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醫(yī)預防保健_第1頁
糖尿病的中醫(yī)預防保健_第2頁
糖尿病的中醫(yī)預防保健_第3頁
糖尿病的中醫(yī)預防保健_第4頁
糖尿病的中醫(yī)預防保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糖尿病的中醫(yī)預防保健董場鎮(zhèn)公立衛(wèi)生院糖尿病中醫(yī)保健指導方案體質辨識藥膳保?。涸谔悄虿〉念A防工作中,推薦IGT(糖耐量減低)及糖尿病患者可根據(jù)個人的體質的不同分型選用不同的中藥藥茶.藥粥.藥膳等。根據(jù)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臨床上IGT及糖尿病患者中醫(yī)辨證常見四個分型,中醫(yī)中藥保健方法如下:(一)氣滯痰阻型:主癥舌脈:形體肥胖.腹型肥胖,或見脘腹脹悶,心煩口苦,大便干結,舌質淡紅,苔白膩或厚膩,脈弦滑。推薦常用的中藥有山楂.萊菔子.丹參.陳皮.決明子.茯苓.薏苡仁.綠豆.玫瑰花等。以下供選擇應用:(1)中藥藥茶:A.玉米須茶:取玉米須60克,綠茶末10克,煎茶水500毫升。B.玫瑰決明茶:玫瑰花6克.決明子15克.萊菔子6克.綠茶3克,沸水沖泡飲用。(2) 藥粥:A.芹菜粥:鮮芹菜60克,葬麥30克。鮮芹菜切碎備用,葬麥先煮至八成熟,加入芹菜末煮沸食用。B.蘿卜粥:新鮮白蘿卜適量,葬麥30克。葬麥先煮開,加入新鮮白蘿卜煮熟食用。(3) 藥膳:A.苦瓜瘦肉湯:枸杞5克,鮮苦瓜100克,陳皮5克,瘦肉泥50克。將枸杞用開水燙后備用,陳皮加水煎取汁后加入鮮苦瓜.瘦肉泥共煮沸,盛出后撒上枸杞即可。B.綠豆苡米湯:綠豆10克,苡米10克,蘿卜100克,茯苓10克,瘦肉50克。將綠豆.苡米.茯苓(紗布袋裝)共煎后棄去茯苓袋,加瘦肉.蘿卜煮熟即可。C.清蒸茶鯽魚:白鯽魚200克,茯苓9克,陳皮3克,綠茶10—15克,生姜2克。白鯽魚去內臟及魚腮,保留魚鱗,以綠茶10—15克塞入魚腹中,用竹簽縫好切口清蒸,蒸后去魚鱗.茶葉即可食用。(二)脾虛痰濕證:主癥舌脈:形體肥胖,腹部增大,或見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口淡無味或粘膩,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濡緩。推薦常用的中藥有茯苓.山藥.黨參.黃芪.黃精等。以下供選擇應用:(1)中藥藥茶:A.參苓茶:黨參6克.茯苓6克.山藥6克.鐵觀音茶3克。B.芪麥茶:黃芪10.陳皮5.麥芽10.谷芽10.鐵觀音茶3克。(2) 藥粥:A.山藥粥:生山藥60克,葬麥30克,共煮粥服用B.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葬麥30克。將葬麥加水500毫升煮熟后,加入葛根粉攪拌至沸即可。(3) 藥膳:A.黃精燉尾骨:鮮山藥60克,黃精15克,豬尾骨50克。將三物共燉20分鐘即可。B.兔肉煲山藥:兔肉50克,鮮山藥100克,蔥段3克,姜片3克,老酒3毫升,精鹽1克,味精1克。將兔肉.鮮山藥共煮熟后加蔥段.姜片.老酒.精鹽.味精即可。C.參芪老鴨煲:黨參24克,黃芪24克,陳皮3克,茯苓10克,生姜3克,鴨肉50克。將黨參.黃芪.陳皮.茯苓共煎取汁后加鴨肉煮爛,加入生姜即可。(三) 熱盛傷津證:主癥舌脈:口干咽燥,渴喜冷飲,易饑多食,尿頻量多,心煩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紅,苔黃燥,脈細數(shù)。推薦常用的中藥有黃連.生地.天花粉.石膏.黃苓.知母.菊花.銀花.麥冬.玉竹等。以下供選擇應用:(1)中藥藥茶:A.菊花玉竹茶:菊花6克.玉竹3克.銀花3克.麥冬9克.綠茶3克,沸水沖泡飲用。B.金花茶:金花捷報3克.玉竹9克.甘草3克.綠茶3克,沸水沖泡飲用。(2) 藥粥:A.菊花百合粥:秋菊.百合烘干研末,先以葬麥50克煮粥,調入菊花.百合末各5克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B.花粉生地粥:天花粉30克.生地30克.枸杞15克.薏苡仁30克.葬麥30克。將天花粉.生地.枸杞.薏苡仁.葬麥先浸泡15分鐘后共煮粥;將枸杞用沸水燙過后撒在粥上。(3) 藥膳:A.銀耳沙參飲:銀耳30克.沙參15.南瓜50克,南瓜切片同煎。B.二冬絲瓜豆腐煲:麥冬10克.天冬10克.絲瓜60克.豆腐100。將麥冬.天冬共煎汁后加入絲瓜.豆腐煮熟即可。(四) 氣陰兩虛證:主癥舌脈:咽干口燥.口喝多飲.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形體消瘦,腰膝酸軟.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紅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脈弦細數(shù)。推薦常用的中藥有黃芪.黃精.沙參.麥冬.生地.玉竹.八百光.枸杞.百合等。具體可借鑒如下應用:(1)中藥藥茶:黨參.黃芪.麥冬.沙參.玉竹.花粉各9克,共為細末,沸水沖泡飲用。(2) 藥粥:A.生地黃粥:黃芪50克,生地50克.溫水浸泡1小時,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粳米50克煮粥服用。B.天花粉粥:黨參30克.天花粉30克,溫水浸泡2小時,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葬麥50克煮粥服用。(3) 藥膳:A.增液玉竹鴿:沙參15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八百光3克,鴿肉50克,姜片1克,精鹽1克。將沙參.生地.麥冬.玉竹.八百光.鴿肉共燉,熟后加姜片.精鹽,食用鴿肉與湯。B.地麥蘿卜燉排骨:生地15克,麥冬15克,白蘿卜100克,排骨50克。將生地.麥冬共煎汁加白蘿卜.排骨煮沸即可。(五)痰瘀互結型主癥舌脈:形體肥胖.胸悶脘痞.納呆嘔惡.全身困倦.頭脹肢沉,肢體麻木或疼痛,肌膚甲錯,唇舌紫紺或舌有瘀點或舌下青筋暴露,苔或厚或膩,脈弦澀。推薦常用的中藥有:丹參.光桃仁.田三七.玫瑰花.葛根.山楂.當歸.萊菔子.荔枝核等。以下可供選用:(1)中藥藥茶:A.萊菔子茶:萊菔子9克.丹參9克共為細末,沸水沖泡飲用。B.山楂丹參茶:山楂10克.丹參10克.決明子10克.綠茶3克。(2) 藥粥:A.玫瑰花粥:玫瑰花6克或鮮品15克,葬麥50克。將玫瑰花煎煮取汁加葬麥共煮粥服用。B.天花粉粥:天花粉30克,溫水浸泡2小時,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葬麥50克煮粥服用。C.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葬麥50克。將葬麥加水500毫升煮熟后,加入葛根粉攪拌至沸即可。(3) 藥膳:A.當歸蘿卜藕片排骨湯。配方:當歸3克.白蘿卜100克.藕片30克,排骨50克。將以上各物共煮即可。B.木耳粥:黑木耳30克,粳米50克,大棗3枚,先浸包木耳,將粳米.大棗煮熟后加木耳共煮粥食。中藥藥茶的使用方法:將藥茶方中的各味中藥置保溫杯中直接沸水浸泡10分鐘后飲用或中藥放到砂鍋中先浸泡10-15分鐘后用武火燒沸代茶飲用。建議根據(jù)口味,選擇性使用,日選1飲,可以連續(xù)服用或間斷服用。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調控:飲食治療盡可能做到個體化,平衡膳食。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搭配。(一) 糖尿病人宜多吃高纖維食物,促進機體的糖代謝。如玉米.小麥.白菜.燕麥.養(yǎng)麥.豆類制品。(二) 宜吃含糖低的蔬菜。如西葫蘆.冬瓜.南瓜.青瓜.青椒.茄子等。而西紅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作為輔食。(三) 宜吃含鈣的食物。缺鈣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宜食用蝦皮.海帶.排骨.芝麻醬.黃豆.牛奶等食物。(四) 糖尿病人少吃甜食和水果,因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將使血糖升高;也應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地瓜.土豆.藕等。(五) 宜適量進食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jié)糖代謝的生理活性。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們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癥狀。(六) 宜吃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補足這兩種元素,有利于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對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腎病有利。如魚.奶.白菜.豆類以及青菜.芥菜.甘藍.青椒.鮮棗等。(七) 南瓜.苦瓜.洋蔥.黃鰭.泥鰍.海參等對病人多飲.多食.多尿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調節(jié)血糖濃度的功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適量進食。(八) 推薦糖尿病藥膳饅頭(淮山9欠實9玉竹9知母6花粉9黃精9玉米須6麥冬6天冬9葛根9等組成)。足浴:推薦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膚破潰者禁用)。當歸15克,赤芍12克,路路通9克,桂枝6克,桃仁9克,雞血藤15克,威靈仙15克,丹參15克。用法:上述中草藥加水3000毫升煎熬,水溫40?45°C,先用清潔毛巾蘸藥液擦洗雙腳數(shù)分鐘,溫度適宜后再將雙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鐘,藥劑以浸沒兩足內外踝關節(jié)上2寸為準,每日一劑,每日1—3次,洗后臥床休息1一2小時。按摩操保?。和扑]一套穴位按摩操通用自我按摩可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清泄三焦燥熱.滋陰健脾.益腎補虛等功效。預備動作:坐在椅子或沙發(fā)上,姿勢要自然端正,正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手掌放于大腿上。膝關節(jié)呈90度角,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勻。第一節(jié)分推前額:用雙手手掌分推前額一次為一拍,約三二拍。第二節(jié)刮上下眼眶:雙手食指彎曲,自眼眶內側向外側刮動上下眼眶為一拍,約三二拍。第三節(jié)振腹部:雙手自然疊放,掌根對準肚臍,輕輕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