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學習資料:第二十章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_第1頁
藥理學學習資料:第二十章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_第2頁
藥理學學習資料:第二十章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_第3頁
藥理學學習資料:第二十章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_第4頁
藥理學學習資料:第二十章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十章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是臨床應用量最大,也是應用人數(shù)最多的一類藥物。這類藥物以阿司匹林為杰出代表。這類藥物種類較多,應用廣泛。有文獻說美國每年消耗2萬噸阿司匹林。

這類藥物又稱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agents,NSAID),又因為此類藥物以阿司匹林為代表,又稱阿司匹林樣藥物(Aspirin-likedrugs),這類藥物無成癮性,故應用非常廣泛。〔歷史〕(-)金雞納樹皮和其它一些植物在醫(yī)學中的應用已有幾個世紀。1829年,Leroux從中分出salicin,并證明其有解熱作用;將其水解后,salicin產生glucose和salicylicalcohol,后者能轉變成水楊酸。1875年,水楊酸鈉用于解熱、鎮(zhèn)痛;1899年,Hoffman研究出乙酰水楊酸,后開發(fā)成新藥,命名為aspirin(源自最初分出水楊酸的植物-Spiraea)。

由于天然來源價格昂貴,以后進行化學合成,并開發(fā)出了一系列的藥物。

解熱鎮(zhèn)痛抗炎的藥理作用機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是二十碳烯酸類的最重要的前體物質。它來源于食物,吸收后在體內以與甘油結合成磷脂的形式存在于細胞膜。當細胞受到刺激時,細胞膜上的磷脂酶(PLA2)被激活,作用于細胞膜上磷脂,釋出AA。

游離的AA可經(jīng)過兩條途徑被代謝:一條是環(huán)氧酶(cyclooxygenase,CO)途徑,另一條是脂氧酶(lipoxygenase,LO)途徑。環(huán)氧酶途徑:AA經(jīng)CO途徑主要生成PGs及其類似物。CO存在于細胞內質網(wǎng)內,AA在其作用下先形成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內過氧化物PGG2和PGH2,它們的半衰期僅5分鐘左右,很快被不同的酶作用而產生其它各種PGs及其類似物;在異構酶或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較穩(wěn)定的PGE2、PGF2a和PGD2;在血栓素合成酶或前列環(huán)素合成酶作用下分別生成TXA2及PGI2。該兩產物均不穩(wěn)定,TXA2的半衰期僅30秒,很快水解變成幾無活性的TXB2;PGI2在中性溶液中的半衰期為2-3分鐘,水解成幾無活性的6-酮-PGF1a。CO存在于所有組織中,但不同組織中PG合成酶系各種末端酶活性不同,因此不同組織形成的AA最終代謝產物有所不同。例如,血小板中TXA2合成酶最豐富,是體內合成TXA2的主要部位;血管壁內皮細胞中含豐富的PGI2合成酶,故其主要PG產物為PGI2;腎臟的環(huán)氧酶代謝途徑主要生成PGE2及PGI2a。

脂氧酶途徑:在LO作用下形成不穩(wěn)定中間產物HPETE,繼而形成HETE、LTs等。因為有5-、12-和15-三種脂氧酶,因而有不同的代謝類型,其中最重要的是5-LO途徑,可產生各種LTs。5-LO在體內分布較局限,主要存在于白細胞、肺和氣管等組織。

阿司匹林和相關的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環(huán)氧酶而起作用,抑制PGG2、PGH2等產生;但因為增加了脂氧酶的代謝底物,可能會增加LTs的合成。

COX-1(構成型)和COX-2(誘導型)對抗炎藥物的抑制敏感性不一樣;由于COX-2分布于炎癥組織參與PGs的合成,且不分布于胃腸道和腎臟,因此,選擇性抑制COX-2抗炎效果好,且不會引起腎衰、胃潰瘍等不良反應。

也可以用藥物選擇性抑制TXA2或PGI2的合成。

(二)共同的作用機制*

通過抑制COX,減少PGs等自體活性物質的產生。抑制COX-2,產生藥理作用;抑制COX-1,導致副作用,如潰瘍、減少prostaglandin、thromboxane合

成?,F(xiàn)在的藥物一般均非選擇性,發(fā)展選擇性抑制COX-2的藥物是研究的方向。

1解熱作用Antipyreticeffects

抑制中樞PGE合成。本類藥物能使發(fā)熱病人體溫降致正常,但對正常病人體溫無明顯影響。(而氯丙嗪不僅使病人體溫下降,也可使正常人體溫降至正常以下),此類藥物解熱作用的原理是抑制PGE的合成。

病理條件下的體溫升高情況:

應用注意

1)適時使用:發(fā)熱容易消耗體力,并引起頭痛、失眠,導致各系統(tǒng)特別是CNS功能紊亂,小兒發(fā)熱尤其容易引起驚厥,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害,在這些情況下應及時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以防病情加重。

2)不能見熱就用:在大量出汗時慎用。大量出汗時體溫驟降,易引起虛脫,特別是老弱患者。

3)著重對因治療:機體發(fā)熱只是一種現(xiàn)象,用藥前應了解病因,著眼于治本。

2鎮(zhèn)痛和抗炎作用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effects

組織損傷粒細胞脫顆粒溶酶體酶釋放炎性介質產生致炎、致痛(LT、PAF、His、5-HT、kinin、PGE)這些炎性介質使微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增加,組織腫脹,產生炎癥的紅、熱、腫、痛及功能障礙等癥狀。腫脹的組織及這些炎癥介質還刺激感覺神經(jīng)末梢,引起疼痛。在這許多的炎性介質中,PGE還可增加其它炎性介質的致痛性及致炎性,對炎癥和痛覺起到加強和放大

的作用。

這類藥物的抗炎鎮(zhèn)痛原理有三個方面:

1)抑制外周PGE合成

2)穩(wěn)定溶酶體膜或影響吞噬細胞功能

3)部分藥物通過CNS起作用,影響皮層下的感覺傳遞。

應用注意:

這類藥物的鎮(zhèn)痛作用不及嗎啡強,對創(chuàng)傷性劇痛及內臟平滑肌絞痛無效或效果較差,但對慢性鈍痛有良效。這些慢性鈍痛包括:頭痛、牙痛、神經(jīng)痛、關節(jié)痛、肌肉痛、月經(jīng)痛,且這類藥物毒性低,無耐受性及成癮性,應用廣泛。

3.抗風濕作用:

是抗炎作用的結果。因此本類藥物只能改善風濕病的紅、熱、腫痛癥狀,但不能根除病因,也不能阻止風濕病的許多病理過程。

小結: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合成酶,使PG的合成或釋放減少,產生解熱作用。該類藥物還能抑制外周PG的合成與釋放,產生鎮(zhèn)痛、抗炎抗風濕作用。第一節(jié)水楊酸類乙酰水楊酸又稱阿斯匹林

〔體內過程〕(+)

吸收:PO吸收,2小時血濃達峰值

分布:以水楊酸鹽形式分布到全身各組織、關節(jié)腔及乳汁,易通過胎盤。

代謝:水楊尿酸?75%,與葡萄糖醛酸結合15%,少量龍膽酸排泄代謝物和水楊酸均從腎臟排泄,半衰期為20分鐘。

阿司匹林是弱酸,與碳酸氫鈉或其它堿性藥物同時服用時,胃及小腸pH值升高,藥物解離增多,腎小管重吸收減少,排出增多,因此血藥濃度下降,維持時間也相應縮短。(提問與弱酸性藥物同服?)體內過程〕(掌握+)

〔作用與用途〕*

1解熱鎮(zhèn)痛抗風濕Antipyresis,Anelgesia,Antigont

本藥解熱、鎮(zhèn)痛效果迅速而確實,常用于感冒發(fā)熱、頭痛、肌肉痛、神經(jīng)痛等。

大劑量時(1-2倍解熱劑量):對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效。也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痛風。

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中的環(huán)氧酶,使TXA2生成減少,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在體外,可抑制由膠原、ADP及凝血酶誘發(fā)的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也可抑制EC中的CO使PGI2合成減少。但阿司匹林對血小板中的CO抑制是不可逆的,而對EC中的CO抑制是可逆的。因為血小板沒有合成新的CO的能力,只有等新生的血小板出現(xiàn)后才可合成TXA2;而EC有合成CO的能力,在CO受到抑制的數(shù)小時后又有新的CO生成,故又可合成PGI2;同時人們還發(fā)現(xiàn)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選擇性抑制TXA2合成而不影響PGI2的合成。

3阿司匹林的新用途

除傳統(tǒng)的解熱鎮(zhèn)痛及抗炎作用外,近年來阿司匹林廣泛用于其它一些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里介紹幾個主要的適應癥:治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中,血小板的聚集及冠狀動脈痙攣與硬化占有重要地位。在上述過程中,TXA2起著重要的作用。TXA2可促進血小板聚集,收縮冠狀動脈,并造成EC的損傷,促進冠狀動脈硬化。阿司匹林抑制TXA2的合成,這是它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藥理學基礎。由于大劑量阿司匹林也抑制PGI2的合成,而PGI2可對抗TXA2的作用,所以常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來治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療效更好,因為小劑量阿司匹林選擇性抑制TXA2合成而不影響PGI2的合成。

這類疾病主要有:心肌梗塞、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

2)治療腦血管疾病

A阿司匹林防治一過性腦缺血和中風

B治療偏頭痛

3)預防術后血栓形成

手術后血液中常易形成血栓,特別是心臟手術。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術后血栓形成療效較好,與潘生丁合用效果更佳。

4)治療糖尿病

阿司匹林對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有一定療效,尤其對糖尿病所致的血管硬化,冠脈硬化療效較好。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

易引起惡心、嘔吐、上腹不適及厭食等,可加重、誘發(fā)潰瘍,引起胃出血。其原因為:

(1)本品是一酸性較強的有機酸,對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2)抑制了血小板凝聚,易出血。

(3)PGE有抑制胃酸分泌及增強胃粘膜屏障作用,本品抑制了胃粘膜PG合成,使胃酸分泌增加,胃粘膜血管收縮,血流供應減少,屏障作用減弱,誘發(fā)潰瘍出血。飯后服,同服碳酸鈣或氫氧化鋁等抗酸藥,可減輕刺激,但吸收也減少,血濃度降低,療效降低。對長期用藥(3g/日,3周以上)者,要定期作大便隱血試驗,注意有引起潰瘍發(fā)生的可能。

2延長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

一般劑量即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長期使用還能競爭性對抗維生素K,抑制肝臟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出血,所以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者慎用。維生素K缺乏者和血友病人禁用。

3水楊酸反應:過大劑量(5g/日)或敏感者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有:(1)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脹等。(2)前庭神經(jīng)反應:眩暈、聽力下降、耳鳴。(3)視神經(jīng)反應:眼花、復視。(4)精神反應:精神障礙、精神失常。一旦出現(xiàn),即應停藥,可加服碳酸氫鈉加速排出。

4過敏反應:

偶見皮疹、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哮喘或過敏性休克。目前認為呼吸道中PGE2反應系統(tǒng)與腎上腺素反應系統(tǒng)共同參與支氣管擴張作用。乙酰水楊酸抑制了PGE合成,結果內源性支氣管收縮物質占優(yōu)勢,引起支氣管痙攣,發(fā)生‘阿司匹林哮喘’,此時用腎上腺素治療無效,故哮喘病人禁用本品。

藥物相互作用:自學

第二節(jié)苯胺類對乙氨基酚及非那西丁

〔結構及體內過程〕(-)

對乙酰氨基酚(醋氨酚,撲熱息痛,Acetaminophen)

非那西丁(Phenacetin):

對乙酰氨基酚為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謝產物

〔作用特點〕:與阿司匹林相比,本類藥物

1解熱作用強:對中樞PGE合成抑制強

2.鎮(zhèn)痛、抗炎作用弱:對外周PGE合成抑制弱,抗風濕作用更弱。用途〕對阿司匹林不耐受的病人,或過敏、潰瘍病、血友病患者,用于感冒發(fā)燒。

〔不良反應〕:(建議淘汰)

無胃腸道刺激及不影響凝血??芍赂哞F血紅蛋白血癥、肝腎損害、溶血性貧血及紫紺。

對這類藥物要慎用,目前暫保留復方應用。

非那西丁有引起腎乳頭壞死甚至誘發(fā)腎癌等嚴重不良反應。

第三節(jié)吡唑酮類

包括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安乃近等。

保泰松Butazolidin〔體內過程特點〕:

1競爭性與血漿蛋白結合(98%),使雙香豆素、胰島素、磺胺類釋出,使血漿游離藥物濃度增加。

2代謝成有活性的羥基保泰松

〔作用特點〕:

1抗風濕作用強:用于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2對急性血栓閉塞性靜脈炎有療效。

3治療急性痛風:促進尿酸排泄,減少尿酸鹽在腎小管的重吸收。

〔不良反應〕:多,90版藥典已刪除。

1肝腎損害

2水、鈉滁留:高血壓及水腫患者忌用

3甲狀腺腫或粘液水腫:抑制甲狀腺對碘的攝取第四節(jié)其他抗炎有機酸類

1吲哚美辛(Indomethecin,消炎痛)

本品為最強的PG合成酶抑制藥之一。主要抑制環(huán)氧酶。有顯著的解熱鎮(zhèn)痛抗炎作用,但因不良反應多,故一般不作解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