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記敘類文言文專項練_第1頁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記敘類文言文專項練_第2頁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記敘類文言文專項練_第3頁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記敘類文言文專項練_第4頁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記敘類文言文專項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1記敘類文言文專項練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醫(yī)戒李東陽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癥能食而不能化,因節(jié)不多食。漸節(jié)漸寡,幾至廢食,氣漸薾①,形日就憊。醫(yī)謂:“為瘵②也。”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若春木旺,則脾土必重傷?!毕染討n之。會有老醫(yī)孫景祥氏來視,曰:“及春乃解?!庇韫謫栔瑢O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無乃有憂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噫!是也?!鄙w是時予屢有妻及弟之喪,悲愴交積,積歲而病,累月而憊,非惟醫(yī)不能識,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舊藥盡焚之,悉聽其所為,三日而一藥,藥不過四五劑,及春而果差。因嘆曰:“醫(yī)不能識病,而欲拯人之危,難矣哉!”又嘆曰:“世之徇名遺實,以軀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倘不此醫(yī)之值,而徒托諸所謂名醫(yī),不當(dāng)補而補,至于憊而莫之悟也!”因錄以自戒。(選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注】①薾:衰弱。②瘵(zhài):病。此處指脾病。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形日就憊(馬上)

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B.于是括舊藥盡焚之(收集)

第以今日之事觀之(只是)C.吾計且窮矣(將)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憂慮)D.世之徇名遺實(謀求)

王者不卻眾庶(拒絕)2.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河海不擇細(xì)流 B.及春而果差C.藉寇兵而赍盜糧 D.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子無乃有憂郁之心乎 D.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4.下列句中加點詞活用類型相同的一組是(

)A.形日就憊

蠶食諸侯B.卻賓客以業(yè)諸侯

風(fēng)乎舞雩C.吾得兄事之

道芷陽間行D.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君安與項伯有故5.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有脾病焉

殆有甚焉B.乃相謂曰

相去四十里C.則脾土必重傷

今取人則不然D.因錄以自戒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6.請將文中劃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倘不此醫(yī)之值,而徒托諸所謂名醫(yī),不當(dāng)補而補,至于憊而莫之悟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①蘇軾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fù)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笔看蠓騻髦詾榭趯?。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dāng)萃于子矣?!睍矎?fù)寫一詩,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酆胰f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dāng)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迸c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迸c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惫o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迸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咀⑨尅竣傥呐c可:蘇軾表兄兼好友,名同,字與可,北宋著名畫家,善畫竹,曾畫筼筜谷偃竹圖贈蘇軾。筼筜谷,在陜西洋縣西北,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②蜩(tiáo)腹蛇蚹(fù):蟬腹上的橫紋,蛇腹上的橫鱗。竹初生時為筍,其狀似蜩腹蛇蚹。③掃?。寒嫷?。7.下列對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B.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C.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D.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尋”,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其古字形像一人伸開兩臂丈量的樣子,因伸開兩臂的長度約合古代八尺,故一般認(rèn)為八尺為一尋,也有說六尺或七尺為一尋的。B.“與可厭之”中“厭”字意思是厭煩,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可厭煩前來求畫的人,“厭”字與《燭之武退秦師》“夫晉,何厭之有”的“厭”字含義相同。C.“投諸地而罵”中“諸”字意思是之于,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可把絲絹拋在地上罵,“諸”字與《后赤壁賦》“歸而謀諸婦”的“諸”字含義相同。D.籜龍,是竹筍的別稱,還可稱為“竹萌”“竹雛”“竹胎”等等?!盎X”指筍殼,色黃而有光澤,故而過去文人將其稱為“錦籜”,意思是筍的外殼如錦緞般漂亮。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引述了文與可的一大段畫論。作者意在通過對文與可繪畫理論的推崇來表達自己對文與可的懷念之情。B.文中寫到“襪材萃于子”“萬尺竹之辯”“太守饞筍”等,這些調(diào)侃打趣戲笑,恰好反映了作者與文與可親密無間的深摯感情。C.文中敘寫文與可拒人求畫、以絹為襪和轉(zhuǎn)薦他人之事,表現(xiàn)了文與可的淡泊率真。作者是在頌揚文與可的道德人品。D.本文為悼念亡友之作,可第二段盡是戲笑,看似不協(xié)調(diào),實際上是以樂寫哀,與下文的哀哭映照,更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收到了倍增其哀的效果。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2)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文段一:蘇軾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是時李定為中書丞,對人太息,以為人才難得,求一人可使逮軾者,少有加意。于是太常博士皇甫僎被遣以往。僎攜一子、二臺卒,倍道疾馳。駙馬都尉王詵,與子瞻游厚,密遣人報蘇轍。轍時為南京幕官,乃亟走價往湖州報軾。而僎行如飛,不可及。至潤州,適以子病求醫(yī),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僎至之日,軾在告,祖無頗權(quán)州事。僎徑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二臺卒夾侍,白衣青巾,顧盼獰惡,人心洶洶不可測。軾恐不敢出,乃謀之無頗。無頗云:“事至于此,無可奈何,須出見之”軾議所以服,自以為得罪,不可以朝服。無頗云:“未知罪名,當(dāng)以朝服見也?!陛Y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后二卒懷臺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語人心益疑懼。軾曰:“軾自來殛惱朝廷多,今日必是賜死。死固不辭,乞歸與家人訣別?!眱Q始肯言曰:“不至如此”無頗乃前曰:“太傅必有被受文字。”僎問誰何。無頗曰:“無頗是權(quán)州?!眱Q乃以臺牒授之。及開視之,只是尋常追攝行遣耳。僎促軾行,二獄卒就直之,即時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qū)犬雞,此事無頗目擊也。(選自《孔氏談苑》)文段二:昔年過洛,見李公簡,言:“真宗既東封還,訪天下隱者,得杞人楊樸,能詩。及召對,自言不能。上問:‘臨行有人作詩送卿否?’樸曰:‘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洗笮?,放還山?!庇嘣诤?,坐作詩追赴詔獄,妻子送余出門,皆哭。無以語之,顧語妻曰:“獨不能如楊子云處士妻作詩送我乎?”妻子不覺失笑,余乃出。(選自《東坡志林》)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軾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后二卒懷臺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語/人心益疑懼B.軾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后/二卒懷臺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語/人心益疑懼C.軾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后/二卒懷臺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語/人心益疑懼D.軾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后/二卒懷臺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語/人心益疑懼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權(quán),在文中是指代理官職,意思相同詞語的還有“攝”“行”“兼”。B.廨,官署,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在漢代,常稱郡廨,公廨。C.殛,從“歹”,本義是殺死,誅殺。文中是觸犯,冒瀆的意思。D.東封,漢武帝曾東至泰山行封禪事,后“東封”指帝王行封禪事,昭告天下太平。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用繪聲繪色的藝術(shù)手法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輔時的情景,反映了封建官場的冷酷和殘忍。B.兩篇文段記述蘇軾的表現(xiàn)大相徑庭。文段一中他顯得舉措迂拙,書生氣十足。文段二臨別他仍能作詩寬慰妻子,表現(xiàn)其從容大度。C.文中祖無頗表現(xiàn)沉著冷靜,臨危不懼。在氣勢洶洶的皇甫僎面前他大膽地索要公文,不卑不亢回答問題,顯示了他非凡的膽識。D.文段一文末寫到“即時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既形象地表明了百姓們對蘇軾的愛戴,也含蓄地表明了表明了作者的立場。1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是時李定為中書丞,對人太息,以為人才難得,求一人可使逮軾者,少有加意。(2)余在湖州,坐作詩追赴詔獄,妻子送余出門,皆哭。15.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皇甫僎狐假虎威,裝腔作勢樣子的?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項脊軒志歸有光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dāng)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dāng)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嗉葹榇酥?,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選自《震川先生集》,有刪節(jié))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B(yǎng).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C.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D.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志,即“記”,是古代一種敘事抒情的文體,行文可敘可議,表達方式較為靈活。B.先妣,指“去世的母親”,“先”常用于尊稱死去之人,如先父、先烈、先哲等。C.束發(fā),指“收束頭發(fā)”,清以前漢族男孩12歲時束發(fā)為髻,故也指“成童之齡”。D.笏,我國古代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所執(zhí)的手板,可供記事,用象牙、玉石等制成。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脊軒補漏修繕后環(huán)境雅致。經(jīng)修補改繕后,項脊軒環(huán)境優(yōu)雅別致,白天室內(nèi)明亮,庭中花木增光,人鳥和諧,晚上樹影搖曳。B.項脊軒見證了作者家族離衰。庭院本南北相通,祖輩們分家后,籬分墻隔,雞犬襲擾,漸露衰態(tài),客人往來也有著諸多不便。C.項脊軒承載著祖母深情厚望。作者在軒中讀書,祖母寄予厚望,希望“我”能改變家族在科舉考試中長期沒有功名的境況。D.項脊軒讓作者深情追念亡妻。作者之妻曾向小妹們主動介紹項脊軒,妻死樹茂,“我”提筆記下曾與之生活的場景,感念不已。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2)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蜀茶法蜀道諸司,惟茶馬一臺,最為富盛。茶之課利多寡,與夫民間利疚,他邦無由可知。予記《東坡集》有《送周朝議守漢州》詩云:“茶為西南病,忙俗記二李。何人折其鋒,矯矯六君子?!弊ⅲ骸岸?,杞與稷也。六君子,謂思道與侄正孺、張永徽、吳醇翁、呂元鉤、宋文輔也?!背酰鯇幤吣?,遣三司干當(dāng)公事李杞經(jīng)畫買茶,以蒲宗閔同領(lǐng)其事。蜀之茶園不殖五谷,惟宜種茶,賦稅一例折輸,錢三百折絹一匹,三百二十折綢一匹,十錢折綿一兩,二錢折草一圍,凡稅額總?cè)f。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歲增息為四十萬其輸受之際往往壓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劉佐體量多其條畫于是宗閔乃議民茶息收十之三,盡賣于官場,蜀茶盡榷,民始病矣。知彭州呂陶言:“天下茶法既通,蜀中獨行禁榷。況川峽四路所出茶貨,比方東南諸處,十不及一。諸路既許通商,兩川卻為禁地,虧損治體,莫甚于斯。且盡榷民茶隨買隨賣或今日買十千,明日即作十三千賣之,比至歲終,不可勝算,豈止三分而已。佐、杞、宗閔作為敝法,以困西南生聚?!弊糇T去,以國子博士李稷代之,陶亦得罪。侍御史周尹復(fù)極論榷茶為害,罷為湖北提點刑獄。利路漕臣張宗諤、張升卿,復(fù)建議廢茶場司,依舊通商。稷劾其疏謬,皆坐貶秩。茶場司行札子督綿州彰明縣,知縣宋大章繳奏,以為非所當(dāng)用。稷又詆其賣直釣奇,坐沖替。一歲之間,通課利及息耗至七十六萬緡有奇,詔錄李杞前勞而官其子。后稷死于永樂城,其代陸師閔言其治茶五年,獲凈息四百二十八萬緡,詔賜田十頃。凡上所書,皆見于國史。坡公所稱思道乃周尹,永徽乃二張之一,元鈞乃呂陶,文輔乃大章也,正孺、醇翁之事不著。(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三筆》卷第十四)[注]榷:專賣。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歲增息/為四十萬/其輸受之際/往往壓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劉佐體量/多其條畫/B.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歲增息為四十萬/其輸受之際/往往壓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劉佐體量/多其條畫/C.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歲增息為四十萬/其輸受之際/往往壓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劉佐體量/多其條畫D.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歲增息/為四十萬/其輸受之際/往往壓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劉佐體量/多其條畫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賦稅一例折輸”與“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兩句中的“輸”字含義相同。B.“虧損治體,莫甚于斯”與“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兩句中的“于”字含義相同。C.“佐坐罷去”與“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鴻門宴》)兩句中的“坐”字含義不同。D.知縣,官名。宋制,多派造中央官員知(主持)某縣的行政等事務(wù),簡稱“知縣”。2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考證了蜀茶專賣的有關(guān)史實,揭露了當(dāng)時蜀道茶馬臺一些官員借實行茶葉專賣盤剝茶農(nóng)的相關(guān)內(nèi)幕。B.李杞憑朝廷“經(jīng)面買茶”的授權(quán)之便,在蜀地創(chuàng)設(shè)官辦機構(gòu),蜀茶全部由官場專賣,給茶農(nóng)造成了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C.蜀茶專賣制度實行以后,很不得人心,先后受到彭州知州呂陶、侍御史周尹、利路漕臣張宗諤等人強烈抨擊。D.本文為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州》一詩提供了較為翔實的背景資科,有助于讀者對該詩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茶之課利多寡,與夫民間利疚,他邦無由可知。(2)比至歲終,不可勝算,豈止三分而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書魯亮儕袁枚(清)己未冬,余謁孫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閽啟:“清河道魯之裕白事?!庇啾軚|廂,窺偉丈夫年七十許,高眶,大顙,白須彪彪然;口析水利數(shù)萬言。心異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魯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①沈氏,縱論至于魯,坐客葛聞橋先生曰:魯之裕字亮儕,奇男子也。田文鏡督河南嚴(yán),提、鎮(zhèn)、司、道以下,受署惟謹(jǐn),無游目視者。魯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攝中牟。魯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騎驢入境。父老數(shù)百扶而道苦之,再拜問訊,曰:“聞有魯公來代吾令,客在開封知否?”魯謾曰:“若問云何?”曰:“吾令賢,不忍其去故也?!庇?jǐn)?shù)里,見儒衣冠者簇簇然謀曰:“好官去可惜,伺魯公來,盍訴之?”或搖手曰:“咄!田督有令,雖十魯公奚能為?且魯方取其官而代之,寧肯舍己從人耶?”魯心敬之而無言。至縣,見李貌溫溫奇雅。揖魯入,曰:“印待公久矣!”魯拱手曰:“觀公狀貌、被服,非豪縱者,且賢稱噪于士民,甫下車而庫虧何耶?”李曰:“某滇南萬里外人也別母游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畢,泣。魯曰:“吾暍甚,具湯浴我!”徑詣別室,且浴且思,意不能無動。良久,擊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辭李,李大驚曰:“公何之?”曰:“之省?!迸c之印,不受;強之曰:“毋累公!”魯擲印鏗然,厲聲曰:“君非知魯亮儕者!”竟怒馬馳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至省,先謁兩司告之故。皆曰:“汝病喪心耶?以若所為,他督撫猶不可,況田公耶?”明早詣轅,則兩司先在。名紙未投,合轅傳呼魯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鐵色,盛氣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魯曰:“汝不理縣事而來,何也?”曰:“有所啟?!痹唬骸坝『卧??”曰:“在中牟?!痹唬骸敖缓稳??”曰:“李令?!碧锕尚Γ笥翌櫾唬骸疤煜抡≌邔幱惺且??”皆曰:“無之?!眱伤酒鹆⒅x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員。請公并劾魯,付某等嚴(yán)訊朋黨情弊,以懲余官!”魯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來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連夜排衙視事。不意入境時,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見其人,知虧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譽,空手歸,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歸陳明,請公意旨,庶不負(fù)大君子愛才之心與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為無可哀憐,則裕再往取印未遲。不然,公轅外官數(shù)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兩司目之退。魯不謝,走出,至屋霤②外;田公變色下階,呼曰:“來!”魯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魯頭,嘆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幾誤劾賢員。但疏去矣,奈何!”魯曰:“幾日?”曰:“五日,快馬不能追也?!濒斣唬骸肮卸?,裕能追之。裕少時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請賜契箭一枝以為信!”公許之,遂行。五日而疏還。中牟令竟無恙。以此魯名聞天下。先是,亮儕父某為廣東提督,與三藩③要盟。亮儕年七歲,為質(zhì)子于吳。吳王坐朝,亮儕黃裌衫,戴貂蟬④侍側(cè)。年少豪甚,讀書畢,日與吳王帳下健兒學(xué)嬴越勾卒、擲涂賭跳之法,故武藝尤絕人云?!咀ⅰ竣侔紫拢耗暇┡f時別稱。②霤,同“溜”,檐溝。③三藩:清初,明降將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尚可喜為平南王,耿繼茂為靖南王,稱作“三藩”。④貂蟬:冠飾。2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謁孫文定公于保定制府

謁:拜見B.清河道魯之裕白事

白:報告C.睨魯曰:汝不理縣事而來

睨:斜著眼看D.魯不謝,走出

謝:表達感謝2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白須彪彪然/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B.若問云何/以若所為,求若所欲C.公何之/夫天者,人之始也D.則裕再往取印未遲/則物與我皆無盡也2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某滇南/萬里外人也/別母/游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B.某/滇南萬里外人也/別母/游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C.某/滇南萬里外人也/別母游/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D.某/滇南萬里/外人也/別母游/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27.下列語句中涉及的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己未冬”中的“己未”用的是干支紀(jì)年法,這句的意思是“己未年的冬天”。B.“甫下車而庫虧何耶”中的“下車”的意思就是“官員剛剛到一個地方上任”。C.“田公南向坐”和《鴻門宴》“亞父南向坐”,田公和亞父坐的都是最尊貴的位子。D.“魯免冠前叩首”中“叩首”是古人一種較隆重的禮節(jié),意思是“以頭叩地”。2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文章主要是借葛聞橋之口講述主人公魯亮儕的生平事跡,最后一段用簡筆補充交代魯“武藝奇絕”的原因。B.首段中“心異之,不能忘”幾個字是引起后文的關(guān)鍵,二十年后在南京又談到魯亮儕,這才引出葛聞橋的介紹。C.“擲印”“厲聲”“竟怒馬馳去”等細(xì)節(jié)把魯亮儕對李令的憤怒描寫得很生動,將魯亮儕的形象塑造得有聲有色。D.作者選材極有特點,主要記敘魯亮儕生平幾件事,并沒有過多渲染人物的武藝,這樣寫是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力量。2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好官去可惜,伺魯公來,盍訴之?(2)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幾誤劾賢員。(3)中牟令竟無恙。以此魯名聞天下。30.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主人公魯亮儕“奇”在何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伯父墓表蘇轍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穎悟,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天圣元年,始就鄉(xiāng)試。明年登科,為鳳翔寶雞主簿。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章獻太后姻家,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蒙正嘗薦公于朝,復(fù)以書抵要官,論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書。未幾,蒙正敗,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憂去官。起為開封士曹。雍丘民有獄死者,縣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閱數(shù)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邊,府當(dāng)市民馬以益騎士,尹以諉公,馬盡得而民不擾。通判閬州。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dāng),吏民畏而安之。閬人鮮于侁,少而好學(xué)篤行,公禮之甚厚,以備鄉(xiāng)舉,侁以獲仕進。其始為吏,公復(fù)以循吏許之,侁仕至諫議大夫,號為名臣。選知祥符,鄉(xiāng)書手張宗久為奸利,畏公,托疾滿百日去,而引其子為代。公曰:“書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權(quán)貴,訴于府。府為符縣,公杖之。已而中貴人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jù)法不奉詔。復(fù)一中貴人至曰:“必于法外與之。”公謂尹李絢曰:“一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絢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稱善,命內(nèi)侍省推之。蓋宗以賂請于溫成之族,不復(fù)窮治,杖矯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肅公拯見公,嘆曰:“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yuǎn)矣!”擢提點利州路刑獄。公至逾年,劾城固縣令一人妄殺人者,一道震恐,遂以無事。公沒二十七年,不危狀公遺事,以授轍曰:“先君既沒,惟小子僅存,不時記錄,久益散滅,則不孝大矣?!鞭H幼侍伯父,聞其言曰:“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故當(dāng)是時,不聞有過行。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轍懼子弟之日怠也,故記其所聞以警焉。(選自《蘇轍集》,有刪節(jié))3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B.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C.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D.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諱,指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長的名字前,表示對他人的尊敬。B.鄉(xiāng)試,唐宋時稱“解試”。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C.姻家,是古時對聯(lián)姻的家族或其成員的稱呼,也稱“親家”。D.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意思和民間所說的“清官”近似。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渙擔(dān)任鳳州司法時,知州王蒙正很賞識他,曾經(jīng)把他推薦給朝廷,又給身居要職者寫信,說他可以擔(dān)當(dāng)重任。B.雍丘有個百姓死在監(jiān)獄里,縣官說那個人是病死的。州府派人審理此案也未查出真相。蘇渙一去就為他伸了冤。C.祥符縣張宗長期作奸營私,想讓兒子在自己離任后接任。蘇渙認(rèn)為他兒子沒有資格擔(dān)任相關(guān)職務(wù),堅決不同意。D.蘇渙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兒子蘇不危記下父親的遺事,并遵照父命交給蘇轍修改;蘇轍略作補充寫成這篇墓表。3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未幾,蒙正敗,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憂去官。(2)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35.文中包拯稱贊蘇渙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圬①者王承福傳韓愈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③之當(dāng)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fù)衿湟诪槎鵁o愧者取焉。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或曰:‘死而歸之官也?!嵋允怯^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币簧矶窝?,雖圣者不可為也。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xué)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yuǎn)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節(jié)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注】①圬者:泥瓦匠。圬,涂抹、粉刷墻壁。②鏝:泥瓦匠抹墻的工具。③屋食:房租和伙食費。36.對下列各詞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聽其言,約而盡

約:簡約B.而歸其屋食之當(dāng)焉

當(dāng):適當(dāng)C.薄功而厚饗之者邪

饗:用酒食招待人D.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鑒:借鑒3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舍于市之主人

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B.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規(guī)聽之娛C.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

娘以指扣門扉曰D.雖圣者不可為也

為仲卿母所遣3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B.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C.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D.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39.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兆,“京”是大,“兆”是眾多,原為地方大而人口多之地,指京城及其郊區(qū),唐時長安屬京兆府,故稱京兆長安。B.天寶之亂,指由唐朝將領(lǐng)安祿山與史思明發(fā)動的安史之亂,因爆發(fā)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故也稱天寶之亂。C.稼,本意為“收割”,常與表示種植含義的“穡”字組合使用,如《詩經(jīng)魏風(fēng)伐檀》中“不稼不穡”。D.楊朱,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哲學(xué)家,楊朱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40.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其中全都體現(xiàn)王承福正直善良品格的一組是(

)①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

②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③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④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⑤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

⑥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4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主人公王承福是個有戰(zhàn)功、可以獲得官職的人,卻放棄了做官回到家鄉(xiāng),操鏝做工謀生,租住在雇傭他的人家中。B.本文先敘事后議論,簡于敘事,重在議論,表面上是傳記體,實際上是一篇借傳記展開議論的雜文。C.本文肯定自食其力的人,鞭撻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富貴者,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D.本文作者借一個棄官操鏝、自食其力的圬者之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和獨善其身的主張。4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2)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參考答案:1.B

2.D

3.C

4.A

5.A

6.如果(我)不遇到這位老醫(yī)生,只是將自己托付給所謂的名醫(yī),不應(yīng)當(dāng)進補卻大補,直到筋疲力盡還是不會明白這個道理啊。【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就:接近。句意:形狀也日益顯得憔悴。C.疾:怨恨。句意:天下怨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來向大王您申訴。D.徇:舍身。句意:世上那些舍身以求名而忘實的人。故選B。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擇”同“釋”,舍棄。句意:河海不舍棄細(xì)小的河流。B.“差”通“瘥”,病愈。句意:到春天病果然好了。C.“藉”通“借”,借給。句意: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故選D。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中國”:古義,中原;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句意: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B.“夫人”:古義,那個人;今義,妻子。句意: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C.“憂郁”:悲傷。句意:您莫非有什么悲傷的心事么?D.“非?!保汗帕x,不同一般的事,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非常。句意: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故選C。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日益。句意:形狀也日益顯得憔悴。蠶:名詞作狀語,像蠶一樣。句意:像蠶食桑葉一般,侵蝕著諸侯的土地。B.業(yè):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成就功業(yè)。句意:拒絕賓客來使其他諸侯成就功業(yè)。風(fēng):名詞作動詞,吹風(fēng),乘涼。句意:到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C.兄:名詞作狀語,像兄長一樣。句意: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道:名詞作動詞,取道。句意:取道芷陽,抄小路走。D.輕:形容詞作動詞,輕視。句意:而所輕視的卻是人民大眾。故:形容詞用作名詞,舊交情。句意:你怎么和項伯有舊交情?故選A。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焉:句末語氣詞。句意:脾有毛病。焉:句末語氣詞。句意:恐怕比這還要嚴(yán)重哩。B.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句意:醫(yī)生就對我說。相:互相。句意:相距四十里。C.則: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就”“便”“那么”。句意:那么,脾土必受重傷。則: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而”“卻”。句意:(陛下)現(xiàn)在對用人卻不是這樣。D.以:目的連詞,來。句意:因此就寫下來警戒自己。以:憑借,依靠。句意: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勞。故選A。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賦分點:“倘”,如果;“值”,遇到;“徒”,只是;“莫之悟”,賓語前置,“莫悟之”的倒裝,不會明白這個道理。參考譯文:我二十九歲時,脾有毛病,癥狀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節(jié)制飲食。后來越節(jié)越少,幾乎將廢食了,精神日漸衰頹,形狀也日益顯得憔悴。醫(yī)生說:“這可是脾病呢?!北阌醚a藥來補,病越發(fā)利害,補就越發(fā)加重??斓侥杲K,醫(yī)生就對我說:“我的辦法也想盡了,如果來年春木旺,那么,脾土必受重傷?!备赣H為此很憂心。這時恰有老醫(yī)生孫景祥先生來看病,說:“到了春天就沒事。”我感到奇怪便問他,他說:“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那個醫(yī)生當(dāng)作脾病來醫(yī),這就沒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傷的心事么?”我恍然說:“喲!對啦?!币驗槲疫@時連續(xù)碰上妻和弟的喪亡,悲愴交集,積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個醫(yī)生不理解,連我自己也忽略了。隨即收集所有的舊藥全燒掉,全都聽從孫醫(yī)生的診治,三天服一劑藥,不過四五劑,到春天病果然好了。我因此很有感慨:“醫(yī)生不識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難得很哪!”又嘆道:“世上那些從名忘實,將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么?當(dāng)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醫(yī)生,只托之于所謂名醫(yī),不當(dāng)補而補,直到筋疲力盡還是不會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就寫下來警戒自己。7.D

8.B

9.C

10.(1)文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2)文與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dāng)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3)我們出洞之后,就有人埋怨那個想要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既然心里明白應(yīng)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rèn)識和行動不統(tǒng)一,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一致,這都是學(xué)習(xí)不夠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對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練地去做,平時自以為很清楚,但事到臨頭卻忽然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畫竹才是如此嗎?!捌渌匀弧弊鳌白R”的賓語,后面斷開,排除A?!跋鄳?yīng)”,固定詞語,之間不能斷開,排除B?!傲巳弧保潭ㄔ~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D。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實詞含義及相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含義相同”錯誤,“夫晉,何厭之有”的“厭”字是滿足,二者含義不相同。故選B。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表現(xiàn)了文與可的淡泊率真。作者是在頌揚文與可的道德人品”錯誤,“轉(zhuǎn)薦他人”是文與可寫信給蘇軾,開玩笑說已經(jīng)告訴求畫者,畫墨竹的大師蘇軾就在徐州,讓他們?nèi)ハ蛞训叫熘萑温毜奶K軾求畫。表現(xiàn)的是兩人親密的友誼。故選C。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無以”,沒有用來……的;“豈”,哪里;“妄”,胡亂、荒誕、不真實。(2)“是日”,那天;“食”,吃;“發(fā)函”,打開信件。(3)“或”,有人;“咎”,埋怨;“其”,自己;“極”,極盡。參考譯文: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jié)、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jié)有葉的??墒乾F(xiàn)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里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應(yīng)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rèn)識和行動不統(tǒng)一,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一致,這都是學(xué)習(xí)不夠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對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練地去做,平時自以為很清楚,但事到臨頭卻忽然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畫竹才是如此嗎!子由寫了《墨竹賦》給與可,說:“庖丁,是宰牛的,可是卻為養(yǎng)生的人所采納:輪扁,是制造車輪的,可是卻被讀書人所運用。現(xiàn)在,您在畫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為是有道者的認(rèn)識,難道不是嗎?”子由從來不畫畫,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與可的繪畫理論,還學(xué)得了他的繪畫方法。起初,與可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的人們拿著絲絹,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門來。與可很厭煩,把絲絹拋在地上罵道:“我要拿這些絲絹去做襪子!”致使士大夫把這當(dāng)成話柄相傳。后來,與可自洋州回京師,我去徐州任知州,與可跟我說:“我近來告訴士大夫們說:“我們墨竹畫派近在彭城,你們可以去那里求畫。這回襪子材料應(yīng)當(dāng)集中到你那里了?!毙盼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蔽蚁蚺c可說:“竹子長萬尺,應(yīng)該用二百五十匹絹,我知道您是懶怠做畫,只是想要得到這些絹而已!”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對這做出了解釋,回答他的詩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迸c可笑道:“蘇公真善辯??!若有二百五十匹絹,我就要買田還鄉(xiāng)養(yǎng)老了。”隨著把他所畫的《筼筜谷偃竹》贈給了我,說:“這竹子只不過數(shù)尺,卻有萬尺的氣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曾經(jīng)讓我作《洋州三十詠》詩,《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迸c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dāng)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于陳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書畫,見到這幅墨竹圖,便停止了晾書畫,失聲痛哭起來。11.C

12.A

13.B

14.(1)當(dāng)時李定做中書丞,曾對他人嘆息,認(rèn)為難得找到這樣的人,要尋找一個能派去捉拿蘇軾的人,很少有讓他滿意的。(2)我在湖州的時候,因為作詩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和兒女送我出門,都大哭。

15.外貌描寫,“具靴袍”,公服穿戴整齊,以顯示其威嚴(yán);動作描寫,“秉笏立庭下”,以示身乃朝廷命官;場面的烘托,如左右臺卒森立,顧盼獰惡,令人生畏?!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為:蘇軾也穿好官服,手執(zhí)笏板站于堂下,祖無頗和其他官員戴著頭巾排列在蘇軾的后面。那兩個差役懷中揣著文書,看起來像匕首一樣?;矢Q又一直不開口,人們更加疑慮害怕。“職官”指其他官員,為一個詞,不能分開。排除BD兩項;“列……后”意思是“排列在……之后”,這里指排列在蘇軾之后。為固定詞組。中間不能斷開;“若……然”意思是“像……的樣子”,為固定詞組,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項。故選C。1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A.“……意思相同詞語的還有‘?dāng)z’‘行’‘兼’”錯。行、兼是指兼任官職。故選A。13.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能力。B.“文段二臨別他仍能作詩寬慰妻子”錯,根據(jù)文段二原文“余在湖州,坐作詩追赴詔獄,妻子送余出門,皆哭。無以語之,顧語妻曰:‘獨不能如楊子云處士妻作詩送我乎?’妻子不覺失笑,余乃出”可知蘇軾離別時并未作詩。故選B。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時”,當(dāng)時;“太息”,嘆息;“人可使逮軾者”,定語后置,即“可使逮軾人”,能派去捉拿蘇軾的人;“加意”,滿意。(2)“坐”,因為;“追赴詔獄”指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妻子和兒女。15.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言文手法技巧的能力。作答本題,首先找到能體現(xiàn)皇甫僎狐假虎威,裝腔作勢樣子的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運用的手法技巧即可。通讀文本可知表現(xiàn)皇甫僎狐假虎威,裝腔作勢樣子的內(nèi)容在文段一?!皟Q徑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中“具靴袍”意思是“穿著朝服”,屬于外貌寫,寫皇甫僎公服穿戴整齊,以顯示其威嚴(yán);“秉笏立庭下”意思是“手執(zhí)笏板站在堂下”,屬于動作描寫,皇甫僎身穿朝服手里拿著上朝用的笏板站在堂下,表示自己乃是朝廷命官;“二臺卒夾侍,白衣青巾,顧盼獰惡,人心洶洶不可測”意思是“那兩個差役站在他左右,都穿著白巾青衣,面目猙獰,向四周掃視著,人們驚恐地不知要發(fā)生什么事”,屬于場面烘托,左右臺卒站立于皇甫僎兩側(cè),顧盼獰惡,烘托出一種令人害怕的場面。參考譯文:文段一:蘇軾因為所寫詩中有譏諷、詆毀的意思,言事官在奏章中告他不尊重皇帝,于是朝廷命令御史臺派人捉拿蘇軾。當(dāng)時李定做中書丞,曾對他人嘆息,認(rèn)為難得找到這樣的人才,要尋找一個能派去捉拿蘇軾的人,很少有讓他滿意的。于是太常博士皇甫僎被派遣前往?;矢︷値е粋€兒子和兩個差役,快馬加鞭,日夜馳騁。駙馬都尉王洗和蘇軾有老交情,暗中派人把這件事告知蘇轍。蘇轍當(dāng)時做南京幕官,急忙派人到湖州去報知蘇軾。然而皇甫僎他們路上奔馳如飛,仆人趕不到前面去。到了潤州,正巧皇甫僎兒子有病去找醫(yī)生,耽誤了半天時間,所以派出的仆人才得以早一步到達。皇甫僎到的時候,蘇軾在休假,由祖無頗暫時代管州中職權(quán)?;矢Q直入官署,穿著朝服手執(zhí)笏板站在堂下,那兩個差役站在他左右,都穿著白巾青衣,面目猙獰,向四周掃視著,人們驚恐地不知要發(fā)生什么事。蘇軾擔(dān)心,不敢出來,就去和祖無頗商量。祖無頗說:“事情到了這一步,也沒有辦法了,應(yīng)該出去見一見皇甫僎?!碧K軾又問該穿哪一件衣服。蘇軾自己認(rèn)為犯了罪,不應(yīng)當(dāng)再穿官服去見。祖無頗說:“還不知道所犯何罪,就應(yīng)當(dāng)穿官服去見?!碧K軾也穿好官服,手執(zhí)笏板站于堂下,祖無頗和其他官員戴著頭巾排列在蘇軾的后面。那兩個差役懷中揣著文書,看起來像匕首一樣?;矢Q又一直不開口,人們更加疑慮害怕。蘇軾說:“我自己多次冒犯朝廷,今天一定是要給我個死罪,死罪我也不怕,只企求能讓我回去和家人訣別?!被矢︷偛砰_口說:“還沒有這么嚴(yán)重。”祖無頗于是上前說:“太博大人也一定帶來了朝廷的公文了吧?!被矢Q說:“你是誰?”祖無頗說:“我暫時代理州中政事”?;矢Q這才把朝廷的文書交給他。等打開一看,僅是一般的拘捕押送?;矢Q催蘇軾快點動身,那兩個差役就上去把蘇軾綁了起來馬上就出了城門上了船。州里給蘇軾送行的人淚如雨下。一會兒的功夫,抓一太守就像驅(qū)趕雞狗一樣。這件事祖無頗親眼看到了。文段二:從前經(jīng)過洛陽,見到李公簡,他說:“宋真宗泰山封禪以后,遍尋天下隱者,得知杞(地名)人楊樸,能作詩?;噬习阉賮韱栐挼臅r候,他自己說不會作詩?;噬蠁枺骸闩R來的時候有人作詩送給你嗎?’楊樸說:‘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詩。說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噬洗笮?,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時候,因為作詩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和兒女送我出門,都大哭,我沒有話說?;仡^對妻子說:‘你能不能學(xué)楊處士的妻子作詩送給我?’妻子和兒女破涕為笑,我才從家里出來?!?6.A

17.C

18.D

19.(1)我的孩子,好久不見你的蹤影,(你)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2)又過了五年,我妻子嫁了過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詢問古代的事情,有時靠著幾案學(xué)寫字?!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岸浮钡囊馑际恰澳愕哪赣H”,是“立于茲”的主語,所以“而母”與后面聯(lián)系緊密,其前斷句,排除BD;“在吾懷”是“汝姊”所在的位置,聯(lián)系緊密,放在一起,其后斷句,排除C。劃線句子的意思是: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惫蔬xA.17.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C.“清以前漢族男孩12歲時束發(fā)為髻”錯誤。束發(fā),是將頭發(fā)束起來。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發(fā)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發(fā)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故選C.1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作者之妻曾向小妹們主動介紹項脊軒”錯誤。根據(jù)原文“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可知,是小妹們好奇主動詢問,作者之妻才回答。故選D.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你的;“竟日”,整天;“大類”,真像。(2)“歸”,古代女子出嫁;“或”,有時;“幾”,小或矮的桌子;“書”,寫字。參考譯文: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里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這座百年老屋,(屋頂墻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動書桌,環(huán)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白天過了中午(屋內(nèi))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圍墻,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nèi)才明亮起來。我在庭院里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這里不翻譯成“借來的”)書擺滿了書架,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自然界的萬物皆有聲音;庭院、臺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農(nóng)歷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墻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fēng)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然而我住在這里,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nèi)外設(shè)置了許多小門,墻壁到處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dāng)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后又砌成了墻,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喂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nèi)室相連,先母曾經(jīng)常來。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兒?!崩掀牌庞终f:“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nèi)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guān)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會用到它!”瞻仰回顧舊日遺物,就像在昨天一樣,真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項脊軒的東邊曾經(jīng)是廚房,人們到那里去,必須從軒前經(jīng)過。我關(guān)著窗子住在里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jù)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zāi),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吧。……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后,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xué)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zhuǎn)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么,什么叫小閣樓呢?”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臥床沒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這之后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里。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植的,如今已經(jīng)高高挺立著,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20.C

21.A

22.B

23.(1)茶葉方面得利多寡,和民眾的利益密切相關(guān),其內(nèi)情外地大都不知道。(2)到了年終,利息就算不清,豈止是三分利【解析】2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李杞創(chuàng)設(shè)了官場,每年增息四十萬。在收購稅賦時,往往壓斤兩,從中漁利。李杞因疾病離任,都官郎中劉佐假裝體量下情,定了許多具體措施,“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中“杞”是主語,“創(chuàng)設(shè)”是謂語,“官場”是賓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歲增息”中“歲”做“增息”的狀語,“歲”前要斷開,據(jù)此排除A、D?!皦浩浣镏亍焙汀扒制浼又薄本渥訉ΨQ,都是動賓式結(jié)構(gòu),中間要斷開,據(jù)此排除B。故選C。2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A.“含義相同”錯。“賦稅一例折輸”意思是:賦稅一律折合成錢繳納,“輸”指“交出,繳納”;“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意思是: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邊來,“輸”指“運送”。兩者意義不想同。故選A。2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李杞……蜀茶全部由官場專賣”錯,根據(jù)原文“杞創(chuàng)設(shè)官場”“宗閔乃議民茶息收十之三,盡賣于官場,蜀茶盡榷,民始病矣”,可知先是李杞創(chuàng)設(shè)官辦機構(gòu),后來是蒲宗閔提議民眾茶葉的十分之三,全部賣給官場,蜀地產(chǎn)的茶葉全部由官場專賣的,選項張冠李戴。故選B。2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課”,得到;“疚”,本指病的時間很長,這里引申為關(guān)系密切;“他邦”,外地。(2)“比”,等到;“歲終”,年終;“勝”,盡。參考譯文:管理蜀地的各種機關(guān),唯有茶馬一臺(負(fù)責(zé)茶葉收購的部門)最為富盛,茶葉方面得利多寡,和民眾的利益密切相關(guān),其內(nèi)情外地大都不知道。我記得《東坡集》中有《送周朝議守漢州》詩,詩中說:“茶為西南病,忙俗記二李。何人折其鋒,矯矯六君子?!毕旅娴淖⒔馐牵骸岸?,指的是李杞和李稷。六君子指的是思道與其侄正孺,還有張永徽、吳醇翁、呂元鈞、宋文輔等六人?!遍_始時,在神宗熙寧七年,派遣本司干當(dāng)公事李杞負(fù)責(zé)買茶事宜,并讓蒲宗閔共同負(fù)責(zé)。蜀地的茶園不生長五谷,只適宜種茶,賦稅一律折合成錢,三百錢折合一匹絹,三百二十錢折綢一匹,十錢折綿一兩,二錢折草一捆,稅額總共達三十萬。李杞創(chuàng)設(shè)了官場,每年增息四十萬。在收購稅賦時,往往壓斤兩,從中漁利。李杞因疾病離任,都官郎中劉佐假裝體量下情,定了許多具體措施,于是蒲宗閔就提議民眾茶葉的十分之三,全部賣給官場,蜀地產(chǎn)的茶葉全部由官場專賣,老百姓更難以承受。彭州知州呂陶進言:“天下的茶法已經(jīng)通行,可蜀中單獨實行專賣,況且川陜四路所產(chǎn)的茶葉,與東南各地相比,還不及十分之一。其他地方已經(jīng)允許通商,兩川之地卻仍為禁地,傷害國家和民眾,沒有比這再嚴(yán)重的了。況且全部專賣民眾的茶葉,隨買隨賣,有的今天買十千,明天就以十三千的價格賣出,到了年終,利息就算不清,豈止是三分利。劉佐、李杞,蒲宗閔的所作所為是違法的,嚴(yán)重困擾了西南民眾的生計?!庇谑莿⒆舯涣T免了職務(wù),讓國子博士李稷接替其職,但呂陶也被治罪。侍御史周尹又大力論述專賣茶葉的害處,被貶為湖北提點刑獄。利路漕臣張宗諤、張升卿兩人,又建議廢除專門管茶的部門,依舊恢復(fù)茶葉通商。李稷彈劾他們疏忽荒謬,結(jié)果二人都被貶官。茶場司行公文督促綿州彰明縣,知縣宋大章啟奏,認(rèn)為專賣不當(dāng)。李稷又誣蔑陷害宋大章言辭獵奇,使之受到懲處。一年之中,在專賣茶葉方面獲利七十六萬串,李稷可謂有奇功,皇上下詔記錄李杞的前功并為他的兒子封官。后來李稷死在永樂城,代替他的陸師閔上奏說他治茶五年,共上繳凈利四百二十八萬串,皇上下詔賜田池十頃。以上所寫的事實,在宋史中都可以看到,東坡先生所說的思道指周尹,永徽是指二張之一,元鈞就是呂陶,文輔就是宋大章,正孺、醇翁兩人的事情就不清楚了。24.D

25.D

26.B

27.C

28.C

29.(1)好官走了可惜,等魯公來,何不去向他申訴?(2)你是奇男子!這頂冠帽應(yīng)該給你戴。如果沒有你,我?guī)缀蹂e誤地撤掉了賢官。(3)中牟縣令最后太平無事。從此魯公名聞天下。

30.①相貌英武,武藝奇絕;②胸懷百姓,能言善辯;③舍己為人,不沽名譽;④不循常理,不畏強權(quán)。【解析】2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謝:告辭。句意:魯之裕也不告辭,走了出去。故選D。2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句意:白胡須閃閃發(fā)光。/然:副詞,然而,可是。句意: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B.若:代詞,你們。句意:你們問這個作什么?/若:指示代詞,這樣。句意:憑著這樣的表現(xiàn)和所做所為,永遠(yuǎn)得不到那想要得到的東西。C.之:動詞,到。句意:您到哪里去?/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上天,是人的原始。D.則:副詞,那么。句意: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遲。/則:副詞,那么。句意:那么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故選D。26.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是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云南人。與母親分別后,在京師游學(xué)十年,才得到中牟縣令之職,因此借了俸銀迎母親到來。母親到了,卻被彈劾去官,這是命?。 暗崮先f里外”作“人”的定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游京師十年”為動補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得中牟”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B。27.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亞父坐的都是最尊貴的位子”錯誤,鴻門宴上項羽“東向坐”,坐的是最尊貴的位子。故選C。2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魯亮儕對李令的憤怒”錯誤,魯亮儕了解實情后非常同情李令,內(nèi)心決定要為李令申明清白,自己承擔(dān)相關(guān)責(zé)任。一系列動作描寫表明人物的大義與擔(dān)當(dāng)。故選C。2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去”,離開;“伺”,等著;“盍”,何不;“訴”,申訴。(2)“宜”,應(yīng)該;“微”,如果沒有;“劾”,撤掉。(3)“竟”,最后;“無恙”,太平無事。30.本題考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歸納要點的能力。由“高眶,大顙,白須彪彪然……裕少時能日行三百里……武藝尤絕人”可知,他相貌英武,武藝奇絕;結(jié)合“吾令賢,不忍其去故也”“好官去可惜,伺魯公來,盍訴之”,在聽到百姓議論李縣令是好官后,魯公“擲印鏗然,竟怒馬馳去”可知,他舍己為人,不沽名譽;由“不意入境時,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公若以為無可哀憐,則裕再往取印未遲。不然,公轅外官數(shù)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可知,他胸懷百姓,能言善辯;由“依凡而行者,非夫也”“田公南向坐,面鐵色,盛氣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魯曰:‘汝不理縣事而來,何也?印何在?’”面對田公的怒斥,魯公并沒妥協(xié),而是“固也。待裕言之……敢逆公意耶?”據(jù)此可概括:不循常理,不畏強權(quán)。參考譯文:乾隆四年的冬天,我在保定直隸總督府拜見總督孫文定公。剛剛坐定,守門人進來報告,說:“清河道魯之裕前來陳述工作?!蔽揖偷綎|廂房去回避,暗中看見這位魁梧的男子約七十多歲,大眼睛,寬額頭,白胡須閃閃發(fā)光;講述水利情況有條有理,洋洋數(shù)萬言。我心中十分驚異,一直不能忘記。二十年后,魯公已經(jīng)去世很久了,我在南京沈氏家中停留,與友人暢論古今,談到了魯公,座中有位客人葛聞橋先生說:魯之裕,字亮儕,是一位奇男子。當(dāng)時田文鏡任河南總督,為政嚴(yán)厲苛刻,提、鎮(zhèn)、司、道及其下屬,奉命守職,極其謹(jǐn)慎,在進見田文鏡時,沒有人眼睛敢東張西望。魯公就在田文鏡部下工作。有一天,田文鏡命令魯公去摘取中牟縣李縣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縣令。魯公采取改裝前去的辦法,穿著粗布衣服,戴草帽,騎著驢子進入中牟縣境。只見數(shù)百位老年人互相攙扶著在大路上嘆苦發(fā)愁,魯公走上去一再行禮訊問原因,回答說:“聽說有位魯公要來接替我們的縣令,客人您在開封知道這事嗎?”魯公故意問:“你們問這個作什么?”回答:“因為我們縣令賢明,不忍心讓他離去之故?!庇肿吡藥桌锫?,看見許多讀書人聚集在一起商議:“好官走了可惜,等魯公來,何不去向他申訴?”有人就搖手說:“咄!田總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個魯公,又有什么辦法?何況魯公正是取代李縣令職位而來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讓給別人呢?”魯公聽了,心里非常尊敬李縣令,但沒有做聲。到了縣衙,見李縣令的相貌溫良奇雅,他向魯公作揖,請魯公進去,說:“官印已經(jīng)等公很久了!”魯公也向他拱手回禮,說:“我看您的形狀相貌,衣著服飾,并不是奢侈放蕩的人,而且在讀書人和老百姓中間,盛傳著您的賢名,怎么會剛剛上任就虧空了國庫呢?”李縣令回答:“我,是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云南人。與母親分別后,在京師游學(xué)十年,才得到中牟縣令之職,因此借了俸銀迎母親到來。母親到了,卻被彈劾去官,這是命啊!”話尚未講完,哭了。魯公說:“我一路來受了暑熱,就準(zhǔn)備熱水,讓我洗個澡!”說罷,就一直走到別的房間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內(nèi)心不能不有所感動。想了很久,他舉手敲浴盆中的水,發(fā)誓說:“如果按照常規(guī)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縣令告辭,李縣令大驚,問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崩罱唤o他官印,他不接受;李縣令堅決要給,說:“不要因為我而連累您!”魯公將官印鏗然一聲擲在地上,厲聲說:“您還不知道我魯亮儕的為人!”竟拍馬飛馳而去。全縣的人民都焚香送他。到省以后,魯公先去拜見布政司和按察司,稟告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兩司都說:“你犯了喪心病了嗎?像你這樣的做事,在別的總督巡撫面前尚且不許可,更何況是田公呢?”第二天早上,魯公到衙門時,兩司長官已經(jīng)先在了。名片還沒有投進去,全衙門已經(jīng)在傳呼魯公入內(nèi)。只見田公朝南而坐,臉色鐵青,怒氣很盛地在等著他,兩旁排列著司、道以下文武官員十余人,田公斜著眼看魯公說:“你不管縣事而來,做什么?”魯公答:“有事要報告?!眴枺骸肮儆≡谀睦铮俊贝穑骸霸谥心部h。”又問:“交給什么人?”答:“李縣令?!碧锕宦暲湫?,朝著左右看看說:“天下有這樣去摘印的人嗎?”都回答:“沒有?!眱伤抉R上起立向田公認(rèn)罪,說:“這是我們平時沒有教誡,以致有這樣狂妄背理的官員,請您將魯之裕也一起撤職,把他交給我們,讓我們來嚴(yán)厲審訊他們拉黨結(jié)派作弊的罪行,以警戒其他官員。”魯之裕脫下官帽,向前叩頭,大聲說道:“本來應(yīng)當(dāng)這樣。只是讓我講明一下:我是一個貧寒的讀書人,因為想謀求一官半職,所以來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縣令之職,高興非常,恨不能連夜就擺起儀仗,立即辦理公事。沒有想到一入縣境,耳聞目睹李縣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這樣好,士大夫?qū)λ彩且粯?;等見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銀幣又是這樣的緣故。假如大人您已經(jīng)知道他的情況而命令我去,我為了自己沽名釣譽,而空手歸來,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況而命令我去,我回來向您說明這些原因,請示大人的意旨,這樣或許可以不辜負(fù)大人愛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張以孝來治理天下的意旨。您若是認(rèn)為李縣令沒有什么可以哀憐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遲。不然,大人轅門外有數(shù)十名官員,都想求得一個官印而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敢違拗您的旨意呢!”田公聽了默然不言。兩司給魯公遞眼色叫他退出。魯之裕也不告辭,走了出去。剛走到屋簷外,田公變了面色走下臺階,呼叫魯之裕:“回來!”魯公之內(nèi)跪下。田公又招呼他:“向前!”然后取下自己所佩戴的珊瑚冠戴在魯公頭上,嘆息著說:“奇男子!這頂冠帽應(yīng)該給你戴。沒有你,我?guī)缀蹂e誤地撤掉了賢官??上Ыo皇上的奏章已經(jīng)送出去了,沒有辦法了!”魯公問:“幾天了?”回答:“已經(jīng)五天了,即使快馬也追不上了?!濒敼f:“大人有恩,我能追還。我年輕時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還奏章,請賜給我一枝令箭作為信物!”田公應(yīng)允了,于是魯公馬上就走。過了五天,奏章追還了。中牟縣令最后太平無事。從此魯公名聞天下。在此之前,魯亮儕的父親曾任廣東提督,因受三藩脅迫,與他們結(jié)了盟。當(dāng)時亮儕只有七歲,被作為人質(zhì)押在吳三桂處。吳王上朝時,亮儕穿了件黃裌衫,頭戴插有貂蟬的武官帽子侍立在旁。他年輕英豪,讀書完畢,每天與吳王帳下的健兒學(xué)習(xí)古秦國、越國作戰(zhàn)時所擺的軍陣以及擲涂泥、賭跳躍等各種武技,所以他的武藝尤其超人一等。31.D

32.C

33.D

34.(1)不久,王蒙正失勢落馬,當(dāng)時的士人因此稱贊蘇公。伯父因為給太夫人服喪而離任。(2)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也學(xué)習(xí)我少犯錯誤的做法就可以了。

35.①堅守原則,嚴(yán)守法治:不同意張宗之子違規(guī)接任書手;連拒州府、朝廷不合法命令。②忠正敢言,勸說府尹向朝廷爭諫?!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小時候讀書,稍大些后寫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罷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規(guī)矩,回到臥室,也沒有怠惰的神情?!坝枭俣x書”,“予”主語,“讀”謂語,“書”賓語,本句主謂賓齊全,結(jié)構(gòu)完整,其后斷開,排除AC;“日有程”,“程”是“有”的賓語,其后斷開,排除B。故選D。3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C.“姻家……也稱‘親家’”錯誤。姻家的范圍比親家的范圍要大得多,親家是僅限于新人父母雙方的稱呼。故選C。3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并遵照父命交給蘇轍修改;蘇轍略作補充寫成這篇墓表”錯誤。由“公沒二十七年,不危狀公遺事,以授轍曰:‘先君既沒,惟小子僅存,不時記錄,久益散滅,則不孝大矣?!笨芍?,“遵照父命交給蘇轍修改”說法無中生有。故選D。3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未幾”,不久;“多”,稱贊;“太夫人憂”,太夫人喪事。(2)“爾曹”,你們;“逮”,趕得上;“師”,學(xué)習(xí)。35.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由“‘書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谒厥聶?quán)貴,訴于府。府為符縣,公杖之。已而中貴人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jù)法不奉詔”可知,蘇渙不同意張宗之子違規(guī)接任書手,連拒州府、朝廷不合法,其人堅守原則,嚴(yán)守法治。②由“公謂尹李絢曰:‘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絢愧公言”可知,蘇渙勸說府尹向朝廷爭諫,其人忠正敢言。參考譯文:伯父名蘇渙,最初取字公群,后來又取字文父。年少時很聰明有悟性,和他結(jié)交的朋友,都是當(dāng)時的上了歲數(shù)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參加鄉(xiāng)試。第二年中舉,被任命為鳳翔府寶雞縣主簿。不久,調(diào)任鳳州司法。王蒙正擔(dān)任鳳州知州,因為與章獻太后是聯(lián)姻關(guān)系,就仗勢欺人,驕傲蠻橫。王蒙正知道蘇公賢能,屈心下意,禮待伯父,把郡中事物托付給蘇公。伯父雖然因為職務(wù)關(guān)系侍奉他,但是鄙視他的為人。王蒙正曾經(jīng)向朝廷舉薦他,又給當(dāng)權(quán)要官寫信,說蘇公可以被任用。蘇公告訴郡中駐京辦事機構(gòu)的官吏,壓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寫給權(quán)要的私人信件藏起來。不久,王蒙正失勢落馬,當(dāng)時的士人因此稱贊蘇公。伯父因為給太夫人服喪而離任。后來被起用為開封士曹。雍丘有個百姓死在了監(jiān)獄里,縣里的官吏害怕?lián)?,說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審理這個案子,經(jīng)過好幾個人審理也沒能查出真相。等到蘇公一去,就給他伸了冤。西夏人進犯邊境。府中贖買市民的馬匹來擴充騎兵隊伍,府尹把此事交給蘇公,需要的馬匹全部征得并且沒有擾亂百姓。任閬州通判。伯父雖然處理政務(wù)非常寬松,但是用法十分恰當(dāng),吏民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治理。閬中人鮮于侁,年少時喜歡學(xué)習(xí),品行醇厚。蘇公非常禮待他,把他作為地方舉薦的人選,他因此而得以進入仕途。他剛做官的時候,蘇公又期望他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吏。后來鮮于侁做到諫議大夫,號稱名臣。后來伯父被選任為祥符知縣,鄉(xiāng)里從事抄寫工作的吏員張宗長久以來作奸犯科以權(quán)謀私,害怕蘇公,借口有病,過了一百天就辭職了,又引薦他的兒子代替自己。蘇公說:“按照法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