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院歷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_第1頁
中國書院歷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_第2頁
中國書院歷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_第3頁
中國書院歷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_第4頁
中國書院歷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書院發(fā)展歷史及其創(chuàng)新思路深圳新摩爾商業(yè)管理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房地產總裁班教授汝城市濂溪書院執(zhí)行院長楊寶民電話:13823509154中西書院的特點及其對文化旅游和休閑養(yǎng)老項目的帶動作用

楊寶民先生在清華大學十年房地產總裁班教學基礎上,整理我國歷代書院的教學經驗,完成道家文化與企業(yè)集團管理,中日禪文化與文化旅游,儒家思想與儒商培養(yǎng)等系列國學課程,中國書院歷史與劍橋大學發(fā)展歷史對我國高級人才培養(yǎng)的啟發(fā)等系列講義,2015年總結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培養(yǎng)高級人才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在規(guī)劃設計和園林景觀方面中西結合,建筑設計方面中西合璧,教學內容上中西名師攜手合作,打造中高端社群中心,恢復名師會講以及學術辯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營造書香傳家的文化氛圍。大型文化旅游和休閑養(yǎng)老中高端項目投資額度一般在三十億元以上,聚集的人群一般要在5000人以上,通過中西書院和休閑書店結合,滿足了企業(yè)家和知識分子階層的休閑,通過運動會所和山地運動以及水上運動滿足健康需求,預防重于治療。通過配備中醫(yī)康復醫(yī)院可以調理亞健康,恢復活力。收回文化旅游和休閑養(yǎng)老項目,需要銷售部分文化莊園和四合院別墅以及公寓等物業(yè),也可以和養(yǎng)老基金以及保險公司合作出租經營養(yǎng)老物業(yè)。在文化旅游小鎮(zhèn)也可以配置文化演出舞臺,逐漸培育文化演出優(yōu)秀節(jié)目,時機成熟通過演出盈利。部分優(yōu)秀企業(yè)家在帶頭采納我們的中西書院方案,我們相如今,在系統(tǒng)講授書院發(fā)展歷史及其作用的課程后,寧夏的信未來中國未回更多的省會城市和人口較多的地級市興建更好的中西書院,為文化旅游和休閑養(yǎng)老發(fā)展服務,為高端人才培養(yǎng)服務。Partone第一章概論書院泱泱中華,教化綿長;煌煌天河,群星璀璨。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上,教育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書院,在中國教育史長河中則一度是滔滔主流,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書院之名,源于唐代,盛于宋,衰亡于清末,歷時千載。在世界教育發(fā)展史上獨具特色。中國書院的精華在于民間辦學,學術自由百花齊放中國書院是延續(xù)中華文脈的重要教學和交流場所,是不斷創(chuàng)新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從戰(zhàn)國時代,稷下學宮的學術爭鳴到近代,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并行發(fā)展,互相借鑒和融合,為中華文化注入活力。從商鞅變法到胡服騎射,中國改革開放就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吸收西方劍橋大學等一流大學培養(yǎng)高級人才經驗,作者楊寶民先生提出面向企業(yè)家教育為主的中西書院辦學設想。Partone第二章學府勝地學府勝地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中國書院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山水勝地作為自己院址的首選。歷史上的著名書院,無不建在名山勝地和城郊風景優(yōu)美之處。嵩山嵩陽書院衡陽石鼓書院永康五峰書院學府勝地優(yōu)美環(huán)境嚴謹布局獨特造型郁郁文氣前人對書院環(huán)境的選擇,總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勢,使書院無論在山巔、山谷、山麓,都能與環(huán)境景色相和,融為一體。書院建筑如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一樣,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書院建筑要服從三大主要功能:講學、祭祀、藏書。Partone第三章名院巡禮周敦頤開創(chuàng)了理學在廬山濂溪書堂講學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皟蓾h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chuàng)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其作品《愛蓮說》具有重要文化意義。二程就學于周敦頤。慶歷六年(1046年),二程的父親大理寺臣程響在南安認識了周敦頤,見他“氣貌非常人”,與之交談,更知其“為學知道”,同他結為朋友,隨即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至南安拜其為師受業(yè)?!锻〞肥侵芏仡U讀易經的心得。學易經,搞預測的也多,搞風水、看相算命的還不少,但究竟研究得怎么樣?這些預測大師的境界、文化、氣質就未必能高明起來。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儒釋道三教,在通過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將其心得寫了短短四十章。這四十章里,融通了儒釋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釋道的智慧通過易經的讀書心得凝練在一起。濂溪書院院訓正道直行愛蓮守拙2016年5月于書院留影《太極圖說周敦頤》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周敦頤推動了道家文化研究陳鼓應教授認為周敦頤推動了現代道家文化的深度研究陳鼓應,福建長汀人。1963年獲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哲學碩士學位。后任臺灣大學副教授。1978年后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哲學?,F任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詮釋》、《耶穌畫像》及《周易注釋與研究》(與趙建偉合著)等。他因著作《道家的人文精神》獲得“致敬國學——2014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2023/10/714陳鼓應教授指出,周敦頤的“太極圖”淵源于道教系統(tǒng),并論證其哲學代表作《太極圖說》的主題乃是繼承道家氣化宇宙論。周敦頤《太極圖說》的學術思想體現出老子智性的哲學思維,而且生活情趣與精神意境則接近于莊周風格,兩者相互交融,呈現出周敦頤“光風霽月”的藝術人生。陳鼓應教授指出,周敦頤繼承隋唐五代以來儒、釋、道三教融合的開闊學風,在他的生活歷程中,與佛道友人往來密切。他在與佛僧道士交往時所寫的詩文中,明確反對韓愈的“道統(tǒng)說”,并贊賞陳摶的道教學說。

濂溪書堂在中國書院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周敦頤在我國思想史、教育吏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不僅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他所創(chuàng)辦的濂溪書堂在中國書院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從他開始,理學成為書院教育的理論指導,書院成為理學社會化的主要途徑。此后經二程、楊時.羅仲彥、李侗而至朱熹,不僅在理學本身,而且在書院建設的指導思想、經驗模式方面,特別是以濂溪、白鹿為代表的書院模式,對爾后七百多年的書院教育起了樣板作用.歷史在往有巧合,廬山之北有靡溪,山南則有白鹿,周敦頤創(chuàng)建濂溪書堂是書院制度趨于成熟的開始,朱熹興復白鹿書院是書院制度成熟的實現.正由千他們的努力,確立了書院在我國近古時期社會文化領域的重要地位,而且使‘廉溪書堂”成為北宋著名書院之一。這就是我們研究中國書院史不能忽視周敦頤與廉溪書堂的原因.汝城濂溪書院始建于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為紀念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而建。開創(chuàng)濂溪書院發(fā)展新局面我做汝城濂溪書院執(zhí)行院長的基本理念是繼承周敦頤先生的理學思想,秉承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傳統(tǒng),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和休閑養(yǎng)老項目,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帶頭學習和創(chuàng)新,力爭創(chuàng)造影響千年思想家誕生的自由學術環(huán)境。汝城縣委書記方南玲在2016

年5月18日頒發(fā)聘書,聘請本講義作者楊寶民先生出任濂溪書院執(zhí)行院長。石鼓書院從史實中證實,石鼓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中唯一一個在唐朝時就成為著名的書院,唐時,齊映、宇文炫、呂溫、韓昌黎、鄒君等名家都在石鼓留下詩詞。而嵩山書院據地方志《開封縣志》記創(chuàng)建時間為五代周時,比石鼓書院整整晚了二百多年時間。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石鼓書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陽岳震南天”!人才輩出湖湘文化發(fā)祥地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程洵、鄭向、湛若水、葉釗、鄒守益、茅坤、曠敏本、趙大洲、林學易、王敬所、蔡汝南、胡東山、李同野、羅近隱、王闿運、曾熙等人在此執(zhí)教,在衡陽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鄒統(tǒng)魯、朱炳如、伍定相、曾朝節(jié)、陳宗契、王夫之、曾國藩、彭玉麟、彭述、楊度、齊白石等一大批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名人。羅含、酈道元、齊映、宇文炫、杜甫、呂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范成大、辛棄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講學授徒,或賦詩作記,或題壁刻碑,或尋幽攬勝,其狀蔚為壯觀。石鼓書院培養(yǎng)了大思想家-明末清初船山先生王夫之,湖南衡陽人,字而農,號姜齋,晚年隱居衡陽金蘭鄉(xiāng)石船山附近,學者稱船山先生。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明末清初大儒。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周易稗疏》、《考異》、《宋論》、《讀通鑒論》等。王夫之后半生40余年中,著述百余種,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法律、軍事、歷史、文學、教育、倫理、文字、天文、歷算及至佛道等,尤以哲學研究成就卓著,其主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張子正蒙》、《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老子衍》、《莊子通》、《思問錄》、《讀通鑒論》、《宋論》、《黃書》、《噩夢》、《楚辭通釋》、《詩廣傳》等。清末匯刊成《船山遺書》,凡70種,324卷。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循天下之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主張選賢使能,“以天下之祿位,公天下之賢者”。在哲學思想上,避朱程“理在氣先”、“道在器先”和陸王“心學良知”之說。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氣不后”的理論,而歸于躬行實踐,強調知行統(tǒng)一。其詩文亦自成家,于言意、情景、內外等深入研討,頗富新意。凡此,對近代思想均有重大影響。1嵩陽書院嵩陽書院位于登封市區(qū)北,因地處嵩山之陽,故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梭極峰,面對流水潺潺的雙溪河,兩側峰巒環(huán)拱,院內古柏參天,環(huán)境古幽,清雅靜謐。乾隆皇帝游嵩岳時,曾在此留有“嵩陽書院景最清,石幢猶紀故宮銘”的詩句。嵩陽書院嵩陽書院院內有漢封“將軍柏”,人稱稀世珍寶,門外有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稱。周柏唐碑互相挺峙映襯,為古老的書院增添了古韻清幽。詩人聞山所云嵩陽書院名天下,司馬范程亦大家。周柏唐碑稀世寶,頹垣依舊有光華。嵩陽書院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于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名人來此講學授業(yè)、游訪覽勝者,古往今來絡繹不絕,嵩陽書院大門嵩陽書院藏書樓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將軍柏嵩陽書院大唐碑嵩陽書院嵩陽書院碑亭嵩陽書院杏壇洛陽程顥、程頤主持嵩陽書院二程是中國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的并稱。二人為嫡親兄弟,河南洛陽人。程顥字伯淳,又稱明道先生。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二人都曾就學于周敦頤,并同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二程的理學思想對后世有較大影響,南宋朱熹正是繼承和發(fā)展了他們的學說。他們的心理學思想主要見于《遺書》、《文集》和《經說》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二程理學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宋后期開始為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和推崇,經元到明清正式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影響中國900多年,它在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團結、家庭的和睦、教育的發(fā)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東南亞一些國家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對我們今天實現安定團結、構筑和諧社會、實現國家統(tǒng)一以及發(fā)展洛陽市旅游業(yè),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左程顥右程頤洛陽二程祠湖湘學派創(chuàng)始人-胡安國胡安國(1074年-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候,號青山,謚號文定,學者稱,后世稱胡文定公。建寧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學者。北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丁丑科趙昌言榜進士第三人。為太學博士,旋提舉湖南學事,后遷居衡陽南岳。提倡修身為學,主張經世致用,重教化,講名節(jié),輕利祿,憎邪惡。胡安國一生以圣人為目標,主要從事學術研究,潛心研究《春秋》,1131年,在湘潭縣隱山與次子胡宏共同創(chuàng)辦"碧泉書堂"(文定書院前身),開創(chuàng)"湖湘學派"。其所著《春秋傳》成為后世科舉士人必讀的教科書。又著《資治通鑒舉要補遺》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傳,《宋元學案》中有《武夷學案》,明正統(tǒng)間從祀孔廟。武夷先生胡安國湖湘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胡宏胡宏是胡安國的少子,很小就跟隨其父接受理學思想,后來又師事二程弟子楊時和侯仲良,“而卒傳其父之學”。胡宏一生矢志于道,以振興道學為己任,他說:“道學衰微,風教大頹,吾徒當以死自擔”(《宋元學案》卷42,《五峰學案》)。他自幼從其父研習儒學,又在揚時和侯師圣那里學習了二程理學,后來曾悠游南山(衡山)之下20余年,玩心神明,不舍晝夜;力行所知,親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終于成為南宋初期對振興理學起了重大作用的關鍵人物。張栻:“《知言》一書,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約,其義精,誠道學之樞要,制治之龜也”(張栻《知言序》)錢穆:南渡以來,湖湘之學稱盛,而胡宏仁仲歸然為之宗師,學者稱為五峰先生。2岳麓書院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岳麓書院是古代漢族書院建筑,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岳麓山風景區(qū),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岳麓山風景區(qū)重要觀光點。岳麓書院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現為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面向全球招生。岳麓書院岳麓書院重要山長張栻張栻(1133—1180),字敬夫,又作欽夫,另字樂齋,號南軒,四川綿竹人。系南宋抗金名將張浚之子。思想家,教育家,與朱熹、呂祖謙齊名,學者時稱“東南三賢”。斷言“所謂禮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為學主張:“明理居敬”,認為:“居敬有力,則其所窮者益精;窮理浸明,則其所居者亦有地”。著作有《南軒集》。張栻從師于理學大師胡宏,胡宏的父親就是福建大學者武夷先生-胡安國。張栻有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認為教育不應當只為“科舉利祿”服務,應當“傳道而濟斯民”。張栻的貢獻在于使湖湘學在岳麓書院根植,形成了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學術派別,為岳麓書院在中國學術界確定了地位。同時,又因與朱熹相會于岳麓,開創(chuàng)了書院會講的先河。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應岳麓書院山長張拭之邀,朱熹在兩位弟子的陪同下,從崇安啟程,抵達長沙。這一年,朱熹38歲,張拭35歲,但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理學宗師。胡安國是兩宋治春秋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學者,他的學術淵源于孫復和程頤之學,為程氏私淑弟子。他的《春秋傳》不僅對南宋理學戰(zhàn)勝新學產生了重要作用,對后世《春秋》學影響巨大。朱張會講開創(chuàng)中國教育新局面會講之前,朱熹與張栻有過兩次交流。朱熹從張栻處得到了胡宏的《知言》,通過張拭的介紹和自己的研讀,了解了胡宏的學術思想。源自《周易?系辭》的“太極”一詞,北宋哲學家周敦頤首次將其作為自己學說的基本范疇加以闡發(fā),并撰著《太極圖》與《太極圖說》。胡宏與張栻都很推崇周敦頤,而且以太極論性,提出“太極性也”的命題。朱熹對周子之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這次會講,雙方對此展開了討論。關于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兩人討論十分深入,觀點大體一致。朱熹對張拭的觀點極為認可。關于《中庸》一書,朱熹侍行的弟子范念德記述兩人:“論《中庸》之義,三日夜而不能合?!笨梢妰扇擞懻摲浅<ち?。

會講時,兩人的思想體系已經構建,但尚未完全定型。這次會講,各自都給予對方以關鍵影響?!端螘份d:“(張拭)既見朱熹,相與博約,又大進焉?!睆垨蚴呛鎸W派創(chuàng)始人胡宏的得意門生,是胡宏之后湖湘學派的代表。朱熹和張栻有共同的學術淵源和太多的人生經歷,這為他們的學術友誼和學術交往奠定了基礎。從師承來看,他們都是洛學宗師二程的四傳弟子;從思想取向和人生經歷來看,他們都反對和議,力主抗金,都曾在地方擔任官職。吳澄:元代理學家為重建岳麓書院撰文吳

澄(1249—1333)字幼清,祟仁人。官至翰林學士。元理學家。時江西地方政府多次增稅,人民負擔很重,力促當局先后奏免。其理學主張,折衷朱熹、陸九淵兩派,但“格物”、“誠意”之說,更近朱學。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有《老子注》和諸經《纂言》等?!蹲胙浴妨Τ╄徃綍??!稌胙浴分蛔⒔裎纳袝似?,不用偽古文經,表現出敢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的勇氣。朱張會講之后,岳麓書院名聲更加遠播,元代理學家吳澄在《重建岳麓書院記》中說:“自此之后,岳麓之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紹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會講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撫使,再次來到潭州,重整岳麓書院,頒行《朱子書院教條》。經過他的整治,岳麓書院再次進入到繁盛時期。岳麓書院鳥瞰圖岳麓書院平面圖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大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各部分互相連接,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岳麓書院3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與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相傳書院的創(chuàng)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養(yǎng)有一只白鹿,終日相隨,故人稱白鹿先生。后來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舊地重游,于此修建亭臺樓閣,疏引山泉,種植花木,成為一處游覽勝地。由于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為白鹿洞。白鹿洞書院理學大師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教學影響深遠朱熹(公元1130~1200年)南宋大學者,朱熹是繼孔子之后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是儒學思想的后期代表人物。朱熹是優(yōu)秀的教育家,主持廬山白鹿洞書院教學工作,后回到家鄉(xiāng)福建武夷山教學,創(chuàng)辦武夷精舍。研究領域甚廣,在哲學、經學、教育、音韻、文學、地理、考古、自然科學等方面都有偉大貢獻,其思想體系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以“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著稱。與程顥、程頤等共創(chuàng)的理學史稱“程朱理學”,為繼孔子之后在中國思想界影響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統(tǒng)官方哲學,遠涉海外,影響世界;重視教育,創(chuàng)辦書院,所撰《白鹿洞書院揭示》對后代教育事業(yè)影響深遠;著述巨豐,其中《四書集注》58卷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圣典”。白鹿洞書院示意圖

從方位格局上看,書院座北朝南,幾進幾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當考究;從建筑材質結構上看,石木或磚木結構,以明、清建筑為主,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白鹿洞書院武夷精舍武夷精舍又稱紫陽書院、武夷書院、朱文公祠,位于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鐵笛亭等建筑,時人稱之為“武夷之巨觀”。武夷精舍是典型的書院,三進格局,前面是美麗的九曲溪碼頭,背后是山峰,風水俱佳。朱熹的求學過程朱熹14歲在武夷山五夫里學習,紹興十三年(1143)三月,朱熹之父朱松臨終前,寫信給劉子翚,以家事相托。并命朱熹前往五夫,從學于武夷三先生,即劉子翚、胡憲和劉勉之。劉子翚對《易》學很有研究,同時也是南宋初詩壇上一位很有名望的詩人。朱熹在劉氏家塾中受到了比較全面和正規(guī)的教育,除了學習經史、時文和詩賦之外,也學習二程、張載和楊時等北宋理學家的著作。劉子翚的道德修養(yǎng)與知行合一的理學教育觀,以及“道統(tǒng)心傳”學說,對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和道統(tǒng)論的形成,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胡憲是北宋末、南宋初大學者胡安國之侄,家學淵源很深。朱熹后來跟隨理學大師李侗學習,李侗(公元1093年—1163年),字愿中,南劍州劍浦縣崇江里樟林鄉(xiāng)(現南平延平區(qū)爐下鎮(zhèn)下嵐村)人,人們稱他為“延平先生”。楊時先生是二程的弟子,他是東林書院的創(chuàng)辦人。李侗年輕時曾拜楊時的弟子羅從彥為師,后來他又成了朱熹的老師,楊、羅、李、朱師生四人都是理學大師,古稱“延平四賢”。李侗得羅從彥真?zhèn)骱笃辆由教铮x絕俗務,悉心研究理學達40多年之久,他把朱熹傳授儒家思想核心“仁”的真諦及“二程”(程顥和程頤)的“性理”之學,傳給了朱熹,朱熹進一步發(fā)展了李侗的闡釋義理兼生命為主的學說,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這個學說認為“理是先天地而存在”,把抽象的理提高到永恒的、至高無上的境界,雖然背離了“存在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史觀,但認識不能超越一定的歷史條件。學術大家評價朱熹在中國文化歷史的地位通過創(chuàng)立學院,授徒講學,著書立說,培養(yǎng)人才,重新樹立起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主體意識--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他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史稱朱子學(閩學),匯集了當時主要的儒學學派(濂學、洛學、關學)之大成。他始創(chuàng)"四書學",即把儒教創(chuàng)始人孔子、孟子和他的學生曾參、子思的經典論著《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匯成一個系列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復建于2001年,位于九曲溪五曲溪東,隱屏峰南麓。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書集注》和以它為教材實行完好的教育實踐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學,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朱熹培養(yǎng)的知名學生包括蔡元定、黃干、林用中、詹體仁等數十人。武夷精舍的作用朱子學說成為世界研究的顯學朱子主張存天理,滅掉非分欲望。由于朱熹及其門人在教育實踐中的不懈努力,當元朝統(tǒng)一中國以后,朱子學自南向北傳播,被朝廷定為一尊,成了國家的正宗思想,武夷理學文化也就成為封建王朝的正統(tǒng)文化;迨至明清兩代,"朱子學"一直是文化的正宗,達七八百年之久。它成為歷代理學家講述倫理學、政治學、哲學的基本綱領和政治家治理國家的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清朝康熙天下大治之時,朱子學發(fā)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鼎盛時期,康熙皇帝親頒御匾"學達性,賜予武夷精舍(改為紫陽書院)。書院也改為官辦,由朝廷委派山長管理書院。朱熹牌位也從"從祀"孔廟改為"十哲"之一(其他九哲均為孔子嫡傳弟子),康熙還下令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編纂《朱子大全》……這一切,都是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說、興教傳學打下的基礎。美國等全球文化學者都在研究朱子學說,朱子學說從亞洲傳播到世界各地。4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東林書院位于江蘇省無錫市,亦名龜山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創(chuàng)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后廢。明朝萬歷三十二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并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qū)人文薈萃之區(qū)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1625年9月6日,魏忠賢下令禁毀東林書院。東林書院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北宋知名學者楊時楊時(1053-1135),晚年隱居于龜山,后人又稱他龜山先生,是北宋的一位著名學者,南劍州(今福建所屬)將樂縣人,宋熙寧九年進士,官至龍圖閣大學士。后棄官不做,師從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學習“伊洛之學”,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四人稱“程門四子”,朱熹和楊時有間接師承關系。有則成語叫“程門立雪”,指的就是楊時站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中,恭敬等待二程求見的故事。后來楊時學成南歸,程頤送別楊時感嘆道:“吾道南矣!”意思是他的學說將由楊時帶到南方去發(fā)揚光大。明代顧憲成重修東林書院顧憲成(1550年-1612年),字叔時,號涇陽,因創(chuàng)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江蘇無錫人,在1580年(萬歷八年)中進士后歷任京官,授戶部主事。1587年(萬歷十五年),因為上疏申辯,詞語中有觸怒當權者的地方,被圣旨責備,貶謫為桂陽州判官,慢慢提為處州推官。1593年(萬歷二十一年),顧憲成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遷升、改調等事務。1594年(萬歷二十二年),朝廷會同推薦選任內閣大學士,顧憲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厭惡的,從而更觸怒了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顧憲成回到家鄉(xiāng)以后,同弟弟顧允成倡議維修東林書院,偕高攀龍等講學其中,同時宣揚他的政治主張。1604年(萬歷三十二年)農歷十月,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fā)起東林大會,制定了《東林會約》。顧憲成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諷議朝政,逐漸聚合成一個政治集團“東林黨”。由于許多東官員紛紛上疏推薦重新起用顧憲成。1608年(萬歷三十六年),朝廷封顧憲成為南京光祿寺少卿,但是顧憲成沒有接受任命,繼續(xù)留在家鄉(xiāng)從事講學議政。1612年(萬歷四十年),顧憲成于家中去世。著作有《小心齋札記》、《涇皋藏稿》、《顧端文遺書》等。天啟初年,明熹宗贈顧憲成太常卿。后來東林黨爭爆發(fā),被魏忠賢閹黨削去封號。崇禎初年,顧憲成獲得平反,贈吏部右侍郎,謚號端文。東林書院麗澤堂麗澤堂是東林匯眾講學的地方,顧憲成在此倡導“實學”、“實用”、“實益”的務實學風,各地師友聞風來集,盛況空前,終成傾動朝野之勢依庸堂依庸堂被尊為“南國杏壇”是東林學派學術領地的象征,清代學者皆以能入依庸堂為人生一大幸事。東林書院5陸九淵創(chuàng)建象山書院與鵝湖書院象山書院--南宋四大書院之一象山書院位于江西省貴溪市,亦名“象山精舍”,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為陸九淵,世人稱其為“象山先生”,其學說與當時“程朱理學”相抗衡,被后人稱為“陸王心學”。因此,象山書院是中國哲學“心學”起源地。書院首創(chuàng)于南宋諄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當時稱作“象山精舍”。貴溪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居焉。學生也悄悄結廬其旁。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千人。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象山墾辟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間觀奇攬勝”。象山書院英賢輩出歷史上,有明洪武工部主事李仕弘、廣東按察司僉事李德美、吏部天官李多見、進士陳日新、云南按察使游云鴻、清閩水師提督游應龍等曾在象山書院就讀過。明景泰二年(1451)狀元及第柯潛《題文峰巖》:天作奇峰戴巨鰲,蔥蔥佳氣映宮袍。千村草色兼天遠,萬壑秋聲挾雨豪。海月欲生涼似水,澗云初起涌如濤。興來把筆題新句,只恐明朝紙價高。鵝湖書院位于江西省上饒鉛山縣鵝湖鎮(zhèn)鵝湖山麓,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鵝湖書院曾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人們?yōu)榱思o念"鵝湖之會",在書院后建了"四賢祠"。宋淳熙十年賜名"文宗書院",后更名為"鵝湖書院"。鵝湖書院王駕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鵝湖書院鵝湖書院就在這唐詩描繪的美境之中鵝湖書院青石牌坊泮池鵝湖書院布局鵝湖書院在鵝湖寺,即仁壽寺的左邊,而鵝湖塔則在鵝湖書院的左邊。鵝湖書院的大門,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對著鵝湖塔。書院四周有山有溪,環(huán)境幽雅。由大門進去,經過兩排桃樹,有一個大圓門,圓門內有一個大院子,對面又是一個大圓門,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階而入,又是一個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圍是石欄桿。渡過古橋是第一排殿宇,再過一個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賢祠。祠前也是一個院子,祠后則是一個相當高的坪臺,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墻,正對兩大圓門的北端高墻。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兩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錯落有致。在鵝湖書院后面的四賢詞內,設有朱、呂、二陸四個牌位,又有一個題著“頓漸同歸”字樣的匾額,這和書院前排建筑中所懸“道學之宗”的御匾,正遙遙相對,由此可見宋代朱陸鵝湖之會的盛況。南宋學者陸九淵-心學開山之祖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號象山,漢族,書齋名"存",世人稱存齋先生,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之祖。他的學說,經后來多位大儒的繼承與發(fā)揚成為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派別,對后世影響極大。他主持象山書院的教學陸九淵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做到“存天理、滅人欲”,就必須是從人心入手,如果人心能夠向善,能夠自我約束,這人自然會存天理。陸九淵解釋宇宙兩字,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我們想到宇宙的時候,用心來形容,宇宙跟我們有無關系都只是與我們的心有關,萬物具備于我心。陸九淵首先提出了心學,這在朱熹時代已經開心學之先河,可惜沒有成功。明代王陽明發(fā)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陸九淵的思想經后人充實、發(fā)揮,成為明清以來的主要哲學思潮,一直影響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界。著名學者郭沫若、馬一浮都認為深受陸九淵思想的影響。陸九淵畫像6東坡書院位于海南島儋州市中和鎮(zhèn),為紀念宋代名臣、大文豪蘇軾而建。古老的東坡書院在一片椰林之下。占地25000平方米。1996年被授予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海南重要的人文勝跡之一。書院大門軒昂宏闊,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競秀。載枉酒亭、載酒堂、奧堂龕等建筑古色古香。東坡書院東坡書院東坡書院載酒堂載酒堂,為蘇東坡被貶昌化軍(現儋州市)時居住、講學的場所?!董偱_紀實史》記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載酒亭,為重桅歇山頂結構,上下兩層,上層四角,下層八角,各角相錯,角角翹起呈欲飛之勢。亭的東西兩側是蓮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繪了蘇東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圖錄。北宋大才子蘇軾為人才培養(yǎng)和中華文化傳承做出重大貢獻蘇軾一生才行高世,卻宦海沉浮,歷經磨難,九死一生:從自求外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再到被貶黃州、常州、穎州、揚州、定州,最后竟至嶺南惠州、海南儋州等荒蠻之地,他始終以浩然正氣積極入世,坦然面對挫折與壓力,樂觀豁達,關心民生疾苦、國家命運,求真務實,政績斐然;在此前提下,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文,且詩詞文畫書皆自成一家,可謂難得的曠世奇才。南宋孝宗皇帝曾高度評價蘇軾其文其人:“..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節(jié)?!薄傲⑻煜轮蠊?jié),非其氣足以高天下者,未之能焉。蓋存之于身謂之氣,見之于事謂之節(jié),節(jié)也,氣也,..”這個“氣”指的就是蘇軾的主體人格。蘇軾一生的經歷向我們展示的正是他高于天下的巨大的人格魅力卓然超群、歷盡磨難而衷心不改。西園雅集圖北宋李公麟蘇軾儒家思想代表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7金華市麗澤書院與五峰書院南宋四大書院之一

麗澤書院

麗澤書院創(chuàng)建于南宋,創(chuàng)辦者呂祖謙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與朱熹、張栻合稱為“東南三賢”。他除了自己在麗澤書院教授生徒、著書立說外,還經常邀請當時的知名學者如朱熹、陳亮、葉適前來講學,探討學術,交流思想。呂祖謙去世后,他的門人、弟子繼續(xù)在麗澤書院從事教育、研究、藏書、刻書,歷宋、元、明三代,綿延400多年,他開創(chuàng)的“金華學派”也因此有“麗澤學派”的別稱。“麗澤書院被列入南宋四大書院,不是金華人自己封的,而是古今學者公認的,如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及近現代學者均有專門著作記述。麗澤書院四個字由宋理宗親自題寫。麗澤書院,頗具規(guī)模,有五進門廳,相當于侍王府大堂。一進門廳,有五間,門面二進是呂成公祠堂三間,三進前軒三間,四進是麗澤堂大堂,懸掛“麗澤書院”匾額,五進為遺書閣,專門收藏呂祖謙的著作。呂祖謙家中會友之地“竹軒”的舊匾,他的門人將它懸掛在麗澤書院的東廡。呂祖謙呂祖謙(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為與伯祖呂本中相區(qū)別,亦有"小東萊先生"之稱。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原籍壽州(治今安徽鳳臺)。南宋著名理學家,出身"東萊呂氏",為呂夷簡五世孫、呂大器之子。初以蔭補入官。隆興元年(1163年),呂祖謙登進士第,復中博學宏詞科,調南外宗學教授。累官直秘閣、主管亳州明道宮。參與重修《徽宗實錄》,編纂刊行《皇朝文鑒》。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謚號"成",后改謚"忠亮"。呂祖謙博學多識,主張明理躬行,學以致用,反對空談心性,開浙東學派之先聲。他所創(chuàng)立的"婺學",也是當時最具影響的學派,在理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朱熹、張栻齊名,并稱"東南三賢"。著有《東萊集》、《歷代制度詳說》、《東萊博議》等。五峰書院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方巖鎮(zhèn)橙麓村壽山坑內,其地有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雞鳴五峰圍合,環(huán)為山城。五峰書院因山而名,在固厚峰下依洞而建,宛如天成。宋代以來,一直是文人學士講學之地。宋淳熙間,朱熹、呂祖謙、陳亮、呂子陽等曾在固厚峰下石洞中讀書講學。宋慶元四年(1198年)朱熹在此完成《大學章句集注》。五峰書院五峰書院

含五峰書院、麗澤祠、學易齋、重樓等建筑,是南宋永康學派發(fā)祥地,明代王陽明倡道處所。重樓占地面積約550平方米,南宋時期,朱熹、呂東萊、陳亮曾講學其中,抗戰(zhàn)時期,浙江省政府曾在此辦公。五峰書院8紫陽書院全國著名書院之一,位于徽州歙縣,郡守韓補始建于南宋淳六年(1246年),初建在徽州府南門外紫陽山麓,理宗皇帝御題“紫陽書院”匾額。紫陽書院以祭祀朱熹,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為主旨。元代至元年間遷于南門內,延二年(1315年)又遷于南門外,后毀于兵。明洪武初,重建于歙縣縣學右之射圃。入清之后,紫陽與岳麓、白鹿洞等同受康熙皇帝欽賜“學達性天”匾額,此后乾隆皇帝又賜“道脈薪傳”之匾,以褒獎書院傳承程朱理學的貢獻。1790年,出生于鹽商之家的歙縣人、時任戶部尚書太子太保的曹文埴另在文公祠舊址復建書院,取名“古紫陽書院”。桐城姚鼐曾主講于此,他開創(chuàng)的“義理、辭章、考據”統(tǒng)一之說的古文之“義理”即程朱理學之義理。乾、嘉以后,徽州雖為樸學重地,但紫陽書院以祭祀朱子、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為宗旨,以《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為綱,讀朱子之書,傳文公之教,講德進業(yè),一直延續(xù)程朱學脈。清代大學者戴震戴震(1724-1777),一字東原,二字慎修,號杲溪,漢族,休寧隆阜(今安徽黃山屯溪區(qū))人,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他曾在紫陽書院跟隨徽派樸學的創(chuàng)始人江永學習,在浙東主講金華書院。乾隆27年舉人,乾隆38年被召為《四庫全書》纂修官。乾隆40年第六次會試下第,因學術成就顯著,特命參加殿試,賜同進士出身。戴震治學廣博,音韻、文字、歷算、地理無不精通,又進而闡明義理,對理學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說有所抨擊。其視個體為真實、批判程朱理學的思想,對晚清以來的學術思潮產生了深遠影響。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一人",梁啟超、胡適稱之為中國近代科學界的先驅者。9蓮池書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坐落在古蓮花池中。古蓮花池是由金末元初的私家園林雪香園演變而來,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歷史。歷史上有位偉人兩次來到蓮池書院,并給予高度評價:"蓮池有名,是因為有蓮池書院,蓮池書院當時在全國是很著名的。"他就是毛澤東。蓮池書院蓮池書院蓮池書院歷任院長據史料記載可以考證的院長有:張敘、汪韓門、章學成、黃彭年、何秋濤、王振綱、張裕釗、吳汝綸等。張敘:今江蘇太滄縣人,雍正時舉人。他精通經術,著作有《易貫》、《詩貫》、《孝經精義后錄》、《或問余論》、《蓮池行宮十二景圖》有他的題詠,是一個“經明行修”的標準院長。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祁韻士在乾隆時期先后主講于蓮池書院,章氏曾官國子監(jiān)典籍,兼通文史、地志、考據諸學,著作有《文史通義》、《實齋文鈔》、《章氏遺書》等傳世,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史學家,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教學上都碩果累累。祁韻士曾官翰編修太子中允戶部主事,精于治史,長于地域、中西交通之學,遺著亦甚豐。同時進士出身的李嘉端、賀濤、王振剛勤于教學,精于治學,因此,生員科考及第甚多。黃彭年,字子壽,貴州人。他曾兩次任蓮池書院院長,博學多能,詩文兼擅,書畫并長,頗負名望。他對書院的貢獻主要有擴建校舍增圖書,明立章程嚴定課程,還努力改進書院課藝內容和形式。黃彭年苦心經營,卓有成效,而且受總督李鴻章之聘,率師生參與編纂《畿輔通志》。蓮池書院的創(chuàng)新鼎盛時期的蓮池書院與湖南岳麓書院南北交相輝映。汪師韓、章學誠、黃彭年、何秋濤、王振綱、張裕釗、吳汝綸等眾多學冠天下的宗師大家,劉春霖、王發(fā)桂、胡景桂、王樹彤、孟慶榮、傅增湘、馮國璋等一大批彪炳后世的高徒學子,精彩演繹了蓮池的歷史輝煌,使這里成為長達兩個世紀的重大政治活動場所和直隸文化教育中心。蓮池書院當時藏書頗多,萬卷樓中最多時曾達到3萬余卷,眾多藏書對在此修業(yè)的學生頗有幫助。此外,還有《蓮池書院法帖》刻石38方,這是一部珍貴的書院“石籍”,其書法格調高逸,技藝超絕,至今保存完好。書院開設西文(英語)、東文(日語)學堂,招收外籍留學生,聘請外籍教師。張裕釗與日本留學生宮島大八的師徒之情同樣是書院一大亮點。Partone第四章劍橋大學的啟發(fā)劍橋大學的創(chuàng)辦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爾夏姆主教創(chuàng)辦了劍橋的第一所學院,彼得豪斯學院。劍橋大學創(chuàng)辦過程中不斷爭取國王和教會支持,不斷說服人們?yōu)閯虼髮W捐助教授席位和大學建設。直到愛德華二世創(chuàng)建的國王學院,才在14世紀初期形成了指導性方案: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