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能源文學中的三教思想庾信與北周宗教變革
虞新及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自古以來就是夏末的學術研究的熱點。相關研究已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截至目前庾信與北周宗教變革的關系尚未引起學界的關注。庾信羈留北方后,正值北周推動宗教變革。庾信本人深受周武帝器重,無法置身事外,勢必以他的方式參與到變革中來,扮演其歷史角色,承擔其歷史使命?;诖?,本文擬以藏內(nèi)頻繁出現(xiàn)的庾信多頭龜應驗記為核心,結合庾信詩文與入北南士的文化活動,考察庾信和北周宗教變革的關聯(lián),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學術界對此一問題的關注。一、傳統(tǒng)降低了佛教所受的認識唐代以來,佛教界流傳一則庾信死后變成多頭烏龜?shù)墓适?,以蕭瑀《金剛般若經(jīng)靈驗記》收錄較早應驗記講述庾信受報事,云:王即問旻:“一生已來,修何功德?”旻啟王言:“一生已來,不讀誦經(jīng)典,只讀庾信文章集錄?!蓖跽Z旻曰:“汝識庾信否?是大罪人?!庇謺F言:“雖讀文章,不識庾信?!蓖跫辞踩祟I向庾信之處,乃見一大龜,一身數(shù)頭。所引使人云:“此是庾信?!毙谢厥嗖剑娨蝗藖?“我是庾信,為在生之時,好作文筆,或引經(jīng)典,或生誹謗。以此之故,今受大罪。向者見龜數(shù)頭者,是我身也?!被刂镣跚埃跽Z使者:“將見庾信以否?”白言:“已見。今受龜身,受大苦惱?!蓖跹?“放汝還家,莫生誹謗大乘經(jīng)典,勤修福業(yè)。”遣人送出至家,便即醒悟。其一,此則應驗記意在宣揚北方佛教文化。庾信多頭龜應驗記,雖以蕭瑀《金剛般若經(jīng)靈驗記》收錄較早,然此絕非蕭瑀撰寫,原因有兩點。第一,南北朝及隋唐佛教結集的應驗記,或搜集勾沉于文獻記載,或轉錄自坊間口耳傳聞。南朝傅亮《光世音應驗記》、張演《續(xù)光世音應驗記》、陸杲《系觀世音應驗記》即是例證庾信多頭龜應驗記,強調(diào)了北方佛教優(yōu)于南方佛教的看法,原因有三。第一,故事發(fā)生的地點“遂州”,恰好是南北文化融匯之地。遂州即南朝益州之東遂寧郡。梁代益州刺史蕭紀,乘侯景之亂自立為帝,后東下討伐其兄蕭繹,戰(zhàn)敗被殺,原屬南朝的益州遂歸西魏。長期受南方佛教文化熏陶的遂寧,并入西魏北周之后,勢必存在南北佛教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第二,“多頭龜”惡報所排斥者為南方佛教。南北朝時期,南方佛教偏重教義教理的講解論辯,北方佛教偏重儀式儀軌的修行體悟。庾信受“多頭龜”惡報,緣于其“好作文筆,或引經(jīng)典,或生誹謗”,庾信之舉正是南方佛教重講經(jīng)、好論議、喜內(nèi)學外學比較的形象寫照。第三,魏旻應驗記中,僧人誦經(jīng)升天與庾信受“多頭龜”報應的比較敘事,早在北方佛教應驗記中就出現(xiàn)過。據(jù)《洛陽伽藍記》載,比丘惠凝死而復生述地獄事,云坐禪苦行和讀誦40卷《涅槃經(jīng)》可以升天堂,講經(jīng)和造作經(jīng)像卻不能其二,應驗記是對庾信在周武帝滅佛中所作所為的宗教評判。蕭瑀書中,寫庾信受惡報的原因,為“好作文筆,或引經(jīng)典,或生誹謗”“誹謗大乘經(jīng)典”。其中的“誹謗”所指不明。這則應驗記在《冥報記》《太平廣記》、敦煌P.2094、《法苑珠林》中有另一個版本。其中的主人公變成“趙文信”,沒有受記“九十壽終,必生凈土”的情節(jié)。此一版本寫庾信自我懺悔云:“我是庾信。為生時好作文章,妄引佛經(jīng),雜糅俗書,誹謗佛法,謂言不及孔老之教。今受罪報,龜身苦也。”有關三教優(yōu)劣的爭論,常常與佛道爭斗有關。按照庾信應驗記的講述,故事發(fā)生在延續(xù)了六年的三教論辯剛剛結束的貞觀元年(627)。此或透露,應驗記說明唐高祖與周武帝兩個時期三教論衡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如武德八年(625)唐高祖的三教排序與周武帝天和四年(569)提出的論題完全一致。又如,引起武德年間三教論衡的核心人物太史令傅奕,曾經(jīng)在北周禁斷佛道二教之后建立的以融通三教為目的的通道觀任學士。如此來看,貞觀元年(627)出現(xiàn)的庾信應驗記,很可能源自武德年間的三教論衡勾起的佛教徒對庾信在北周滅佛中作為的歷史記憶。隋唐之際,佛教徒中流傳著一些北周滅佛的應驗故事。這些故事中,周武帝在地獄中“頸著三重鉗鎖”,自言:“吾諸罪并欲辯了,唯滅佛法罪重,未可得竟?!倍⒎鸬缹φ?、佛道信仰多頭龜應驗記是北方佛教徒對庾信在北周滅佛中所起作用的一種宗教評判。應驗記中對庾信“文筆”特點的概括與總結,有基于佛教信仰的夸張或變形,未必全信,然亦未必完全失真。如能透過歷史的層層遮蔽,剔除種種干擾,還原庾信詩文有關儒、佛、道,尤其是佛、道關系的表述,將應驗記與庾信詩文對應起來,則將有助于了解庾信對北周宗教變革的真正影響。所幸庾信現(xiàn)存詩文中有兩首應詔唱和詩,詩中表述自己對佛、道二教的態(tài)度。其一,《奉和闡弘二教應詔》:五明教已設,三元法復開。魚山將鶴嶺,清梵兩邊來。香煙聚為塔,花雨積成臺??招恼摲鹦裕憵獗嫦刹?。露盤高掌滴,風烏平翅回。無勞問待詔,自識昆明灰。此詩多處將佛、道二教對照。第一,“五明”與“三元”對照,前者指古印度的五種學問,后者指道教的宇宙生成本原和經(jīng)典產(chǎn)生之源,這里分別指代參加辯論的佛教一方與道教一方。佛道論辯中,常常采用一方陳述觀點、另一方辯論反駁,一場辯論結束后又互換角色再次辯論。第二,“魚山”與“鶴嶺”對照,前者為曹植創(chuàng)立佛經(jīng)梵唱之所,后者為道士王子喬控鶴所經(jīng)之地。佛道論辯中,雙方代表一般在講經(jīng)臺上相向而坐,往返論議。第三,“佛性”與“仙才”對照,分別是成佛、成仙的依據(jù)。七、八句說,佛道二教的立論辯難是在闡揚各自不同的依據(jù)與理想。其四,“露盤”二句與“待詔”二句對照。前者引漢武帝建承露盤以求仙事,后者引漢武帝問東方朔劫灰事。九至十二句說,漢武帝既興道教又知佛教,但和周武帝相比就差遠了,周武帝對佛教非常熟悉,無需征問侍臣,完全可以自己講論佛法。此詩宗旨當與周武帝的宗教政策有關?!斗詈完U弘二教應詔》作于北周天和四年(569)二月,此月周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門等討論釋老要義。此后三月十五日,武帝又“御正殿,量述三教,以儒教為先、佛教為后、道教最上”從這一角度來解讀《奉和闡弘二教應詔》,發(fā)現(xiàn)其中談及佛、道關系的有三點。第一,二教講經(jīng)論議音聲不同。“清梵兩邊來”,“清”指道教音聲,“梵”指佛教音聲。尤其是“梵”,本為梵語Brahmā音譯,意為色界諸天大神梵天,至中古時期多指印度佛教文化其二,《奉和法筵應詔詩》。詩作分三層。第一層前八句,寫佛道二教淵源。第二層中間八句,寫論辯法筵的環(huán)境。第三層后六句,贊美周武帝的論辯。三層之中,以一、三層更能表明庾信的宗教思想。第一層也是佛道對照來寫。一至四句寫昆侖神山的道教仙宮,“五城鄰北極,百雉壯西昆”,“五城”指昆侖仙界,這兩句寫仙界雄峻于昆侖以西;“鉤陳橫復道,閶闔抵靈軒”,寫仙界美妙,鉤陳之復道從天門一直通向天宮。五至八句寫自西域傳來的佛教,“千柱蓮花塔,由旬紫紺園”,“蓮花塔”是佛塔,“紫紺園”為佛寺,這兩句寫佛塔高大、寺院廣布、佛教鼎盛;“佛影胡人記,經(jīng)文漢語翻”,寫西域胡人記述的佛陀圣跡圣典,傳入中土后翻譯成漢語,遂為漢地民眾接受。第三層贊美周武帝的論辯?!帮L飛扇天辯,泉涌屬絲言”,稱贊周武帝的論辯氣勢充沛,吐言如絲,細致縝密?!傲b臣從散木,何以預中天”,是說自己作為羈留北周的亡國之臣,參加這次法會,無比感激?!斑b可望,終類仰鹍弦”此詩作于建德元年(571)。據(jù)《周書》載,此年春正月戊午,武帝幸玄都觀,親御法座講說,公卿道俗論難從周武帝三教排序來解讀《奉和法筵應詔詩》,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有對佛道二教的看法。如,第一層佛道對照時,說道教源自“北極”昆侖、佛教源自“西昆”“胡人”,南北朝時期“胡”是對中土西北地域、民族、文化的泛稱,故而此一敘述結構應包含以下涵義:佛道二教都源自西北地域,此可稱為佛道同源。詩中同時含有道優(yōu)佛劣的表述,“百雉壯西昆”,“西昆”即昆侖以西,應該指佛教傳來的地方,“壯西昆”之“壯”可能有道勝于佛的意味;“佛影胡人記,經(jīng)文漢語翻”,明確指出佛教非中華之教,乃“胡人”所“記”之教,佛經(jīng)非漢語所寫之經(jīng),乃胡語、梵語轉譯而來;“早雷驚蟄戶,流雪長河源”兩句,“河源”在昆侖,此與詩作第二句“西昆”前后照應,包含著中土與西昆地理差異之比較。因此,《奉和闡弘二教應詔》隱含佛道同源、華夷有別、道教優(yōu)于佛教的觀點。從庾信這兩首詩作,我們或可明確多頭龜應驗記對庾信詩文的評判。形式上,庾信在用詞、用典上是儒、佛、道并用,即佛教徒批判的“好作文章,妄引佛經(jīng),雜糅俗書”;內(nèi)容上,庾信詩文中有佛道同源、佛道共存、華夷有別、道優(yōu)佛劣的觀點,此即“誹謗佛法,謂言不及孔老之教”。形式上的特點,有對仗、詞藻、用典等寫作技巧的需要,普遍見于庾信詩文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的傾向,有“羈臣”身份的庾信附和周武帝三教先后排序觀點的可能。不過,結合北周三教論衡的思想與話語環(huán)境,整體考察庾信的宗教態(tài)度,應驗記所載庾信詩文的內(nèi)容與形式特點是統(tǒng)一。中古時期儒釋道三教的爭論,共同的趨向是承認三教異中有同,由此形成三種三教融合論:本末內(nèi)外論、均善均圣論、殊途同歸論三教融合思想,在北周三教論衡中非常普遍,更為北周官方看重、推崇。衛(wèi)元嵩天和二年(567)上周武帝《省寺減僧疏》,從儒佛齊同觀點出發(fā),論述俗世政權與方外佛教的關系,力證佛教應歸于王權教化和以儒融佛的正當性。周武帝天和五年(570)的《大周二教鐘銘》,建德三年(574)的《立通道觀詔》以及建德六年(577)與北齊僧人任道林的論辯之詞,都有衛(wèi)元嵩三教融合思想影響的痕跡三、法巖的文獻記載天和(566—572)、建德(572—578)年間,宇文邕組織了11次三教論衡其一,庾信等入北南士的詩文及其三教思想影響了北周社會。北周時期大批南士進入北方者,集中在梁元帝承圣三、四年間(553—554)。這一時期,西魏對梁朝作戰(zhàn)勝利,平定了西蜀、江陵,擄掠百官士民十余萬至北方。被擄掠者中200余家受到赦免除了麟趾學士,入北南士還通過其他途徑詩文唱和。庾季才“局常吉日良辰,與瑯琊王褒、彭城劉瑴、河東裴政及宗人(庾)信等,為文酒之會。次有劉臻、明克讓、柳之徒,雖為后進,亦申游欵”入北南士以詩文為載體的三教思想,影響到北方士人,甚至佛教徒。庾信多頭龜應驗記中,遂州人就通過閱讀“庾信文章集錄”,受南方佛教思想的影響,不“修功德”“不讀誦經(jīng)典”。此種通過閱讀南朝作家詩文影響北方佛教徒的佛教理念與修行方式者,在隋唐之際仍存在:(釋寶)巖之制用,隨狀立儀,所有控引,多取《雜藏》《百譬》《異相》《聯(lián)璧》,觀公《導文》,王孺《懺法》,梁高、沈約、徐庾、晉宋等數(shù)十家,包納喉衿,觸興抽拔。釋寶巖講法的文本依據(jù),多為南朝士人的佛教著作。如,“異相”為梁代釋僧旻編纂的佛教類書《經(jīng)律異相》,“聯(lián)璧”為梁簡文帝蕭綱組織編纂的佛教類書《法寶聯(lián)璧》,“觀公導文”為由陳入隋僧人釋真觀撰集的20卷《導文》,“王孺《懺法》”為梁代王僧孺撰寫的《禮佛發(fā)愿文》《懺悔禮佛文》《初夜文》等文章。至于“徐、庾”,正是徐摛、徐陵和庾肩吾、庾信兩對父子的作品。庾信“文筆”赫然列入法巖講說佛法文本之列!寶巖于貞觀初年卒,時年70余歲,生年當在北周明帝二年(558)或稍前。此時庾信剛好入北。開皇元年(581)庾信去世時,釋法巖25歲左右。法巖說法風格,正在此一時期形成?;蚩裳裕◣r依據(jù)南朝文士編輯的佛教類書、撰寫的弘法文章、創(chuàng)作的涉佛詩文宣講佛法者,從周隋之際就開始了。庾信等入北南士的詩文及其三教思想在周隋之際的傳播,由此可見一斑。庾信是入北南士在北周處境不錯的少數(shù)幾個人物之一。周明帝、周武帝“雅好文學,信特蒙恩禮”其二,庾信等入北南士的三教論衡對北周影響顯著。進入北周的南方士人,也參加各種學術辯論活動。庾信《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有“高譚變白馬,雄辯塞飛狐”,是說麟趾學士在??苯?jīng)籍時論辯異常激烈、精彩。庾信撰于麟趾學士期間的《和何儀同講竟述懷》周武帝朝的露門學士,很可能是三教論衡中儒學一派的核心團體。露門學,天和二年(566)七月甲辰由周武帝創(chuàng)立,初置生員72人,稱露門學士或露門學博士。露門學以傳授講解儒家經(jīng)典為主。辛公義“召入露門學,令受道義。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shù)被嗟異”北周三教論衡,處處有南朝佛教文化的影子。衛(wèi)元嵩《上書請省寺減僧》、釋道安《二教論》,都有南朝佛教的痕跡。北周有關夷夏論的辯論與南齊顧歡《夷夏論》,有關因果報應的爭論與南朝戴逵《釋疑論》、慧遠《三報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綜上所論,庾信等入北南士創(chuàng)作的詩文,為北周帝王群公、下層士人、僧人群體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銷售代表職業(yè)發(fā)展培訓合同
- 2025年企業(yè)建設項目物資采購合同樣本
- 個人設備抵押借款合同參考范本
- 商業(yè)綜合體導向標識系統(tǒng)制作合同
- 制造業(yè)特許經(jīng)營合同規(guī)定
- 2025年臨時設施使用合同
- 商品房合同范本修訂版(預售、銷售一應俱全)
- 綠化工程項目樹木供應合同
- 跨境電商物流合同解析
- 度高新技術企業(yè)技術開發(fā)合同責任險合同
- 男科話術完整版本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統(tǒng)編版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全冊完整課件
- 大潔王槍水MSDS
- 勞務分包入住生活區(qū)承諾書
- 成績加權平均分計算器
- 直系親屬關系證明(存根)(共1頁)
- 鋼結構資料全套表格
- 辭退公務員審批表辭退國家公務員審批表
- ETF基礎篇--特有概念、計算邏輯及模板-文庫版(現(xiàn)金差額、現(xiàn)金替代、ETF申贖、計算模板)
- play的用法講解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