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足癬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_第1頁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足癬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_第2頁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足癬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足癬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

足虱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見疾病。該病的主要活性包括皮膚癬和慈母菌。酮康唑和萘替芬是有效的咪唑類和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抑制真菌細胞膜麥角固醇的合成而抑制真菌的生長,但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體外藥敏和動物實驗均證明2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對皮膚癬菌和酵母菌的療效均優(yōu)于2藥單用。我們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對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產(chǎn)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療足癬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藥品、制劑和安全性評價病例選擇入選標準:臨床癥狀和體征符合足癬;真菌直接鏡檢陽性;年齡為18~65a的男女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方可入選。排除標準:已知對研究藥物中的任何一種組分過敏者;合并濕疹、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等過敏性皮膚病或其他嚴重的、泛發(fā)性皮膚病者;妊娠、哺乳期或計劃試驗期間懷孕的婦女;嚴重糖尿病或心、肝、腎病病人;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局部合并細菌感染;3mo內(nèi)接受過其他全身抗真菌藥物治療,或1mo內(nèi)接受過局部抗真菌藥物治療者。藥物和用法試驗藥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含1%鹽酸萘替芬和0.25%酮康唑),由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030401。對照藥為鹽酸萘替芬軟膏(含2%鹽酸萘替芬),由福建金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021112。2種藥物在外包裝、性狀、氣味等方面均一致。病人根據(jù)事先設計的隨機編盲結果按序隨機進入2組。試驗藥和對照藥用法相同,均為患處洗凈后局部涂藥,每日早晚用藥1次,用藥4wk。療效評價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2,3,4wk(治療結束)及停藥后2wk分別進行癥狀和體征評分,得出病情總積分。臨床癥狀和體征包括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浸漬、瘙癢。按0~3級評分,即:無=0、輕=1、中=2、重=3。靶皮損是各項評分的依據(jù),當皮損不止1處時選擇最嚴重的部位為靶皮損。療效判斷分為臨床療效、真菌學療效和綜合療效,以療效指數(shù)為評定依據(j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1臨床療效評價痊愈——療效指數(shù)100%;顯效——療效指數(shù)≥60%~<100%;進步——療效指數(shù)≥20%~<60%;無效——療效指數(shù)<20%。痊愈及顯效合并計算有效率。2真菌學療效評價清除——真菌直接鏡檢和培養(yǎng)陰性。未清除——真菌直接鏡檢和(或)培養(yǎng)陽性。3綜合療效評價痊愈——臨床痊愈及真菌清除;顯效——臨床顯效及真菌清除;進步——臨床進步或真菌未清除;無效——臨床無效、真菌未清除。當臨床療效與真菌學療效不在同一級時,以療效程度較低者為準。安全性評價在治療前和用藥結束時分別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ALT,AST,Cr,BUN)檢查。每次隨訪時,均詢問病人有無不良事件,并記錄在病例報告表上。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者,不計算療效,但計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異顯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入選病例情況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組(試驗組)入選病例209例,其中因資料不全等原因剔除3例,因不良事件退出2例,實際完成有效病例204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63例,年齡(31±s12)-a;病情積分(9±3)分,2~18分;真菌培養(yǎng)陽性135例(培養(yǎng)陽性率66.2%),共分離致病菌136株,其中紅色毛癬菌85株(占62.5%),須癬毛癬菌27株(占19.8%)。萘替芬軟膏組(對照組)入選病例108例,其中因資料不全等原因剔除2例,因不良事件退出1例,實際完成有效病例105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33例,年齡(33±13)a;病情積分(9.3±2.8)分,2~18分;真菌培養(yǎng)陽性76例(培養(yǎng)陽性率72.4%),共分離致病菌80株,其中紅色毛癬菌46株(占58%),須癬毛癬菌16株(占20%)。治療前2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情積分和致病菌種分布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療效比較治療結束和停藥2wk時,2組的臨床療效、真菌學清除率和綜合療效的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但治療2wk和3wk時,試驗組的真菌學清除率(88.2%和91.6%)高于對照組(78.1%和85.7%),差異有顯著和非常顯著意義(P<0.05,P<0.01);治療3wk時試驗組臨床有效率79.9%,綜合有效率76.5%,均高于對照組(臨床有效率69.5%,綜合有效率60%),2組差異顯著(P<0.05,P<0.01)。見表1~3。不良反應試驗組(206例)共有5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中有2例退出試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對照組(106例)共有3例發(fā)生不良反應,有1例退出試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不良反應的表現(xiàn)為局部紅斑、灼熱、瘙癢。經(jīng)校正X2檢驗(X20.05=3.841,X20.01=6.635),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別沒有顯著意義(P>0.05)。2組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檢查的異常變化均無臨床意義。測定2組患者的真菌學療效淺部真菌病的常見致病菌是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表皮癬菌屬和念珠菌屬,本研究的真菌培養(yǎng)結果主要是紅色毛癬和須癬毛癬菌,占分離真菌的75%以上,與文獻結果相近。萘替芬屬于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其作用靶位是角鯊烯環(huán)氧化酶,抑制角鯊烯轉(zhuǎn)化為角鯊烯環(huán)氧化物,最終抑制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對皮膚癬菌殺菌力強,而對酵母菌的效果較差。酮康唑?qū)儆谶溥蝾惪拐婢幬?主要作用于羊毛固醇的C-14去甲基化酶,抑制羊毛類固醇向14-去甲基羊毛類固醇的轉(zhuǎn)化,從而抑制麥角固醇的合成,對皮膚癬菌和酵母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菌和殺菌作用。由于病原真菌對咪唑類藥物的耐藥性逐漸增加,而體外實驗證明丙烯胺類藥物與咪唑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動物實驗結果也證實了2藥聯(lián)用具有明顯優(yōu)勢:鹽酸萘替芬聯(lián)合酮康唑連續(xù)用藥8d對白念珠菌的治愈率達80%以上,顯著優(yōu)于2%酮康唑或1%鹽酸萘替芬組。本研究中,在治療4wk和停藥2wk時,2組臨床療效、真菌學療效和綜合療效均無顯著差異,而在治療2wk和3wk時的真菌學療效及治療3wk時的臨床、綜合療效,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表明雖然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