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古代詩歌鑒賞技巧課件_第1頁
高考復習古代詩歌鑒賞技巧課件_第2頁
高考復習古代詩歌鑒賞技巧課件_第3頁
高考復習古代詩歌鑒賞技巧課件_第4頁
高考復習古代詩歌鑒賞技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詩歌的鑒賞技巧銅梁一中周玉崧中國古代詩歌的銅梁一中周玉崧詩歌的特點詩歌的特點(一)中國古典詩歌的第一大特色——抒情(一)中國古典詩歌的第一大特色——抒情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應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二)語言含蓄,通過創(chuàng)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第二大特色。

小說戲?。和ㄟ^情節(jié),通過對生活場景的具體描繪來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語言含蓄,通過創(chuàng)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是中國古典詩

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聯(lián)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耙狻本褪乔橐?,就是主觀的思想感情;“象”,就是物象,就是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物;“境”就是境界,就是立體感的藝術圖畫;

意象是局部的、具體的,

意境則是整體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三)語言精練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第三大特色

(三)語言精練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第三大特色

雪中偶題鄭谷亂飄僧舍茶煙濕,密撒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雪中偶題(四)、富于音樂美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第四大特色

按句式和音律特點,分為詩、詞、曲三類“詩”按產(chǎn)生的時代和有無格律,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四)、富于音樂美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第四大特色

按句式和音律特古體詩

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是和近體詩相對稱的詩體。古體詩之名始于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xiàn)的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chǎn)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后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依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古體詩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是和近體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shù)分為以下幾種四言:四字一句,源于《詩經(jīng)》,秦漢以后,作者漸少,曹操的《觀滄?!?、《龜雖壽》可為代表。五言:五字一句,簡稱五古,源自漢代民歌,其后文人仿作,日漸繁盛,成為唐以前古詩的主流,《古詩十九首》是它成熟的標志。七言:七言一句,簡稱七古,今天能見到的完整詩篇,以曹丕的《燕歌行》為最早,因詩句較長,唐人又稱為“長句”。雜言:句子字數(shù)多寡不定,以五、七言為主,多至數(shù)字,源自《楚辭》,后世如李白的《蜀道難》。古體詩由民歌發(fā)展而來,語言接近口語,形式比較自由,不必專門講求平仄、對仗,表現(xiàn)方法多樣,多有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貴的詩歌遺產(chǎn)。

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shù)分為以下幾種四言:四字一句,源于《詩經(jīng)》樂府詩

值得突出一提的是其中的樂府詩,以民歌俗曲為主體,有專用詩題,常見的有“歌”“行”“吟”“引”“曲”等,是漢代詩歌的主要樣式之一,魏晉以后,文人擬作,或依舊曲填新詞,或用古題詠時事,有的入樂,有的不入樂;內(nèi)容上突破原來傳統(tǒng),音韻、節(jié)奏上漸趨整齊化。唐代文人進一步?jīng)_破古題、古調(diào)藩籬,形成一種“新題樂府”,特別是白居易等人大力提倡,形成一個“新樂府運動”。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都是文人擬作的著名樂府詩。樂府詩值得突出一提的是其中的樂府詩近體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出現(xiàn)的新詩體,唐人為了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qū)別,故句為“近體”。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近體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出現(xiàn)的新詩體,唐人為了與以前的律詩,因格律嚴密而得名,常見的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律)五律每句五字,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共56字。每兩句組成一聯(lián),每聯(lián)有專門名稱:一、二句稱首聯(lián);三、四句叫頷聯(lián);五、六句稱頸聯(lián)(一作腹聯(lián));七、八句叫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律詩有嚴格的平仄、押韻、對仗規(guī)定。這里重點說對仗。對仗的形式有工對和寬對兩種。工對要求詞性和意義嚴格對偶,如“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祖詠《七夕》);寬對只要求詞性相近,意義大體相對,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除此,還有一些特殊對仗形式,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同音相對,同字相對,也要避免同義相對。五律、七律以外,另有一種六言律詩,每字六句。此外,還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因格律嚴密而得名,常見的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簡稱五五言絕句,源于漢魏以來的民間歌謠。當時的“江南吳歌”等都是五言四句的小詩,風格清新,韻味雋永,文人競相仿作。后來又擴展到七言四句的小詩。唐以前的絕句,不講聲律對偶,有的還殘留民歌風味。入唐后,律詩的格律逐漸形成,影響絕句,終于形成“近體絕句”,也叫“律絕”。律絕在平仄、押韻的規(guī)則上,完全按照律詩的格式,但對仗比律詩靈活自由,甚至可通篇不對仗。絕句體制短小,因而可以更為集中、凝煉,適于截取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一個側面,進行特寫式的描繪,表現(xiàn)作者一剎那間的印象。絕句,又稱“絕詩”,也叫“截句”“斷句”“短句”。每首四句,常見的有五言、七言兩種。五言絕句,源于漢魏以來的民間歌謠。當時的“江南吳歌”等都是五具體包括鑒賞如下內(nèi)容:1、概括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詩句大意,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抒發(fā)的情感)2、分析詩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詠物詩)3、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包括語言特色和表達技巧)4、分析課文中學過的典故常識(如:折柳)

考點: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具體包括鑒賞如下內(nèi)容:考點:鑒賞詩歌的形象、語思想內(nèi)容:(1)邊塞征戰(zhàn)A、贊頌將士英勇作戰(zhàn),保家衛(wèi)國B、控訴戰(zhàn)爭痛苦C、思念故鄉(xiāng)、親人或家人思念戍邊的親友(2)懷古詠史A、稱頌、仰慕英雄B、諷諭現(xiàn)實C、自比自況(3)寫景抒情:愛國、愛情、鄉(xiāng)愁、惜春、傷春等。思想內(nèi)容:(1)邊塞征戰(zhàn)(2)懷古詠史(3)寫景抒情:愛國、表現(xiàn)手法:(1)表達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B、描寫(動靜結合、以動寫靜、以動襯靜、明暗相襯、樂景寫哀、哀景寫樂/遠近、上下)C、記敘(賦)、議論(問答)、說明(2)修辭方法(表達技巧):包括:渲染、烘托、映襯/反襯、化用、虛實結合、正側結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卒章顯志、以小見大、畫龍點睛/鋪排、幽默、含蓄、象征、聯(lián)想、想象/比喻、起興、借代、擬人、對偶、夸張、排比、反問、設問、襯托、反復、反語、互文、用典、疊詞、婉辭等。表現(xiàn)手法:(1)表達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3)篇章結構:層層深入、首尾呼應、先總后分、先分后總、詳略得當、巧妙過渡、鋪墊語言特點:樸素自然(陶淵明)、沉郁頓挫(杜甫)、豪邁飄逸(李白)、豪邁雄?。ㄌK軾)、委婉含蓄(李商隱)、婉約纏綿(李清照)(3)篇章結構:層層深入、首尾呼應、先總后分、先分后總、詳略

在鑒賞的過程中,要讀題,有些題目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要讀人,了解作者經(jīng)歷、背景、思想,要讀注,注解往往提供一些幫助理解詩詞的信息;然后讀詩,析詞義、析句義、析意境、析形象、析寫法。試題往往從詞義、句義、思想內(nèi)容、人物情感、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設題,所以我們了解一些詩歌基本特點外,還要積累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包括典故、傳說,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詩義。如2002年試題中“折柳”的寓意,說要知道古人折柳贈別的習俗,才能理解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在鑒賞的過程中,要讀題,有些題目交代了時間、詩歌鑒賞步驟:一讀聯(lián)(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用典)三悟(1)悟意象(2)悟關鍵詞(3)悟情感詩歌鑒賞步驟:練習: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

待儲光羲不至[唐]王維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jīng)明了??諒颓椋鹤远嗲?。(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分)答:(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練習: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分)

評分標準:(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①扣"晚鐘鳴上苑"或詩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過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頸聯(lián)而不作分析的給1分。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答案: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

答案: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1分。可緊扣詩題中"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3分,每點1分。三點可分別扣"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和頷聯(lián)作答。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

東欄梨花(宋)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詩人見“東欄一株雪”而“惆悵”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認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為什么?答案: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意思對即可。柳樹由淺綠變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也暗伏盛極將衰,一、二兩句寫景中滿蘊了傷春之情。答到這一點的給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發(fā)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這一點的給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幾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答案:感傷春光易逝、答案: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1分)如果改首句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屬桃花,那么一、二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而且與詠梨花的…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有人認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為什么?答案: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1分)如果改首句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臺城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答案: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3分,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系,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答案: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答案: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3分,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有關問題。玉樓春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轂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①“紅杏枝頭春意鬧”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鬧”用得尤為精妙,為什么?

②下闋即景抒情,“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用一“鬧”字,夸張地描繪出紅杏花盛開怒放,絢麗鮮艷,熱烈如火,喚起人們的無限聯(lián)想,將生機蓬勃的爛漫春光描繪得淋漓盡致。答案:擬人手法。作者把斜陽當做朋友,舉酒相勸,希望斜陽在杏花叢中多加逗留,表達了惜春(惜時)的感情。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有關問題。答案:用一“鬧”字,夸張五、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這是作者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從全詩看,“野草花”“夕陽斜”反映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2分)(2)事實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謝堂前”的老燕如今飛人尋常百姓家的,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荒涼冷落衰敗的景象。答案:喚起讀者想象,暗寫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滄桑的感慨。五、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答案:荒涼冷落衰敗的景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答案:【普天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xiāng),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xiàn)手法委婉蘊藉】。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答案:【普天之下七、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____,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節(jié)的一種_____氣氛。(2)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七、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離散、漂泊;暮春;哀傷答:后兩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皟伞?、“相”二字把人和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兩字更突出了詩人對山的喜愛。八、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回答問題問: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后兩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皟伞本?、閱讀下列唐詩,簡答下列問題。月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九、閱讀下列唐詩,簡答下列問題。

思考:(1)“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是誰在“獨看”呢?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