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3_第1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3_第2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3_第3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3_第4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情景導入:他一生叱詫風云,在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六個“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tǒng)一思想的皇帝。第一個創(chuàng)立太學培養(yǎng)人才的皇帝。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他在位時間也非常長,從16歲即位到70歲去世,執(zhí)政54年。

一代雄主漢武帝,內強皇權,外服西夷,造就了不朽的歷史功業(yè),然而,他又迷信方術,窮兵黷武,將漢王朝推到崩潰的邊緣。

兩漢,一個開天辟地、跌宕起伏的時代。他

誰?

第4課西漢與東漢

——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擴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漢朝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2.“文景之治”: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1.建立:楚漢之爭前202年劉邦長安(1)背景:漢初社會狀況---社會殘破、經濟凋敝(2)措施:“與民休息”政策(3)結果:經濟恢復、發(fā)展,國力強盛。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馬的毛色一樣),而將相或乘牛車?!?/p>

——《漢書·食貨志》材料二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而不可食。——《史記》

諸侯太強,王國問題……相權太盛,威脅王權……思想混亂,沒有統(tǒng)一……匈奴囂張,看著心煩……錢花的太多了……愁啊……終于輪到孤上場了!不是孤不低調,只是實力不允許……二、西漢的強盛與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二、西漢的強盛與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一)對內: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學生歸納概括)

政治強化皇權:設中朝,削弱相權;加強中央集權:“推恩令”,打擊諸侯王;任用酷吏,治理地方。設刺史,強化地方監(jiān)察;選官制度:察舉制,選拔官吏;經濟1、改革幣制,權歸中央;2、鹽鐵官營;3、均輸平準,平抑物價;4、征稅抑商。思想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設五經博士。1.由來:漢初郡國并行制2.表現(xiàn):“七國之亂”3.漢武帝削藩:“推恩令”鏈接:漢初王國問題的由來與漢武帝削藩《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主父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shù),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谑巧蠌钠溆嫛!辨溄樱簼h武帝“推恩令”(1)含義:指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封其為列侯。(2)影響:諸侯國越分越小,無力對抗中央,中央集權加強。“大國不過十余城,

小侯不過十余里”

鏈接:中外朝制度皇帝中朝外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有事上報鏈接:關于五銖錢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西漢五銖錢從漢武帝元狩五年始鑄,至隋朝的隋五銖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均輸法:由大農令孔僅和桑弘羊提出,即在中央主管國家財政的大司農之下設立均輸官,把應由各地輸京的物品轉運至各處販賣,從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壟斷市場,從而使物價穩(wěn)定。平準法:即在長安和主要城市設立平準官,利用均輸官所存物資,根據(jù)物價,貴時拋售,賤時收購。實行均輸和平準使得京師所掌握的物資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場的物價,打擊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壟斷市場的行為。鏈接:漢武帝均輸平準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相同點目的實質不同點方式和結果加強中央集權文化專制采用法家思想,對其它思想粗暴破壞,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tǒng)思想,促進了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和鞏固歷史學家顧頡剛說:“秦始皇的統(tǒng)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tǒng)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探究:秦漢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比較(二)對外:積極開拓疆域1、北擊匈奴;

設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張掖、敦煌);2、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3、管理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4、征服西南,對東南沿海與少數(shù)民族的治理。絲綢之路(SilkRoad):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新,西漢滅亡。原因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經濟:土地兼并、賦稅沉重社會:流民問題、社會動蕩王莽篡國改革試圖挽救社會危機目的措施措施不切實際,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統(tǒng)治末年爆發(fā)了綠林、赤眉起義實行“王田”制;實行貨幣改革等結果滅亡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政權被推翻五銖錢大錢

每個大錢不到五銖錢的兩個半重,卻要當50個五銖錢使用1.王莽改制三、東漢的興衰2、光武中興(公元25-57年)政治上:1、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的作用2、嚴格控制外戚干政3、裁并郡縣,裁減官吏,節(jié)省開支4、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經濟上:a、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shù)量b、釋放奴婢思想上:重視儒學鏈接:東漢末年的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材料漢和帝登基時年僅11歲,難以視政,由其母親

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弟

竇憲等掌握實權,開始了外戚專政的局面。但是漸漸年長的和帝開始對其舅父竇憲等不滿,于是,宦官鄭眾等趁機為和帝謀劃,將竇憲黨羽一舉收捕,奪回政權,鄭眾等宦官因此得以封侯升官,宦官開始得勢,這也是宦官與外戚的第一次交鋒。此后,東漢政權就在外戚與宦官的爭奪打斗中搖來晃去,皇帝就似任人擺弄的布娃娃,完全成了傀儡。探究: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與東漢政權的衰亡材料:見教材P24問題探究思路提示:1.豪強地主兼并土地,破壞了封建小農經濟,加劇了社會矛盾,威脅封建統(tǒng)治;2.豪強地主莊園的相對獨立性、擁有私人武裝、被割據(jù)軍閥拉攏等,嚴重威脅了國家統(tǒng)一與中央集權。3.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原因起義②宦官鎮(zhèn)壓正直官員和士人的“黨錮之禍”③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東漢后期政治腐朽黑暗——時間:184年領袖:張角組織:民間秘密宗教“太平道”軍隊:“黃巾軍”影響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jù)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的結果如何?袁紹曹操孫策劉表劉璋劉備袁術張魯馬騰公孫度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局面分類內容影響史學①西漢司馬遷:《史記》②東漢班固:《漢書》文學漢賦、樂府詩、五言詩科

技醫(yī)學①《黃帝內經》②《神農本草經》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④華佗:麻沸散、五禽戲數(shù)學《九章算術》其他①蔡倫改進造紙術②《周髀算經》;③東漢張衡:發(fā)明候風地動儀,天文學專著《靈憲》農學①《氾勝之書》;②《四民月令》首創(chuàng)紀傳體通史體裁,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賦辭藻華麗;詩歌反映社會現(xiàn)實;語言樸實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中國數(shù)學史乃至世界數(shù)學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醫(yī)圣”,奠定中醫(yī)臨床學基礎促進中國、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用于外科手術、健體強身四、兩漢的文化:通過梳理兩漢文化的基本史實,探究兩漢文化繁榮的原因。材料

是歲(前110年)天子始建漢家之封……太史公執(zhí)遷手而泣曰:……今漢興,海內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史記·太史公自序》1.國家統(tǒng)一,政局安定;2.經濟發(fā)展,社會繁榮;3.民族交融加強,對外交往頻繁;4.對前代文化成就的繼承和發(fā)展;5.統(tǒng)治者重視文化教育。問題:結合《史記》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本課所學,分析兩漢文化繁榮的原因大一統(tǒng)時代的文化氣象探究任務:通過梳理兩漢文化的基本史實,探究兩漢文化繁榮的原因。西漢與東漢——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西漢的建立政治、經濟措施“文景之治”對內措施:推恩令、中朝、察舉制、刺史、儒學獨尊等對外措施:衛(wèi)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設立河西四郡、設立西域都護府、張騫出使西域等漢初的統(tǒng)治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王莽篡漢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黃巾起義)兩漢的文化:史學、文學、醫(yī)學、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西漢東漢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1.西漢統(tǒng)治者總結秦朝歷史,從“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認識出發(fā),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郡國并行制度 B.頒布“推恩令”C.實行編戶齊民制度 D.頒布“附益之法”

2.《漢官典職儀》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A.監(jiān)御史 B.郡守C.州牧 D.刺史ADC4.皇帝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體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權柄卻也因此常被親近者侵奪。東漢時期侵奪皇帝權柄的重要角色有A.丞相和外戚 B.宦官和丞相C.外戚和宦官 D.中朝和外朝

5.東漢豪強地主在田莊內納賓客附徒,興辦教育,經營各種經濟事業(yè),豢養(yǎng)軍隊,甚至通過輿論控制地方政權。田莊A.是王國問題的延續(xù)

B.有助于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C.有利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