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講科學的社會運行第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要內容1科學共同體及其社會規(guī)范2科技活動的社會建制3科技運行的社會保障4科技競爭力與綜合國力
第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科學共同體及其社會規(guī)范
第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1社會中的科學共同體1.1.1英國科學家、科學學奠基人貝爾納:現代科學的多種形相(1)一種建制;(2)一種方法;(3)一種累積的知識傳統(tǒng);(4)一種維持或發(fā)展生產的主要因素;(5)構成我們的諸信仰和對宇宙和人類的諸態(tài)度的最強大勢力之一。J..D.Bernal(1901-1971)第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1社會中的科學共同體1.1.2科學活動的三種要素——主體——客體——工具科學家(Scientist)是由英國哲學家惠威爾在其名著《歸納科學的哲學》(1840)中正式采用的,用以命名“一般培植科學的人”。(WilliamWhewell,1794-1866)第5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1社會中的科學共同體1.1.3什么是科學共同體(ScientificCommunity)(1)英國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M.波蘭尼(M.Polanyi):首先提出此概念(1942年),指科學家群體。(2)庫恩:把科學發(fā)展的認識過程和社會過程通過科學共同體與范式這兩個概念有機結合起來,成功解釋了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問題。第6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1社會中的科學共同體1.1.3什么是科學共同體庫恩提出的科學發(fā)展模式:前科學→常規(guī)科學→反常和危機→科學革命→新的常規(guī)科學→……范式:一個科學共同體的全體成員所共有的東西,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價值標準、共同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認的科學成就和范例等??茖W共同體:這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學家組成的群體。T.S.Kuhn第7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1社會中的科學共同體1.1.4科學共同體的多種形式英國科學社會學家R.懷特萊:科學本質上是一種職業(yè)組織;科學共同體首先是榮譽組織,又是雇傭組織。科學史家普賴斯(D.Price)及社會學家克蘭(D.Crane):非正式的科學共同體——“無形學院”,科學家通過直接交談、通信等個人聯系方式進行非正式交流而形成的。第8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1社會中的科學共同體1.1.5科學共同體的功能:生產科學成果評價科學成果第9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2構成科學精神氣質的社會規(guī)范美國科學社會學之父默頓(R.K.Merton):科學的精神氣質(ethos),即科學的社會規(guī)范。1942年,默頓發(fā)表了一篇后被定名為“科學界的規(guī)范結構”的論文,提出四類制度性必須的規(guī)范。第10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2構成科學精神氣質的社會規(guī)范(1)普遍主義(universalism):強調科學的標準到處都一樣。(2)公有主義(communism):要求研究者不獨占或壟斷科學成果。(3)無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要求從事科學活動而創(chuàng)造知識的人不應以科學謀取私利。(4)有條理的懷疑主義(organizedskepticism):強調科學的永恒批判精神。第1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科學共同體的發(fā)展階段⑴科學家個體自由研究時期(從近代科學的產生到十九世紀末)個人愛好和個人奮斗,通過無形學院聯系起來。牛頓、法拉弟。⑵科學家集體組織為主導時期(從十九世紀末到二戰(zhàn)之前)在某教授領導下有幾十人的卡文迪斯實驗室、李比希實驗室、巴斯德實驗室。⑶國家組織協(xié)調的多學科科學共同體占主導的時期(從二戰(zhàn)開始到冷戰(zhàn)結束)原子彈研究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大型高能物理實驗室。⑷以民營的和官辦的R&D實驗室為主導的時期(冷戰(zhàn)結束后)這個時期科學社會的特征尚未被學界進行仔細研究。第1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大體上說,第⑴、⑵時期屬于“小科學”時期,是學術性科學組織占主導時期;第⑶、⑷時期是“大科學”時期,是工業(yè)性科學組織占主導時期。從這四個時期的發(fā)展來看,總的趨勢是:科學活動對社會的作用越來越大,科學日益與技術和經濟發(fā)展甚至軍事目標相結合。第1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考察科學共同體的規(guī)范的三個三維坐標:⑴“科學共同體-知識-真理”三維
科學共同體為了探求真理的目標(“為科學而科學”)以增長他們的創(chuàng)新知識,需要什么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規(guī)范(內部規(guī)范)。⑵“科學共同體-知識-社會”三維
科學共同體的科學家運用他們的知識創(chuàng)造出技術來影響世界、發(fā)展經濟、建設國防從而改變社會時,科學家應有什么樣的行為規(guī)范。⑶“科學共同體-公司-國家”三維
科學共同體運用他們的知識與技術提高公司的經濟競爭力,進行商業(yè)競爭時,對待其他競爭者以及社會和國家應該遵循的倫理規(guī)范。從第⑵、第⑶種視野看科學,就是一個科學的外部規(guī)范問題。第1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在“小科學”時代,科學主要是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個人愛好。在目的上它是為科學而科學的,這時科學雖然與生產和社會客觀上有著一種互動,但它們之間關系并不密切。因此科學共同體對科學的社會應用以及一般政治問題多半采取超然的態(tài)度。《楊振寧文選》:“從十七世紀以后,歐洲各種科學學會就規(guī)定,在它們的會議上不允許進行關于政治、道德和神學問題的辯論”。因此沒有發(fā)展出一種科學的外部規(guī)范。20世紀40年代以來原子彈的爆炸、衛(wèi)星的上天、高科技的應用使科學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它的社會與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大。于是科學共同體便逐漸形成一系列科學外部規(guī)范來處理科學共同體的外部關系。第15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⑴風險性創(chuàng)新精神:從科學理論到科學應用,或從經驗發(fā)現到技術開發(fā),有一個概念創(chuàng)新、設計、實現、技術檢驗和經濟檢驗的復雜過程,這個過程由于種種原因是不確定的和不可預測的。所以創(chuàng)新過程必須要冒技術風險和經濟風險。如,青霉素的發(fā)現和青霉素藥物的發(fā)明。為了這個發(fā)現和發(fā)明,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共同得到1945年的生物學和醫(yī)學諾貝爾獎。第16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⑵競爭性合作精神在市場經濟下,當科學應用于技術的時候,富有開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科學家之間必然發(fā)生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不是為了優(yōu)先發(fā)表論文,而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科技產品,獲得專利,使雇主單位、公司或國家在效率上、經濟上、政治上和軍事上處于領先地位。個人研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必須有一種合作規(guī)范跨越不同企業(yè)、不同院校甚至不同國家進行科技合作。時代需要的主要不是具有孤辟性格的科學家,而是具有組織天才、善于與各方面協(xié)調合作的科學家。如,美俄宇宙飛船太空對接,全球性合作的人體基因譜計劃等。第17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新時代科學精神的擴展(3)肩負社會責任精神新時代新階段的科學之目的,已經不僅是為了探求真理,而且直接是為了造福人類,增進人類的福利減少人類的痛苦。在現代社會,科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愛因斯坦說“以前幾代人給我們高度發(fā)展的科學技術,這是一份最寶貴的禮物,它使我們有可能生活得比以前無論哪一代人都要自由和美好。但是這份禮物也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巨大風險,它威脅著我們的生存”。這樣,科學家就不僅對自己的工作及其所在的科學共同體負有倫理義務,而且對整個社會負有道義責任。如,以愛因斯坦、羅素、鮑林為首的一大批科學家,他們成立組織,發(fā)表宣言,不斷呼吁禁止核試驗、防止核擴散直至限制和銷毀核武器對于世界性的核裁軍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美國原子彈之父R·奧本海默,不愿做“死神,世界的毀滅者”,冒著受中央情報局審查的危險,毅然退出氫彈試驗工作。
第18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交流與同行評議1.4.1英國著名學者齊曼:科學的基本社會體制是它的交流系統(tǒng)。1.4.2科學交流的內容美國科學社會學家哈格斯特龍(W.Hagstrom):科學交流就是通過一定方式把科學家獲得的知識信息傳播出去,以獲得同行和社會承認的過程。第19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交流與同行評議1.4.3科學交流的方式正式的科學交流方式:在正規(guī)的科學刊物上發(fā)表有關新知識的論文或專著,向科學共同體公布某種科學成果。對原始科學文獻的引證:科學共同體各成員間研究工作的正式交流聯系的途徑。“無形學院”:科學交流與合作的非正式形式(普賴斯《小科學,大科學》)。第20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交流與同行評議1.4.4同行評議:復雜的社會過程,它要求集中體現科學社會規(guī)范。1.4.5由于其中滲透著社會的和心理的因素(例如作者、編者和鑒定人的利益),所以常會表現出違規(guī)的現象:一是評議過程中出現謀取私利、弄虛作假等行為;二是常出現科學同行抵制科學發(fā)現的情況。第2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交流與同行評議1.4.6盡管同行評議過程中會顯露不少缺陷,它仍然是科學共同體內的一種重要運行機制。對于科學基金項目評審以及其他科學獎勵系統(tǒng)的運行,乃至科學界的社會分層的形成,同行評議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2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界的社會分層1.4.1金字塔結構:科學界由于社會承認及聲望等方面的差異,科學共同體內的科學家呈現出明顯的分層排布,形成典型的金字塔結構。(1)普賴斯:按論文生產率劃分科學家(2)美國女社會學家朱克曼:分析美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有關情況(3)J.科爾與S.科爾兩兄弟《科學界的社會分層》:美國物理學界的情況第2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界的社會分層1.4.2科學界分層的多樣化(1)年齡分層及性別差異朱克曼《科學界的精英》中的資料表明,諾貝爾獎獲得者67人(195l-1972年)中,作出獲獎項目時的年齡分布的百分比:20歲-29歲占16%,30歲-34歲占25%,35歲-39歲占22%,40歲-44歲占21%,45歲-49歲占7%,50歲-54歲占7%,全部獲獎人創(chuàng)獲獎項目時的平均年齡是37.6歲。(2)科學文獻的分層現象——核心期刊效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物理學和化學領域中重要文摘雜志編摘的75%的論文,僅來自10%的被摘錄期刊,少數期刊位于金字塔尖端。第2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4科學界的社會分層1.4.3科爾兄弟:決定科學分層過程的因素——科學天資、累積優(yōu)勢、發(fā)表的科學產出。(1)科學天資:天資、動機、個性等都會影響科學層次上的成功。(2)累積優(yōu)勢:通過自我選擇和社會選擇過程,大多數有潛力的年輕科學家進入較好的研究生院,能與顯赫科學家互動,便于有大的成就而處于最上層。(3)科學產出:一個科學家在分層體系中的位置最終依賴于他已發(fā)表的科學成果。
第25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5科學獎勵的特征1.5.1默頓《科學發(fā)現的優(yōu)先權》
科學獎勵系統(tǒng)是理解科學建制如何運行的基礎。1.5.2美國社會學家李克特:三種獎勵a.科學活動中固有的獎勵,例如對科學做出貢獻的滿足感;b.科學共同體內部由科學共同體分配的獎勵,例如其他科學家所給予的職業(yè)上的承認;c.從科學以外的來源獲得獎勵,例如金錢和公眾的承認。
第26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5科學獎勵的特征1.5.3科學獎勵系統(tǒng)的特征(1)體現了科學家扮演其科學角色的好壞與相應報酬之間的關系。(2)金錢并不是根本的,重要的是科學共同體對科學家在增進科學知識方面給予的承認和榮譽。(3)科學獎勵運行的機制,是依照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大小賦予獎勵的,成就大小要由科學共同體予以評價確認。第27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5科學獎勵的特征1.5.4科學獎勵的具體形式(1)默頓:科學獎勵系列
命名、獎金、會員資格、學者資格、科學組織名譽成員和委員會工作、編輯、名譽學位、教授身份、主席身份、演講人身份、顧問身份、被科學史家提名、出版、在他人的工作中被承認以及被同行評價。第28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5科學獎勵的特征1.5.4科學獎勵的具體形式(2)哈格斯特龍:初步承認——同行在非正式交流中贏得的尊重與贊揚;建制承認——在正式交流中獲得的各種社會承認。科爾兄弟:榮譽承認——榮譽獎勵和知名度;職業(yè)崗位承認——體現職位聲望的高低。
第29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5科學獎勵的特征1.5.5現代科學獎勵系統(tǒng)的重要功能維持科學系統(tǒng)持續(xù)運作并實現內部自我調節(jié)的主要手段;社會對科學進行外部控制的一種重要方式。第30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科技活動的社會建制第3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1從小科學到大科學2.1.1現代科學活動的規(guī)模和水平相對過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美國物理學家溫伯格(1961):科學由“小”科學變?yōu)椤按蟆笨茖W。D.普賴斯《小科學,大科學》(1962):“大科學(bigscience)”概念的形成大科學的核心,可以理解為仿照現代工業(yè)的形式組織起來加以管理的科學。這種大科學在20世紀初已經出現。第3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1從小科學到大科學2.1.2小科學(littlescience):皇家學會時期的科學的三個特點:自己有科研經費;自己可以制造儀器裝備;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喜歡做的題目。第3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1從小科學到大科學2.1.3恩主制時期,研究的自由度逐步減小。三個原因:一是科研難度的增大;二是需要專門制造的科研儀器;三是要有較多的資助。科學家只得以資本家為恩主乞求經費。“恩主”中也有一些慈善機構或先賺了錢的科學家。恩主制迫使自由研究轉向定向研究。第3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1從小科學到大科學2.1.4大科學時代的科學活動的特點(1)集體研究成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形式。(2)科學發(fā)展以指數規(guī)律成倍增長。(3)重視研究開發(fā),把知識盡快變成財富。(4)科學成果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時間日益縮短。(5)科學成了一種重要的社會職業(yè)部門。(6)科學變成社會經濟潛力最重要的因素。(7)大科學不僅滲透于物質生產部門,而且滲透到政治、軍事、文化等社會各領域。第35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2科技活動社會建制的形成與發(fā)展2.2.1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科學技術活動的整個社會組織體制和制度??萍忌鐣ㄖ频拇_立,意味著科學和技術已成為社會構成中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部門(如科研院所、學會、實驗室、課題組)和職業(yè)角色門類(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第36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2科技活動社會建制的形成與發(fā)展2.2.2科技社會建制初步確立的近代以前,科技活動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孕育和發(fā)展,科學研究只是少數人業(yè)余或教會大學兼帶的活動只有少數像達·芬奇那樣的業(yè)余科學家,沒有形成被社會正式認可的科學組織。第37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2科技活動社會建制的形成與發(fā)展2.2.3文藝復興以后,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從事科學活動的人活躍起來。2.2.417世紀科學體制初步確立。2.2.5科技社會建制的基本完成是在19世紀。第38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2科技活動社會建制的形成與發(fā)展2.2.6科技社會建制的新形式(1)工業(yè)實驗室的出現;(2)科學技術成為國家重要部門;(3)科學園區(qū)的蓬勃興起。第39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3復雜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2.3.1科學技術體系科學技術各具體活動領域或具體學科的結構體系。第40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3復雜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2.3.2科技活動的研究領域(1)基礎研究活動:包括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工作。(2)應用研究活動:致力于研究國民經濟中實際的科學技術問題,其核心是技術領域。(3)開發(fā)研究領域:直接從事生產技術研究,其目標是把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是現代工業(yè)社會最為普遍的科技活動形式。第4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3復雜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2.3.3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結構:立體網狀結構體系(1)現代科學: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的三足鼎立結構;(2)現代技術:實驗技術、基本技術和產業(yè)技術的三足鼎立結構;(3)現代科學技術三的個層次:基礎層次結構(基礎科學與實驗技術)、應用性層次結構(技術科學與基本技術)、開發(fā)性層次結構(工程科學與產業(yè)技術)(4)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相互交叉第4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3復雜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2.3.4現代科技體系的兩個特點(1)相關生長:通過理論、方法、對象的轉移與綜合,大量交叉學科不斷涌現,并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2)不平衡發(fā)展:各學科或部門并非齊頭并進,而是呈現出潛、顯學科及帶頭學科的分化。第4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4科技活動的社會體制2.4.1什么是科技體制?科技活動的組織形式,是一種包含科技活動的機構設置、職責權限和活動方式的綜合體系,涉及研究、開發(fā)及科技管理各領域的活動組織方式。第4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4科技活動的社會體制2.4.2科技體制的類型:分散型、集中型、混合型(1)分散型(又稱分權型):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以權力分散為特點。優(yōu)點:科技與生產聯系渠道較暢通;宏觀控制,微觀放活;科技機構與社會聯系開放;資源配置靈活。缺點:科技活動受市場牽制較大;技術封鎖性強、協(xié)調性差。第45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4科技活動的社會體制2.4.2科技體制的類型(2)集中型(又稱集權型):以原社會主義國家為代表(現多數已改變),以權力集中為特點。優(yōu)點:全國一盤棋,易協(xié)調;易集中有限資源解決重大問題,易于實現政策目標。缺點:行政手段常背離科技活動規(guī)律;科技機構沒有充分自主權,缺乏主動創(chuàng)造活力;橫向聯系不暢通;科技與生產脫節(jié)。第46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4科技活動的社會體制2.4.2科技體制的類型(3)混合型:介于分散型和集中型科技體制之間的類型,如德國、法國、日本等?;旌闲筒煌潭鹊丶婢叻稚⑿秃图行偷奶攸c。第47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4科技活動的社會體制2.4.3實踐證明,過去那種權力高度集中的科技體制不利于科技發(fā)展,相對分散型的體制優(yōu)點較突出。中國科技體制正處于高度集中型向集中分散型的過渡階段。第48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科技運行的社會保障第49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1科研經費的投入3.1.1科研經費投入是科技活動中社會投入的財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動的基本條件之一。3.1.2現代科技經費投入是一種事業(yè)性投入,更是一種生產性投入。第50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1科研經費的投入3.1.3科技經費數量是反映一個社會科學技術事業(yè)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用研究發(fā)展(R&D)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科研投資水平。第5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1科研經費的投入3.1.4增加科技投入的保障是必須要有充足的科技經費來源。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科技經費來源:(1)政府(2)企業(yè)(3)高等院校(4)其他非營利機構第5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1科研經費的投入3.1.5科技經費的投入使用3.1.6科技經費投入方式:(1)科技基金制(2)私人贊助(3)科技貸款(4)風險投資第5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2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3.2.1科技活動中最根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員。第5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2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3.2.2人才成長的內在規(guī)律:(1)人才發(fā)展的階段性a、孕育科技人才經過的幾個階段:智力萌發(fā)階段知識繼承與能力發(fā)展階段創(chuàng)造階段能力衰退階段第55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2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3.2.2人才成長的內在規(guī)律:(1)人才發(fā)展的階段性b、日本東京大學度道茂“三萬天學習論”:成長階段(0歲-27歲約一萬天);活躍階段(28歲-54歲約一萬天);充實總結階段(55歲-8l歲約一萬天)。各階段不是絕對分開的,而且各階段都有開發(fā)余地,所以終生教育成為必然。第56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2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3.2.2人才成長的內在規(guī)律(2)人才發(fā)展群體結構的互補性人才群體具有一定比例的多種結構,如專業(yè)結構、職類結構、智能結構、年齡結構等。(3)人才發(fā)展中數量與質量的統(tǒng)一性。第57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2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3.2.2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一些專項人才培育計劃第58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3信息資源與科技傳播3.3.1科技社會運行與信息資源利用和科技傳播密不可分。信息資源:科技活動中所運用的信息文獻或情報資料。科技傳播:科技信息有序運動的一種形式,目的是實現科技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第59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3信息資源與科技傳播3.3.2科技信息資源的功能是通過科技傳播過程體現出來的。貝爾納:科技傳播的兩種類型——涉及科學出版物本身的職能和科學家之間個人聯系的其他手段(科學交流)——涉及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
第60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4科技活動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3.4.1社會政治因素對科技發(fā)展的作用(1)科技活動的方向、速度和規(guī)模所受的影響;(2)科技知識的內容所受的影響。3.4.2社會政治環(huán)境對科技運行的作用,集中體現在科技政策中。3.4.3恰當的經濟和法律等制度,也是科技發(fā)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社會環(huán)境。3.4.4適宜的社會文化價值氛圍也是科技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第61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科技競爭力與綜合國力第62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1現代科技何以成為第一生產力4.1.1現代科技具備成為直接生產力的基本條件:(1)實用性?,F代科技成果不再只是停留在科學家或發(fā)明家手中,而是被工程師、技術員和技術工人所掌握和駕馭,并能提供實用物質產品。
(2)匹配性。一項科技成果既要使自身各方面具備成熟性,又要與其他相關科技成果相匹配,還要與生產條件相匹配。例如19世紀發(fā)明的發(fā)電機,到20世紀形成了電氣化產業(yè)(照明、輸電、變電等的配套)。(3)效益性。技術的先進性與其效益性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技術能否轉化成生產力,最終還要看其能否創(chuàng)造效益?,F代科技整體上表明其自身能創(chuàng)造效益。第63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1現代科技何以成為第一生產力4.1.2當代科技顯示出其作為生產力中最關鍵、最活躍、最有力的因素,體現了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特征。(1)產業(yè)結構中科技產業(yè)膨脹,產品中科技價值劇增,發(fā)達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于60%;(2)活躍性:當代科技對生產力增長具有引導、變革、加速作用;(3)有利性:生產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因素,當代科技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最有利的因素。第64頁,課件共7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1現代科技何以成為第一生產力4.1.4科技怎樣成為第一生產力(1)現代科技成為經濟系統(tǒng)的內生變量而并入生產過程,成為生產和經濟的第一要素。(2)現代科技變革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源和資本品,成為決定其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卓越研究生英語(理工篇)綜合教程2 課件 B2U2 Rural revival
- 《華夏之祖》課件
- 頸椎病艾灸案例分享會
- 合成材料制造的市場推廣策略考核試卷
- 智能人工智能消費設備創(chuàng)造與應用分享考核試卷
- 野生動物救護審批告知承諾書
- 生態(tài)農業(yè)二手房交易合同
- 企業(yè)培訓與發(fā)展策略管理辦法
- 體育館停車場施工合同
- 電商產業(yè)園總經理招聘合同
- 基層管理者的溝通與協(xié)調技巧
- 抖音運營與短視頻
- 材料科學與自然辯證法
-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優(yōu)美段落)
- 教師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
- 傷口評估與記錄測試卷附答案
- 文化哲學十五講
-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冊
- 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文學文化常識專項練習(2022秋)(附參考答案)
- 如何進行品牌傳達和品牌推廣以塑造企業(yè)形象
- 醫(yī)院培訓課件:《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