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經(jīng)典理論之標簽理論_第1頁
社會工作經(jīng)典理論之標簽理論_第2頁
社會工作經(jīng)典理論之標簽理論_第3頁
社會工作經(jīng)典理論之標簽理論_第4頁
社會工作經(jīng)典理論之標簽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標簽理論標簽理論是以社會學家萊默特(EdwinM.lement)和貝克爾(HowardBecker)的理論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社會工作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初級越軌”,但只有被貼上“標簽”的初級越軌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軌生涯”。因此,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一種重新定義或標定的過程來使那些原來被認為是有問題的人恢復為“正常人”。

一、標簽理論的形成二、標簽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三、標簽理論的貢獻與局限四、標簽理論與社會工作一、標簽理論的形成標簽理論形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六十年代開始流行,到七十年代它甚至成為美國社會學界研究越軌行為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理論。(一)萌芽期(二)形成期(三)繁榮期(一)萌芽期,標簽理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8年坦南鮑爾(FrankTannenbaum)的《犯罪與社會》一書。在此書中他認為,犯罪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指明、規(guī)定、識別、區(qū)分、描述、顯示以及形成意識和自我意識的過程。依據(jù)坦南鮑爾的觀點,越軌行為(犯罪是一種被法律,確切地說是被刑法認定的越軌行為)是在一種社會互動過程中被界定出來的,由此認為在坦南鮑爾的《犯罪與社會》一書中已經(jīng)有了標簽理論的萌芽。(二)形成期(20世紀50年代),以萊默特(EdwinLement)1951年出版的《社會病理學》一書為標志。在此書中,萊默特將越軌劃分為“初級越軌(primarydeviance)”和“次級越軌(secondarydeviance)”。他認為,幾乎每一個人都可能偶爾發(fā)生越軌行為,絕大數(shù)的這類行為都是暫時的、試探性的、輕微的和容易隱瞞的。這類第一次發(fā)生的、雖然違背了普遍地行為規(guī)范、但行為者本人與別人卻并沒有這樣認定的越軌行為是初級越軌行為。不過,如果這類行為碰巧被某些重要的人發(fā)現(xiàn)并被公布于眾,情況就會發(fā)生急劇的變化。那些不幸被發(fā)現(xiàn)的初級越軌者,就不得不面對證人,在“約定俗成”下受到指責、訓斥、責罵和懲罰。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就會被人公開貼上各種越軌者的標簽,如瘋子、同性戀、小偷或吸毒者。周圍的人會開始根據(jù)這一標簽對他做出種種反應,如歧視、輕蔑等,這樣時間一長,初級越軌者就會在有意無意之中接受這一標簽,形成新的自我概念,甚至對別人的看法表示認同,認定自己是越軌者,并開始做出相應的行動,表現(xiàn)為次級越軌。所謂的次級越軌,是指卷入違犯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并被其他人標簽為越軌而且越軌者本人也接受的行為。這就會迫使他與其他越軌行為者為伍,以越軌行為者自居,按照這種行為模式去做,并將此類行為變成自己的習慣,即“習慣性越軌”,由此踏入其越軌生涯。(吸煙、壞孩子)(三)繁榮期,以1963年,貝克爾(HowardBecker)出版的《圈外人》(《TheOutsiders》,又譯《局外人》)為標志,該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標簽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貝克爾說:“越軌行為是應用規(guī)章、法律等對于一個‘冒犯者’標定的結果。所謂有越軌行為者,就是被成功地貼上了這種標簽的人?!币罁?jù)貝克爾的觀點,越軌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性,也不是后天教化的產(chǎn)物,而是一些人將一些規(guī)則和制裁方式應用于“圈外人”的結果,是一種社會反應、他人定義的結果。由于某些“圈外人”被成功的貼上了標簽,于是他們便成為了越軌行為者。貝克爾在《圈外人》一書中又明確提出,要把越軌理論的分析從越軌行為轉(zhuǎn)移到那些把他人貼上越軌標簽的“道德提倡者身上去,最起碼也要將越軌視為被人稱為越軌者和稱人為越軌者這兩部分人進行互動的結果。二、標簽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一)對越軌行為成因的解釋(二)標簽的張貼是有選擇性的(三)越軌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種被辱的過程。(一)對越軌行為成因的解釋社會越軌,亦稱越軌行為、離軌行為或偏離行為,是指社會成員(包括社會個體、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偏離或違反現(xiàn)存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標簽理論企圖把注意的爭點由越軌行為本身,移轉(zhuǎn)到它們是如何被人界定,以及社會,尤其是具有控制能力的機構對它們是如何地反應。貝克爾認為,社會的反應(尤其是公開地貼上標簽)才是越軌行為的成因。越軌不全是個人品質(zhì)所決定的,而是他人應用規(guī)范及制裁于違反者的結果。越軌者是那些被武斷地指稱為越軌的人,而越軌行為是被扣上‘越軌’這頂帽子的行為?!币罁?jù)貝克爾的觀點,世界上并無“越軌行為”的本身,而是人們通過社會規(guī)范的界定之后,某種特定行為才成為越軌行為。社會團體制定了規(guī)范,并把破壞規(guī)范的人界定為越軌行為者,然后再以標簽將他們公開地標示為“越軌者”,從而使“圈外人”踏上“越軌生涯”。因此,標簽理論認為越軌行為的成因來自于社會反映,越軌行為是被社會建構而形成的。(二)標簽的張貼是有選擇性的貝克爾認為并非所有的越軌行為都 會被貼上標簽。換句話說,標簽的張貼是依人、依事、依地、依情況而有所差異的。例如赤身裸體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妥,其是否越軌,要看地點而定,在自家的臥室、浴室里,沒有人會因不穿衣服而受到指責,但在公共場所,則不穿衣服便會遭到指責、斥罵。例如殺人,雖然法律上規(guī)定殺人是刑事犯罪,但士兵在戰(zhàn)場上,或劊子手在刑場上,殺人則不視為犯罪。由此可見,越軌行為的界定取決于特定的時空和特定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弱勢群體更容易被貼上消極標簽。(拿別人東西)(三)越軌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種被辱的過程越軌行為形成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權威者或關系密切的人對越軌行為的覺察;第二步是被貼上越軌者的標簽;第三步是越軌群體或越軌亞文化為加入該群體或文化的人提供越軌的社會化支持。一旦經(jīng)歷了這三個步驟,他或她就放棄不了越軌的方式,并回到遵從上來。這樣個體就開始了他的越軌生涯,也即接受了越軌亞文化中的越軌認同與生活方式。實際上,這個越軌行為的標簽或身份使個人成為“圈外人”。作為一個“圈外人”,個人再沒有選擇的機會,只有忍受他人所強加的觀念。被迫承擔與遵從“越軌者”的角色并表現(xiàn)在行為上。三、標簽理論的貢獻與局限(一)標簽理論的貢獻1、它使我們了解到越軌行為并非少數(shù)人的行為,而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只有少數(shù)人會因此而付出代價,這些人往往是弱勢群體的組成份子,缺乏磋商能力,容易成為社會的犧牲品。2、標簽理論為越軌行為的分析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標簽理論重新分析了越軌行為的社會成因,并把重點由個人轉(zhuǎn)移到社會的脈絡及社會的反應;由規(guī)則的破壞者轉(zhuǎn)移到規(guī)則的制定者;由接受社會規(guī)范及法律為中立的性質(zhì)移轉(zhuǎn)到它們皆是優(yōu)勢團體為了鞏固自己既得的利益所制定的產(chǎn)物。3、它使我們了解到:一個被社會遺棄的人,所經(jīng)歷的是一個多么不人道的歷程。盡管越軌行為者必先有某些越軌行為才會被貼上標簽,看似罪有應得,但是偶而犯錯并不等于是自甘墮落,標簽卻阻斷了犯錯者浪子回頭的機會,使人越陷越深,終至不能自拔。4、標簽理論的提出不僅為犯罪學者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也為教育、女性主義等領域找到新的思考點。(二)標簽理論的局限標簽理論提供越軌行為如何發(fā)生與持續(xù)的新觀點,盡管對越軌行為的研究有一定的貢獻,但由于此理論的不夠精確清楚,以及缺乏實征的證據(jù),也引起了不少批評。1、標簽理論不能解釋越軌行為的真正成因標簽理論認為社會的反應,尤其是公開地張貼上標簽是越軌行為的成因,而批評者則不以為然,為此批評者提出了兩點理由:第一點理由是:因為標簽尚未出現(xiàn)之前,越軌行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即使承認標簽及社會的反應是決定越軌行為的重要因素,我們?nèi)噪y相信它們是唯一的因素。WalterGove(1976)甚至主張,標簽的力量充其量只具有微量的影響,比不上個人因素及背景因素的重要,因此他認為“標簽是越軌行為的結果,而非其原因?!钡诙c理由,許多越軌(犯罪)者從事他們的職業(yè),主要是因為越軌(犯罪)提供了大量的金錢回報,或者有與標簽越軌無關的其他理由。即使標簽可能是變成越軌者的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2、越軌行為的責任不能完全歸咎于貼標簽者批評者指出,標簽理論似乎把所有的越軌行為的責任都怪罪到貼標簽者的身上,而把越軌行為者視為是無辜的受害人。正如羅納德(RonaldAkers)所說:“讀此類文獻時,我們似乎得到一個印象:有一個人走在街上,心中盤算著自己的私事,突然間,社會對他重重地迎面一擊,并把一個玷污的標簽貼了上去,然后他就毀了?!笔聦嵣?,那些越軌行為者,十分清楚他們正在干些非法的勾當,甚至還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引以為豪。而標簽理論卻把他們看成是被動的,毫不知情的無辜者。其實,若非他們先做出了法所不容的行為來(例如:謀殺,破壞公物,逃學),社會機構怎會對他們加以處置呢?3、貼標簽不一定會引發(fā)“越軌生涯”批評者指出,標簽理論不應假定一個人一旦被指稱為越軌者,就必然會被逼上梁山,而表現(xiàn)出越軌的行徑且堅持到底。過失行為往往促使人們沿著所定罪名的方向發(fā)展,但不一定是貼標簽本身導致的結果,其他因素,如與其它過失者交往的增加或?qū)π路缸餀C會的了解,可能也與其有關。4、標簽理論并未有效的說明,為什么某些人會因被扣上標簽而繼續(xù)其越軌行動,而其他人則不會。4、標簽理論缺乏理論性批評者指出,標簽理論缺乏嚴謹?shù)睦碚撘罁?jù),更無實證的佐證資料,嚴格地說,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