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斯蘭的誕生看外來文化的影響_第1頁
從伊斯蘭的誕生看外來文化的影響_第2頁
從伊斯蘭的誕生看外來文化的影響_第3頁
從伊斯蘭的誕生看外來文化的影響_第4頁
從伊斯蘭的誕生看外來文化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伊斯蘭的誕生看外來文化的影響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是由濃名的首都麥地拉出發(fā)的。伊斯蘭教的起源與印度的貿易是否存在一些問題。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普遜說:“麥加城,即先知的誕生地,不僅是一個宗教中心,而且是一個貿易和商業(yè)的巨大中心”“麥加城同敘利亞、埃及、埃塞俄比亞和印度有商業(yè)聯(lián)系,尤其重要的是,它是敘利亞和也門間一條商隊大路上的中間站,這條商路是東西方國際貿易的孔道”。因此他認為“這個誕生在貿易環(huán)境里的新宗教,必定會沾染強烈的商業(yè)色彩”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在穆罕默德時代,由于戰(zhàn)爭,商路改道,路經麥加的往來貨物銳減,社會矛盾激化,于是導致伊斯蘭教的誕生。蘇聯(lián)歷史學家謝緬諾夫在談到伊斯蘭教產生的社會背景時就曾經說過,“在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初,阿拉伯人遭遇尖銳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數(shù)量日增的半島居民感受到土地的不足。曾給普通阿拉伯人以極大補助的商隊貿易也日趨衰落。由于六世紀所發(fā)生的波斯人與埃塞俄比亞人之間的長期戰(zhàn)爭的結果,也門幾被全部破壞。從北到南和從南到北的貿物流通激減了。波斯人則保護了另一條于自己有利的航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到波斯灣沿岸通往印度的航路”。“在這樣的一些條件下,阿拉伯人階級形成的過程加速了”但是,也有持相反看法的歷史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說,“到五世紀末,麥加已勝過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切對手,成為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其所以繁榮,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的對手,地中海和印度間的兩條商路,即從幼發(fā)拉底河到波斯灣和從尼羅河到紅海的商路,經常受到戰(zhàn)爭的襲亂”這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估計伊斯蘭教產生前香料之路的變遷。我以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搞清楚在阿拉伯半島及其周圍,地中海與印度間的商路究竟有幾條,波斯與拜占庭的戰(zhàn)爭對它們究竟有什么樣的影響,然后才能恰當?shù)卣f明香料之路的變遷同伊斯蘭教產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為了探究這一點,不妨首先對香料之路的歷史作一簡單的回顧。如同東西方之間另一條交通要道——絲綢之路并非始終是一條道路一樣,香料之路也并非始終是一條道路。同絲綢之路相比,香料之路的歷史更要久些,興衰移易的過程也更長些。到七世紀初伊斯蘭教產生時它已存在了一千多年。這中間隨著各種經濟、政治條件的變化,它本身滄海桑田,幾經變遷。古代埃及人在死人身上涂香料防腐,舉行圣堂儀式、埋葬死人時要燒香。所需香料須經海路到阿拉伯半島南部來買。大約在公元前1500—1200年阿拉伯人馴化駱駝并用作馱獸以后,人們發(fā)現(xiàn),通過陸路跨過干旱的阿拉伯半島進行運輸更為有利,于是半島上的商隊貿易逐漸發(fā)展起來。最初,從半島南部向東,經阿曼運到卡提夫附近的蓋爾哈,再向北運。后來由于美索不達米亞經常出現(xiàn)動亂,戰(zhàn)爭時斷時續(xù),于是波斯灣的貿易下降了。而在紅海航行又比較困難,因為珊瑚礁很多,常年刮北風,紅海兩岸缺水,也沒有什么良港。于是,出現(xiàn)了經過阿拉伯半島南部和西部的陸路。運送的貨物起初只有佐法爾地區(qū)所產的乳香、沒藥和肉桂等香料,后來又增加了來自印度和東非的貨物。從公元前十世紀起,人們就能夠用駱駝商隊把這些來自印度洋的貨物經陸路運至加沙。這就是著名的香料之路。阿拉伯半島南部的薩巴王國(公元前750—115年)在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首先控制了香料貿易。公元前四世紀時蓋塔班王國也曾經控制過這一貿易,但從公元前二世紀末起逐漸被希米阿爾王國所取代。在半島北部,埃及和亞述時代太馬曾是一個比較大的商業(yè)中心。公元前二世紀,以佩特拉為中心形成了納巴蒂亞王國。也門人將佐法爾所產的香料,向西經沙卜瓦、馬里卜、薩那,再向北經亥地亞運至納巴蒂亞的邊境站奧拉,納巴蒂亞人再把貨物運至太馬。從太馬分為兩路:有一路將貨物運至波斯拉、巴爾米拉或大馬士革,或經亞喀巴、阿里什和西奈半島北部將貨物運至埃及;另一路經哈伊勒將貨物運到巴比倫。公元前三、四世紀,羅馬人發(fā)展了紅海沿岸的貿易。大約在公元前274年,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又大力發(fā)展同印度的海路貿易。這樣,埃及和羅馬的商船得以直通東方,帶回過去由阿拉伯人經營的奢侈品。稍后一個時期,紅海貿易有所下降,但奧古斯都統(tǒng)治時,又努力恢復紅海貿易。公元前30年,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奧古斯都在公元前25年頒布勅令,力圖奪取紅海貿易的控制權。他命令埃及總督埃里阿斯·加洛斯對阿拉伯半島進行一次遠征。但這次遠征由于不習慣沙漠環(huán)境和疾病流行而以失敗告終。公元48年,舵手希帕拉斯發(fā)現(xiàn)了季風(夏季刮的西南風),于是埃及和印度之間的航海貿易得到發(fā)展,羅馬帝國同印度有了密切接觸。當時埃及從紅海駛往印度的商船一年不下120只在阿拉伯半島東邊,波斯灣和印度之間的海路,在巴比倫時代便開辟出來了。在阿拉伯半島東部海岸迦勒底人的城鎮(zhèn)蓋爾哈,陸續(xù)有一些阿拉伯人定居下來。公元前三世紀,商業(yè)比較活躍。蓋爾哈人從事商隊貿易,從阿拉伯半島南部購買香料,經陸路或經水路將貨物運至塞留西亞(巴比倫舊址)。公元一世紀時,蓋爾哈已成為一個大城鎮(zhèn),并且是通往印度的港口。不過當時波斯灣海路并不象紅海海路那樣興盛。公元225年薩珊王朝建立以后,情況有些改變。那時建立了許多海港和河港。三世紀末四世紀初該王朝同索馬里東部建立了聯(lián)系。大約在公元320年波斯人又占領了蓋爾哈,他們通過蓋爾哈同阿拉伯人進行貿易。所以我們看到,當公元330年,羅馬帝國將首都遷到君士坦丁堡時,在阿拉伯半島及其周圍存在著三條主要商路:從也門經半島西部向北去的商路、紅海商路及經波斯灣和波斯到敘利亞的商路。在這三條商路中,前兩條商路尤為重要,彼此又有很密切的關系。紅海水路和半島西部陸路都要經過半島南部希米阿爾王國運送貨物,一條商路的興衰移易對另一條商路的發(fā)展不能不具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兩條商路并不是共榮損同興衰的關系。事實恰恰相反。在公元初年發(fā)現(xiàn)季風以前,紅海貿易并不發(fā)達,東西方交通主要通過陸路,當時香料貿易幾乎全部操在也門人和納巴蒂亞人手里。發(fā)現(xiàn)季風以后,紅海貿易處于黃金時代,這不能不使也門人和納巴蒂亞人的貿易受到很大打擊。也門人曾經打算干涉埃及的商船。而羅馬帝國認為需要對也門人進行“打擊和懲罰”。由于這些商路對周圍地區(qū)的經濟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自三世紀以來便成了阿拉伯半島周圍強大帝國爭奪的目標。誰掌握了商路的控制權,誰就能獲到大量的財富。而外族的入侵和爭奪,不能不嚴重影響這些商路的發(fā)展。在東西方貿易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希米阿爾王國自公元二世紀以來一直面臨著阿比西尼亞阿克休姆王國的嚴重威脅。阿克休姆國王為了奪得紅海南部的出???經常對希米阿爾王國進行侵襲。在祖拉發(fā)現(xiàn)的公元二世紀的希臘銘文和后來發(fā)現(xiàn)的公元340年的希臘銘文,都把阿比西尼亞國王說成阿克休姆、薩巴、賴丹和希米阿爾的統(tǒng)治者。大約在公元340—378年,阿比西尼亞曾一度侵入也門,并統(tǒng)治了一個時期。另一方面,羅馬帝國在公元325年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以后,禁止在舉行葬禮和非基督教的宗教儀式時燒大量香料,這對也門也是一個打擊。而在希米阿爾王國內部,各親王之間又頻繁打仗,使國家的經濟生活受到破壞。所以在四世紀以后,希米阿爾王國就逐漸衰落了。對商路的發(fā)展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拜占庭與波斯這兩大帝國的激烈爭奪。波斯帝國不僅控制著通往拜占庭的絲綢之路,而且乘羅馬帝國在三世紀時經濟衰落、同印度的貿易激減之機,控制了同印度的貿易和通往印度的陸路和水路。拜占庭帝國則極力想打破這種控制。雙方為奪取商路的控制權,不斷發(fā)生摩擦,直至進行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這種矛盾在六世紀及七世紀初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時,希臘世界奢侈的風習日盛。宮廷儀式和教堂儀式都要使用香料,絲綢也成了社會上層迫切需要的物品。但進口中國絲綢和印度絲綢的商路都控制在波斯人手里。大約在公元530—531年,查士丁尼曾同阿比西尼亞人談判,要他們從印度人手里購買絲綢,然后轉賣給羅馬人。但阿比西尼亞人后來因不能打破波斯人的控制而失敗。公元532年拜占庭和波斯締結和約,絲綢貿易有所恢復。但540年戰(zhàn)爭又起,絲綢貿易又告中斷。由于生絲供應時常中斷,君士坦丁堡、推羅和貝魯特絲織廠的生產受到很大影響。直到公元552(或554)年,兩個景教徒用空手杖從中國帶回一些蠶繭、開始生產絲綢以后,拜占庭對亞洲絲綢的依賴才有所減輕。不過兩大帝國之間的矛盾并未緩和。它們既在阿拉伯半島北邊盡力拼殺,也在半島南部展開激烈的角逐。公元525年,阿比西尼亞人曾在拜占庭的支持下侵占了也門,從而控制了紅海南端和阿拉伯半島南部的貿易。但是,570年波斯人又擴張到也門,趕走了阿比西尼亞人。由于波斯控制著同印度的貿易并占領了也門,所以紅海商路在查士丁尼時代以后便衰落下去,而在波斯控制下的波斯灣的貿易則得到發(fā)展。對于當時商路的這種變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3年6月的通信中曾作過一些討論。馬克思說:“在穆罕默德的時代,從歐洲到亞洲的通商道路有了很大改變,而且早先同印度等地有過大量貿易往來的一些阿拉伯城市,在商業(yè)方面已經衰落了”。恩格斯指出,人們之所以寧愿選擇經波斯到黑海和經波斯灣到敘利亞和小亞細亞這條商路,而不選擇經紅海的道路,“無論如何下列情況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是商隊在薩珊王朝的秩序井然的波斯王國中行走比較安全,而也門從公元200年到600年間則幾乎一直受到阿比西尼亞人的奴役、侵略和掠奪。曾經在羅馬時代還很繁榮的阿拉伯南部各城市,在七世紀已經成了荒無人煙的廢墟”那么,外族入侵和戰(zhàn)爭對路經阿拉伯半島西部的商道有怎樣的影響呢?它是否也隨著半島南部城市的毀滅和紅海貿易的衰落而逐漸凋零了呢?阿拉伯半島南部的希米阿爾王國開始衰落以后,并非半島上的所有地方都衰落下來。相反,在東西海岸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小的城市國家。麥加就是其中之一。公元二世紀時希臘的地理學家曾把這個地方稱作馬寇拉巴,但那時它并不引人注目。麥加是在大約公元400年開始興盛的麥加商隊要從也門運回印度、中國和非洲的產品以及半島南部的產品,其中包括絲綢、富麗的服裝、金礦粉、象牙和香料,另外還有非洲的奴隸,然后向北運去。麥加商隊也向北方運售大宗本地的產品,其中首先是毛皮和皮革,有時還有塔伊夫的葡萄干,麥加的番瀉藥,以及來自班努蘇萊姆和泰伯爾的金銀。麥加和阿拉伯半島上貝都因人的生活必需品有許多則要從北方運回來。從波斯拉和敘利亞運來的貨物有武器、谷物和油。商隊如果延期到達,往往會給城鎮(zhèn)居民帶來饑荒。另外還從埃及和敘利亞帶回一些奢侈品,以及地中海的工業(yè)品(主要是棉布、麻布、綢布和染成紫色的衣服),其中有很多東西是貝都因人所喜愛的在波斯擴張到也門以后,“由于麥加人保持了中立,并且在外交和經濟上非常精明,所以能使來自南方的商隊貿易集中在麥赫祖姆和阿卜杜勒·舍姆斯兩氏族的手中”整個說來,公元六世紀和七世紀初,麥加并未呈現(xiàn)衰微破敗的景象,麥加的財富并非日益減少,而是日益增加。人們從覆蓋在天房上的慷慨捐贈品(從伊拉克和也門運來的織品以及華麗的服裝和絲綢)可以看出麥加一定程度上的奢侈。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它的財富的日益增加,可能是也門的衰落使麥加入加強了對商路的控制的結果”紅海貿易衰落以后,原先經過海路運往拜占庭的貨物,有一些改由希賈茲的陸路運輸。所以,隨著紅海貿易的衰落,希賈茲商路還得到了發(fā)展。在這方面的一個明顯例子是連接蓋爾哈與麥加的道路的出現(xiàn)。在古代曾經有一條從蓋爾哈經利雅得到太馬的商路。現(xiàn)在由于麥加已經成為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和通往拜占庭的商路上的重鎮(zhèn),所以來自印度的貨物在蓋爾哈卸下以后,有一些要經利雅得西運麥加,這樣利雅得和麥加就連在一起了。據有的學者認為,這條道路就出現(xiàn)在紅海航運業(yè)衰落、希賈茲商路復興的時期對希賈茲商路來說,北方的情況如何要重要得多,因為麥加商隊貿易的銷售市場和生活必需品的補給地都在北方。當時,拜占庭和波斯都不允許麥加商隊自由貿易。拜占庭為了收稅、實行專賣制度和防止波斯奸細混入,為商隊專門指定了一些城鎮(zhèn)進行貿易,如敘利亞的波斯拉,巴勒斯坦的亞喀巴、加沙。不過明顯的走私也不少見。兩大帝國雖然戰(zhàn)爭十分頻繁,但六世紀的戰(zhàn)爭對希賈茲商路并無很大影響。604—628年的戰(zhàn)爭有些不同。因為在戰(zhàn)爭過程中,波斯人一度占領了敘利亞(611年)、巴勒斯坦(614年)、埃及和小亞細亞(616年),而這些地方都是商隊要去的地方。波斯不僅大量攻城略地,而且竭力停止同拜占庭的一切貿易,這對麥加商業(yè)是不利的。所以,麥加商人以及穆罕默德本人在這場戰(zhàn)爭中都同情拜占庭。但波斯占領的時間并不長。622年拜占庭收復了小亞細亞,從623年開始進行持續(xù)三年的戰(zhàn)役,穿過阿爾明尼亞,從后面攻入了波斯。由于拜占庭和麥加對雙方貨物互相有需求,所以即便在這場戰(zhàn)爭正在進行的時候,也要設法進行貿易。比如據瓦基迪(822—823年卒)在《武功紀》中的描述,624年3月16日,麥加商隊自加沙滿載而歸,共有駱駝一千頭,隨從人員七十人,貨物價值達五萬第納爾,其規(guī)模還是很大的從以上所談的商路的變遷中可以看出,紅海商路和半島西部的商路自古以來就不是一條路,半島西部的商路既不隨紅海商路的興盛而興盛,也不隨紅海商路的衰落而衰落,絕不能把這兩條商路完全混為一談。波斯雖然占領了也門并短時期地占領了敘利亞等地,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希賈茲的商路。阿拉伯半島南部城市的毀滅和紅海貿易的衰落,反而使麥加和路經麥加的希賈茲商路變得更加重要。當然,也應看到,麥加商業(yè)當時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是險惡的,波斯占領敘利亞等地,短時期內對麥加的商業(yè)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不能籠統(tǒng)地說麥加商業(yè)的發(fā)展是波斯人和羅馬人之間存在嚴重敵對行為的結果,更不能把604—628年波斯與拜占庭的戰(zhàn)爭看作“麥加的黃金時代”。麥加商路本身同麥加商路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這兩者之間無庸置疑是有密切的聯(lián)系的,但這畢竟又是不能加以混淆的兩回事情??偲饋砜?商路改道前后,麥加商業(yè)雖然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國際環(huán)境之中,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是得到維持和一定程度上的發(fā)展。我們不能只根據動蕩不安的外部條件,就作出推論,商路改道以后,認為麥加商業(yè)一定會“日趨衰落”,南北貨運一定會“銳減”。在考察香料之路的變遷同伊斯蘭教產生的關系時,只有對麥加商路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才能得出比較切合當時實際情況的結論。在導致伊斯蘭教產生的諸因素中,階級分化的加劇和其他社會矛盾的激化所引起的社會動蕩,無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然而這種情況所以會產生,并非由于麥加商業(yè)的“衰落”和南北貨運的“銳減”,恰恰相反,是麥加商業(yè)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造成的,或者說,是同麥加商業(yè)一定程度上的發(fā)展有關的。麥加不同于別的一般的城鎮(zhèn),它是靠商隊貿易發(fā)展起來的,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同商業(yè)有關,來自商業(yè)的收益大大超過來自其他方面的收益。正是由于商隊貿易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剩余生產物,一些商人和高利貸者才有可能聚斂大量資財,在社會上形成商業(yè)和高利貸貴族。穆罕默德的妻子阿耶沙說她父親在伊斯蘭教產生以前有100萬迪拉姆的財產。這個數(shù)目是很可觀的。當時麥加買一匹好的戰(zhàn)馬才要300迪拉姆,買一件長袍只要500迪拉姆。當然100萬這個數(shù)目可能是被夸大的數(shù)目如果麥加商業(yè)是日趨衰落的話,一些商人和高利貸者是無法積累如此大量的財物的。麥加如果不經營或很少經營商隊貿易,就無法維持居民的生計,哪里會有剩余生產物,又怎么能加劇階級的分化?在普遍貧困的情況下,部落、氏族之間的矛盾也不會超出原先爭奪水源和牧場以及相互進行仇殺的范圍,而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對商路的控制上。所以,如果只看到麥加商路四周動蕩不寧的一面,就認為麥加商業(yè)因之而日益衰落,看不到或者低估了商路改道以后麥加商業(yè)在一定程度上的發(fā)展,那是不能正確說明伊斯蘭教的產生的。我們這樣說,絲毫不是否認造成商路改道的險惡的國際形勢在政治上所產生的影響。它雖然沒有導致麥加商業(yè)的“日趨衰落”,但是卻大大激發(fā)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我們知道,公元六世紀及七世紀初,是阿拉伯人苦難的年代。南方的阿拉伯人先后受到阿比西尼亞和波斯的統(tǒng)治;東北部希拉地區(qū)阿拉伯人的萊赫米王朝在努爾曼三世(580—602年)之后,失去了作為波斯附庸國的地位,由波斯直接任命的行政長官進行統(tǒng)治;西北部阿拉伯人的加薩尼王朝,從五世紀末起作為拜占庭的緩沖國,不斷同希拉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