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送科室輸血科_第1頁
報送科室輸血科_第2頁
報送科室輸血科_第3頁
報送科室輸血科_第4頁
報送科室輸血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6報送科室:輸血科圖書館推薦最新文獻信息(20171.NLRP3炎性小體在單核細胞清除老化紅細胞過程中的活化目的分析單核細胞在體外清除老化紅細胞時,NLRP3炎性小體是否活化.方法THP-1細胞經PMA誘導,使其具有吞噬能力,和42℃水浴老化紅細胞,及IgG抗D致敏紅細胞分別共培養(yǎng).鏡檢觀察THP-1對這兩種紅細胞的吞噬率.使用ELISA及QRT-PCR檢測培養(yǎng)上清及THP-1細胞中IL-1β表達量.使用免疫印跡技術檢測NL-RP3炎性小體的表達量.尼日利亞菌素刺激的THP-1細胞作為NLRP3炎性小體活化的陽性對照組.結果THP-1細胞對IgG抗D致敏紅細胞、42℃水浴老化紅細胞、新鮮紅細胞的吞噬率分別是(46.00±3.46)%、(35.32±5.71)%、及(13.72±2.29)%.這3組培養(yǎng)上清中的IL-1β含量分別是(19.85±0.32)pg/mL,(16.91±2.64)pg/mL,及(14.76±0.69)pg/mL.QRT-PCR對IL-1β的檢測結果,及免疫印跡對NLRP3炎性小體的檢測結果均符合該趨勢.差異明顯(P<0.05).結論THP-1細胞對作者李勤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周潔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細胞生物學系);

張嘉敏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趙俸涌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朱自嚴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875-877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NLRP3炎性小體

老化紅細胞

細胞因子

NLRP3inflammasome

agederythrocytes

cytokines2.血栓彈力圖與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鐵蛋白的相關性分析目的探討血栓彈力圖(TEG)參數與血清鐵蛋白(SF)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之間的關系,監(jiān)測患者的凝血狀態(tài),指導臨床治療.方法選取住院期間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70例和正常對照組90例,將其血液做生化檢測、血栓彈力圖測定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結果1)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清鐵蛋白(SF)均升高,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正常對照組相比,T2DM合并冠心病組的TEG參數R值、K值、a角、MA值、CI值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鐵蛋白(SF)與TEG參數中的CI、a角以及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均呈正相關性(P<0.05);與TEG參數中的R值呈負相關性(P<0.05).結論血清鐵蛋白(SF)與TEG參數具有相關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監(jiān)測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狀態(tài)的指標,用于指導臨床治療.作者陳潔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

崔穎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

穆士杰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29-93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血栓彈力圖血清鐵蛋白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thrombelastogram

serumferritin

type2diabetesmellitu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3.ABO血型不合對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造血功能恢復及輸血的影響目的研究血型不合對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細胞重建、輸血量及預后的影響.方法回顧分析52例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移植病例,分為ABO血型相合組(24例),次要血型不合組(15例),主要及雙側血型不合組(13例),比較3組間移植后中性粒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植入時間,造血恢復期輸注懸浮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數量,移植后的生存時間及無病生存期有無差異.結果3組間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植入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紅系植入時間主要及雙側血型不合組比血型相合組明顯延遲(P<0.05),次要血型不合組與其余2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及雙側血型不合輸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數目明顯高于血型相合組及次要血型不合組(P<0.05).3組間總生存期及無病生存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主要及雙側血型不合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紅系重建時間明顯延遲,輸注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數量明顯增多.作者王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輸血科,河南鄭州,450052);

呂先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輸血科,河南鄭州,450052);

楊乾坤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輸血科,河南鄭州,450052);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32-934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ABO血型不合

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紅細胞

ABO-incompatible

allogeneicperipheralblood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redbloodcell4.與母源性HLA抗體相關的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附病例報告目的分析報道由母源性HLA抗體引起的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方法以4名臨床上確診為新生兒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NAIT)的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ELISA方法檢測患兒及其母親血漿中的血小板特異性抗體和血小板自身抗體;應用PCR-SSP的方法對患兒及其父母進行HPA/HLA基因分型;借助Luminex檢測平臺進行HLA抗體特異性檢測分析.結果4名患兒及其母親均未檢出血小板特異性抗體和自身抗體,然而存在與胎兒父源性HLA抗原相對應的HLA特異性抗體.結論對臨床上懷疑發(fā)生NAIT的胎兒,實驗室血小板抗體檢測除考慮HPA抗體外,還應考慮HLA抗體的因素.作者鄧晶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徐秀章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王嘉勵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劉靜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夏文杰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丁浩強(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陳揚凱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陳大偉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

邵媛

(廣州血液中心,廣東廣州,510095);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35-937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HLA抗體

NAIT

HPA

血小板

HLAantibodies

NAIT

HPA

platelet5.對HDFN發(fā)病預判因素的研究目的探討O型產婦血清中IgG抗-A/B效價、新生兒出生天數和新生兒總膽紅素數值,三者與ABO-HD-FN陽性發(fā)病率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方法采用血清學方法對隨機102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檢測及其O型母親血樣標本進行IgG抗-A/B效價檢測,以及新生兒總膽紅素檢測.結果102例新生兒溶血病(HDFN)檢測中,證實為ABO-HDFN的病例為65例(63.7%),非ABO-HDFN的病例為37例(36.3%).通過得到的HDFN預判L值(T×B/D=L),當L值在0-200區(qū)間時,HDFN陽性率為0.00%;L值在201-400區(qū)間時,HDFN陽性率為30.77%;L值在401-800區(qū)間時,HDFN陽性率為87.50%;L值在801-1600區(qū)間時,HDFN陽性率為93.33%;L值在1601-3200區(qū)間時,HDFN陽性率為93.75%;L值在>3201時,HDFN陽性率為100.00%;L值<200時,ABO-HDFN陰性率可達到100%.結論HDFN預判值L可作為對HDFN的臨床判定依據之一,可加快診斷治療時間,避免核黃疸等重型病的發(fā)生.作者陸瓊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金沙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劉曦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范亮峰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向東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38-940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HDFN

IgG抗-A/B

抗體

效價

出生天數

總膽紅素

hemolyticdiseaseofthefetusandnewborn

anti-A(B)IgGtiter

birthdate

totalbilirubin6.腰椎管狹窄減壓術與圍手術期輸血相關性的研究目的探討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圍手術期輸血的影響因素,明確輸血種類和輸血量的范圍,制定科學的干預措施,為建立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圍手術期輸血的評價模式提供依據.方法選取大連地區(qū)3家三級甲等醫(yī)院接受腰椎管狹窄減壓術患者386例,根據是否輸注異體血分為輸血組(139例)和未輸血組(247例);根據患者的輸血量將輸血組分為≤4U組和>4U組;根據輸血方式分為異體輸血組,自體輸血組和(自體+異體)輸血組.收集386例腰椎管狹窄減壓術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別、年齡、臨床診斷)、手術相關信息(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血常規(guī)(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凝血功能指標(包括術前、術中、術后)、患者轉歸情況(抗生素使用情況、住院天數、切口愈合情況)以及圍術期輸血種類和輸血量,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腰椎管狹窄減壓術患者圍手術期輸血比例為36.01%,患者平均用血量(4.9±2.95)U.輸血組和未輸血組在年齡、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前Hb、住院天數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輸血組中≤4U組和>4U組在手術時間和術中失血量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異體輸血組和自體輸血組在抗生素使用種類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異體輸血組、(自體+異體)輸血組、自體輸血組在其他轉歸情況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患者術中輸血量與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和術前血紅蛋白濃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01、0.176、-0.163,呈相關性(P<0.05).結論對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圍手術期輸血的影響因素有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和術前患者Hb,自體輸血組、異體輸血組和(自體+異體)輸血組在對患者術后轉歸方面基本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作者畢曉琳

(大連市血液中心,遼寧大連,116001);

李寧

(大連市血液中心,遼寧大連,116001);

范亞欣

(大連市血液中心,遼寧大連,116001);

王忠利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李玉忠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馬曉露(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高艷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

曲健

(大連醫(yī)科大學);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41-944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腰椎管狹窄減壓術

圍手術期輸血

影響因素

lumbarspinalstenosis

perioperativeperiod

bloodtransfusioninfluentialfactor7.人凝血酶原復合物治療乙型血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目的評價人凝血酶原復合物(PCC)治療乙型血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開放、自身對照設計,用目標值法評價PCC的有效性.試驗入組54例乙型血友病受試者,根據出血狀況和凝血因子水平不同,確定輸注的劑量,輸注后30min測定凝血因子Ⅸ效率值,24h觀察出血癥狀和體征改善,用藥結束后90d檢測凝血因子Ⅸ抗體及HBsAg、抗-HCV和抗-HIV.結果受試者首次輸注后30min,凝血因子Ⅸ活性由2.03%提高至29.49%±14.86%,輸注效率值為104.86%±34.45%;輸注后24h,出血癥狀和體征改善評分經研究者判定:“優(yōu)良”38.9%(21例)、“改善”61.1%(33例),總改善率為10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7%(2/54),均為輕度發(fā)熱,未見凝血因子Ⅸ抗體及新增病毒病例.結論輸注本公司生產的人凝血酶原復合物用于治療乙型血友病,其輸注效率值能達到良好水平,出血癥狀和體征的總改善率達到優(yōu)良水平,總體安全性良好.作者馬山(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東泰安,271000);張振(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東泰安,271000);高超(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東泰安,271000);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45-947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人凝血酶原復合物

乙型血友病

有效性評價

安全性評價

humanpro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ion

hemophiliaBeffectivenessevaluation

safetyevaluation8.非傳染性輸血不良反應快速鑒定法的應用分析目的分析研究非傳染性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原因,尋求快速診斷方法,為及時救治贏得時間,提高輸血療效.方法采用從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前、中、后三階段為“一體”的非傳染性輸血不良反應快速鑒定法,對濟源市2015年5月-11月發(fā)現發(fā)生的非傳染性輸血不良反應病例進行病因分析、不良反應類型診斷和后繼輸血策略指導,探討此快速鑒定法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結果發(fā)現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42例,其中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13例,過敏3例,過敏伴發(fā)熱3例,蕁麻疹5例,紅細胞同種免疫5例,HLA抗原同種免疫11例,鐵超負荷2例;5例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和3例過敏反應患者在后續(xù)輸血選擇洗滌紅細胞,未再發(fā)生不良反應.結論快速鑒定法能快速識別輸血不良反應臨床癥狀體征、分析診斷不良反應類型,盡早采取相應救治措施,是一種簡便、快捷和有效的鑒定方法,值得推廣應用.作者張素能

(濟源市中心血站,河南濟源,459000);

王欣欣

(濟源市中心血站,河南濟源,459000);

于冠秀

(濟源市中心血站,河南濟源,459000);

蘭炯采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48-95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輸血不良反應

快速鑒定法

HLA抗體

免疫性

鐵超負荷

adversetransfusionreaction

rapididentificationmethod

HLAantibody

immunity

ironoverload9.RhD陰性紅細胞臨床用血情況調查與分析目的了解供血醫(yī)院紅細胞臨床用量的血型分布特點,以指導血站RhD陰性血液庫存管理,保障臨床用血.方法調查2007-2015年本中心紅細胞類血液制劑臨床供應量,統(tǒng)計分析RhD陰性血用量特點、RhD陰性紅細胞臨床供應及調劑情況.結果2007-2015年本中心供應給臨床的紅細胞由2007年的78808U增長至2015年的121234.5U.9年間,RhD陰性紅細胞用量由509.5U增長至963U,年均增長率為8.88%;年度RhD陰性紅細胞用量所占比例為0.62%-0.79%(CV=9.9%),其中解凍紅細胞用量占9.9%-21.2%,臨床調劑量在4.4%-9.6%.結論本中心供應臨床的RhD陰性紅細胞用量比例高于RhD陰性人群分布比例,需進一步加強血站-醫(yī)院RhD陰性血液管理,合理調配RhD陰性血液資源.作者湯丁潔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項漢城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馮晨晨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周靜宇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71-973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紅細胞血型

RhD陰性紅細胞

臨床用血

血型分布

RBCbloodgroups

RhDnegativeblood

clinicaluseofbloodbloodgroupdistribution10.不明特異性抗體的血清學研究目的調查不明特異性抗體發(fā)生頻率、研究不明特異性抗體的實驗室特征及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方法回顧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實驗室所有醫(yī)院送檢患者的不規(guī)則抗體情況,對不規(guī)則抗體進行抗體鑒定并進行分類,并對特異性不明抗體進行追蹤復查和結果統(tǒng)計分析.結果2013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醫(yī)院送檢患者中檢出抗體772例,其中不明特異性抗體占16.9%(131例),僅比抗-E:25.9%(200例)及溫自身抗體:l8.2%(141例)少;131例不明特異性抗體.在抗體鑒定中78%的抗體與譜細胞反應中反應性細胞少于2個,89%的抗體反應強度低于1+;15例在隨后的檢測中出現新的變化;10例不明特異性抗體消失,1例增強,這其中有4例發(fā)展成新的抗體-3例抗-E,1例抗-C.結論不明特異性抗體在輸血前免疫血液學檢測中很常見,這些抗體呈多樣性,可能針對低頻抗原、非紅細胞抗原或者發(fā)展成為有臨床意義的特異性抗體.作者何鳴鏑

(武漢血液中心,湖北武漢,430030);

許婷婷

(武漢血液中心,湖北武漢,430030);

任明

(武漢血液中心,湖北武漢,430030);

江夢天

(武漢血液中心,湖北武漢,430030);

沈鋼

(武漢血液中心,湖北武漢,430030);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86-988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不明特異性抗體

抗體篩查

抗體鑒定

antibodiesofundeterminedspecificity(AUS)

antibodyscreeningantibodyidentification11.八種不同抗-D試劑檢測RhD的比較目的檢測不同抗-D試劑的檢出率.方法應用8種不同抗-D試劑檢測經IH1000全自動血型儀檢出的RhD抗原陰性132例標本.結果8種不同抗-D試劑檢出率無顯著性差異.結論目前全國各地的不同抗-D試劑質量均可.作者饒神宗

(武漢協和醫(yī)院輸血科,湖北武漢,430022);

李歸寧

(武漢協和醫(yī)院輸血科,湖北武漢,430022);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90-99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血型系統(tǒng)

輸血

RhD

bloodtypesystem

transfusion

RhDreagents12.南寧市降低互助獻血的調控措施及其初步成效目的探索降低互助獻血的調控措施之于無償獻血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意義.方法制定并實施南寧市2015年互助獻血調控措施,包括完善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無償獻血體系;優(yōu)化獻血環(huán)境,重塑獻血者對無償獻血工作的信心;創(chuàng)新無償獻血宣傳方式,提高市民獻血熱情;促進血站與醫(yī)院聯動,有效開源節(jié)流;加強血站內部管理,推進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等方法,觀察當年互助獻血對全市獻(采)血量的影響變.結果2015年7月-2016年6月與2014年7月-2015年6月比較,自愿無償獻血量:全血126420.75U,同比增長47.7%;血小板12991治療量,同比增張38.3%.全市359個單位團體參與獻血,同比增長16.9%,團體招募獻血者33943人次,同比增加55.6%,團體采血量47763.75U,同比增長67.1%;街頭獻血量78657U,同比增長38%;南寧市轄6縣無償獻血人數4036人次,同比增長57.6%,獻血量6147U,同比增長68.8%;400mL獻血率占比47.8%(57040/119332),同比增長6.7%;獻血者滿意度>97.2%,同比增長2.86%.互助獻血人數,互助獻血小板人數,互助獻全血量,互助獻血小板量均大大降低.結論完善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獻血體系;無償獻血作為1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齊抓共管、開源節(jié)流,才能夠有效降低互助獻血比例,促進自愿無償獻血健康發(fā)展.作者龐興旺

(南寧中心血站,廣西南寧,530007);

余梅

(南寧中心血站,廣西南寧,530007);

蘇相耿

(南寧中心血站,廣西南寧,530007);

李彬

(南寧中心血站,廣西南寧,530007);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93-996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互助獻血

自愿無償獻血

獻血人次

獻血量

調控措施

成效

@@13.全院級用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應用目的用血(輸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不僅是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五級以上的電子病歷系統(tǒng)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方法以輸血科工作業(yè)務流程以及臨床醫(yī)療質量控制過程中有關輸血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發(fā),從而實現輸血管理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避免了人工可能產生的差錯,保證了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和輸血科日常的工作效率.結果輸血科信息管理系統(tǒng)采用系統(tǒng)采用C/S體系結構,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采用Windows2003Advanced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采用Oracle,工作站操作系統(tǒng)采用WindowsXP,支持Windows10,開發(fā)工具為PowerBuilder9.0.結論在原有系統(tǒng)的基礎上,重新開發(fā)設計了智能化“全院級用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依托基于集成平臺、數據中心,實現將用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和LIS、HIS、護理信息管理系統(tǒng)、物資耗材系統(tǒng)、電子病歷EMR、手術麻醉系統(tǒng)之間的信息共享.并將腕帶及一維、二維條形碼技術應用到血液標識、掃描核對等環(huán)節(jié),從而實現輸血醫(yī)囑的閉環(huán)管理.作者卓星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安,355001);

劉麗英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安,355001);

馮燕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安,355001);

何曉熙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安,355001);

阮章元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安,355001);

黃成偉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安,355001);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51-1054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用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

血液閉環(huán)管理

系統(tǒng)設計

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inbloodtransfusion(IMSBT)

bloodclosedloopmanagement

systemdesign分類號R457.1欄目名稱輸血信息化14.成分血制備過程信息化系統(tǒng)建立與實現目的建立成分血制備過程、制備環(huán)境信息化系統(tǒng),確保在安全有效的環(huán)境下,制備的成分血符合國家質量要求,同時實現成分血制備過程記錄的可追溯性.方法采用物聯網方式,通過數據采集軟件監(jiān)控8個區(qū)域制備環(huán)境及10類關鍵設備,同時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及設備運行過程數據,生成的數據文件與血站標準化管理系統(tǒng)進行數據交互,形成成分血制備過程及環(huán)境溫濕度的數據信息鏈.結果8個區(qū)域制備環(huán)境溫濕度均在18-25℃作者王飛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李一鳴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李東鵬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54-1060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物聯網

成分血制備

溫濕度

信息化

電子記錄

血站標準化管理系統(tǒng)

internetofthings

bloodcomponentpreparation

temperatureandhumidity

informatization

electronicrecords

bloodbankstandardizedmanagementsystem分類號TP393.09欄目名稱輸血信息化15.分布式業(yè)務協同方式構建江蘇“血液云”平臺的技術與實踐江蘇省采用分布式業(yè)務協同模式構建了“血液云”聯網平臺,通過安全互聯網輪詢機制,實現在不進行大規(guī)模數據集中的情況下,進行省級采供血數據的實時共享和業(yè)務協同,為我省血站在血液安全、獻血服務、應急保障、業(yè)務監(jiān)控等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也為全國采供血系統(tǒng)提供了第一個省級實時聯網業(yè)務平臺應用的實例.作者葉小凡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徐軍

(蘇州市中心血站);

黃成垠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郭銘華

(揚州市中心血站);

孫俊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64-1065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血液信息系統(tǒng)

聯網平臺

業(yè)務協同

@@分類號TP393.09

R457欄目名稱輸血信息化16.寧波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與市級平臺特色寧波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統(tǒng)是浙江全省首家實現全市血液信息實時聯網的市級信息化平臺,系統(tǒng)從廣度和深度擴展了血液管理,廣度上實現了全市范圍聯網的血液管理,深度上實現了從采供血延伸到臨床用血的血液全過程管理.實現了全市血液管理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實現全市血液數據聯網共享和集中管理,實現從血管到血管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強化血液安全和保障臨床輸血安全,實現即時數據分析,并提供決策支持.作者徐紅

(寧波市中心血站,浙江寧波,315000);

黃凱

(寧波市中心血站,浙江寧波,315000);

施宏

(寧波市中心血站,浙江寧波,315000);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66-1068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血液管理信息系統(tǒng)

市級信息平臺

采供血業(yè)務

醫(yī)院聯網

衛(wèi)生行政管理平臺

采供血管理平臺

用血醫(yī)療機構管理平臺公眾服務平臺

血液數據中心

CDC數據同步

醫(yī)院臨床用血系統(tǒng)

@@分類號R457.1欄目名稱輸血信息化17.國內實驗室參加NRL血液篩查核酸檢測室間質評數據分析目的分析2012-2015年國內實驗室參加NRL血液篩查核酸檢測(NAT)EQAS數據,評估參評實驗室常用NAT篩查試劑對低濃度和極低濃度核酸陽性樣品的檢測能力.方法收集國內參評實驗室2012-2015年12次(3次/年)NRL血液篩查NATEQAS數據,對不正常結果及其原因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利用所有NRL參評實驗室的數據,分析中國市場上常見的NAT篩查試劑對低濃度和極低濃度HBVDNA、HCVRNA和/或HIV-1陽性樣品的檢出率.結果2012-2015年國內共有37家實驗室參加了質評項目,其中70.27%(26/37)來自血液中心,18.92%(7/37)來自中心血站和10.81%(4/37)來自公司.12次質評共有305家(次)實驗室提交了319個試劑檢測結果,其中45.77%(146/319)采用ProcleixTMTMA檢測,25.39%(81/319)采用cobasTaqScreenMPX或MPXv.2.0檢測,其余28.84%(92/319)為3種國產試劑檢測.90.49%(276/305)參評實驗室報告血清盤結果正確;6.89%(21/305)參評實驗室出現了不正常結果,包括假反應性結果(2.62%,8/305)、假陰性結果(3.28%,10/305)和數據輸入錯誤(1.64%,5/305).10家(次)參評實驗室共出現了11個假陰性結果,均來自于低濃度病毒載量樣品HBV(40-400)IU/mL、HCV40IU/mL或HIV-1250IU/mL.常用NAT篩查試劑對低濃度病毒載量樣品的檢出率為97.96%-100.00%,對極低濃度病毒載量樣品HBV(A)0.4IU/mL和HCV(1b)ⅡU/mL的檢出率分別為8.82%-89.19%和6.25%-34.27%.結論國內NAT血液篩查實驗室仍存在少數漏檢和假反應性的問題.NAT篩查試劑能有效檢出低濃度病毒載量樣品,部分試劑還能正確檢測極低濃度病毒載量樣品.參評實驗室通過參加EQAS活動,可以發(fā)現自身實驗室可能存在的問題、獲得更多試劑信息,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和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作者伍曉菲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賈堯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張博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莫琴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黃宇聞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

王迅

(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200051);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71-1075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血液篩查

核酸檢測

室間質量評價

輸血感染

實驗室

bloodscreening

NAT

externalqualityassessment

infectiontransmittedbytransfusion

laboratory分類號R446

R457.1欄目名稱輸血機構室間質量評價18.河北省三級綜合醫(yī)院輸血科輸血相容性檢測能力評價與分析目的通過對河北省三級綜合醫(yī)院輸血科輸血相容性檢測能力的考核評價,了解各三級醫(yī)院輸血科實驗室的檢測能力,進一步規(guī)范實驗操作和記錄書寫,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保障臨床輸血安全.方法河北省臨床用血質控中心指派專人現場發(fā)放考核樣本,對河北省42家三級綜合醫(yī)院輸血科輸血相容性檢測能力進行考核評價.考評項目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鑒定,受血者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5項.對回饋的實驗記錄表單進行評價與分析.結果ABO血型正定型、RhD血型鑒定、受血者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結果符合率均為100%;ABO血型反定型1號和3號樣本結果符合率為100%,2號樣本結果符合率為83.3%;部分醫(yī)院實驗人員缺乏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檢測項目有缺項,實驗記錄書寫欠規(guī)范.結論河北省各三級綜合醫(yī)院輸血科輸血相容性檢測能力還有待提高,應加強培訓,規(guī)范記錄書寫,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作者趙倩

(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0);

王振雷

(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0);

戚海

(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0);

石翠英

(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0);

何路軍

(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0);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81-1082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輸血安全

輸血相容性檢測

三級綜合醫(yī)院

bloodtransfusionsafety

bloodtransfusioncompatibilitytestinggrade-Ⅲgeneralhospital分類號R457.1+1欄目名稱輸血機構室間質量評價19.RhD、RhCE、RhAG3種蛋白的分子結構及其關系Rh血型系統(tǒng)是人類最復雜和最重要的血型系統(tǒng)之一,它包含了數量龐大的致敏原,可導致嚴重的新生兒溶血病.我們目前已知的基因克隆和功能性的證據表明,Rh蛋白(RhD和RhCE)是Rh血型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2種蛋白,不僅是許多抗原以及表型的分子基礎,還是一類涉及氨轉運的膜蛋白.RhAG蛋白作為Rh相關糖蛋白,可以輔助Rh蛋白錨定在紅細胞膜上,影響RhD抗原的表達;同時它還可以結合Rh蛋白形成復合體,參與紅細胞膜上氨的跨膜轉運.本文綜述了RhD、RhCE、RhAG3種蛋白的分子結構,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進展.作者包汝娟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

崔穎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

魏華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

穆士杰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輸血科,陜西西安,710038);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1083-1085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RhD

RhCE

RhAG

RhD

RhCE

RhAG20.凍干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實驗研究目的了解血小板在凍干前、后功能活性的變化.方法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凍干復水(再水化)血小板及未冷凍干燥血小板胞膜CD61、CD62p、PAC-1的分子表達,評價凍干復水后血小板活化狀態(tài);應用血小板聚集儀檢測通過誘導劑瑞斯托霉素、二磷酸腺苷誘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析凍干血小板復水后血小板聚集率變化.結果血小板凍干保護劑滲透壓值為(2055.6±123.8)mOSmol/kg;凍干前及復水后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分別為15.50±3.05、18.29±0.55,MPV(fL)分別為9.01±1.84、8.63±0.58;凍干血小板復水回收率(%)為81.57±12.57;冷凍前及復水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別為34.30±33.14、22.10±23.25;冷凍前及凍干復水后血小板胞膜CD61分子表達(%)分別為43.17±13.55、48.64±13.24,CD62p分子表達(%)分別為17.34±6.47、9.79±4.48,PAC-1分子表達(%)分別為4.92±6.32、4.22±4.64.結論冷凍前及復水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變化甚微,凍干復水后血小板仍具仍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冷凍前及凍干復水后血小板胞膜CD61、CD62p和PAC-1分子表達略有變化(P>0.05).作者吳學忠

(安徽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合肥230032安徽省血液中心);

金惠新

(安徽省血液中心);

李素萍

(安徽省血液中心);

呂蓉

(安徽省血液中心);

王震

(安徽省血液中心);

郭曉婕

(安徽省血液中心);

胡曉玉

(安徽省血液中心);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878-88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血小板

凍干

復水

聚集功能

活化

胞膜分子

最大聚集率

platelets

freeze-drying

aggregatingfunctionactivation21.核心抗體陽性合格獻血者隱匿性乙肝病毒感染分子生物學特性及追蹤結果的研究目的了解我國核心抗體陽性合格獻血者隱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情況,分析血清學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對HBsAg(-)、NAT檢測無反應性的合格獻血者血漿,進行乙肝兩對半檢測和anti-HBs定量檢測,對核心抗體陽性標本進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PC區(qū)及S區(qū)巢式PCR擴增,對擴增結果陽性產物純化后進行基因測序及序列分析,同時進行QPCR定量檢測.對HBVDNA陽性的獻血者進行追蹤檢測和分析.結果在1033名合格獻血者中,抗-HBc(+)占47.4%,陽性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P<0.001),30歲以下年齡組為32.6%而到50歲以上年齡組為為69.8%.777/1033為抗-HBs(+),占75.2%.在抗-HBc(+)人群中共檢出14例HBVDNA(+),其中7例抗-HBs滴度在100IU/L以上,在抗-HBc(+)合格獻血者中OBI陽性率為2.86%.8/14例OBI為B型,1例為C型.7/14能追蹤的標本中,1例發(fā)現抗-HBe血清轉換為陽性.所有追蹤標本的病毒均變成檢不出.5例BCP/PC區(qū)序列發(fā)生突變,3例S區(qū)氨基酸變異.結論經HBsAg及NAT檢測合格的抗-HBc(+)獻血者,其血液中仍有一定幾率含有HBVDNA,存在經輸血傳播病毒的威脅,提示在乙肝高流行地區(qū)需進一步提高核酸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必要時可增加抗-HBc的檢測.作者葉賢林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李彤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孫淑君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許曉絢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杜鵬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曾勁峰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朱為剛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楊寶成

(深圳市血液中心,廣東深圳,518035);

黎誠耀

(南方醫(yī)科大學生物技術學院);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890-894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獻血者

隱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核心抗體

HBVDNA

blooddonors

occulthepatitisBinfection

corehepatitisBantibodies

HBVDNA22.核黃素光化學法病毒滅活對新鮮血漿活性影響的探討目的探討核黃素光化學法病毒滅活對新鮮血漿活性的影響,為臨床合理應用病毒滅活血漿提供理論參考依據.方法收集血液中心提供的健康獻血者新鮮血漿樣本100份.以核黃素光化學法對100份新鮮血漿進行病毒滅活,分別檢測100份血漿樣本在病毒滅活處理前后的APTT、FIB、總蛋白(Tg)和FⅧ含量.將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新鮮血漿在核黃素光化學法病毒滅活后與未作病毒滅活處理相比較,APTT時間延長14.93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IB含量減少0.94m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g含量減少3.39g/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Ⅷ含量減少0.26IU/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核黃素光化學法病毒滅活在滅活病毒、提高輸血安全的同時導致血漿中活性成分有一定程度降低,臨床上在應用滅活血漿時應注意適當增加血漿用量以提高血漿輸注療效.作者高志峰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輸血科,湖北武漢,430022);

胡麗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輸血科,湖北武漢,430022);

陳鳳花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輸血科,湖北武漢,430022);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18-919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核黃素光化學法

病毒滅活

血漿

療效

Riboflavinphotochemicaltreatment

virusinactivation

plasma

qualityoftransfusion23.MICA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的相關性研究目的研究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Ⅰ類鏈相關蛋白A(MICA)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的相關性.方法采用PCR-SBT方法分別對85例確診為乳腺癌的患者和100例健康獻血者的MICA基因外顯子2-6的多態(tài)性進行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對病例組與對照組的MICA等位基因分布頻率進行差異的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乳腺癌患者MICA*010:01基因頻率((27.6%vs12%,Pc<0.05,OR=2.802[CI:1.628-4.823])和MICA*049基因頻率(10%vs2.0%,Pc<0.05,OR=5.444,[CI:1.795-16.513])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MICA*008:01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7.1%vs36%,Pc<0.05,OR=0.366,[0.223-0.59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MICA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的發(fā)病存在相關性,MICA*010:01,MICA*049可能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而MICA*008:01則可能是保護性基因.作者馮智慧

(青島市中心血站輸血醫(yī)學研究所,山東青島,266071);

遲曉云

(青島市中心血站輸血醫(yī)學研究所,山東青島,266071);

胡彬

(青島市中心血站輸血醫(yī)學研究所,山東青島,266071);

吳振軍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焦淑賢(青島市中心血站輸血醫(yī)學研究所,山東青島,266071);刊名中國輸血雜志

2016年29卷09期

920-922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BloodTransfusion關鍵詞PCR-SBT

MICA

多態(tài)性

乳腺癌

PCR-SBT

MICAallele

polymorphism

breastcancer24.大數據時代的輸血質量管理質量管理是輸血醫(yī)學實踐的保障,國際上大數據已被應用于血液質量管理實踐中,尤其是輸血鏈監(jiān)測的Haemovigilance(HV)系統(tǒng)、監(jiān)測和評估血液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質量指標(下簡稱QI)收集、分類、處理過程,以及可在不同機構之間比較質量、服務、執(zhí)業(yè)過程,實現最佳實踐的標桿化管理等輸血質量管理工具,都離不開數據的日益積累。大數據對輸血質量管理的糾正和持續(xù)改進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大數據將影響輸血質量管理理念和要素的變遷。從ISO系列到GMP,大數據幫助精確定位每個質量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控制要點,預防差錯發(fā)生;大數據思維模式的引入和運用,必將輸血質量管理擴展成為包括獻血者、采供血機構、醫(yī)院、受血者以及不同層面公眾在內的更廣泛范疇和更細致環(huán)節(jié)的管理。作者張莉

(100088,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

邱艷

(100088,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13-516,521頁

關鍵詞輸血

質量管理

大數據25.1例部分D表型孕婦抗-D及基因型分析目的:分析1例孕婦抗-D同種免疫反應及部分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分別采用鹽水法和微柱凝膠卡法檢測RhDCcEe抗原,以及常規(guī)血清學試管法和凝膠卡法鑒定孕婦血清抗-D抗體及其效價,通過檢測RHD基因的10個外顯子、RHD基因合子型,以及測定D抗原12個表位鑒定部分D表型。結果該個體鹽水法測定為dCcee,但微柱凝膠卡法檢測為DCcee表型,RHD基因外顯子檢測缺失第3~6外顯子,合子型測定為D/d,D抗原表位分析顯示缺失大部分D表位,提示該個體為部分D表型DVI-III型,基因型為DVICe/dce;孕婦血清抗-D抗體第20周第1次檢測為陽性,效價為1∶32,至生產前為1:64,產后確認為Rh(D)新生兒溶血病,生下一子為Rh陽性。結論部分D表型DVI-III型過往國內亦有報道發(fā)生抗-D同種免疫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我國漢族DVI-III型多見,產前檢查時須防漏檢。作者黨鑫堂

(518035,廣東省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吳筱瑩

(深圳市血液中心);

王學東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伍昌林

(518035,廣東省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朱奕

(518035,廣東省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李妙珊

(518035,廣東省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邵超鵬

(518035,廣東省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21-523,527頁

關鍵詞Rh血型

D抗原

部分D型

抗-D

Rhbloodgroup

Dantigen

PartialD

Anti-DAntibody分類號R457.1+1欄目名稱血型分子生物學26.Rh(D)變異體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目的: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鑒定3例患者Rh(D)變異體的基因型。方法Rh血型血清學試驗采用標準血清學實驗方法;采用PCR-SSP法擴增RHD基因的啟動子、外顯子、內含子及RHCE基因;采用PCR-RFLP法鑒定RHD基因的雜合性。結果這3例患者血清學檢測結果均為Rh(D)變異體。PCR-SSP結果表明3例均具有融合等位基因RHD*D-CE(3-6)-D,為RHD*DVI.3;RHD基因合子型為RHD+/RHD-雜合型;RHCE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為RHCE*Ccee。3例患者RH基因型為CDVIIIIe/cde。結論基因分型對于Rh(D)變異體的鑒定是一種有效方法。作者肖建宇

(江蘇省血液中心,南京,210042);

李平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陸樂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王樹亞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黃成垠

(江蘇省血液中心,南京,210042);

陳青

(江蘇省血液中心,南京,210042);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24-527頁

關鍵詞Rh血型

RHD基因

Rh(D)變異體

基因分型

Rhbloodgroup

RHDgene

Rh(D)variant

Genotype分類號R457.1+1

R392.11欄目名稱血型分子生物學27.ICU住院患者臨床輸血調查目的:了解本院ICU患者血液成分的輸注情況、輸注量、合理性以及轉歸(好轉、惡化、死亡)。方法回顧性調查2015年6~12月本院274例接受血液成分輸注的ICU患者病歷資料,對輸血情況、輸血指征、實驗室檢測、療效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①274例重癥輸血患者中,91.2%(250/274)、87.2%(239/274)、2.6%(7/274)、5.8%(16/274)分別輸注了紅細胞、血漿、冷沉淀、血小板。紅細胞輸注量以心胸外科、消化道出血、產后大出血居多,占輸紅細胞患者的61.2%(153/250)。Hb>100g/L和Hb在70~100g/L的紅細胞輸注率分別為15.3%(42/274)、29.5%(81/274),Hb<70g/L輸注紅細胞的僅占輸血患者的46.4%(127/274),紅細胞輸注不夠合理。②進入ICU時,89.1%(213/239)的患者PT、APTT、Fib結果低于正常,PLT值均<50×109/L,血漿、血小板和冷沉淀輸注基本合理。③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患者紅細胞輸注量隨之增加,患者的病死率與患者輸血量無明顯關系。結論ICU患者大多以血液成分聯合輸注為主,以輸注2種血液成分的居多,血漿輸注基本合理,冷沉淀及血小板輸注合理,紅細胞輸注合理性有待提高?;颊叩妮斞颗c病死率無明顯關系,與ICU住院和住院總時間有關?;颊叩念A后與本身所患疾病和并發(fā)癥等多種因素有關。作者李紅梅

(629000,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輸血科);

王遠杰

(629000,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輸血科);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28-530,531頁

關鍵詞重癥患者

血液成分輸注

輸血指征

轉歸

合理性

Severepatients

Bloodcomponenttransfusion

Evidenceofbloodtransfusion

Theoutcome

Rationality分類號R457.1欄目名稱臨床輸血28.開放性和限制性輸血策略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老年患者預后的影響目的:探究髖關節(jié)置換術老年患者行開放性和限制性輸血策略對預后的影響。方法對梅州市人民醫(yī)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280例老年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術中使用的不同輸血策略分成2組,行開放性輸血策略的134例患者設為對照組,行限制性輸血策略146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比2組髖關節(jié)功能、術后并發(fā)癥、臨床指標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在術后3、7、15dHarris評分均改善的基礎上,改善幅度更顯著(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37%比對照組17.16%低,臨床指標(紅細胞輸注率、輸血前后Hb水平、羥乙基淀粉輸注量)均比對照組優(yōu),且總體健康評分(80.02±13.60)比對照組(64.37±13.01)更優(yōu)(P<0.05)。結論髖關節(jié)置換術老年患者行限制性輸血策略效果顯著,有利于優(yōu)化臨床指標,提高髖關節(jié)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作者韓文導

(514000,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yī)院);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31-533頁

關鍵詞髖關節(jié)置換術

老年

開放性輸血

限制性輸血分類號R687.4

R457.1欄目名稱臨床輸血29.血液溫度對白細胞過濾效果的影響目的:了解不同血液溫度對白細胞過濾的影響。方法使用一次性去白細胞濾器血袋采集抗凝全血,按過濾前血液檢測溫度的高低分成3組,第1組血液溫度8℃±2℃,采集后放置2℃~6℃冰箱3h以上取出后立即過濾;第2組血液溫度14℃±2℃,為血液從2℃~6℃冰箱取出后放置室溫(24℃)30min后過濾;第3組血液溫度24℃±2℃,血液采集后一直放置室溫4h以上過濾。測定各組過濾前后白細胞數、過濾時間和過濾后的紅細胞膜滲透脆性,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各組濾過時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剩余白細胞數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紅細胞膜脆性試驗于2℃~作者鄭東

(222001,江蘇省連云港市中心血站);

張健

(222001,江蘇省連云港市中心血站);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37-538,539頁

關鍵詞白細胞過濾

溫度

白細胞

紅細胞膜脆性

Leukocytefiltration

Bloodtemperature

Whitebloodcell

Erythrocyteosmoticfragility分類號R331.1+42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0.建立有效機制降低血液報廢目的:探討血站如何建立有效降低不合格血液報廢的機制。方法通過建立多種考核機制和嚴格采供血過程管理,如加強獻血前健康宣傳、健康征詢和獻血前篩查,規(guī)范設備管理、標準化操作,加強考核等,有效降低血液檢測不合格率、非常規(guī)報廢率和血液總報廢率。結果通過建立有效機制,中心在血液采集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血液檢驗不合格報廢率和血液總報廢率持續(xù)下降。結論建立有效機制可大幅減低血液報廢率,特別是檢測不合格、人為責任造成的血液報廢,提高血液資源的利用度。作者周靜宇

(江蘇省血液中心,南京,210042);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39-540,541頁

關鍵詞血液

報廢

機制分類號R457.1+2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1.合理備血在心臟外科手術中的探討目的:通過分析心臟外科503例手術患者的備血和用血狀況,旨在為醫(yī)院輸血科提供合理備血的依據。方法統(tǒng)計2014年1~12月間本院心臟外科各病種及患者年齡、備血人數、備血量、備血成分、用血人數、用血量、用血成分等。結果紅細胞懸液和血漿的用血人數占備血人數的百分比僅為60.64%和59.05%,這兩種成分的用血量占備血量的百分比分別為86.13%和79.35%,紅細胞懸液有30.49%、血漿有29.29%的個體用血量超出備血量,超出的量1~5倍不等。結論依據各血液成分用血可能性和實際用血間的相關性和差異,制定合理的庫存量和備血方案,既要保證手術和緊急救治用血,又要保證安全用血和節(jié)約血液資源。作者洪毅

(710075,陜西省西安高新醫(yī)院輸血科);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41-544頁

關鍵詞備血

輸血

血液安全

合理庫存

Bloodpreparation

Bloodtransfusion

Bloodsafety

Reasonablestorage分類號R457.1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2.遼寧地區(qū)某醫(yī)院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研究目的:分析遼寧地區(qū)某醫(yī)院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點。方法對本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住院患者36124份標本進行ABO、Rh血型鑒定。結果ABO血型分布分別為A27.63%、B32.23%、O29.55%、AB10.59%;血型頻率特征B>O>A>AB(3.2:2.9:2.7:1.0),屬華北型,符合北方地區(qū)正常人血型分布特點;RhD陰性血型頻率為0.49%;RhD+、RhD-人群及不同性別在ABO血型分布中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hD+和RhD-人群在C、E抗原表型分布中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RhD+中C+E-表型比例最高,而在RhD-中C-E-表型比例最高;在RhD+和RhD-血型人群中,不同性別人群在C、E抗原表型分布中總體概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B和O血型人群中,不同性別人群在C、E血型表型分布中總體概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A和AB血型人群中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參照某醫(yī)院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點,制定合理安全的用血計劃和血液預警機制,對臨床安全輸血具有重要意義。作者歐陽旭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周雪瑩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郭穎(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潘淑敏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于笑難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49-551頁

關鍵詞血型分布

用血計劃

血液預警

安全輸血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3.不同采集模式單采血小板后獻血者外周血小板計數的變化情況目的:探討利用間隔采集與連續(xù)采集模式行單采血小板采集后,對獻血者外周血小板(PLT)的影響。方法選擇自愿進行單采血小板獻血者54例,將其分為2組,分別行間隔采集模式(2U/次→1U/次→2U/次)與連續(xù)采集模式(2U/次),對兩組對象采集前、后以及采集后12個月的平均血小板體積(MPV)、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變化進行分析。結果連續(xù)模式2次單采前PLT水平低于間隔模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連續(xù)模式采集12個月后,MPV、P-LCR、PDW與間隔模式比較,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連續(xù)模式BMI≥24高于間隔模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采血小板采集應結合捐獻者的PLT與BMI等指標進行綜合考慮,若捐獻者BMI≥24,建議采取間隔采集模式。作者方春梅

(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血站);

阮忠

(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血站);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52-553,554頁

關鍵詞間隔采集模式

連續(xù)采集模式

單采血小板采集

外周血小板

Intervalsampling

Continuoussmpling

Singlecollectionofplatelets

Peripheralplatelet分類號R457.1+2

R331.1+43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4.不同方法制備新鮮冰凍血漿對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的影響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制備新鮮冰凍血漿對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纖維蛋白原(Fg)和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90份本中心2014年3~6月自愿獻血者400ml全血,按照不同制備流程分成3組,第1組全血濾除白細胞過濾新鮮冰凍血漿(freshfrozenplasma,FFP),經病毒滅活后制備冷沉淀因子;第2組全血分離FFP,經病毒滅活后制備冷沉淀因子;第3組全血白膜法制備濃縮血小板分離FFP,經病毒滅活后制備冷沉淀因子。采用水浴融化法,隨機抽取冷沉淀90份,取小辮5~10cm,經37℃水浴融化后留取標本2~3ml,測定Fg,FⅧ含量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3組中Fg(mg/袋,200mlFFP制備)含量分別為:161.3±29.6,168.5±33.9,156.6±36.5;FⅧ(IU/袋,200mlFFP制備)為122.4±34.9,131.5±30.2,101.9±21.7;抽檢3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g、FⅧ含量合格率分別為91.2%、94.3%、80.9%,均達到要求。抽檢結果顯示第2組Fg、FⅧ含量最高,抽檢合格率達94.3%;3組質量抽檢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組>1組>3組;3種制備方法組間Fg、FⅧ作者潘淑敏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郭穎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陳勝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

于笑難

(110016,遼寧省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輸血科);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54-555,556頁

關鍵詞冷沉淀

凝血因子

質量控制

回顧性分析分類號R457.1+4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5.15959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分析目的:對術前及輸血前患者進行感染性指標檢測和分析,了解患者感染情況以避免醫(yī)療糾紛,并為醫(yī)院感染控制提供必要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術前及輸血前患者15959例,所有患者樣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及蒼白密螺旋體抗體(抗-TP)檢測。結果在15959例患者中,1630例HBsAg陽性,陽性率10.21%,為4項指標中最高。消化肝病科是肝炎的高發(fā)科室,HBsAg和抗-HCV陽性率分別為34.59%和8.72%?;旌细腥疽訦BsAg合并TP感染最高,構成比為43.37%,HIV合并HBsAg感染1例,合并TP感染2例。不同性別患者感染性指標中,除抗-HCV,其他3項指標顯示不同性別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患者進行術前和輸血前感染性指標的檢測不僅可為醫(yī)療糾紛提供證據,而且可為預防和減少醫(yī)院感染和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提供管理依據,對患者和醫(yī)療機構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者陳姍(湖北省第三人民(中山)醫(yī)院輸血科,武漢,430033);歐陽春(湖北省第三人民(中山)醫(yī)院輸血科,武漢,430033);李麗娟(湖北省第三人民(中山)醫(yī)院院感科,武漢,430033);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62-564頁

關鍵詞輸血

感染性疾病

職業(yè)暴露

醫(yī)院感染

Bloodtransfusion

Infectiousdisease

Occurrenceexposure

Nosocomialinfection分類號R457.1

R446.11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6.二八法則在醫(yī)生用血評價管理中的應用目的:探討在輸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欠發(fā)達的情況下,運用二八法則進行醫(yī)生用血評價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9月86份輸血病歷及輸血申請單等資料,找出導致80%不合格項次的項目,并通過改善這些項目,對比因素改善前后住院手術平均紅細胞用量、平均血漿用量和住院用血總量的變化和評估二八法則在醫(yī)生用血管理中的有效性。結果輸血申請單審核率從27.9%上升到88.0%,輸血適應證合格率從79.1%上升到93.3%,病程記錄合格率從83.7%上升到88.5%。住院手術平均紅細胞用量從0.16U下降到0.13U,平均血漿用量從0.07U下降到0.06U。在出院人數增長11.8%和住院手術例數增長9.3%情況下,住院用血總量下降14.9%。結論利用二八法則,重點解決醫(yī)生用血評價管理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醫(yī)生用血評價管理、節(jié)約用血、促進科學合理用血是行之有效的。作者劉紅偉

(511500,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輸血科);

鐘國權

(511500,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輸血科);

林金端(511500,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刊名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年18卷06期

565-567,568頁

關鍵詞二八法則

申請單審核率

合理用血

用血評價

80/20rule

Bloodtransfusionapplicationformrate

Reasonablebloodtransfusion

Bloodtransfusionevaluation分類號R457.1+2欄目名稱臨床輸血37.西安地區(qū)女性獻血者HLA抗體篩查分析目的:對西安地區(qū)部分女性獻血者的HLA抗體進行檢測并分析,為提高輸血的安全性提供實驗數據。方法隨機收集女性無償獻血者標本202份,采用ELISA技術對HLA-Ⅰ類、-Ⅱ類抗體進行檢測;并對有無妊娠史的獻血者HLA抗體產生的差異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202例女性獻血者中,37例HLA抗體陽性(18.3%)。有妊娠史女性獻血者HLA抗體陽性率(30.9%)明顯高于無妊娠史女性獻血者(3.3%),且隨著妊娠次數的增加,HLA抗體產生的機率升高。但是有無妊娠史與HLA抗體產生類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