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題挖空訓練
一、全國甲卷(適用地區(qū):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齊助楚攻秦,?。üフ?、攻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主謂間助詞,取獨)交善(交
好、友好),惠王患(擔心)之,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正當、正在)歡(交好、友好),子
為(替、給)寡人慮之,奈何(怎么辦)?”張儀曰:“王其(還是,表委婉商量語氣)為臣約車(準
備車馬)并(和)幣(金錢),臣請試之。”張儀南(n作狀,到南方)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恐
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于敝邑(古代對本國的謙稱,猶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現(xiàn)在對秦王來
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重的],敝邑欲伐之,而大國(尊稱,指楚國)與之歡。大王茍(如果)能閉關絕
(斷絕邦交)齊,臣請使(讓)秦王獻商于之地,方(方圓)六百里。若此(如果這樣),則是北(n
作狀,在北面)弱(使動,使…削弱)齊,西德(n作v,施加恩惠)于秦[狀語后置句,在西面對秦國
施加恩惠],而(并且,表遞進)私(動詞,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為(作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
俱至J楚王大說(通“悅”),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之于(介詞,在)朝廷日:“不
毅(也作“不谷”,古代諸侯自稱之謙辭)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全、都)賀,陳
軫后(最后、后來)見,獨(唯獨)不賀。楚王曰:“不裁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
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
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
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轉折,反而)患(禍患)必至也?!蓖踉唬骸昂我玻槭裁矗??”
對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視)王者,以(因為)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卻,表轉折)
齊先絕,是楚孤(賓語前置,使楚國孤立)也,秦又何(怎么會)重(重視)孤國?且(況且,何況)
先絕齊,后責(索?。┑?,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
“吾事群矣!子其弭(停止)口無言,以待吾事?!埃畚业挠媱澮呀?jīng)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
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楚王使(派遣)人絕齊。張儀反(返回),秦使人使(出使)齊,齊、秦之交
陰合(暗中合盟)。楚因(于是)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
廣從(縱橫)左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發(fā)動軍隊)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
王不如因而(趁機)賂之一名都(大點的城池),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損失在秦國手
里的再從齊國補償回來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更多資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
文資料整理與收集),楚兵大敗于杜陵。故(因此)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
過(過分,過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參考譯文】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攻下了(秦地)曲沃。后來秦想要進攻齊國,由于齊、楚友好,
秦惠王為此憂慮,對張儀說:“我想要發(fā)兵攻齊,無奈齊、楚兩國關系正密切,請你為我考慮一下,怎
么辦呢?”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備車馬和金錢,讓我試試看于是張儀去南方楚國見到楚懷王,
說:“現(xiàn)在對秦王來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重的,秦國準備征討齊國,然而楚國跟齊國交好。如果大王能
關起國門跟齊斷絕交邦,讓我勸說秦王獻上商于的土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
了齊國的勢力,又在西面對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上策?!背?/p>
王非常高興,在朝堂上宣布說:“我己經(jīng)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聽見這話的群臣都向懷王道賀,陳軫
最后晉見,唯獨不向懷王道賀。懷王說:“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
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回
答說:“我認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會招來禍患?!睉淹鯁枺骸盀槭裁??”陳軫回
答說:“秦王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割地卻
先和齊國斷絕邦交,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楚國如
果先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張儀欺騙。結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
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后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一定會進攻楚國。"楚王不聽從,說:“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
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懷王派使者跟齊國斷絕邦交。張儀回到秦國
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秦齊的盟約暗中締結成功。楚國派遣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張儀
在證實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是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p>
楚國使節(jié)回國報告楚懷王,懷王大怒,準備發(fā)兵去攻打秦國。陳軫說:“攻打秦國,不是一個好辦法。
大王不如趁此機會將一個大都市送給秦國,跟秦連兵伐齊,這樣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里的再從齊國補
償回來。楚懷王沒有采納,于是發(fā)兵北去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合兵,楚軍在杜陵慘敗??梢?,楚國
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和諸侯也并非軟弱,之所以會陷入幾乎亡國的慘境,是懷王沒有采納陳軫的忠
告,而過于聽信張儀的緣故。
附:真題與網(wǎng)絡答案
10.下對文中劃線都分的斷句,正角的項是
A.不毅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B.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諾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C.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D.不毅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凝婦”的“孤”字含義相同。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心楚國作梗,因為齊國曾經(jīng)幫過楚國,齊楚關系密切。秦惠王希望
張儀考慮如何應對,張儀答應嘗試出使楚國。
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
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為秦看重楚是因為楚有齊為后援,若先
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
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
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p>
二、全國乙卷(適用地區(qū):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
林、寧夏、新疆、陜西)
圣人之(主謂間助詞,取獨)于(對,對于)天下百姓也,其(大概,表估計)猶赤子(剛生的
嬰兒)乎!饑者則食(n作v,拿食物給人吃)之,寒者則衣(n作v,拿衣服給人穿)之,將之養(yǎng)之
(將養(yǎng):侍奉贍養(yǎng)),育之長之(培育…成長),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ㄆ鳎┪骱佣?,中流(泛指河流的中游),顧謂(回頭)吳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
(險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日:“在德(指施行德政)不在險。昔三苗氏(部族名稱,苗人
之始)左洞庭而(表并列)右彭蠡(彭蠡湖,鄱陽湖古稱),德義不修(賓語前置,“不修德義”,不講
仁義道德),而禹滅(使…滅亡)之。夏桀之居,左河、濟(黃河、濟水)而右太華,伊闕(山名)在
其南,羊腸(羊腸阪,地名)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放逐)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更多
資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資料整理與收集)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都)敵國也。”武侯曰:
“善二武王克(攻克,打?。┮?,召太公而(表順承)問日:“將奈其士眾何(奈…何:拿…怎么辦;
士眾:士人和百姓)?”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連同)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厭惡)其
余胥(墻壁)。咸(全、都)刈(割,這指殺死)厥(其,他的、他們的)敵,靡(沒有)使(讓)有
余,何如(怎么樣)?"王曰:“不可?!碧觯酃?,王曰:“為之奈何(怎么處理這事)?”邵
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使…活下)之,何如?"王曰:“不可?!鄙酃觯芄?,王日:
“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n作V,耕種)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只親近那些有道德的
人)百姓有過在予(我)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主謂倒置,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凡所以
(…的原因)貴(認為…貴,,尊重)士君子者以(因為)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adj
作n,老人)負薪(背著柴火)而有饑色,公悲(悲憫)之,喟然(嘆氣的樣子)嘆曰:“令吏養(yǎng)(贍
養(yǎng))之?!标套釉唬骸俺悸勚瑯焚t而哀不肖(不幸),守國之本也。今君愛(憐惜)老而恩無不逮(達
到),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而,表順承)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金
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評定、判定)而供秩(供養(yǎng)、安置)星”景公曰「‘諾于是
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猶言樂善好施),緩刑辟(刑法,刑律)
而趨民時(猶農(nóng)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用來…的)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
平公曰:“善乃罷臺役。(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注】《說苑》又名《新苑》,是漢代劉向所編纂的小說集。作品原有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
經(jīng)散佚,后經(jīng)宋朝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
附:真題與網(wǎng)絡答案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日/廣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日/廣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日/廣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啾保ā犊兹笘|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玉。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
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
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
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
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日:“將奈其士眾何?
(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
三、新高考全國I卷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n作狀,在夜里,連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將要)攻魏,子
為(替、給)寡人謀,奈何(怎么辦)?”孟嘗君曰:“有諸侯之(結構助詞,的)救,則國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視、鄭重)為之約車百乘(指兵車一百輛)。孟嘗君之(去、
到)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來)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冒
昧,斗膽)借兵者,以(表因果,是為了)忠(效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
之兵(軍隊、兵力)非能強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每年,一年一
年)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為什么)也?以(因為)其西為趙蔽(作為趙國
的屏障)也,今趙不救魏魏獻盟(獻血為盟)于秦是(這、這樣)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將、將要)
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孟嘗君)又北(n作
狀,向北)見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
行數(shù)千里而以(表目的,來)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
出國門(國都的城門,也指邊境)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
曰:“臣效便計(獻上好的計策)于(向)王(狀語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
(主謂間助詞,取獨)將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屈節(jié))M
地,以(把)國之半與秦,秦必去(撤兵)皇。秦已去魏,魏王悉(作V,傾其全部)韓、魏之兵,
又西借秦兵,以因(憑借、依靠)趙之眾,以(用)四國攻燕,王且何利(n作v,得到好處)?利(n,
好處)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道路與鄉(xiāng)里)近而輸(這里指糧草的供
給)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
王大說(悅)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而且)亟(快)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講和、求和)
于魏。因(于是)歸(歸還)燕、趙之兵,而(并且)封田文。(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參考譯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
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蔽和跽f:“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
說。”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
國?!壁w王說:“寡人不能借?!庇蹏L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壁w王說:
“可以說給我聽聽嗎?"盂嘗君說:“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強,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
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
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么?因為魏國在西面為趙國作了遮蔽。
現(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欹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
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趙王答應了,為魏國發(fā)兵十萬,
戰(zhàn)車三百輛。盂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從前家父經(jīng)常為燕、魏兩王的交往約會,現(xiàn)在秦國將要
進攻魏國了,希望大主救救魏國?!毖嗤跽f:“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
助魏國,這將會怎么樣呢?"盂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guī)砗锰帯,F(xiàn)在魏王出
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盂嘗君說:
“題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陷天下將有大的變
化了?!毖嗤跽f:“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
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叉
西借秦國軍隊,再依靠趙國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自己
會跋涉幾千里寒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么對于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xiāng)里
很近,補給給養(yǎng)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呢?”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從您的了?!庇谑?/p>
為盂嘗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p>
秦王很害怕,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并且封賞了孟嘗君。
附:真題與網(wǎng)絡答案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趙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
也/
B.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
也/
C.今趙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
也/
D.今趙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
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
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
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
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割地給
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
一、10.B“不煩一兵”和“不傷一人”字數(shù)相同,結構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
“而”是連詞,所以“而”之前應斷開,排除A、D?!白印笔堑诙朔Q,指“你”,是“不賀”的主語,
因此“子”前應斷開,由此排除C。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
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
么?
11.A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將約”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
義不同。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團體或
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義不同。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
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嬖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D.“陰合”的“陰”是
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
12.B”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說法錯誤。原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對秦國施有恩惠”,而不
是“得到秦國的恩惠
13.(1)楚王不聽從,說:“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p>
(“善”,形容詞,妥當,好;“其”,副詞,表命令語氣,還是;“弭口”,住口)
(2)張儀在證實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是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
里土地絕”,動詞,斷絕;“乃”,副詞,才;“廣從”,縱橫)
二、10.B句意: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著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
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百姓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身上?!蔽渫跽f:“看得遠大啊,(這樣做足以)平
定天下??!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德行啊
11.A”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
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
12.D”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曲解文意,文中''豈所以定命安存,
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這是說不能靠建
造游觀之臺這些方式來安身存命。
13.(1)武王打敗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克”,打敗:
“召”,召見;“奈……何”,把……怎么辦)
(2)現(xiàn)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請求”,
請求找來;“鰥寡”,喪妻喪夫;“論”,評定;“供秩”,供給生活物品,可意譯為“安置”;“焉”,代詞,
他們)
三、10.C“魏欹盟于秦”意思是魏國將與秦國結盟,應斷在“秦”之后;“所以”,用來…的辦法,固
定詞組,表因果,不能斷開。
11.C《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騙”。
12.A”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與原文意思不符,應該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
13.(1)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會怎么樣呢?(得分點:
“歲不熟”、“且”的意思)
(2)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得分點:“折節(jié)”、
"以“、“去”的意思)
14.對趙國:曉之以厲害,為趙王講清存魏對趙國的好處,也說明了魏國如果投降秦國將給趙國帶來的
危害;對燕國:請求發(fā)兵不得,便曉之以厲害,為燕王講明如果魏國屈節(jié)割地求和于秦,轉頭向燕,
對燕國極為不利。
2022年高考古詩詞真題訓練
一、(全國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4?15題。
畫眉鳥歐陽修
百啪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yǎng)。
C.歐詩認為鳥籠內外的畫眉鳥,其鳴叫聲有差別,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
D.歐詩中的“林間”與文詩中的“千巖萬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5.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6分)
二、(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4包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jīng)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C.頸聯(lián)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15.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
簡要分析。(6分)
三、(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愁之懋之⑶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孫扶披,商行
賈坐農(nóng)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舊俗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nóng)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nóng)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16.詞人在下闋發(fā)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
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及解析】
一、14.C”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說法錯誤。文詩中先說籠中的畫眉鳥在窗邊清風中鳴叫,初聽
之時,聲音還是來自“高籠”之中;但等到詩人了卻簡單的公事,眾人散盡之后,衙署清幽安靜,此
時再聽畫眉鳥的鳴聲,則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一般。因此,文詩也認為畫眉鳥在“高籠”中與
在山林之間的鳴聲是有差別的,對此有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石平鍋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包裝新風施工與空氣質量改善協(xié)議
- 鋁合金模板勞務合同范本
- 醫(yī)院物業(yè)管理服務協(xié)議書范本
- 貨物、服務采購招標代理協(xié)議書范本
- 農(nóng)業(yè)園區(qū)用地經(jīng)紀合作協(xié)議
- 藥品倉庫裝卸管理協(xié)議
- 園林綠化土石方居間合同書
- 工廠改造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急診科護士長述職報告范文
- 2024年中國血糖健康管理行業(yè)白皮書
- 文華財經(jīng)“麥語言”函數(shù)手冊
- 大班數(shù)學PPT課件《實物填補數(shù)》
- 乳痛癥的健康宣教
- GB/Z 43281-2023即時檢驗(POCT)設備監(jiān)督員和操作員指南
- 吊籃檢查記錄
- 《我的家族史》課件
- 干部考察報告表()
- 《攝影圖片分析》課件
- 青少年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 kW直流充電樁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