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百家爭鳴匯總人民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必修三百家爭鳴匯總人民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必修三百家爭鳴匯總人民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必修三百家爭鳴匯總人民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必修三百家爭鳴匯總人民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2課標要求:1.知道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諸家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張。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主要觀點,了解儒家思想形成。3.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主要意義。4.感受中國古代思想博大精深。

重難點:

百家爭鳴;孔子、孟子和荀子與儒家思想形成。第2頁2500年前文化地圖專題一第一課第3頁(一)概念展現一、百家爭鳴

“百家”泛指數量多;是泛指,意為數量多,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盃庿Q”指爭論和辯難。在此是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一樣學派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局面。第4頁請思索: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何會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呢?(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原因或者背景)第5頁戰(zhàn)國七雄春秋五霸禮崩樂壞天下大亂(二)百家爭鳴產生原因認識:一定時期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產物1、經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濟快速發(fā)展,為學術文化繁榮提供物質條件。2、政治:社會大變革和各國紛爭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社會環(huán)境。3、文化:私學興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識、身分自由思想家。4、階級關系:“士”階層活躍和受重用,各國諸侯都想富國強兵,因而尤其禮賢下士。5、現實需要:各國統(tǒng)治者爭霸需要第6頁7(一)儒家學派(二)道家學派(三)法家學派(四)墨家學派二、代表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第7頁8(一)儒家學派代表春秋孔子-儒家創(chuàng)始人戰(zhàn)國孟子-繼承和發(fā)展戰(zhàn)國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第8頁[名人檔案]孔子1、儒家1號人物: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靚名:(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生卒:魯國(今山東曲阜)籍貫:沒落奴隸主貴族后代成份: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創(chuàng)始人頭銜:教書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主要工作:第9頁10孔子思想成就和文化貢獻領域

主要內容思想學說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文化貢獻“仁”(關鍵)和“禮”“為政以德”(德治)“敬鬼神而遠之”創(chuàng)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全方面發(fā)展言論被總結為《論語》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經知識梳理第10頁孟子2.孟子:

(1)思想內容:

(2)影響:

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并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fā)揮,提倡“仁政”學說,并提出“君輕民貴”思想。

對儒家思想發(fā)展有主要貢獻。

第11頁3.荀子:

(1)主要思想:(2)地位:

荀子

強調“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還對“禮”進行深入討論。

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內容,成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第12頁結合孔子與荀子所處時代背景,分析孔子與荀子“禮”有什么不一樣。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提倡“禮”是為了維護奴隸主統(tǒng)治為目標;荀子生活在戰(zhàn)國末期,提倡“禮”目標是緩解農民與地主階級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需要。思考第13頁史料1:子曰:仁者,愛人。

——《論語·顏淵篇》孔子孟子史料2: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論語·顏淵篇》史料3: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史料4: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p>

建立友好人際關系方法:恪守社會規(guī)范從人際關系友好上升為階級關系友好方法:重視和善待老百姓(民本思想)德治第14頁史料4:故圣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盾髯印?/p>

性惡》荀子禮法并舉,加強對人約束史料5:……天行有常(規(guī)律),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瓘奶於炛肱c制(控制)天命而用(利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荀子·天論》強調人與自然關系友好吸收法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第15頁探究怎樣對待孔子“仁”與“德”?1、主觀目標是為了緩解階級矛盾,維護奴隸主統(tǒng)治2、客觀上有利于調整社會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wěn)定第16頁孟子、荀子對孔子思想發(fā)展孔子孟子荀子時期仁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論仁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義民貴君輕君舟民水性善論性惡論春秋戰(zhàn)國中期戰(zhàn)國末期同異第17頁以柔克剛以德報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虛……

你知道這些成語源自于哪部著作嗎?道(二)道家學派第18頁道?第19頁

道?第20頁。道?第21頁。道?第22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道?第23頁有沒有相生,難易相成。——《道德經》圖文一第24頁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道德經》圖文二第25頁臺風來了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弱者道之用”圖文三第26頁老子思想①道是天地萬物根源是天地萬物法則(規(guī)律)②辯證法思想:事物含有向相反方向轉化規(guī)律③政治觀:無為而治第27頁互動·探究區(qū)第28頁莊周夢蝶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莊子思想萬事萬物沒有界限差異,天地萬物為一(齊物論)第29頁互動·探究區(qū)第30頁

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法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三)法家學派第31頁法家思想加強君主集權兩面:三刀:賞罰分明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勢:術:法:權勢樹立威望對付官員統(tǒng)治人民明文要求權術勢立威,術馭臣,法制民。第32頁互動·探究區(qū)第33頁互動·探究區(qū)第34頁互動·探究區(qū)第35頁止楚攻宋兼愛,非攻第36頁(四)墨家主張墨子(約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魯國(今山東滕州)人。

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瓙蹮o差等。(戰(zhàn)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而死者,不可勝數。主張:

社會根源:平等博愛,互愛互利,反對不義之戰(zhàn)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戰(zhàn)爭第37頁第38頁

三、“百家爭鳴”意義⑴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fā)展主要階段,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基礎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初和以后社會發(fā)展,含有深遠影響。第39頁古為今用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大放異彩儒家“仁政”——“以德治國”法家法治思想——“依法治國”孔子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yè)教育等墨家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認識:“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第40頁C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1頁B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2頁B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3頁C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4頁B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5頁A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6頁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7頁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8頁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49頁自我·檢測區(qū)本學案欄目開關自主·學習區(qū)互動·探究區(qū)自我·檢測區(qū)第50頁(07~08下泰州市高一期末聯考17題)社會轉型時期矛盾錯綜復雜,許多思想家反對專制、暴政,主張“民本”。以下人物中不具備這一思想主張是A.孟子 B.韓非子 C.黃宗羲 D.荀子為迎接年奧運會召開,某中學準備開展以“弘揚人文精神,構建友好校園”為主題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友好社會”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為主,君為客”③君主專制,君權神授④“民貴君輕”“君舟民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DB第51頁在黨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主要基礎?!痹诋敶袊逃绞侨嗣袢罕娮铌P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之一??鬃右韵掠^點中,最能表達這一思想是 ()

A.因材施材 B.有教無類 C.溫故知新 D.當仁不讓于師“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認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認為徒役”。這句話主要反應了戰(zhàn)國時期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BA第52頁古人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強調是祭奠祖先、悼念死者教化作用。這一主張屬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孟子發(fā)展了孔子學說,主要表現在()

A.提出了“大一統(tǒng)”政治主張B.提出了爭取小生產者政治權利主張

C.構建了以人為關鍵道德思想體系D.提出了崇民惠民詳細辦法.AD第53頁“玉”含有溫潤、堅硬特點,我國古代形成了獨特玉文化??鬃犹岢优逵瘢饕且驗锳.玉石特點與我國古代道德規(guī)范相吻合B.玉非常珍貴,是財富標志C.玉石含有祛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