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4000字(論文)】_第1頁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4000字(論文)】_第2頁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4000字(論文)】_第3頁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4000字(論文)】_第4頁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4000字(論文)】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目錄TOC\o"1-2"\h\u15904摘要 113956關鍵詞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運動功能障礙 1258361一般資料 232442治療方法 2203402.1床上體位擺放 282432.2關節(jié)被動活動 3197432.3平衡功能訓練 4270272.4物理治療 4267543療效評定標準 4299534統(tǒng)計學分析 5248475結果 581826討論與結論 529437參考文獻 6摘要目的:觀察早期康復治療對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方法: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收集某三甲醫(yī)院70例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的綜合康復訓練,分別在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采用Brunnstrom偏癱功能六級分期評價表進行療效評定。結果:經早期康復治療后,本組70例患者運動功能大部分得到明顯的改善,治愈4.29%(3/70),有效80%(56/70),無效15.71%(11/70)總有效率84.29%(59/70)。結論:對腦卒中偏癱的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以及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恢復,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滿意。關鍵詞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運動功能障礙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1]。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的特點,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2]。腦卒中急性期一般為2~4周[3],患者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肢體運動功能喪失,極大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及社會交往能力,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因此,腦卒中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是在急性期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不會繼續(xù)發(fā)展48小時后開始[4]。開展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降低致殘率,促進患者回歸生活、工作和學習。對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腦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的70例患者早期采用綜合康復訓練的方法,效果滿意,報告如下。1一般資料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甲醫(yī)院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腦卒中偏癱住院患者7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45~80歲,平均56.4±6.6歲。均符合腦卒中后偏癱診斷標準[5],入院后全部經MRI、CT等進行確診:一側肢體偏癱;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狀態(tài);意識狀態(tài)清醒;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病灶位于腦干或小腦的部位;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病損;偏癱由其他因素導致;下肢肌張力過高;不配合治療。2治療方法通過對患者的配合程度、情緒狀態(tài)、肌力和關節(jié)活動等狀況評估后,入選患者70例,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干預計劃??祻椭委熐靶枰c患者簽訂康復知情同意書,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通、克服患者內心的恐懼及自卑,增強康復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康復訓練。綜合康復治療是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肌力、關節(jié)活動度、協(xié)調平衡能力等訓練的一種方法。2.1床上體位擺放 偏癱患者臥床時間越長,在開始坐或站時就越害怕直立位運動,長時間床上制動,可能產生血栓、褥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尤其是老人。因此,盡量縮短患者臥床時間?;颊叩捏w位需定時更換,尤其是在急性期。開始應該每2小時翻一次身,要在治療師的指導下完成。建議患者采取“患側臥位”,有助于患者壓迫肢體促進患側感覺輸入,同時方便患者健側活動,增加早期康復信心。2.1.1健側臥位在頭下墊一個軟枕,盡量不要向后轉動。背后面擱置一枕頭,保持放松狀態(tài),身體微微向前傾斜?;技绮砍捌缴?,與身體約成100度角,上肢其他關節(jié)伸展放置于枕墊上,防止腕下垂?;纪茸匀粡澢?,放在前面的枕墊上,腳踝盡可能保持中立,防止足內翻。2.1.2患側臥位頭放在軟枕上,身體微微向后仰。背面放置一個被子固定。患側肩部向前平伸,基本與身體垂直,其他上肢關節(jié)伸展,手心朝上。患側髖伸展、膝微屈,健側下肢屈曲,健側肢體在前,另一側在后,膝到腳的位置用軟枕墊起,防止壓住患側。2.1.3仰臥位頭枕在枕頭上,患肩下放一個柔軟的枕頭,肩向前伸展,防止后縮,肘伸直、腕背伸,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開放在枕頭上?;紓韧尾俊⒋笸韧鈧葔|一枕頭,使髖稍微向內旋轉。在膝下面放一個柔軟的枕頭,讓膝彎曲。但長時間仰臥位可能會引發(fā)壓瘡、加重伸肌痙攣,所以此動作只作為過渡性位的體位更換,不能長期時間保持此體位。2.2關節(jié)被動活動患者取舒適體位,放松肌肉;治療師手法要輕柔、緩慢,按近端大關節(jié)到遠端小關節(jié)的順序依次進行;關節(jié)活動可每天2次,每次活動10分鐘,每個關節(jié)5回;治療師要根據偏癱患者關節(jié)活動的情況進行輔助或幫助訓練,活動的時間和力度也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及生命體征來進行,不能超關節(jié)活動范圍進行。2.2.1肩關節(jié)的活動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師站在患側,一只手握在患者腕關節(jié)處,另一只手握在上臂遠端靠近肘關節(jié)處,分別做肩關節(jié)的前屈、外展、水平外展、內收和內外旋。做肩關節(jié)后伸動作可讓患者在健側臥位進行,方法基本同肩關節(jié)其他活動,用握腕關節(jié)的手去固定肩胛骨,另一只手位置不變。2.2.2肘關節(jié)和前臂的活動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師站在患側,一只手握在患者腕關節(jié)處,另一只手握在上臂遠端靠近肘關節(jié)處,分別做屈肘和伸肘動作;患肩外展位,肘屈曲90度,治療師一只手托住肘部,另一只手握在前臂遠端,沿前臂骨干完成旋前和旋后。2.2.3腕關節(jié)和指間關節(jié)的活動患者取仰臥位,肘屈曲,治療師一只手抓住患側前臂遠端靠近腕關節(jié)處,另一只手抓住患側手指,進行腕關節(jié)屈曲、伸展、尺偏和橈偏;治療師一只手握患側掌部,另一只手活動手指,分別做掌指關節(jié)的屈曲、伸展、外展和內收以及近、遠端指間關節(jié)的屈曲和伸展。2.2.4髖關節(jié)的活動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師站在患側,一只手托住患側小腿靠近腘窩處,另一只手握住同側腳跟,根據關節(jié)運動的方向做髖關節(jié)的前屈及內收外展動作,略有不同之處是髖內收外展要用前臂支撐大腿遠端。髖內外旋體位同上,但治療師手的位置不同,一只手固定患側大腿靠近膝關節(jié)處,另一只手握住踝關節(jié)上方?;颊呷「┡P位,治療師站在患側,一只手固定患側大腿靠近膝關節(jié)處,另一只手握住踝關節(jié)上方,做髖后伸動作。2.2.5膝、踝關節(jié)的活動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師一只手托住患側腘窩處,另一只手握住同側足跟,在髖輕微屈曲的情況下完成膝的屈伸?;颊呷⊙雠P位,下肢伸直,治療師一只手抓住患側踝關節(jié)上方,另一只手握住同側足跟,做踝關節(jié)的背屈、跖屈和內外翻動作。2.3平衡功能訓練橋式運動[6]指患者平躺,兩腿彎曲,伸髖抬臀并維持一定時間后慢慢放下??梢愿纳谱藙?,提高運動控制力。翻身訓練可強化軀體力量,使肢體彎曲伸直、本體感覺得到改善,進而使患者的平衡、運動功能得到提高。直立床訓練可以幫助患者從臥到站的過渡方法,預防由體位的突然改變引起的直立性脫虛,改善下肢負重、平衡和身體的控制能力。2.4物理治療用經顱磁治療儀刺激患者患側頭部,每天2次,每次持續(xù)10分鐘,頻率要根據患者自身的耐受程度,可改善腦神經功能,促使運動功能恢復;用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刺激患側肢體神經肌肉,每天2次,每次持續(xù)15分鐘,頻率要根據患者自身的耐受程度,促進肢體神經運動功能恢復。3療效評定標準所選取的患者在治療前與治療2個療程后,分別進行Brunnstrom運動功能恢復六級分期評定,全部由同一位康復治療師完成,一般以半個月為一個療程。評價指標:采用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進行評估[7],腦卒中偏癱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被分為:Ⅰ級為無隨意運動;Ⅱ級為出現聯合反應、共同運動;Ⅲ級為痙攣加重,隨意出現共同運動;Ⅳ級為出現分離運動;Ⅴ級為分離運動改善,痙攣減輕更明顯;Ⅵ級為運動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根據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定療效判斷標準:無效:評定為Ⅲ級及以下,運動功能障礙改善不明顯;有效:評定為Ⅳ級、Ⅴ級,運動功能障礙改善明顯;治愈:評定為Ⅵ級,運動功能障礙基本消失。4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分析使用SPSS18.0版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值<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5結果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對70例患者分別采用Brunnstrom運動功能恢復六級分期評定進行運動功能評估。本組治療后治愈4.29%(3/70),有效80%(56/70),無效15.71%(11/70)總有效率84.29%(59/70)。見表1。表1治療前、后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評定結果比較治療分期例數運動功能障礙分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Ⅵ級治療前70152724400治療后70236272936討論與結論因腦卒中患者最佳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時間為1~3個月,所以要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根據神經可塑性理論促進功能恢復,對腦卒中患者可利用神經系統(tǒng)重組能力,使其神經元再生,輸入正確運動模式間接影響輸出達到促進形成正確運動方式,使損傷的神經功能重新恢復正常,促使運動功能的恢復。因此,早期康復治療可以促使神經功能重組,促進腦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和周圍組織重組,最大程度恢復神經功能??祻徒槿朐皆纾颊呱窠涍\動功能恢復越明顯,且受益越大。本文數據顯示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4.29%,說明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效果得到了肯定。個體之間年齡、心理、配合程度以及卒中后引發(fā)的并發(fā)癥等因素可能影響腦卒中患者的恢復?;颊吣挲g越小,運動功能恢復可能性越大,恢復程度就越高?;颊叩纳窠浌δ苋睋p程度也是影響康復療效的因素之一,腦損傷越重,神經功能損傷越重,運動功能的恢復越困難。故治療后仍有個例效果不明顯,而大多數患者運動功能得到恢復。因此,早期康復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對于患者的預后很有幫助,值得臨床參考和應用。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治療,可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促進神經功能早期恢復,提升患者的獨自生活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參考文獻[1]趙慢,井坤娟,李婷婷.腦卒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21,35(05):883-886.[2]李靜,熊斌,王永召,等.懸吊訓練用于改善腦卒中恢復期偏癱患者膝關節(jié)本體感覺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20,35(8):959-962.[3]中國高齡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技術專家共識[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9,17(01):3-16.[4]徐紅,王麗麗,狄紅娟,洪穎華.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