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1頁
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2頁
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3頁
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4頁
地質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識1、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散逸層)、水圈、生物圈和智慧圈。2、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平均厚度35km)、地幔(厚度地殼往下至2900km)、地核(厚度2900km如下至地心)。3、地質作用:地質學上把引起地殼物質構成、地表形態(tài)和地球內部構造發(fā)生變化的作用,稱為地質作用。(使地殼發(fā)生變化的力量,稱為地質營力)4、內力地質作用:促使整個地殼物質成分、地殼內部構造、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地質作用。(體現(xiàn)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5、外力地質作用:由太陽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質作用。(包括巖石的風化作用,流水、風、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硬結成巖作用。)第二章礦物1、礦物的定義:(廣義與狹義之分,一般所指的為狹義)即指巖石圈中的化學元素的原子或離子通過多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的自然礦物。2、結晶質:構成它們的物質的質點(離子、原子、分子)有規(guī)律地排列成空間格子狀構造的固體物質。3、類質同像:礦物晶體在形成過程中,晶體內部構造中本應由某種質點所占的位置被晶體化學性質相似的其他質點所置換,只引起晶胞參數(shù)及理化性質的規(guī)律性變化,而晶體構造不發(fā)生質變的現(xiàn)象。(形成條件:互相替代的離子,其半徑大小要相近;對周圍其他離子的作用力性質必須相近;其電價總和必須相等;環(huán)境條件重要是指礦物結晶時所處的溫度、壓力和介質的化學構成等條件,尤其是溫度)4、同質異像:在分相似的物質,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重要是生成時的溫度、壓力、溶液的酸堿度等)結晶時,形成內部構造和物理性質完全不一樣的晶體的現(xiàn)象。5、礦物化學式表達:表達式、構造式、構造式、試驗式(畫了重點,P26)6、單體:單獨的晶體7、雙晶:有規(guī)則的連生體8、條痕:礦物粉末的顏色。一般用礦物的尖端在無釉瓷板上刻畫所留下的粉痕來進行觀測,故名條痕。礦物的條痕色比礦物表面的顏色更固定,它能清除假色,減弱他色而顯示自色,因而具有鑒定意義。9、解理:礦物在外力(如敲打)作用下,沿著一定結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稱為解理,此裂開的平面稱為解理面。若礦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步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這種破裂面稱為斷口。(結晶質的礦物才具有解理,非結晶質礦物不能具解理,而斷口不管晶質或非晶質礦物上均可發(fā)生;由于解理直接決定于晶體的內部構造,具有固定不變的一定方向,因此是礦物的重要鑒定特性。)解理的分級:極完全解理,如云母;完全解理,如方解石;中等解理,如角閃石;不完全解理或無解理,如石榴子石。10、怎樣通過物理性質間別礦物?從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解理與斷口來辨別間別,還可以通過礦物的化學構成等來間礦物。11、硅酸的分類與構造的關系?根據(jù)硅氧四面體與否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不一樣,將硅酸鹽礦物分為如下五種構造亞類:島狀構造的硅酸鹽亞類、孤立環(huán)狀構造、持續(xù)鏈狀構造、持續(xù)層狀構造、持續(xù)架狀構造。硅酸鹽的是晶體構造中,質點之間的互相作用力---化學鍵,重要為離子鍵和共價鍵。在硅氧四面體骨架內部重要為共價鍵,硅氧骨架與陽離子結合的鍵力為離子鍵,而層狀硅酸鹽中有的還帶氫鍵或分子鍵。第三章巖石1、巖石的定義和分類:定義:所謂巖石,就是指由多種地質作用形成的,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構成的集合體。分類:由巖漿作用形成的巖漿巖;由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的沉積巖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2、巖漿與巖漿巖的化學區(qū)別:巖漿是指處在地殼深處和上地幔高溫高壓條件下的富含揮發(fā)性成分的硅酸熔融體,包括硅酸鹽熔漿和揮發(fā)性成分兩部分,以硅酸鹽熔漿為主,而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固結形成,重要是由長石、石英、橄欖石等礦物構成。3、巖漿作用:巖漿可以順著地殼脆弱地帶侵入地殼上部或者沿著構造裂隙噴出地表,這種巖漿向著地殼上層壓力減小和溫度減少的方向移動的過程稱為巖漿活動或巖漿作用。根據(jù)巖漿的活動方式,可分為噴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兩種。4、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中常見的礦物有長石、石英、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和白云母等,根據(jù)化學成分或顏色特點分為淺礦物和暗礦物;根據(jù)礦物在巖漿巖中含量的多少和在巖漿巖分類命名上所起的作用分為重要礦物、次要礦物和副礦物三類。5、造巖礦物的結晶次序:巖漿巖中重要造巖礦物的結晶次序,一般隨溫度的減少,高熔點的礦物先結晶,低熔點的礦物后結晶。6、巖漿巖的構造和構造:構造:全晶質等粒構造、斑狀和似斑狀構造、隱晶質構造、玻璃質構造;構造:塊狀構造、氣孔和杏仁構造、流紋構造。7、斑狀構造:指有某些較大的結晶顆粒分散在較細的物質(隱晶質或玻璃質)當中的一種構造。前者稱斑晶,后者稱基質。8、斑晶判斷礦物:斑狀構造中斑晶和基質的結晶程度相差甚大,闡明兩者結晶時的物理化學條件(溫度和壓力)有很大差異,斑晶同基質的形成時間不一樣,兩者的成分也往往有明顯差異,由于某一成分過剩,首先飽和結晶成較大的晶體,從而形成斑晶。根據(jù)這一特性,可根據(jù)不一樣礦物斑晶構成的特點,可判斷出礦物的種類。9、玄武巖鑒定:重要由輝石和基性斜長石構成,新鮮巖石多呈黑色、黑灰或暗褐色,風化后常呈黃褐色、暗紅色或灰綠色。細粒至隱晶質構造,也可有玻璃質和斑狀構造。斑晶常為輝石、橄欖石和斜長石。多具氣孔、杏仁構造。杏仁體多由方解石蛋白石、綠泥石構成。10、安山巖鑒定:礦物成分重要為中性斜長石和一般角閃石,另一方面為輝石和黑云母,沒有或有少許石英。多為粗爛、中粒構造,塊狀構造。一般為灰色或灰綠色。11、花崗巖的鑒定:重要礦物有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一般鉀長石多于斜長石。暗色礦物以黑云母為主,等爛構造。巖石一般呈灰白色、肉紅色。12、流紋巖鑒定:礦物成分相稱于花崗巖,但常具斑狀構造。斑晶由較小的石英和透長石構成,有時為黑云母或角閃石?;|多為隱晶質和玻璃質,具明顯的流紋構造或條帶狀構造,具紅、灰色不一樣色調相似的流動構造條紋。13、沉積巖的定義及形成過程。沉積巖是在地表和靠近地表的常溫、常壓條件下,原有巖石(巖漿巖、變質巖、原有的沉積巖)通過風化剝蝕,在原地或通過搬運到不一樣環(huán)境的地方沉積下來,再通過固結而形成的巖石。形成過程:通過壓固作用、膠結作用、重結晶作用等成巖作用過程,才能變成沉積巖。14、沉積巖的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與巖漿巖的區(qū)別:沉積巖和巖漿巖的化學成分十分相似,但由于它們的成因不一樣,也有某些明顯的區(qū)別:從化學成分來看:(1)沉積巖和巖漿巖中鐵的總量大體相似,但沉積巖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巖漿巖中的FeO略高于Fe2O3。(2)沉積巖中K2O>Na2O,而巖漿巖則相反。(3)沉積巖中富含H2O和CO2。從礦物成分來看:(1)巖漿巖中常見的暗色礦物成分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在沉積巖中很少出現(xiàn)。(2)巖漿巖和沉積巖所共有的那些礦物是在巖漿作用過程中產生的,抗風化能力較強或很強的礦物,其中,抗風化能力較強的礦物在沉積巖中一般比例都減少了,而只有抗風化能力很強的石英、白云母明顯增多。(3)那些在地表低溫條件下產生的礦物,如黏土和其他某些膠體礦物、易溶鹽類,一般只在沉積巖里才有。(4)生物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起很大作用,在沉積巖中可見有來自生物遺體的遺骸碎片等,這在巖漿巖中是沒有的,也是沉積巖所特有的。15、沉積巖的構造和構造:構造:碎屑構造、泥質構造、化學構造(晶粒構造)、生物構造(貝殼構造)。構造:層理構造、層面構造、結核、縫合線和刀砍狀構造。16、碎屑構造:是巖石或礦物碎屑被膠結物膠結起來所形成的巖石構造,是碎屑巖特有的構造。根據(jù)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砂、粉砂等。根據(jù)磨圓度可分為棱角狀、次棱角狀,次圓狀、圓狀和極圓狀。17、層理和層面。層理構造:沉積巖中由于物質的成分、顏色、構造沿垂直方向的變化所顯示出來的成層現(xiàn)象。層理是沉積層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也是野外區(qū)別沉積巖與巖漿巖及某些變質巖的最重要標志。層是層理的基本單位,層與層之間的接觸面稱為層面??煞譃椋核綄永?、斜層理、交錯層理。層面構造:在沉積巖層面上常常保留有自然作用產生的某些痕跡,它常常標志著巖層的特性,并反應巖石形成時的環(huán)境。18、變質作用:變質作用是巖石基本上處在固體狀態(tài)下經受改造變化的過程,并不通過熔融或溶解階段,而直接發(fā)生化學成分、礦物組合和構造、構造的變化。19、引起變質作用的原因:溫度、壓力和化學活動流體。20、變質作用的類型:接觸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作用和混合巖化作用。21、變質巖的構造和構造:構造:變晶構造、變余構造、碎裂構造。構造:片理構造、塊狀構造、變余構造。22、片理構造:由于巖石中片狀、板狀或柱狀礦物,如云母、角閃石等,在定向壓力的作用下,重結晶并沿著垂直壓力方向成平行排列所形成的構造,順著平行排列的面,可把巖石劈成小型片狀,稱為片理。根據(jù)片理形態(tài)可分為如下幾種:板狀構造、千枚狀構造、片狀構造、片麻狀構造、眼球狀構造、條帶狀構造。23、千枚狀構造:巖石為隱晶質變晶構造,其中細小的片狀礦物成定向排列,很像片狀構造,但片理很薄,重結晶程度低,晶粒細小,肉眼不易分辯,片理面上有絲絹光澤,片理面上有不平坦的細小皺紋。24、板狀構造:是變質最淺的一種片理,巖石外觀呈平坦的板狀,沿板理方向極易劈裂,故又稱為板狀劈理。板面上光澤微弱,常具有變余泥質構造。礦物顆粒細小,難以辯認,泥質巖石受定向壓力作用且礦物重結晶作用不明顯。25、大理石:是由石灰?guī)r或白云巖通過熱接觸重結晶作用變質而成。具等粒變晶構造,塊狀構造。純粹的大理巖幾乎不含雜質,潔白如玉。多數(shù)大理石因具有雜質,重結晶后可以產生若干新礦物而展現(xiàn)花紋和不規(guī)則條帶。第四章地質發(fā)展史1、地層:地層就是地殼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多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多種成層的和非成層的巖石的總稱,包括層狀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2、原則化石:有些生物分布廣泛,數(shù)量多,從出現(xiàn)到絕滅時間短,這樣的化石稱為原則化石。如早古生代的三葉蟲、筆石等。3、沉積相與沉積旋回:沉積相:沉積巖是多種地表環(huán)境下的產物,不一樣的環(huán)境有不一樣的沉積巖和生物組合,反應沉積環(huán)境的巖性和生物組合的綜合特性稱為沉積相。沉積旋回:當海退序列緊接著一種海侵時,就形成地層中沉積物成分、粒充、化石等特性有規(guī)律地對稱分布的現(xiàn)象,稱為沉積旋回。4、新生代:新生代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第三紀分為晚第三紀和早第三紀。第四紀分為全新世和更新世;晚第三紀分為上新世和中新世;早第三紀分為漸新世、始新世和古新世。5、各時代的原則化石:6、第四紀沉積史:華南—東南丘陵區(qū)。下更新統(tǒng)礫石層(Q1)從南京溯長江而上,在沿江的南京、安慶、黃岡、宜昌等地長江三級階地上有一套灰白色、灰紅色沙礫層,含少許瑪瑙礫石,礫石磨圓度分選好,以南京雨化臺礫石層最為經典,與其同步代的尚有九江礫石層、湖南白沙井礫石層等。中更新統(tǒng)網紋紅土(Q2)長江及其二重要支流谷地和丘陵區(qū),發(fā)育網紋化紅土,厚茺從幾米到30多米。網紋構造是濕熱氣候條件下沉積物中次生白色黏土條帶,沿垂直剖面方向,白色黏土條帶大小、數(shù)量及伴生鐵錳結核均有變化。上更新統(tǒng)下蜀黃土(Q3)重要為黃色黏土、砂質黏土,含鐵錳結核。全新統(tǒng)(Q4)以沖積沙礫和河湖相棕灰色、棕黑色粉砂為主,夾灰色淤泥。第五章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1、地殼運動的方式: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2、新構造運動及近代構造運動的特點:振蕩性、節(jié)奏性、繼承性3、地震:大地的迅速顫動稱為地震。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殼中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震源與地面正對著的地方稱為震中,地面上觀測點到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把地震動力量相似的地方連接起來,得到封閉曲線,叫等震線。4、巖層變形的三個階段:彈性變形階段、柔性變形階段、斷裂變形階段。5、巖層產狀三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6、褶皺的類型: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轉褶曲、平臥褶曲、傾伏褶曲、復背斜與復向斜,隔檔式和隔槽式褶皺。7、褶皺地貌:背斜山和向斜谷、背斜谷和向斜山、穹隆山和構造盆地。8、節(jié)理的含義,分類和對巖石風化的影響:含義:節(jié)理是巖石中沒有明顯位移的斷裂,裂開的面稱為節(jié)理面。分類:剪節(jié)理、張節(jié)理。影響:節(jié)理對巖石風化有很大影響。節(jié)理構造增強了巖石的通氣透水和蓄水性,加速巖石風化,可形成深厚的風化殼。節(jié)理也是地下水循環(huán)運動的通道。9、斷層的含義,類型,形成的地貌類型及野外怎樣識別斷層。含義:當巖層受力后,兩側的巖層有明顯位移的斷裂,叫做斷層。類型: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形成的地貌類型:斷層崖、三角面、斷層谷、地壘和地塹、斷塊山野外識別:(1)構造標志:擦痕和鏡面,斷層構造巖,拖曳褶曲.(2)地層標志:地層的缺失與反復,構造不持續(xù)(3)地貌標志:泉水的帶狀分布(斷層破碎帶是地下水的通道和貯集場所,泉水的帶分布往往也是斷層存在的標志),水系特點(斷層的存在常常影響水系的發(fā)育,引起河流急劇轉向,甚至錯斷河谷)10、我國大地構造學說:槽臺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地質力學學說。第六章風化作用1、風化作用的定義和類型:定義: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大氣和水的聯(lián)合作用以及溫度變化和生物活動的影響下,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稱為風化作用。類型:物理風化(熱力風化、凍融風化、礦物的水分與結晶膨脹作用),化學風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2、影響風作作用的原因:環(huán)境條件(氣候、地形),巖石性質(巖石的礦物成分、巖石的構造、構造、巖石節(jié)理狀況)3、風化殼的定義及剖面特性:定義:由那些就地堆積和通過搬運的風化物質構成的地殼疏松表層稱為風化殼。剖面特性:第一層:風化強烈,多細小的礦物質,腐殖質含量多;第二層:礦物質分解較差,腐殖質較少;第三層:半風化巖石層,巖石的外貌沿可辯別,但已開始風化;第四層:未經風化的新鮮巖石。4、風化階段:機械破碎為主的碎屑階段、鈣淀積或飽和硅鋁的階段、酸性硅鋁階段、鋁的階段。(P161)第八章流水地貌1、流水作用的分類: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2、流水的侵蝕作用及類型:定義:流水破壞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質的作用,叫流水的侵蝕作用。類型:坡面侵蝕、溝床侵蝕、向旁侵蝕。3、片流的特點及其影響原因:特點:片狀流水分布面廣,水層薄,作用的時間短,常常發(fā)生在丘陵和高地或山麓的緩坡地帶。片流在向坡面如下流動時,水流將愛漸合并,流路也逐漸趨于固定。影響原因:(1)降雨強度;(2)在坡型方面,凸坡一般較直坡和凹坡易受侵蝕;(3)坡向也與侵蝕有關,迎雨坡的侵蝕強度一般較大,背雨坡則小。此外,坡面構成的物質疏松,植物覆被差,也使侵蝕加強。4、片流堆積物的特點:(1)同上坡向下坡,厚度逐漸加大;(2)礫石有上坡粗、下坡細的趨向;(3)分選度較差;(4)沙粒與碎石的磨圓度也不高;(5)沙粒、碎石的巖礦成分由上坡母巖所決定,構成比較單一;(6)略有與坡面大體平行的層理。5、溝谷流水的定義:溝谷流水是介于片流與河流之間的一種流水類型,又可叫做臨時性洪流,這種流水的堆積物叫做洪積物。6、溝谷流水形成的地貌:集水盆與溝谷主干、扇形地。7、泥石流:山區(qū)大規(guī)模的溝谷流水有巨大的侵蝕與搬運能力,能挾帶大量泥沙、巖屑和石塊,甚至近似一種半固體的徑流,當固體物質的體積含量不小于10%--15%時,就叫做泥石流。8、河谷發(fā)育三階段:峽谷,河漫灘谷,成形河谷。9、侵蝕基準面:海洋水面是所有入海河流下蝕作用的極限。一般把下蝕作用的極限稱為侵蝕基準面。10、河曲的形成:自然界的河道很少是筆直的,當水流通過彎曲的河段時,因運運的慣性,產生離心力,使水流緊靠凹岸,使靠近凹岸的水面比靠近凸岸的一邊要高。水流在橫向上產生環(huán)流即河水一面自上游向下游流動,一面在凹岸處還自上而下地環(huán)流,整個河水的誠實巴交動總的看來成螺旋形,時而左旋,時而右旋。通過長時間的河水沖刷,慢慢地河曲就形成,當河曲彎曲到一定程度時,則形成牛軛湖。11、河床沉積的特點:從凹岸至凸岸,水的流速漸緩,沉積物逐漸變細,傾斜層理也愛漸出現(xiàn),因此在凸岸附近的河床里,一般是分選性很好的沙粒,傾斜層理比較明顯,在河曲不發(fā)育的山間河流,河床堆積物多是礫石層,其中含砂土夾層或透鏡體,分選性差,層理不穩(wěn)定。12、河漫灘的定義,二元構造的構成定義:河漫灘是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時,河水泛濫能沉沒的谷底部分。二元構造的構成:就河漫灘的構成物來說,上部與下部有明顯的不一樣。下部是初期形成的,在初期由于河谷還很狹窄,洪水期時,河水公急劇上升,流速也大,沉積的是某些較粗大的沙粒與礫石,為河床相;伴隨河谷變寬,流水速度變小,這樣條件下才可以沉積某些黏土、粉沙等較細的物質,為河漫灘相。這種上下構成物不一樣的狀況,叫做河漫灘二元構造。13、河成階地的類型與形成條件:類型:侵蝕階地、基座階地、堆積階地、埋藏階地。形成條件:多數(shù)河成階地是河谷底部因地殼上升或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切面形成的。其形成需用要地殼有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或地殼上升或侵蝕基準面下降時期。14、河口區(qū)的地貌特性:(P197)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濱海段15、河口區(qū)的水動力特性:(1)河川徑流和時尚結合成雙向水流。(2)水流除了周期性的上下往復運動外,還發(fā)生咸水和淡水的混合,影響河口的動力狀況和沉積狀況。16、三角洲形成條件,發(fā)育過程及類型。形成條件:(1)河口有充足的沙源,尤其是上游來沙量要大。(2)河口沿岸無強大的波浪和海流。(3)海濱區(qū)的原始水下斜坡的坡度大小也對三角洲形成有所影響。坡度小時有利利三角洲的成長。發(fā)育過程:水下三角洲階段,沙島及汊道形成階段,三角洲形成階段。類型:扇形三角洲、鳥爪形三角洲、尖頭形三角洲、島嶼形三角洲、進渡類型三角洲。17、分水嶺的遷移與河流襲奪分水嶺的分隔兩個不一樣水系及流域的河流源頭高地,常呈波折而不規(guī)折的長條狀。它移動的原因重要是由于巖性、構造、氣候以及入海距離等差異,使兩側流水產生不一樣程度的侵蝕。由于分水嶺的減少與移動,向源侵蝕能力較強的河流,最終將切穿分水嶺而奪取另一條位置較高的河流上源,擴大其流域面積,這種現(xiàn)象叫做河流襲奪。第九章喀斯特地貌1、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指具有溶解能力的水溶液對碳酸鹽巖和硫酸鹽巖等可溶類巖石的溶蝕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地貌等現(xiàn)象的總稱。2、喀斯特發(fā)育的基本條件:(1)巖石的可溶性;(2)巖石的透水性;(3)水的溶蝕力;(4)水的流動性。3、影響喀斯特發(fā)育的原因:氣候原因、構造原因、地層的組合、厚度及產狀的影響。(P212)4、溶洞:是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巖體的層面、節(jié)理面或斷裂面流動,尤其是沿著多組裂隙交叉的地方逐漸溶蝕的侵蝕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