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六第18課送李愿歸盤谷序學案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64_第1頁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六第18課送李愿歸盤谷序學案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64_第2頁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六第18課送李愿歸盤谷序學案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64_第3頁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六第18課送李愿歸盤谷序學案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64_第4頁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六第18課送李愿歸盤谷序學案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6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送李愿歸盤谷序贈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種,它是對他人的贈言。朋友離別,送別者將會贈予對方一篇序,以表達惜別之情或勉勵、祝愿之意。在唐宋八大家的文集中,收錄了相當數(shù)量的贈序,這些贈序內涵豐富,主要是議論現(xiàn)實政治、抒發(fā)內心感慨、闡述文學主張等,表現(xiàn)手法上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本專題均為贈序:1.《送李愿歸盤谷序》是韓愈贈序中“別具一格”的一篇,巧妙運用虛托手法,借李愿之口,濃墨重彩、全神貫注地描畫了三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并且運用對比襯托,突出了隱逸者思想行為的高尚,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仕途的看法;寫三種人,極力形容,各具情狀,用詞奇瑰而豐富,語言瑰麗而剛健。2.《送董邵南序》雖然不長,但卻寫得波瀾起伏,結構十分緊密;巧妙地把古與今、和與不和交錯起來寫,顯得錯綜有變,反復唱嘆;文章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是委婉曲說,含蓄巧妙。韓愈的贈序,體現(xiàn)了善于變化、篇篇出奇的特點。3.曾鞏的《贈黎安二生序》正話反說,意境深蓄,自名“迂闊”,其實是譏世之詞,幾多憤世之氣,盡在深蘊之中,屬于韓昌黎所說的那種“物不得其平則鳴”的文章。第18課送李愿歸盤谷序走近作者韓愈(見《原毀》)相關背景韓愈寫這篇文章時34歲。他從19歲到京師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舉于禮部乃一得”,三次上書宰相而不理的遭遇,還有多年節(jié)度使“幕府吏”的慘淡生涯。貞元十七年(801),他回長安等候調選,十八年春,才被授予四門博士的小學官。因此,韓愈這段時期的詩文,不時流露出不遇之嘆、不平之鳴,流露出相信命運、羨慕隱居的想法。也就在貞元十七年,韓愈的朋友李愿要去盤谷歸隱。這個李愿,唐人高從所《跋盤谷序后》說他是“不干譽以求進”“寄跡人世,心游太清”(轉引自《唐宋文舉要》上)的大隱士。韓愈和他算得是同鄉(xiāng),有老交情。李愿歸隱的盤谷,又是韓愈的故里,這真叫他思緒萬千!于是寫了這篇贈序,一吐心中塊壘。文意感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借隱士李愿之口,尖銳地譏諷了那些聲勢顯赫的大官僚和追求功名利祿的無恥之徒。同時,這篇文章使我們看到了唐代知識分子對待人生、仕途的不同態(tài)度,看到了唐代為什么隱逸成風的一個側面,也看到了韓愈由于仕途坎坷而在思想上產生的猶豫和動搖。思維導圖一、通假字1.才畯滿前同“俊”,譯為“俊秀”2.秀外而惠中同“慧”,譯為“聰慧”二、古今異義1.隱者之所盤旋古義:盤桓,逗留今義:環(huán)繞著飛或走2.奔走于形勢之途古義:地位和權勢今義:事物發(fā)展的狀況三、一詞多義1.鮮2.窮3.致4.刑5.阻6.之四、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武夫前呵在前面(2)名詞作動詞粉白黛綠者搽白粉、畫黛綠(3)名詞的使動用法其在外,則樹旗旄使……高樹2.動詞活用動詞的使動用法羅弓矢使……羅列3.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升高而望遠高處遠方(2)形容詞作動詞才畯滿前聚滿(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認為……豪壯五、文言句式1.定語后置句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定語“不遇于時”修飾“大丈夫”,后置)2.固定句式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孰若:跟……比較,哪個更……)1.文章開頭一段寫盤谷得名的緣由,對表達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樣的作用?明確:第一段作者就通過敘述和考釋,簡要地介紹了盤谷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狀況。強調盤谷“宅幽而勢阻”,是隱者盤旋的好去處。將人和地兩相聯(lián)系,點明送別的題旨。2.盤谷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明確:盤谷在太行之陽。“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睂懗隽吮P谷的富饒、美麗和幽靜的環(huán)境,韓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這里。3.文中描繪了哪三種人?他們各有什么特點?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明確:種類 特點 作者的態(tài)度用力于當世者 取悅皇帝,手握重權,飛揚跋扈,大講排場,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荒淫 鄙棄不遇于時者 遠離名利,無拘無束,安閑自在,不求“有樂于身”,只求“無毀于其后” 充分肯定不擇手段的干謁者 不擇手段向上爬,在達官貴人面前奴顏婢膝,人格喪盡 不齒、厭棄4.文章最后一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明確:末段是贈歌,極寫隱居之樂。“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壯之”是意動用法,一筆收束上文。歌詞處處與開頭照應。歌詞可分三層:第一層照應首段,寫盤谷的環(huán)境之美。第二層寫生活在盤谷的隱居之樂。第三層寫作者對盤谷的無限向往。作者對友人李愿從以情相送到以志相隨。末段與起段相呼應,起到珠聯(lián)璧合的作用,而且與中段的主要部分聯(lián)系起來,表明作者愛憎。寫法鑒賞1.對比第二段中,有顯貴權勢與趨炎附勢的逐利之徒的對比,也有安適無毀的隱士與以上兩種人對比。造成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寓褒貶于形態(tài)刻畫之中,寄愛憎于鮮明對照之中。2.虛托手法的運用第二段并非李愿之言,而作者運用虛托手法,借李愿的口,表達自己對人生和仕途的看法,作者尖銳地諷刺了那些聲勢顯赫的大官僚和追求功名利益的無恥之徒,同時,既贊揚了李愿的歸隱,歌頌了他的高風亮節(jié),又避免了溢美之嫌。3.瑰麗而剛健的語言文章描寫三種人,極力形容,各具情狀,用詞奇瑰而豐富,加以交錯地使用駢、散句,因而造成一種瀏亮頓挫而又富有辭采的格調,有六朝文的遺風。素材挖掘李愿是韓愈的好朋友,也是當時的隱士。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冬,韓愈在長安等候調官,因仕途不順,心情抑郁,故借李愿歸隱盤谷事,吐露心中抑郁不平之情。[應用角度]隱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殊產物,道家哲學主張貴柔處下、無為不爭,因而信奉者多半趨向于當隱士。儒家的人生態(tài)度總體上說是積極進取的,對參政的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認為“不仕無義?!又艘玻衅淞x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F(xiàn)代學者錢穆先生有言:“大體言之,儒家主進,道家主退,……故知進必知退,乃中國人文大道之所在。”儒道互補,進退相宜,這是中國古人從儒道中獲得的偉大的人生智慧,這不僅使中國人獲得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而且也實現(xiàn)了自身的心身平衡。韓愈,字退之。他的名字正好反映了這種文化心理,學習本篇,不可不察。這則材料可用在“古代隱士文化”“心身的平衡”等作文中。(時間:40分鐘分值:58分)一、基礎達標(25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名聲昭于時昭:顯著B.入耳而不煩煩:厭煩C.濯清泉以自潔濯:洗滌D.窈而深,廓其有容窈:美好解析:選DD項,窈:幽遠。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名聲昭于時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B.秀外而惠中吾嘗跂而望矣C.濯清泉以自潔斂貲財以送其行D.盤之土,可以稼寡人之于國也解析:選CC項,表目的連詞。A項,介詞,在;介詞,對于。B項,并列連詞;表修飾。D項,助詞,的;助詞,取消獨立性。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的一項是()A.隱者之所盤旋B.夾道而疾馳C.奔走于形勢之途D.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解析:選BB項,古今義均為“飛快奔跑”。A項,古義:盤桓,逗留;今義:環(huán)繞著飛或走。C項,古義:權勢和地位;今義:事物發(fā)展的狀況。D項,古義:猶言的任免、升降;今義:往前走和往后退。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A.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B.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C.起居無時,惟適之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D.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甚矣,汝之不惠解析:選DD項,狀語后置;主謂倒裝。A項,定語后置句。B項,固定句。C項,賓語前置句。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篇贈序的精華在于,把當時官場的得意者和拼命鉆營者的丑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敗黑幕。B.李愿認為自己命里注定無法成為“坐于廟朝,進退百官”的達官貴人,不能成為大丈夫,只能退而歸隱,做一名山林隱士。C.本文寫法別出心裁,通篇不是像常見的贈序那樣對李愿直接贊頌、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發(fā)過的議論來贊頌李愿。D.這篇贈序中極力贊美隱居的清高,稱道隱居的樂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隱士,據(jù)此,我們可以推測:作者在當時也不甚得志。解析:選BB項,“不能成為大丈夫”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說明,“山林隱士”也是李愿所謂的大丈夫。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有人說:“這個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勢阻塞,是隱者盤桓逗留的地方。”(2)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閑地住著,仰仗貌美,忌妒寵愛的姬妾,爭著比美,一心要獲取主人的愛憐。(3)我并非厭惡這些而躲開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僥幸得到??!二、能力拓展(21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送石處士序韓愈河陽軍節(jié)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jié)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若燭照數(shù)計而龜卜也?!贝蠓蛟唬骸跋壬幸宰岳?,無求于人,其肯為某來邪?”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師環(huán)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涂,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強委重焉,其何說之辭?”于是撰書詞,具馬幣,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廬而請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謀于朋友,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于門內。宵則沐浴,戒行李,載書冊,問道所由,告行于常所來往。晨則畢至,張上東門外。酒三行且起,有執(zhí)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義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決去就。為先生別?!庇肿枚T唬骸胺踩ゾ统鎏幒纬#课┝x之歸。遂以為先生壽?!庇肿枚T唬骸笆勾蠓蚝銦o變其初,無務富其家而饑其師,無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無昧于諂言,惟先生是聽。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寵命?!庇肿T唬骸笆瓜壬鸁o圖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圖?!毕壬鸢葑^o,曰:“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guī)!”于是東都之人士,咸知大夫與先生果能相與以有成也。遂各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云。7.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就:走B.于是撰書詞,具馬幣具:具備C.使大夫恒無變其初恒:永久D.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guī)蚤:通“早”解析:選BB項,具:準備。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節(jié)度,即節(jié)度使,古代集地方軍政大權的官職。唐初在邊境設置。后遍設于內地,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節(jié)度使的兵權。成為一種榮銜。B.御史大夫,古代官職。秦代始置,主要負責監(jiān)察百官,后世諸朝多沿襲而設。C.龜卜,古代一種占卜之術。古代人們決定重大事項之前,都要用火灼龜甲或牛的肩胛骨,根據(jù)灼開的裂紋來推測人事的吉兇,這種占法,古代稱為龜卜。D.天子,天之嫡長子。其命源天對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古代百姓認為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權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其為天子。解析:選D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于神授。,而非“百姓認為……”。9.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段記敘烏大夫與從事的對話,兩問兩答,問簡而答詳,意在用石處士襯托烏大夫的為人。B.后段主要敘寫送行者的祝酒詞,四祝一答,祝詳而答簡,表露出擔心、憂慮以及勸勉之情。C.本文從表面看,通篇沒有作者自己的話;其實是用間接手法來議論,是一篇以記敘形式發(fā)表評論的佳作。D.這篇散文的語言頗有特色,如敘說石處士辯論古今人事時,運用了比喻、類比、排比等手法,氣勢不凡。解析:選AA項,“意在用石處士襯托烏大夫的為人”錯,前段重在表現(xiàn)石處士的品行才學。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于家。(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別人)請他和自己一起出游,不曾找借口(或用某些事)拒絕;勸他當官,就不應答。(得分點:補出省略成分,“以事”“仕”)(2)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兼?zhèn)?,為國家尋求賢才,不是為自家謀取私利。(得分點:補出“文武忠孝”的省略,“求士為國”和“不私于家”中的倒裝,“私”)11.第一段中,舉薦者敘述了石先生的賢良表現(xiàn)。請根據(jù)其相關內容,概括出石先生賢良表現(xiàn)的各個方面。(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生活簡樸;(2)不貪錢圖官;(3)喜讀書,擅雄辯。參考譯文:河陽軍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烏大人,做節(jié)度使三個月,向手下賢能的人征求賢士。有人舉薦石先生。烏大人說:“石先生怎么樣?”回答說:“石先生居住在嵩、邙二山和瀍、榖兩水之間,冬天穿一件皮衣,夏天穿一件葛布衣服;早晚用餐,只是一碗飯、一盤蔬菜。別人給他錢,就謝絕;(別人)請他和自己一起出游,不曾找借口(或用某些事)拒絕;勸他當官,就不應答。平時住在一間房中,他的旁邊全是圖書。跟他談論道理,辯論古今事物的得失,評論人物的高下,事后成敗與否,就如同河流決堤向下游奔流注入東海;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又是王良、造父那樣的駕馭高手在前后駕車;又好比用燭光照耀般明察幽微,用數(shù)理計算般析理準確,用龜甲占卜般預見得準確靈驗。”烏大夫說:“石先生有志于隱居自在到老,對別人沒有什么企求,他怎么肯為我來當官呢?”手下的人說:“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兼?zhèn)?,為國家尋求賢才,不是為自家謀取私利。當今賊寇聚集在恒州,軍隊環(huán)布在它的疆界周圍,農田無法耕種沒有收成,錢財糧食都將要用光。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回歸中原運輸?shù)囊?,治理的方略征討的謀劃,都應當有出主意的人。石先生仁義并且勇敢,如果憑仁義聘請他并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詞拒絕?”于是撰寫好聘請的書信,準備好車馬和禮物,占卜選擇好吉日,交給使者,找到石先生的住處聘請他。石先生沒有告訴妻子兒女,沒有與朋友商量,戴好帽子系好衣帶出去接見客人,在家里恭敬地接受了聘書和禮物。晚上就沐浴更衣,準備好行李,裝載好書籍,問清楚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與經(jīng)常來往的朋友告別。清晨他們就全到了,在上東門外設宴餞行。酒過三巡,石先生將要起身的時候,有人拿著酒杯說:“烏大夫真正能夠憑義理選取人才,先生您的確按照道義作為自己的責任,決定去留。為先生您餞別?!庇钟腥司淳谱T刚f:“凡是隱居或做官,哪有什么一成不變的呢?只以道義作為依歸。這就為先生祝壽?!庇钟腥司淳谱T傅溃骸跋M麨醮蠓蛴谰貌桓淖兯某踔?,務必不要為了使他自家富裕卻使他的軍隊饑餓,不要甘心接納奸佞小人卻在表面上尊敬正直的士人,不要被諂媚的話語欺騙,只聽先生的。因而能有成就,確保天子的寵信和任命?!庇钟腥俗T傅溃骸跋M壬灰棺约涸跒醮蠓蚰抢飯D謀利益,為自身的私利方便圖謀?!笔壬鹕戆葜x道:“我怎敢不從早到晚敬忠職守力求遵從你們的祝愿和規(guī)勸!”于是東都的人士都料定烏大夫和石先生能夠互相合作而有所成就。便各自作了一首六個韻腳十二句的詩,讓我為它寫了這篇序文。三、文化常識及語言運用(12分)12.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郎中,戰(zhàn)國始置,后從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設立郎中一職,分掌各司事務,位于尚書、侍郎之下。B.旗牌,指寫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頒給封疆大吏或欽差大臣準許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憑據(jù)。C.襲封,與“蔭”相同,均指封建時代子孫承襲上輩的封爵,都是一種封建皇帝封賞大臣子女的制度。D.互市,指中國歷史上中央王朝與外國或異族之間的貿易,漢朝時期出現(xiàn)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馬互市”等。解析:選C“蔭”是指封建時代子孫因先輩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權利。13.用一句話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觀點。(不超過20個字)(4分)文忌平淡,所以敘述總要講究妙趣橫生,波瀾起伏。古人有“韓潮歐瀾”的提法,正說明韓愈與歐陽修的文章是極講究筆法的。前人說到韓愈,有“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的仿例——它打亂了我們的閱讀習慣,造成了時序的錯位而形成了一種心理的波瀾,帶來了一種新的審美愉悅。韓愈不愧為文章高手,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