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電影風格_第1頁
姜文電影風格_第2頁
姜文電影風格_第3頁
姜文電影風格_第4頁
姜文電影風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色幽默?人生探索?悲劇內涵緒論姜文作為導演,迄今為止一共拍攝了四部作品,但是他的獨特氣質和精神直接作用在影視作品中,讓他的電影形成了強烈的個性特征。姜文的詩人氣質造就了他的詩電影,他的男性魅力造就了他的性別電影,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黑色幽默電影。其作品的鮮明藝術特色是中國電影界一次成功的探索,并為中國電影今后的發(fā)展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我們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姜文跨越這個界限把他和他的電影一并帶入經(jīng)典的行列,為中國電影提供了一個更高的維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難看出,他的電影有著特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隨處展現(xiàn)出獨有的姜氏黑色幽默。姜文電影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展示了對人性的主題探討、多元化的敘事內容及死亡與生存的哲學意蘊。然而,姜文電影是一種喜劇包裹下的悲劇電影,他所真正展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征即是悲劇。正文姜文是中國電影史上獨具特色的個性導演之一,他的作品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對事物和事件進行闡釋。從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到《讓子彈飛》,姜文拒絕了傳統(tǒng)的電影敘事模式,以獨具特色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個性化的電影敘事空間??此朴兄蟋F(xiàn)代主義特征的姜文電影,在顛覆與建構的同時為影片注入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與悲觀的情緒,而這種隱藏在輕松嬉笑的畫面背后的悲劇色彩。無論是在主題闡釋、敘事結構以及哲學意蘊層面上都一直存在。因此,姜文電影在真正意義上可以稱之為一種悲劇電影。一、姜文電影的歷史觀歷史的個人化。姜文生得早,沒有趕上“告別革命”的好日子。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不斷革命時代的產(chǎn)兒,卻生長在一個告別革命的年代。這個問題是他人格的一部分,他需要一種表達,但他似乎也并沒有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只是講了一個寓言,結尾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姜文拍攝的四部電影像是描寫了一個自己的成長史,從《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對青春的回憶,到《鬼子來了》里對人性的思索,以及《太陽照常升起》中夢境中的塑造,直至《讓子彈飛》中他想要表達的晚年的落寞,都是發(fā)自內心的真實寫照。在這四部影片中都依附于姜文顛覆的歷史并不斷深入對人性的探討,通過探討表達了姜文對于世間事物和人物的一種無奈和憐惜。對亂世的偏愛。姜文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非常鮮明的時代背景,從自《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文革年代,到《鬼子來了》抗戰(zhàn)時期,再到《太陽照常升起》的“那個極度壓抑個人欲望的時代”,最后《讓子彈飛》的北洋時期,不難看出,他偏愛亂世。亂世,有美學意義上講有著復雜與戲劇性。有趣的是,在對亂世的描摹中,姜文所呈現(xiàn)的歷史觀與許多導演大相徑庭,迥異于常人的定式思維。他強調個體的命運、偶然事件對人物的強烈沖擊,這種影響可以掙脫時代束縛,他在建造的是一種精神情感上的烏托邦。最顯而易見的例證便是他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反思說、傷痕說、迫害說中,姜文展現(xiàn)文革的視角另辟蹊徑,以個人式的幻夢和奔放覆蓋了那一切。他選擇了青春的“成長”切口,以一雙16歲的眼睛看那個時代。而一切表征都源于態(tài)度,姜文也正是通過他的視角表明,他無意討好任何人,或者安慰任何人。對歷史的顛覆表達。照上文所說,姜文實際上把歷史設置為“是一種充滿虛構和想象的敘事,是一種疊加著人類現(xiàn)實渴望和夢想的記憶機制”。身份不明的人物詭異地存在,在姜文設置的歷史背景中主人公各自演繹著不同的悲喜人生。如在影片《鬼子來了》中,姜文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抗戰(zhàn)敘事模式,或是表現(xiàn)傳統(tǒng)意義上日本人對于中國人的屠殺,而是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示了一個道德的迷惑。他重新審視歷史,把以往的涉日題材統(tǒng)統(tǒng)踩在腳下。從每個個體的“人性”角度出發(fā),展現(xiàn)了花屋小三郎的各種變化:從信誓旦旦地為天皇效忠到面對死亡時對于馬大山的求饒直到最后恢復殺戮的本性,無疑不展現(xiàn)了真正的人性特質。這種表現(xiàn)手法雖然荒誕,但其中所具有的內涵則更有深意。正如對馬大山的人性展示一樣,從善良、懦弱到堅定、憤怒,馬大山的人性更值得我們思考,即使是瞬間絢麗的復仇和情感的爆發(fā),但我們卻感到了絲絲的悲涼。這種令人嘆息的感情用幽默的形式表達出來,讓觀眾在苦澀的笑容中飽含淚水,這種手法使觀眾更加深刻地銘記因這段歷史所受迫害的人們。諷刺入骨的黑色幽默,獨具匠心的色彩運用,形形色色的隱喻,扭曲的戰(zhàn)爭和人性的殘暴,它們都被一一放大,讓人感受到時代的陰冷和荒誕,像極了高度戲劇化后的口述史。又如《太陽照常升起》中,雖然影射了文化大革命,卻沒有直接地展現(xiàn)真實歷史的痕跡,反而充滿各種交錯的時空,亦真亦幻,讓人無法捉摸。對人性的多層面探討。電影中雖然沒有清晰的歷史背景,卻有著個性鮮明的人物設置。每個人物的存在都有其特有的含義,在每個人物身上所展現(xiàn)的特質正是姜文對人性的一種解讀與認知。進入到充滿轉型意味的《讓子彈飛》,北洋時期被處理成一個無政府權威存在的亂世。每個人都在尋求生存之道,各施其能,招搖撞騙、拿槍使刀。這部作品更具有現(xiàn)代性和時代感,這是對當今社會中的人性的一種變向映射。不論是張麻子還是師爺,還是黃四郎,都是極具個性的代表,他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特點映射了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的本性特質,并不是空洞虛無的存在。不難看出,姜文的部分電影雖然脫離真實歷史而存在,但其中所包含的對人性的探討卻尤為明顯。正是這種思考與拷問,讓觀眾看到了姜文內心的某種擔憂與悲觀主義色彩。每部影片的主題都暗含著他在英雄主義之后的糾結與落寞,表現(xiàn)了姜文電影的悲劇主義色彩。二、多元化的影像敘事風格聲音的個性化。畫面、聲音、蒙太奇是影視藝術的基本語言。在姜文的電影中,每一部在聲音的處理上都帶給人留下一些特別的印象。人物的語言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了這個人物的個性特征及氣質,音樂營造了特定的氛圍,表達著特定的感情,還可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則是以運用大量的獨白來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為特色。片中的獨白用口述的方式來表明馬曉軍自己內心的恐慌,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加以幻想,直至自己也無法分辨現(xiàn)實與夢境,給影片增加了神秘感?!氨钡饺魏斡洃浟Φ臇|西,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jīng)破壞了我的記憶,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我的故事總是發(fā)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的更多,也更難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fā)黑”,這段具有總結性以及穿透性的旁白伴著那舒緩、如溪流般靜靜流淌的《鄉(xiāng)村騎士》,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第一段的旁白告訴我們,這部片子主要是以回憶的形式來敘述,分不清幻覺和真實也解釋了后面馬小軍所記憶模糊的一些畫面,而夏天則是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那種炎熱躁動伴著青春的懵懂上演出青春的史詩。其次,在《鬼子來了》開場的音樂就十分的歡快,讓人覺得這就是一部喜劇似的,這么殘酷的抗日戰(zhàn)爭中竟有如此歡快的小曲,實在是富有個性。另外,影片中中國農民的方言腔也增加了整部片子所要表達思想的深刻性。尤其是舅老爺?shù)摹澳敲吹摹蹦敲从哪?,卻又是智慧的象征。無論是人物激烈的爭吵,還是痛哭流涕,都將人物的個性特征表達的淋漓盡致。然而到了《太陽照常升起》中,那首《黑眼睛的姑娘》,伴隨著嬰兒的哭聲,將我們帶到一個神奇的魔幻世界。夢中的那雙鞋,水面上的那雙腳,賣鞋人的那雙手,這些特寫都有那么一絲的神秘感。一首《美麗的梭羅河》很自然的實現(xiàn)了兩個故事之間的切換,歌詞、旋律都是那么的自然、安靜,讓人在一個故事的費解之中轉換到另一個故事的懸疑之中,使這些不易理解的小故事更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最后一個故事中,兩個女人面臨著屬于她們不同的人生。一個是愛人死去的噩耗,另一個確實愛人等待她的浪漫,同樣的背景音樂,卻有兩種不同的心情。一個引向了瘋狂,一個卻引向了狂歡。載著“瘋媽”的列車,經(jīng)過這個狂歡的隊伍,突然想起“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這句話。影片開始和結束時,嬰兒的哭聲,體現(xiàn)了對世事無常、命運輪回的參透。色彩的多元化。姜文電影中的色彩表現(xiàn)較為突出,每一部影片都有獨特的藝術特點。通過對于色彩的呈現(xiàn),姜文表達出了不同的時代特色和歷史背景?!蛾柟鉅N爛的日子》的全劇都是在陽光燦爛的夏日完成的,影片以黃色為主色調,“像古老的照片一樣”將我們帶進了青春的回憶之中。其實影片并不是一出直接反映現(xiàn)實的悲劇,相反,它更像一部讓人回味無窮的帶有調侃的青春故事片。其中他對青春的贊揚與追憶也是我們不可抹殺的。不過,在長時間的注視枯黃之后,我們不由稍稍得感到心煩意亂。而自始至終,影片都帶有的一種模糊感,讓觀眾不由感到處于現(xiàn)實與虛幻的邊緣。現(xiàn)實與虛幻,也是導演在影片中反復強調的一個方面,也許這就是導演要呈現(xiàn)給我們的文革時期他們最真實的感受。又如在影片《太陽照常升起》中,整個故事便如在夢境中一般,而夢境中的色彩卻如此美麗。夢境中的顏色是更加絢麗多彩的,那種色彩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常見到的,在影片中隨處可見這樣的色彩存在,包括火車行駛的陸地顏色等等,都打破了常規(guī),完全在另外的時空之中。如在影片《鬼子來了》中,采用的是黑白膠片拍攝的。姜文認為真正色彩的極端就是黑白,這也是他追求極致的表現(xiàn)。黑白可以讓我們與歷史更加接近,更容易喚起對歷史的那份回憶,黑白兩色使得影片顯得頗為沉悶并略有些凝重感,這也正暗含了姜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影片的整體基調。黑白是兩種對立的色彩,正如馬大山所代表的淳樸的農民與兇殘的日軍一樣,形成鮮明的對比,將人物的正反性深刻地表露了出來。復仇過后的馬大山被國民黨軍官抓住并命令將其砍頭,隨著刺刀的落下,畫面緊接著轉換為一個彩色世界,用頭顱的視角看到了一個彩色的世界。眾所周知,人死后是不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而這樣的設置為他的影片提供了一種多元的敘事方式,即是對不存在于世上的人設置一個角度,這個世界的呈現(xiàn)正體現(xiàn)了姜文對于生命權利的思索,他正是通過這樣的彩色世界來告知觀眾,讓觀眾從這里出發(fā),真正感受到生命權利喪失后的內心的悲慘情緒。他并不是讓我們看到抗戰(zhàn)殺敵的痛苦,而是讓我們了解那個最原始的人性的內心本質。闡釋手法的幽默化。影片《太陽照常升起》中有大段幽默搞笑的片段,比如“戀”當中的“女流氓”打電話事件,“摸屁股”事件,“夜探醫(yī)院”事件,這些情節(jié)都是運用喜劇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的,演員夸張的表情動作和幽默的臺詞,讓觀眾無數(shù)次發(fā)出笑聲。笑聲不是導演唯一想帶給觀眾的,那種淡化了情感,在情的外衣下原欲追求的畸戀才是導演真正想著重表達的。另一部影片《鬼子來了》是姜文黑色幽默運用的最為嫻熟成功的代表作品。片中有一個片段是審問日本軍士花屋小三郎和漢奸翻譯官董漢臣。按照“我”的要求,馬大三、二脖子和舅老爺?shù)纫蝗捍罄蠣攤兌自诳簧希糁己煂徲崈扇?。董漢臣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沒有如實把花屋小三郎的話翻譯給馬大三他們聽,他說的完全是他自己的心聲。直到舅老爺一句“大家動手吧”時,他才連炮珠一樣說了大實話,其實舅老爺?shù)囊馑际前阉麄兣矀€位置。典型的心理和語言沖突造成了笑料。再比如日本兵一心求死,讓翻譯教他最難聽的罵人話,而翻譯官為了保全性命教了日本兵給馬大三拜年的吉祥話,日本兵氣勢洶洶對著馬大三喊著:“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笔褂捌纬闪藦娏业南矂⌒Чk娪按笃挠哪屓苏`以為這是一部喜劇片,然而當馬大三的村子被日本軍隊燒毀,村民被屠殺,當馬大三人頭落地全眼血紅色時,觀眾會在發(fā)笑后緊張起來,思考著影片黑色幽默中的殘酷,當人們笑過之后會被深刻的主題所震撼,久久不能忘懷。這就是黑色幽默帶來的持久震撼。三、荒誕之中蘊含的哲學內涵夢境與現(xiàn)實。影片中對夢境的描摹,對超現(xiàn)實感的偏愛,也是姜文電影美學非常重要的一點?!蛾柟鉅N爛的日子》里,馬小軍意外發(fā)現(xiàn)米蘭,那就是一個夢,他的畫外音旁白充滿了造夢者的迷惑。還有,年輕時的馬小軍和中年時的馬小軍總是出現(xiàn)混淆,每當影片中出現(xiàn)了馬小軍想象中的愿望達成時,中年的馬小軍總會馬上提醒觀眾那只是他的想象罷了,這種兩種畫外音相互交錯的形式為觀眾提供了一種模糊的空間,使得觀眾往往不知道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是夢境還是現(xiàn)實。正是設置了這樣一個世界的展示,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內心真正的想法和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苦悶心情?!豆碜觼砹恕窂娬{了“夢”的荒謬慘淡,最后手起刀落,人的一生就是個悲劇的夢。到了《讓子彈飛》,整個就像一個夢一一開場就是奇景:八匹雪白的高頭大馬拖曳著火車在碎石和鐵軌上奔跑,車廂里一個巨大的火鍋,火鍋旁圍坐著造型感超強的三個人。姜文總在強調一種不真實、有違日常認知的境況。馬拉火車,麻將牌面罩,滿地槍支白銀。《太陽照常升起》是四個夢,片中充滿了各種奇怪意象時空變換錯綜復雜,視角和語言也較為混亂,對于歷史和時間都是一種顛覆,用姜文自己的話說,他想完完全全展現(xiàn)出一種夢境。正是因為夢境具有無邏輯性和錯綜復雜性,使得這部電影并顯得不那么成功。而姜文對于自己的影片的這一特點也有一份自己獨特的解釋一一這種夢境并非完全毫無意義的拼貼,細細品味便會發(fā)現(xiàn),這其中充滿各種內涵與意蘊,包括對歷史的質問,對愛情的懷疑等等。,在姜文電影中,他巧妙地把時間和空間、歷史與未來交融在一起,使觀眾在真實與想象中間自由穿梭,也曾用夢來呈現(xiàn)一個不一樣的空間,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造手法為觀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對真實的生活時空進行了解構和重組,讓觀眾有了一種全新的對空間的認知。生者的遺憾。正如《太陽照常升起》的由來一樣:“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圣經(jīng)》)這正是影片的中心: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必然相連的,不會消失。天地不會為之動容,太陽照常升起,人終究還是要無奈地離去。姜氏電影中,對于死亡的設置隨處可見。如在《鬼子來了》中,馬大山在最后被處死時,卻是如此從容與冷靜。之前面對突如其來的兩個人時的驚慌和恐懼完全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果敢和冷靜,那最后的一抹微笑,更為其增添了幾分優(yōu)美。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梁老師沒有緣由的自殺,影片并沒有過渡的悲傷,反而是瀟灑得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悲痛,或許這些死亡與恐懼、痛苦毫無關系,反而是一種安逸的選擇。然而對于存在的人們,痛苦和恐懼是不可避免的。如在《讓子彈飛》中的師爺更是典型代表,平日如此膽小之人,在死之前心胸豁然開朗,我們不會再記起他的膽小如鼠,只會為此刻他的死亡而感到悲涼。正如電影的結尾和開頭完全對立,開場激情澎湃,土匪們斗志昂揚,然而結尾卻物是人非,雖然已經(jīng)報仇,但逝去的人終究是走了,留下的人只徒有傷悲,兄弟和心愛的女人離開自己,所謂的英雄在此刻卻是如此落寞和悲傷,只得與夕陽相伴,完全是一種悲劇情懷。四、姜氏電影的精神分析。姜文的電影總能給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歡樂,有時候毫不退縮地帶著一點悲劇性的生命力。或許這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最原始的自戀,一種被當做生命存在的功能來體驗的自愛,對自己以及天生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的愛。這里表現(xiàn)了姜文自戀癥候的兩個方面。一方面,他以外化自己的內心世界,將其投影在銀幕上,或者融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當中,這就是為什么他的電影總是帶著一種勃發(fā)的生命力;而在另一方面,姜文的電影總是關于養(yǎng)育他長大成人的那個時代,將其看成自身的一個部分,所以那個時代的物和事就成了姜文個體的延伸。就好像吸食樹液的蜜蟻將喂養(yǎng)它的樹木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姜文的自戀并不是討人嫌的那種自戀,不是假清高,不是守潔癖。他從未關閉過公共交流的通道,他始終愿意與人分享他的記憶和情感。所以在《讓子彈飛》里,姜文也沒有選擇那種人性倫理的高壓姿態(tài),依然是延續(xù)在他心中的那個有英雄的烏托邦。姜氏影片曾被人用四個詞概括:夢、槍、愛、瘋狂。細細分析四部影片不難看出都涉及了這四個元素。槍有著戰(zhàn)爭和沖突的含義,愛是影片不可缺少的元素,而剩余的夢和瘋狂卻完全符合精神分析。在姜文的影片中,幾乎每部影片都有一個瘋癲的人物設計?!蛾柟鉅N爛的日子》中的傻子、《鬼子來了》中的七爺、《太陽照常升起》中的瘋媽以及《讓子彈飛》中的黃四爺替身。這些角色設置并不是簡單的存在,而是具有特定含義:《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傻子代表的是一種不受道德束縛的人,一個傻子僅有的幾句語言由神圣的高度意識形態(tài)化的集體語詞轉變?yōu)橐痪涫芯宋锏墓姟傲R語”,這種意味展現(xiàn)的也許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和社會中個人的歷史文化變遷。而由《陽光燦爛的日子》優(yōu)美情調所表現(xiàn)的略帶滑稽的話語變向無疑就是一種由神圣到世俗,由集體到個人的摧毀與瓦解的過程。《太陽照常升起》中瘋媽更是瘋癲的最典型代表?;蛟S她根本不瘋癲,只是不想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承受現(xiàn)實之苦,而選擇瘋癲而快樂地生活。瘋癲不是無用的存在,而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在人類的潛意識深處總有那些致使瘋癲的因素存在,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存在,是一種解脫,免受現(xiàn)實之苦?!皦簟狈狭朔鹇逡赖碌木穹治鰧W說。夢和瘋癲是對人物內心寄托的一種變相表達,在正常的真實環(huán)境中無法表達或無法完成之時,通過夢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然而夢終究是夢,醒來后的悲劇更讓我們心痛。姜氏電影中混亂的時空和無邏輯性的話語,與其說是敘事技巧,不如說是一種夢境的呈現(xiàn)。影片《太陽照常升起》是精神分析的最佳代表作品。瘋媽經(jīng)常會夢到鞋子,夢是人內在心理的真實表達,而夢的內容正反映了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