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陽明心學的詩性智慧
楊明心學的意識理論與中國詩歌思想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為。首先,神要理解的是,把靈魂視為萬物精神的根源,強調人是萬物精神的主體原則,賦予儒家精神作為教師的強烈自我應用的性質,因此有一種“童心”理論,它對個性和自然情感都有好處。其次,在性方面,“性靈”是意識的流行趨勢。要從性的本質出發(fā),回到心的虛擬靈魂,形成儒家生命的研究、莊禪的智慧。兩方面的結合,啟發(fā)了重主觀體認而強調個性,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講韻趣,排斥模擬而貴獨創(chuàng)的文藝思潮。一“和和”中國的“和”和“致善良”之學新儒學由宋至明的發(fā)展,是一個從性理之學為主到以心學為主的演變過程,在象山、白沙之后,有集儒家心性學之大成的陽明心學產生。鑒于以性理為宗的程朱理學的心、理二分之弊,陽明心學以心性合一的“良知”為本,倡言心即理,注重心體的寂感真幾和流行發(fā)用,以為天理就在人心之中,人心之良知即天理,若能當下直悟而“致良知”,人人皆可成為圣人。這種體用不二、知行合一的心學思想,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具有繼往開來的劃時代意義,并影響到一代學風和文風。“良知”之說,可追溯到孟子所講的人之天良?!睹献印けM心上》云:“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绷寄艹鲇诹贾?而且都是天生的自然品性,無須后天的學習思慮。但孟子只是用良知來證明人有良心而性善,陽明則進一步用它來指點寂感真幾的心體,他認為“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良知即是未發(fā)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動之本體,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須學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體,初不能有加損于毫末也?!?良知是道,是天理,是心之本體,良知面前人人平等。陽明《詠良知四首示諸生》云: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其一)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其二)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人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其三)2其一說良知人人皆有,如孔圣人就在每人心中,只是囿于聞見而被遮蔽,但浮云蔽日并非日不存在;其二講良知的開明可作為擺脫日常憂苦煩惱的良方,能給人帶來快樂;其三謂良知乃人心的主宰和萬化的根源,良知真切則心有主,如航行有指南針,永不會迷失方向。陽明說:“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發(fā),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有‘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3把良知視為千古圣賢相傳的一滴骨血,并說是自己從千死萬難中體悟出來的,所謂:“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為一者也。”4若心與理一,則知與行合,“良知”既是心地工夫,又是超越自身向上復歸的心體;“致良知”在于吾心的明覺精察,是當下辨別真?zhèn)紊茞旱闹獛字V?故知之真切篤實即是行,知行只是一個工夫。陽明的“致良知”之學,突出了良知的流行發(fā)用和本體性質,使儒家的心性論更具主觀唯心色彩,也更具活潑的生命精神和實踐品格。這種陽明心學的特點及其對后世文風的深遠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主張師心自用;一是講心體虛靈。體用一源的良知是師心自用的內在根據,陽明《答人問良知二首》其一云:“良知即是獨知時,此知之外更無知。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5意謂良知的發(fā)現(xiàn)有賴于慎獨時的立誠去妄,屬于自家痛癢自家知的內心反省。他反對拘泥于文義上求道,要求返觀自心,以為“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亙古亙今,無終無始,更有甚同異?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知道須從自己心上體認,不假外求始得,做人的根本在于良知。他在《長生》詩中說: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7明確提出要以自己心中的良知為師,開師心自用之門。其《示諸生三首》其一云:“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但致良知成德業(yè),謾從故紙費精神。乾坤是易原非畫,心性何形得有塵?莫道先生學禪語,此言端的為君陳?!?以致良知為不假外求的心地工夫,目的是求“真己”或“真吾”,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陽明說:“這心之本體,原只是個天理,原無非禮,這個便是汝之真己。這個真己是軀殼的主宰。若無真己,便無軀殼,真是有之即生,無之即死?!?真己又稱“真吾”,實為心之本體的良知。他在《從吾道人記》中說:“夫吾之所謂真吾者,良知之謂也。父而慈焉,子而孝焉,吾良知所好也;不慈不孝焉,斯惡之矣?!?0真己或真吾以個人的良知為本,是一種以師心自用為特征的自我論,它將自己的良知或良心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吾良知之好即真吾之好,亦即天下之所同好也。舍此再無別的標準。因此,吾得之于心而實有諸己的良知才是“真知”,所謂“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說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而是也,雖說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且況其出于孔子者乎!”11每人憑良知即可自定是非,不一定非要以孔子的是非為準則。陽明先生說:“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只不要欺他,實實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惡便去。他這里何等穩(wěn)當快樂?!?2這便是致知的實功,六經也只不過是吾心的注腳。這層意思他曾于詩中多次提及,其《送劉伯光》云:“謾道六經皆注腳,還誰一語悟真機?”13《送蔡希顏三首》其三說:“悟后六經無一字,靜馀孤月湛虛明?!?4又《次欒子仁韻送別四道》其一:“從來尼父欲無言,須信無言已躍然。悟到鳶魚飛躍處,工夫原不在陳編?!?5如此說,吾心“良知”的地位高于經典,“致良知”才是人生的正途。虛靈明覺是良知之本。陽明《答顧東橋書》說:“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虛靈明覺,即所謂本然之良知也。其虛靈明覺之良知,應感而動者謂之意;有如而后有意,無知則無意矣。”16人心之靈覺主要表現(xiàn)為具有知覺、情感和意向等活動功能,能賦予世界萬物和生命存在以意義。世界的存在靠心的靈覺而獲得意義,離開了心的知覺,世界便無意義,對于人而言,無意義的事物等于不存在。陽明說:“知是理之靈處。就其主宰處說,便謂之心,就其稟賦處說,便謂之性。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兄,只是這個靈能不為私欲遮隔,充拓得盡,便完;完是他本體,便與天地合德?!?7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而人的生命不能無知覺,所以說:“人孰無根?良知即是天植靈根,自生生不息?!?8以良知為天理,視人心為天淵,靈覺的流行發(fā)用,既昭示天理的生生之仁,又顯示了個體生命的躍動。如果說靈覺是就良知的作用而言,可從功能上解釋心;那么,虛明則表示良知心體的“存在”,具有更普遍的宇宙本體的意義。良知的虛明全靠靈覺的發(fā)用流行來體現(xiàn),心體就在心用之中,故曰“虛靈”,或稱“靈明”。陽明說:“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9以為人心即天地之心,而人心只是一靈明?!翱芍涮烊刂虚g,只有這個靈明,人只為形體自間隔了。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他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20所以: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fā)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電,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是一體。21人心靈明,方有良知,宇宙萬物也才有意義。故“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虛無形中發(fā)用流行,未嘗作得天的障礙。圣人只是順其良知之發(fā)用,天地萬物,俱在我良知的發(fā)用流行中。”22若把良知當做先驗的心體,視為造化之精靈,那么只能是一虛無的本體。陽明先生說:“良知本體原來無有,本體只是太虛。太虛之中,日月星辰,風雨露雷,陰霾氣,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為太虛之障?人心本體亦復如是?!?3良知之無有如太虛,故良知本無知,無知才能無不知,于是有天泉證道的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4無善無惡是說心體如太虛,并非先天就存有善念或惡念,意念的產生乃后天之事。只因心體本來明瑩無滯,皎如纖塵不染之明鏡,才有那恒照天地萬物的一點靈明。二和土性———李的中國傳統(tǒng)心學的師心自用,以重“真己”的方式開啟返歸自然本真的思想,教人于心之己發(fā)的自然情性中追求生命的價值,實現(xiàn)由性理主義到抒情主義的轉變。但僅憑主觀心意的知解任情,也易造成心體失落和道德失范,走向一空依傍的猖狂之路,這方面的思想代表是李贄,他要保持文人“童心”而為世所不容,求真心卻附入空寂,主張抒寫真性情卻成為異端,堪稱悲劇性人物。李贄在明代儒學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屬于王學左派,曾編訂《陽明先生道學鈔》和《陽明先生年譜》。在陽明后學中,他對王畿高邁灑脫的龍溪之學尤為佩服,以為明快透髓,其《與焦漪園太史》書說:“至陽明而后,其學大明,然非龍溪先生緝熙繼續(xù),亦未見得陽明先生之妙處?!?5龍溪之學是陽明心學的嫡傳,陽明以“真己”或“真吾”為良知的自立自信精神,通過龍溪傳給了李贄。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王畿繼承了陽明心學良知現(xiàn)成的思想傾向,用“四無”論和無善說解釋陽明的四句教,認定心體之無乃先天的自然現(xiàn)成之本真,良知原是無中生在,蘊藏萬物生化之幾。他以心體的流行發(fā)見為良知,強調直心而動的當下現(xiàn)成,說有良知者應如赤子般當喜便喜、當啼便啼。所謂“赤子之心,純一無為,無智巧、無技能,神氣自足,智慧自生,才能自長,非有所加也。”(《書累語簡端錄》)26以赤子之心喻良知的自然天成。他在《書同心冊卷》中又說:“良知在人,不學不慮,爽然由于固有;神感神應,盎然出于天成。本來真頭面,故不待修證而后全?!?7這種以真心自然為良知的思想為李贄的“童心”說所本。作為陽明和王龍溪良知自然現(xiàn)成論的一種延伸,李贄以“童心”指人最初的那種純真本心,含有以無善無惡為心體,以良知流行為主宰,排除任何假借的思想;但他又將童心等同于赤子之心,特指不受任何觀念和經驗影響的絕假純真的自然心體,剔除了陽明心學天賦良知的道德意識,所重在一個真字,不以善惡而是以真假為價值判斷的準則。其《童心說》云: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28在儒家的經史文獻里,“童心”原是帶有貶義的,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魯昭公繼位時視喪禮為兒戲,“居喪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所以史家感嘆:“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9《史記·魯周公世家》在記載同一件事時也說:“昭公年十九,猶有童心?!狈?“言無成人之志,而有童子之心?!?0所謂“猶有童心”,指像小孩一樣隨心所欲,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受世俗道德規(guī)范和成人教條的拘束。為強調心體的本真和自然,李贄發(fā)展了良知現(xiàn)成論,一反“以童心為不可”的傳統(tǒng)觀念,用童心來指證人之真心,又認為有真心之人才是真人,用來對抗以聞見道理為心的假道學。以真假論人心,童心未泯自然是很可貴的,尤其是在重個性和尚真情的文學領域。龍洞山農在刊刻《西廂記》的敘語中說:“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1希望別把他的愛好《西廂記》之舉視為尚有童心。李贄的童心說即由此而發(fā),認為最初的童心才是人之真心,出自真心之文才能感動人,若似真非真,所以入人心者必不深。在《雜說》中,他以《西廂記》、《拜月亭》等作品為造化無工的“化工之作”,譽為不可語于天下之“至文”,所謂“追風逐電之足,決不在于牝特驪黃之間;聲應氣求之夫,決不在于尋行數(shù)墨之士;風行水上之文,決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32他說: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為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欲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蓄極積久,勢不能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寄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訴心中之不平,感數(shù)奇于千功。既已噴玉唾珠,昭回云漢,為章于天矣,跡亦自負,發(fā)狂大叫,流涕慟哭,不能自止。寧使見者聞者切齒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余覽斯記,想見其為人,當其時必有大不得意于君臣朋友之間者,故借夫婦離合因緣以發(fā)其端,于是焉喜佳人之難得,羨張生之奇遇,比云雨之翻覆,嘆今人之如土。33把出自真情而不吐不快的觸景興嘆之言、發(fā)狂大叫之語,都視為無意于為文的天下之至文,立說根據即在于有童心者發(fā)言無忌。其《童心說》謂:“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yè),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進勢先后論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說甚么《六經》,更說甚么《語》、《孟》乎?”34只要是出自絕假純真的童心,只要不受聞見和道理的遮蔽而自出心裁,那么,無論使用何種文體,也不論時代先后,都可視為天下之至文。相反,若是出于依傍和假借,既使行文合于六經之體,義近《論語》和《孟子》,也是與自己性情毫不相干的假文。做人貴在有自家面目,作詩文亦然,若以真心為文,則不求工而自工耳!有真心與做真人彼此關聯(lián),真心指童心未泯,真人即童心未被聞見和道理所損害之人。除了求本心之真而外,人之性情的自然流露也是李贄童心說所強調的,有以自然為美的自然人性論傾向。在《讀律膚說》里,他指斥性情受拘束者為詩奴,認為其作品直而無情,淡而無味,了無聲色。蓋聲色之來,發(fā)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牽合矯強而致乎?故自然發(fā)于情性,則自然止乎禮義,非情性之外復有禮義可止也。惟矯強乃失之,故以自然之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復有所謂自然而然也。故性格清徹者音調自然宣暢,性格舒徐者音調自然疏緩,曠達者自然浩蕩,雄邁者自然壯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絕。有是格,便有是調,皆情性自然之謂也。莫不有情,莫不有性,而可以一律求之哉!然則所謂自然者,非有意為自然而遂以為自然也。若有意為自然,由與矯強何異。35這種以情性的自然流露為美、主張性格多樣化的主張,反映了童心說突出自我的個性化原則。真人應是性情中人,哪怕其性行乖僻,也較喜歡以假言作假文的假人要好得多。在《童心說》中,李贄認為童心的喪失和假人的形成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則因聞見而好美名,為顯示美德或欲掩蓋丑行而成偽飾;再則因讀書識義理而成見在心形成理障?!坝谑前l(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w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庇谑菙嘌?“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于童心之言明矣?!?6批判的矛頭直指儒家的名教及其道學經典,以為書讀多了易使人成為假人,有損童心的真率自然。其《與友人論文》說:“凡人作文皆從外邊攻進里去,我為文章只就里面攻打出來,就他城池,統(tǒng)率他兵馬,直沖橫撞,攪得他粉碎,故不費一毫氣力而自然有馀也。凡事皆然,寧獨為文章哉!只自各人自有各人之事,各人題目不同,各人只就題目里滾出去,無不妙者?!?7強調作詩文要有自家面目,性情不受拘束者,為文遂有自然天成之妙。童心已非以良知判斷是非的道心,而是要張揚個性、抒發(fā)情性的文心,故以真率自然為貴。李贄《自贊》云:“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詞鄙俗,其心狂癡,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見親熱。其與人也,好求其過,而不悅其所長;其惡人也,既絕其人,又終身欲害其人。志在溫飽,而自謂伯夷、叔齊;質本齊人,而自謂飽道飫德?!?8以自嘲兼嘲世的口吻,表達了愿做真小人而不喜偽君子的看法,號召做直人、講真話。在評人論文時,他尤為推崇為文真率自然的蘇東坡,曾編批《坡仙集》四冊,并在《與焦弱侯》中說:“《坡仙集》雖若太多,然不如是無以盡見此公生平,心實愛此公,是以開卷便如與之面敘也。”39他認為古今的風流人物,唐有李白、宋有蘇東坡,可稱人龍、國士,可稱萬夫之雄。其《復焦弱侯》說:“蘇長公何如人,故其文章自然驚天動地。世人不知,只以文章稱之,不知文章直彼馀事耳,世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垂不朽者。”40他對蘇軾的獨立人格和不同流俗的個性極為贊賞,其《又與從吾》云:“蘇長公片言只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1將蘇軾文章的揮灑自如和出神入化,歸結為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這對晚明公安三袁的“性靈”說有直接影響。從主張童心到提倡性靈,乃水到渠成之事。三性靈即真詩,理想國的政治調查在重真情、崇個性和尚自然等方面,公安三袁受李贄的影響是直接的。袁中道(小修)在《龍湖遺墨小序》中說:“龍湖先生(指李贄),今之子瞻也,才與趣不及子瞻,而識力膽力,不啻過之?!?2對李贄的過人膽識極為欽佩。在《吏部驗封司郎中郎先生行狀》中,他記敘了萬歷年間兄弟三人多次拜謁李贄的經過,言及其兄袁宏道(中郎)時說:“先生既見龍湖,始知一向掇拾陳言,株守俗見,死于古人語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至是浩浩焉如鴻毛之遇順風,巨魚之縱大壑。能為心師,不師于心;能轉古人,不為古轉。發(fā)為語言,一一從胸襟流出,蓋天蓋地,如象截急流,雷開蟄戶,浸浸乎其未有涯也?!?3這種心靈受到震撼之后,靈機逼極而通的真切感悟,為中郎思想上和創(chuàng)作上的一次突變與飛躍。所謂“一段精光”,指其性靈而言,類于陽明心學講的一點靈明;“從胸襟流出”指抒寫自己意之所欲言,屬于自性流行的生命情態(tài),其韻趣以自然天成為貴。袁中郎是三袁中最為李贄看中的領軍人物,謂其膽識皆迥絕于世,可稱真英靈男子;而中郎自見李贄后亦別開手眼,所為詩文俱從靈源中溢出,不僅識別、才別和學別,更兼隨意瀟灑的膽別和趣別。在文學思想方面,繼李贄童心說所講的見真心、做真人之后,三袁進一步提倡寫真詩,鼓吹真詩出自性靈。他們所追求的詩文創(chuàng)作的真,首先是一種性情之真。中郎《答江進之別詩》云:“對客語如錦,當機鋒似鐵。喜怒性情真,緩急肝腸熱?!?4江進之即江盈科,他在《敝篋敘》中所轉述的袁中郎的論詩之語,為“性靈”說的宣言:詩何必唐,又何必初與盛?要以出自性靈者為真詩爾,夫性靈竅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觸,心能攝之;心所欲吐,腕能運之。心能攝境,即螻蟻蜂蠆皆足寄興,不必《睢鳩》、《騶虞》矣;腕能運心,即諧詞謔語皆是觀感,不必法言莊什矣。以心攝境。以腕運心,則性靈無不皆達,是之謂真詩,而何必唐,又何必初與盛之為沾沾!45以性靈為真詩的源泉,并以此作為詩文批評和作家評論的根據。在《敘小修詩》中,袁中郎稱其弟小修少有慧性,長成后以豪杰自命,足跡所至幾半天下,詩文亦因之以日進,“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6在他看來,只要是情與境會,有真情實感,那怕失之淺露,失之俚俗直白,也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本色語。所謂“大概情至之語,自能感人,是謂真詩,可傳也。而或者猶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隨境變,字逐情生,但恐不達,何露之有?”47為求真而不惜率直,反對言不由衷的剿襲模擬?;谶@種看法,中郎對前后七子“詩必盛唐”和“文必秦漢”的復古主義論調極為不滿,他在《丘長孺》書中說:“大抵物真則貴,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唐自有詩,不必選體也?!?8其《答李子髯》詩云:“當代無文字,閭巷有真詩?!?9強調自由抒寫真性情之重要,以為真詩乃在民間。以真性情釋性靈,是公安派對李贄童心說的一種繼承,也符合“性靈”一詞在以往詩文評里的通常涵義。蓋性、靈二字組詞聯(lián)用始于南北朝,如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第九》云:“文章之體,標舉興會,發(fā)引性靈,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0發(fā)引性靈即是發(fā)引性情。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說:“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鐘,是謂三才,”51以為人生天地間,稟性靈秀而情感豐富,故其《序志》云:“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2視性靈為文章之本,也是就性情而言。鐘嶸《詩品》強調詩人“吟詠性情”的重要,在評論阮籍的詩歌創(chuàng)作時說:“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而《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fā)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53很顯然,陶性靈指的就是吟詠性情。從南北朝開始真至有明,“性靈”用在詩文里的含義多指性情,袁中郎在標舉“性靈”時,亦以任性抒情而不受拘束為要義。他在《敘曾太史集》中說:“其為詩異甘苦,其真寫性情則一;其為文異雅樸,其不為浮詞濫語則一?!?4所謂“直寫性情”,與他提倡的“獨抒性靈”并無什么不同,二者是可以互訓的。除了用性靈指性情外,三袁還用它特指聰明人的上根慧性而含有禪機,表達自性流行而一空依傍的個性自由思想。喜怒哀樂之性情凡人皆有,心能攝境的性靈卻非天才不辦。袁宗道《性習解》說:“今試觀嬰孺,其天性常未漓地,固有醒然而慧者,亦有懵然難解喻者?!?5慧者即佛學講的利根之人。他認為學禪而后知儒絕非虛語,啟發(fā)胞弟將習禪的定慧與探究性命之學結合起來,他們三人一起到龍湖拜謁李贄時,主要就是為了參究“教外之旨”(禪)。袁中郎《張幼于》書說:“仆自知詩文一定不通,唯禪宗一事,不敢多讓。當今京力敵,唯李宏甫(指李贄)先生一人。其他精練衲子,久參禪伯,敗于中郎之手者,往往而是。”56中郎是有利根慧性之人,其《潘庚生館同諸公得錢字》云:“每于詩外旨,悟得句中禪?!?7袁宗道《西方合論敘》說:“石頭居士(指中郎)少志參禪,根性猛利;十年之內,洞有所入。機鋒迅利,語言圓轉,尋常與人論及此事,下筆千言,不蹈祖師語句,直從胸臆流出?;罨⑸?無一死語,遂亦自謂了悟?!?8由此可知三袁性靈說強調的“從胸臆流出”,是參禪了悟后的自性流行狀態(tài),蘊含著禪宗的作用是性思想,帶有“狂禪”習氣。反映到詩文創(chuàng)作上,其獨抒性靈具有張揚個性的傾向,是一種大膽創(chuàng)新求變的文學思想,不乏沖決梏桎的膽量和直覺智慧,宜與守舊復古者的模擬格調形成尖銳的對立。袁中郎是悟性極高而個性鮮明的作家,文學成就在二位兄弟之上。在與《江進之》書中,他自謂要“享人世不肯享之福,說人間不敢說之話,事他人不屑為之事?!庇终f:“世道既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勢也?!?9其《齋中偶題》云:“野語街談隨意取,懶將文字擬先秦。”60《贈黃平倩編修》說:“詩有馀師禪有友,前希李白后東坡。”61其弟袁小修以僧語見告,謂中郎乃東坡之后身。在《中郎先生全集序》里,他又稱中郎少具慧業(yè),學問自參悟中來,出其緒馀為文字,故所作詩文皆“自自靈竅,吐于慧舌”,可拓人心胸,豁人眼目,于是感嘆道:嗟乎!自宋元以來,詩文蕪爛,鄙俚雜沓。本朝諸君子,出而矯之,文準秦漢,詩則盛唐,人始知有古法。及其后也,剽竊雷同,如贗鼎偽觚,徒取形似,無關神骨。先生出而振之,甫乃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應酬格套之習,而詩文之精光始出。如名卉為寒氛所勒,索然枯槁,而杲日一照,競皆鮮敷;如流泉壅閉,日歸腐敗,而一加疏瀹,波瀾掀舞,淋漓秀潤。至于今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靈無涯,搜之愈出,相與各呈其奇,而互窮其變,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間。62謂中郎矯世抗俗,立言不逐世俗之顰笑,其逸趣仙才亦非世間匠才所及。這種說法不僅符合當時的實際,也與中郎的文學思想相吻合。在《識雪照澄末》中,中郎以為蘇軾奢于慧極,故“作文如舞女走竿,如市兒弄丸,橫心所出,腕無不受者?!渲琳呷缜缈狰B跡,如水面風痕,有天地來,一人而已?!?3其《雪濤閣集序》說:“有宋歐、蘇輩出,大變晚習,于物無所不收,于法無所不有,于情無所不暢,于境無所不取,滔滔莽莽,有若江河?!笨墒墙娜藚s“以剿襲為復古,句比字擬,務為牽合,棄目前之景,摭腐濫之辭,有才者詘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無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語,幫湊成詩?!?4他對江盈科說:“夫唐人千歲而新,今人脫手而舊,豈非流自性靈與出自模擬者所從來異乎!……流自性靈者,不期新而新;出自模擬者,為求脫舊而轉得舊。由斯以現(xiàn),詩期于自性靈出爾。”65這是自性流行思想的明確表述。與此相關的是創(chuàng)作要擺脫依傍,其《答李元善》說:“文章新奇,無定格式,只要發(fā)人所不能發(fā),句法字法調法,一一從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6中郎此論一出,天下文士始知疏瀹心靈、搜剔慧性,有利于掃除彌漫于明代文壇的復古摹擬習氣。公安派的性靈說前后也是有變化的,即由信心而出、信口而談的求性情之真,轉向平平淡淡是真,轉向寄意玄虛的山水韻趣之玩賞,故李贄終因持驚世駭俗的狂禪恣態(tài),走向出家自盡的不歸路,而三袁卻緣禪凈合一的慧業(yè)在流連光景中獲得解脫。這也正是“性靈”與“童心”的不同所在。性靈的根本在于心之虛靈,言童心者可以僅就人之本心的流行發(fā)用一意孤行,而談性靈者最終要歸根于心體或性體,要兼體用而講虛靈。在這一方面三袁由禪歸儒,更多地繼承了陽明的良知學說。袁宗道《讀大學》云:“明德,考亭釋為虛靈不昧,甚妙。即伯安(指王陽明)先生所拈良知者是矣?!斨崛烁骶哂辛贾?虛靈寂照,亙古亙今,包羅宇宙,要在當人設方便致之。”67認為陽明所說良知非一般的能知、所知,而是超越善惡的“了了常知”之知、“真心自體”之知,“蓋此性體虛而靈,寂而照,于中覓善惡是非,可否得失,同異諸相,本不可得。”68虛、寂是本體,靈、照是性體的發(fā)用,人之良知古今長存。中郎在《與仙人論性書》中,也有“一靈真性,亙古亙今”69的說法,其《答梅客生》說:“仆謂當代可掩前古者,惟陽明一派良知學問而已?!?0袁小修《寄中郎》書云:“偶閱陽明,龍、近二溪諸說話,一一如從自己肺腑流出,方知一向見不親切,所以時起時倒。頓悟本體一切情念,自然如蓮花不著水,馳求不歇而自歇,真慶幸不可言也?!?1小修對陽明良知說的理解較二位兄長要親切一些,對性體虛靈的論說也更詳細,在《論性》一文中,他以性虛言海漚,謂“虛靈之性圓,而全潮在我矣。曰悟,所以覺之也,曰修,所以純之也。皆所以復此無善無惡之體者也?!?2以為性體虛靈,方有心之妙用,如水性之虛,故能靈動不已。其《傳心篇序》說:“悟到即修到,非有二也。圣賢之學,期于悟此道心而矣。此乃至靈至覺、至虛至妙、不生不死、治世出世之大寶藏焉。而世謂儒門無此學術,奉而歸之于禪,則大可笑已?!?3指出白沙、陽明皆妙悟本體,陽明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2977-2024載重汽車輪胎規(guī)格、尺寸、氣壓與負荷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證之高等教育法規(guī)考前練習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2024年風力提水機組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贛南師范大學《環(huán)境修復原理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空間解析幾何》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插畫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物流業(yè)務英語與函電》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中國民族民間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3國內綠氨產業(yè)研究與前景展望-云道資本
- 卡片游戲商業(yè)計劃書
- (完整word版)北師大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知識點歸納復習提綱
- 預防犯罪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大衛(wèi)科波菲爾》課件
- 工廠垃圾分類管理規(guī)章制度
- 幼兒園小班音樂課件《會跳舞的跳跳糖》
- 投標物資運達砂石施工現(xiàn)場后的保護措施和要求
- 火龍罐綜合灸療法三新項目匯報
- 高低壓開關柜-課件
- 表土剝離相關匯報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