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09月21日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專題培優(yōu)訓練【含答案】一、填空題1.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的點C表示的數(shù)為6,點A表示的數(shù)為?4,點B是AC的中點,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t>0),另一動點Q,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且P,Q同時出發(fā),當t為秒時,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2個單位長度.二、實踐探究題2.【閱讀】在數(shù)軸上,點A對應的有理數(shù)為a,點B對應的有理數(shù)為b,則以A、B為端點的線段的長度AB=|a?b|,以A、B為端點線段的中點對應數(shù)為a+b2【運用】如圖,已知A、B、C分別為數(shù)軸上的兩點,點A對應的數(shù)為-8,點B對應的數(shù)為4,點C對應的數(shù)為6,現(xiàn)有一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運動;同時,另一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A,B兩點間的距離AB=,線段AB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2)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點P對應的數(shù)是,點Q對應的是,動點Q經(jīng)過秒時運動到點A與點B的中點處;(3)經(jīng)過多少秒時,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恰好是點Q與點C之間距離的一半?三、綜合題3.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則點P對應的數(shù)是.(2)數(shù)軸上存在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8,則x=.(3)若將數(shù)軸折疊,使﹣1與3表示的點重合,則點P與數(shù)表示的點重合(用含x代數(shù)式表示);(4)若點P從A點出發(fā)沿數(shù)軸的正方向移動,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長度,設運動時間為t,在移動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點P到點A距離等于點P到點B距離的2倍,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4.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原點為O,點B表示的數(shù)為-4,A在B的右邊,且A與B的距離是20,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動點Q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0)秒.(1)寫出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與點A的距離為3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2)在數(shù)軸上有一個點到A和B的距離相等,這個點表示的數(shù)是;(3)點P表示的數(shù)(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點Q表示的數(shù)(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4)假如Q先出發(fā)2秒,請問t為何值時P、Q相距5個單位長度?5.如圖,在數(shù)軸上有三個點M,N,D,O是原點,滿足OM=MN=ND=12個單位長度.動點P從點O出發(fā)沿數(shù)軸向右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空白公式從點D出發(fā)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速度為v單位長度/秒.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1)當點P運動到點N時,t=;(2)若v=4,當點P和點Q相遇時,t=;(3)若v=3,當P,Q兩點距離為16個單位長度時,求t的值.6.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a.(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shù).(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一個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8,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若點A以每分鐘2個單位長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分鐘6個單位長度向左運動;①當點P以每分鐘1個單位長度從數(shù)軸上的數(shù)2開始向左運動,A、B、P三點同時出發(fā),幾分鐘后P點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②當點P以每分鐘8個單位長度從原點開始向左運動,當遇到點A時;點P立即以同樣的速度向右運動,當遇到點B時,點P立即以同樣的速度向左運動,并不停地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A、B、P三點同時出發(fā),求點A與點B重合時,點P所運動的總路程是多少個單位長度?7.如圖,已知長方形ABCD的長AB=a米,寬BC=b米,a,b滿足|a?7|+(b?4)2=0(1)a=,b=;(2)當t=4.5時,求△APQ的面積;(3)當P,Q都在DC上,且PQ距離為1時,求t的值.8.已知數(shù)軸上A,B兩點對應數(shù)分別為?2和4,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對應數(shù)為x.(1)若P為線段AB的三等分點,求P點對應的數(shù).(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P點到A點、B點距離之和為10?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若點A、點B和點P(點P在原點)同時向左運動,它們的速度分別為1個單位長度/分、2個單位長度/分和1個單位長度/分,則經(jīng)過多長時間其中一個點到另外兩個點的距離相等.9.已知數(shù)軸上的點A,B所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2,6,點Q是數(shù)軸上的動點,且對應的數(shù)為x.(1)點Q到點A和點B的距離和的最小值是;(2)若點Q是線段AB的中點,則x的值是;(3)若點Q到點A和點B的距離和是12,求x的值.10.如圖,點C在線段AB上,AC=3,BC=11,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線段AB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B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線段BA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A勻速運動.當點P到達終點時,點Q也隨之停止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1)線段AB的長為.(2)當點P與點Q相遇時,求t的值.(3)當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9個單位長度時,求t的值.(4)當PC+QB=2.5時,直接寫出11.如圖所示,已知數(shù)軸上A,B兩點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2,4,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shù)x的值.(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B的距離之和為8?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點A,B分別以2個單位長度/分、1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點P以5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從O點向左運動.當遇到A時,點P立即以同樣的速度向右運動,并不停地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當點A與點B重合時,點P經(jīng)過的總路程是多少?12.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B的距離相等,則點P對應的數(shù)為.(2)若點P在點A,B之間,請化簡:|x+1|-|x-3|。(3)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B的距離之和為5?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4)當點P以每分鐘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O(原點)向左運動,同時點A以每分鐘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分鐘20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問它們同時出發(fā),幾分鐘后點P到點A,B的距離相等?13.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5,點B是數(shù)軸上在點A右側的一點,且A、B兩點間的距離為8個單位長度,點P為數(shù)軸上的一個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寫出點B所表示的數(shù)為.(2)①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則點P所表示的數(shù)為.②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10,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點A以1個單位長度/秒向右運動,點B以2個單位長度/秒的速度向左運動,同時點P以5個單位長度/秒從原點向左運動,當點P遇到點A時,立即以原來的速度向右運動,當點P遇到點B時,立即以原來的速度向左運動,并不停地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求當點A與點B重合時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并直接寫出此時點P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14.如圖,點A、C、B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3、1、5.動點P、Q同時出發(fā),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沿A→B→A勻速運動回到點A停止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C→B向終點B勻速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s).(1)當點P到達點B時,點Q表示的數(shù)為.(2)當t=1時,求點P、Q之間的距離.(3)當點P在A→B上運動時,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點P、Q之間的距離.(4)當點P、Q到點C的距離相等時,直接寫出t的值.15.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為8,B是數(shù)軸上一點,點B在點A左邊且點A與點B的距離AB=14,動點P、Q分別從點A、B兩點同時向左移動,點P的速度為每秒3個單位長度,點Q的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長度.(1)寫出數(shù)軸上點B表示的數(shù);(2)經(jīng)過多少秒以后,P、Q兩點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并求出此時點P表示的數(shù)是多少?(3)若點P遇到點Q時立即掉頭返回,速度不變,請問相遇后再過秒,點Q到原點的距離是點P到原點的距離的3倍.(直接寫出答案即可)16.如圖,動點M、N同時從原點出發(fā)沿數(shù)軸做勻速運動,已知動點M、N的運動速度比是1:2(速度單位:1個單位長度/秒),設運動時間為t秒.若動點M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動點N向數(shù)軸正方向運動,當t=2秒時,動點M運動到A點,動點N運動到B點,且AB=12(單位長度).(1)在直線l上畫出A、B兩點的位置,并回答:點M運動的速度是(單位長度/秒);點N運動的速度是(單位長度/秒).(2)若點P為數(shù)軸上一點,且PA?PB=OP,求OPAB17.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8,B是數(shù)軸上位于點A左側一點,且AB=20,動點P從A點出發(fā),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0)秒.(1)寫出數(shù)軸上點B表示的數(shù);點P表示的數(shù)(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2)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若點P、Q同時出發(fā),問多少秒時P、Q之間的距離恰好等于2?(3)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到家動,若點P、Q同時出發(fā),問點P運動多少秒時追上Q?(4)若M為AP的中點,N為BP的中點,在點P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請你畫出圖形,并求出線段MN的長.18.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6,﹣8,M、N、P為數(shù)軸上三個動點,點M從A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點N從點B出發(fā),速度為M點的3倍,點P從原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1)若點M向右運動,同時點N向左運動,求多長時間點M與點N相距54個單位?(2)若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求多長時間點P到點M,N的距離相等?(3)當時間t滿足t1<t≤t2時,M、N兩點之間,N、P兩點之間,M、P兩點之間分別有55個、44個、11個整數(shù)點,請直接寫出t1,t2的值:t1=,t2=19.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a,B表示的數(shù)為b,滿足|a?16|+|b+12|=0.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寫出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是,點B表示的數(shù)是;(2)若點P從A點出發(fā)向左運動,點Q為AP的中點,在點P到達點B之前,求證BA+BPBQ(3)現(xiàn)有動點M,若點M從點B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運動,同時點P出發(fā),當點P到達原點O后M立即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運動,求:當OP=3OM時,則P點運動時間t的值為.20.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4,?8,M、N、P為數(shù)軸上三個動點,點M從A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長度,點N從點B出發(fā),速度為M點的3倍,點P從原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長度.(1)若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1秒,此時數(shù)軸上M點表示的數(shù)為,N點表示的數(shù)為,P點表示的數(shù)為.(2)若點M向右運動,同時點N向左運動,求多長時間點M與點N相距48個單位長度?(3)若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求多長時間點P到點M、N的距離相等?(4)當時間t滿足a<t<b(時間t大于a秒且小于b秒)時,M、N兩點之間(包括M、N兩點),N、P兩點之間(包括N、P兩點),M、P兩點之間(包括M、P兩點)分別有45個、37個、8個整數(shù)點,請直接寫出a、b的值.21.如圖,數(shù)軸的原點為O,點A、B、C是數(shù)軸上的三點,點B對應的數(shù)是1,AB=6,BC=2,動點P、Q同時分別從A、C出發(fā),分別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和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正方向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t>0).(1)點A表示的數(shù)為,點C表示的數(shù)為;(2)求t為何值時,點P與點Q能夠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點O平分線段PQ?若存在,請求出滿足條件的t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22.如圖,點A、B在數(shù)軸上位于原點的兩側,已知點A表示的數(shù)為-6,動點M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動點N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勻速運動,M、N同時出發(fā),運動時間記為t(秒),已知點M和點N在t=4秒時相遇.(1)當t=2時,求點M所表示的數(shù);(2)求點B表示的數(shù);(3)當t為何值時,點M和點N之間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23.如圖,在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a,點B表示的數(shù)為b,且a,b滿足|a+2|+(b?5)(1)求a,b的值.(2)當點P運動到線段OB上時,分別取OB和AP的中點E,F(xiàn),試探究下列結論:①AB?OPEF的值為定值;②AB+OP(3)當點P從點A出發(fā)運動到點O時,另一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在OB間往返運動,當PQ=1時,求動點P運動的時間t的值.24.如圖,已知在數(shù)軸上有三個點A、B、C,O是原點,滿足OA=AB=BC=20cm,動點P從點O出發(fā)向右以每秒2cm的速度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數(shù)軸上向左勻速運動,速度為v(v>1);運動時間為t.(1)求:點P從點O運動到點C時,運動時間t的值.(2)若Q的速度v為每秒3cm,那么經(jīng)過多長時間P,Q兩點相距30cm?此時|QB﹣QC|是多少?(3)當|PA+PB|=2|QB﹣QC|=24時,請直接寫出點Q的速度v的值.25.如圖,△ABC中,AC=BC,AC⊥BC,D是AC邊上一動點,作BE⊥BD,且BE=BD,連AE交BC于F.(1)求證:AF=EF;(2)探究AD與CF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3)若AD=2CD,直接寫出CFBF的值為26.已知數(shù)軸上有A、B、C三個點,分別表示有理數(shù)?24,?10,10,動點P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終點C移動,設移動時間為t秒.(1)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P到點A和點C的距離:PA=,PC=.(2)當點P運動到B點時,點Q從A點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向C點運動,Q點到達C點后,再立即以同樣的速度返回,運動到終點A,則點P出發(fā)17秒后QA=,PQ=.(3)在點Q開始運動后,P、Q兩點之間的距離能否為2個單位?如果能,請求出此時點P表示的數(shù);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27.如圖,已知在數(shù)軸上有三個點A、B、C,O是原點,滿足OA=AB=BC=10,動點P從點O出發(fā)向右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數(shù)軸上向左勻速運動,速度為v(單位長度/秒)(v>1);運動時間為t(秒).(1)點P從點O運動到點C時,運動時間為秒.(2)若Q的速度v為每秒2個單位長度,那么經(jīng)過多長時間P、Q兩點距離為15?請直接寫出此時|QB?QC|的值是.(3)當|PA+PB|=228.已知a、b為常數(shù),且滿足|a?12|+(b+20)2=0,其中a、b分別為點A、點B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如圖所示,動點E、F分別從A、B同時開始運動,點E以每秒6個單位向左運動,點F以每秒2(1)求a、b的值:(2)請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點E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為:;點F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為:;(3)當E、F相遇后,點E繼續(xù)保持向左運動,點F在原地停留4秒后向左運動且速度變?yōu)樵瓉淼?倍,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當E、F之間的距離為2個單位時,請直接寫出運動時間t的值.29.已知數(shù)軸上有A,B兩點,位置如圖所示,動點P從A點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動點Q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從B點出發(fā)向左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A,B兩點間的距離為;(2)當t為何值時,點P與點Q相遇;(3)記點P與點Q的相遇點為M,當點P運動到A,M,30.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原點為O,點B表示的數(shù)為﹣3,A在B的右邊,且A與B的距離是10.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0)秒.(1)點A表示的數(shù)是,點P表示的數(shù)是(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點Q表示的數(shù)是(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2)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點P與點Q到點O的距離相等?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當t為何值時,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5?31.如圖,已知在數(shù)軸上有三個點A,B,C,O是原點,其中A,B,C三點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40,80,120,動點P從點O出發(fā)向右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數(shù)軸上向左勻速運動,速度為v(v>1);運動時間為t.(1)求:點P從點O運動到點C時,運動時間t的值.(2)若Q的速度v為每秒6個單位,那么經(jīng)過多長時間P,Q兩點相距60個單位?此時|QB﹣QC|是多少?(3)當|PA+PB|=2|QB﹣QC|=48時,請求出點Q的速度v的值.32.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10,點B表示的數(shù)為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P、Q同時出發(fā),設運動時間為t(t>0)秒,解答下列問題.(1)數(shù)軸上點P表示的數(shù)為,點Q表示的數(shù)為(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2)當點P表示的數(shù)和點Q表示的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時,求t的值;(3)點P追上點Q時,求t的值;(4)若點B恰好是線段PQ的3等分點時,t的值為.33.A,B是數(shù)軸上的兩點(點B在點A的右側),點A表示的數(shù)為?10,A、B兩點的距離是點A到原點O的距離的3倍,即AB=3OA.點C為數(shù)軸上的動點.(1)數(shù)軸上點B表示的數(shù)是;(2)當AC+BC=58時,求點C表示的數(shù);(3)若點M為AC的中點,點N為CB的中點,點C在運動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發(fā)生變化,請你說明理由;若不變,請你畫出圖形,并求出線段MN的長度.34.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O,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2,0,6,點P是數(shù)軸上的一個動點.(1)設點P對應的數(shù)為x.①若點P到點A和點B的距離相等,則x的值是;②若點P在點A的左側,則PA=,PB=(用含x的式子表示);(2)若點P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O向右運動,同時點A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秒6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點M和點N分別是AP和OB的中點,設運動時間為t.①移動后,點P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點A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點B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求MN的長(用含的式子表示);③當t=▲時,MN=AB.35.如圖,數(shù)軸上點A、B、C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a、b、c,且a、b、c使得x1?ayb?2(1)填空:a=,b=,Q點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用t的代數(shù)式表示).(2)在整個運動過程中,t取何值時CP=2CQ?(3)若動點P從A點出發(fā)的同時動點M也從點C出發(fā)沿數(shù)軸向左運動,運動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長度,是否存在正數(shù)n使得nQM+PM在一段時間內為定值,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如果存在,求出正數(shù)n.36.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原點為O,點B表示的數(shù)為?2,A在B的右邊,且A與B的距離是5,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動點Q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若點P、Q同時出發(fā),設運動時間為t((1)寫出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與點A的距離為3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2)點P表示的數(shù)(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點Q表示的數(shù)(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3)問點P與點Q何時到點O距離相等?37.如圖,數(shù)軸上的點從左往右依次A,B,C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a,b,c,且|(a+3+|b-6|=0,AB的距離比BC的距離大4,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數(shù)軸以每秒6個單位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數(shù)軸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一直向右運動,當點Р運動到點C之后立即以原速沿數(shù)軸一直向左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1)填空:a=,b=,點Q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2)當動點P從點A運動到點C過程中,點Q是PC的中點時,則點Q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是多少?(3)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t使得QB=2PC,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8.如圖,數(shù)軸上的點從左往右依次A,B,C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a,b,c,且|a+3|+|b-6|=0,AB的距離比BC的距離大4,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數(shù)軸以每秒6個單位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數(shù)軸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一直向右運動,當點P運動到點C之后立即以原速沿數(shù)軸一直向左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1)填空:a=,b=,點Q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2)當動點P從點A運動到點C過程中,Q點是PC的中點時,則點Q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是多少?(3)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t使得QB=2PC,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9.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10,點B位于點A左側,AB=15.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當點P在A、B兩點之間運動時,①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PB的長度;②若PB=2PA,求點P所表示的數(shù);(2)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當點Q到達點A后立即原速返回.若P,Q兩點同時出發(fā),其中一點運動到點B時,兩點停止運動.求在這個運動過程中,P,Q兩點相遇時t的值.40.如圖,數(shù)軸上有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4,2,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x的值.(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8?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點A、B分別以2個單位長度/分,1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點P以2.5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從O點向左運動,當遇到A時,點P立即以同樣的速度向右運動,并不停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當點A與點B重合時,A、B、P同時停止運動,求此過程中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是多少?41.如圖,數(shù)軸上點A、B、C分別表示的數(shù)為﹣70、60、20,在點O處有動點P,在點C處有動點Q,P點和Q點可在數(shù)軸上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當點P以每秒10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t秒時,點P與點A相距個單位長度(用含t的代數(shù)式填空).(2)若點Q先停留在點C的位置點,P以每秒10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運動,當P與Q相遇時,點P就停留在點Q的位置,然后點Q以點P的速度和方向繼續(xù)運動;當點Q到達B時,點Q則以相同的速度反向運動;當Q與P相遇時,點Q就停留在點P的位置,點P以點Q的速度和方向繼續(xù)運動;當P到達A點時,P則以相同的速度反向運動到達O后停止運動.①求點P從開始運動到最后停止時t的值;②當線段PB的中點與線段OQ的中點重合時,請直接寫出t的值.42.如圖,將數(shù)軸在原點O與點C處各折一下得到“折線數(shù)軸”,點A表示8,點B表示20,點C表示12,我們稱點O與點B在“折線數(shù)軸”上相距20長度單位.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2單位/秒速度沿“折線數(shù)軸”正向運動,從點O運動到點C期間速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之后立刻恢復原速;同時,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1單位/秒速度沿數(shù)軸負向運動,從點C運動到點O期間速度變?yōu)樵瓉淼膬杀?,之后也立刻恢復原速,設它們運動的時間為t秒.(1)直接寫出點A與點C在“折線數(shù)軸”上相距的長度單位數(shù);(2)動點P從點A運動至點B,動點Q從點B運動至點A,各需要多少時間?(3)當P,Q兩點在點M相遇時,點M所對應的數(shù)是多少?43.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一1、5,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shù)是;(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8?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現(xiàn)在點A點B分別以2個單位長度每分和1個單位長度每分的速度同時向右運動,點P以6個單位長度每分的速度向O點向左運動,當遇到A時,點P以原來的速度向右運動,并不停得往返于A與B之間,求當A遇到B重合時,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44.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的三點A、B、C,點A表示的數(shù)為5,點B表示的數(shù)為?3,點C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點C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是;(2)當t=秒時,點P到達點B處:(3)用含字母t的代數(shù)式表示線段AP=;點P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是.(4)當P,C之間的距離為1個單位長度時,求t的值.45.如圖,數(shù)軸上A、B兩點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2、5,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m.(1)若點P到A、B兩點的距離都相等,請直接寫出點P對應的數(shù)m的值;(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10個單位長度?若存在,求出點P所表示的數(shù);(3)點A、B分別以2個單位長度/分,1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點P以每分鐘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O點向左運動,當遇到點A時,點P以原來的速度向右運動,并不停地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求當點A與點B重合時,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46.數(shù)軸上兩點A、B,A在B左邊,原點O是線段AB上的一點,已知AB=4,且OB=3OA.A、B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a、b,點P為數(shù)軸上的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a=,b=,并在數(shù)軸上面標出A、B兩點;(2)若PA=2PB,求x的值;(3)若點P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原點O向右運動,同時點A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請問在運動過程中,3PB-PA的值是否隨著時間t的變化而改變?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請求其值.47.動點A從原點O出發(fā),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同時動點B也從原點O出發(fā),向數(shù)軸正方向運動.3s后,兩點相距15cm(1個單位長度為1cm).已知動點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單位:cm/s).(1)直接寫出,運動后A、B兩點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2)若A、B兩點從(1)中的位置同時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經(jīng)過幾秒,原點O恰好處在兩個動點的正中間?48.如圖,點A,B,C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3,3和1,兩動點P,Q同時出發(fā),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6個單位的速度沿A→B→A往返運動,回到點A停止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C→B向終點B勻速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s).(1)當點Р到達點B時,求點Q所表示的數(shù)是;(2)當t=0.5時,求線段PQ的長;(3)當點P從點A向點B運動時,用含t的式子表示點P,Q之間的距離;(4)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當P,Q兩點到點C的距離相等時,直接寫出t的值.49.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10,4,P、M、N為數(shù)軸上的三個動點,點M從B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點N從A點出發(fā)速度為M點的2倍,點P從原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1)線段AB之間的距離為個單位長度.(2)若點M向左運動,同時點N向右運動,求多長時間點M與點N相遇?(3)若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求多長時間點P到點M,N的距離相等?50.如圖,P是線段AB上不同于點A,B的一點,AB=18cm,C,D兩動點分別從點P,B同時出發(fā),在線段AB上向左運動(無論誰先到達A點,均停止運動),點C的運動速度為1cm/s,點D的運動速度為2cm/s.(1)若AP=PB,①當動點C,D運動了2s時,AC+PD=cm;②當C,D兩點間的距離為5cm時,則運動的時間為s;(2)當點C,D在運動時,總有PD=2AC,·①求AP的長度;②若在直線AB上存在一點Q,使AQ﹣BQ=PQ,求PQ的長度.51.數(shù)軸上有兩個動點M,N,如果點M始終在點N的左側,我們稱作點M是點N的“追趕點”.如圖,數(shù)軸上有2個點A,B.它們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3,1,已知點M是點N的“追趕點”,且M,N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m,n.(1)在A,M,N三點中,若其中一個點是另外兩個點所構成線段的中點,請用含m的代數(shù)式來表示n.(2)若AM=BN,MN=452.已知M、N在數(shù)軸上,M對應的數(shù)是?3,點N在M的右邊,且距M點4個單位長度,點P、Q是數(shù)軸上兩個動點:(1)直接寫出點N所對應的數(shù);(2)當點P到點M、N的距離之和是5個單位時,求點P所對應的數(shù);(3)如果P、Q分別從點M、N出發(fā),均沿數(shù)軸向左運動,點P每秒走2個單位長度,先出發(fā)5秒鐘,點Q每秒走3個單位長度,當P、Q兩點相距2個單位長度時,點P、Q對應的數(shù)各是多少?53.已知M、N在數(shù)軸上,M對應的數(shù)是?3,點N在M的右邊,且距M點4個單位長度,點P、Q是數(shù)軸上兩個動點:(1)寫出點N所對應的數(shù);(2)點P到M、N的距離之和是6個單位長度時,點P所對應的數(shù)是多少?(3)如果P、Q分別從點M、N同時出發(fā),均沿數(shù)軸向同一方向運動,點P每秒走2個單位長度,點Q每秒走3個單位長度,3秒后,點P、Q之間的距離是多少?54.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10,B是數(shù)軸上位于點A左側一點,且A8=30,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1)數(shù)軸上點B表示的數(shù)是;點P表示的數(shù)是(用含的代數(shù)式表示).(2)若M為線段AP的中點,N為線段BP的中點,在點P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會發(fā)生變化嗎?如果不變,請求出這個長度:如果會變化,請用含1的代數(shù)式表示這個長度.(3)動點Q從點B處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若點P,O同時出發(fā),問點P運動多少秒時與點Q相距4個單位長度?55.如圖,在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30,點B表示的數(shù)為80.動點C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6個單位的速度沿正方向運動,動點D從原點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沿正方向運動,動點E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8個單位的速度先沿負方向運動,到達原點后立即按原速返回,三點同時出發(fā),設運動的時間為t(單位:秒).(1)當t=7秒時,C、D、E三點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2)當點D與點E的距離為56個單位時,求t的值;(3)若點E回到點B時,三點停止運動,在三個動點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這三點中有一點(除點D外)恰好在另外兩點之間,且與兩點的距離相等?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56.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8和4,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若規(guī)定:點P到A的距離是點P到B的距離的3倍時,我們就稱點P是關于A→B的“勝利點”.(1)若點P到點A的距離等于點P到點B的距離時,求點P表示的數(shù)是多少;(2)若點P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從原點O開始向右運動,當點P是關于A→B的“勝利點”時,求點P的運動時間;(3)若點P在原點的左邊(即點P對應的數(shù)為負數(shù)),且點P,A,B中,其中有一個點是關于其它任意兩個點的“勝利點”,請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表示的數(shù).57.如圖,在數(shù)軸上點A、C、B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2、1、12.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數(shù)軸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B勻速運動;同時,點Q從點B出發(fā),沿數(shù)軸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A勻速運動,設點Q的運動時間為t秒.(1)AB的長為;(2)當點P與點Q相遇時,求t的值.(3)當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9個單位長度時,求t的值.(4)若PC+QB=8,直接寫出t點P表示的數(shù).58.如圖,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1,1,點P是線段AB上一動點,給出如下定義:如果在數(shù)軸上存在動點Q,滿足|PQ|=2,那么我們把這樣的點Q表示的數(shù)稱為連動數(shù),特別地,當點Q表示的數(shù)是整數(shù)時我們稱為連動整數(shù).(1)﹣3,0,2.5是連動數(shù)的是;(2)關于x的方程2x﹣m=x+1的解滿足是連動數(shù),求m的取值范圍;(3)當不等式組x+12>?11+2(x?a)?359.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有A,B,C三點,分別表示有理數(shù)?26,?10,10,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終點C移動,當點P運動到B點時,點Q從A點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向C點運動.(1)Q點出發(fā)3秒后所到的點表示的數(shù)為,此時P、Q兩點的距離為.(2)問當點Q從點A點出發(fā)幾秒鐘時,能追上點P?(3)問當點Q從點A點出發(fā)幾秒鐘時,點P和點Q相距2個單位長度?直接寫出此時點Q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有理數(shù).60.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的點A表示的數(shù)為6,點B表示的數(shù)為﹣4,點C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大于0)秒.(1)點C表示的數(shù)是.(2)求當t等于多少秒時,點P到達點A處?(3)點P表示的數(shù)是(用含字母t的式子表示)(4)求當t等于多少秒時,P、C之間的距離為2個單位長度.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或72.【答案】(1)12;-2(2)-8+3t;4-5t;1.2(3)解:方法一:設運動t秒時,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恰好是點Q與點C之間距離的一半.根據(jù)題意得:|?8+3t?4+5t|=12∴8t?12=12(?5t?2)或8t?12=?1答:經(jīng)過2221方法二:設運動t秒時,①當P、Q相遇前,4?5t+8?3t=12②當P、Q相遇后,?8+3t?4+5t=12答:經(jīng)過22213.【答案】(1)1(2)-3或5(3)2-x(4)解:①P在線段AB上,依題意有PA=2t,PB=4-2t,依題意有2t=2(4-2t),解得t=4②P在點B右邊時,依題意有2t=2(2t-4),解得t=4,故t的值為434.【答案】(1)16;13或19(2)6(3)t-4;16-2t(4)解:設當運動時間為t秒時,PQ相距5個單位長度則點P表示的數(shù)為t?4,點Q表示的數(shù)為16?2(t+2)∵P、Q相距5個單位長度.∴|16?2(t+2)?(t?4)|=5,解得:t=113或5.【答案】(1)12(2)6(3)解:設經(jīng)過t秒時P,Q兩點間距離為16個單位長度,此時點P在數(shù)軸上表示2t,點Q在數(shù)軸上表示36?3t.①在P,Q兩點相遇前,列出方程:(36?3t)?2t=16.解方程,得t=4.②在P,Q兩點相遇后,列出方程:2t?(36?3t)=16.解方程,得t=10.所以,當P,Q兩點距離為16個單位長度時,t=4或10.6.【答案】(1)解:點P對應的數(shù)為(﹣1+3)÷2=1.(2)解:{8﹣[3﹣(﹣1)]}÷2=2,P點在A的左邊,a的值為﹣1﹣2=﹣3;P點在B的右邊,a的值為3+2=5.故a的值為﹣3或5.(3)解:①設x分鐘后P點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依題意有:(6﹣2)x=3﹣(﹣1),解得x=1.故1分鐘后P點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②1×8=8(個單位長度).答:點A與點B重合時,點P所運動的總路程是8個單位長度.7.【答案】(1)7;4(2)解:如圖,當t=4.5時,P走過的路程為4.Q走過的路程為9米,CQ=5米,此時,PQ=7?0.∴SΔAPQ(3)解:點P在DC上,4≤t≤11,點Q在DC上,2≤t≤11∴4≤t≤11①如圖,當P左Q右時,DP=t?4,CQ=2t?4,PQ=CD?DP?CQ=7?(t?4)?(2t?4)=15?3t,15?3t=1,解得t=14②如圖,當Q左P右時,DP=t?4,CQ=2t?4,PQ=DP+CQ?CD=(t?4)+(2t?4)?7=3t?15,3t?15=1,解得t=16綜上:當t的值為143或168.【答案】(1)解:設點P對應的數(shù)為x,則PA=x-(-2),PB=4-x,
當點P靠點A,∵P為線段AB的三等分點,
∴PB=2PA,
∴4-x=2[x-(-2)],
解得x=0,
當點P靠點B,∵P為線段AB的三等分點,
∴PA=2PB,
∴2(4-x)=x-(-2),
解得x=2,
∴點P對應的數(shù)為0,2;(2)解:存在.
設點P對應的數(shù)為x,
由于A,B兩點對應數(shù)分別為?2和4,所以AB=6,
∵P點到A點、B點距離之和為10,
∴點P不可能在AB之間,
當點P在點A的左邊時,PA=-2-x,PB=4-x,
∴?2?x+4?x=10
解得:x=?4
當點P在點B的右邊時,PA=x-(-2),PB=x-4,
∴x+2+x?4=10,
解得:x=6;
∴x的值為-4或6.(3)解:設經(jīng)過t分后其中一個點到另外兩個點的距離相等,則A點表示的數(shù)為-2-t,P點表示的數(shù)為-t,B點表示的數(shù)為4-2t,
①點P為AB的中點,
由題意得:(?t?2)+(?2t+4)=2(?t),
解得:t=2;
②當點B和點P重合時,
?t=4?2t,
解得t=4;
③經(jīng)過t分點B為AP的中點,
根據(jù)題意得:(?t?2)+(?t)=2(?2t+4),
解得t=5;
④當點B和點A重合時,
?2?t=4?2t,
解得t=6;
⑤當A是BP中點時,
4?2t?t=2(?2?t),
解得t=8.
∴綜上所述,經(jīng)過時間2分或4分或5分或6分或8分時,其中一個點到另外兩個點的距離相等.9.【答案】(1)8(2)2(3)解:分兩種情況討論:若點Q在點B的右側,由題意可得x-6+x-(-2)=12.解得x=8.若點Q在點A的左側,由題意可得6-x+(-2)-x=12.解得x=-4.綜上所述,x的值是8或-4.10.【答案】(1)14(2)解:依題意,AP=3t,當點P與點Q相遇時3t+2t=14,解得:t=14(3)解:相遇前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9個單位長度時,3t+2t+9=14,解得:t=1,相遇前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9個單位長度時,則3t+2t?9=14,解得:t=23綜上所述,當t=1或t=235時,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4)解:∵AC=3,當P在線段AC上時,0<t≤1,此時PC=3?3t,∵PC+QB=2.∴3?3t+2t=5.解得:t=?5當P在線段CB上時,t>1,此時PC=3t?3,∵PC+QB=2.∴3t?3+2t=5.解得:t=17∴t=11.【答案】(1)解:4-x=x-(-2),解得:x=1(2)解:①當點P在B的右邊時得:x-(-2)+x-4=8,解得:x=5,②當點P在B的左邊時得:-2-x+4-x=8,解得:x=-3,則x=-3或x=5.(3)解:設經(jīng)過x分鐘點A與點B重合,根據(jù)題意得:2x=6+x,解得:x=6,則5x=30,故答案為30個單位長度.12.【答案】(1)1(2)解:∵點P在點A,B之間,
∴-1≤x≤3
原式=x+1-(3-x)=2x-2(3)解:設點P表示的數(shù)為x,則|x+1|+|x-3|=5當x≤-1時,原方程可化為:-x-1+3-x=5解得x=-1.5;當-1<x<3時,原方程可化為:x+1+3-x=5,則4=5(舍)當x≥3時,原方程可化為:x+1+x-3=5,解得x=3.5綜上:點P對應的數(shù)為-1.5或3.5時,它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5;(4)解:設同時出發(fā)x分鐘后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①點P在點A與點B之間根據(jù)題意,得5x+1-x=x+3-20xx=2②點B追上點A時,根據(jù)題意得20x-5x=4解得x=4答:同時出發(fā)223或413.【答案】(1)3(2)解:①?1
②∵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10,AB=8,
∴分兩種情況:
當P點在A點左側時,?5?x+3?x=10,解得x=?6,
當P點在B點右側時,x?3+x?(?5)=10,
解得x=4,
綜上,當x的值為?6或4時,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10;(3)解:當點A與點B重合時,點P運動的時間是點A與點B相遇的時間為:8÷(2+1)=8∴P點運動的路程為:5×8即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是403點A向右運動的83秒的路程為:8此時,A點與B點重合占,則點P表示的數(shù)為:?5+8即此時點P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為?714.【答案】(1)3(2)當t=1時,P點表示的數(shù)為?3+4=1,Q點表示的數(shù)為1+1=2,∴P、Q之間的距離為2?1=1.(3)P點表示的數(shù)為?3+4t,Q點表示的數(shù)為1+t,PQ=|?3+4t?(1+t)|=|?4+3t|.當0≤t≤4當43(4)PC=|?3+4t?1|=|4t?4|,CQ=|1+t?1|=t,①PQ第一次相遇前:?(4t?4)=t,解得:t=4②PQ第一次相遇:4t?4=t,解得:t=③PQ第二次相遇:4t?4?8=t,解得:t=4,④PQ第二次相遇后:?[4(t?2)?4]=t,解得:t=12綜上,t=45,或t=43,或15.【答案】(1)-6(2)解:設經(jīng)過x秒以后,P、Q兩點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依題意有:①相遇前P、Q兩點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3﹣1)x=14﹣6,解得x=4,則點P表示的數(shù)是8﹣3×4=﹣4;②相遇后P、Q兩點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3﹣1)x=14+6,解得x=10.則點P表示的數(shù)是8﹣3×10=﹣22.故經(jīng)過4秒以后,P、Q兩點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此時點P表示的數(shù)是﹣4;經(jīng)過10秒以后,P、Q兩點的距離為6個單位長度,此時點P表示的數(shù)是﹣22;(3)2.6或6.516.【答案】(1)2;4(2)解:設點P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為x,∵PA?PB=OP?0,∴x?2,當2?x?8時,PA?PB=(x+4)?(8?x)=x+4?8+x,即2x?4=x,此時x=4;當x>8時,PA?PB=(x+4)?(x?8)=12,此時x=12,則OPAB=417.【答案】(1)-12;8-5t(2)解:若點P、Q同時出發(fā),設t秒時P、Q之間的距離恰好等于2;分兩種情況:①點P、Q相遇之前,由題意得3t+2+5t=20,解得t=94②點P、Q相遇之后,由題意得3t﹣2+5t=20,解得t=114答:若點P、Q同時出發(fā),94或11(3)解:如圖,設點P運動x秒時,在點C處追上點Q,則AC=5x,BC=3x,∵AC﹣BC=AB,∴5x﹣3x=20,解得:x=10,∴點P運動10秒時追上點Q;(4)解: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都等于10;理由如下:①當點P在點A、B兩點之間運動時:MN=MP+NP=12AP+12BP=12②當點P運動到點B的左側時:MN=MP﹣NP=12AP﹣12BP=12∴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其值為10.18.【答案】(1)解:設若點M向右運動,同時點N向左運動,t秒點M與點N相距54個單位,
根據(jù)題意得|-8|+6+2t+6t=54,
解之:t=5.(2)解:設若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t秒鐘點P到點M,N的距離相等
當點N在點P的左邊時,PM=6+2t-t=t+6,PN=t+8-6t=-5t+8,
∴t+6=-5t+8
解之:t=13;
當點N在點P的右邊時,PM=t+6,PN=6t-t-8=5t-8
t+6=5t-8
解之:t=72;
∴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經(jīng)過(3)5;519.【答案】(1)16;-12(2)證明:∵點A表示的數(shù)是16,點B表示的數(shù)是-12,∴AB=16?(?12)=28,OB=12,OA=16,∵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AP=4t,BP=AB?AP=28?4t,∵點Q為AP的中點,∴AQ=1∴BQ=AB?AQ=28?2t,在點P到達點B之前,即0<t<7時,BA+BPBQ∴BA+BPBQ(3)2011秒或5219秒或20.【答案】(1)6;-2;1(2)解:設運動時間為t秒時,點M與點N相距48個單位長度,
根據(jù)題意得2t+12+6t=48,
∴t=4.5,
答:運動時間為4.5秒時,點M與點N相距48個單位長度;(3)解:設運動時間為t秒時,點P到點M,N的距離相等,
根據(jù)題意得2t+4-t=6t-8-t或2t+4-t=t-(6t-8),
∴t=3或t=23,
答:運動時間為3秒或2(4)解:由題意可得:M、N、P三點之間整數(shù)點的多少可看作它們之間距離的大小,∵M、N兩點距離最大,M、P兩點距離最小,
∴M、P兩點向右運動,N點向左運動,①當t1=4s時,P在4,M在12,N在?32,再往前一點,MP之間的距離即包含8個整數(shù)點,NP之間有37個整數(shù)點;②當N繼續(xù)以6個單位每秒的速度向左移動,P點向右運動,若N點移動到?33時,此時N、P之間仍為37個整數(shù)點,若N點過了?33時,此時N、P之間為38個整數(shù)點,故t2=4+16=∴a=4,b=25621.【答案】(1)-5;3(2)解:若點P與Q重合,則AP?CQ=AC,即3t?t=8,2t=8,解得t=4.答:當t=4時,點P與點Q能夠重合;(3)解:存在,理由如下:若點O平分PQ,則OP=OQ,即5?3t=3+t,4t=2,解得t=1答:當t=12時,點O平分線段22.【答案】(1)解:由題意知AM=2t,BN=4t,∴當t=2時,AM=2t=4,又∵點A表示的數(shù)為-6,且M在A的右邊,∴點M表示的數(shù)為?6+4=?2;(2)解:∵點M和點N相遇時,有AM+BN=AB,∴有AB=2t+4t=2×4+4×4=24,∵點A表示的數(shù)為-6,且B在A的右邊,∴點B表示的數(shù)為?6+24=18;(3)解:∵點M和點N相距6個單位長度分兩種情況討論:①相遇前相距6個單位長度,則有AM+BN=AB?6,即:2t+4t=24?6,解得t=3,②相遇后相距6個單位長度,則有AM+BN=AB+6,即:2t+4t=24+6,解得t=5,∴當t的值為3或5時,點M和點N相距6個單位長度.23.【答案】(1)解:由題得|a+2|+(b?5)2=0,∵|a+2|≥0∴|a+2|=0,(b?5)2=0,∴a+2=0,b-5=0,(2)解:設P點對應的數(shù)為x,則0≤x≤5,∵OB與AP的中點分別為E、F,則E點對應的數(shù)為52,F(xiàn)點對應的數(shù)為x?22,則AB=7,OP=x,對于①有AB?OPEF對于②有AB+OPEF∴①符合題意,該定值為2.(3)解:當點P運動到6對應的點時t=8,此后PB>1恒成立,由于Q在OB間往返運動.則PQ=1不會再成立,當點P運動到O時,t=2,∴2≤t≤8,且由題得P點對應的數(shù)為t-2,點Q第一次到達O時,t=2+5點Q第一次到達B時,t=9點Q第二次到達O時,t=7+5∴①2≤t<92時,Q點對應的數(shù)為則PQ=|11?3t|=1,I.11-3t=1,t=10II.11-3t=-1,t=4.②92≤t<7時,Q點對應的數(shù)為PQ=|(2t?9)?(t?2)|=|t?7|=1,I.t-7=1,t=8(舍),II.t-7=-1,t=6.③7≤t≤8時,Q點對應的數(shù)為5?2(t?7)=19?2t,PQ=|21?3t|=1,I.21-3t=1,t=20II.21-3t=-1,t=22綜上P運動的時間t=103或t=4或t=6或24.【答案】(1)解:由題意知:OC=OA+AB+BC=20+20+20=60(cm),∴當P運動到點C時,t=60÷2=30(秒);(2)①當點P、Q還沒有相遇時,2t+3t=60﹣30,解得:t=6,此時,QC=3×6=18(cm),QB=BC﹣QC=20﹣18=2(cm),∴|QB﹣QC|=|2﹣18|=16(cm),②當點P、Q相遇后,2t+3t=60+30,解得:t=18,此時,QC=3×18=54(cm),QB=QC﹣BC=54﹣20=34(cm),∴|QB﹣QC|=|34﹣54|=20(cm),綜上所述,經(jīng)過6秒或18秒P,Q兩點相距30cm,此時|QB﹣QC|是16cm或20cm;(3)∵|PA+PB|=2|QB﹣QC|=24,∴|PA+PB|=24,|QB﹣QC|=12,∵在數(shù)軸上,點A對應的數(shù)為20,點B對應的數(shù)為40,點C對應的數(shù)為60,∴點P對應的數(shù)為18或42,點Q對應的數(shù)為44或56,①點P對應的數(shù)為18時,OP=18(cm),t=18÷2=9(s),若點Q對應的數(shù)為44時,CQ=60﹣44=16(cm),v=16÷9=169若點Q對應的數(shù)為56時,CQ=60﹣56=4(cm),v=4÷9=49②點P對應的數(shù)為42時,OP=42(cm),t=42÷2=21(s),若點Q對應的數(shù)為44時,CQ=60﹣44=16(cm),v=16÷21=1621若點Q對應的數(shù)為56時,CQ=60﹣56=4(cm),v=4÷21=421綜上所述,點Q的運動速度為:19925.【答案】(1)證明∵AC⊥BC,BE⊥BD,∴∠C=∠DBE=90°,∴∠CBD+∠BDC=∠CBD+∠EBC=90°,∴∠BDC=∠EBC,過點E作EG⊥BC于點G,如圖:則∠BGE=∠FGE=90°=∠C,在△BGE與△DCB中,∠EBG=∠BDC∠BGE=∠C∴△BGE≌△DCB(AAS),∴EG=BC,∴AC=BC,∴AC=EG,在△ACF與△EGF中,∠AFC=∠EFG∠C=∠FGE∴△ACF≌△EGF(AAS),∴AF=EF;(2)AD=2CF(3)126.【答案】(1)t;34-t(2)9;8(3)解:分四種情況進行討論:①當點P在Q右側,點Q沒有追上點P時,點P:?24+t,點Q:?24+3(依題,有?24+t?[解得t=20,∴?24+t=?24+20=?4,∴點P表示的數(shù)為:-4;②當點P在Q左側,點Q追上點P后,依題有,?24+3(解得t=22,∴?24+t=?24+22=?2,∴點P表示的數(shù)為:?2;③當點Q到達點C后,點P在Q左側時,QA=34?[∴110?3t?t=2,解得t=27,∴?24+t=?24+27=3,∴點P表示的數(shù)為:3;④當點Q到達點C后,點P在Q右側時,∴t?(解得t=28,∴?24+t=?24+28=4,∴點P表示的數(shù)為:4;綜上所述,在點Q開始運動后,P、Q兩點之間的距離能夠為2個單位,此時點P表示的數(shù)為:?4,27.【答案】(1)10(2)2或10(3)83或28.【答案】(1)解:∵|a?12|+(b+20)∴a?12=0,解得b=?20,a=12;(2)12-6t;-20+2t(3)154秒或133秒27229.【答案】(1)8(2)解:∵動點P從A點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動點Q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從B點出發(fā)向左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P對應的數(shù)為:?2+3t,Q對應的數(shù)為:當點P與點Q相遇,則兩數(shù)相等,∴?2+3t=6?t解得:t=2(3)解:當點P與點Q相遇,則t=2,此時相遇點M對應的數(shù)為6?2=4當點P運動到M的左邊時,此時0<t<2,PA=?2+3t?(?2)=3t∵點P到A,∴3t+6?3t+8?3t=12解得:t=23,符合題意,此時當點P運動到M,BPA=?2+3t?(?2)=3t∵點P到A,∴3t+(?6+3t)+8?3t=12解得:t=10當點P運動到B的右邊時,此時t>PA=?2+3t?(?2)=3t同理可得:3t+(?6+3t)+3t?8=12解得:t=269,符合題意,此時綜上:Q對應的數(shù)為:163或30.【答案】(1)7;-3+2t;7-3t(2)解:依題意,得:|-3+2t|=|7-3t|,即-3+2t=7-3t或3-2t=7-3t,解得:t=2或t=4.答:當t=2或4時,點P與點Q到點O距離相等;(3)解:依題意,得:|-3+2t-(7-3t)|=5,即5t-10=-5或5t-10=5,解得:t=1或t=3.答:當t=1或3時,點P與點Q之間的距離為5.31.【答案】(1)解:由題可知:OA=AB=BC=40,∵動點P從點O出發(fā)向右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勻速運動,∴t=120(2)解:當點P與點Q相遇前相距60個單位時,設運動時間為x,4x+6x=120?60,解得:x=6,∴QC=6×6=36,QB=BC?QC=40?36=4,∴|QB?QC|=|4?36|=32;當點P與點Q相遇后相距60個單位時,設運動時間為x14x解得:x1∴QC=18×6=108,QB=QC?BC=108?40=68,∴|QB?QC|=|68?108|=40;∴|QB?QC|的值是32或40.(3)解:當|PA+PB|=2|QB﹣QC|=48時,Q過點B后,|QB?QC|=40≠24,∴點Q在BC之間,當點P在A,B之間時,|PA+PB|=80≠48,∴點P在AB之外,設經(jīng)過時間t滿足條件,當點P在點A左側時,OP=4t,∴|PA+PB|=40?2t+80?2t=48,∴t=18;∴QC=18v,QB=BC?QC=40?18v,∵2|QB?QC|=48,∴|QB?QC|=24,∴|40?18v?18v|=24,∴40?36v1=24∴v1=4當點P在點B右側時,OP=4t,∴|PA+PB|=2t?40+2t?80=48,∴t=42,∴QC=42v,QB=BC?QC=40?42v,∴|40?42v?42v|=24,∴40?84v3=24∴v3=4∴點Q的速度為49;169;42132.【答案】(1)-10+4t;2+2t(2)解:由題意得(?10+4t)+(2+2t)=0解得t=即t=4(3)解:由題意得4t=2t+2+|?10|解得t=6即當點P追上點Q時,t=6(4)t=1.5,t=2.433.【答案】(1)20(2)解:∵AC+BC=58,∴C在A,B的兩側,又∵(58-30)÷2=14,∴點C在點A左側時,點C表示的數(shù)為-10-14=-24,點C在點B右側時,點C表示的數(shù),20+14=34.綜上所述,點C表示的數(shù)為-24或34.故答案為:-24或34;(3)解:點C在運動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理由如下:當點C在點A左側時,如圖:∵M為CA的中點,N為CB的中點,∴MC=MA=12AC,NC=1又∵MN=NC-MC=12BC-12AC=12當C點在線段AB上時,如圖:∵M為CA的中點,N為CB的中點,∴MC=MA=12AC,NC=1又∵MN=NC+MC=12BC+12AC=12當點C在點B右側時,如圖:∵M為CA的中點,N為CB的中點,∴MC=MA=12AC,NC=1又∵MN=MC-NC=12AC-12BC=12綜上,點C在運動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線段MN的長度為15.34.【答案】(1)2;?2?x;6?x(2)解:①移動t秒后,點P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t,點A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2-3t,點B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6+6t,故答案為:t,?2?3t,6+6t;②∵點M是AP的中點,∴點M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2?3t+t2∵點N是OB的中點,∴點N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6+6t2∴MN=3+3t?(③由題意得:4+4t=6-(-2),解得:t=1.故答案為:1.35.【答案】(1)?2;7;7+t(2)解:依題意CP=|14?5t|,CQ=|5?t|,當CP=2CQ,即|14?5t|=2|5?t|,∴14?5t=2(5?t)或14?5t=?2(5?t)解得t1=(3)解:當P點運動到點C之前和之后,設P點運動到點C之前PM的距離為PM1,之后的為PM∵[12?(?2)]÷5=∴t<145,P∴nQM+PM=n|5?3t|+|14?7t|=3nt?5n?7t+14=(3n?7)t?5n+14,∵與t無關即3n?7=0,解得n=當t≥145時,P∴nQM+PM=n|5?3t|+|3t?14|=3tn?5n+3t?14=(3n?3)t?5n?14∵與t無關即3n?3=0,解得n=1綜上所述n=73或36.【答案】(1)3;0或6(2)(3t-2);(-4t+3)(3)解:依題意,得:|3t?2|=|?4t+3|,即3t?2=?4t+3或3t?2=4t?3,解得:t=57或答:當t=57或1時,點P與點Q到點37.【答案】(1)-3;6;6+2t(2)解:時CP=14-6t,CQ=5-2t∵點Q是PC中點,∴CP=2CQ即14-6t=2(5-2t)解得t=2把t=2代入6+2t中得:6+4=10點Q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是10(3)解:t>7CP=11-(25-6t)=6t-14;2t=2(-14+6t)t=38.【答案】(1)-3;6;6+2t(2)解:由(1)知A表示的數(shù)為-3,B表示的數(shù)為6,∴AB=|?3?6|=9,∵AB=BC+4,∴BC=5,且C在B的右側,∴C點表示的數(shù)為5+6=11,∴AC=|?3?11|=14,∴CP=|14?6t|,CQ=|5?2t|,∵CP=2CQ,∴|14?6t|=2|5?2t|,∴t1當t=2時點Q在數(shù)軸上所表示的數(shù)為6+2t=10;當t=12故當Q為PC中點時,Q所表示的數(shù)為10;(3)解:QB=2t,PC=|14?6t|,當QB=2PC時,即2t=2|14?6t|,∴t1P到達C點時t=AC∴當t≤7即t=2時,QB=2PC,當t>7即t=145時,39.【答案】(1)解:①PB=15-2t.②PB=15-2t,PA=2t,∵PB=2PA∴15-2t=4t,解得t=2.5,∴10-2t=5,∴點P表示的數(shù)為5.(2)解:①點Q由點B運動到點A的過程中,點Q表示的數(shù)為-5+5t,點P表示的數(shù)為10-2t,相遇即兩點所表示的數(shù)相同,則-5+5t=10-2t,解得t=157②P到達點A返回B的過程中,點Q表示的數(shù)為:10-5(t-3),點P表示的數(shù)為10-2t,相遇即兩點所表示的數(shù)相同,則10-5(t-3)=10-2t,解得t=5.綜上所述,P、Q兩點相遇時,t的值是15740.【答案】(1)∵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x-(-4)=2-x,解得x=-1,答:點P對應的數(shù)是-1.(2)由題意,得|-4-x|+|2-x|=8,如果x≤-4,得-4-x+2-x=8,解得x=-5;如果-4<x≤2,得4+x+2-x=8,x無解;如果x>2,得x+4+x-2=8,解得x=3;答:數(shù)軸上存在點P,使得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8,此時x的值為3或-5;(3)設經(jīng)過a分鐘點A與點B重合,根據(jù)題意得:2a=6+a,解得a=6.6×2.5=15.答: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為15個單位長度.41.【答案】(1)|70?10t|(2)解:①由題意得:OC=20,BC=60?20=40,AC=20?(?70)=90,OA=70,則在各個運動過程中,所需時間如下:點P向右運動到點Q所需時間為OC10點Q向右運動到點B所需時間為BC10點Q向左運動與點P相遇所需時間為BC10點P向左運動到點A所需時間為AC10點P向右運動到點O所需時間為OA10所以點P從開始運動到最后停止時,t=2+4+4+9+7=26(秒);②結合(2)①,分以下五種情況:(?。┊?≤t≤2時,PB=60?10t,OQ=20,則線段PB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60?1線段OQ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12因此有30+5t=10,解得t=?4,不符題設,舍去;(ⅱ)當2<t≤6時,PB=60?10×2=40,OQ=20+10(t?2)=10t,則線段PB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60?1線段OQ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12因此有5t=40,解得t=8,不符題設,舍去;(ⅲ)當6<t≤10時,PB=60?10×2=40,OQ=60?10(t?6)=120?10t,則線段PB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60?1線段OQ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12因此有60?5t=40,解得t=4,不符題設,舍去;(ⅳ)當10<t≤19時,PB=60?[20?10(t?10)]=10t?60,OQ=20,則線段PB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60?1線段OQ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12因此有90?5t=10,解得t=16,符合題設;(ⅴ)當19<t≤26時,PB=60?[10(t?19)?70]=320?10t,OQ=20,則線段PB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60?1線段OQ的中點表示的數(shù)為12因此有5t?100=10,解得t=22,符合題設;綜上,t的值為16或2242.【答案】(1)解:由題意可得點A與點C在“折線數(shù)軸”上相距的長度單位數(shù)為:12?((2)解:動點P從點A運動至點B,需要的時間為:[0?(動點Q從點B運動至點A,需要的時間為:(20?12(3)解:設它們運動的時間為t秒,由題意可得:0?解得:t=32所以點M所對應的數(shù)是:32343.【答案】(1)2(2)①當點P在A左邊時,-1-x+5-x=8,解得:x=-2;②點P在B點右邊時,x-3+x-(-1)=6,解得:x=4,即存在x的值,當x=-2或4時,滿足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8;(3)設經(jīng)過x分鐘點A與點B重合,根據(jù)題意得:2x=6+x,解得x=6,則6x=36,答: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是36個單位長度.44.【答案】(1)1(2)4(3)2t;5-2t(4)解:P在C右邊時,5-2t-1=1,解得t=1.5;P在C左邊時,1-(5-2t)=1,解得t=2.5,所以當t=1.5或2.5秒時P,C之間的距離為1個單位長度.45.【答案】(1)3(2)解:存在,當點P在點A左側時,則-2-m+5-m=10,解得m=-72當點P在點A、點B之間時,m+2+5-m=10,此方程無解;當點P在點B右側時,則m+2+m-5=10,解得m=132所以m的值為-72或13(3)解:設經(jīng)過a分鐘點A與點B重合,開始運動之前點A與點B的距離為5-(-2)=7,所以2a=7+a,解得a=7.7×5=35(單位長度).所以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為35單位長度.46.【答案】(1)-1;3(2)解:①當P點在A點左側時,PA②當P點位于A、B兩點之間∵PA=2PB∴x+1=2(3?x)解得x=③當P點在B點右側時∵PA=2PB∴x+1=2(x?3)解得x=7故x的值為解得53或7(3)解:t秒后,A點的值為(?1?t),P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財貿職業(yè)學院《工程荷載與可靠度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客戶細分》課件
- 廣東碧桂園職業(yè)學院《餐飲經(jīng)營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民法學課件》課件
- 贛南醫(yī)學院《稅收籌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贛南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贛南科技學院《社會工作專業(yè)論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司機培訓課件內容
- 《生兒肺透明膜病》課件
-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動物世界18狼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 石群邱關源電路課件(第8至16單元)白底
- 暫緩執(zhí)行拘留申請書
- 乙肝五項操作規(guī)程(膠體金法)
- 15《石獅》(說課稿)- 2022-2023學年美術五年級上冊 嶺南版
- 醫(yī)學課件-新生兒腹瀉護理查房教學課件
- 蘇教版中外戲劇名著選讀《玩偶之家》評課稿
- 運用PDCA循環(huán)提高標本送檢率品管圈QCC成果匯報
- 線性代數(shù)PPT(本科)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昆明市小學語文四年級期末深度自測題詳細參考答案解析
- 全《12個維度細化部門管理》市場部部門職責
- 2022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第一次合格性考試歷史真題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