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課件-旅游宗教文化 2_第1頁
旅游管理課件-旅游宗教文化 2_第2頁
旅游管理課件-旅游宗教文化 2_第3頁
旅游管理課件-旅游宗教文化 2_第4頁
旅游管理課件-旅游宗教文化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旅游宗教文化(一)

第一節(jié)佛教第二節(jié)道教

一佛教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二佛教的基本理論三佛教寺院及其供奉對象四佛教禮儀

佛教音樂五佛教的宗教活動及常用稱謂佛教佛教音樂:梵唄作用:以歌詠法,廣明教義類型:贊偈咒誦法器:鐘鼓木魚笛蕭鈴

鐺特色:悠和淡靜佛教禮儀

禮拜

繞佛合掌

五體投地口念“南無佛教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一)

佛教的創(chuàng)立(二)

佛教的發(fā)展(三)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教的創(chuàng)立佛教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釋迦牟尼和佛教的形成知識窗:蠟八粥的由來佛教的形成佛教創(chuàng)始人:喬答摩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發(fā)源地:古印度佛祖四大圣跡:出生地---藍毗尼花園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轉(zhuǎn)法輪地---鹿野苑涅盤地---拘尸那迦佛教的發(fā)展一、在印度境內(nèi)的發(fā)展二、在世界范圍的傳播佛教在印度境內(nèi)的發(fā)展分為四個時期: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

大乘佛教時期密乘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小乘佛教:

保持原來的教義,以釋迦牟尼為教主,以《阿含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大乘佛教:

對原有的教義有所修正和發(fā)展,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shù)佛。以《般若經(jīng)》、《維摩經(jīng)》、《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等為主要經(jīng)典。佛教在世界范圍的傳播佛教的傳播分為三條線路:

北傳佛教

南傳佛教

藏傳佛教北傳佛教線路:古印度向北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性質(zhì):

大乘佛教南傳佛教線路:

古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中國云南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性質(zhì):

小乘佛教藏傳佛教喇嘛教:

印度密乘佛教與藏區(qū)苯教融合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四個特色

四大教派: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喇嘛教的四個特色四個特色:

1、咒術性

2、對喇嘛異常崇拜

3、活佛轉(zhuǎn)世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

4、宗教與政治的結(jié)合

兩大轉(zhuǎn)世系統(tǒng)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譯傳階段創(chuàng)造階段和鼎盛時期融合階段新中國成立后的佛教初傳中國--約兩漢之際。知識窗:為什么中國漢地和尚、尼姑不吃肉?

譯傳階段創(chuàng)造階段和鼎盛時期隋唐時代: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知識窗:八大宗派

凈土宗

禪宗禪宗純粹中國化佛教以覺悟眾生心性的本原為主旨奉菩提達摩為初租,六祖慧能(一說五祖宏忍)為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支派最多,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廣泛的佛教宗派凈土宗

以口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修行方式以向往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是最簡單的法門,在民間影響最大融合階段“三教合一”佛教借助文學、繪畫、雕塑、建筑等傳統(tǒng)藝術形式,成為民間生活的一部分。從教派上說,主要流行禪宗和凈土宗。新中國成立后的佛教1953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現(xiàn)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一誠長老1956年,中國佛學院。知識窗:和尚頭上的戒疤法源寺山門位于具有北京宣武區(qū)法源寺內(nèi),是全國規(guī)較完整的一座漢語系高級佛學院.學制為四年.

.

佛教的基本理論(一)

佛教的經(jīng)典與標志(二)

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經(jīng)典佛教的九大標志佛教的經(jīng)典與標志佛教的經(jīng)典與標志佛教經(jīng)典經(jīng)藏、律藏、論藏被稱為“三藏經(jīng)”或“大藏經(jīng)”塔法輪蓮化光相卐念珠菩提樹曼佗羅六色旗佛教的標志

橫的表示全世界人類的和睦相處,縱的表示世界的和平。藍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黃色寓示中道了義;紅色象征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凈解脫;橙色象征佛法的根本——智慧圓滿;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義中間是釋迦牟尼像,用黃色畫成,周圍是八朵蓮花瓣,花瓣上繪有多吉、火焰、旗幟、劍和傘蓋圖案,然后是一個繪有八個藍色多吉的圓,再外面是幾個正方形圖案,上面繪有代表十六位菩薩的其他圖案符號。緊接著在東、南、西、北四個點用多種顏色繪著四個入口,入口處的防護符號,波浪形圖案代表著水,人們認為,在圣所內(nèi)穿過各種各樣的“防護因”、“壁壘”和等距離的四個入口中的一個人口后再接近神會有所獲。

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諦說八正道十二因緣說四大皆空四大皆空

風火水土四性

堅、濕、暖、動四性

大--普遍存在于任何物體中“無?!薄盁o我”

形成“空”的哲學觀念苦諦

佛教理論的出發(fā)點--人生皆苦集諦苦的根源--無明渴愛三業(yè)--身業(yè)(行動)語業(yè)(言語)意業(yè)(思想)兩惑--見惑(妄見)思惑(妄情)滅諦涅磐--圓寂滅度超越生死輪回道諦修行--八正道四諦說八正道(賢圣八道、八圣道)具體的八種解脫諸苦、斷絕輪回、達到涅磐境界的途徑和方法“三學”:戒、定、慧

唐僧為什么給豬悟能取別名為豬八戒?文化漫步正見(知見)正志(思維)正語(語言)正業(yè)(行為)正命(職業(yè))正精進(努力)正念(信念)正定(禪定)八種方法十二因緣說解釋人生痛苦的原因:

無明(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解釋:

“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三世說”眼耳口鼻身意佛教的寺院及其供奉對象(一)寺院(二)殿堂配置(三)供奉對象

(四)佛像的主要手印

(五)

佛教的五欲供鮮花(或明鏡)色琵琶聲香香水果味天衣觸佛教的五欲供佛像的主要手印定印觸地印說法印施無畏印與愿印施無畏印右手當肩豎立掌心向外與愿印:手掌伸開五指向下施愿像定印結(jié)跏跌坐右手掌橫放左手

寺院的別稱

我國寺院建筑佛教故事:白馬馱經(jīng)知識窗:佛教中的“掛單”寺院我國寺院建筑寺院形式:

1依山式2平川式寺院布局:

1石窟寺(三大石窟

)2塔廟我國藏式喇嘛格局中國第一名寺——白馬寺布達拉宮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云崗石窟竹從精舍:最早的佛教寺院形式叢林:指眾僧聚居的寺院,通常為禪宗寶剎:指代規(guī)模教大的寺院伽藍:眾院僧院寺院別稱殿堂配置“殿”---供奉佛像,借以瞻仰禮拜之地“堂”---僧侶說法、修道和日常起居的房舍七堂:山門、佛殿(1)

(2)、法堂、僧堂、庫房、西凈、浴室大寺院設有經(jīng)堂、禪堂、塔、鐘鼓樓等建筑

無事不登三寶殿?

佛教小故事:大肚彌勒逢人就笑三寶殿三寶:佛法僧三寶殿:

佛堂

---大眾登場辦事

法堂

---珍藏經(jīng)典場所

僧堂

---和尚燕息之地大肚彌勒鐘鼓樓鐘樓:天王殿左前側(cè),懸有洪鐘,寺院鐘下供奉地藏菩薩,其左為道明,其右閔公鼓樓:天王殿右前側(cè),置有大鼓,供奉伽藍神關羽,其左為關平,其右周倉佛塔三塔的主要形式

:樓閣式

密檐式

覆缽式

金剛寶座式

一塔

:又譯為浮圖,佛圖,塔婆,方墳,圓冢,是保存或埋葬舍利的建筑物

佛塔的四個構成部分

四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塔林登封少林寺塔林山東靈巖寺塔林地宮塔基塔身塔剎靈光寺佛牙舍利塔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妙應寺白塔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塔基底面積810平方米;塔身為復缽體;塔剎的剎座呈須彌座式,座下豎立著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輪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大雁塔塔高63米,共9層山西應縣木塔舍利,也稱設立羅,其意為尸體或身骨,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死后,佛教徒們遵循古印度的風俗,將其遺體火化,于是得到了許多晶瑩透亮,五光十色,擊之不碎的珠子,成為舍利。還有其他身骨,牙齒,毛發(fā)等,也成為舍利佛寺正殿,可供奉一佛,大多為三佛背面供奉海島觀音,東西兩側(cè)一般為十六(十八)羅漢正中供奉漢化禰勒(或你勒真身)

其后韋馱天兩側(cè)供奉四大天王

天王殿山門(三門)無相門(東)空門(中)無作門(西)1

佛2

菩薩3

羅漢4護法天神供奉對象

佛的概念

二大乘佛教寺廟常供奉的佛

三活佛

答賴喇嘛(觀世音化身)班蟬喇嘛(無量光佛化身)

1自覺

2覺他

3覺行圓滿“覺”的三種涵義:佛即“佛陀”---“覺”、“覺者”和“知者”

報身佛(左)--盧舍那佛經(jīng)過修行得到佛的果位之身法身佛(中)--毗盧遮那佛代表凝聚佛教真理的的佛像應身佛(右)--釋迦牟尼生身佛釋迦牟尼三身佛三身佛

以空間分為橫三世佛三世佛

以時間分為豎三世佛大乘佛教寺廟中常供奉的佛

過去(前世、前生)過去佛:燃燈佛現(xiàn)在(現(xiàn)世、現(xiàn)生)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來世、來生)未來佛:彌

豎三世佛橫三世佛

左: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中: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

右: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日光菩薩右:月光菩薩藥師三尊左:文殊菩薩右:普賢菩薩釋家三尊左:觀世音菩薩右:大勢至菩薩西方三圣

菩薩:

只達到“自覺”和“覺他”兩個境界,未達到“覺行圓滿”需到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1)文殊菩薩

圖(2)普賢菩薩圖(3)觀世音菩薩

圖(4)地藏王菩薩

圖(5)大勢至菩薩

圖文殊菩薩特征:手持如意棒身騎六牙大象專司:理德道場:

峨眉山普賢菩薩大行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特征:手持錫杖或如意珠大勢至菩薩特征:頭頂寶瓶手持蓮化道場:江蘇南通的狼山文殊菩薩(大智菩薩)文殊,意譯為妙德、妙吉祥特征:

手持寶劍(寶卷),象征銳利身騎獅子,象征智慧威猛道場:

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為諸觀音的總體代表的”圣觀音”“千手觀音”海島觀音送子觀音道場:普陀山佛教小故事:千手千眼觀音知識窗:“馬頭觀音”地藏王菩薩(大愿菩薩)“地藏”---指其如同大地一樣含藏著無數(shù)善根種子。

地藏王菩薩與九華山佛教典故羅漢全稱阿羅漢,即自覺者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于佛、菩薩,為第三等在小乘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到達的最高果位(1)十大弟子(2)十六羅漢(3)十八羅漢(4)五百羅漢佛教小故事:羅漢堂中濟公無座位濟公十大弟子

都成為覺悟者,又都獲得了阿羅漢果。十六羅漢

十六羅漢常供于大雄寶殿的兩側(cè)十六羅漢即:賓度羅跋羅惰阇、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惰阇、蘇頻陀、諾詎羅、跋陀羅、迦哩迦、伐阇羅弗多羅、戍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護法天神著名的護法天神有:(1)四大天王(2)韋馱(3)哼哈二將(4)伽藍神關羽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持寶劍,職“風”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職“調(diào)”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右持寶傘,左手臥神鼠職“雨”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故手纏一赤龍,職“順”韋馱哼哈二將他們兩位原來都是佛國里的金剛力士。據(jù)《大寶積經(jīng)》記載,哼哈二將手拿金剛杵(是一種十分堅固而又鋒利的古代作戰(zhàn)武器),本是保衛(wèi)佛國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國話講,就是把守山門的兩位警衛(wèi)大神,或者叫兩位把門將軍。他們原來都是有名有姓的:

哼將,原名鄭倫,原是商紂王的大將,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為師。由于鄭倫虔誠拜師,認真學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鐘愛,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種法術,這就是“竅中二氣”。他在“警衛(wèi)”中如遇盜賊,只要鼻子一哼,就會響如洪鐘,并隨響聲噴出二道白光,可吸敵人魂魄,所以,任何敵人在他面前都會失敗。

哈將,名叫陳奇,他腹內(nèi)有一道黃氣,如果遇到敵人,只要張口哈出一口黃氣,同樣可以吸敵人的魂魄,使敵人呆若木雞,舉手就擒,置敵人于死地。

伽藍神關羽佛教的宗教活動及常用稱謂(一)

常見的佛事(二)

佛教的主要節(jié)日(三)

佛教常用的稱謂常見的佛事

水陸法會眾姓道場增福延壽道場焰口施食懺法佛教的主要節(jié)日

浴佛節(jié)盂蘭盆會佛教故事:目連救母成道節(jié)涅磐節(jié)傳召浴佛節(jié)---農(nóng)歷4月初八佛教常用的稱謂

一對較高水平的僧人的稱謂二對不同職位僧人的稱謂三佛教中的一般稱謂

(1)經(jīng)師

(2)律師

(3)論師

(4)三藏法師

(5)法師

(6)高僧

(7)大師對較高水平的僧人的稱謂對不同職位僧人的稱謂主持或方丈監(jiān)院大師師太佛教中的一般稱謂:七眾在家二眾出家五眾四眾弟子出家二眾出家四眾式叉摩那比丘(男)比丘尼(女)沙彌沙彌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

道教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二道教的基本理論三道教的主要殿堂及供奉對象四道教的宗教活動及常用稱謂第二節(jié)道教道教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一)道教的思想基礎(二)道教的產(chǎn)生(三)道教的發(fā)展(四)道教在國外的傳播和發(fā)展道教的思想基礎老子的哲學思想中國古代巫術鬼神思想陰陽五行說中國古代巫術鬼神思想對自然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巫術神仙說

符、咒、水與鏡、劍“道”可以因修而得,一旦得道可以長生不老,并可成仙。老子的哲學思想老子:道教祖師爺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即《老子》)知識窗:道家是不是道教?《道德經(jīng)》的中心思想

一“道”:即“無”,看不見摸不著,卻是宇宙萬物之本源

“道”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無?!暗馈鄙钪?,宇宙生元氣,元氣構成天地、陰陽、四時,由此而化生萬物二“道”:即法則,就是自然而然,聽其自然,清凈無為陰陽五行說《易經(jīng)》

陰陽八卦符號來源: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謂之易”“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生殖文化道教的產(chǎn)生社會歷史條件道教的建立統(tǒng)治者需要宗教麻醉群眾農(nóng)民起義需要宗教的凝聚力

太平道(黃老道)

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時間:公元126---144年間,創(chuàng)始地點:四川創(chuàng)始人張陵---張衡---張魯主要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道教的發(fā)展一道教分化時期二道教的發(fā)展時期(南北朝時期)三道教的鼎盛時期(隋朝到明朝中葉)四道教的民間化時期五、四大天師流于民間,代表人物孫恩,盧循向上層發(fā)展,儒道雙修,代表人物葛洪全真道正一派(魏晉時期)四大天師1張?zhí)鞄煆埖懒?,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2許天師字敬之,南昌人,東晉道士,凈明道尊奉的祖師。3薩天師薩守堅4葛天師葛玄

全真道

創(chuàng)派人:王重陽

主張:1、佛道儒三教合一

2、吸收佛教中的蟬說修行上重視內(nèi)丹修煉不尚符錄,以修生養(yǎng)為正道

3、住宮觀,不能結(jié)婚,清規(guī)戒律正一派

創(chuàng)派人:張與材,主領三山符錄

主張:1畫符念咒祛鬼降魔祈福消災

2可娶妻生子,不必出家

3除齋期外可飲酒吃肉北天師道

創(chuàng)始人;嵩山道士寇謙之南天師道

1陸修靜“三洞”代表人物道教第一部經(jīng)書《三洞經(jīng)書目錄》2陶弘景:煉丹家天師道道教在國外的傳播和發(fā)展朝鮮日本東南亞歐美道教的基本理論(一)道教的經(jīng)典與標志(二)道教教義(三)道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道教的經(jīng)典與標志道教經(jīng)典道教的標志道教經(jīng)典《道藏》:道教的經(jīng)典匯編,明代修編,是道教經(jīng)書的總集。道教的標志道教的標志為八卦太極圖。太極圖的來源

黃河與洛河二水交匯的自然景觀,是大自然的仿生復制品。

其它:鶴鹿龜靈芝仙草四靈道教教義一“道”崇拜二“神仙”崇拜三重生惡死的生命觀和人生觀(出世與入世)

道教修煉方法四天道承負、善惡報應觀念五天界、仙境、地府道教修煉方法

內(nèi)養(yǎng)1守一存神

2行氣

3內(nèi)丹外養(yǎng)1服食草藥

2練丹術(點化和服食)房中術;節(jié)欲養(yǎng)生“道”崇拜“道”是教義的核心,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道”所生化的;“洪元、混元、太初”;三個世紀人格化為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作為道教尊神的最高神道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道教與社會改良思潮道教與儒釋道三教的融合道教與實驗化學道教與天文學道教與中醫(yī)道教與天文學東晉葛洪研究天文,著有《渾天論》南梁陶弘景曾造渾天象,用機轉(zhuǎn)動,與天體相合,制法精密,撰有《帝王歷》、《天文星經(jīng)》、《天儀說要》、《象歷》道教與中醫(yī)“重生”之信仰,看重個體生命的價值直接繼承了中醫(yī)的許多理論和做法道教養(yǎng)生學與中醫(yī)共通知識窗:人有三寶精、氣、神道教的主要殿堂及供奉對象

(一)道觀的主要殿堂(二)道教的供奉對象

(三)著名的道觀游覽地(四)道教名山山東泰山湖南衡山陜西華山江西龍虎山江蘇茅山江西格皂山廣東羅浮山湖北武當山山東嶗山河南嵩山四川清城山樓觀臺:陜西周至縣終南山中,道教最早宮享有“仙都”之譽,傳老子在此講授

<<道德經(jīng)>>而視為道教發(fā)祥地.北京白云觀:全真道天下第一叢林,道教最高機構福建莆田湄洲島上媽祖廟與天津、臺灣北港媽祖廟并稱媽祖神三大祖廟永樂宮:山西內(nèi)城縣,傳為呂洞賓誕生地道觀的主要殿堂

山門殿:青龍白虎

靈官殿:王靈官

三清殿:三清尊神

玉皇殿:玉皇大帝

三官殿:天官地官水官方位:東色彩:青方位:西色彩:白方位:南色彩:紅方位:北色彩:黑千里眼順風耳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山門殿靈官殿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道教的供奉對象

尊神

神仙

護法神將尊神三清

四御三官

玉皇大帝:總執(zhí)天道。

紫微北極大帝:執(zhí)掌天經(jīng)地緯、日月星辰,統(tǒng)御諸星和四時氣候

勾陳南極大帝:掌管南北級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間兵革

后土皇地祗:掌管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四御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混沌狀態(tài)時的“無極靈寶天尊雙手捧一半黑半白的圓形“陰陽鏡”,象征從“無極”狀態(tài)衍生出來的“太極”;道德天尊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由“太極”分化出的天地“兩儀”(或陰陽“兩儀”)。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中):三清中的最高神,手執(zhí)混元珠,象征洪元(無極)上清靈寶天尊(左):第二的尊神,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象征混元(太極)太清道德天尊(右):即老子(太上老君),手持羽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