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土壤中有什么》說課稿_第1頁
科學《土壤中有什么》說課稿_第2頁
科學《土壤中有什么》說課稿_第3頁
科學《土壤中有什么》說課稿_第4頁
科學《土壤中有什么》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土壤中有什么》說課稿開始: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將要說課的課題是《土壤中有什么》。一、說教材本課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尋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教材第一部分“尋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進行,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積實驗。讓學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得見的物質(zhì),也有肉眼看不見的物質(zhì),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物質(zhì)的混合物。教材第二部分“土壤與生命”指導學生了解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類的生產(chǎn)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說學情土壤對于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但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土壤從哪里來,更不會想到它來源于巖石。本課活動緊接著上一課的內(nèi)容,重點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尋找土壤來源于巖石風化和生物作用的證據(jù),另一方面是認識土壤對生命的意義。三、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2.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zhì)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意義。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是由巖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植物殘留體,以及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組成。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五、說教學法1、教法: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知識渲染等手段創(chuàng)設課堂的教學情景,小學生們大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大膽表現(xiàn)自己認識世界,我嘗試采用如下教學法:(1)想象法:通過教師巧妙的介入,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點。(2)表現(xiàn)法:通過感知,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親身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的表現(xiàn)對事物的了解。(3)實踐法: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感情去親身實踐。(4)探究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生活中更好的去體驗。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嘗試想象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植物,然后小組活動、最后通過"討論交流"和"親身體驗"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六、說教學過程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2分鐘)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巖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等作用,巖石破碎的現(xiàn)象叫風化。巖石在風化的作用下碎裂,繼續(xù)風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繼續(xù)風化,會怎樣呢?(更細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土壤中有什么》,研究土壤,尋找土壤源于巖石的證據(jù)。(二)、尋找土壤的成分(25分鐘)1.根據(jù)你平時對土壤的觀察,你認為土壤中有什么?(適當板書)(2分鐘)2.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樣觀察?(5分鐘)3.請你用肉眼仔細觀察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土壤,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記錄表上。比比誰的眼睛更敏銳,哪個小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觀察記錄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里領取放大鏡,進行更細致地觀察。4.交流觀察新鮮土壤的收獲。(板書:水、沙子、動植物殘留物等)5.為了方便觀察,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簽,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給他們分分類嗎?怎樣區(qū)分呢?(4分鐘)6.交流土壤顆粒的觀察發(fā)現(xiàn):(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板書:沙礫、沙、粉沙、黏土等)地質(zhì)學家對這些顆粒進行分類:直徑大于2毫米的顆粒稱為沙礫(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石子);直徑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稱之為沙;直徑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稱之為粉沙;直徑小于1/256毫米的稱之為黏土。7.如果把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在操作時要注意什么?(2分鐘)8.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觀察。9.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板書:空氣等)10.讓我們來攪拌一下,你覺得要注意什么問題?小棒用力攪拌水中的土壤,讓土壤顆粒隨水運動,然后靜置在一邊。(教師適當示范)(2分鐘)11.師生共同攪拌,并指導。12.好,我們讓它們靜止一段時間吧。13.土壤里還有我們沒發(fā)現(xiàn)的物質(zhì)嗎?再來看老師做兩個實驗。(5分鐘)(1)加熱土壤。用酒精燈燃燒放在鐵板上的土壤,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這是什么發(fā)出臭味嗎?這是動植物的殘體和分解后物質(zhì)燃燒發(fā)出的氣味,我們把動植物腐爛時產(chǎn)生的黑色物質(zhì)叫做腐殖質(zhì)。(板書:腐殖質(zhì))(2)加熱浸泡土壤的液體。師生對比實驗:首先用滴管取幾滴土壤溶液(清水),將取來的土壤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點燃酒精燈,用夾子夾著玻璃片在酒精燈上燃燒,直到水分蒸發(fā)完為止,那在加熱的過程中,要先均勻加熱玻璃片,不要先集中加熱,以免玻璃片炸裂。好,現(xiàn)在觀察一下,玻璃片上留下了什么?兩塊玻璃塊上留下的斑跡有什么不同?就是土壤溶解在水中的鹽分。(板書:鹽分)14.我們現(xiàn)在再來看看燒杯里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是怎樣的順序?試著解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順序?(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后沉積下來,最上面一層是黏土,用棍子挑一點在手上涂抹,會感到是黏滑的、細膩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顆粒越來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殘體。)(3分鐘)15.現(xiàn)在請小組同學整理你們的實驗記錄,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教師總結(jié)并投影出示土壤概念,強化土壤是混合物。)(2分鐘)(三)、土壤和生命(6分鐘)1.你們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嗎?(2分鐘)2.想一想:土壤為他們提供了什么?它們又為土壤做了什么?(2分鐘)3.閱讀小結(jié):土壤中生活著許多動植物和微生物,土壤為它們不僅提供了棲息地,還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長發(fā)育必需的養(yǎng)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豐富的腐殖質(zhì)等養(yǎng)料,生物的活動使水分和空氣更容易進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長、生活。4.那么土壤和我們?nèi)祟愑钟性鯓拥年P系呢?(2分鐘)5.因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關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土壤為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以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你同意嗎?(四)、總結(jié)引伸(2分鐘)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讓我們以高士其的《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