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檢測點抑制劑在腫瘤治療中的超進展_第1頁
免疫檢測點抑制劑在腫瘤治療中的超進展_第2頁
免疫檢測點抑制劑在腫瘤治療中的超進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檢測點抑制劑在腫瘤治療中的超進展

肺癌是世界上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1療效評定標準本研究包含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颊呒?男性,50歲,因“腰背痛1年”首次入院,有30年吸煙史。完善顱腦及頸部增強MRI、胸腹部增強CT提示:左肺下葉腫瘤、頸7椎體、腰2~5椎體、胸骨柄及雙側多根肋骨、骨盆轉(zhuǎn)移。腰3椎體軟組織穿刺活檢后行免疫組化提示肺腺癌,腫瘤細胞PD-L1(90%陽性,VentanaSP142試劑盒)、ALK-V(D5F3,-)、ROS-1(-)。采用石蠟切片行二代基因測序提示:未檢測到患者一線治療后進展,一般情況良好,ECOGPS評分1分,于2018年9月27日起使用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治療3次(200mg,每21天1次)。2018年11月26日復查顱腦、頸胸腰椎增強MRI,與舊片對比:1.雙側大腦及左側小腦半球多發(fā)轉(zhuǎn)移瘤,較大者位于右頂葉,較前新增(圖1a、b);2.頸胸腰骶椎及部分附件骨質(zhì)破壞,較前明顯增多。頸胸部CT平掃,與舊片對比:1.左肺下葉外基底段小結節(jié)影,同前相似;2.左鎖骨上及左頸部稍大及增大淋巴結(圖1c、d),隆突下淋巴結較前縮小(圖1e、f);3.肝內(nèi)多發(fā)低密度結節(jié)影,考慮轉(zhuǎn)移(圖1g、h)。根據(jù)實體瘤免疫治療療效評估標準(iRECIST),療效評估為:疾病進展。因患者臨床情況未出現(xiàn)惡化,暫評估為:待證實的疾病進展。患者二線治療后進展,一般情況良好,ECOGPS評分1分,于2018年12月4日行“紫杉醇+卡鉑”化療一周期,于2018年12月13日至27日行頭部放療(30Gy/10f)。此后患者一般情況不斷惡化,2019年2月9日因“乏力、意識障礙伴皮膚鞏膜黃染”入重癥監(jiān)護室,急診CT提示:左肺結節(jié);縱隔內(nèi)、雙頸部(圖2a)、鎖骨上多個增大淋巴結,多系轉(zhuǎn)移;全身多發(fā)骨轉(zhuǎn)移;肝內(nèi)多發(fā)占位,肝左右葉交界區(qū)可見范圍約12cm×8cm較大占位病變(圖2b),肝右葉可見大小約4cm×4cm占位病變(圖2c)。患者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19年2月14日死亡。該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PFS為2個月,OS為4.6個月。患者乙,男性,65歲,主因“右側胸壁疼痛”首次入院,45年吸煙史。2019年8月全身骨掃描提示:右側約第8后肋、骶骨代謝增高灶。2019年8月6日我院胸腹部CT:1.左肺下葉腫塊;雙肺多發(fā)結節(jié)影,部分多系轉(zhuǎn)移;2.左肺門、縱隔多個增大淋巴結轉(zhuǎn)移;3.右側第7后肋骨質(zhì)破壞;4.左側腎上腺轉(zhuǎn)移。頭部增強MRI未見腫瘤轉(zhuǎn)移。左下肺葉占位穿刺活檢后病理診斷:左肺腺癌(未行PD-L1檢測)。采用石蠟切片行基因檢測(ARMS法)提示:未檢測到患者一線治療后病情進展,一般情況良好,ECOGPS評分1分,于2019年11月15日、2019年12月5日予以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治療2次,2019年12月25日復查頸胸腹CT提示:左肺下葉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較前稍增大(圖3a-b);雙肺散在結節(jié)影,較前增多、增大;左肺門、縱隔多個小及增大淋巴結,部分較前稍增大(圖3c-d);右側第7后肋骨質(zhì)破壞伴軟組織增厚影,較前明顯;雙側腎上腺腫塊占位,均較前明顯增大(圖3e-f);約T3~4椎體棘突及左旁見不均軟組織腫塊,較前新增,考慮轉(zhuǎn)移。療效評定為:疾病進展。患者二線治療后病情進展,一般情況惡化,ECOGPS評分2分,于2019年12月27日行1周期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順鉑化療后予以對癥支持治療,未行進一步抗腫瘤治療。2020年2月5日復查CT提示腫瘤較前增大。該患者使用阿特珠單抗治療的PFS為1.5個月。為了對患者的疾病進展進行量化,我們參考相關文獻中提供的方法,參考實體瘤評價標準(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v1.1)對患者的腫瘤生長率(tumorgrowthrate,TGR)進行評估。在該研究中,若免疫治療后和免疫治療前的TGR比值≥2,則被定義為HPD本研究中,我們將新發(fā)的可測量病灶也納入評估。患者甲在免疫治療前3個月和免疫治療后2.2個月期間的靶病灶長徑(淋巴結以短徑計算)之和分別增長63%和146%。治療前腫瘤生長率(tumorgrowthrate-0,TGR-0)和治療后腫瘤生長率(tumorgrowthrate-1,TGR-1)分別為23.3和70.4,TGR-1和TGR-0的比值為3.02,療效判定為HPD?;颊咭以诿庖咧委熐?.9個月和免疫治療后1.4個月期間的靶病灶長徑(淋巴結以短徑計算)之和分別增長12%和38%,TGR-0和TGR-1分別為5.2和34.1,TGR-1和TGR-0的比值為6.26,療效判定為HPD。2缺失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huán)境雖然HPD的概念已經(jīng)被很多腫瘤醫(yī)生廣泛認同,但是它的定義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Champtiat等近年來,許多研究揭示了與HPD可能相關的一些機制或危險因素。大量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抗PD-1/PD-L1單抗耐藥及發(fā)生HPD的機制可能包括:1)阻斷PD-1/PD-L1在功能上激發(fā)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進而產(chǎn)生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huán)境;2)阻斷PD-1/PD-L1代償性上調(diào)其余免疫檢查點信號,從而導致T細胞耗竭增加;3)阻斷PD-1/PD-L1影響免疫抑制細胞亞群富集,比如影響到M2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骨髓源性抑制細胞亞群的比例;4)阻斷PD-1/PD-L1觸發(fā)失控性炎癥反應,導致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和腫瘤加速生長;5)阻斷PD-1/PD-L1后激活某些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細胞存活和增殖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可能會接受到抗PD-1/PD-L1抗體單藥治療或者抗PD-1/PD-L1抗體聯(lián)合不同方案的化療藥物、抗血管生成藥物等。由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復雜且精細化的系統(tǒng),化療在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釋放免疫刺激因子、啟動抗原遞呈和激活免疫應答的同時,也可能導致免疫系統(tǒng)損傷。因此,在接受免疫檢測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中,合并用藥對患者的腫瘤緩解或進展(包括HPD的發(fā)生)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其機制也需要進一步研究3其他臨床研究綜上所述,HPD是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在大量接受抗PD-1/PD-L1抗體的患者中被廣泛報導。由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復雜且精細化的系統(tǒng),而腫瘤患者間存在個體差異并且治療中合并用藥也可能存在差異,因此研究HPD的危險因素和發(fā)生機制非常困難。另外,關于藥物與藥物之間或者藥物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以及如何個體化選擇有效率高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來提高抗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并減少HPD的發(fā)生率,都需要進一步探索。除此之外,腫瘤醫(yī)生還需要更多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來增強對于HPD現(xiàn)象的認識。:本文全部作者對于研究和撰寫的論文出現(xiàn)的不端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