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_第1頁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_第2頁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_第3頁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_第4頁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編輯優(yōu)秀版資料,歡迎下載)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完整版)資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編輯優(yōu)秀版資料,歡迎下載)《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一)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課程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xiàn)以育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二)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并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三)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一、課程性質《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這段話首先給課程定位,它開設的學段是中高年級,是在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基礎之上,并與6-9年級的《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科相銜接。二、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分兩部分,一是總目標,二是分目標?!镀返屡c社會》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彼砻髁苏n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分目標有三個方面: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2、能力3、知識從以上的分目標看出,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標準相比,兩課的共同點是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首位,強調了德育的功能。三、課程的基本思想1、品德培養(yǎng)回歸生活。現(xiàn)在課程設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個生活中,把品德課與生活課的綜合,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這樣做就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人們是為了生活(社會生活)而改善、提升社會的道德,培養(yǎng)、發(fā)展個體的品德,并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同樣,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fā)展也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2、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教育要回歸生活,我們重視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xiàn)實生活。這也是兩門課程標準共同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只有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才能做到有實效性、有針對性。另外要注意,課程以兒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但它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的“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設置的內容要從兒童生活中提取。3、積極引導兒童的發(fā)展。以兒童自己的生活為課程基礎,尊重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不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也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但是,尊重兒童也決不是對兒童聽之任之。而是需要通過正確引導而達到對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準確理解、對自我的合理把握。為此,課程所追求的不僅是針對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確的方向性。4、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當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完整生命表現(xiàn)的人,面對他們參與的生活世界,他們的表現(xiàn)既有認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種因素也總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時發(fā)生、同時作用于生活。當一個兒童遭遇到生活中某個事件、某個人時,他不僅在感知認知:這是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個什么人?同時也會產生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這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問題。隨之而萌發(fā)響應的情意、態(tài)度,然后是一定的行為。5、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課程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多是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也不排斥接受性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應當相互滲透,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做出合理選擇。五、實施建議按照課時安排,《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每周兩課時,已經不是基礎教育階段所謂的“副科”了。并且隨著課改的深入和學科的發(fā)展,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要上好這門課程,應該要樹立以下新的觀念:1、教材觀。新的教材觀應該是:教科書不只是傳遞知識信息的載體,更重要的功能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借的話題、范例。教材是教師引發(fā)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材是開放的,給教學留下空間,使教師能夠聯(lián)系當?shù)睾蛯W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2、教師觀。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拔沂悄愕囊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chuàng)造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指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發(fā)展,身心健康地成長。3、學生觀。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作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才能從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個人的發(fā)展,構建起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修煉出屬于他們自己的健康人格。4、教學觀。教與學的新觀念是:首先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強調知識的灌輸。要善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態(tài)度和能力。其次,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如何與人相處。教學不是偏重單純的學術能力的提高,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整體性發(fā)展。第三,教學要有開放性和活動性。知識的來源并不限于課本,學生周圍的人,學生身邊的事物都是學習的資源。要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好各種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傊?,新的教學觀念,新就新在,不是為了教而教,是為了學而教,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小學品德新課堂之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內容包括:確立教學課題、進行學情分析、教材課題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要點分析、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是新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最核心的內容,它是由具有一定內在聯(lián)系的前后步驟或順序的各個主要活動環(huán)節(jié)構成的。也稱教學程序。一般情況分為導入、新授、總結、拓展四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又分別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動內容。從總體上說,新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必須要體現(xiàn)出以下幾點一要教學過程活動化。(即體現(xiàn)師生互動交往,把過去那種講解提問式教學,靈活的設計為學生的多種活動。)二要學習方式多樣化。(即既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又要重視他們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三要過程設計粗線條化。(這里所說的粗線條,不是指環(huán)節(jié)語言籠統(tǒng)、簡單,而是環(huán)節(jié)語言要抓關鍵、抓重點,嚴格遵循新課堂教學課例提倡或強調的“大環(huán)節(jié)要清,小環(huán)節(jié)要精”。)每個課例的教學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要完整,思路清晰,概括到位。做到了一方面以兒童為主體,以各種活動為媒介,充分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要求;另一方面將兒童現(xiàn)實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同事件進行綜合,做到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充分體現(xiàn)出品德課程的綜合性?!缎W科學課程標準》解讀(一)《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研制背景當前,世界各國正在興起一場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學教學的改革是其中心內容之一。各國對科學教育的改革都給予高度重視,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有些進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啟動的、計劃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完成的科學教育的系統(tǒng)改革,提出了“每個孩子都是科學家”的口號和目標。這些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為此,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啟動并實施課程標準的研制工作,經過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絕大多數(shù)課程標準的研制,在幾經小范圍內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認真修改,正式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期獲得更多的反饋,進一步完善各科課程標準?!靶W科學課程標準”也是完成的眾多課程標準之一。(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簡介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研制核心組(大學科研人員、教研人員、教學專家等8人)在項目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郝京華博士的帶領下,廣泛搜集了國內外該領域改革的多種資料,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加拿大、俄羅斯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國家與地區(qū)的課程標準與教材,還有國內歷年來的教學大綱與教材,在廣泛比較研究(支撐性研究——①國際比較②國內現(xiàn)狀調查③國內需求④小學科學教育理論新進展研究四個方面)的基礎上,提煉出了國際科學課程改革的共同特征與基本趨勢,并廣泛調查國內自然教學狀況和社會需求,總結50年來課程和教材建設的經驗和不足,在關注當代科技發(fā)展對社會、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響以及征求自然教學專家學者對小學自然課程改革的建議的情況下,提出了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理念與思路,開展了新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研制?!缎W科學課程標準》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前言,敘述科學課程改革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為課程目標,敘述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三個分目標: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以及各部分目標的相互聯(lián)系。第三部分為科學課程的內容標準,描述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五個方面的內容標準及活動建議。第四部分為實施建議,有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材編寫建議、教師隊伍建設建議、關于科學教學設備和教室的配置等六個部分組成。第五部分為附錄,含具體目標中行為動詞的定義、教學活動的類型與設計、案例三個部分。2.1

課程性質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什么是科學素養(yǎng)?《標準》(以下簡稱)給它下了這樣的定義:科學素養(yǎng)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學知識、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茖W素養(yǎng)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學素養(yǎng)都在不斷發(fā)展和深化,而不僅僅局限于在校期間??茖W素養(yǎng)的形成是長期的,而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起決定性的作用。2.2課程理念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小學生”、“提高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1、對象問題。小學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小學生。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公平性);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huán)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qū)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因材施教)。2、學生觀問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經驗→需要)例如,美國教師教學《運動小車》研究怎樣快或慢一點?(經驗概念化→提升→發(fā)展)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茖W課程必須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他們提供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伙伴。3、學習方式問題??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知識不是給予的,知識是生成的。例如《熱對流》的教學,圍繞液體中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讓學生探究,怎樣把冷水、熱水分開?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他們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4、內容選擇問題。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趨勢、適應于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有利于個人發(fā)展的內容,并強調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整合。5、課程資源問題。小學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教材不是圣經,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yè)與練習、評價等方面提供教師、學生更大的選擇機會和創(chuàng)新空間;信息社會更具開放性。6、評價問題??茖W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①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②指標是多元的;③方法是多樣的;④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等)。2.3課程目標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并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具體達到:科學知識:獲得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并能嘗試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茖W探究: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搜集證據(jù)、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對科學探究的認識,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主要是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STS)和對待自然四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并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逐步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事實)、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上述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勾畫出了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大致輪廓?!稑藴省穼⒖偰繕藦目茖W探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但這絕不意味著在教學中能夠分別單獨實現(xiàn),它們是在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共同達成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以上目標必須相互整合,當作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運用。2.4課程設計思路《標準》的編寫沒有像過去50余年來的教學大綱那樣受知識體系的束縛,而是從培養(yǎng)全體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進而促進全民科學素養(yǎng)提升的良好愿望出發(fā),在結構、內容、體例、表達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具有時代性、系統(tǒng)性、前瞻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本《標準》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重視提高小學生全面的科學素養(yǎng),體現(xiàn)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探究(方法、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構建了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課程新體系,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豐富他們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體現(xiàn)小學科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本《標準》對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梳理,以結構框圖的形式給出了各目標領域知識展開的主要線索與相互關系,使整個內容標準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便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以及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加強對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綜合性的認識,便于教材編寫者與教師按不同的主線或思路,設計與編排教學內容。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包括10個一級主題:多樣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與環(huán)境,健康生活,物體與物質,運動與力,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地球的概貌與地球的物質,地球運動與所引起的變化,天空中的星體。在一級主題下又分若干個2級主題,如多樣的生物,就包含常見的植物、常見的動物和常見的其他生物三個2級主題。而在涉及有關人體的內容時,單列“健康的生活”則是考慮到義務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2.5課程實施建議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還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材編寫建議、教師隊伍建設建議以及關于科學教學設備和教室的配備,《標準》在這些方面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積極的建議。和過去教學大綱不同的是,在指導性方面,課程標準不僅對課程理念提得非常精確,而且在具體的內容標準中盡可能給以落實,提出的具體活動建議、案例等都充分反映了基本的課程理念,充分保證教學目標得到落實。在評價方面,課程標準在具體內容標準中列入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具體內容(如單列“科學探究”主題)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具體內容(“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等。)。在建議中不僅提出評價的基本觀點和要求,也用案例的形式堅決而明確地表示了這樣的信息:評價內容應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評價方式以重視發(fā)展性評價、鼓勵性評價、協(xié)商性評價以及學生的自評為主的評價。倡導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反饋調節(jié)、展示激勵、反思總結、檢查篩選),把評價和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以及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發(fā)展是評價的根本,在評價中強調過程性評價,主要應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方式動態(tài)化、評價內容多元化。提倡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進行評價,其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fā)展。(三)《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內容標準是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分三個領域(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科學知識)、五個方面(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展開。本《標準》將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程作為整個基礎教育科學課程的一個相對完整的階段,具體內容標準所表述的是小學畢業(yè)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應達到的最低標準,并不再劃分年級或年段,這樣給教師和教材編寫者更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稑藴省吩谶x取知識內容時遵循以下原則: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克隆、納米技術,材料,信息);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需要;符合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四)《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標準》從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進而促進全民族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的良好愿望出發(fā),在結構、內容、體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大膽的探索和改革,具體體現(xiàn)這樣幾個特點:1、前瞻性《標準》吸收了國內外該領域改革的多種資料,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級中國香港、臺灣地區(qū)的經驗,同時,融入我國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提出的改革理念和思路,使科學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考慮到我國學校存在的實際差距與教師狀況,對前瞻性做了適當?shù)南拗?,保持在擴大教師可以實現(xiàn)的水平上。2、系統(tǒng)性作為小學科學課程的指導性文件,《標準》不僅給出了目標、具體內容要求與一般的教學建議,而且對這門學科的改革理念、課堂教學實施、評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材編寫的思路與設計原則、教師撰寫要求與隊伍建設、科學教學活動的類型與設計、科學教室的設置等方面都進行了具體的論述,并提出了有關的建議。因此,他對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價值不僅表現(xiàn)為對教學結果的規(guī)定性,而且對取得這些結果的方法、策略、條件、過程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全面的指導意見。3、時代性標準》十分重視在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確定科學地位,提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這一提法既體現(xiàn)了在當前知識經濟初現(xiàn)端倪、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現(xiàn)代科技高速發(fā)展,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的人所必須具有的科學素養(yǎng)的高度關注,又體現(xiàn)了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了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即不但要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與技能,更要全面發(fā)展包括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整體素質。4、靈活性作為課程標準,既要給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明確的目標與具體的內容要求,使他們知道通過該學科的教學,學生必須達到什么目標,但又不能把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與方法定得過死,束縛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稑藴省份^好的把握了目標的規(guī)定與過程的靈活性。對目標,以學生為第一人稱,講述他們通過學習必須學會或達到的程度;過程,我們則以建議的方式既給教師如何實現(xiàn)目標提供啟示或范例,又允許并鼓勵教師開發(fā)創(chuàng)造更有效的實施方法和途徑,給他們實施《標準》較大的靈活性。5、可操作性《標準》不僅在敘述上注意了小學教師與學生的特點,盡可能使用他們熟悉的、可接受的語言,把話講具體,做到通俗易懂,而且還列舉了許多生動的實例,幫助教師了結冰舉一反三,增強了可操作性。(五)從“自然大綱”到“科學標準”的變遷??茖W課程標準語小學自然教學大綱相比,變化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課程定位上——倡導了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什么是科學素養(yǎng)?《標準》研制核心組給它下了這樣的定義:科學素養(yǎng)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學知識、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標準所倡導的科學素養(yǎng)是一個復合概念,它包含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茖W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有四個:一是科學知識與技能,二是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科學行為與習慣,四是科學精神、態(tài)度與價值觀。最核心部分是科學精神、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間部分是科學知識、技能、方法、能力,最外圍部分是科學行為與習慣。這是關于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定位問題。我們仔細地回顧一下小學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軌跡,不難發(fā)現(xiàn)這次把自然課程改為科學課程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實質性的飛躍。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感受到其中的變化:首先,“從自然到科學”,可以理解為從自然教學大綱發(fā)展為課程標準,這是一種進步。過去的大綱很抽象、很簡略,《標準》與之相比則具體多了,而且操作性強,這一點看到《標準》的人都有共識;其次,“從自然到科學”,還可以這樣理解:自然是我們認識的對象,包括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其更多的是注重知識本身,但科學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本身,它還包含了我們人類的一種求知活動。科學這個概念比自然內涵更豐富,它涵蓋了科學素養(yǎng)的各個層面,這是一種發(fā)展;第三,“從自然到科學”,較好地詮釋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STS教育),代表了當今世界理科教育的發(fā)展方向:趨向綜合、強調融合、重視高新技術、注重能力,這是一種突破。伴隨著《標準》出臺的一系列新的《科學》教材也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課程定位。它們都著眼于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特色;重視整套教材的整體性,綜合發(fā)揮教材的整體育人功能;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重視教材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視因材施教,使教材具有明顯的層次性。2、在教學行為上——注重經歷、體驗和發(fā)現(xiàn)。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是《標準》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茖W是學和做的,而不是教的。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學生應該是科學學習的主角,教師僅僅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伙伴,教師和學生有著互補的責任。教師負責制定正確的教學策略,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由于《標準》中強調的探究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因此,在教學行為上,教師應確立“注重經歷、體驗和發(fā)現(xiàn)”的教學觀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科學、做科學,這樣,或許會激活孩子潛意識中學習科學的本能和欲望,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科學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冷和熱》(蘇教版《科學》教材)的教學片斷:冷和熱是物體的特征之一,通常學生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判斷。這是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是科學。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經歷、體驗由熱到冷的過程,首先設計情境討論:你可以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冷下來?你怎么知道熱水變冷了?這些問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接著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熱變冷的過程。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都設計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覺地使用溫度計,自覺地做些記錄來形象地描述熱變冷的過程。學生的內心是喜悅的,這不僅因為人人經歷了“冷和熱”的探究活動,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而且因為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了“冷和熱的變化規(guī)律”。對于學生來說,自己發(fā)現(xiàn)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這將讓學生體驗到些許成功(在成人看來,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并最終促進其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3、在學習方式上——體現(xiàn)自主、合作和探究??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探究式學習,看重的是學生探索世界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一句話,看重的是過程。這同時也意味著把知識的系統(tǒng)性、學生對知識的復現(xiàn)率以及相當多的時間當作代價去付出,因為探究式學習最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就是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還一無所獲。這豈不是效率低下?是的,大工業(yè)生產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共性就是講效率,但要看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效率。一冊小學自然課本,采用死記硬背的辦法,大概不用三個小時,記憶力強的學生就能將書中所有結論性的知識記住,然而,學生究竟能學到什么、能體驗到什么呢?事實上,我們選擇這些內容教學生掌握的真正意圖,不在于這些知識本身,而在于憑藉這些知識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活動,使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得以體會科學家如何困惑于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解”、考慮從哪些途徑去解決問題,借以漸漸地掌握科學探究的技巧和方法,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和品質。這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因此,在學習方式上,我們應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體現(xiàn)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圍。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關注、耐心和鼓勵尤為重要。例如關于早已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恐龍,學生的研究興趣就特別濃。有關的資料、媒體介紹也比較多,一些學生或多或少也有所了解。如果教學中以此為契機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合作地去搜集恐龍的資料,帶領他們去圖書館查閱,上互聯(lián)網搜索,去音像室查看,最后再來開個恐龍研究科學發(fā)布會,那學生所認識的恐龍世界一定是奇妙的。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既是搜集信息資料的主人,又是愉快的合作者;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從多方面去搜集資料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的研究能力,只要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那么他們的收獲定會是無窮的。這樣的教學師生兩方面可能都興趣盎然,而這些也許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魅力所在呀!

4、在價值取向上——關注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疾煲幌卢F(xiàn)代科學與人文發(fā)展的狀況,我們知道,最初科學是從人文中分化出來的,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科學又成為人文的基礎??茖W與人文整合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科學與人文整合是是科學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科學與人文整合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然途徑。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fā)展人,完善人??茖W的發(fā)展史也表明,科學發(fā)展的每一步都充滿人性的光輝,反映人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精神品格。我們的科學教育要以科學為基礎和手段,以人文為價值和目的。例如,蘇教版《科學》教材在《金色的秋天》一課就安排了這樣一首小詩:“金燦燦的果實掛滿枝頭,我知道,秋天來了?!苯酉聛硎沁@樣寫的:“涼爽的風兒鉆入衣領,我知道,秋天來了。??????”然后讓孩子們繼續(xù)往下說他們眼里的秋天的樣子,為什么這樣做?也許這就體現(xiàn)了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吧。怎樣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呢?一方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huán)境,使他們置身于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并參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huán)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5、在評價方式上——追求主體多元與過程多面的統(tǒng)一??茖W課程的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學習和發(fā)展狀況,以利于改進教學,最終實現(xiàn)課程目標,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種評價不同于傳統(tǒng)的單純由教師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分等排隊的評價做法,必將引起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時機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將其有機的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之中,又將成為科學課的基本原則。學生將參與教學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并對教師的教學狀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都將成為教學評價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仍將發(fā)揮重要作用,但不是裁判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伙伴和激勵者,同時又是科學教學的調控者。由于教學內容要含蓋科學素養(yǎng)的各個方面,既要考慮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方法與能力、科學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所以評價要注意教學時機的全程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從而方法靈活、實施及時、效果適當?shù)慕o與鼓勵和指導性的評價。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修訂稿)(2021)第一部分前言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也在不斷增多,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對人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初中生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引導。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根據(jù)黨的教育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要求,依據(j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結合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特制定本課程標準。本課程標準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一系列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精神的重要渠道,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建設與實施起重要的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與健康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思想品德課程的基礎。一、課程性質本課程是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初中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文性尊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xiàn)青少年文化特點,用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教學;用優(yōu)秀的人類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學生心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學生發(fā)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實踐性從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將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綜合性以認識自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與初中生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緊密聯(lián)系,是對學生在這些領域中的體驗、認識和遇到的問題所進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煉。二、課程基本理念(一)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課程的核心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本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熱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對社會、國家、世界有見識和負責任的合格公民。(二)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本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與他們一起體會成長的美好、面對成長中的問題,為初中生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提供必要的幫助。(三)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tǒng)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獨立思考,社會要求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實踐才能更好地內化。本課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健康發(fā)展。三、課程設計思路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是本課程設計的基礎,課程從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直面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發(fā)展的需要。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認識自我,處理與他人和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處理這些關系時都會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重要的內容要素。根據(jù)本課程的性質和理念,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以初中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關系為經,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為緯,基礎明確、經緯交織、科學設計。一、總目標本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旨在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二、分類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珍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裼H近自然,愛護環(huán)境,珍惜資源,勤儉節(jié)約?!裥⒕锤改?,尊重他人,誠實守信,樂于助人?!駸釔蹌趧?,注重實踐,崇尚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褡窦o守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強公民意識?!駸釔奂w,敢于競爭,善于合作,有奉獻精神?!駸釔圩鎳?,熱愛和平。(二)能力●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調適、自我控制?!裾莆諓圩o環(huán)境的基本途徑和方法,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習慣?!裰鸩秸莆战煌c溝通的技能,學習并運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方法?!駥W習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方法,能夠積極適應信息化社會?!癯醪秸J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能夠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耦I會法律的意義,初步學會運用法律自我保護、維護合法權益。(三)知識●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途徑,認識個體成長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窳私馕遗c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道德規(guī)范?!裰阑镜姆芍R,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窳私馕覈鐣髁x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國策以及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初步了解當今世界的發(fā)展狀況。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一、認識自我(一)成長中的我目標:——正確認識自我的生理與心理變化,體驗青春期的美好與煩惱?!獙W習調節(jié)情緒,增強調控自我、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接納自己,逐步養(yǎng)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內容標準活動建議1.1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協(xié)調生理與心理的和諧發(fā)展。1.2知道青春期心理衛(wèi)生常識,體會青春期的美好,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1.3理解情緒的多樣性、復雜性,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1.4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1.5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1.6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能夠客觀地認知自我,積極接納自我,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分組討論當自己情緒沖動或低落時的表現(xiàn)并和老師一起分析如何利用傾訴、轉移、換位、自我寬慰等方法,進行合理的情緒宣泄。搜集“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事例,討論人應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從“我心目中的我”“同學心目中的我”“老師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給自己畫像,分析評價的差異,找出前進的方向。開展“青春日記”活動,記錄心路的歷程和對成長的思考。(二)自尊自強目標:——體會生命的可貴,熱愛生活?!囵B(yǎng)自尊、自立、自強精神?!軌蚍直媸欠牵瑢W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內容標準活動建議2.1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學習基本的自救自護常識,懂得人類對自然的依賴關系。2.2知恥、自尊,不做有損人格的事。2.3體驗行為和后果的聯(lián)系,懂得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后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4

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2.5

體會生命的價值,知道實現(xiàn)人生意義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2.6

養(yǎng)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tài)度,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以“我們身邊的動植物伙伴”為主題,作一次本地區(qū)的植物動物物種及其生存狀況的調查,觀察每個物種及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體會生命世界的神奇。通過觀看紀錄片、圖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學習一些自護、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識。

列舉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圍繞自己和同學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義”開展一次主題討論。開展一次“行為后果體驗”活動,以增強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三)學法知法目標:——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體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義?!私馕覈蓪ξ闯赡耆说奶厥獗Wo,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私馕覈蓪︻A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規(guī)定,增強法律意識。內容標準活動建議3.1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guī)范。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2知道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3.3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掌握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3.4懂得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當運用法律武器,依靠執(zhí)法、司法機關,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搜集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典型案例,討論和說明未成年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意義。列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guī)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表現(xiàn),分析這些行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危害。

查閱有關法規(guī),了解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和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在承擔刑事責任上的不同規(guī)定,討論這樣規(guī)定的依據(jù)。結合本地實際,以生活中的案例,討論和說明如何按照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我與他人和集體(一)交往與溝通目標:——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朴谂c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內容標準活動建議1.1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1.2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xiàn)象及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和成人交往,養(yǎng)成誠實、熱情、開朗的性格。1.3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技巧,調試“逆反”心理。

1.4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與友誼,把握尺度與原則,學會用恰當?shù)姆绞脚c同齡人交往。1.5了解教師的工作,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1.6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yǎng)成尊重他人、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1.7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主動參與班級和學?;顒?,并發(fā)揮積極作用,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領會學校生活的幸福,體會團結的力量。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以及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和輕聲細語的不同感受,體會講文明、懂禮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以“我是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為題,回憶自己和父母當時的表現(xiàn)、感受,交流解決矛盾的方法,討論、分享成功解決矛盾的經驗。采訪老師,內容包括該老師對其所教學科的認識、對班級的評價和期望、生活中的煩惱和歡樂等,根據(jù)采訪寫出報告。搜集汶川地震中中學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跡,體會同學友誼的珍貴。開展多樣化的班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體會溫暖與力量。(二)交往的品德目標:——知道孝敬父母和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做一個誠實的人?!獙W會感恩、關心、尊重、寬容、理解他人,樂于助人,與人為善。內容標準活動建議2.1體會父母為撫養(yǎng)自己付出的辛勞,孝敬父母和長輩。增強與家人共創(chuàng)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促進代際文化的交流與互動。2.2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的基本要求,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正確認識、體會生活中誠實的復雜性,努力做誠實的人。2.3尊重、幫助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與人為善。2.4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視他人。2.5積極參與公共生活,愛護公共環(huán)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公共秩序。2.6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舉辦搜集“父母說得最多的十句話”活動,嘗試理解父母“源于愛”的初衷,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以誠信為題展開一次課堂討論。

用小組內交流的方式討論在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時,如何通過換位思考或其他方式來化解矛盾。就“公民的平等”問題做一次課堂討論,理解平等主要表現(xiàn)在人格與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現(xiàn)在經濟地位上。

分組搜集不同國家、民族和區(qū)域的獨特文化,認識各地文化的多樣性,體驗文化的豐富性。(三)權利與義務目標:——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定?!莆张c個體成長和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基礎法律知識,做到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內容標準活動建議3.1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定,懂得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3.2知道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3.4知道法律能夠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搜集因侵犯人身權利而受到法律嚴厲懲處的案例,說明公民的人身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并討論維護人身權利的途徑和方法。搜集有關資料,討論維護受教育權利的途徑。搜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討論如何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三、我與國家和社會(一)積極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目標:——認識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關心祖國的發(fā)展和命運。內容標準活動建議1.1正確認識好奇心和從眾心理,發(fā)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1.2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厭學情緒和考試焦慮,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成就動機,了解不同勞動和職業(yè)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做好升學和職業(yè)選擇的心理準備。1.3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1.4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等媒介,感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態(tài)度。1.5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文化認同感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選取一個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或現(xiàn)象,發(fā)表個人的意見和看法,與同學交流?;貞浲甑挠螒蚧顒樱懻撚螒蚧顒雍蛯W習活動之間相互矛盾與相互促進并存的關系,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和游戲觀。聯(lián)系“追星”現(xiàn)象和“小團體”現(xiàn)象,討論在生活中如何正確把握從眾心理。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網絡的利與弊”課堂辯論會,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識。

舉行“祖國發(fā)展我成長”的主題班會,認識祖國發(fā)展的大好形勢,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二)承擔社會責任目標:——認識公平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樹立公平意識。——懂得公平需要正義,激發(fā)社會正義感?!斫庾约贺撚械纳鐣熑危ψ鲆粋€負責任的公民。內容標準活動建議2.1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懂得有時候承擔責任需要付出代價,知道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2.3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逐步樹立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2.4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于社會穩(wěn)定和社會正義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矛盾,理解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辯證關系。2.5懂得正義要求每一個人都遵守社會規(guī)則,能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有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則。嘗試分析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責任。就“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進行一次主題討論。考察社區(qū)內殘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難,向社區(qū)管理部門提出改善的建議。組織一次志愿者活動,在社區(qū)進行一次有意義的公益服務。搜集2021年北京奧運會、2021年上海世博會的志愿者活動案例,體認志愿者活動是個人參與社會事務,履行公民義務、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三)法律與秩序目標:——知道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增強法律意識?!J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內容標準活動建議3.1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樹立憲法意識。3.2知道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等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處罰。3.3了解建立健全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加強公民權利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3.4知道我國環(huán)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huán)境的義務。3.5懂得維護國家統(tǒng)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結合具體案例,討論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憲法在我心中”的主題活動。搜集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受到法律處罰的案例,說明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開展“我是中國公民”主題活動,討論群眾舉報和輿論監(jiān)督對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秩序的作用。以“環(huán)境保護,人人有責”為主題,設計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活動,并進行相應的實踐。結合本地實際,以“維護國家各民族的團結”為主題,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四)認識國情,愛我中華目標:——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了解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志報效祖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認識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增強為實現(xiàn)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世界共同發(fā)展的使命感與自信心。內容標準活動建議4.1感受身邊的變化,知道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指導思想,了解科學發(fā)展觀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4.2知道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及我國現(xiàn)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主要任務和意義。知道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4.3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了解社會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狀。知道增強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協(xié)調性是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4.4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fā)展方面的成就,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現(xiàn)實意義,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4.5知道我國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狀況,了解計劃生育、保護環(huán)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4.6知道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共同發(fā)展,維護國家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4.7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與世界文明交流與對話的意識。4.8了解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增強憂患意識。4.9認識樹立全球觀念的重要性,體會時代精神的對年輕一代的要求,有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意愿和意識。搜集反映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中發(fā)生巨大變化的資料,討論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國共產黨是我們事業(yè)發(fā)展的領導核心。以“我的理想和選擇”為題,召開一次主題班會,交流探討為實現(xiàn)理想應該如何努力。查閱歷史資料,知道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深刻含義。利用相關知識設計知識問答等活動。調查本地區(qū)存在的資源短缺問題,根據(jù)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通過討論共同設計一個珍惜資源的宣傳標語。以世界地圖為依托,開展“我在地圖上旅行”的演講活動,收集不同國家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素材,積極感受“和平進步、和諧發(fā)展、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說明:活動建議和內容標準并非一一對應,活動建議僅具有參考價值,教師可結合本地情況選擇適當?shù)幕顒臃绞胶蛢热?。第四部分實施要求與建議一、教學建議教學是落實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達成思想品德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和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應以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遵循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重視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強調與生活實際以及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堅持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規(guī)范。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聯(lián)系和融通,積極開發(fā)各門學科中的相關資源,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獲得多方面的體驗和感悟。(三)加強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國情等內容的整合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為緯進行了科學設計。據(jù)此,教學要注重內容的整合,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利用主題或專題,把四個方面的內容融合起來,加強內容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和滲透,突出重點,發(fā)揮內在整合的教育優(yōu)勢,全面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四)精心設計和優(yōu)化教學過程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體布局,把握具體教材內容在單元和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任務,根據(jù)課程標準,設定鮮明而集中的教學目標。以教材為基礎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項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xiàn)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在合作和分享中擴展自己的經驗,在自主探究和切身體驗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的能力。(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在注重思想品德課知識教學的同時,更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學生的道德踐行能力。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需求,運用適當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道德實踐,通過親身體驗與感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二、評價建議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設計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方案時,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jù),體現(xiàn)學科評價特點,多角度、多途徑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客觀評價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判斷、道德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