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地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2021年各地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2021年各地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2021年各地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2021年各地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高考語文真題

專題文言文閱讀

一、【2021?全國乙卷?T10T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

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日:

“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

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吧先眨骸扒淠?/p>

執(zhí)法,朕復何憂!”胄前后很藜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鄙令

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日:“法者,陛下所

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於權個,臣恐人無所措手足?!?/p>

上悅,兔仁軌死,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日:“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

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魂婷。

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

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

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

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庇墒侨钌醣?。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

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日:“煬帝時

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

木理舉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五人嘗為盜,余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

之?!鄙先眨骸按素M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

(節(jié)選自《通鑒經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戴青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

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

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

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

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

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噬弦驗楹蜻x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

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

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逼渲小吧弦赃x人多詐冒資蔭”是一個完整

的句子,“以”作謂語,“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之間不能斷開,

可排除AD項?!拔磶子性p冒事覺者”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

代前文所說“詐冒事覺”這一類人,共同作“有”的賓語,之間不可斷開,而下

一句“上欲殺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語,引領一個新的句子,要單

獨成句,可排除B。故選C。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犯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諫的執(zhí)著態(tài)度。

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

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B項,“抵極刑”,極刑

即死刑,抵意為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尸體示眾之意。故選B。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青認為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條例,若皇上敕令與法沖突,應以法為

準繩,唐太宗聽從了戴胄的意見,并高度評價他的看法。

B.裴仁軌因私事使喚門夫,唐太宗要處死他,李乾祐說法律為皇帝與天下共有,

不可輕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軌死罪,以乾祐為侍御史。

C.唐太宗認為死刑關乎人命,如果機械執(zhí)行法條難免會出現(xiàn)冤案,于是加強死刑

覆奏,讓判決更為審慎,這一舉措使許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錚;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

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因此告誡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訓。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

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錯誤。根據(jù)原文“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

可知,隋朝滅亡是因為皇帝無道和大臣不盡忠兩個原因造成的,而不僅僅是大臣

的原因。故選D。

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答案】(1)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

保存大的信用。(2)(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jù)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

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關鍵詞句:“既”,

已經;“斷”,處理;“復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忿”,憤怒;“信”,

信用。(2)關鍵詞句:第一句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

憐憫,憐惜;“狀”,情況;“可”,值得;“聞”,使……知道。

【參考譯文】

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

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

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被噬?/p>

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只

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候選

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

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被噬险f:“你能夠執(zhí)行法律,我還有什么可擔

憂的呢?”戴胄經常就像這次一樣寧肯使李世民發(fā)怒也要秉公執(zhí)法,說出來的話

語像不斷涌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太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

的案情了。郁令裴仁軌私下使喚看門的人,皇上很憤怒,想要斬殺他。殿中侍御

史長安李乾佑勸諫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獨有的。

如今仁軌犯了輕罪卻遭受極刑,臣擔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亂,不知如何是好?!被?/p>

上聽了很開心,兔了仁軌的死罪,讓乾佑擔任侍御史一職?;噬蠈檀蟪颊f:

“我認為死刑極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慮的緣故??墒秦撠?/p>

的官吏在片刻之間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處決犯人,君主為此撤掉音樂演

奏,減少膳食。我的宮庭里沒有常設的音樂,然后常常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

百官斷案,只依據(jù)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違法,這當中怎

能完全沒有冤枉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

二天之內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

上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jù)法律應

當處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币虼硕H悦模ㄋ狼簦?/p>

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三次回奏。

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

討論訴訟案件,魏征說:“隋煬帝時曾發(fā)生盜竊案,隋煬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竊賊,

稍微牽連是非難斷的,全都拷打審訊迫使服罪,總共二千多人,隋煬帝下令全部

處斬。大理寺丞張元濟奇怪竊賊如此之多,試著查究他們的罪狀,(得知)其中

五人曾是盜賊,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張元濟)最終沒敢堅持(公道)

奏報(真相),把所有人都殺掉了。”皇上說:“這豈只是隋煬帝無道,那些大

臣也沒有盡忠。君臣全都這樣,怎么能夠不滅亡!你們應該以此為鑒戒!”

二、【2021?全國甲卷?T10-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九月嬖丹木舉△窟時必虔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

陵陳堯更闔州人請幸成都帝以問寇準,準曰:"不知誰為陛下畫此二策?“帝曰:

“卿姑斷N可否,勿問W人也?!睖试唬骸俺加毛I策之人,斬以”孽,然后北

伐耳!陛下神武,將臣協(xié)和,若大駕親征,敵當自遁;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

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而勢,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潰,

敵乘勝深入,天下可復保耶?”帝意乃決,因問準日:“今虜騎馳突,而天雄軍實

為重鎮(zhèn),萬一陷沒,則河朔皆虜境也。軌為可守?”準以王欽若薦,且曰:“宜速

召面諭,授敕俾行?!睔J若至,未及有言,準遽曰:“主上親征,非臣子辭難之

日,參政為國柄臣,當體此意?!睔J若驚懼不敢辭。同月乙亥,以參知政事王欽

若判天雄軍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緒同其母蕭氏遣其統(tǒng)軍順國王蕭撻覽攻威虜、順

安軍,三路都部署擊敗之,斬偏將,獲其趟事。又攻北平巖及保州,復為州巖兵

所敗。撻覽與契丹主及其母合眾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擊其游騎。契丹遂駐兵

陽城淀,號二十萬,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是時,故將王

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帝日:“朕豈欲窮兵,惟思

息戰(zhàn)。如許通和,即當遣使?!岸?,遣曹利用詣契丹軍。十二月庚辰,契丹

使韓杞持書與曹利用俱來,請盟。利用言契丹欲得關南地。帝曰:“所言歸地事

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p>

契丹猶覬關南,遣其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持書復議,帝不許而去。利用竟以銀十

萬兩、絹二十萬匹成約而還。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

幸金陵/陳堯叟/闔州人請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

幸金陵/陳堯叟/闿州人請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

請幸金陵/陳堯叟/闔州人/請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

請幸金陵/陳堯叟/闔州人/請幸成都/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九月,契丹大舉入侵,當時因

為契丹敵寇深入中原,朝廷內外都震驚駭怕,召集群臣詢問應對策略。王欽若是

臨江人,請求皇帝駕臨金陵暫避。陳堯叟是闔中人,請求皇帝駕臨成都暫避?!叭?/p>

寇”是入侵之意,“時”作后句的時間狀語,應在“時”前斷開,排除AD?!巴?/p>

欽若/臨江人”“陳堯叟/闿州人”是兩個判斷句,“臨江人"和''閩州人"均為

賓語,在其后斷開,排除B。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在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

B.廟社,廟指宗廟,社指社稷,廟社在古代常用來借指國家朝廷。

C.閏月,農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

D.輜重,文中指行軍時隨軍運載的軍械、糧草、被服等軍用物資。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閏某月指加在某月

之前那個月”錯誤,閏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閏某月”。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契丹軍隊南侵宋朝,面對強致,寇準堅決反對退避內地,提出應當嚴懲主張避

戰(zhàn)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駕親征。

B.寇準舉薦主張避戰(zhàn)的王欽若鎮(zhèn)守天雄軍,并告誠欽若:皇上決定親征,臣子不

可辜負圣意。欽若驚懼不敢推辭。

C.契丹軍隊屢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虜、順安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而后又合兵

攻定州,均遭到宋軍迎頭痛擊。

D.在戰(zhàn)局有利的情況下,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

軍中談判,最終與契丹達成盟約。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原文內容的能力。D項,“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

動提出議和"錯誤。原文“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

遣李興議和”可見,并非宋朝皇帝主動議和,而是契丹主動議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

(2)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

【答案】(1)常??v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撒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

(2)如果想要貨物錢財,漢朝曾賜給匈奴單于玉帛,有先例,應當答應他們。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關鍵詞:(1)每:

常常??v:縱容,縱使。剽掠:搶劫掠奪。?。荷晕?。輒:總是,就。引去:撤

退。徜徉:徘徊游蕩。(2)貨財:貨物錢財。故事:先例,舊例。宜:應該。許:

答應。

【參考譯文】

九月,契丹大舉入侵,當時因為契丹敵寇深入中原,朝廷內外都震驚駭怕,

召集群臣詢問應對策略。王欽若是臨江人,請求皇帝駕臨金陵暫避。陳堯叟是閱

中人,請求皇帝駕臨成都暫避?;实塾眠@件事去詢問寇準,寇準說:“不知道是

誰替陛下籌劃這兩種策略?”皇帝說:“你姑且判斷這兩個方法是否能行,不要

詢問是誰出的計策。”寇準說:“我想要找到這個獻策之人,斬殺他們,用他們

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罷了!陛下英明神武,將軍大臣團結協(xié)作,如果陛

下御駕親征,敵人應當自己逃跑;不這樣的話,用奇計來阻撓他們的陰謀,堅守

城池來使他們軍隊疲敝,彼勞我逸,我方自然得到勝算。為什么要拋棄宗廟社稷,

想要駕臨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潰,敵人乘勝深入腹地,天下還可以

再保住嗎?”皇帝的心意就此決定,于是問寇準說:“如今敵人騎兵奔馳突襲,

而天雄軍是我朝重鎮(zhèn),萬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會成為敵人的地盤。誰能夠

來守衛(wèi)天雄軍呢?''寇準就把王欽若推薦給皇帝,并且說:“應該趕快召見他當

面曉喻,授予他敕令,讓他立即行動。”王欽若到了宮中,還沒來得及說話,寇

準就突然說:“主上親征,不是臣子以困難而推辭之時,您是國家的重臣,應該

能體會這個道理?!蓖鯕J若又驚又怕不敢推辭。閏月乙亥日,憑借參知政事的身

份,王欽若做天雄軍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國主隆緒和他的母親蕭氏派遣他們

統(tǒng)領軍隊的順國王蕭撻覽攻打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都打敗了他們,斬殺了

偏將,獲取了他們的糧草輜重。又進攻北平喈和保州,再次被州罷兵打敗。蕭撻

覽與契丹國主以及他的母親聯(lián)合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們的游騎兵。

契丹于是在陽城淀駐軍,號稱二十萬,常常放縱游騎剽掠搶奪,稍有不利就退去,

徘徊猶疑沒有斗志。這時,以前的將領王繼忠向契丹說與宋朝和好的好處,契丹

認為他說的對,派遣李興議和。皇帝說:“我哪里想要窮兵默武呢,只想要停止

戰(zhàn)爭。如果你們答應通和,立即就派遣使者?!倍臼?,派曹利用拜訪契丹軍。

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韓杞拿著議和文書和曹利用一起前來,請求合盟。曹利

用說契丹想要得到關南的土地。皇帝說:“他們所說的歸還土地的事極其沒有道

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應當與他們決戰(zhàn)!如果想要獲得錢財,漢朝也曾

拿玉帛賜給單于,有此舊例,應該答應他們?!逼醯ひ廊挥J覦關南土地,派遣他

們的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拿著議和書再次來商議?;实鄄辉试S而離開。曹利用最

終以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結成盟約而回。

三、[2021?新高考I卷?T10T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手,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

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

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B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字搴,自兩漢以親未濟如冬之

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

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

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

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

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

年之后,浮中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

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廖今,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

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

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

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賊,密使左右試賂之。

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

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p>

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

不治?”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

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

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

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

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

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

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

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

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

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強宗室”是“鎮(zhèn)天下”的目的,中間不能

斷開,“故”表結果的連詞,引領下文,“故”前斷開,所以排除AD;“雖”為

連詞,經常用于句首,所以在“雖”前面斷開,“皆為王”作謂語,主謂間不該

斷開;“遍封宗子”中“宗子”作賓語,“子”后斷開;“于天下利乎”,這是

疑問句,承前省略主語“此(這樣做)”,獨立成句。據(jù)以上分析排除C。故選B。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項,“跟軍國大

事相關的各種急務”錯誤。庶務,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

人員。故選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的一項是()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

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

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

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

太宗的不當行為諫凈,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項,“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錯誤。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嚴刑峻法,并非否認

嚴刑峻法的作用,選項概括不準確。故選B。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上患吏多受冰,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答案】(1)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

(2)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

臣就會變成忠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關鍵詞:(1)“患”,

擔心;“贖”,賄賂;“左右”,身邊的人。(2)“惡”,討厭;“過”,過錯;

“佞",諂媚。

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

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第一問: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第二問:告誠后

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釋''君

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

得失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

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太宗三個善于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

己的道德和執(zhí)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xiàn)良好的君臣互動。

【參考譯文】

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

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

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

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太

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

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

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來養(yǎng)護自

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

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

太宗面含嘲笑著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

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

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重法!”這樣

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

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

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不愿意信任群臣,

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以一人的智慧決定天下事,

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

蔽,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

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

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御史。太宗擔心官吏中多

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

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

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恐怕

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的古訓。”太宗聽了很

高興,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并

不一味地順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馬光曰: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

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化

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

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

四、【2021?新高考n卷?T10T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薄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

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祭酒,逖居亭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

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速與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

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給千人

縻,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將其幫四百余家渡,中流,擊

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

二千余人而后進。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桓宣救之,虎解去。晉王住帙

天下,稱:“石虎敢?guī)熑?,渡河縱毒,今遣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

場,受祖逖節(jié)度。”大興三年,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

甚多,境漸蹙。秋七月,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

勸課農桑,撫納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

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

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

息。四年秋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zhèn)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

而淵一旦來統(tǒng)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將有內難。知大功不遂,感

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祖逖既卒,

后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

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

惡聲也/因起舞/

B.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

非惡聲也/因起舞

C.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

惡聲也/因起舞

D.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止匕

非惡聲也/因起舞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

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

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本推鸫参鑴Α!吧儆写笾尽笔恰胺?/p>

陽祖逖”的謂語和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中夜”是“聞雞鳴”的時間

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琨”是“蹴”的賓語,“覺”補充“蹴”的狀

態(tài),緊密相連,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故選C。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鎮(zhèn),為兵家所重。

B.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qū)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D.傳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文。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C項,“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錯。從原文來看,“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軍

隊。故選C。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的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支持,這堅定

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發(fā)誓:若不能收復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譙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救;后鎮(zhèn)雍丘,屢次派兵邀擊后趙

軍隊,使后趙疆土日益縮??;又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

C.大興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為鎮(zhèn)西將軍。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

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桑,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

D.祖逖死后,后趙頻頻侵犯河南地區(qū),攻陷襄城、城父,包圍譙城,豫州刺史祖

約抵擋不住,退駐壽春,后趙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重新陷入了騷亂。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A項,”仍然盡力支持”錯。原文是“睿

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給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

自召募”,只給了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連軍隊都沒給,讓祖逖自己招募,

算不上“盡力支持”。故選A。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飛

(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

【答案】(1)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易,收取十倍的利潤。

(2)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題得分點有:報,答復;聽,聽

憑;互市,互相貿易。(2)題得分點有:遂,成;感激,情緒激動。

14.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答案】(1)祖逖多次攔擊后趙軍隊取勝,使得后趙疆土縮小,后趙王石勒不得

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2)祖逖沒有阻止民間互相貿易,并約束士兵

不要侵犯后趙百姓,使得兩國邊境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兩國邊境得到暫時安寧的原因有:

“大興三年,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漸蹙”“逖

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

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多次攔擊后趙軍隊取勝,使得后趙疆土

縮小,后趙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

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祖逖沒有阻

止民間互相貿易,并約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趙百姓,使得兩國邊境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

生息。

【參考譯文】

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

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

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

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

是臣下怨恨叛亂,由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外族人鉆了空

子,禍害遍及中原?,F(xiàn)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

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tǒng)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

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

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

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

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

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

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祖逖已經進入譙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圍了譙城,

桓宣來解救祖逖,石虎解圍而去。晉王傳檄文昭告天下,稱:“石虎膽敢率領犬羊

烏合之眾,渡過黃河荼毒民眾,現(xiàn)派遣瑯邪王司馬裒等九軍、精銳士卒三萬,由

水、陸四路直赴賊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揮?!贝笈d三年,祖逖鎮(zhèn)守雍丘,多次派

遣兵士攔擊后趙軍隊,后趙鎮(zhèn)守的將士歸附祖逖的很多,后趙疆土日益縮小。這

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詔加封祖逖鎮(zhèn)西將軍,祖逖在軍中,與將士同甘共苦,嚴

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業(yè)生產,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

以禮遇。祖逖在積谷練兵,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后趙王石勒很擔心這件事,

于是到幽州為逖修了祖父、父親的墳墓,安排了兩戶人家替他們看守祖墳,于是

給祖逖寫了一封信,請求通使及互相貿易。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

間互相貿易,收取十倍的利潤。禁止將領們不使他們侵犯后趙的百姓。兩國邊境

之間,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讓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zhèn)守

合肥,祖逖已經掃除了障礙,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淵突然有一天來統(tǒng)領

這里,祖逖內心怏怏不樂,又聽說王敦與劉刁互相結怨,將要有內亂。祖逖知道

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

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譙國、粱國之間都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趙多次

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圍譙城。豫州刺史祖約不能抵抗,退守壽春。

后趙于是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騷亂不安了。

五、【2021?浙江卷?T14T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

答謝景山①書

蔡襄

襄頓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數(shù)十篇,其間景山所稱道而仆所不愿為者,

因事往問,幸而時中,欲景山思而從之,不敢陳于文辭也。近蒙示書,盈千百言,

引喻稱類,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終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罩于人,亦某

過之大者也。

某嘗液景山好稱學韓杜筆,語于人,今而日:“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

且嗜退之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某謂由道而學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

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為文之本,文為道之用。與其誘人于文,孰若誘

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書主文辭而言,故有是云,襄豈敢鄙文詞哉?顧事有先后

耳。襄之為文,無能過人,其句讀高下,時亦類乎古人,無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務以文詞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

位,于道為無枉。古之人重其自進,我仕且困墜,求知于人無愧?!庇衷疲骸坝?/p>

數(shù)頃田,必歸耕海上。”景山何樂于自進,而勇于自退乎?是未離乎躁也。妾者

易進而難退,狷者難進而易退,妥與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進退,唯其道

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進為比,茍有異于襄之說,雖前世重人,襄不從

矣,其稱仲尼,佛聆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而魯候,斯二各何求哉?委乎天西待用

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顛蹶,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憤意外之橫辱?!彼?/p>

亦景山未之思與?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賢者之規(guī),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

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賢者之說,吾畏而且愧焉;其言異于是,

吾將憫之,豈瑕受而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

憤之心日益損矣!景山又云:節(jié)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

襄又復而讀之,益悲,豈行己之謬與?如景山且不能見信,尚何望于眾人?雖然,

襄無求信于人,自信甚明白。身之窮泰。不得而知之,為學遠近,力窮則已,其

所自信者,不卻行而利動也。今日視前日,猶能樂其所是,而僻其所不至;使年

益加而慮益廣,豈肯舍所樂而從所恨哉!

與景山別久,思一相見,以道所懷,令費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

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不宣。襄頓

首上。

(選自《全宋文》)

【注】①謝景山: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

進士,官許州法曹,有《謝景山詩集》。②佛聆(xT):人名,與孔子同時。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思硼的一項是()

A.特唱于人唱:稱道,贊揚。

B.某嘗病景山好稱學韓杜筆?。号u,不滿。

C.君子皆不用也由:遵循,遵從。

D.而恨其所不至恨:遺憾,后悔。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A項,本句意為:只是您能帶頭

倡導他人。唱,通“倡”,倡導。故選A。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困于道者多矣移其栗干河內

B.委乎天地待用者也惜其用武耐不終也

C.蓿使襄年四十而卑辱其翼若垂天之云

D.以道所懷作《師說》以貽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辨析文言虛詞含義及用法的能力。A項,介詞,被;介

詞,至U。B項,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C項,副詞,表假設,如果;動詞,

像。D項,兩個“以”都是連詞,表目的,來。故選D。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硬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體現(xiàn),對謝景山沉溺文

辭,倒置文道的寫作傾向,抱有質疑、商榷的態(tài)度。

B.謝景山年過四十,仕途不順、感嘆世間少有知己伯樂,怨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

急于以文求進,卻又輕言放棄,常常急躁不安。

C.作者希望謝景山能潛心向道,增進才識,不輕易為他人言語議論左右,不仿效

前代高位之人自進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

D.本文采用逐層辯駁的手法,表達作者淡泊名利,樂學自信,溫厚雅正的處事態(tài)

度,行文真誠坦蕩,理直氣剛。措辭精確凝煉。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原文內容的能力。C項,“不攀附孔、孟圣人”錯

誤,原文“其稱仲尼……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可見,作者并不是

要求朋友不攀附孔孟,而是請朋友不要相信前世眾人所說的孔孟也汲汲營營試圖

自謀仕進的說法,并為孔孟辯解他們不過“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并非自謀仕進。

故選Co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

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答案】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益陳己之所守/抑未知親山以為非是也/誠

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今雖然言語誠懇反復告誡,

并不是想要求得勝過景山,只不過是陳述我自己所堅守的道義;又不知道景山認

為是正確還是錯誤。如果你真的認為不正確,幸虧我也已經說給你聽了,我不敢

再多次煩擾你了?!罢佌伷湓~”其實是“其詞諄諄”,指言語懇切,形容詞謂語

其后不帶賓語,在其后斷開?!熬吧健弊鳌皠儆凇钡馁e語,在其后斷開?!凹褐?/p>

所守”作,,陳”的賓語,在其后斷開?!耙病弊直砭淠┩nD,在其后斷開。“非

是”作“以為”的賓語,在其后斷開?!把伞弊志淠┱Z氣助詞,在其后斷開。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話。(8分)

(1)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4分)

(2)襄又復而讀之,益悲,豈行己之謬與?(4分)

【答案】(1)(我)學習他們的精神,又學習他們的文詞,還擔心什么呢?并且

(我)愛好韓愈的文章。想誘導他人與自己一樣喜愛。(2)我又再次讀信,更加

感慨,難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錯嗎?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關鍵詞:(1)師:學習。

意:精神。詞:文詞。何患:患何,擔心什么。嗜:愛好。同:與……一樣。所

樂:所喜愛的。(2)復:再次,又。益:更加。悲:感慨。豈:難道。行己:自

己立身行事。謬:錯誤。與:通“歟”,句末語氣助詞,可譯為“嗎”。

【參考譯文】

蔡襄頓首景山足下:夏季有辱您向我展示幾十篇新文章,這中間景山你所稱

贅而我不愿意做的,通過一些事情而前往問詢,幸而不時切中,想讓景山你思考

并聽從我的想法,不敢在文辭中陳述。最近蒙受您給我寫信,滿滿千百字,引喻

稱類,猶如固守信念而絕不動搖的樣子。我想要始終不說出來,然而如果景山您

頑固而不改變,只是你能倡導他人,這也是我的大過錯。

我曾經擔心景山你喜歡稱自己學習韓愈杜甫的筆法,對人說,如今說:“(我)

學習他們的精神,又學習他們的文詞,還擔心什么呢?并且(我)愛好韓愈的文

章,想誘導他人與自己一樣喜愛?!蔽艺J為由學道而學文,只要道理通達了,文

章也就寫得好了;由學寫文章而到學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則很多。因此,“道”

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與其用文章誘導人,不如先用道理誘導

人吧?景山上一次書信中主張文辭而說,因此我才說這些話。我哪里敢輕視您的

文詞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我寫文章,沒有能超過他人的,句讀的高下,有時

也類似于古人,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又擔心景山嗟嘆世上的人不理解自己,一定要憑借文詞來求得自己有地位,

如今說:“我憑借文章向皇帝尋求正道,對于尋求正道來說也不受屈。古代的人

看重自謀仕進,我仕途將要困頓跌落,向他人尋求了解并沒有什么值得愧疚的?!?/p>

又說:“如果我有幾頃田地,一定回到湖海之上歸耕田園。”景山為什么樂于自

謀仕進,而又勇于自我退隱呢?這是還沒有脫離浮躁心態(tài)啊??裢娜巳菀资诉M

卻難以退隱,狷介的人難以仕進卻容易退隱,狂妄與狷介,君子都不遵從。君子

對于進退,只看重道義罷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權之人的自我仕進來類比,如果

他們的說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權之人,我也不會聽從的。他們稱孔子、佛

聆被召見就想要前去映照,孟子不被魯侯重視,那么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

自己的命運委托給上天而等著發(fā)揮才能罷了。

又擔心景山憂慮仕途的下降,如今竟然說:“并不是憂慮沒有得到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