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悼亡詩的抒情模式_第1頁
唐代悼亡詩的抒情模式_第2頁
唐代悼亡詩的抒情模式_第3頁
唐代悼亡詩的抒情模式_第4頁
唐代悼亡詩的抒情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OC\o"1-5"\h\z摘要 2關鍵詞 2Abstract 2Keyword 2\o"CurrentDocument"一、 抒情主客體 3\o"CurrentDocument"二、 抒情主題 4\o"CurrentDocument"三、 抒情方式 5\o"CurrentDocument"(一) 景物抒情 5\o"CurrentDocument"1.借景抒情 5\o"CurrentDocument"觸景生情 6\o"CurrentDocument"詠物抒情 7\o"CurrentDocument"(二) 今昔對比 7\o"CurrentDocument"(三) 用典抒情 8\o"CurrentDocument"(四) 寫夢抒情 8\o"CurrentDocument"(五) 寫淚抒情 9\o"CurrentDocument"注釋 10\o"CurrentDocument"參考文獻 10致謝 錯誤!未定義書簽。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本科畢皈誠信聲明 錯誤!未定義書簽。唐宋悼亡詩的抒情模式摘要:本文主要論述唐宋悼亡詩的發(fā)展概況,具體探析其抒情模式的內涵:丈夫和亡妻分別為抒情主客體;“撫存悼亡,感今懷昔”是其抒情主題;其抒情方式有景物抒情,今昔對比,用典抒情,寫夢抒情和寫淚抒情等。關鍵詞:唐宋;悼亡詩;抒情模式LyricPatternsoftheElegiacPoetryinTangandSongDynastiesAbstrac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developmentsituationsoftheelegiacpoetryinTangandSongDynasties,andconductsin-depthanalysisofconnotationoflyricpatternsofthepoetry--ahusbandisthelyricalsubjectandadeceasedwifeisthelyricalobject;"tomournforthedeceasedwifeandcomfortthelivingthroughrecallingthepastdaysandexpressingthefeelingoflifenowadays"isthelyricaltheme;andmainlyricalstylesarelistedasfollows:takingadvantageofasceneoranobject,comparingthepresentwiththepast,makinguseofallusions,describingadreamandwritingtearstoexpressemotions.Keyword:TangandSong;theelegiacpoetry;thelyricpattern悼亡詩是伴隨著人類情感和民俗文化的發(fā)展而產生并發(fā)展起來的祭悼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一種特殊的古代詩歌類型。它以抒發(fā)悼亡之情為中心,是一種典型的抒情性作品,同時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情感價值。悼亡詩古已有之,潘岳之后正式成為專指悼念亡妻的詩作的專有名詞。悼亡詩以潘岳悼亡詩為范式因襲演進,唐宋時期到達第一個發(fā)展高峰。唐宋時期可謂是悼亡詩發(fā)展史上的成熟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唐宋悼亡詩一方面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步成形并獲得初具規(guī)模的發(fā)展的悼亡詩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繼承了前代發(fā)展成果,另一方面又為明清時期悼亡詩的發(fā)展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唐宋時期的的悼亡詩不管在主題,還是表現方法上都已經相當成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唐代出現了韋應物、元稹、李商隱、韋莊等悼亡大家,元稹《三遣悲懷》至今膾炙人口。作為“一代之文學”[1]的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唐一代的悼亡詩也蔚為大觀。悼亡詩的數量大大增多,名作紛呈,如杜審言、李白、韋應物、孟郊、元稹、李商隱、趙嘏等都或多或少有悼亡詩名作。就悼亡詩數量分布而言,唐代悼亡詩多集中于中晚唐時期,初盛唐詩作中悼亡詩寥寥無幾。宋代悼亡詩亦成績斐然,梅堯臣、蘇軾、張耒、王十朋、陸游、戴復古、劉克莊、吳文英等都有悼亡名作傳世。而且,宋代,詞為其“一代之文學”,悼亡詩發(fā)展到宋代自然也出現了悼亡詞,蘇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罚R鑄的《B^天-半死桐》更是傳唱千古而不衰。而詞,其實是詩的一種特別的形式,故而將悼亡詞歸入悼亡詩中進行研究也是差強人意的。事實上,悼亡詩詞的抒情模式確實在很大部分上是重合的。所以,后文就將悼亡詞納入悼亡詩中,不再做特別區(qū)分。從以上敘述可知,唐宋悼亡詩在整個悼亡詩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很有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社會意義和文學意義。歷來學者對于唐宋悼亡詩在社會學,歷史發(fā)展脈絡和單人單篇等方向上也的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多多少少會涉及到唐宋悼亡詩的抒情模式,但是很欠缺專門的深入研究。然而,如上所述悼亡詩是一種典型的抒情性詩歌類型,所以從抒情角度研究悼亡詩又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悼亡詩的抒情模式可謂是研究悼亡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筆者選擇唐宋悼亡詩的抒情模式問題,試圖做一些具體的探析。然而,何謂“抒情模式”,至今都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大多數學者將它當成抒情方式的別稱使用。本人細究之,認為抒情模式與抒情方式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從宏觀角度來說,抒情應該包含抒情主體,抒情對象,抒情主題,抒情方式等內容。抒情模式就是指成為模式的抒情內涵,即已然成為模式的抒情主體,抒情對象,抒情主題,抒情方式等抒情內涵。抒情模式和抒情方式相重合的部分就是成為模式的抒情方式。所以,分析唐宋悼亡詩的抒情模式,即是分析唐宋悼亡詩那些成為模式的抒情主體,抒情對象,抒情主題,抒情方式等。接下來,筆者將從這幾個方面逐一進行論述。一、抒情主客體悼亡詩自潘岳之后成為特指丈夫悼念妻子的詩作,如此抒情主體自是“丈夫”,而抒情對象就是已故的“妻子”。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妻子悼念亡故的丈夫的詩作卻是寥寥可數,這是悼亡詩成為“夫悼妻”專稱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明顯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女詩人已經是屈指可數了,女子的悼亡詩也就不會多了。悼亡詩中妻子的形象幾乎都是很美好的,善良賢惠是她們共同的特點。古時,丈夫在外人面前稱自己的妻子為“荊妻”,這是一種謙稱,同時也說明封建社會的妻子一般是要照顧丈夫的起居生活,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未曾謀面的人結為夫妻,婚后又要以夫為天,遵從三從四德,并且又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下成長起來的妻子?;楹笳煞蜃优褪撬齻兩钆c生命的重心,她們對丈夫多是惟命是從,百依百順。用心并盡心照顧丈夫子女是她們唯一的人生任務。這樣的妻子在丈夫的心中怎能不美好?再者,悼亡是比較莊重嚴肅的事情,古有“死者為大”的說法。悼亡詩作為悼亡作品的一種類型,自是和其他悼亡文體一樣,總要“歌功頌德”一番。人已亡去,人們總會寬容地總結其一生,如其人生歷程及其成敗得失,更多的是將其不好的一面盡量淡化或是直接抹去,而詳其美善的一面。所以就算妻子有一些不是很好的一面,只要不是很過份,當妻子已逝,丈夫記憶中更多的是妻子美好的一面。又因為封建社會中女主內男主外,所以丈夫對妻子的記憶多是日常起居中的妻子形象。因此悼亡詩中的悼亡對象大多數是勤于家務、美好賢惠的妻子形象。賀鑄著名悼亡詞《鷓鴣天?半死桐》“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之句中的“挑燈夜補衣”,再現了亡妻日夜辛勞,甘于過清苦生活的場面,由此可見妻子趙氏在賀鑄記憶中最深的印象是她夜里挑燈縫補衣物的畫面。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其一中的妻子形象可以說是典型的賢妻。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楹笊畋容^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過了七年,元稹任監(jiān)察御史時,韋叢就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萬分,寫了不少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懷三首》。首兩句“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敝赋隽隧f氏身份的高貴和婚后生活的艱辛,詩人的愧疚之情也溢于言表。中間四句“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庇镁唧w事例說明了夫妻二人生活的貧困,同時塑造出了一位吃苦耐勞、守苦安貧、體貼和心疼丈夫的賢妻形象。妻子搜尋自己的衣物,賣掉自己的金釵,來為丈夫添衣買酒。妻子拿野菜當飯,靠古槐落葉添薪,但她對這樣的苦日子,不僅毫無怨言,反而苦中有樂,從中體味出甜來。妻子如此體貼賢惠,對自己如此真心實意,何人得之不幸,失之不痛呢?難怪元稹結句有“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妻已亡去,自己除了設齋祭奠還能為妻子做些什么呢?悲痛無奈之情已然溢于行間,第三首的“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备M一步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懷念之情。二、抒情主題悼亡詩的主題,顧名思義就是悼念亡人,抒發(fā)對亡妻的懷念之情以及抒寫失去妻子后的痛苦傷心,所謂“撫存悼亡,感今懷昔”⑵,以此來表現妻子的美好以及自己對妻子的深情。另外,也有少數詩作流露出對妻子的悔恨之情。如陸游著名的《沈園》詩二首,其雖是憶舊,實系悼亡,而且悔恨之情、遺憾之意溢于言表。不得不指出的是,悼亡詩中丈夫所抒發(fā)的悼亡之情其實具有很強的倫理色彩,頗受社會道德方面的影響和限制,以致悼亡詩的寫作平臺頗有些詩人表現自己深情癡情的秀場的意味。封建社會幾乎都是包辦婚姻,夫妻雙方結發(fā)之前很可能都沒有見過面,這樣以來夫妻之間的感情中愛情的成分就不會很多,倫理親情成分可能更重,以至于悼亡詩中的情感的倫理色彩濃厚,妻子對丈夫來說更多的是照顧自己日常起居的那個人。在悼亡詩中常看到:夫妻間的相親相愛多表現為兩人患難與共及在飲食起居、生命安危上的照看,而較少對志趣、個性、心理的探討與理解。即如元稹那篇悼亡名作《遣悲懷》中,妻子韋叢亦以一個操勞家務、堅忍勤勞的形象出現。詩人深情追憶的是妻子生前對自己物質生活上的照顧,難脫自然生存的渴求與顧念。韋應物《往富平傷懷》中,也透露著對妻子在世時照顧自己的留戀:“出門無所憂,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聞堂稚悲。”再者,悼亡詩的主題除了悼念亡妻之外,還有自悼,即在沉痛的悼亡情中織入時世身世之慨。面對死亡,詩人難免會想到人生苦短無常,難免想起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是自己不如意的處境而自悼自傷。李商隱是悼亡亦自悼的代表詩人。李商隱夫妻伉儷情深,妻子卻先他而去;詩人才高志大,卻命運多舛。詩人一生的悲慘遭遇與他的婚姻家庭密切相關,這就使得他在悼念自己妻子的時候,必然溶入對時世身世和人生感慨。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詩人是在悼妻,也是在悼已;在悼念與自己恩愛情深的妻子,更是悼念自己懷才不遇的一生。他的悼亡詩讀之令人扼腕嘆息。其詩《房中曲》中的“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蘗”之句,一筆寫盡了歷史長河中身賤受抑的才俊之士的悲情呼號。《正月崇讓宅》中的“先知風起月含暈,尚自露寒花未開”之句,悄無聲息地傳達了詩人一生窮厄困頓、滄落艱虞的悲涼?!兑蚣摹分械慕Y句說“腹疾俱難遣,夜正長”,不僅寫出了痛的綿長和夜的黑暗,更暗示了妻子雖已去世,早已種下的悲劇卻仍在繼續(xù),詩人受貶遭抑的悲劇仍在繼續(xù),那種時世身世之感慨俱在詩句里。《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露如微霰下前池,風過回塘萬竹悲。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悠揚歸夢惟燈見,嗯落生涯獨酒知。豈到白頭長只爾?崇陽松雪有心期?!蓖跏贤龉屎?,詩人再回崇讓舊宅,物是人非,意緒寥落,不勝感傷。昔日恩愛夫妻,如今生死兩隔。漫漫長夜,惟有舊時孤燈伴他入夢,嗯落生涯,正含有人間久別成悲的況味。這首詩將悼亡與悼己自然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倍增悲傷與無奈之感。三、抒情方式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fā)情感。文學上,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即是作者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抒情效果而采用的方式。抒情方式具體又可分為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托物言情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這是對抒情方式的一個比較狹窄和傳統(tǒng)的界定。由于本文是從宏觀角度來定義抒情,所以對抒情方式界定的范圍也相對有所拓展。本文中的“抒情方式”偏向于指作者抒情時所用的寫作方法,即詩人為了達到想要的抒情效果而采用的藝術手法、表現手法以及表達技巧。由此一來,唐宋悼亡詩的抒情方式可羅列很多條目,然而本文的論述對象是那些唐宋悼亡詩抒情模式中的抒情方式,即已然成為模式的抒情方式。這樣,范圍就大大縮小了,典型性意義也大大加強了。中國詩歌美在含蓄,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詩歌大都不約而同地追求含蓄美,情深而不直露,唐宋悼亡詩也不例外。這是中國抒情詩歌與西方抒情詩歌一個顯著的區(qū)別。西方抒情詩歌熱烈而直白,甚至有些露骨。筆者認為,中國詩歌在這一方面略勝一籌。而這種含而不露,內斂而深情的抒情效果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抒情方式的應用達到的。接下來,筆者就一一論述筆者自己總結出來的幾種典型的抒情方式。(一)景物抒情景物抒情,就是指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抒情,可分成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和詠物抒情三大類。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也就是王國維先生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盵3]悼亡詩往往通過對墓地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或是對詩人自己所處之地環(huán)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凄迷的意境,這就會用到借景抒情。傅若金的悼亡詩中就有不少環(huán)境描寫,如《入室》云:“虛窗明月滿,芳砌綠苔滋?!薄兜客觥吩疲骸皼鲈聽T西樓,悲風鳴北林?!边@些景致色調沉重,色彩暗淡,冷寂肅殺,凄迷蕭疏。處于悼亡狀態(tài)的詩人本來就情緒低迷頹喪,再加上悼亡氛圍進一步渲染,很自然地形成一種凄迷的意境。韋應物《冬夜》“杳杳日云夕,郁結誰為開。單衾自不暖,霜霰已皚皚。晚歲淪夙志,驚鴻感深哀。深哀當何為,桃李忽凋摧。幃帳徒自設,冥寞豈復來。平生雖恩重,遷去托窮埃。抱此女曹恨,顧非高世才。振衣中夜起,河漢尚裴回?!碧栐缫严律?,詩人在一個霜霰漫天的寒冷冬夜,獨自躺在并不暖和的被窩里,聽著驚鴻的叫聲,懷念著自己已經去世的妻子,也思考著自己懷才不遇的人生。此詩中,環(huán)境描寫著墨并不多,但卻很好地交代了季節(jié)、時間和天氣狀況,給情感的抒發(fā)提供了環(huán)境和空間,冷清寂靜的氛圍與作者此刻孤獨沉郁的心情非常契合,達到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顯而易見,借景抒情使得悼亡之情更加含蓄凄美,使得情感表達更有張力,創(chuàng)造了一種凄迷幽深的意境,使悼亡詩有達到情感美、意象美和意境美的完美結合的藝術效果,由此提高了悼亡詩的審美價值,給讀者更多美的享受,使悼亡詩更加動情,更加動人。觸景生情觸景生情,是指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fā)為感嘆述懷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先寫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fā)對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寫景物;還可以把二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寫景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卻應當字字關情。悼亡詩中的“撫存悼亡,感今懷昔”或起于眼前舊物,或落于眼前無人共賞之美景,或感于眼前衰敗孤寂之哀景,存者觸動情懷,情有所自,感無空發(fā),覽之凄切,感人至深。雖妻已亡,然妻之言行、妻之功德還留在心里。睹物則思人,念彼之功德,昔者心之所鷲,情之所依,一旦成空,存在之物也就異化為傷情之標記,可謂“舊日風煙草樹,而今總斷腸?!?劉克莊《風入松》其一)詩詞中能觸發(fā)悼亡情思的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某些特定地點中的景物,更能觸發(fā)詩人悼亡之情亡妻生前的閨閣庭院或是夫妻二人曾一起途經或游玩過的地方的景物,就很容易引發(fā)悼亡之情。閨閣庭院是作者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間,因而這個小天地中的種種物象,諸如苔徑涼階、弱蕙衰蘭、蕪閨塵窗、孤帳空床、殘燈虛座、余墨遺芳等,便最能觸發(fā)和寓托作者悼念亡妻的感情,所謂撫存感往、睹物傷神是也。這些物象似乎都還殘留著亡妻的氣味,讓詩人浮想翩翩,不能自已,于是它們就作為詩人情感的物化形態(tài)進入作品,便又構成一種凄寂而清冷、衰頹而黯淡的美感形態(tài)和景象。正如韋應物《傷逝》:“一旦入園門,四屋滿塵埃。斯人既已逝,觸物但傷摧?!彼f,入門雖至家,然觸目者盡為塵埃,怎能不觸物傷情,觸景生悲?《過昭國里故第》:“池荒野筠合,庭綠幽草積。風散花意謝,鳥還山光夕。宿昔方同賞,詛知今念昔?!边^去共賞之庭院,今凄清衰敗如許,怎不生今昔之嘆,引起悼亡之情呢?《對芳樹》:“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泵谰耙蝗绻逝f,唯獨不見妻子的倩影。物依舊,人已故。睹物思人,詩人追念之情縷縷傳出。子女生活中的某些場景是悼亡的導火索妻子已逝,與妻子息息相關的親人子女就會成為丈夫悼念亡妻的導火索。子女是夫妻二人愛情和婚姻的結晶,是妻子在世上的一份緊緊的掛牽所在,是如今將自己與妻子實際聯系起來的唯一鎖鏈。妻子剛剛過世,子女,尤其是年紀尚輕的子女,會嚎啕大哭,會問母親怎么了,會詢問母親去哪了,會在夢里哭著呼喊母親或者會哭著醒來。處于這般場景中的丈夫,怎能不懷念去世的妻子,倍感心痛和辛酸呢?所以,悼亡詩中有很多是通過寫子女來抒寫悼亡之情的。韋應物是通過寫子女感受和表現來表達自己悼亡之情的第一人,其《往富平傷懷》中的“今者掩筠扉,但聞童稚悲”,就描寫了一個年幼子女在家悲痛哭喊的生活場景來表現子女失去母親之后的悲痛,也間接傳達出詩人失去妻子之后生活中的辛酸和心中的悲苦,頗令人傷感。其《出還》中的“幼女復何知,時來庭下戲”所表達出來的悼亡之情則更令人辛酸。子女漸漸淡忘母親離世這件事,詩人已經時常能夠看到他們在庭院中快樂玩耍的場景。他們已然走出了悲傷,恢復了往日的歡樂,而詩人自己卻仍沉浸在失妻的痛苦情緒中不能自拔。此句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樂,感人至深。詠物抒情詠物抒情,是指有感于外物,通過對具體物象的描寫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梅堯臣《梨花憶》云:“欲問梨花發(fā),江南信始通。開因寒食雨,落盡故園風。白玉佳人死,青銅寶鏡空。今朝兩眼淚,怨苦屬衰公。”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梨花正值此時盛開。梅堯臣與其妻謝氏皆江南人,對江南梨花開放時天地間一片素白風光,多所賞玩。但是如今梨花依舊盛開,而如梨花一般高潔美麗的妻子卻永遠離自己而去了。詩人看見梨花而想起妻子,并且詩人心中那份哀傷悲苦通過梨花這一特別的物象抒發(fā)出來,含蓄真摯,感人至深。韋應物《悲紈扇》也是詠物悼亡的典型詩作。詩云:“非關秋節(jié)至,詛是恩情改。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何言永不發(fā),暗使銷光彩。”用紈扇的妻子去世了,就算是炎熱的夏天也沒有人再用這把紈扇了。紈扇只能接受它永遠被擱置在篋中,光彩慢慢黯淡下去的命運。詩人表面上是在為紈扇哀嘆,實質上確是在為逝去的用扇人悲歌。這種間接的抒情方式使悼亡詩別有一番風味和韻致,情感抒發(fā)委婉而深沉,令人唏噓不已。(二)今昔對比宋文帝劉義隆對袁皇后之死哀傷痛惜,下詔令當時的大文學家顏延之做哀策。此哀策文辭華麗,哀婉感人,宋文帝增加“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于其上?!皳岽娴客?,感今懷昔”,實際上成了后世悼亡詩的一個傳統(tǒng)?!皳岽娴客觯薪駪盐簟彪y免要涉及今昔不同的境況和心情,這都牽涉到今昔對比。事實上,悼亡詩也確實常常應用今昔對比,在“存、亡”、“今、昔”的對比思維中盡顯哀情。悼亡詩中,有一類著重回憶過去,通過回憶亡妻在世時的的某些情景和細節(jié)來悼念亡妻,表現出妻子的美好形象,抒發(fā)對亡妻的懷念之情以及失去妻子后的痛苦傷心。有一類著重刻畫現在,寫自己及兒女親人失去妻子后的傷心欲絕和孤獨落寞,與妻子在世時的情形進行對比,來體現妻子的重要地位。還有一類,今昔對照中“今”與“昔”的成分旗鼓相當,并且詩中過去與今日的的對比幾乎都是一對一地展開,相對平衡。韋應物悼亡詩中今昔對比手法的應用非常頻繁,而且很典型?!冻鲞€》:“昔時喜還家,今還獨傷意。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蔽羧掌拊跁r的歡喜,今日妻亡后的悲傷,樂悲兩端,今昔對比之中喪妻之痛躍然紙上?!锻黄絺麘选罚骸白蛘呤斯?,屬城常載馳。出門無所憂,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聞童稚悲”昔者熙熙,今者悲凄,天壤之別。元稹詩作《醉醒》:“積善坊中前度飲,謝家諸婢笑扶行。今宵還似當時醉,半夜覺來聞哭聲?!敝?,今昔對比異常強烈。詩中截取一個典型的歡樂片段一一成親當天詩人春風得意,狂歌痛飲韋家諸婢前呼后應,扶持而行,笑語不絕,那時詩人快樂地醉著,而“今宵”詩人一樣喝醉了,但是卻只剩自己一人,形單影只,并且本希望用酒來麻痹自己的詩人并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半夜仍是醒來了,還隱隱約約聽到了哭泣聲。這哭泣聲是否真實存在不能斷定,或許是詩人自己心里的哭聲也不一定。此詩僅以"前度"與"今宵"兩個醉酒情景的對比,就表現出詩人對往昔生活的深切懷念之情以及詩人如今心中深深的凄涼孤寂之感,使人覺得情感真實可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由此可見,應用今昔對比使悼亡詩具有很強的情感表現力和情感表現張力。在今昔對比中,并不需要詩人明說自己的痛苦與哀傷,其悼亡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讀者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緒。今昔對比,可謂是一種四兩撥千金的抒情方式,可以達到言簡委婉而深情自現的抒情效果。(三) 用典抒情用典是古詩中一種共同的修辭手法,悼亡詩中也不例外。只是悼亡詩中所用典故相對比較集中,即數量不多,重復率比較高,常用的如半死桐、頭白鴛鴦,牛衣、莊子擊缶而歌等?!鞍胨牢嗤钡牡涔试鲇诿冻恕镀甙l(fā)》中的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句,晉崔豹《古今注》中說:“合歡樹,似梧桐,枝葉繁,互相交結。半死桐,實喻喪偶之至哀也?!睆堮缃M詩《悼亡九首》其五有“新霜已重菊初殘,半死梧桐泣井欄。”之句,李嶠代人所做悼亡詩有“簟愴孤生竹,琴哀半死桐?!敝?,當然,最著名的是賀鑄《鷓鴣天?半死桐》中的“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半死桐,其實就是詩人將失去妻子之后痛苦憔悴的自己自比為半死的梧桐樹。一方面,這個典故本身暗含比喻,將悲傷痛苦這種無形的情緒用意象形象地刻畫了出來,使之變得具體可感。另外,此典故本身還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與悼亡詩的悼亡主題和氛圍十分契合,所以使用半死梧桐這個典故又可以加重悼亡詩的悲劇色彩,有助于詩人悼亡時悲痛情緒的表達。古時又有牛衣對泣的典故,其出處為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訣,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王章在妻子如此的激發(fā)下奮起,后顯貴。如此可見,牛衣對泣,包括夫妻共守窮困,相濡以沫,同舟共濟,共創(chuàng)未來等十分豐富的內涵。正因如此,“牛衣”二字在悼亡詩中復現頻率很高,劉禹錫《謫居悼往》中就有“牛衣獨自眠,誰哀仲卿泣?!敝?。謫居期間,詩人本就身心俱疲,很需要妻子的鼓勵,可是妻子已然去世,只剩下自己一人面對這漫長而艱苦的人生。僅“牛衣”二字既表明了這首詩的一個重要主題悼亡,也表達了妻子的去世對自己精神上的打擊,進而表現了妻子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用這些與夫妻有關的典故可以讓悼亡詩情感表達不失含蓄,也有益于悼亡詩的言簡而意賅,淺言而意深。中國詩歌之所以寥寥幾十字就可以表達無限的內涵,用典是它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除了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之外,用典還有一種不經意間起到的作用,那就是它可以幫助判斷詩歌的主題和類型。上文提到的那些典型的典故甚至可以說是判斷詩歌是否為悼亡詩的一個重要標志。(四) 寫夢抒情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眽?,是虛妄的映現,是人在無意識的條件下,舊有的表象的奇妙組合,是人內心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夢境的出現,受著現實生活的影響,受著人的內在欲望的影響。弗洛伊德說:“夢是一種充滿含義的精神活動,它的動力始終是欲望渴望獲得滿足。”[4]“甚至包含著痛苦內容的夢也會被分析出來是欲望的滿足”。[5]而悼亡詩恰恰是這種“痛苦內容”的“欲望滿足”。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既然現實生活中無緣與妻子相見相守,詩人只能祈盼夢中重逢,寄情于夢中。正因如此,夢成為了悼亡詩表達至性真情,展現凄婉悲愴之感的媒介,悼亡詩中通過寫夢中及夢醒后的情景和心情來悼亡的詩作也為數不少。元稹懷念韋氏的悼亡詩中,有《感夢》、《夢井》、《江陵三夢》、《夢成之》、《六年春遣悲懷八首》其六都是與夢有關,詩人對愛妻思念至深,故而時時夢中見到妻子。因思而夢,恍惚間似乎妻子并沒有離開自己,,妻子還像以前那樣關心自己。《夢井》、《江陵三夢》還詳細地敘述了夢境前后的經過。在《江陵三夢》中,韋氏來到詩人眼前,“依稀舊妝服,腌淡昔容儀”,一如往日那樣勤勞地操持家務,“分張碎針線,^疊故幗幃”。她撫摸著女兒,一遍又一遍叮囑詩人,要好好照顧女兒,說話間淚落如雨。她嘆息自己沒有兒子,只有這么一個年紀尚小的女兒,不知道饑寒,而詩人又有公事在身,怎能顧及女兒呢?奴仆們大多愛欺騙、隱瞞,詩人在家的時候還好,出門后把女兒托付給誰呢?……詩人從夢中驚醒,只見月光照在床前,萬籟俱寂,唯有蟲聲在草叢間游動,哪里還有妻子的影子?“百年永已決,一夢何太悲!”夢醒后是無限的惆悵和絕望,“坐見天欲曙,江風吟樹枝”,幻夢中的佳人猶在咫尺,夢醒后她的芳魂卻不知飄向何方?這樣通過夢中情景的描寫與夢醒后詩人悵然若失的心情的寫照,詩人對妻子的牽掛與思念無形中深情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夢醒后的悲涼更是引起后人無限的感慨。以夢抒情最典型的代表當數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雖然明確以“寫夢”為題,但其中真正寫夢的只有:“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蔽寰涠眩渌际鞘阈匾?,訴悲懷。夢中,詞人又見到了愛妻當年在窗下梳妝打扮的情形,一派靜謐祥和的景象。然而好不容易夢到了妻子,得以暫時的相聚,原想終于找到“話凄涼”處了,那一定得好好說說,誰料真正見面了,卻什么也說不出來,什么也不想說,抑或是什么也不用說,兩人只是相對而視,默默流淚而已?此時的不語,或是夫妻二人本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卻不知從何說起,或是時光流轉十年之后的相見,一如前文所說“塵滿面,鬢如霜”的丈夫自慚形穢,心中悲苦,不知說什么,抑或是丈夫與妻子心有靈犀,默契依然,自是不說也懂。三者兼而有之吧。如此一來,這個夢的片段描寫,使得詞人的悲懷表現得更具體,更淋漓,同時也點亮了整首詞,使整首詞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內涵更加豐富,流傳千古,至今不衰。其實,做夢夢見妻子,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念舊顧舊、深情的表現,寫進詩詞中這種表現力仍然在。此外夢中夫妻相見的一些畫面的描寫和情節(jié)的敘述,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使悼亡詩更具故事性和可讀性。(五)寫淚抒情古語有云:“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古代文學中,尤其是詩中寫淚的作品并不多見。然而在悼亡詩中詩人卻并不吝惜自己的眼淚,因為傷心處落淚卻也是人之常情。眼淚就成為悼亡詩中一個相對獨特的抒情意象。所謂哀莫大于死別,悲莫甚于生吊,中國悼亡詩傳達的是一種生者的悲死之情。中國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在悼亡詩中更多的表現為當愛人去世時,忙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詩人們面對死亡卻不愿接受死亡,愛人的亡故不僅意味著親人的喪失,知音的離去,還意味著某種精神支柱的崩塌,因此詩人內心有一種無法言明的痛苦,所以詩人往往會反復回憶逝者生前的景況,固執(zhí)懷舊,通過回憶,詩人往往為自己的喪失獲得了某種心理上的補償,此時痛哭或是無聲落淚也是一種宣泄痛苦和悲傷的方式。樂觀豁達如蘇軾者,想到亡妻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表f應物在《出還》中亦有“家人勸我餐,對案空垂淚”之句。張耒組詩《悼亡九首》中亦有“獨立高樓對殘陽日,秋風吹得淚千行?!薄ⅰ靶滤阎鼐粘鯕?,半死梧桐泣井欄??墒巧駛礋o淚,哭多清血已應十?!薄ⅰ扒写箿I對風煙,萬事傷心兒女前?!蓖跏蟆端藜殴庠骸分袑懙溃骸叭宋艄瞾斫癫灰?,數行老淚失煙霞?!钡客鲈娭泻皽I”之句可謂不勝枚舉。趙嘏今存悼亡詩兩首,題名《悼亡》,其一中的“雖知不得公然淚,時泣闌干恨更多?!敝淇梢哉f是道出古時悼亡人的心聲。本來知道大庭廣眾之下流淚不好,但是實在是太過難過,忍也忍不住。悲痛時哭泣流淚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中國的男子,特別是封建社會時期的男子,大丈夫情結相當重,幾乎都將“男兒有淚不輕彈”當作自己的一條人生準則,流淚在他們看來就是軟弱的表現。同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