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古詩感遇_第1頁
張九齡古詩感遇_第2頁
張九齡古詩感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九齡古詩感遇感遇十二首1

其一

蘭葉春葳蕤2,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3,聞風坐相悅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解釋】

1.感遇:古詩題,用于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

2.葳蕤:枝葉茂密而紛披。

3.林棲者:指隱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抱負中的同道者。

【白話譯文】

澤蘭逢春茂密芳馨,桂花遇秋皎潔清爽。蘭桂欣欣生氣勃發(fā),春秋自成佳節(jié)良辰。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晚年遭饞毀,忠而被貶,“每讀韓非《孤憤》,涕泣沾襟”(徐浩《張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謫居荊州時所作,含蓄蘊藉,寄予遙深,對扭轉六朝以來的浮艷詩風起過樂觀的作用。歷來受到評論家的重視。高在《唐詩品匯》里指出:“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風》《騷》,骎骎乎盛唐矣?!?/p>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二句,互文見意: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的葉子多么繁茂,它們的花兒多么皎潔。這種互文,實際上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括全株而言。春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密而兼紛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點出蘭草迎春勃發(fā),具有無限的生氣與活力。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覺有皎潔明凈的感覺。而“皎潔”二字,又非常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由于寫蘭、桂都兼及花葉,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總括,第四句又以“自爾為佳節(jié)”加以贊頌。這就奇妙地回應了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拘束適當的季節(jié)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一般選注本將三四兩句解釋為:“春蘭秋桂欣欣向榮,因而使春秋成為美妙的季節(jié)?!闭J為寫蘭只寫葉,寫桂只寫花。這樣的解釋未必符合詩意。這也許是將“自爾為佳節(jié)”一句中的“自”理解為介詞“從”,又轉變?yōu)椤耙颉?,把“爾”理解為代詞“你”或“你們”,用以指蘭、桂。這樣的解釋值得商榷。首先,前二句盡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語分明是“蘭葉”和“桂花”,怎能將“春”“秋”看成主語,說“春秋因蘭桂而成為美妙的季節(jié)”呢?其次,假如這樣解釋,便與下面的“誰知林棲者”二句無法貫穿。再次,統觀全詩,詩人著重強調的是一種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會把蘭、桂抬到“使春秋成為美妙季節(jié)”的地步呢?依據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合上下文意來看,“自爾為佳節(jié)”的“自”,與杜甫詩句“臥柳自生枝”中的“自”為同一意義。至于“爾”,應當是副詞而不是代詞。與“卓爾”、“率爾”中的“爾”詞性相同?!凹压?jié)”在這里也不能解釋為“美妙的季節(jié)”,而應當理解為“美妙的節(jié)操”。詩人寫了蘭葉桂花的葳蕤、皎潔,接著說,蘭葉桂花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自身就形成一種美妙的節(jié)操。用“自爾”作“為”的狀語,意在說明那“佳節(jié)”出于本然,出于自我修養(yǎng),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這就自然而然地轉入下文“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的前四句寫蘭桂而不及人,“誰知林棲者”一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罢l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發(fā)生了喜愛之情?!白?,猶深也,殊也。表示喜愛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于《孟子·盡心篇》:“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睆埦琵g便運用這一典故,使詩意更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當很愿意接受美人折花觀賞了。然而詩意卻另辟蹊徑,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其本性,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觀賞。實際上,詩人以此來比方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yè),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當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絕人家賞識;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對人家采擇。從“何求美人折”的語氣來看,從遭讒被貶的身世看,這正是針對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狀況而發(fā)的?!安灰詿o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詩的命意之所在。全詩句句寫蘭桂,都沒有寫人,但從詩歌的完整意象里,讀者便不難觀察人,看到封建社會里某些自勵名節(jié)、潔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介紹

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聞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樂觀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予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拓展閱讀:張九齡的風度

在貫穿整個唐朝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張九齡這個人,他的風度被世人津津樂道。其個人風度,不僅表現在他的外表上,更具備了常人無可企及的內涵。而“九齡風度”也成為了當時世人官僚爭相仿照的對象,更被當時的皇帝唐玄宗贊譽有加,乃至于張九齡被罷相后,唐玄宗在認命之后的宰相時,都要問上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

唐玄宗是個很有識人眼光的皇帝,在開元年間,他任命的宰相,大多成了名相,而張九齡也是其中之一。那么,張九齡的風度,詳細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儀容儀表。張九齡是個很注意儀容儀表的人,無論是在家還是上朝,還是外出辦公,始終都保持著一種風度翩翩的姿勢。不管什么時候,都表現出一種神采奕奕的樣子,而且衣著干凈,溫文儒雅。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外貌、舉止或許可以被仿照,但氣質是肯定仿照不來的。

二、正直的為人和卓越的遠見。在張九齡一代,他的政治遠見有種媲美諸葛亮的力量。當他初見安祿山的時候,張九齡就認定這個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