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三8月期初檢測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安徽省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摸底大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興平二年,公孫瓚既殺劉虞,盡有幽州之地,志氣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窮苦之地?;騿柶涔剩懺唬骸耙鹿诮宰砸月毞之斮F,不謝人惠?!惫仕鶎檺郏惗嗌特?、庸兒,與為兄弟,或結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謠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杯懽灾^易地當之,遞徙鎮(zhèn)易,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騿柶涔剩懺唬骸氨?,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數(shù)十重,積谷三百萬斛,食盡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衰紹連年攻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瓚不答,而增修守備。先是,瓚別將有為敵所圍者,瓚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將恃救,不肯力戰(zhàn)?!奔敖B來攻,瓚南界別營,自度守則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紹軍徑至其門,瓚遣子續(xù)請救于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出傍西山,擁黑山之眾侵掠冀州,橫斷紹后。關靖諫曰:“今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居處老小,而恃將軍為主故耳。堅守曠目或可使紹自退若含之而出后無鎮(zhèn)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杯懩酥埂=B漸相攻逼,瓚眾日蹙。四年春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xù)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赍書告續(xù),使引五千鐵騎于北照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zhàn)。紹侯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zhàn),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復還自守。紹為地道,穿其樓下,便燒之,樓輒傾倒。瓚自計必無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關靖嘆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策馬赴紹軍而死。(摘編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八·袁紹討公孫瓚》)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堅守A曠日B或可使C紹D自退E若舍之F而出G后H無鎮(zhèn)重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為貴、為上,如右戚、右族、無出其右。B.“不謝人惠”與“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兩句中“謝”字含義相同。C.樓櫓,古代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用于偵查,亦可配合進攻。D.赍,指"攜帶",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赍"字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公孫瓚因聽童謠說唯有易縣可以避世,于是把軍隊遷到易縣駐扎,挖掘壕溝,修建土丘、樓宇,以守代攻。B.公孫瓚不去援救被敵人包圍的別將,是因為他擔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將領便都會依靠援救,消極怠戰(zhàn)。C.公孫瓚想出奔西山,集結黑山兵眾攻冀州,切斷袁紹后路,但關靖認為此時軍心不穩(wěn),將軍不宜離開易京。D.公孫瓚與兒子的密信被袁紹的巡邏兵截獲,導致計劃失敗,后雖回城繼續(xù)堅守,終難逃身死兵敗的結局。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自度守則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2)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14.結合全文,簡要概括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攻克的原因。(3分)安徽省十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往來塞下,勤苦忘寢食,期有以報上。出按屯至涇原,聞元昊乞和,公諭諸將曰:“無約而降者,謀也。宜益?zhèn)洳豢尚赋??!卞嵴{兵瓦亭。兵未集,賊果犯山外。公指圖授諸將曰:“山間狹隘可守,過此必有伏,或致師以怒我,為餌以誘我。皆無得,輒出。待其歸且惰也,邀擊之。”而裨將任福、王仲保狃小勝,數(shù)違制度。公遣府吏耿傳就詰責,不從,則又檄福曰:“違節(jié)度,有功亦斬?!比胃*q進兵,遇伏,遂戰(zhàn)死。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帥使收余兵,得檄福衣帶間,封上之。安撫使王公堯臣亦以實奏朝廷,知罪在諸將,止。(節(jié)選自《韓忠獻公琦行狀》)材料二:韓琦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尹洙為判官,同詣闕獻入攻元昊之策。時呂夷簡居上弼,天下之務一斷于己。呂因謂人曰:“自劉平敗覆以來,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韓、尹健果如此,豈可沮之也?”然呂不計事之可否,而但持此說,識者非之。韓、尹既遂請,即馳驲而西。自畿甸近郡,道路擁塞,曉夜不絕。其諸用度盡于關中括取,州縣不勝其擾。范仲淹雖與琦同副帥任,已專守延安,不預此議。及師舉有期,仲淹固執(zhí)不可。洙徑走延安見仲淹,圖為協(xié)力,仲淹終不從。元昊遂并兵來寇,欲逆折官軍之鋒。琦謂諸將曰今勇將銳師悉萃于此而賊輒來犯其勝必矣。將佐皆庸人無謀慮,賊又羸形誘之,時委老弱牛畜令官軍俘獲,眾益喜,貪功不可遏。琦在壁中,左右爭請行,亦有不白而去者,追奔逐北惟恐后。時任福輩竟至好水川,賊所伏勁兵由四山而下,不可勝數(shù)。煙塵坌合,前后相失,官軍圍蹙其中,無復行陣。流矢如雨,殺聲震地,任福而下將佐死者五十余人。(節(jié)選自《儒林公議》)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琦謂A諸將曰B今勇將C銳師悉萃D于此E而賊輒來F犯G其勝H必矣。11.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邀,文中指阻攔、截擊,與《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見”的“邀”意思不同。B.檄,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用于書寫重要文書的較長竹木簡,文中此處特指信函。C.詣闕,指赴朝堂或京都。闕,本指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高臺,通常左右各一。D.逆折,指摧折、挫折,與《蜀道難》中“沖波逆折之回川”的“逆折”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琦在出外巡察時聽到了元昊求和的消息,認為這是陰謀,應當加強自身防務,結果軍隊尚未集合,敵兵就從山外發(fā)動了襲擊B.裨將任福遇伏戰(zhàn)死,有人請求從重處置韓琦,后在任福衣帶里發(fā)現(xiàn)了證據(jù),王堯臣也將此據(jù)實上奏朝廷,韓琦才得以洗清罪名。C.在呂夷簡同意了進攻元昊的請求之后,韓琦、尹洙開始采取行動,軍隊的各種開支完全從關中搜刮,州縣不能承受他們的騷擾。D.范仲淹雖然參與了進攻元昊的軍事行動,但是他專守延安,即使尹洙徑直到延安拜見他,希望他能夠協(xié)同助力,他也沒有聽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山間狹隘可守,過此必有伏,或致師以怒我,為餌以誘我。(2)自劉平敗覆以來,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韓、尹健果如此,豈可沮之也?14.從材料二看,韓琦入攻元昊失敗的原因有哪些?(3分)安徽省安慶一中2024屆新高三收心摸底檢測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于人出居延北可于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節(jié)選自《史記·李陵傳》)材料二:及貳師擊匈奴,上詔陵,欲使為貳師將輻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fā)軍多,無騎子女?!绷陮Γ骸盁o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于人涉單于庭?!绷暧谑浅鼍友?,至?;街範I,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戰(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弦而倒,漢軍追擊殺數(shù)于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漢軍南行,未至塊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狹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韬?,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嘆曰:“復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绷暝唬骸盁o面目報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無救,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三》)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復A得B數(shù)C十D矢E足F以G脫H矣I今J無K兵L復M戰(zhàn)N天O明P坐Q受R縛S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期,日期,與《陳情表》中“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的“期”字意思不相同。B.引,退卻,與《蘇武傳》中“虞常果引張勝”的“引”字意思不相同。C.絕,斷絕,與《屈原列傳》中“秦伏兵絕其后”的“絕”字意思相同。D.陳,陳列,與《過秦論》中“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陳”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說,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讓李廣利受到集中攻擊;材料二說,李陵接受了為李廣利押運軸重的任務,還主動帶五千勇士分散單于兵力。B.材料二寫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時,讓前行隊伍拿戟與盾牌,后行隊伍握弓弩。他揮師進攻,千弩齊發(fā),敵人應弦而倒,然后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C.材料一寫漢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殺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寫后來漢武帝對沒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D.對于李陵兵敗投降一事,材料一簡述了李陵被單于兵圍擊、最終被招降的過程;材料二詳寫了李陵英勇作戰(zhàn)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失敗投降的無奈。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2)至浚稽山止營,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14.李陵兵敗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3分)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2024屆高三上學期入學素質測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自唐天寶后,歷肅、代,藩鎮(zhèn)不復制。太祖即位罷藩鎮(zhèn)權擇文臣使治州郡至今百余年,生民受賜。每一詔下,雖擁重兵,臨大眾,莫不即時聽命。建隆二年,太祖謂宰臣曰:“五代以來,諸侯跋扈,有枉法殺人,朝廷置而不問,刑部之職幾廢。且人命之至重,姑息藩鎮(zhèn),當若是耶?令諸州決大辟訖,錄案聞奏,委刑部覆視之?!弊喟缸源耸肌L鎳L讀《虞書》,嘆曰:“堯舜時,四兇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網(wǎng)之密耶?!币嬗幸庥诖胄桃?。故自開寶以來,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貸其死。上嘗御便坐,錄京城系囚,至日肝,近臣或以勞苦過甚為言。上曰:“不然,倘惠及無辜,使獄訟平允不致枉撓,朕意深以為適,何勞之有。”因謂宰相曰:“國家設官分職,本為治人。如受任外官悉能盡公決斷,焉有不治之事?古人宰一邑,治一郡,致飛蝗避境,虎渡鳳集。臣下為政尚能致茲感應,若帝王用意惠民,申理冤滯,豈不感召和氣?朕孜孜求治,今得天下安泰,亦其效也。"宋琪曰:“天下治亂,系在一人。陛下臨御十年,勤勞致治,寰海寧謐。每日前殿所談,止在刑政;退朝惟觀古史,究歷代興亡善惡之事,以法古成憲。上資神圣,中外幸甚?!膘`州河外寨主李瓊以城降賊,有司將坐其家屬。上曰:“窮邊孤壘,又無援兵,緣坐之法,朕不忍行也?!倍?,契丹入邊,邊將言文安、大成二縣監(jiān)軍棄城遁走,請以軍法論,上遣中使誅之。既行,謂之曰:“此奏尚有疑,得無所部召之耶?當詳而后決?!笔怪?,訊之,果乾寧軍令部送民入城,非擅離所部,遽釋之。上之明察如此。(節(jié)選自《宋朝事實·兵刑》)10.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句讀,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寫在答題卡上的方框內。(3分).太祖A即位B罷藩C鎮(zhèn)D權E擇文臣F使治州郡G至今且百余年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覆,指又,與《六國論》中“至于顛覆”中的“覆”字含義相同。B.刑,指刑罰,與《鴻門宴》中"刑人如恐不勝"的“刑”字含義不同。C.治,指天下安定,與《出師表》中“不效則洽臣之罪”的“治”字含義不同。D.“有司將坐其家屬”中“坐”指因受牽連而受罰,和現(xiàn)代漢語中“連坐”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迎,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宋太祖看到了五代以來法紀松弛造成的弊端,認為姑息養(yǎng)奸就是對人的生命的不尊重,朝廷應該強化刑部的作用。B.宋太祖翻閱書籍,借鑒歷史上的做法,親自參與很多案件的復核審理,從而寬免了開寶年間以來的一些死刑犯。C.宋太祖認為只要能糾正冤屈,自己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他也認識到如果官員都能夠盡心斷案,哪里有不能治理的事情。D.宋太祖處理事情時考慮較為全面,沒有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他對于監(jiān)軍棄城遁走這件事的分析,充分體現(xiàn)了他明察秋毫的特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堯舜時,四兇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網(wǎng)之密耶。(2)退朝惟觀古史,究歷代興亡善惡之事,以法古成憲。14.太祖在刑罰上做了哪些改變?請簡要概括。(3分)安徽省皖江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開學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無之。公等知隋朝誰為忠貞?”王珪曰:“臣聞有虎責郵中獨孤盛在江都宿衛(wèi),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碧谠唬骸扒煌樗鍖⒐矅覒?zhàn)于漁關陽京城陷乃引兵東走。義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殺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驅使,已事兩帝,今者吾死節(jié)之秋,汝舊于我家為父子,今則于我家為仇讎?!蛏渲?,其子避走,所領士卒多潰散。通惟一身,向東南慟哭盡哀。曰:‘臣荷國恩,任當將帥,智力俱盡,致此敗亡,非臣不竭誠于國?!员M,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辭。此之忠節(jié),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訪大業(yè)中直諫被誅者子孫聞奏。(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材料二屈突通,其先蓋昌黎徒何人,后家長安。仕隋為虎責郎將。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東,戰(zhàn)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于飲馬泉。通勢蹇,或說之降,曰:“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眾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長安。帝勞曰:“何相見晚邪?”泣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jié),故至此,為本朝羞?!钡墼唬骸爸页家?”釋之,授兵部尚書,為奏王行軍元帥長史。從平薛仁杲,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曰:“清以奉國,名定不虛?!碧刭l金銀六百兩、彩千段。判陜東道行臺左仆射,從討王世充。時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東略屬公,如二子何?”通曰:“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今日之行,正當先驅,二兒死自其分,終不以私害義?!钡厶⒃唬骸傲沂酷吖?jié),吾今見之?!奔案]建德來援賊,秦王分麾下半以屬通,俾與齊王圍洛。世充平,論功第一,拜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鎮(zhèn)東都。數(shù)歲,召為刑部尚書。自以不習文,固辭,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仆射,謚曰忠。(節(jié)選自《新唐書·屈突通傳》)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屈突通為隋A將B共國家C戰(zhàn)D于潼關E聞京城F陷G乃引兵H東走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朕,唐太宗的自稱。秦以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朕,如《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B.采訪,此指搜求尋訪;現(xiàn)代為新聞用語,指記者為獲取新聞材料而進行調查等活動。C.濟,指過河、渡,與李白《行路難》中“直掛云帆濟滄?!钡摹皾币馑枷嗤?。D.屬,指托付、委托,與蘇軾《赤壁賦》中“舉匏樽以相屬”的“屬”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太宗認為每個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詢問隋朝誰是忠貞之人。王珪說,獨孤盛在江都做衛(wèi)士時遇到宇文化及謀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結果被他殺掉;后來又派其子去勸降,屈突通卻對兒子說如今他們不是父子而是仇敵,并用箭射兒子。C.平定薛仁杲時,眾將爭相奪取賊人的珍寶,只有屈突通一無所取。皇帝聽說后,稱贊屈突通清廉奉國,名不虛傳,并且賞賜他很多財物。D.征討王世充,屈突通功勞最大,因此封官晉爵,被召人朝廷擔任刑部尚書,但他自認為不熟習法令條文,堅決推辭,后改任工部尚書。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臣荷國恩,任當將帥,智力俱盡,致此敗亡,非臣不竭誠于國。(4分)(2)及竇建德來援賊,秦王分麾下半以屬通,俾與齊工圍洛。(4分)14.屈突通的謚號為‘忠’。請結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體表現(xiàn)。(3分)文言文閱讀安徽省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摸底大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興平二年,公孫瓚既殺劉虞,盡有幽州之地,志氣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窮苦之地。或問其故,瓚曰:“衣冠皆自以職分當貴,不謝人惠。”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與為兄弟,或結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謠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杯懽灾^易地當之,遞徙鎮(zhèn)易,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或問其故,瓚曰:“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數(shù)十重,積谷三百萬斛,食盡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苯ò踩甓拢ソB連年攻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瓚不答,而增修守備。先是,瓚別將有為敵所圍者,瓚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將恃救,不肯力戰(zhàn)?!奔敖B來攻,瓚南界別營,自度守則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紹軍徑至其門,瓚遣子續(xù)請救于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出傍西山,擁黑山之眾侵掠冀州,橫斷紹后。關靖諫曰:“今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居處老小,而恃將軍為主故耳。堅守曠目或可使紹自退若含之而出后無鎮(zhèn)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杯懩酥埂=B漸相攻逼,瓚眾日蹙。四年春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xù)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赍書告續(xù),使引五千鐵騎于北照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zhàn)。紹侯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zhàn),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復還自守。紹為地道,穿其樓下,便燒之,樓輒傾倒。瓚自計必無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關靖嘆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策馬赴紹軍而死。(摘編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八·袁紹討公孫瓚》)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堅守A曠日B或可使C紹D自退E若舍之F而出G后H無鎮(zhèn)重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為貴、為上,如右戚、右族、無出其右。B.“不謝人惠”與“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兩句中“謝”字含義相同。C.樓櫓,古代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用于偵查,亦可配合進攻。D.赍,指"攜帶",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赍"字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公孫瓚因聽童謠說唯有易縣可以避世,于是把軍隊遷到易縣駐扎,挖掘壕溝,修建土丘、樓宇,以守代攻。B.公孫瓚不去援救被敵人包圍的別將,是因為他擔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將領便都會依靠援救,消極怠戰(zhàn)。C.公孫瓚想出奔西山,集結黑山兵眾攻冀州,切斷袁紹后路,但關靖認為此時軍心不穩(wěn),將軍不宜離開易京。D.公孫瓚與兒子的密信被袁紹的巡邏兵截獲,導致計劃失敗,后雖回城繼續(xù)堅守,終難逃身死兵敗的結局。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自度守則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見救,或降或潰。(2)吾聞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14.結合全文,簡要概括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攻克的原因。(3分)10.BEG11.B(“含義相同”錯誤。前者是“感謝、感激”的意思,后者是“推辭、拒絕”的意思。)12.A(童謠說:“燕國南疆,趙國北界,中間合不住,大小如礪石,只有這里可以避世”,并沒有點明“唯有易縣”可以避世,是公孫瓚自認為是易縣。)13.(1)自己估計堅守不住,又知道一定不會被他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度”“見”各1分,句意2分)(2)我聽說君子使別人陷入危難,一定要同他共患難,我怎么能夠獨自逃生呢!(“陷”“同其難”各1分,句意2分)14.①軍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絕援外;②對人態(tài)度上,不體恤將士,人心離散;③具體作戰(zhàn)中,密信被截,計劃失敗。(每點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如答性格方面。)文言文參考譯文: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勢力更加強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實力,不體恤百姓,只記別人的過失,不記別人的善行,連一丁點怨恨也要報復。對于有聲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會用律法陷害,對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設法壓制使其處于困窘的環(huán)境中。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公孫瓚說:“那些士大夫自以為身居要職就應當享受富貴,卻不知道感謝別人對他的恩惠?!币虼怂鶎檺鄣模蠖嗍巧特満筒拍艿拖碌娜?,還和他們結拜為兄弟,有的還結為姻親,這些人仗勢侵奪百姓,百姓都很怨恨他們。在這之前,有童謠說:“燕國南疆,趙國北界,中間合不住,大小如礪石,只有這里可以避世。”公孫瓚自認為易縣正是童謠所說的位置,于是就把軍隊遷居到易縣駐扎,還在環(huán)城挖掘十多道壕溝,在溝里修建高大土丘,每個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樓。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公孫瓚說:“兵法上說:百尺高樓,不可進攻。現(xiàn)在我的軍隊各營壕溝、箭樓幾十重,積累存糧三百萬斛,吃光這些糧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勢的變化了?!睎|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紹連年攻擊公孫瓚不能取勝,就寫信給公孫瓚,想解除怨恨互相聯(lián)合。公孫瓚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這之前,公孫瓚的別將有被敵人包圍了的,公孫瓚都不去援救,還說:“如果救了這一個人,以后其他將領便都會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奮戰(zhàn)了。”等到袁紹大軍攻來,公孫瓚南境的一些別營,自己估計堅守不住,又知道一定不會被他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袁紹的軍隊一路直抵易縣城門,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xù)向黑山的首領求援,并想親自率領突騎出奔西山,集結黑山的兵眾侵掠冀州,切斷袁紹的后路。關靖勸諫說:“現(xiàn)在您的將士沒有不懷離散之心的,之所以還能固守,是因為顧念家中老幼都住在這里,而且依靠將軍在此主持大局的緣故。如果堅守一段時間,袁紹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棄大家出逃,后方沒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隨即到來了?!惫珜O瓚這才停止了行動。袁紹大軍逐漸加強攻擊,公孫瓚的兵眾處境日益窘迫。東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軍首領張燕和公孫續(xù)率領十萬兵眾分三路援救易京,軍隊還未到,公孫瓚秘密派使者給公孫續(xù)送信,告訴他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約定舉火為號以便內應,公孫瓚想親自率軍出城夾擊。袁紹的巡邏兵截獲了這封書信,袁紹便派兵按約定時間舉火。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戰(zhàn),袁紹埋伏的軍隊突然襲擊他,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中繼續(xù)堅守。袁紹便讓士卒挖地道,一直鑿到公孫瓚所住的樓下,點火燒木柱,城樓就倒塌了。公孫瓚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兒女,然后縱火自焚。關靖嘆息說:“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將軍出城突圍,未必不能成功。我聽說君子使別人陷入危難,一定要同他共患難,我怎么能夠獨自逃生呢!”于是騎馬沖入袁紹軍中而死。安徽省十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往來塞下,勤苦忘寢食,期有以報上。出按屯至涇原,聞元昊乞和,公諭諸將曰:“無約而降者,謀也。宜益?zhèn)洳豢尚赋??!卞嵴{兵瓦亭。兵未集,賊果犯山外。公指圖授諸將曰:“山間狹隘可守,過此必有伏,或致師以怒我,為餌以誘我。皆無得,輒出。待其歸且惰也,邀擊之?!倍詫⑷胃?、王仲保狃小勝,數(shù)違制度。公遣府吏耿傳就詰責,不從,則又檄福曰:“違節(jié)度,有功亦斬?!比胃*q進兵,遇伏,遂戰(zhàn)死。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帥使收余兵,得檄福衣帶間,封上之。安撫使王公堯臣亦以實奏朝廷,知罪在諸將,止。(節(jié)選自《韓忠獻公琦行狀》)材料二:韓琦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尹洙為判官,同詣闕獻入攻元昊之策。時呂夷簡居上弼,天下之務一斷于己。呂因謂人曰:“自劉平敗覆以來,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韓、尹健果如此,豈可沮之也?”然呂不計事之可否,而但持此說,識者非之。韓、尹既遂請,即馳驲而西。自畿甸近郡,道路擁塞,曉夜不絕。其諸用度盡于關中括取,州縣不勝其擾。范仲淹雖與琦同副帥任,已專守延安,不預此議。及師舉有期,仲淹固執(zhí)不可。洙徑走延安見仲淹,圖為協(xié)力,仲淹終不從。元昊遂并兵來寇,欲逆折官軍之鋒。琦謂諸將曰今勇將銳師悉萃于此而賊輒來犯其勝必矣。將佐皆庸人無謀慮,賊又羸形誘之,時委老弱牛畜令官軍俘獲,眾益喜,貪功不可遏。琦在壁中,左右爭請行,亦有不白而去者,追奔逐北惟恐后。時任福輩竟至好水川,賊所伏勁兵由四山而下,不可勝數(shù)。煙塵坌合,前后相失,官軍圍蹙其中,無復行陣。流矢如雨,殺聲震地,任福而下將佐死者五十余人。(節(jié)選自《儒林公議》)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琦謂A諸將曰B今勇將C銳師悉萃D于此E而賊輒來F犯G其勝H必矣。11.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邀,文中指阻攔、截擊,與《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見”的“邀”意思不同。B.檄,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用于書寫重要文書的較長竹木簡,文中此處特指信函。C.詣闕,指赴朝堂或京都。闕,本指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高臺,通常左右各一。D.逆折,指摧折、挫折,與《蜀道難》中“沖波逆折之回川”的“逆折”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琦在出外巡察時聽到了元昊求和的消息,認為這是陰謀,應當加強自身防務,結果軍隊尚未集合,敵兵就從山外發(fā)動了襲擊B.裨將任福遇伏戰(zhàn)死,有人請求從重處置韓琦,后在任福衣帶里發(fā)現(xiàn)了證據(jù),王堯臣也將此據(jù)實上奏朝廷,韓琦才得以洗清罪名。C.在呂夷簡同意了進攻元昊的請求之后,韓琦、尹洙開始采取行動,軍隊的各種開支完全從關中搜刮,州縣不能承受他們的騷擾。D.范仲淹雖然參與了進攻元昊的軍事行動,但是他專守延安,即使尹洙徑直到延安拜見他,希望他能夠協(xié)同助力,他也沒有聽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山間狹隘可守,過此必有伏,或致師以怒我,為餌以誘我。(2)自劉平敗覆以來,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韓、尹健果如此,豈可沮之也?14.從材料二看,韓琦入攻元昊失敗的原因有哪些?(3分)10.(3分)BEG(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11.(3分)B(“文中此處特指信函”錯誤,此處是動詞,指“用檄文曉諭或聲討”或“下文書”。)12.(3分)D(“范仲淹雖然參與了人攻元昊的軍事行動”錯誤,原文是“不預此議”。)13.(8分)(1)山間狹窄之處可以防守,經過此處必有埋伏,或者挑戰(zhàn)來激怒我軍,設置誘餌用來誘騙我軍。(譯出大意給2分;“怒”“為餌”各1分。)(2)自從劉平敗亡傾覆以來,談論羌族事務的人個個驚懼膽怯,現(xiàn)在韓琦、尹洙如此勇猛果敢,怎么能阻止他們呢?(譯出大意給2分;“敗覆”“健果”各1分。)14.(3分)①韓琦驕慢輕敵;②韓琦部將貪功冒進;③元昊示弱設誘,伏兵圍攻。(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韓琦往來邊塞,勤勉辛勞,廢寢忘食,希望能夠報答皇恩。出外巡察,駐兵防守到了涇原,聽聞元昊求和,韓琦告訴眾將說:“沒有和約而投降的,是陰謀。應當更加防備,不能懈怠松弛?!绷⒖陶{兵到瓦亭。軍隊尚未集合,賊人果然從山外襲擊。韓琦指著地圖,命令眾將說:“山間狹窄之處可以防守,經過此處必有埋伏,或者挑戰(zhàn)來激怒我軍,設置誘餌用來誘騙我軍。如果都沒有成功,敵軍就會出動。等到他們撤退并且懈怠的時候,截擊他們?!钡歉睂⑷胃?、王仲保貪圖小的勝利,多次違反規(guī)定。韓琦派屬官耿傳前去問責,他們沒有聽從,于是韓琦又下文書給任福說:“違反了節(jié)制調度,即使有功也要問斬?!比胃_€是進兵,遇到埋伏,就戰(zhàn)死了。嫉恨韓琦的人請求以大罪處置韓琦,后來大帥派人收集殘兵,在任福衣帶里找到了文書,封存文書并上報了此事。安撫使王堯臣也據(jù)實上奏朝廷,朝廷知道罪貴在于眾將,于是停止了調查。材料二:韓琦擔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尹洙擔任判官,兩人一起到朝廷進獻攻打元昊的策略。當時呂夷簡輔佐政事,天下之事全由自己決斷。呂夷簡于是對人說:“自從劉平敗亡傾覆以來,談論羌族事務的人個個驚懼膽怯,現(xiàn)在韓琦、尹洙如此勇猛果敢,怎么能阻止他們呢?”然而呂夷簡不考慮事情是否可行,而只是主張這一觀點,有見識的人非議這件事。韓琦、尹洙的請求已經實現(xiàn),立即駕乘驛馬向西疾行。從京城地區(qū)鄰近的郡縣開始,道路擁擠堵塞,日夜不停。軍隊的各種開支完全從關中搜刮,州縣不能承受他們的騷擾。范仲淹雖然與韓琦共同擔任副帥的職務,自己專守延安,不去參與這項計劃。等到軍隊出動定下日期,范仲淹堅持認為不行。尹洙徑直跑到延安拜見范仲淹,希望他能夠協(xié)同助力,但是范仲淹最終也沒有聽從。元昊于是聚合兵力前來進犯,想要挫敗官軍的鋒銳。韓琦對眾將說:“如今英勇之將、精銳之師都聚集在這里,如果賊人立即前來侵犯,那勝利是必然的?!睂㈩I佐吏都是沒有謀略的庸人,賊人又以贏弱之形誘騙他們,不時丟下老弱之人和牛羊牲畜讓官軍俘獲,眾人更加高興,貪圖功勞不能遏制。韓琦在軍營之中,身邊的將領爭著請求出戰(zhàn),也有沒有稟告就離開的,追亡逐北,爭先恐后。當時任福等人最終到了好水川,賊人埋伏的精銳士兵從四面的山上沖下來,不可勝數(shù)。煙塵聚合,前后離散,官軍被包圍逼迫到中間,不再有軍隊行列。流箭如雨,殺聲震天,任福以下戰(zhàn)死的將領佐吏有五十多人。安徽省安慶一中2024屆新高三收心摸底檢測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于人出居延北可于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節(jié)選自《史記·李陵傳》)材料二:及貳師擊匈奴,上詔陵,欲使為貳師將輻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鄙显唬骸皩合鄬傩?!吾發(fā)軍多,無騎子女?!绷陮Γ骸盁o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于人涉單于庭?!绷暧谑浅鼍友?,至?;街範I,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戰(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弦而倒,漢軍追擊殺數(shù)于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漢軍南行,未至塊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狹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韬?,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嘆曰:“復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绷暝唬骸盁o面目報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無救,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三》)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復A得B數(shù)C十D矢E足F以G脫H矣I今J無K兵L復M戰(zhàn)N天O明P坐Q受R縛S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期,日期,與《陳情表》中“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的“期”字意思不相同。B.引,退卻,與《蘇武傳》中“虞常果引張勝”的“引”字意思不相同。C.絕,斷絕,與《屈原列傳》中“秦伏兵絕其后”的“絕”字意思相同。D.陳,陳列,與《過秦論》中“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陳”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說,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讓李廣利受到集中攻擊;材料二說,李陵接受了為李廣利押運軸重的任務,還主動帶五千勇士分散單于兵力。B.材料二寫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時,讓前行隊伍拿戟與盾牌,后行隊伍握弓弩。他揮師進攻,千弩齊發(fā),敵人應弦而倒,然后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C.材料一寫漢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殺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寫后來漢武帝對沒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D.對于李陵兵敗投降一事,材料一簡述了李陵被單于兵圍擊、最終被招降的過程;材料二詳寫了李陵英勇作戰(zhàn)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失敗投降的無奈。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2)至浚稽山止營,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14.李陵兵敗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3分)EIN。原文斷句為:復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窟x對一處給1分;每多選一處扣1分,扣完3分為止。未按要求涂黑而做其他標記給0分。)11.D(3分)D項文中的“陳”,不是陳列之意,而是通“陣”,指陣列,隊列;“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陳”是陳列、拿著之意,兩者意思不同。A項“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的“期”意為一周年,“期功”指服一周年的喪,與文中的“期”字意思不相同。B項中“虞常果引張勝”的“引”意為牽扯、招出,與文中的“引”字意思不相同。C項中的兩個“絕”字均為斷絕,意思相同。12.A(3分)“接受了押運輜重的任務”曲解文意,李陵恥于做別人下屬,拒絕了押運輜重的任務。13.(1)(單于)平素聽聞李陵家的名聲,李陵作戰(zhàn)又勇敢,(單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共4分,“素”“妻”“貴”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句意1分。)(2)(李陵)到?;酵O略鸂I,和單于相遇,大約三萬匈奴騎兵包圍了李陵部隊。(共4分,“止營”“遇”和“可”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句意1分。)14.①敵眾陵寡,傷亡慘重。②武器皆盡,糧食匱乏。③深入峽谷,被斷歸路。④沒有救援,戰(zhàn)期較長。(共3分,一點1分,答出三點即可,意思答對即可。四點分別從兵力、輜重、地勢和外部救援四個角度概括,如拆開作答,屬于同一角度,按一點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天山進攻匈奴右賢王,而派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射手出兵到居延以北大約一千里的地方,想用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追趕貳師將軍。李陵到了約定的期限就要回兵,然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圍攻李陵軍隊。李陵軍隊只有五千人,箭已經射盡,死的士兵超過大半,但他們殺傷的匈奴兵也有一萬多人。李陵軍邊退邊戰(zhàn),接連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不到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通道截斷了他們的歸路,李陵軍隊糧食缺乏救兵也不到,敵人加緊進攻,勸誘使李陵投降。單于已經得到李陵,平素聽聞李陵家的名聲,李陵作戰(zhàn)又勇敢,(單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漢朝知道后,就族誅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兒女。材料二:等到貳師將軍李廣利進擊匈奴,漢武帝召見李陵,想讓他為貳師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戍邊塞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武之士和奇才劍客,力量能夠手扼猛虎,箭術堪稱百發(fā)百中,希望能夠讓我自己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蘭干山以南來分散匈奴單于的兵力?!睗h武帝說:“將軍是羞恥做別人下屬吧!我派遣軍隊太多,沒有馬匹撥給你?!崩盍甏鸬溃骸安皇褂民R匹,我希望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崩盍暧谑锹时隽司友?,到?;酵O略鸂I,和單于相遇,大約三萬匈奴騎兵包圍李陵部隊。李陵帶領士兵沖出營壘擺開隊列,前行隊伍拿戟與盾牌,后行隊伍握弓弩。李陵揮師攻打他們,千張弓弩一齊發(fā)射,敵人隨著弦聲倒斃,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單于非常吃驚,召集左賢王和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圍攻李陵。漢軍向南行,沒有到達鞮汗山,一天五十萬支箭都消耗沒了,士兵尚且有三千多人,只能砍下車輻拿著它們,軍吏手持短刀,抵達山腳深入到峽谷之中。單于斷了漢軍后路,順著山角投下壘石,士兵很多死了,不能行進。黃昏后,李陵換上便衣獨步出營,攔住左右說:“不要跟著我,讓我一個人生擒單于吧!”過了很久,李陵回來,嘆息說:“兵敗如此,惟求一死!”于是全部砍斷旌旗,感嘆說:“再有幾十支箭,我們足夠逃脫了?,F(xiàn)在沒有武器再戰(zhàn),我們天明只有坐著束手待擒了!大家各自像鳥獸一樣奔散,猶且能有逃脫回去報告天子的人?!崩盍暾f:“我無臉面報答皇上了!”于是投降了。很久以后,漢武帝后悔李陵沒有被救援,于是派遣使臣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2024屆高三上學期入學素質測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自唐天寶后,歷肅、代,藩鎮(zhèn)不復制。太祖即位罷藩鎮(zhèn)權擇文臣使治州郡至今百余年,生民受賜。每一詔下,雖擁重兵,臨大眾,莫不即時聽命。建隆二年,太祖謂宰臣曰:“五代以來,諸侯跋扈,有枉法殺人,朝廷置而不問,刑部之職幾廢。且人命之至重,姑息藩鎮(zhèn),當若是耶?令諸州決大辟訖,錄案聞奏,委刑部覆視之?!弊喟缸源耸肌L鎳L讀《虞書》,嘆曰:“堯舜時,四兇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網(wǎng)之密耶?!币嬗幸庥诖胄桃?。故自開寶以來,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貸其死。上嘗御便坐,錄京城系囚,至日肝,近臣或以勞苦過甚為言。上曰:“不然,倘惠及無辜,使獄訟平允不致枉撓,朕意深以為適,何勞之有?!币蛑^宰相曰:“國家設官分職,本為治人。如受任外官悉能盡公決斷,焉有不治之事?古人宰一邑,治一郡,致飛蝗避境,虎渡鳳集。臣下為政尚能致茲感應,若帝王用意惠民,申理冤滯,豈不感召和氣?朕孜孜求治,今得天下安泰,亦其效也。"宋琪曰:“天下治亂,系在一人。陛下臨御十年,勤勞致治,寰海寧謐。每日前殿所談,止在刑政;退朝惟觀古史,究歷代興亡善惡之事,以法古成憲。上資神圣,中外幸甚?!膘`州河外寨主李瓊以城降賊,有司將坐其家屬。上曰:“窮邊孤壘,又無援兵,緣坐之法,朕不忍行也?!倍?,契丹入邊,邊將言文安、大成二縣監(jiān)軍棄城遁走,請以軍法論,上遣中使誅之。既行,謂之曰:“此奏尚有疑,得無所部召之耶?當詳而后決?!笔怪粒嵵?,果乾寧軍令部送民入城,非擅離所部,遽釋之。上之明察如此。(節(jié)選自《宋朝事實·兵刑》)10.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句讀,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寫在答題卡上的方框內。(3分).太祖A即位B罷藩C鎮(zhèn)D權E擇文臣F使治州郡G至今且百余年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覆,指又,與《六國論》中“至于顛覆”中的“覆”字含義相同。B.刑,指刑罰,與《鴻門宴》中"刑人如恐不勝"的“刑”字含義不同。C.治,指天下安定,與《出師表》中“不效則洽臣之罪”的“治”字含義不同。D.“有司將坐其家屬”中“坐”指因受牽連而受罰,和現(xiàn)代漢語中“連坐”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迎,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宋太祖看到了五代以來法紀松弛造成的弊端,認為姑息養(yǎng)奸就是對人的生命的不尊重,朝廷應該強化刑部的作用。B.宋太祖翻閱書籍,借鑒歷史上的做法,親自參與很多案件的復核審理,從而寬免了開寶年間以來的一些死刑犯。C.宋太祖認為只要能糾正冤屈,自己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他也認識到如果官員都能夠盡心斷案,哪里有不能治理的事情。D.宋太祖處理事情時考慮較為全面,沒有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他對于監(jiān)軍棄城遁走這件事的分析,充分體現(xiàn)了他明察秋毫的特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堯舜時,四兇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網(wǎng)之密耶。(2)退朝惟觀古史,究歷代興亡善惡之事,以法古成憲。14.太祖在刑罰上做了哪些改變?請簡要概括。(3分)10.BLG(原句意思:宋太祖即位后,免去藩鎮(zhèn)的權利,選擇文臣派造他們去治理州郡,到現(xiàn)在已經一百年了。)11.A(A第一個“覆”解釋為“又”,第二個解釋為“覆沒”。B第一個“刑”是刑罰,名詞;第二個“刑”懲罰,動詞。C第一個“治”天下安定的意思,第一個“治”懲處的意思。D坐解釋為“因受奔連、株連受罰”。)12.B13.(1)堯舜時,四兇這樣的罪罰僅僅采用流放的辦法,為什么近代法網(wǎng)如此嚴密。(2)退朝只看古代史書,推究歷代興亡善惡這類的事,效法古代的律令來立今大的法規(guī)。("究”“法"“憲”各1分,句意通暢1分)14.①推行奏案,重視刑部的作用。②寬待罪犯,減輕刑罰的懲罰力度。③強調官員分權負責,盡心盡力為民。(每點1分)安徽省皖江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開學檢測)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無之。公等知隋朝誰為忠貞?”王珪曰:“臣聞有虎責郵中獨孤盛在江都宿衛(wèi),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碧谠唬骸扒煌樗鍖⒐矅覒?zhàn)于漁關陽京城陷乃引兵東走。義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殺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驅使,已事兩帝,今者吾死節(jié)之秋,汝舊于我家為父子,今則于我家為仇讎?!蛏渲?,其子避走,所領士卒多潰散。通惟一身,向東南慟哭盡哀。曰:‘臣荷國恩,任當將帥,智力俱盡,致此敗亡,非臣不竭誠于國?!员M,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辭。此之忠節(jié),足可嘉尚?!币螂匪?,采訪大業(yè)中直諫被誅者子孫聞奏。(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材料二屈突通,其先蓋昌黎徒何人,后家長安。仕隋為虎責郎將。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東,戰(zhàn)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于飲馬泉。通勢蹇,或說之降,曰:“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眾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長安。帝勞曰:“何相見晚邪?”泣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jié),故至此,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釋之,授兵部尚書,為奏王行軍元帥長史。從平薛仁杲,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曰:“清以奉國,名定不虛?!碧刭l金銀六百兩、彩千段。判陜東道行臺左仆射,從討王世充。時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東略屬公,如二子何?”通曰:“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今日之行,正當先驅,二兒死自其分,終不以私害義?!钡厶⒃唬骸傲沂酷吖?jié),吾今見之?!奔案]建德來援賊,秦王分麾下半以屬通,俾與齊王圍洛。世充平,論功第一,拜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鎮(zhèn)東都。數(shù)歲,召為刑部尚書。自以不習文,固辭,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仆射,謚曰忠。(節(jié)選自《新唐書·屈突通傳》)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屈突通為隋A將B共國家C戰(zhàn)D于潼關E聞京城F陷G乃引兵H東走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