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4《二十四史》選篇2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讑J字休文,會稽山陰人也。曾祖琇之,齊左民尚書、吳興太守。祖臶,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父稚孫,梁寧遠枝江公主簿、無錫令。奐數(shù)歲而孤,為叔父虔孫所養(yǎng)。好學,善屬文,經(jīng)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國劉顯時稱學府,每共奐討論,深相嘆服,乃執(zhí)奐手曰:“昔伯喈墳素悉與仲宣,吾當希彼蔡君,足下無愧王氏。”所保書籍,尋以相付。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縶或薦奐于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時景軍士悉恣其兇威,子鑒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見者,莫不卑俯屈折,奐獨敖然自若,無所下。或諫奐曰:“當今亂世,人思茍免,獯羯無知,豈可抗之以義?”奐曰:“吾性命有在,雖未能死,豈可取媚兇丑,以求全乎?”時賊徒剝掠子女,拘逼士庶,奐每保持之,得全濟者甚眾。高祖受禪,遷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舊為大郡,雖經(jīng)寇擾,猶為全實,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奐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單船監(jiān)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郡中大悅,號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綺,見奐居處素儉,乃餉衣一襲,氈被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何為不能辦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獨享溫飽耳。勞卿厚意,幸勿為煩?!背?世祖在吳中,聞奐善政,及踐祚,征為御史中丞,領揚州大中正。奐性剛直,善持理,多所糾劾,朝廷甚敬憚之。深達治體,每所敷奏,上未嘗不稱善,百司滯事,皆付奐決之。遷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中書舍人,掌詔誥,揚、東揚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尋為五兵尚書,常侍、中正如故。時世祖不豫,臺閣眾事,并令仆射到仲舉共奐決之。及世祖疾篤,奐與高宗及仲舉并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等入侍醫(yī)藥。世祖嘗謂奐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須長君。朕欲近則晉成,遠隆殷法,卿等須遵此意?!眾J乃流涕欺欷而對曰:“陛下御膳違和,痊復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躋,安成王介弟之尊,足為周旦,阿衡宰輔,若有廢立之心,臣等愚誠,不敢聞詔?!笔雷嬖?“古之遺直,復見于卿?!碧炜翟?乃用奐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節(jié)選自《陳書》)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縶/或薦奐于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
B.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縶/或薦奐于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
C.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縶/或薦奐于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
D.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縶或薦奐于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孤:指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也用作古代帝王的自稱,先秦時一般為諸侯王自稱。
B.受禪:中國古時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皇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
C.二千石:漢代官秩,又為縣令的通稱。漢制,縣令俸祿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D.踐祚:走上阼階主位。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也指帝王即位,登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奐才幾歲時就成了孤兒,但他愛好學習,善于寫文章,涉獵通曉經(jīng)書史籍諸子百家的著作,當時號稱學問淵博的劉顯也佩服他。
B.叛賊統(tǒng)帥侯子鑒是侯景的心腹親信,朝廷官員見到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奐傲然自若,不愿取媚于兇暴丑惡之人,保持自己的氣節(jié)。
C.永定二年,孔奐擔任晉陵太守,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兒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所得的官俸,也分送救濟孤兒寡婦,郡中稱他為"神君"。
D.孔奐性情剛直,世祖病重時,認為天下的事務重大,有廢除皇太子另立繼承人的想法,孔奐積極支持,世祖稱他有直道而行的遺風。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時賊徒剝掠子女,拘逼士庶,奐每保持之,得全濟者甚眾。(2)深達治體,每所敷奏,上未嘗不稱善,百司滯事,皆付奐決之。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裴粲傳裴粲字文亮。沉重善風儀,頗以驕豪為失。高陽王雍曾以事屬粲,粲不從,雍甚為恨。雍為州牧,粲往修謁,雍含怒待之。粲神情閑邁,舉止抑揚,雍目之不覺解顏。及坐定,謂粲曰:“相愛舉動,可更為一行?!焙笫雷诼勽由谱詷酥?欲觀其風度,忽令傳詔就家急召之,須臾之間,使者相屬,合家愜懼,不測所以,粲更恬然,神色不變。世宗嘆異之。時仆射高肇以外戚之貴,勢傾一時,朝士見者咸望塵拜謁。粲候肇,惟長揖而已。及還,家人尤責之,粲曰:“何可自同凡俗也?!庇衷勄搴油鯌?下車始進,便屬暴雨;粲容步舒雅,不以沾濡改節(jié)。懌乃令人摶蓋覆之,嘆謂左右曰:“何代無奇人!”性好釋學,親升講座,雖持義未精,而風韻可重。但不涉經(jīng)史,終為知音所輕。前廢帝初,征為中書令。后正月晦,帝出臨洛濱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還節(jié)美圣駕出游臣幸參陪從豫奉燕樂不勝忻戴敢上壽酒帝曰:“昔歲北海入朝,暫竊神器,具聞爾日卿戒之以酒。今欲使我飲,何異于往情?”粲曰:“北海志在沉湎,故諫其所失。陛下齊圣溫克,臣敢獻微誠?!钡墼?“實乃寡德,甚愧來譽?!比詾槊?。出帝初,出為膠州刺史。屬時亢旱,士民勸令禱于海神。粲憚違眾心,乃為祈請,直據(jù)胡床,舉杯而言曰:“仆白君。”左右云:“前后例皆拜謁。”粲曰:“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安有方伯而致禮海神也?”卒不肯拜。時青州叛賊耿翔受蕭衍假署,寇亂三齊。粲唯高談虛論,不事防御之術。翔乘其無備,掩襲州城。左右白言賊至,粲云:“豈有此理!”左右又言已入州門,粲乃徐云:“耿王可引上廳事,自余部眾且付城外。”其不達時變如此。尋為翔所害,送首蕭衍,時年六十五。(選自《魏書·列傳第五十九》,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項是(
)
A.帝出臨洛濱/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還節(jié)美/圣駕出游/臣幸參陪從/豫奉燕樂/不勝忻戴/敢上壽酒/
B.帝出臨/洛濱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還節(jié)美/圣駕出游/臣幸參陪從/豫奉燕樂/不勝忻戴/敢上壽酒/
C.帝出臨洛濱/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還節(jié)美/圣駕出游/臣幸參陪從/豫奉燕樂/不勝忻戴/敢上壽酒/
D.帝出臨洛濱/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還節(jié)美/圣駕出游/臣幸參陪從豫/奉燕樂/不勝忻戴/敢上壽酒/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釋學”,即佛學,指的是對古印度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經(jīng)典與佛陀學說的研究。
B.“經(jīng)”,指古代社會中的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教條;“史”是指歷史典籍。
C.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一稱“晦”,十五稱“望”,十六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則稱“朔”。
D.“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古人認為它們與我國的四條大河對應,故名。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裴粲驕傲豪放,又風度雅致。他拒絕給高陽王元雍辦某事,結果元雍懷恨在心;他拜謁元雍時顯得閑適灑脫,讓元雍怒顏漸消。
B.裴粲臨事鎮(zhèn)定,又不慕權貴。面對皇帝突然下令傳詔到他家的緊急召見,他怡然置之;面對仆射髙肇的高貴的外戚身份,他僅拱手作揖。
C.裴粲能言善辯,得皇帝歡心。他陪同皇帝出宮游覽洛水之濱時奉敬賀酒,面對皇帝質疑不勸北海喝酒,他機靈應對,終于獲得皇帝獎賞。
D.裴粲性格固執(zhí),又高談闊論。主持祈禱海神時,他沒有采納身邊侍候的人所說的按照慣例前后都要拜謁海神的建議,最終也沒有拜謁海神;耿翔偷襲州城時,他不做任何防御。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及坐定,謂粲曰:“相愛舉動,可更為一行?!?2)懌乃令人持蓋覆之,嘆謂左右曰:“何代無奇人!”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邢卲,字子才,河間鄭人。少在洛陽,會天下無事,與時名勝專以山水游宴為娛,不暇勤業(yè)。嘗因霖雨,乃讀《漢書》,五日略能遍記之。后因飲謔倦,方廣尋經(jīng)史,五行俱下,一覽便記,無所遺忘。年未二十,名動衣冠,諸人方之王粲。
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蟲之美,獨步當時。每一文初出,京師為之紙貴,讀誦俄遍遠近。于時袁翻與范陽祖瑩位望通顯,文筆之美,見稱先達,以卲藻思華贍,深共嫉之。嘗有一貴勝初受官,大集賓食,翻與卲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為讓表。遂命卲作之。翻甚不悅,每告人云:“邢家小兒嘗客作章表,自買黃紙,寫而送之?!眳p恐為翻所害,乃辭以疾。太昌初,敕令恒直內省,給御食,令覆按尚書門下事,凡除大官,先問其可否,然后施行。
卲率情簡素,內行修謹,兄弟親姻之間,稱為雍睦。博覽墳籍,無不通曉,晚年尤以《五經(jīng)》章句為意,窮其指要。吉兇禮儀,公私諮稟,質疑去惑,為世指南。每公卿會議,事關典故,邵援筆立成,誣引該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頃。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有齋不居,坐臥恒在一小屋。果餌之屬,或置之梁上,賓至下而共啖。天姿質素,特安異同,士無賢愚,皆能顧接,對客或解衣覓虱,且與劇談。有書甚多,而不甚讎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子大寶,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不識字焉。(節(jié)選自《北齊書·邢卲傳》)【注】①責勝:尊貴而有權勢者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
B.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
C.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
D.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穿的服裝這里指縉紳、土大夫。
B.文筆,南北朝時稱有韻之文為文,無韻之文為筆,后來泛稱文章為文筆。
C.敕令,即指帝王所發(fā)布的命令、法令。有時也稱太后太子發(fā)布的詔令。
D.孽子,婢妾所生的兒子,舊指所謂庶出之子,庶孽之子即非嫡親之子。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邢卲天資聰慧。少時貪玩不用功讀書,曾因連日陰雨才讀《漢書》,但五天就能基本記誦。閱覽五行齊下,一遍就記住,世人把他比作王粲。
B.太昌初年,邢卲身居要位深受浩蕩皇恩。在內省上班,生活和政治待遇優(yōu)厚,朝廷凡是任免大小官職,都要征求他的意見,然后才辦理。
C.邢卲秉性簡易樸素,博覽典籍,通曉事務,有關吉兇禮儀的事情,無論公家私人都向他咨詢請示,他對疑難的解答,成為人們做事的指南。
D.邢御生性曠達不拘小節(jié),不講究威儀,果實糕餅之類,有時放在小屋梁上,與客人取下共享,有時面對客人解開衣服捉虱子,仍談笑風生。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蟲之美獨步當時。(2)每公卿會議事關典故卲援筆立成證引該洽。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趙剛字僧慶,河南洛陽人也。起家奉朝請。累遷鎮(zhèn)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歷大行臺郎中、征東將軍,加金紫階,領司徒府從事中郎,加閣內都督。魏孝武與齊神武構隙,剛密奉旨召東荊州刺史馮景昭率兵赴闕。未及發(fā),孝武西遷。景昭集府僚議。
司馬馮道和請據(jù)州待北方處分。剛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眲傇?“公宜勒兵赴行在所?!本弥鼰o言者。剛抽刀投地曰:“公若欲為忠臣,請斬道和;如欲從賊,可速見殺!”景昭感悟,遂眾赴關右。侯景逼穰城,楊祖歡等起兵應景,以其眾邀景昭于路。景昭戰(zhàn)敗,剛沒蠻中。大統(tǒng)初,剛于霸上見太祖,具陳關東情實。太祖嘉之。是年,詔剛剛使三荊,聽在所便宜從事。使還,稱旨,進爵武城縣侯。頃之,御史中尉董紹進策,請圖梁漢。剛以為不可,而朝議已決,遂出軍。紹競無功而還,免為庶人。除剛潁川郡守。為侯景所破,乃率余眾赴洛陽。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zhàn)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時有流言傳剛東叛,齊神武因設反間,聲遣迎接。剛乃率騎襲其下塢,拔之,露板[注]言狀。太祖知剛無貳,乃加賞賚焉。渭州民鄭五丑構逆,與叛羌相應,令剛往鎮(zhèn)之。魏文帝舉觴屬剛曰:“昔侯景在東,為卿所困。黠羌小豎,豈足勞卿謀慮也。”剛至,并攻破之。孝閔帝踐阼,出為利州總管、利沙方渠四州諸軍事。沙州氐恃險逆命,剛再討服之。方州生獠,自此始從賦役。加授渠州刺史。剛初至,渠帥憚其軍威,相次降款。后以剛師出逾年,士卒疲弊,尋復亡叛。后遂以無功而還。又與所部儀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闕。遇疾,卒于路。年五十七。(節(jié)選自《周書?趙剛傳》)
[注]露板,書信不封口。1.下列對文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zhàn)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B.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zhàn)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C.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zhàn)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D.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zhàn)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起家”的解釋有三: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興家立業(yè)和出身。這里為第一種。
B.“闕”意思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指應召入朝覲見皇帝。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在本文中趙剛讓馮景昭率兵前往的皇帝西遷后的逃亡處。
D.古代廟堂下東邊的臺階稱“阼”,“阼踐”原指踏上這層臺階,又表示登上國君寶座。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剛有識有膽,不恤個人安危?;实畚ky之時,群臣議政,趙剛不僅能出謀劃策,而且能在眾人猶豫不決時,勇敢地站出來,以其決絕的言語左右局勢。
B.趙剛深受信任,受詔遇事自決。他先在霸上遇太祖,向皇帝說明了關東一帶的情況,受到嘉獎;后在出使外地時,被賦予了自行決斷處置的權力。
C.趙剛忠于朝廷,贏得皇帝賞賚。齊神武帝設下反間計,大肆宣揚要迎接趙剛東叛,一時流言四起,然而趙剛卻率兵襲破敵城,獲得皇帝信任、賞賜。
D.趙剛總領四州,出師未克全功。沙州被他兩戰(zhàn)征服,方州也歸順了;渠州也曾被降服,但后來因為軍隊征戰(zhàn)時長,士兵疲勞不堪,他未能穩(wěn)定全局。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侯景逼穣城,楊祖歡等起兵應景,以其眾邀景昭于路。(2)昔侯景在東,為卿所困。黠羌小豎,豈足勞卿謀慮也。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徐孝嗣字始昌。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帝甚愛之,尚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孝嗣姑適東莞劉舍,舍兄藏為尚書左丞,孝嗣往詣之。藏退謂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結?!鄙期叢?閑容止。尚書令王儉謂人曰:“徐孝嗣將來必為宰相。”王儉亡,上征孝嗣為五兵尚書。其年,敕撰江左以來儀典,令諮受孝嗣。明年,從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經(jīng)始此山之南,復為離宮,應有邁靈丘?!膘`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繞黃山,款牛首,乃盛漢之事。今江南未廣,愿陛下少更留神?!鄙夏酥埂v吏部尚書,領太子左衛(wèi)率,臺閣事多以委之。武帝崩,遺詔以為尚書右仆射。明帝謀廢郁林,孝嗣即還家草太后令。郁林既死,明帝須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悅。時議悉誅高、武子孫,孝嗣堅保持之,故得無恙。孝嗣愛好文學,器量弘雅,不以權勢自居,故見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讓不受。時國用虛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寢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遺托,加中書監(jiān)。永元初輔政。帝失德。始安王遙光反,眾懷惶惑,見孝嗣入宮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時孝嗣以帝終亂天常,與沈文季俱在南掖門,欲要文季以門為應,四五目之,文季輒亂以他語,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勸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賜藥孝嗣容色不異謂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門應之賢叔若同無今日之恨少能飲酒,飲藥至斗余方卒,乃下詔言誅之。孝嗣之誅,眾人懼,唯會稽魏溫仁奔赴,以私財營喪事,當時稱之。中興元年,和帝贈孝嗣太尉。謚曰文忠。(節(jié)選自《南史·卷十五·列傳第五》,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冬/遣茹法珍賜藥/孝嗣容色不異/謂沈昭略曰/始安亊吾/欲以門應之賢/叔若同/無今日之恨/
B.其冬/遣茹法珍賜藥孝嗣/容色不異/謂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門應之/賢叔若同/無今日之恨/
C.其冬/遣茹法珍賜藥/孝嗣容色不異/謂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門應之/賢叔若同/無今日之恨/
D.其冬/遣茹法珍賜藥孝嗣/容色不異/謂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門應之賢/叔若同/無今日之恨/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敕,漢朝時尊長或長官告誡子孫或僚屬稱為“敕”,南北朝后則專指皇帝的詔令。
B.領,有兼任官職的意思,表達同樣意思的還有“帶”“攝”“知”“判”“征”等詞語。
C.臺閣,漢時指尚書臺,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機構和閣臣,常與“公府”并舉。
D.開府,指髙級官員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系三公所享殊遇,故“儀同三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孝嗣敢于直諫,體恤民情。他直言規(guī)勸,使武帝放棄了營建豪華的離宮的想法。
B.徐孝嗣很有遠見,行亊周到。他亊先為明帝準備好太后的詔令,并制服了掌權的小人。
C.徐孝嗣為人善良,心地仁厚。他拼力保全了本來要被全部誅殺的高帝和武帝的子孫。
D.徐孝嗣雅正淡泊,不慕權位。他從不夸耀自己的權勢,曾經(jīng)拒絕接受朝廷加賞的待遇。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2)時國用虛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寢疾,兵事未已,竟不行。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房陵王楊勇,小名睍【注】地伐。周世以武元軍功,封博平縣侯。及文帝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封長寧郡公。出為洛州總管,總統(tǒng)舊齊之地。后征還京師,進上柱國、大司馬,獉領內史御正,諸禁衛(wèi)皆屬焉。文帝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參決。帝欲徙人北實邊塞。勇上書諫,以為:“戀土懷舊,人之本情,波迸流離,蓋不獲已。有齊之末,主暗時昏,周平東夏,繼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數(shù)歲,沐浴皇風,逃竄之徒,自然歸本。令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上覽而嘉之,遂止。是后時政不便,多所損益,帝每納之。勇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嘗文飾蜀鎧,帝見而不悅,因誡之曰:“我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人之上恐汝忘昔時之事,故賜汝舊刀一枚,應知我心?!焙蠼?jīng)冬至,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帝知之,曰:“東宮如此,殊乖禮制。”下詔:“宜悉停斷。”自此恩寵始衰,漸生疑阻。后晉王廣來朝,車馬侍從,皆為儉素,接朝臣,禮極卑屈,聲名籍甚。后始構奪宗之計。勇知其謀,計無所出。晉王又令段達私貨東宮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內外諠謗,過失日聞,帝惑之。開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廢之,以安天下。”左衛(wèi)大將軍元諫曰:“廢立大事,天子無貳言。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鞭o直爭強,聲色俱厲,帝不答。時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諸子皆被禁錮。楊素舞文鍛煉,以成其獄,勇由是遂敗。時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申冤,皇太子廣遏不得聞。帝遇疾而崩,廣秘不發(fā)喪,偽敕賜勇死,追封房陵王,不為立嗣。(選自《北史》列傳第五十九,有刪改)【注】睍:音xiàn。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我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人之上/B.我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人之上/C.我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人之上/D.我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人之上/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出,古時指官員離開京城外調,也指“出仕”,出來做官。文中就是后一種意思。B.領,指兼任官職,一般為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文中內史御正官級低于大司馬。C.受禪,上古時推薦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D.冬至,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楊勇在北周時多次被晉封,頗受賞識。因武元軍功被封為博平縣侯,文帝輔政時,拜大將軍,封長寧郡公,后又晉上柱國等職,并統(tǒng)領京師所有的禁衛(wèi)軍。B.楊勇了解時局,遇事有見地。文帝欲遷百姓充實北部邊地,楊勇認為主暗時昏才使百姓流離失所,如能使百姓沐浴恩德,他們定會返歸本土,移民入邊勞民傷財。C.楊勇喜奢華鋪張,受到訓誡,楊勇曾因裝飾一件蜀地的鎧甲,受到文帝告誡,后又因大設宴席接待朝臣,被文帝斥責違背禮制,下詔令其停止。D.楊勇率直任性,遭人構陷。楊勇行事直率,加之晉王楊廣構陷,致使朝廷內外誹謗不斷,文帝被讒言迷惑,先廢他太子之位,后下旨將他賜死,朝臣中竟無人為他申辯。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后時政不便,多所損益,帝每納之。(2)楊素舞文鍛煉,以成其獄,勇由是遂敗。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長孫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識也,唯高祖一見,深嗟異焉,乃攜其手而謂人曰:“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將,非此子邪?”宣帝時,突厥攝圖請婚于周,以趙王招女妻之。然周與攝圖各相夸競,妙選驍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慶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數(shù)十輩,攝圖多不禮,見晟而獨愛焉,每共游獵,留之競歲。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兩箭與晟曰:“請射取之。”晟乃彎弓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fā)而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冀昵近之,以學彈射。其弟處羅侯號突利設,尤得眾心。而為攝圖所忌,密托心腹,陰與晟盟。晟與之游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時高祖作相,晟以狀白高祖。高祖大喜,遷奉車都尉。大業(yè)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jīng)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驚懼,先遣晟往喻旨,稱述帝意。染干聽之,因召所部諸國,奚、室韋等種落數(shù)十酋長成萃。晟以牙中草穢,欲令染干親自除之,示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帳前草曰:“此根大香?!比靖慑嵝嶂?“殊不香也?!标稍?“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比靖赡宋蛟?“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邊人不知法耳,賴將軍恩澤而教導之。將軍之惠,奴之幸也?!彼彀嗡宓?親自芟草,其貴人及諸部爭放效之。乃發(fā)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東達于薊,長三千里,廣百步,舉國就役而開御道。帝聞晟策,乃益嘉焉。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赗贈甚厚。后突厥圍雁門,帝嘆曰:“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計,務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謚曰獻。(節(jié)選自《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六》,有刪改)
【注釋】①染干:突厥攝圖弟處羅侯之子,經(jīng)長孫晟提議,開皇十七年,娶隋安義公主。1.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大業(yè)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jīng)突厥中,指于涿郡/
B.大業(yè)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jīng)突厥/中指于涿郡/
C.大業(yè)三年/煬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陳兵耀武/經(jīng)突厥中/指于涿郡/
D.大業(yè)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jīng)突厥/中指于涿郡/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牙”指將軍之旗,也指軍隊主將所在位置或官署,在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遷”指調動官職,一般情況下指升職,而“左遷”、“遷謫”則指的是貶官。
C.“赗贈”指在別人辦喪事時贈送的財物,表示對逝者的哀悼和對家屬的安慰。
D.“司空”于西周始置,為虛銜,無實職,一般只用于加授給年高望重的大臣。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長孫晟通達聰慧,能文善武。高祖一接觸長孫晟即贊嘆他武藝超群,多有韜略,預言他定會成為名將。
B.長孫晟把握時機,偵察地形。他先主動與處羅侯結盟,后借游獵之機察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報。
C.長孫晟足智多謀,宣示國威。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會,用除草之計來震懾他人,使御道開辟十分順利。
D.長孫晟屢建功勛,甚得圣眷。由于在與突厥打交道時表現(xiàn)突出,他獲得皇帝贊賞,死后仍被皇帝惦念。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晟乃彎弓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fā)而雙貫焉。②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孫逖,潞州涉縣人。曾祖仲將,壽張丞。祖希莊,韓王府典簽。父嘉之,天冊年進士摧第,又以書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歷曲周、襄邑二縣令,以宋州司馬致仕,卒年八十三。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謁雍州長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為《土火爐賦》。逖握翰即成,詞理典贍。日用覽之駭然,遂為忘年之交,以是價譽益重。開元初,應哲人奇士舉,授山陰尉。遷秘書正字。十年,應制登文藻宏麗科,拜左拾遺。張說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門,轉左補闕。黃門侍郎李暠出鎮(zhèn)太原,辟為從事。暠在鎮(zhèn),與蒲州刺史李尚隱游于伯樂川,逖為之記,文士盛稱之。二十一年,入為考功員外郎、集賢修撰。逖選貢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則杜鴻漸至宰輔,顏真卿為尚書。后年拔李華、蕭穎士、趙驊登上第,逖謂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綸誥。”二十四年,拜逖中書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闈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臣夙荷嚴訓,累登清秩。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臣夙荷嚴訓,累登清秩。地近班榮,臣則過量;途遙日暮,父乃后時。在公府有偷榮之責,于私庭無報德之效,反慚烏鳥,徒廁鴛鴻。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毙趦?yōu)詔獎之,授嘉之宋州司馬致仕,尋卒。丁父喪免。二十九年服闋,復為中書舍人。其年充河東黜陟使。天寶三載,權判刑部侍郎。五載,以風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逖掌誥八年,制敕所出,為時流嘆服。議者以為自開元已來,蘇颋、齊浣、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逖,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練,加之謙退不伐,人多稱之。以疾沉廢累年,轉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廣德二年,詔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文。有集三十卷。(選自《舊唐書·孫逖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逖自以通籍禁闈/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
B.逖自以/通籍禁闈/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
C.逖自以/通籍禁闈/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
D.逖自以通籍禁闈/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元,皇帝年號,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B.左拾遺,諫官,又稱言官,隸屬諫諍機構,古代右拾遺地位髙于左拾遺。
C.貢士,隋、唐實行科舉取士后,成為對舉子的一種稱謂。明、清時,會試考中者統(tǒng)稱為貢士。
D.刑部,我國封建社會掌管刑法、獄訟事務的官署,是六部之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孫逖官宦出身,家學淵源。孫逖文采斐然,科舉得意,文章受世人稱贊,與他父親的教育有一定的關系。
B.孫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長史崔日用對他的才思大為吃驚,與十五歲的孫逖結為忘年之交。
C.孫逖主持考試,慧眼識才。他選拔很多優(yōu)秀人才,其中錄用的杜鴻漸、顏真卿等后來都官至高位。
D.孫逖不忘父恩,為父乞職。他上表玄宗,請求把己的官職讓給父親,皇帝授予其父宋州司馬官職。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始年十五,謁雍州長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為《土火爐賦》。(2)逖尤善思,文理精練,加之謙退不伐,人多稱之。答案1答案:1.A;2.C;3.D;4.(1)當時賊徒剝削掠奪男人和女子,拘禁逼迫士人和庶民,孔奐總是保護他們,得以保全面度過危難的人非常多.(2)(孔奐能)深入地通曉治理國事的根本,每次陳述奏進,皇上沒有不說好的,各個部門積滯的事務,都交給孔奐決定。
解析:1.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縶,或薦奐于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
2.為郡守的統(tǒng)稱。漢制,郡守俸祿為二千石。
3.“孔奐積極支持”錯,原文“若有廢立之心,臣等愚誠,不敢聞詔”。
4.【參考譯文】孔奐字休文,會稽山陰人。曾祖父孔琇之,在齊朝任左民尚書、吳興太守。祖父孔珔,任(齊朝)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父親孔稚孫,在梁朝任寧遠枝江公主簿、無錫縣令??讑J幾歲時就成了孤兒,被叔父孔虔孫撫養(yǎng)。他愛好學習,善于寫文章,經(jīng)書史籍諸子百家的著作,沒有不通曉涉獵的。沛國人劉昱當時號稱學問淵博,每次和孔奐一起討論,對他深為贊嘆佩服,便拉著孔奐的手說:“從前蔡伯喈的古代典籍都給了王仲宣。我會希望成為那個蔡伯喈,您可以做王仲宣而不必有愧。”所保藏的書籍,不久就贈給孔奐。京城失陷,朝延官員都被拘禁。有人推薦孔奐給叛賊統(tǒng)帥侯子鑒,侯子鑒下令解除拘禁,優(yōu)厚地對待他,命令他掌管書記職務。當時侯景的軍士都肆意逗其兇威,侯子鑒是侯景的心腹親信,委任又重,朝延官員見到他,沒有不卑躬屈膝的,唯獨孔奐傲然自若,不曾顯得卑下。有人勸諫孔奐說:“現(xiàn)在是亂世,人們都想茍且(以求)免除(禍害),德羯沒有知識,難道可以用道義對抗他們?”孔奐說:“我的性命還存在,雖來能去死,難道可以取媚于兇暴、丑惡的人,以求得保全性命嗎?”當時賊徒剝濟掠奪男人和女子,拘禁逼迫士人和庶民,孔奐總是保護他們,得以保全而度過危難的人非常多。高祖接受禪讓后,(孔奐)升任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任命(孔奐)為晉陵太守。晉陵自從宋,齊以來,一直就是大郡,雖經(jīng)過敵寇的侵擾,還是保全了富庶,前后擔任郡中太守的大多進行兇惡的掠奪,孔奐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兒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孔奐)只用一只船來到郡中,所得的官俸,隨即分送救濟孤幾寡婦,郡中的人非常高興,稱(孔奐)為“神君”。曲阿的富人殷綺,見孔奐的生活儉節(jié)補素,便饋贈一件衣服、一具氈被。孔奐說:“太守身有優(yōu)厚的體祿,怎么會不能備辦這些,但百姓生活有不足,不容(我)獨自享受溫飽呀。有勞您深厚的情意,希望不要煩勞?!逼鸪?世祖在吳中,聽說孔奐擅長政務,到登上帝位,征召(他)任御史中丞,兼任揚州大中正。孔奐性情剛直,善于掌握道理,多次舉發(fā)彈劾(官員的過失),朝廷上(人們)非常敬畏他。(孔奐能)深入地通曉治理國事的根本,每次陳述奏進,皇上沒有不說好的,各個部門積滯的事務,都交給孔奐決定。(孔奐)升任散騎常待。兼任步兵校尉,任中書舍人,掌管詔誥的撰寫,任揚、東揚兩個州的大中正。天嘉四年,重新任命為御史中丞,接著任五兵尚書,常侍、中正的職務依舊擔任。當時世祖生病,尚書省各種事情,都命令仆射到仲舉和孔奐共同決定。到世祖兵種,孔奐和高宗以及到仲舉加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等入宮侍候醫(yī)藥。世祖曾經(jīng)對孔奐等人說:“現(xiàn)在三方鼎足對峙,生民不能得到治理,天下的事務重大,應當要一個成年的君主。朕要近則效法晉成,遠則尊崇殷法,你們必須遵守這個意旨。”孔奐便流淚哀嘆抽泣著對答:“陛下飲食失調而致病,不要太久就會痊愈康復,皇太子年紀正當興盛之時,圣人的品德日益提高,安成王以陛下弟弟的尊貴地位,完全可成為周旦,輔導帝王主持國政,如果陛下有廢除皇太子另立繼承人的想法,臣等竭盡忠誠,不敢聽從詔令。”世祖說:“古代直道而行的遺風,又在你身上看到了。”天康元年,便任用孔奐為太子詹事,兩個州中正的職務依舊擔任。至德元年去世,當時年紀七十歲。2答案:1.A2.C3.C4.(1)等到賓主坐定之后,(元雍)對裴粲說:“我欣賞你的一舉一動,可以再走一遍(給我看看)。”(2)元懌于是命令手下打傘為他遮雨,對左右的人感嘆說:“哪個朝代沒有奇人啊!”解析:1.“粲”是主人公裴粲,做主語,此前需要斷開,可排除B項;“曰”引出對話,“曰”后需要斷開,可排除C項;“豫奉燕樂”與后文“不勝忻戴”“敢上壽酒”結構相同,“豫”前需要斷開,可排除D項,故選A項。2.每月的初一為“朔”,每月的最后一天則稱“晦”。3.曲解文意,“終于獲得皇帝獎賞”錯,文中的表述是“仍為命酌”,即“同意酌酒盡飲”。4.【文言譯文】裴粲,字文亮。他沉著凝重,風度儀表很好,但過于驕傲豪放,是他的不足之處。高陽王元雍曾將某事交給裴粲去辦,裴粲不聽從,元雍深深懷恨在心。元雍擔任司州刺史時,裴粲前往學習、拜謁,元雍含怒接待他。裴粲卻神情閑適超邁,舉止抑揚灑脫,元雍看著不知不覺間怒顏漸消。等到賓主坐定之后,(元雍)對裴粲說:“我欣賞你的一舉一動,可以再走一遍(給我看看)?!焙髞硎雷诼犝f裴粲善于自我標榜,想一睹他的風度,突然下令傳詔到他家緊急召見他,片刻之間,使者相繼來到,他全家慌張、驚恐,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只有)裴粲更加安然,神色不變。世宗因此很贊賞他。當時仆射高肇因為外成的高貴身份,權傾一時,朝臣一見到他都趨附拜謁。唯獨裴粲對待高肇,僅拱手作揖而已。等到回家后,家人(為此)嚴厲責怪他,裴粲說:“自己怎么能夠同凡俗之流一樣呢?!庇衷菰L清河王元懌,下車后剛準備進門,便恰好遇上暴雨;裴粲照樣步履閑適,沒有因大雨淋濕了衣服而亂了風度。元懌于是命令手下打傘為他遮雨.對左右的人感嘆說:“哪個朝代沒有奇人?。 迸狒訍酆梅饘W,親自升座講習,雖然所持的觀點未必精當,但風韻可嘉。只是不涉及經(jīng)史學問,終被朋友輕視。前廢帝在位初年,(裴粲)被征召為中書令。在正月末的一天,皇帝出宮游覽洛水之濱,裴粲在御坐前再拜說:“今年年節(jié)和美,圣駕出游,臣有幸參與陪同,侍奉燕樂,不勝歡欣與感激,冒昧奉敬賀酒一杯?!被实壅f:“往年北海入朝,篡奪江山,竊國據(jù)位,聽說那天卿勸他少喝酒。而今天(卿卻)想要我飲酒,為何與從前的態(tài)度不一樣?”裴粲說:“北海沉湎于酒色,所以要諫誡他的缺點。陛下具有圣賢般的修養(yǎng)與善德,所以我才敢奉敬美酒以表示我微小的誠心?!被实壅f:“我實在慚愧,不敢當卿的贊譽。”同意的酒盡飲。出帝初年,(裴粲)出任膠州刺史。正逢大旱之年,當?shù)毓倮裘癖娋埱笃矶\海神。裴粲怕違背民心,于是主持祈禱,靠在胡床上,舉杯說:“臣仆告訴神君。”身邊侍候的人說:“按慣例前后都應該拜謁。”裴粲曰:“五岳視同三公,四瀆視同諸侯,哪有地方長官給海神行拜禮的道理?”終不肯拜謁。當時青州叛賊耿翔接受蕭衍的偽職,進攻擾亂三齊大地。裴粲只會高談闊論,(對對方進攻)不進行防御準備。耿翔乘他未加防備,偷襲州城。身邊侍候的人報告賊人來了,裴粲說:“豈有此理!”身邊侍候的人又告訴他,賊人已進入州城大門,裴粲才慢慢說到:“耿王可帶到公堂來見我,其余的部眾就叫他們退到城外?!彼煌〞r務和世道變化竟到如此地步。不久被耿翔殺害,斬下首級送給蕭衍,裴粲終年六十五歲。3答案:1.A;2.C;3.B;4.(1)自孝明帝以后,社會講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眾,無人可比。(2)每當公卿集會議論,事情有關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筆馬上寫出來,引證廣博。解析:1.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用,充事而已。
2.“敕令”專指皇帝頒布的詔令,法令。其他人不得使用。
3.邢卲身居要位,深受皇恩浩蕩。原文說的是“凡除大官,先問其可否”是指凡是任免重要大官職,都要征求他的意見,選項中“大小官職”的表述有誤。
4.
邢卲,字子才,河間鄚地人氏,年輕時在洛陽,適逢天下太平,同名流們一道,專以游山玩水為樂,不顧及學業(yè)。曾因為連降大雨,無法出門,便靜心于《漢書》,五天,就可以記誦。后來由于飲酒謔戲過度,而覺乏味,廣為探求經(jīng)史,閱覽五行(仁、義、禮、智、信)齊下,一覽就能記住,卻無遺漏。年未二十,在名門望族中就很有影響了,許多人將他比作王粲。
從孝明帝以后,社會講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眾,無人可比。每一篇文章問世,京師便為之紙貴,讀誦很快遍及遠近。這個時期,袁翻與范陽祖瑩名望顯達,文筆華美,被稱之為先達。由于邢卲藻思華美,兩人很是嫉妒他。曾經(jīng)有一尊貴而有權勢者初次受到官爵,大肆聚會客賓,設宴慶賀,翻與卲都應邀在坐。翻心里暗想主人會請自己作謝表的。但主人卻叫卲制作。袁翻很不高興,常常對人說:“邢家小兒常受人雇傭造章表,自己買來黃紙,寫完之后再給人送去。”卲擔心遭受翻的陷害,便托病辭掉了官職。太昌初,敕令長期在內省當值,供給飯食,命復按尚書門下事,凡朝廷準備除拜高官,都要先來征求卲的意見,然后再作處理。
邢卲性情簡易樸素,內行修謹,兄弟親姻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博覽典籍,無不通解知曉。晚年尤其用心《五經(jīng)》章句,努力窮盡指歸要義。有關吉兇禮儀,公家私人都問他請示,他的解答疑難,為世人的指南。每當公卿集會議論,事情有關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筆馬上寫好,引證廣博。帝請其制定朝章,一會兒就完成。雖名望貴重,卻不以才位處世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子、衣服、器物和用具,勉強夠數(shù)就可以。不居齋室,坐臥經(jīng)常在一小屋之中。果餅等食物,常置放梁下,客人到來,便取下來共同分享。天資質樸,平易近人,無論賢良還是愚魯?shù)膩砜?皆能平等對待。與客人談話時甚至會解開衣服尋覓虱子,邊抓邊與友人流暢地談論。藏書甚豐,卻不喜校對文字。看見他人???就會戲笑道:“為何這般愚蠢?天下的書一輩子都讀不完,怎么可以把時間花在校勘之上。再說思慮誤書,更是一種快樂?!?/p>
子大寶,亦有文情。庶子大德、大道,卻識字不多。4答案:1.D;2.B;3.C;4.(1)侯景近穰城,楊祖歡等人組織軍隊接應侯景.率領自己的人馬在路上截擊馮景昭。(2)過去侯景在東面襲擾,被您打得困窘不堪。較猾的羌人小子哪里值得煩勞您操心呢!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稗D輸送”的地點是“洛”,不應該斷開,排除A項、C項。“連戰(zhàn)”是接連作戰(zhàn),主語是“剛”,結合句意內容分析,排除B項。句意:趙剛就帶領下的軍隊奔赴洛陽大行臺元海派遺趙剛回潁川郡一帶征收糧食。當時侯鞏的部隊已經(jīng)透入潁川,趙剛在西部的邊界上招集收復陽翟兩萬戶,特送到洛陽,第二年,洛陽失守。趙剛逃隔在敵人之中,連作戰(zhàn)打敗了東魏廣州史李仲侃。故選D。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值目己?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B項,“赴闕”多數(shù)情況是指應召入朝覲見皇帝,結合文本內容“又與所部儀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闕”分析可知,有時沒有應召指奔赴京城。故選B。
3.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C項,根據(jù)原文“時有流言傳剛東叛,齊神武因設反間,聲遣迎接。剛乃率騎襲其下塢,拔之,露板言狀”分析可知,是先有流言,后有齊神武帝設反間計。故選C。
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起”,發(fā)動;“應”,接應;“以”,動詞,率領;“邀”,截擊;“以其眾邀景昭于路”(狀語后置)。(2)“昔”,過去;“為……所”,被動句;“豈足”,哪里值得;“勞”,煩勞;“謀慮”,操心、擔憂。參考譯文:
趙剛字僧慶,河南洛陽人。被征召投予奉朝請之職,屢次升遷為鎮(zhèn)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魏孝武帝與齊神武帝結怨,趙剛秘密奉旨召喚東州刺史馮景昭帶兵奔赴京城尚未來得及出發(fā),孝武帝己經(jīng)向西迂移了。馮昭召集冋僚商議。
司馬馮和捉議占據(jù)東荊州等待北方咐。趙剛說:“你應該兵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過了很久再沒有發(fā)言的人了。趙剛抽出刀去在地上說:“您如果做忠臣,可以殺死馮道和;如果想限隨賊寇,可以殺我?!瘪T昭交到感動有所醒悟,于是帶領部眾奔赴了關右。侯逼近穰城?祖歡等人組織軍隊接庶侯,率自己的人馬在路上攔截景昭。馮景昭戰(zhàn)敗,趙剛于是淪落在了黨族。大統(tǒng)初年,趙剛在霸上拜見太祖,詳餾陳逑了美東的實綜情況。太祖喜獎了他。這」年,皇帝下詔趙剛讓他出使三荊,聽任所到之處可以自行決斷處置。出使返回,符合皇帝的意旨,升爵為武城縣侯。不久,卿史中尉董紹進獻計策,請求謀梁漢。趙剛認為不能這樣做。但朝廷的商議已經(jīng)決定了,于是出兵。董紹終于沒有成采而返回,被兔為平民。趙剛被投予穎川郡太守。潁川郡被侯景攻破后,趙剛就帶領下的軍隊奔赴洛陽大行臺元海派遺趙剛回潁川郡一帶征收糧食。當時侯鞏的部隊已經(jīng)透入潁川,趙剛在西部的邊界上招集收復陽翟兩萬戶,特送到洛陽,第二年,洛陽失守。趙剛逃隔在敵人之中,連作戰(zhàn)打敗了東魏廣州史李仲侃。當時有流言傳說趙剛向東背叛,齊神武帝趁機設下反間計,聲稱派人迎接。趙剛卻帶領騎兵襲擊齊國的下塢,攻下了它,用不口的文書說明情況。太祖知遒趙剛沒有貳心,于是加以賞賜。渭州人鄭五丑造反,與羝的羌族互相呼應,皇帝下令趙剛前往鎮(zhèn)壓,魏文帝舉起酒杯囑咐趙剛說:“過去侯景在東面時,被您國過。較猾的羌人小子,嘟里值得煩勞您操心呢!”趙剛到達,把他們都攻破了。孝閔孛登基,出任利州總管、利沙方采四州諸軍事。沙州氏人侍仗險阻違背王命,趙剛兩次征討使他們歸服。方州的繚人,從此開始交稅鼠役。于是皇帝又任命趙剛為采州刺史。趙剛初到,采州的部落首領害怕他的軍成,一個接一個地投降順服。后來因為趙剛出師過了一年,兵士疲勞因苦,采州人不久又逃亡叛變。此后趙剛終于未能成功平叛而回。趙剛又與所管轄的僅同尹才不和,被征召回朝,遏上疾病,在豐路去世。終年五十七歲。5答案:1.C;2.B;3.B;4.(1)(徐孝嗣)八歲時繼承了枝江縣公的爵位,朝見宋孝武帝,登上臺階就流下淚來,一直到就座之時。(2)這時國家財政空虛,徐孝嗣上表請求施行屯田制。當時皇帝已經(jīng)臥病在床,戰(zhàn)事還沒有停止,最終不能施行。解析:1.原文標點為:“其冬,遣茹法珍賜藥,孝嗣容色不異,謂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門應之,賢叔若同,無今日之恨。’”
2.“知”“征”不是兼任的意思。
3.“制服了掌權的小人”錯。
4.【參考譯文】
徐孝嗣字始昌。(徐孝嗣)八歲時繼承了枝江縣公的爵位,朝見宋孝武帝,登上臺階就流下淚來,一直到就座之時?;实鄯浅O矚g他,讓他娶康樂公主為妻,任命他做駙馬都尉。徐孝嗣的姑姑嫁給了東莞的劉舍,劉舍的哥哥劉藏是尚書左丞,徐孝嗣曾去拜訪他。劉藏回來后對劉舍說:“徐郎是當尚書令和仆射的人才,三十多歲就可以知道了,你應該好好地和他結交。”徐孝嗣步態(tài)優(yōu)雅,舉止安閑。尚書令王儉對別人說:“徐孝嗣將來一定會做宰相?!蓖鮾€去世,皇帝征召徐孝嗣任五兵尚書。那一年,皇帝命令撰寫晉朝遷到江南以來的儀禮典章,讓人向徐孝嗣請教。第二年,徐孝嗣跟隨武帝巡視方山?;实壅f:“我打算開始營建這山的南面,重新造一個離宮,應該會超過靈丘?!膘`丘的山和湖,是新林苑。徐孝嗣回答說:“繞過黃山,直抵牛首山,是盛漢的事?,F(xiàn)在江南地方不夠廣闊,希望陛下要謹慎從事?!被实劬痛蛳诉@個念頭。徐孝嗣歷任吏部尚書,兼任太子左衛(wèi)率,尚書臺中的事大多委托給他。武帝去世,遣詔命他任尚書右仆射。明帝謀劃廢掉郁林王,徐孝嗣就回家起草太后的詔令。郁林王死后,明帝等待太后的命令,徐孝嗣從袖子里拿出詔令來交給他,明帝非常高興。當時眾人商議要把高帝、武帝的子孫全部殺掉,徐孝嗣堅持要保全他們,所以他們才能平安無事,徐孝嗣喜好文學,器量宏大,志趣清雅,從不夸燿自己的權勢,因此在明帝時代能被容納。建武四年,加封徐孝嗣以原來的官職享受開府儀同三司的待遇,他推辭不接受。這時國家財政空虛,徐孝嗣上表請求施行屯田制。當時皇帝已經(jīng)臥病在床,戰(zhàn)事還沒有停止,最終不能施行。等到明帝駕崩,徐孝嗣接受遣命托付,加封中書監(jiān)。永元初年,他輔佐朝政?;实鄣滦胁徽?始安王蕭遙光謀反,大家心里都很惶恐困惑,看見徐孝嗣入宮才安定下來。但是一群奸臣掌管了國政,他也不能制服他們。那時徐孝胡認為皇帝最終會攪亂朝廷的綱常,他和沈文季都在南掖門當值,想要沈文季開門做始安王的內應,四五次用眼神示意他,沈文季總是用其他的話岔開,徐孝嗣就停止了,那群小人也漸漸討厭徐孝嗣,勸皇帝殺掉他。那年冬天,皇帝派遣茹法珍賜給他毒酒,徐孝嗣臉色都沒變,對沈昭略說:“始安王起事,我想打開城門響應他,您若是贊同,就沒有今天的遣憾了。”徐孝嗣年輕時就能喝酒,毒酒喝了一斗多才死去。皇帝這才下詔令說已經(jīng)誅殺了徐孝嗣。徐孝嗣被殺,眾人害怕.只有會稽郡的魏溫仁趕去吊唁,用自己的財產(chǎn)為他辦了喪事,受到當時人的稱贊,中興元年,和帝追贈徐孝嗣太尉。謚號為“文忠”。6答案:1.C;2.A;3.D;4.(1)此后每遇時政有不當之處,楊勇都提出改正的主張,文帝往往采納他的意見(2)楊素歪曲法律條文,審訊拷打(或:羅織罪名),來鑄成大案,楊勇因此失敗。解析:
1.畫線句子中,“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指的是“前代帝王”,故應在“帝王”后斷開,排除BD兩項;“上稱帝心”“下合人意”結構相同,意思相對,中間應斷開,排除A項。原文標點為:我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能長久者。汝當儲后,若不上稱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人之上?
2.文中“出”指官員離開京城外調。
3.“文帝……下旨將他賜死”不正確,是楊廣偽造圣旨賜死了楊勇;“朝臣中竟無人為他申辯”不正確,左衛(wèi)大將軍元旻曾據(jù)理強爭,勸阻文帝不要聽信讒言而廢太子。
4.(1)“不便”,不適宜,不當;“損益”,減少增加,此處可意譯為“改正”;“納”,采納;“多所損益”,省略句,句前省略了主語“楊勇”,翻譯時要補出。(2)“舞文”,歪曲法律條文;“鍛煉”,拷打折磨,羅織罪名;“獄”,案件?!緟⒖甲g文】
房陵王楊勇,小名睍地伐。北周時,因武元軍功,被封為博平縣侯。文帝輔政時,楊勇被立為世子,官拜大將軍,封為長寧郡公。出京任洛州總管,管理已滅亡的北齊之地。后來被召回京師,晉位上柱國、大司馬,兼任內史御正,統(tǒng)領京師所有的禁衛(wèi)軍。文帝接受禪讓即皇帝位,楊勇被立為太子,軍國政事和尚書所奏死罪以下諸事,皆令楊勇參與決策。文帝想遷移一些人充實北部邊地。楊勇上書諫阻,認為:“懷戀故土,是人與生俱來的感情,流離失所,或許多出于不得已。齊國末年,君主暗昧,時政腐敗,周國平定齊國,繼續(xù)施加威虐,百姓難以忍受,以致逃離家鄉(xiāng)。假如能給他們幾年的時間,使他們感受朝廷的恩德,那些流離逃竄之人,自然都會返歸本土。下令那里嚴防固守,何必去移民入邊,勞民傷財?”文帝看后,嘉獎楊勇,不再遷民。此后每遇時政有不當之處,楊勇都提出改正的主張,文帝往往采納他的意見。楊勇性格寬仁和厚,直率任性,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舉止。楊勇曾經(jīng)裝飾一件蜀地的鎧甲,文帝看見后很不高興,告誡他說:“我歷觀前代帝王,還沒有見到生活奢華而能長久在位的。你身為太子,若上不能使皇帝稱心,下不能合諸人之意,怎么能夠承擔朝廷的重任,高居于億兆人之上呢?恐怕你忘記了過去的事情,因此就將我的一枚舊刀子賜給你,你應該明白我的用心所在。”后來過冬至節(jié),文武百官朝覲楊勇,楊勇置樂接受祝賀。文帝知道了這件事,說:“東宮太子這樣做,大違禮法?!毕略t:“應全部停止?!弊源艘院?楊勇受到的恩寵開始減少,文帝對他的疑忌和隔閡漸漸滋生。后來晉王楊廣入京朝見,隨行的車馬侍從,都很節(jié)儉樸素,與朝臣交往,禮儀極為謙卑,因此聲名大振。之后晉王開始謀劃爭奪太子之位。楊勇對晉王的計謀有所知曉,但又沒有什么對策。晉王又命令段達
私下買通東宮所寵幸侍臣姬威,讓他搜集有關太子的消息,于是朝廷內外到處都在說楊勇的壞話,各種過失每天都傳到文帝那里,文帝被這些迷惑。開皇二十年九月,文帝說:“這個兒子不能勝任繼承大位已經(jīng)很久了。如今想把他廢黜,以安定天下?!弊笮l(wèi)大將軍元旻諫阻道:“廢立太子這樣的大事,天子說過就無法更改。而讒言沒有窮盡,愿陛下明察?!痹獣F據(jù)理強爭,聲色俱厲,文帝沒有理睬。當時姬威又上表告太子違法,于是楊勇和他的兒子們皆被囚禁。楊素歪曲法律條文,審訊拷打,來鑄成大案,楊勇因此失敗。當時楊勇認為自己無罪被廢,頻繁地請求面見文帝申訴冤屈,皇太子楊廣封鎖消息,不讓文帝知道。文帝患病駕崩,楊廣秘不發(fā)喪,偽造賜死楊勇的詔書,追封楊勇為房陵王,不立子嗣。7答案:1.C;2.D;3.B;4.①長孫晟于是拉滿弓縱馬上前,正好趕上兩只雕互相爭奪,于是一箭貫穿了雙雕。②我的身家性命,都是天子賜的,能為君效力,哪里敢推辭呢?解析:1.原文標點為:“大業(yè)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jīng)突厥中,指于涿郡?!?/p>
2.司空是中國古代的官名。西周始罝,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并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春秋、戰(zhàn)國時沿置。漢朝本無此官,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但職掌與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為中國姓氏之一。
3.“主動與處羅侯結盟”錯。
4.【參考譯文】
長孫晟字季晟,生性通達聰明,讀書涉獵甚廣,博聞強識,擅長飛彈、巧于射箭,起初并不出名,人們還不了解他,只有隋高祖一見他,就嗟嘆不已,于是攜起他的手對人們說:“長孫郎武藝超群,剛才與他交談,他又有很多奇策,以后的名將,難道不是他嗎?”北周宣帝時,突厥的攝圖請求與北周聯(lián)姻,朝廷把趙王宇文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合同(投標書)范文
- 醫(yī)美醫(yī)院上班合同范例
- 兄弟分割宅基地合同范本
- 關店分家合同范本
- 書營銷合同范例
- 醫(yī)院推廣合同范例范例
- 出游活動合同范本
- 代辦評估服務合同范例
- 信州租房合同范例
- 買賣合同和商務合同范例
- 小兒肺炎治療與護理
- 《高處作業(yè)安全》課件
- 春節(jié)后收心安全培訓
- 小學教師法制培訓課件
- 電梯操作證及電梯維修人員資格(特種作業(yè))考試題及答案
- 市政綠化養(yǎng)護及市政設施養(yǎng)護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文件收集與歸檔規(guī)范
- 鍋爐本體安裝單位工程驗收表格
- 我國水體中抗生素的污染現(xiàn)狀、危害及防治建議
- 手術出血量的評估
- 報價單(產(chǎn)品報價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