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血、痰、火論豬場與忘膈_第1頁
從氣、血、痰、火論豬場與忘膈_第2頁
從氣、血、痰、火論豬場與忘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氣、血、痰、火論豬場與忘膈

“胃”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黃帝內經》中。《素問·陰陽別論》曰:“三陽結,謂之隔。”《素問·通評虛實論》曰:“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噎”的名稱較早見于《諸病源候論》,曰:“夫陰陽不和則三焦隔絕。三焦隔絕則津液不利,故令氣塞不調,是以成噎?!币匆?是指食物下咽時哽噎不順;膈為格拒,指食管阻塞,飲食格拒不能下咽入胃而食入即吐。噎屬噎膈之輕證,可以單獨出現(xiàn),亦可為膈的前驅表現(xiàn),故臨床統(tǒng)稱為噎膈。在歷代眾多醫(yī)家關于噎膈的論述中,以元朝朱丹溪和明朝張景岳的論述詳細且具有代表性。1窒息和收縮的病因的理解1.1臨診時期:有3個階段在朱丹溪的著作中,噎膈與膈噎這2個名詞是通用的。朱丹溪在《脈因證治》中對噎膈進行了明確定義,即文中所述“澀小,血不足;大而弱,氣不足。血虛,臟腑之火起,氣虛,臟腑之火熾。而或因金水二氣不養(yǎng),或陰血不生,腸胃津涸,傳化失宜;或因痰膈妨礙升降,氣不交通,皆食入復出,謂之膈噎?!闭J為噎膈的病機與氣、血、痰、火密切相關,即“氣血虧虛致陰虛火旺,痰阻升降致氣不交通”。朱丹溪認為,噎膈的發(fā)病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其一,噎膈發(fā)病之初與飲食不節(jié)、外受風邪、七情內傷等因素密切相關。認為這些因素常可導致人體氣機運行不暢,久則郁而化熱,熱邪耗傷津液導致清濁不分而始生此病。他在《局方發(fā)揮》說:“夫氣之初病也,其端甚微?;蛞蛐┥亠嬍巢恢?或外冒風雨,或內感七情,或食味過濃,偏助陽氣,積成膈熱。或資稟充實,表密無汗?;蛐约币着?肝火上炎,以致津液不行,清濁相干?!逼涠?噎膈的進展與醫(yī)生辨證失誤,用藥不當有很大關系。朱丹溪認為,當時很多醫(yī)生深受《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影響,面對病人,不詳審證,認熱為寒,并濫用辛香燥烈之藥,使得人體中痰濁瘀血互結,以致病情延誤甚至進展。他在《局方發(fā)揮》中就指出,“不求原本,便認為寒,遂以辛香燥烈之劑投之”“良工未遇,謬藥又行,痰夾瘀血,遂成窠囊”“今久得香熱之偏助,氣血沸騰。其始也,胃液凝聚,無所容受;其久也,脾氣耗散,傳化延遲”。其三,噎膈的形成最終是因為人體血液枯耗,胃脘干枯。他在《局方發(fā)揮》指出,“夫噎病,生于血干”“積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飲可行,食物難入,間或可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與胃為近,食雖可入,難盡入胃,良久復出,名之曰膈”。1.2對重要病機的認識張景岳認為,噎膈的病因主要多見于七情內傷、飲食不節(jié)、年老體衰3個方面。《景岳全書》指出,“噎膈一證,必以憂愁思慮,積勞積郁,或酒色過度,損傷而成”“矧少年少見此證,而惟中衰耗傷者多有之”。張景岳認為,噎膈的病機是“氣機運行不暢致脾胃運化失職,陰陽虧損乃至精血耗竭?!薄毒霸廊珪氛f:“蓋憂思過度則氣結,氣結則施化不行,酒色過度則傷陰,陰傷則精血枯涸,氣不行則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則燥結病于下?!逼⒅鬟\化、腎主封藏,人體施化不行、精血枯涸正是脾腎二臟功能失調的結果,認為噎膈的發(fā)生與脾腎功能失調有很大關系。如《景岳全書》指出:“且凡人之臟氣,胃司受納,脾主運化,而腎為水火之宅,化生之本。今既食飲停膈不行,或大便燥結不通,豈非運化失職,血脈不通之為病乎?而營運血脈之權,其在上者,非脾而何?其在下者,非腎而何?”同時,張景岳還認為噎膈以寒證、虛證居多。如《景岳全書》指出:“蓋陰結者,正以命門無火,氣不化精,所以凝結于下,而治節(jié)不行。此惟內傷血氣,敗及真陰者乃有之,即噎膈之屬是也?!?反胃與合胃,有異病證在朱丹溪著作中,噎膈、膈噎、翻胃、反胃是同義的。朱丹溪認為,翻胃與噎膈名雖不同但病出一體,證型與治療用藥都是相同的。如《丹溪治法心要》《丹溪心法》均有提及“翻胃即膈噎也,膈噎乃翻胃之漸”“大約有四:血虛、氣虛、有熱、有痰,又有兼病者”《丹溪心法》說:“氣虛,入四君子湯,右手脈無力。血虛,入四物湯加童便,左手脈無力?!倍鴱埦霸绖t認為,反胃與噎膈是2種不同的病證,并對反胃與噎膈進行了鑒別診斷,指出二者在癥狀、病位、病勢、治法上均有明顯差別。如《景岳全書》載:“反胃者,食猶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噎膈者,隔塞不通,食不能下,故曰噎膈。食入反出者,以陽虛不能化也,可補可溫,其治猶易;食不得下者,以氣結不能行也,或開或助,治有兩難,此其輕重之有不同也。且凡病反胃者多能食,病噎膈者不能食。故噎膈之病,病于胸臆上焦,而反胃之病,則病于中下二焦,此其見證之有不同也?!?治宜潤血降火朱丹溪認為噎膈的基本證型有4:血虛、氣虛、有熱、有痰,并依據(jù)“氣血虧虛致陰虛火旺,痰阻升降致氣不交通”的病機,提出應以“養(yǎng)血生津、降火化結”為主要治法。如《局方發(fā)揮》提出:“夫噎病生于血干夫血,陰氣也,陰主靜,內外兩靜,則臟腑之火不起而金水二氣有養(yǎng),陰血自生,腸胃津潤,傳化合宜,何噎之有?”《脈因證治》指出:“宜潤養(yǎng)生津,降火散結,萬藥萬全。”《丹溪手鏡》也強調“治宜潤血降火散結?!辈⒄J為牛羊乳、韭汁、竹瀝、童便、蜜、姜汁、甘蔗汁等是必用之藥。此外,朱丹溪還認為治療時應先審證、辨體質后再選方用藥,如《丹溪心法》載,“氣虛,入四君子湯,右手脈無力。血虛,入四物湯加童便,左手脈無力……有痰,二陳湯為主,寸關脈沉或伏而大。有氣結,宜開滯導氣為主,寸關脈沉澀。有內虛陰火上炎而反胃者,作陰火治之”“年少者,四物湯清胃脘,血燥不潤便故澀……年老雖不治,亦用參術,關防氣虛胃虛”。張景岳則認為,噎膈發(fā)病根本在于脾腎虧虛,因此認為治療噎膈應以“補脾、滋腎”為主。在《景岳全書》提出:“凡治噎膈,大法當以脾腎為主。蓋脾主運化,而脾之大絡布于胸膈,腎主津液,而腎之氣化主乎二陰。故上焦之噎膈,其責在脾;下焦之閉結,其責在腎。治脾者,宜從溫養(yǎng);治腎者,宜從滋潤。舍此二法,他無捷徑矣?!睆埦霸劳瑫r也強調應詳加辨證后再選方用藥,如《景岳全書》所說:“治噎膈之法,凡氣血俱虛者,宜五福飲及十全大補湯。脾虛于上者,宜四君子湯。脾虛兼寒者,宜五君子煎。脾肺營虛血燥者,宜生姜汁煎。陰虛于下者,宜左歸飲、大營煎。陰中之陽虛者,宜右歸飲加當歸,或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皆治本之法也?!贝送?張景岳還明確提出治療噎膈應以溫補為治療原則,強調不可濫用寒涼攻伐之藥。4糞如羊瞳者不可治,基肥無血也朱丹溪認為,噎膈的預后與年齡、氣血津液等密切相關。他在《丹溪心法》中指出:“翻胃即膈噎也,膈噎乃翻胃之漸……年高者不治。糞如羊屎者,斷不可治,大腸無血故也?!睆埦霸勒J為,噎膈的預后除與年齡、氣血津液有關外,還與脾胃功能有關。他在《景岳全書》指出:“凡年高患此者多不可治,以血氣虛敗故也。糞如羊矢者不可治,大腸無血也。吐痰如蟹沫者不可治,脾氣敗也。腹中疼痛,雜如刀割者不可治,營虛之極,血竭于中也?!?中醫(yī)藥對嘴唇合氣養(yǎng)血治療至展望朱丹溪和張景岳分別作為我國古代“滋陰派”和“溫補派”的代表人物,為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后世醫(yī)家影響甚遠。朱丹溪深受河間學說影響,認為自《局方》盛行后當時許多醫(yī)生開始濫用辛燥之劑,以致人體精血津液虧虛。朱丹溪對噎膈的認識也是基于這一點,認為噎膈的病機在于“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強調治療應以“潤養(yǎng)津血,降火散結”為主。而張景岳則認為,當時眾多醫(yī)家遵循河間、丹溪寒涼之說,濫用苦寒瀉火之藥使陽氣衰敗從而導致人體陰陽氣血皆虛,指出噎膈的病機在于“內傷血氣,敗及真陰”“命門無火,氣不化精”,提出了“凡治噎膈,大法當以脾腎為主”“治脾者,宜從溫養(yǎng),治腎者,宜從滋潤”的基本治療原則和方法。雖然2位醫(yī)家在關于噎膈的病因病機及治法用藥的觀點上有很大不同,但他們治療噎膈的療效都獲得了當時的認可?,F(xiàn)代醫(yī)學中食管癌的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學中的噎膈相似,但兩者又不是完全相同,一般認為食管癌屬于噎膈的范疇。而對于食管癌的治療,雖然西醫(yī)治療見效較快,但還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損害臟腑器官。中醫(yī)藥在治療食管癌方面體現(xiàn)了一定的優(yō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