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課件湘教版(統(tǒng)考版)第07講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1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課件湘教版(統(tǒng)考版)第07講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2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課件湘教版(統(tǒng)考版)第07講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3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課件湘教版(統(tǒng)考版)第07講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4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課件湘教版(統(tǒng)考版)第07講地球表面形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講地球表面形態(tài)考點一內(nèi)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考點二板塊運動對地貌的影響考點三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考點一內(nèi)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圖表填繪·助學助記】地球內(nèi)部地殼運動高低不平2.讀“地質剖面圖”,回答下列知識。(2)圖中巖層1~6的新老關系,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老到新)。(3)A的地貌類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受張力作用,巖石破碎,受__________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類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擠壓力,巖石致密,不易被侵蝕而形成________。(4)良好的儲水構造是________,良好的儲油氣構造是________,有泉水出露的是________,適合開挖隧道的是________。(填字母)背斜老新向斜新老斷層位移1、2、3、4、5、6背斜谷背斜頂部外力侵蝕向斜山向斜槽部山嶺BACA3.讀右圖,回答問題。(1)右圖表示的地質構造為______,其成因是因為受到強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其主要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所學知識,填寫該地質構造對地貌的影響位移類型地貌類型水平方向會錯斷原有的各種地貌,或在________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垂直方向相對下降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相對上升發(fā)育成________或________斷層壓力張力兩側巖體沿斷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斷層谷地低地山嶺高地4.火山、地震活動和地表形態(tài)(1)火山活動常形成火山錐、________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殼________和錯動?;鹕娇跀嗔选旧罨卣埂ぞv精練】【方法規(guī)律】1.主要地質構造的分析及應用(1)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背斜向斜一般形態(tài)注意點對于復雜的褶皺僅從形態(tài)上區(qū)分是不科學的巖層新老關系(主要依據(jù))中間老,兩側新中間新,兩側老

背斜向斜倒置地形(差別侵蝕)成因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物質易被侵蝕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內(nèi)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圖示(2)斷層的判斷判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jù)有兩個:一是看巖層是不是受力斷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例如,下圖中A、B、C三處巖石既受力斷裂,又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所以A、B、C三處都是斷層;而D處巖石雖然斷裂但無位移,故不是斷層。2.研究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地質構造在工程選址、找水、找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通過下圖進行理解。3.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的區(qū)別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導致的巖層變形變位,它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它主要有褶皺(向斜、背斜)、斷層,回答地質構造類型時,與地表形態(tài)無關,關鍵是看地下巖層的彎曲狀況及巖層是否連續(xù)。構造地貌是由地質構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特征。它的主要類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構造地貌時,只根據(jù)地表形態(tài)和高低狀況來回答。特別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斷塊山均為地貌類型。【活學巧用】

[2021·安慶模擬]下圖為“長江三峽段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1)~(2)題。(1)對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質構造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①—背斜B.②—地壘C.③—地塹D.④—向斜(2)從巖性和地質條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適宜建水壩的是(

)A.①B.②

C.③D.④AD

解析:第(1)題,圖中①②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A正確;③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④地為巖漿侵入。第(2)題,從地質條件分析,①②兩地為背斜不適宜建水壩;③地是頁巖及石灰?guī)r,④地是侵入型巖漿巖,較③地巖性堅硬,更適宜建水壩,D正確?!狙菥氄骖}·找準考法】考法一內(nèi)力作用表現(xiàn)形式1.[2018·全國卷Ⅲ,6~7]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jiān)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jù)此完成(1)~(2)題。(1)貝加爾湖形成于(

)A.地殼斷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斷河流(2)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

)A.湖區(qū)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AC[思維流程]

斷層陷落集水下沉加深對接核心素養(yǎng)綜合思維本組試題以貝加爾湖為主題,先后考查了湖泊成因、地殼運動以及水循環(huán),綜合性強,思維跳躍大。區(qū)域認知對貝加爾湖形成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判斷。地理實踐力根據(jù)地殼運動原理分析貝加爾湖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增加的原因;根據(jù)水循環(huán)原理分析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原因,體現(xiàn)了地理實踐力。2.[2021·河北卷,14~15]下圖為我國某盆地油藏地質剖面示意圖。其中F1~F4為斷層。在多次區(qū)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據(jù)此完成(1)~(2)題。(1)形成構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質作用是(

)A.水平擠壓B.水平拉張C.垂向擠壓D.垂向拉張(2)構造甲、乙、丙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導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層位較淺

D.F1~F4斷至含油層AD解析:第(1)題,根據(jù)材料“在多次區(qū)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構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質作用應為地殼水平運動而非垂直運動,C、D錯;圖中巖層彎曲,應是受到水平擠壓的影響,壓力超過了巖層的承受能力導致巖層斷裂并發(fā)生位移,乙處巖層斷裂下陷,甲、丙處巖層斷裂抬升,A正確,B錯。故選A。第(2)題,讀圖可知,F(xiàn)1~F4斷層延伸至含油層,燃料油在強大的壓力下沿斷層散失,這是構造甲、乙、丙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正確;F1~F4斷層疏導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組分的散失,但如果沒有斷至含油層,其疏導性能再好,也不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同理,F(xiàn)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層位較淺,但斷層如果沒有斷至含油層,石油難以有散失通道,不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A、B、C錯。故選D。考法二地質構造剖面圖的判讀3.[2015·浙江卷,5]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中①~⑧為巖層編號,其年代由老到新。據(jù)此完成下題。圖中甲、乙兩地有關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B.甲—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C.乙—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D.乙—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答案:C[思維流程]第1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由材料:“圖中①~⑧為巖層編號,其年代由老到新”,說明具有層理構造,此地為________巖,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巖層的新老。第2步從圖像中獲取信息沉積向斜山嶺背斜谷地4.[2020·全國卷Ⅲ,7~8]如圖示意某地質剖面,其中①指斷層。據(jù)此完成(1)~(2)題。(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2)砂礫石層的下界為相對平坦而廣闊的面。該面形成時期,所在區(qū)域可能(

)A.地殼持續(xù)抬升,遭受侵蝕

B.地殼持續(xù)下降,接受沉積C.地殼運動穩(wěn)定,遭受侵蝕

D.地殼運動穩(wěn)定,接受沉積DC解析:第(1)題,根據(jù)沉積巖的形成順序可知,通常情況下下部的沉積巖先形成,上部的沉積巖后形成。圖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積巖④,后受到擠壓作用發(fā)生彎曲變形形成褶皺,當?shù)貞ψ銐虼髸r發(fā)生斷裂,形成斷層①,之后接受沉積形成沉積巖②,最后巖漿噴發(fā)形成噴出巖③。第(2)題,砂礫石層下界相對平坦廣闊,說明地殼運動相對穩(wěn)定,先遭受侵蝕,后接受沉積,形成沉積巖砂礫石層??键c二板塊運動對地貌的影響【圖表填繪·助學助記】讀“板塊分布圖”,回憶下列知識。(1)補全圖1中板塊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2)運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下列現(xiàn)象。①地中海面積在縮小是因為其位于________板塊與非洲板塊的________邊界;紅海面積在擴大是因為其位于印度洋板塊與________板塊的________邊界。②環(huán)太平洋和地中?!柴R拉雅地區(qū)處于板塊________處,地殼比較活躍,多________、________。③非洲大陸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較小是因為其位于非洲板塊________,地殼比較穩(wěn)定;美洲大陸西海岸地勢起伏大,多高大山脈是因為其位于美洲板塊與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板塊的擠壓碰撞地帶,地殼比較活躍。(3)由圖2可知,海溝屬于______________邊界,海嶺屬于______________邊界。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消亡非洲生長交界火山地震內(nèi)部歐亞太平洋南極洲消亡生長【深化拓展·精講精練】【方法規(guī)律】板塊運動與地貌板塊運動張裂相撞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對地球面貌的影響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脈和巨大高原海溝、島弧、海岸山脈舉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馬里亞納海溝、亞洲東部島弧、美洲西岸山脈邊界類型圖示【特別提醒】(1)澳大利亞、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位于印度洋板塊。(2)冰島——歐亞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3)新西蘭南、北二島——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消亡邊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答案:A解析:題干“不同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屬于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而印度洋板塊不是純粹的大洋板塊,只有太平洋板塊是純大洋板塊,而日本,新西蘭都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故排除B、C,選A。冰島位于板塊張裂帶不符合。2.讀“某半島地形圖”,回答下題。該半島火山活動頻繁,是因為受到(

)A.太平洋板塊張裂的影響

B.印度洋板塊張裂的影響C.印度洋板塊擠壓的影響

D.太平洋板塊擠壓的影響答案:D解析:圖示半島位于北太平洋,為堪察加半島。該半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界,屬于消亡邊界,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狙菥氄骖}·找準考法】考法一板塊分布的判斷及應用1.[全國卷]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jù)研究,百年之內(nèi)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K島處于(

)A.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答案:C[思維流程]印度亞歐印度洋北側對接核心素養(yǎng)綜合思維結合六大板塊分布及邊界類型綜合分析判斷。區(qū)域認知K島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板塊位置的認知。地理實踐力用板塊構造理論分析K島板塊位置??挤ǘ鍓K構造理論的應用2.[2020·全國卷Ⅱ,37(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圖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從板塊運動的角度解釋圖示區(qū)域斷裂發(fā)育的原因。(6分)

(2)簡述圖示區(qū)域河流多沿斷裂分布的原因。(4分)受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的影響。圖示區(qū)域處于從青藏高原(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向云貴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地帶,構造運動活躍。板塊(地殼)運動的壓力超過這里巖石的承受能力,斷裂發(fā)育。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蝕,發(fā)育河流。解析:第(1)問,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區(qū)域位于橫斷山區(qū),是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向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地帶,構造運動活躍。該區(qū)域斷裂發(fā)育主要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強烈擠壓碰撞造成的。第(2)問,本問可從內(nèi)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該地內(nèi)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板塊擠壓碰撞,斷裂發(fā)育,斷裂沿線巖石破碎;該地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蝕作用,地表巖石破碎地帶易受流水侵蝕形成河谷,發(fā)育河流??键c三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圖表填繪·助學助記】1.能量來源:主要是___________。2.主要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影響因素作用風化作用溫度、水、________①使巖石發(fā)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②為其他外力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侵蝕作用水、冰川、空氣等①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chǎn)物進行破壞;②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并在原地形成________地貌搬運作用風、____________、冰川等①移動風化或侵蝕作用的產(chǎn)物;②為________地貌的發(fā)育輸送了大量物質堆積作用外力減弱或遇到障礙物使被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太陽輻射能生物崩解破碎侵蝕流水堆積【深化拓展·精講精練】【方法規(guī)律】1.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1)風化作用作用因素發(fā)生區(qū)域作用結果示例圖溫度、水、風、生物普遍風化地貌,如球狀花崗巖地貌作用因素發(fā)生區(qū)域作用結果示例圖流水濕潤半濕潤區(qū)的坡度較大地區(qū)水蝕地貌,如溝谷(“V”型谷、峽谷)、瀑布等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風蝕地貌,如風蝕蘑菇、風蝕城堡、戈壁等冰川高緯或高山地區(qū)冰蝕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海浪海岸地區(qū)海蝕地貌,如海蝕柱、海蝕崖等(3)堆積作用作用因素發(fā)生區(qū)域作用結果示例圖流水濕潤半濕潤區(qū)的地勢變緩或河道彎曲地區(qū)流水堆積地貌,如沖積扇、沖積平原、三角洲風力干旱、半干旱區(qū)風積地貌,如沙丘、沙壟冰川高緯、高山地區(qū)及冰川滑過地區(qū)冰磧地貌、冰磧湖等海浪

海岸地區(qū)海積地貌,如沙灘、貝殼堤等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與地理環(huán)境判定判定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風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氣候類型判定(1)峰林是在濕熱氣候條件下發(fā)育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冰斗是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發(fā)育最為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3)沙丘是在干旱氣候條件下發(fā)育的典型堆積地貌自然災害類型判定沖積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沖積平原——洪澇(長江中下游平原)、鹽堿化(華北平原)沙丘——荒漠化【規(guī)律總結】外力沉積規(guī)律顆粒較大、比重較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較小、比重較小的物質后沉積。流水沉積、風力堆積、波浪沉積均遵循以上規(guī)律,而冰川沉積則為雜亂堆積。1.[2020·天津卷,4]下圖所示地貌景觀位于粵北地區(qū),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讀圖文材料,回答下題。形成上圖所示地貌景觀的巖石類型、地質構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A.變質巖、水平裂隙、流水侵蝕

B.沉積巖、水平裂隙、風力侵蝕C.巖漿巖、垂直裂隙、風力侵蝕

D.沉積巖、垂直裂隙、流水侵蝕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內(nèi)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以及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等地理核心素養(yǎng)。形成圖示地貌景觀的巖層有明顯的層理構造,因此該地貌景觀的巖石類型屬于沉積巖,A、C錯;粵北地區(qū)氣候濕潤、降水豐富,該地貌景觀地表有明顯起伏,最可能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而垂直裂隙處巖石脆弱,易被侵蝕,B錯,D對。2.[2020·江蘇卷,3]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溶洞的河谷是(

)A.①B.②

C.③D.④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與分布,以及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等核心素養(yǎng)。讀圖可知,①河谷下半部有石灰?guī)r分布,溶蝕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A對。②③④河谷沒有可溶性巖石分布,難以形成溶洞地貌,B、C、D錯。【演練真題·找準考法】考法一海水搬運、堆積作用分析1.[2016·全國卷Ⅰ,7~9]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qū)經(jīng)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qū)貝殼堤的分布。據(jù)此完成(1)~(3)題。(1)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

)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C.位置穩(wěn)定

D.反復進退(2)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谔幍哪嗌常⒃谪悮さ掏舛逊e。由此(

)A.形成新的貝殼堤

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

)A.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小B.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大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CBD[思維流程]穩(wěn)定海洋距離海岸帶對接核心素養(yǎng)綜合思維由貝殼堤的形成和分布規(guī)律,從不同角度推斷該地區(qū)海岸線的變化規(guī)律。區(qū)域認知以渤海灣沿岸某地區(qū)貝殼堤的分布為背景,考查該區(qū)域地質變化規(guī)律。地理實踐力運用沉積規(guī)律分析海岸線變遷??挤ǘ酶闪骱佣慰疾榱魉饔靡?guī)律2.[2021·廣東卷,15~16]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tài)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50m/s之間。圖1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圖2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000m3/s的持續(xù)天數(shù)與邊灘面積關系。據(jù)此完成(1)~(2)題。圖1圖2(1)由圖1可知,當流量從14278m3/s降至6888m3/s時,該河段(

)A.侵蝕主要發(fā)生在深槽區(qū),邊灘體擴大B.侵蝕主要發(fā)生在邊灘體,深槽區(qū)縮小C.侵蝕主要發(fā)生在邊灘體,深槽區(qū)擴大D.侵蝕主要發(fā)生在深槽區(qū),邊灘體縮小(2)根據(jù)圖2,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

)A.河道來沙量減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護坡工程建設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AA解析:第(1)題,由圖示可知,當流量從14278m3/s降至6888m3/s后,邊灘體處的流速大幅減小,此處河流沉積作用強,才會形成邊灘,而深槽區(qū)流速減小較少,流水侵蝕作用強,才會形成深槽,說明此時的侵蝕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深槽區(qū),而邊灘體處主要以沉積作用為主,邊灘體會擴大,選項A正確,排除選項B、C、D。故選A。第(2)題,根據(jù)材料可知,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tài)勢,說明泥沙沉積減少。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水庫可以蓄水攔沙,三峽水庫的運行使得長江中游河道的來沙量減少,因此導致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選項A正確,排除選項B、C、D。故選A??挤ㄈ缘孛惭莼癁楸尘翱疾橥饬ψ饔糜绊?.[2020·山東卷,1~2]下圖為某區(qū)域滑坡與地貌演化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推斷圖中滑坡體的滑動方向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東

C.由西北向東南

D.由東北向西南(2)圖中序號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CD解析:第(1)題,本題主要考查滑坡體的滑動方向,考查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圖中指向標,結合圖例可以推斷,滑坡體邊界位于西北且向西北方向凸出,被掩埋的古河道的河流階地位于東南部,據(jù)此可以推斷滑坡體的滑動方向是由西北向東南,C正確。第(2)題,本題主要考查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順序,考查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滑坡形成產(chǎn)生的影響分析,在滑坡形成前,先有古河道③,滑坡產(chǎn)生后,滑坡掩埋河流階地②,阻斷河流形成古堰塞湖①,④河流是現(xiàn)在的河流,是最后形成的,所以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③②①④,D正確。???0類主觀題增分策略二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成因分析【命題角度】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成因類問題一般有三種:一是判斷影響侵蝕地貌或沉積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風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的成因,強調外力是怎樣影響該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的形成過程,側重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斷地貌類型、描述成因等設問形式呈現(xiàn)?!镜漕}感悟】[全國卷Ⅰ,36(3)]讀圖,完成下題。指出G河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7分)[樣卷評析]

判一判評一評樣卷(1)該河入??谔?,等高線密集,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沉積少。(2)洋流把入海泥沙帶走。(1)要點不全,只答出入??谔?,漏答中游盆地和熱帶雨林對泥沙的影響???分。(2)誤答洋流對泥沙的影響。不扣分

[標準答案]

①入海泥沙量較少(1分),因為從緯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內(nèi)熱帶雨林廣布(植被覆蓋率高)(1分),水土流失較輕,泥沙來源少(1分);且G河在M點以上多流于盆地中(1分),流速較小,易于泥沙沉積(1分)。②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積(1分),因為地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1分)。【思維建?!糠治鐾饬ψ饔玫孛驳某梢颍浯痤}思路為:思考方向規(guī)范答題術語侵蝕地貌河谷、溝谷、峽谷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河床及兩岸的沖蝕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guī)r在含有CO2的流水的作用下,發(fā)生化學反應,被溶蝕而形成的地貌風力侵蝕地貌風挾帶的大量沙石對周圍巖石的破壞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風蝕蘑菇、風蝕城堡、戈壁等沉積地貌河流沖積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水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挾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洪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挾帶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勢低平,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水流緩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谔幎逊e成三角洲風力沉積地貌風挾帶的大量碎屑物質,在受到阻擋等作用下,風速降低,大量物質沉積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積地貌冰川挾帶的大量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冰川融化,大量物質在原地堆積而形成冰磧地貌,如東歐平原等【學以致用】1.[2020·全國卷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