍有限,破壞也較小。誘發(fā)地震:在特定的地區(qū)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fā)(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yè)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fā)地震。根據(jù)震源深度進行分類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數(shù)破壞性地震是淺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紀錄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786公里。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釋放的能量約有85%來自淺源地震,12%來自中源地震,3%來自深源地震。按地震的遠近分類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近震:震中距為100—1000公里。遠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按震級大小分類弱震:震級小于3級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的地震;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的地震;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叫巨大地震。按破壞程度分類一般破壞性地震:造成數(shù)人至數(shù)十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一億元以下(含一億元)的地震;中等破壞性地震:造成數(shù)十人至數(shù)百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一億元以上(不含一億元)、五億元以下的地震;嚴重破壞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區(qū)發(fā)生的七級以上地震、大中城市發(fā)生的六級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數(shù)百至數(shù)千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五億元以上、三十億元以下的地震;特大破壞性地震:大中城市發(fā)生的七級以上地震,或造成萬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三十億元以上的地震。構造地震的分類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數(shù)少、強度低;主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2.4級以上。主震一一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地震自然災害的成因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級。雙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動序列中,地震自然災害的成因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fā)生時間接近,地點接近,大小接近的兩次地震釋放。震群型地震:有兩個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豐富;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地震自然災害的成因以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級以下。地震的直接災害破壞地震直接災害是地震的原生現(xiàn)象,如地震斷層錯動,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動,所造成的災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壞,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嘯、地光燒傷等。地震時,最基本的現(xiàn)象是地面的連續(xù)振動,主要特征是明顯的晃動。極震區(qū)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zhèn)鱽恚v波首先到達。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xù)了3分鐘。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構筑物,造成人畜的傷亡,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地震對自然界景觀也有很大影響。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現(xiàn)斷層和地裂縫。大地震的地表斷層常綿延幾十至幾百千米,往往具有較明顯的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能反映出震源處的構造變動特征(見濃尾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斷裂都直接與震源的運動相聯(lián)系,它們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響。特別是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地區(qū),坡地邊緣、河岸和道路兩旁常出現(xiàn)地裂縫,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側沒有依托的條件下晃動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xiàn)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xiāng)道路坼裂、鐵軌扭曲、橋梁折斷。在現(xiàn)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9973.2-2025醫(yī)療產品滅菌微生物學方法第2部分:用于滅菌過程的定義、確認和維護的無菌試驗
- 二手車交易按揭擔保合同樣本
- 畢業(yè)生創(chuàng)業(yè)合作合同模板
- 20《青山不老》(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 1 有余數(shù)的除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蘇教版
- 國際咖啡豆購銷合同全文
- Module 3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六年級上冊
- 聯(lián)合市場開發(fā)合同綱要
- 度全國總經銷合同書
- 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腹股溝斜疝護理查房ppt
- 新教材青島版六三制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DB11-T 825-202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 醫(yī)院招聘醫(yī)護人員報名登記表
- 完整解讀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新課標PPT
- 央企最新版員工手冊vvv
- 新生兒科出科考試試卷試題
- 信息化教學設計教案大學語文
- 會議、匯報材料排版格式
- 華為公司產品線獎金分配暫行辦法
- 兒童能力評估量表(PEDI拍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