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詩經(jīng)發(fā)祥地初步考察報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1.gif)
![《詩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詩經(jīng)發(fā)祥地初步考察報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2.gif)
![《詩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詩經(jīng)發(fā)祥地初步考察報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3.gif)
![《詩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詩經(jīng)發(fā)祥地初步考察報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4.gif)
![《詩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詩經(jīng)發(fā)祥地初步考察報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410e48ef1b0e8d9e928267f956a594e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詩經(jīng)發(fā)祥地初步考察報告
2005年10月14日至18日,我被邀請到陜西省漢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西安附近的鳳尖城遺址了解相應的音樂文化遺址。雖然由于行程和時間所限,兼之年老行動不便,未能深入調(diào)研,仍感到收獲頗豐。特報告于下:一、周朝期的夏商兩國樂歌,是周朝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中游,滔滔河水自北向南傾瀉,急流洶涌地躍過龍門,在巍峨的華山腳下,來一個急拐彎向東奔流,在這里與渭水、洛水會合,共同孕育出一片廣袤的平原——富饒美麗的八百里秦川。這里號稱“天下糧倉”,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也是《詩經(jīng)》的發(fā)祥地?!对娊?jīng)》的時代是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公元前11世紀至前5世紀,最初是周王朝為應用而編集的三百樂歌。八百里秦川是周人發(fā)祥和周王朝統(tǒng)治的中心區(qū)域,周始祖后稷居邰(今陜西武功縣),公劉遷豳(今陜西縣),古公父又遷于周(今陜西岐山縣),文王建豐邑,武王遷鎬京。豐、鎬二京一水之隔,地處八百里秦川中部,成為周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秦川西部的邰地、岐地、豳地,是周人的老家,《詩經(jīng)》中的周人開國史詩記述了他們興起和建國的歷史。秦川東部的渭南、洽川一帶,本是夏人的興盛之邦、商湯的重要活動區(qū)域,周王朝在這里接收了夏商兩代積累的文化和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鬃诱f“周監(jiān)于二代”,即指明燦爛的西周文化是對夏商兩代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們從《詩經(jīng)》的《風》、《雅》、《頌》三個部分進行考察,產(chǎn)生時代最早的是《周頌》31篇,全部是西周初期和中期制作的宗廟祭祀樂歌,制作者是王公貴族和在王朝掌管禮樂的太師(樂官),應用于宗廟,這些作品當然產(chǎn)生在豐、鎬二京。二《雅》中的《大雅》31篇,是周王朝的朝會樂歌,作者是朝廷的公卿大夫;《小雅》74篇是貴族享燕樂歌,作者是公卿列士和少數(shù)下層貴族,他們的創(chuàng)作和最后配樂制作完成,也必然在京都?!讹L》詩160篇是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地方樂歌,應用于貴族的各種燕享集會,其中《豳風》7篇,《秦風》10篇以及《周南》、《召南》中的早期作品,都產(chǎn)生在秦川的東部和西部,其他諸《風》雖采自各國,最后也集中到朝廷的樂官手里加工潤色和編集。在西周時代的鎬京,這樣的輯集已經(jīng)進行。我們說以豐、鎬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詩經(jīng)》的發(fā)祥地,正是因為《詩經(jīng)》的大部分樂歌在這里產(chǎn)生,并且最初在這里編集。東遷后,東周的朝廷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xù)輯集,完成了《詩》三百篇的規(guī)模??鬃拥臅r代,《詩》因周王朝的沒落而散佚,孔子進行的收集和重要的整理工作,除了去重,主要是正樂和雅言。正樂,即“《詩》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史記·孔子世家》)。《韶》是虞舜的樂舞曲;《武》是周初制作的、《詩經(jīng)》中《大武》樂歌所用的樂舞曲;《雅》樂的“雅”通“夏”,雅樂由夏樂流傳而來,有一種樂器叫“雅”,是從夏代夏地傳下來的,周代又作了一些改進,成為當時貴族社會的正樂。《頌》樂是祭祀祖先神靈的樂舞曲,與原始時代黃河中游沿岸流傳下來的祭祀樂舞有天然的聯(lián)系。孔子正樂:“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論語·陽貨》)他把《雅》詩歸《雅》樂,《頌》詩歸《頌》樂,即“各得其所”。雅言就是“夏言”,是長期傳承下來的通行于以鎬京為中心的秦川地域的普通話,孔子把《詩經(jīng)》中各地的方言土語變?yōu)檠叛?實現(xiàn)了詞語和聲韻以秦川通行的語言為標準的統(tǒng)一。所以,《詩經(jīng)》的語言是規(guī)范化了的先秦漢語的代表,其原產(chǎn)地在秦川。從《詩經(jīng)》大多歌詩的產(chǎn)地、所寫的內(nèi)容、最初的編集以及它所用的語言和樂曲,我們肯定地說八百里秦川是《詩經(jīng)》的發(fā)祥地。二、預處理、定量考察和內(nèi)容挖掘的負氣象洽川地處八百里秦川的東部,今屬渭南市合陽縣,它是美麗秦川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詩經(jīng)》文化遺跡很多的名勝之地。合陽,舊稱洽陽、陽,因洽水得名。它是緊靠黃河河岸幾十里的一帶肥沃平原,以得天獨厚而特有的黃河濕地自然景觀、歷史悠久的人文傳統(tǒng)、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于2004年被國務院定名為“洽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原陽古城,即古有莘國,就在洽川的莘里村。在洽川,南眺紫氣繚繞的西岳,北望黃色土峰逶迤的高大梁山,東沿黃河岸聆聽大河滔滔的奔流,一水分秦晉,隔河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山西永濟縣鸛雀樓遙遙相對。酈道元《水經(jīng)注》對這里贊美有加,古《洽陽記略》稱其“山有飛浮之異,水有神瀵之奇,大河浩蕩,又自龍門環(huán)繞之,人煙輳輻,廬舍云集,花鳥舟航之勝,不殊楚越”。這里是黃土高原上的江南,芳草萋萋,峰林逶迤,神泉汩汩,十里荷塘,百鳥朝陽,萬頃蘆蕩,煙霧茫茫,洽川充滿磅礴大氣,又閃爍嫵媚之秀。洽川人文歷史久遠,有新石器時代遺跡,五帝之一的帝嚳(高辛氏)的陵墓在莘里村,歷來為“洽川八景”之一,今仍在。大禹的母親是莘里村人,大禹在這一帶治水,鑿開龍門,使傾瀉的黃河進入寬闊的河道。建立夏王朝的夏啟,封支子建有莘國(莘國),即今莘里村。這里也是商湯興國的地方,是“天下第一相”伊尹的故里?!睹献印吩?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商湯親自到這里來三聘伊尹?!渡添灐らL發(fā)》:“允也天子,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卑⒑馐且烈拿?詩中歌頌的是伊尹輔湯建國的故事。商湯還在莘里村娶了修己為妃。我們?nèi)グ倭驾反逡烈世锟疾?原來的祠廟、牌坊、院庭等紀念性建筑,蕩然無存??滴趸实墼甘镜胤侥昴険茔y祭祀,建筑頗具規(guī)模,但歷年戰(zhàn)亂失修,“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徹底性的毀滅,伊尹墓也被紅衛(wèi)兵鏟平。所幸當年建筑物的照片和建筑平面圖仍存,不難按圖重建。現(xiàn)僅見舊碑兩方,一為只剩中間一截的殘碑,上有“阿衡墓”三個大字;一為斷碑,尚可拼連,為“商元圣故里”五字,康熙時陜西巡撫畢某題款。莘里村的水土出美女,不但有禹母、湯妃,也是文王的母親太任、妻子太姒的故里?!洞笱拧ご竺鳌菲浭黾練v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姒,生武王。詩中還記述:“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氵矣。文王嘉止,大邦有子?!钡攸c明確,其時文王年輕,周的勢力還不大,莘國是當時的大邦,子指太姒,“大邦有子,亻見天之妹。文定嘉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丕)顯其光”。這些詩句歌唱文王和美麗的姑娘太姒結合,描寫了文王迎娶太姒的盛大場景?!洞笱拧に箭R》篇也是歌頌太任和太姒的,《周頌·邕隹》是武王祭祀父母的樂歌,《詩經(jīng)》中還有一部分詩,歌頌這兩位賢德的“第一夫人”對王朝開國的貢獻。莘里村原來建有圣母廟紀念她們,規(guī)模宏大,亦為古“洽川八景”之一,歷年香火不斷??谷諔?zhàn)爭時曾被駐軍長期占駐,大殿用作大伙房,部分廂房圮塌?!拔幕蟾锩睍r竟被全部拆毀,用原來的建筑材料就舊基框蓋成演出“革命樣板戲”的大戲臺。我們觀察這大戲臺的基礎、四壁和屋頂所用的材料,歷歷可見當年精細的木雕和石雕。村中原有“太姒故里”石坊,今亦僅見一邊石雕的石基。探詢父老,相告圣母廟原來的石碑有的被打斷或被拿去作石材,但大部分埋在村頭一個廢棄的大院內(nèi)。我們前去觀察,只見垃圾狼藉,荒草處處,已難覓埋藏的痕跡。被毀滅的何止伊尹和太姒的遺跡。莘里村也曾是佛教的勝地,將佛教傳入中國的達摩祖師在莘里村傳經(jīng)坐化,隨他來傳經(jīng)的弟子慧可,是在中、日、韓流行的禪宗的創(chuàng)始祖師,從這里背負達摩法身而去。為紀念他們,莘里村外建有上、下光濟寺,原亦是“洽川八景”之一,現(xiàn)在也被毀不見。這里還出土漢隸《曹全碑》,隸書500余字完整無闕,是中國書法史上瑰寶,原物幸而早已移至西安碑林保管,但遺址也已不見。莘里村頭,有子夏(卜商)傳經(jīng)舊址,原為古“洽川八景”之一的“石室桃花”一景。子夏是孔子死后傳《春秋》和《詩經(jīng)》的傳經(jīng)大師,考察《詩經(jīng)》傳授源流,《詩經(jīng)》是在戰(zhàn)國初期由他傳下來的,子夏還是《詩序》最早的作者之一。子夏晚年在莘里傳經(jīng)終老,有墓、祠。所以,這里又是戰(zhàn)國初期《詩經(jīng)》傳播的重要基地。如今,墓、祠均毀,但村中民眾記憶猶在,仍稱這里為“子夏洞”、“文章臺”。風景區(qū)管理局正計劃恢復“子夏洞”。莘里村因是陽古城,古有莘國舊地,所以是洽川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個主要景區(qū)?,F(xiàn)在保存和管理較好的景點,主要是神泉和萬頃蘆蕩。莘里村緊靠黃河岸,從地下卻涌出七面泉水成池,因可用于灌溉,故總名瀵泉,《列子》和《水經(jīng)注》稱譽為神泉。七泉宛如七面明鏡,為萬頃蘆蕩所環(huán)繞。其中一名“處女泉”者,尤為優(yōu)美,泉水明凈而溫潤,如綢拂身,水溫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故隆冬仍可沐浴。水質含多種礦物質元素,有益健康。民間傳說太姒出嫁前來此沐浴,葦葉撩面,她用牙輕輕咬住葦葉,從此洽川的葦葉中間都有一道淺淺的牙印。當?shù)孛袼?姑娘出嫁前要到這個泉池來沐浴,取增進健康和智慧、迎接新生活之意,“處女泉”即以此而得名。處女泉現(xiàn)已由民間投資兩千多萬元開發(fā),成為一個旅游熱點。游人可以溫泉沐浴,也可以游覽風景,有太姒出浴塑像和幾處詩碑,建設已具規(guī)模。我們在處女泉登船,穿行在萬頃蘆蕩之中,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百多種禽鳥飛翔其間,綠波蕩漾,水草漂浮,荻花滿目,迷迷茫茫,一望無際,恍若進入《秦風·蒹葭》篇那撲朔迷離的意境,泛起若即若離的惆悵。在伊尹故里百良莘村一個荒廢的祠堂里,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正屋外面兩邊墻壁上,各有一方《詩經(jīng)圖》磚雕,各題《詩經(jīng)》的一句文字。磚雕各長約一米,寬約60公分,畫面凸凹,線條精細,雕出的圖像尚可見,由于長期暴露室外,日曬雨淋,有的字跡則漫漶難辨。經(jīng)仔細辨識,一方是“呦呦鹿鳴”,取自《小雅·鹿鳴》篇;一方是“鶴鳴在陰”,是《小雅·鶴鳴》篇“鶴鳴在九皋”的變異。因為是用于祠堂,所以變異為“在陰”,圖像還是鶴在鳴。據(jù)同行的縣人大雷主任相告,洽川的民間建筑,至今還有人沿用《大雅·綿》篇中記述的建筑技術,即詩中所寫的“其繩則直,縮版以載”,“筑之登登,削屢馮馮”。他說,在文王祖父的時代,還不可能把木材鋸成木板,而是把一根根粗細大致相近的圓木綁在一起作版,兩邊置版,中間填土夯實,這種古老的建筑技術,在洽川鄉(xiāng)間仍可見。我過去在文章中把“版”注釋為木板,顯然錯了。洽川風景名勝區(qū)的另一主要景區(qū)是“黃河魂”景區(qū)。在黃河魂景區(qū),我們考察了黃河水利樞紐、十里荷塘、夏陽古渡、河中洲、上雷村。黃河水利樞紐是現(xiàn)代建筑,是從黃河提水送入灌渠的現(xiàn)代化水利工程。過去所說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已經(jīng)過時了。我們的母親河也在與時俱進,我國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大興黃河水利,受益的再不止河套一地。漫步在平坦的河岸道路上,一邊是浩淼的黃河奔騰流響,一邊是十里荷塘。荷花的季節(jié)已過,仍見亭亭婀娜,翠蓋滴珠,水草漂浮。這幅畫圖以藍天白云和大河滔滔為背景,如果荷花綻放,五彩繽紛,連接十里之長,該是多么壯闊優(yōu)美和嫵媚。在黃河水利樞紐和十里荷塘,我們都毫無阻擋地望見河心水洲,走到夏陽古渡,就是去河心水洲的渡口了?!跋年柟哦伞笔枪拧扒⒋ò司啊敝?當年韓信指揮大軍進攻魏國,就是在這里木罌渡河,以奇兵破襲魏軍,滅亡了魏國。如今我們已尋覓不到當年金戈鐵馬的遺跡,只有滔滔的河水聲,似乎在敘說當年英雄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功績?,F(xiàn)在這里也是由民營經(jīng)濟開發(fā)的,有游艇多艘和安全設備,可以載游客往返河心水洲游覽,有興趣的也可以一試黃河漂流。河心水洲,正是《關雎》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所指之地。經(jīng)實地考察,河洲長形,面積約數(shù)平方公里,乘船登洲,只見灌木叢集,葦蒿茂密,間雜點點野花。據(jù)科學院考察,這里有百多種鳥類,其中有多種珍禽,或在沙洲棲息,或在河面低翔,聞其鳴聲,確如“關關”。河岸水塘漂浮著大片大片荇菜。洲上剛開始開發(fā),僅有一條土路、幾間房屋、一處花圃,尚不成規(guī)模。平整的一片場地上塑起一座混凝土雕像,開發(fā)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原來稱這是“圣母太姒像”,因為塑得太不成樣子,管理局不同意,他們就改稱“黃河圣母像”,當然還是不成樣子。洽川民間傳說,《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的就是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故事。萬里黃河,只有這一段河面寬闊,水流不湍急,才能形成這樣的河心沙洲。這是唯一的,別處絕無。詩中反復詠唱“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聞聽洲上禽鳥的關關叫聲,這里的自然情景與詩中的情景完全相合。從人事來看,洽川的水土出美女,文王的母親太任的故里在莘里村,年輕的貴族青年姬昌到母親的娘家來,看到淑女太姒,愛慕、追求、文定、迎娶而“鐘鼓樂之”,合情合理。不僅《大明》篇可參證,傳統(tǒng)序疏也可參證。朱熹注《關雎》說是寫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故事,我看是可以說通的。在座談會上,合陽的同志提出,根據(jù)舊注,《葛覃》、《卷耳》是太姒所作,《周南》中的《木》、《螽斯》、《麟趾》等篇也與太姒有關。當然,這些都可以一一具體研究。我認為有一點可以肯定,即《詩經(jīng)》中有一些歌詩與洽川直接或間接有關,或是洽川人所作,或寫了洽川的人和事。除了以上的考察見聞,我還有意外的收獲。在黃河水利樞紐上面的東雷村,蒙合陽縣領導和村人的盛情,為我表演了一段“上鑼鼓”?!吧翔尮摹笔屈S河岸上古老的鄉(xiāng)人儺遺存,作為民間的社火形式,它在每年元宵節(jié)前后三天進行活動,多時三四百人,少時八九十人集體表演。這種社火表演,以奇異的裝束、激烈的爭斗、火爆的鼓點、狂怒的呼喊和剛勁的舞蹈,向神靈祈福,向鬼魅示威。我所見的表演者的裝束,有的戴著用半個葫蘆制作的帽子,上面涂著彩色,插著鮮艷的羽毛,正是《陳風·丘宛》中所寫的“值其鷺羽”和《簡兮》中的“萬舞”;也有的戴著半片葫蘆制作的面具,涂染成奇形怪狀的鬼臉,俗稱“獸臉子”,大概是《生民》等詩中的“人尸”的原型吧。由于社會發(fā)展,或不用葫蘆而用馬籠嘴,上面扎根紅蘿卜,或用紙糊的面具,用油彩畫個鬼臉,它們的象征意義還是相同的。表演時大多赤膊,以火爆的鼓點配合嗷嗷的叫喊,真像在與鬼邪爭斗。演出所用的樂器是大鼓和鐃鈸,都比較沉重。正式演出時,廣場上籠起大火堆,人人拿著火把,因為火既驅寒,又驅逐鬼邪和野獸。東雷村村民說,這一社火形式不知起于何時,“一輩一輩地老早就傳下來了”。我考察,它淵源于黃河中游兩岸原始的祭神和驅鬼樂舞,在《詩經(jīng)》中可以看到。陳國緊鄰湯亳,與洽川同為商湯舊地。這種樂舞,今陳州已不見,而洽川猶存。經(jīng)考察,合陽又是戲劇之鄉(xiāng)。流傳多種地方劇種,其中有一種叫“跳戲”。據(jù)《合陽文史資料》第八輯介紹,跳戲在當?shù)孛耖g又叫“跳調(diào)”,表演時,有樂曲,有舞蹈,也有吟誦。舞蹈是緩慢的機械性動作,有吟誦和樂器伴奏,樂器則是鼗鼓、大鈸、祝吾攵、塤等,樂調(diào)和舞蹈動作都比較呆板和遲緩。據(jù)他們考證,這種樂舞加之吟誦的表演形式,淵源于商湯的《大氵萑又氵萑又》樂舞,是夏代夏地樂舞的發(fā)展。洽川是伊尹故里,這種源自原始巫術和祭神驅鬼的宗教儀式上的樂舞,與黃河岸邊民間儺舞結合,為湯或伊尹所吸收與改進,成為商代的樂舞?!爸鼙O(jiān)于二代”,把這種形式的某些基因移植到《周頌》的祭祀樂舞。關于《周頌》樂舞的記載,其形態(tài)、格調(diào),與“跳調(diào)”有許多相似、相近之處,我們通過洽川的“上鑼鼓”和“跳戲”,對《詩經(jīng)》的樂舞、樂調(diào)以及有關詩篇可加深一些了解和體會。在洽川市場上,我看到有出售《詩經(jīng)》時代一種名叫“塤”的樂器的仿制品,這種古老的樂器我吹不響,但售貨員能吹出不同聲響,可證洽川人還會使用這類古老的樂器;不過,作為今日的商品,它已經(jīng)不是陶制品,而是仿青花瓷制品了。據(jù)以上種種,我發(fā)現(xiàn)洽川的民間藝術,還保存著一些《詩經(jīng)》的遺跡。洽陽歷代多詩人,縣里編印有洽川歷代詩選和現(xiàn)代詩選各一冊,各收數(shù)百首。從座談會發(fā)言來看,研究《詩經(jīng)》的同志頗有心得。民間有名為“關雎詩社”的社團組織,定期出版《關雎詩刊》。我感受到,洽川處處彌漫著《詩經(jīng)》的鄉(xiāng)土氣息,可稱洽川是《詩經(jīng)》之鄉(xiāng)。在八百里秦川這片《詩經(jīng)》發(fā)祥地上,洽川是其中一顆明珠,它產(chǎn)生了《詩經(jīng)》中的一些樂歌,散布著眾多的《詩經(jīng)》文化遺跡,也可稱為中國愛情詩之源。三、關于周南的地域性質在洽川考察,由于歷史上行政區(qū)劃多有變動,使我的眼界不能不越出風景名勝區(qū)的范圍,把視線擴延到相鄰的一片地區(qū)。《大雅·韓奕》篇寫韓侯受封、入覲、迎親及其擔負的政治使命,時間在宣王時代,老韓侯死了,年輕的新韓侯受命。開篇寫“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王親命之”。詩中梁山之所在,當即韓侯受封的韓國之所屬,而自古以來注解分歧,主要有兩說:一說是在今陜西省韓城縣之南,一說在今河北省固安縣東南。查韓國最初是武王一個兒子的封國,在宣王以前昭、穆時并無滅國的記載,傳了幾代,老韓侯死了,年輕的新韓侯襲封,他入覲受封,又迎親結婚,回到韓城,于是唱樂歌祝賀他,還歌頌他榮膺大任。洽川的同志據(jù)《漢書·地理志》及毛《傳》、鄭《箋》、朱《集傳》等舊注,堅信詩中的梁山是今合陽縣和韓城縣之間的梁山,在洽川風景名勝區(qū)的北邊,韓侯的封國即在韓城之南,大禹治水就在這一帶。這個解釋與詩的開篇完全相合,怎么會說大禹治水跑到北燕去了?洽川北邊的梁山,是當時的名山,河北固安重名的梁山則不是大山,也不是名山。封韓的任務是安定國都的東北方向,防備犭嚴狁入侵。新受封的韓侯受封后才結婚,可見還是個小青年,怎么會到北燕立有功勛覲京受封賞?在這個問題上胡承珙《毛詩后箋》考證尤詳,可參考。說這個梁山是河北省固安縣的梁山,始于魏代的王肅,而后酈道元、顧炎武等從之,蓋因詩中有“溥彼韓城,燕師所完”句而誤。這一點,朱熹的注解如下:“韓初封時,召公為司空,王命其以眾為筑此城,如召伯營謝,山甫城齊,春秋諸侯城邢城楚丘之類也。”朱熹的解釋很清楚。從西周到東周,軍隊不打仗時就干工程,詩中說的是周初的燕師發(fā)來河西筑韓城,這類動用工程兵的事,經(jīng)史上多有記載?,F(xiàn)在有些注釋仍取王肅之說,不妥。在我們考察和座談中,洽川的同志提出了《周南》作品的時代和地域問題。洽川是太姒故里,《詩經(jīng)》中的一些歌詩或為太姒所作,或為歌唱太姒之事,而且多編在《周南》這一組歌詩的前面,很明顯地說明這些歌詩產(chǎn)生和最初流傳的地域,而且,它們產(chǎn)生的時代要早一些?!吨苣稀啡绱?《召南》當然也如此,這就可以肯定十五《國風》不全是西周后期和春秋時期的作品,由二《南》可證,《風》詩中確有西周前期的歌詩。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也說到“周南”,將之作為地域名詞。司馬遷自稱龍門人,龍門又稱夏陽,即今韓城縣,文獻可證,其墓、祠均在,當無異議。歷史上的行政區(qū)劃多有變動,韓城曾分置夏陽縣,夏陽與陽是相連的,時分時合,又曾合稱西河,其地在梁山以南、黃河岸邊的一帶地方,“夏陽古渡”在今洽川風景名勝區(qū)“黃河魂”景區(qū),即是明證。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追敘家世,說到其父司馬談因未能參加漢武帝泰山封禪大典而以“滯留周南”為憾。司馬談是太史令,理應隨皇帝參加盛典,他不能參加,按洽川同志的解釋,只能是因為老病而滯留家鄉(xiāng)養(yǎng)病了,那么,司馬遷是把家鄉(xiāng)這一帶地方看作“周南”之地的。但此說于文獻無征,并不可信?!妒酚浰麟[》則謂“周南”為洛陽,司馬談是滯留在東都洛陽,后人多從此說。《詩三家義集疏》錄“《魯》說曰:古之周南,即今之洛陽。又曰:洛陽而謂周南者,自陜以東,皆周南之地”。今幾種注譯本采取此說,解釋說:“周南,地區(qū)包括洛陽以南直到湖北省江漢流域?!被蛘f:“二《南》是總合南方江漢流域一帶許多小國的詩?!边@類說法,就二《南》諸詩來驗證,不能圓通。二《南》采詩之地究竟何在?我認為在紛紜的古注中要多注意最早的注說。《周南》毛《序》:“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自北而南也。”這是說《周南》詩是周公推行文王教化的詩,其教化逐漸向南發(fā)展。鄭《譜》說:“周、召者,《禹貢》雍州岐山之陽地名……文王受命,作邑于豐,乃分岐邦周、召之地為周公旦、召公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職之國?!彼未祆浞础缎颉?也不尊漢,他經(jīng)過研究,這樣寫:“成王誦立,周公相之,制禮作樂,乃采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俗之詩,被以管弦,以為房中之樂……蓋其得自國中者,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鼻宕毩⑺伎寂傻拇奘觥蹲x風偶識》也這樣說:“蓋成王之世,周公與召公分治,各采風謠以入樂章。周公所采,則謂之《周南》;召公所采,則謂之《召南》耳。其后周公之子,世為周公;召公之子,世為召公,蓋亦各章舊職而采其風。是以昭、穆以后,下逮東遷之初,詩皆有之?!敝茉谖耐鯐r代的政治勢力和文化影響逐漸發(fā)展,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其統(tǒng)治力量向南達到江沱汝漢,所以二《南》中有周人本土之詩,亦間有《漢廣》、《汝墳》等南國諸詩。研究二《南》,單就方位而言,就懵了。二《南》的“南”,原不是指方位。經(jīng)古今諸家考證,原來有一種古老的叫做“南”的樂器,演變?yōu)橐环N地方樂調(diào)的專名?!秴问洗呵铩ひ舫酢酚?“涂山氏之女,時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边@是說這種樂調(diào),是夏禹時代的一種樂調(diào),涂山在南方,夏禹娶涂山之女,夏禹在洽川治水,夏啟封支子立有莘國,因而這種樂調(diào)流傳在洽川。說洽川一帶屬于《周南》早先采詩之地,是可信的。四、“姜片”4年北魏科技大學發(fā)布的“宏觀”碑—豐、鎬考察文王作邑于豐。豐是公元前11世紀文王政治活動的中心,西周初期的國都。鎬京是武王滅商后興建的,在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之前約四百年間,是西周王朝的國都?!掇o源》記鎬京在西安市東南鎬京鎮(zhèn),我們前去考察,發(fā)現(xiàn)《辭源》記載錯了。它在西安市西南,過阿房宮遺址西行不到2公里,有鎬京村。原來有鎬京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治距鎬京村約3公里,由于并鄉(xiāng),撤銷了鎬京鎮(zhèn)建制,并入斗門鄉(xiāng)(鎮(zhèn))。鎬京村確是西周鎬京舊址所在,它東靠阿房宮,西臨灃水,南接漢昆明池,北臨氵高池,兩千七百年前是西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孔夫子極為神往的有著燦爛文化的西周王朝,在這里經(jīng)歷了興盛、衰落和滅亡的全過程。當年周公姬旦在這里制禮作樂,鐘鼓齊鳴,濟濟多士,萬邦來朝;那時的原野上,“良耜,亻叔載南畝”,“千耦其耘”,“百億及禾弟”。如今,只見蕭瑟的秋風,搖曳稀疏的村樹,土墻舊瓦,一派寥落。剛剛播完小麥,田野袒露著黃土地,昔日的河水早就湮涸了,變成一片空曠的田野。誦《王風·黍離》篇:“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蔽疑钋械伢w會到這位返回故京的詩人面對國家巨變,宗廟盡毀的內(nèi)心沉痛:“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鎬京被當年的犬戎劫掠一空,又縱火盡毀,平王率百官和王室東遷,還有一些人不愿舍棄祖先陵墓,留了下來。這一部分西周遺民,在京都原址聚為村落,務農(nóng)為生,延續(xù)四時祭祀。年代久遠,現(xiàn)只有鎬京觀和烽火臺兩處遺跡。烽火臺原是幽王寵褒姒烽火戲諸侯的地方,本是國都衛(wèi)戍部門發(fā)布警報要求救援的重要設施,但褒姒當作兒戲,故意燃烽火把諸侯騙來,藉以取樂。當犬戎攻來,再發(fā)警報,不靈了,無人來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掠,國家覆亡。這是失去誠信的必然報應,一個政府失信于民,必無好下場。我們本打算前去觀察,村民勸我們不用去了,因為“文化大革命”時已經(jīng)夷平。在“破四舊”的口號下,烽火臺是公眾用土取土之地,人們到那里挖土,大部分是墊豬圈。幾年下來,早是一片平地。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歷史遺跡,卻被平毀用來漚豬糞,可悲可嘆!現(xiàn)在只有鎬京觀還在,它初建于北魏時代,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北魏孝文帝統(tǒng)一北方后,于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來鎬京村祭周時興建了鎬京觀。孝文帝道、佛、儒并用,觀內(nèi)供奉有道教的無量天尊,所以稱名為觀;同時,供奉西周文、武、成、康四王,四時共祀。據(jù)長安縣志和觀內(nèi)碑記,鎬京觀建筑“原有三門,中門額楷書‘鎬京觀’三字,門內(nèi)緊連大戲臺,臺前有廣場閱臺,并建無量天尊殿,武王殿,塑文、武、成、康四王像。觀院內(nèi)古柏參天,道亭花茸繁茂”。歲月滄桑,如今大非昔時模樣,第一進殿和院均已不見,中門變成臨街大門,戲臺、廣場、閱臺、古柏、道亭、花木,也全然不見。院內(nèi)堆雜物,正殿和三間廂房都不大,原來的第三道門也不見,只剩下一個小天井式的后院。村民集資于2003年和2005年各維修一次,各立一方維修碑記。問古碑何在,說是“文化大革命”砸了。現(xiàn)在正殿供奉武王塑像,兩壁繪有武王伐紂滅商建國的連環(huán)壁畫;后院供奉文王、太姒塑像。雕塑和壁畫藝術拙劣,顯系鄉(xiāng)間畫匠手筆。經(jīng)村民指點,鄰村常家莊石婆廟有漢石刻。村路半途不能行車,乃徒步前往,所見原來是西漢時牛郎織女石刻。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劉徹為訓練水軍南征,在今斗門鄉(xiāng)一帶開鑿昆明池,作水軍操演之用。池中刻置石鯨,兩岸刻置牛郎織女,以象征天河??椗淘诖?身高2米,底座高1.2米,牛郎石刻在斗門鄉(xiāng)街東,身高2.15米,底座高1.25米;二者均為花崗巖雕,刀法粗獷,樸實渾厚。石刻距今兩千一百余年,昆明池早已變?yōu)榱继?但兩座石刻,準確地標明昆明池東西兩岸,而鎬京就在昆明池南岸,東臨阿房宮,西隔灃水,過灃水就是豐京。鎬京與豐京本來是一水之隔,相距約12公里。灃水已湮平,由鎬京西行,在土路上顛簸20分鐘,遠遠看見廣闊的田野上孤零零地座落著一處建筑,那就是周文王靈臺遺址。找到文王靈臺,也就證實這里就是三千年前的豐京遺址了?!洞笱拧れ`臺》篇歌唱周文王發(fā)動百姓修筑靈臺,靈臺范圍內(nèi)有養(yǎng)鹿的靈囿,養(yǎng)禽和養(yǎng)魚的靈沼,老百姓興高采烈積極勞作,樂師和舞者在靈臺表演樂舞,鐘磬齊鳴,鐃鼓喧天,文王與民同樂。除了《詩經(jīng)》的描寫,文王筑靈臺也見諸史籍。文王靈臺近似后代供觀賞的動物園,其中有歌舞表演的高臺,文王開放它與民同樂,所以民眾積極參加工程建設,正如詩中說“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唐代在這里建大平等寺,將靈臺遺址圈在寺內(nèi)。靈臺遺基高近7米,周長約60米?,F(xiàn)在大平等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有一些香火。寺內(nèi)為女僧,寺的收入靠善男信女來燒香拜佛時布施,女僧也以修建為名向我們化緣。在豐京,我們沒有找到其他的《詩經(jīng)》文化遺跡。五、關于反思和初步理解在4天考察中,我主要思考三個大問題,現(xiàn)將初步的認識提出來,供大家討論。(一)第一,《關臨床說》是中國愛情詩之源國內(nèi)有多位名學者、名作家到洽川風景名勝區(qū)來,有的甚至多次來,他們或寫文章,或題詞、留言,稱洽川是“詩之源”,或“情詩之源”,或“《詩經(jīng)》發(fā)源地”等等,我認為上述定位并不準確。我說八百里秦川是《詩經(jīng)》發(fā)祥地,這片發(fā)祥地中心是豐、鎬,西部是岐地、豳地,東部是渭南、洽川?!对娊?jīng)》的大部分歌詩產(chǎn)生在這個區(qū)域,《詩經(jīng)》的語言是這里的雅言,許多歌詩的樂曲也是這里的樂調(diào)。全部作品在中心地編集,所以只能說《詩經(jīng)》發(fā)祥在八百里秦川,不能只歸屬其中的一地一點。說《詩經(jīng)》發(fā)祥地是八百里秦川,不是和洽川沒有關系,而是其中包括洽川,洽川還是發(fā)祥地之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很重要的地方??梢园亚⒋ū扔鳛檫@片土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為《詩經(jīng)》中有20篇左右或者為洽川人所作,或者歌唱洽川的人和事,即作品的素材來自洽川;而且洽川還散布著許多《詩經(jīng)》的文化遺跡,如我們考察所見的古跡、民間傳說、樂舞、民間藝術和民間建筑等等,都在散發(fā)著《詩經(jīng)》的鄉(xiāng)土氣息,可以稱洽川是積淀深厚的《詩經(jīng)》文化之鄉(xiāng)。我認為洽川是中國愛情詩之源,綜合起來有以下三點理由:一是中國最早的愛情詩產(chǎn)生在洽川,《關雎》是中國書寫詩歌中最早的愛情詩,產(chǎn)生在西周初期,距今三千多年。不可否認,在這以前也會有謳歌愛情的民歌民謠,那屬于口頭文學,《關雎》則是愛情詩中由口頭歌謠轉化為書寫詩歌的第一篇作品。這里有一個問題,即《關雎》是不是歌唱年輕時的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故事,而且是最初產(chǎn)生于西周之作?根據(jù)民間傳說、自然地理以及眾多的古注,我們還沒有證據(jù)來否定。第二,孔子整理《詩經(jīng)》,把《關雎》編定在第一篇,而且給予很高的評價,以此來闡明愛情婚姻是人倫之大本,也是禮樂教化的重要內(nèi)容,這就肯定了愛情詩存在的價值,及其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由于孔子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和中國文化精神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影響,無人能夠推翻,所以愛情詩在以后能夠大量產(chǎn)生,并以其表抒健康的、真摯的感情而進入大雅之堂,即使提倡“男女之大防”的封建衛(wèi)道派也難以反對。所以,我們可以說由《關雎》開始了中國古典愛情詩創(chuàng)作的長河。第三,孔子把《關雎》作為推行詩教的首篇,“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jīng)解》),他評論《關雎》這篇樂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愛慕而不越軌,“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毛詩序》)這里說的“先王之澤”,指文王的禮樂教化,即詩中的“鐘鼓樂之”,合乎禮法的正式結合。中國古典愛情詩很多,不超出《關雎》所開啟的基本格調(diào)和內(nèi)涵,在這個意義上《關雎》當然可以稱作“源”。我在這個概念上所以加上“中國”這個定語,因為世界各國都有愛情詩,中國與歐美在上古很少文化與文學交流,歐美古代的愛情詩與《詩經(jīng)》無關,所以有必要加上這個定語。我不說“情詩”而稱“愛情詩”,是讓這類詩的題材擴大一些,“情詩”這個概念,一般是表達男女的愛慕和思念,“愛情詩”則可涵蓋與愛情有關的諸如戀愛、婚姻、離異、背棄乃至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等等題材和內(nèi)容,這些詩在《詩經(jīng)》中也為數(shù)不少。(二)關于作品的地域、時代和內(nèi)容的研究這次考察所見所聞,要求我們注意研究的學術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首先,是《周南》的時代和地域。目前的解釋還很不一致,如上文所述,我認為《周南》歌詩的時代是從西周前期到東周時期,《周南》的10篇作品就是明證;其中前期的歌詩采自洽川一帶,后期的歌詩有的采自江沱汝漢流域。這由于周國的政治勢力和文化影響(所謂“文王之化”)由本土秦川逐漸向南擴延,采詩的地區(qū)也隨之擴大。《周南》的“南”不能簡單地作方位詞來理解,而是地方樂調(diào),《周南》之詩則是周公及其后世所采的以名為“南音”的地方樂調(diào)演奏的樂歌。這是一種在原來夏地即已流行的樂調(diào),秦川東部洽川一帶古屬夏地,原跨黃河兩岸(秦秋時為魏國地,亦跨河),故洽川一帶必為《周南》采詩之地,這樣的認識,與各種古注及《史記》所記都是一致的。知道《周南》的地域和時代,也就知道了《召南》的地域和時代,因為《召南》的地域在《周南》的地域之西,從無爭議。其次,對一些有關作品的時代、地域和內(nèi)容要作具體研究。如上文提出的《韓奕》詩,對地域的理解不同,會作出不同的注釋和解說。洽川的同志在座談會上提出二十多篇詩與洽川有關,其中《葛覃》、《卷耳》等詩是后妃即太姒所作,乃至《木》、《螽斯》、《桃夭》等等,有些解釋與“五四”以后的《詩經(jīng)》作品詮釋不同,其是非自然需要一一研究辨證。通過研究,可以使我們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增加了解,辨別正誤,深化認識,把作品詮釋水平提高。再者,是如何對待傳統(tǒng)序說和注釋的問題。洽川同志的研究主要是依據(jù)《毛詩序》和毛《傳》、鄭《箋》、朱熹《集傳》、陳奐《詩毛氏傳疏》等古代影響大的注本。是耶?非耶?當然仍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具體作品進行研究。我認為,在作研究時,我們對所有的研究資料,都不要先有成見,而應客觀地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一一辨別,取其正而黜其非。以《毛詩序》為例,它提出了許多詩篇的背景、本事和最初的題解,曾是兩千多年之中漢學家們《詩經(jīng)》義疏的中心。宋學反漢學,廢《序》曾成為一代之學風,但廢《序》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朱熹夫子,他去《序》言《詩》,在他的名著《詩集傳》中對305篇作出的解釋,一多半仍與《詩序》相同或相近,當然不能罵他是“陽違陰從”的兩面派,而是他經(jīng)過精心研究作出的結論,不少地方仍與《詩序》相合,表現(xiàn)出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对娦颉凡⒎侨豢扇?他們相合的地方,就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經(jīng)現(xiàn)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晶圓檢測用物鏡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鉆頭修磨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醫(yī)療器械用注塑機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主講人鄭長花
- 第06講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解析版)
- 2025原料采購合同的模板
- 2025個人保證擔保借款合同
- 門面房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工地配餐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it運維外包服務合同
- 2025公司開工大吉蛇年起航萬象啟新模板
- GB/T 11263-2024熱軋H型鋼和剖分T型鋼
- 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考前 押題試卷(一)絕密1
- 2024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六章幾何圖形初步綜合與實踐設計學校田徑運動會比賽場地課件新版新人教版
- 全國網(wǎng)約車出租車駕駛員公共題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新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教案(表格式)
- 簡易三方換地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屆廣東省深圳羅湖區(qū)四校聯(lián)考九上數(shù)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飛鼠養(yǎng)殖技術指導
- 2024年襄陽漢江檢測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醫(yī)院檢驗科安全風險評估報告表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