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苦難兒童形象比較_第1頁
《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苦難兒童形象比較_第2頁
《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苦難兒童形象比較_第3頁
《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苦難兒童形象比較_第4頁
《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苦難兒童形象比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苦難兒童形象比較摘要狄更斯和老舍的作品中都有不少苦難兒童形象,將《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兩位主人公都是苦難兒童,可他們遭受苦難的緣由卻不盡相同,也正是因為如此,才給二人帶來了不一樣的后續(xù)影響。父母“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的丟失、不合格的校園環(huán)境和錯誤的教育內(nèi)容以及各自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都從不同層面導致了兩人的苦難,阻礙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以及小鈴兒的成長。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在應對苦難時,也給予了不同的應對態(tài)度,大衛(wèi)?科波菲爾從無措、到接受、再到反抗,而小鈴兒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則是堅決反抗。但兩人殊途同歸,最終都站到了反抗的道路上。關鍵詞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老舍《小鈴兒》苦難兒童形象比較Comparison

of

the

Images

ofSuffering

Childrenin

David

Copperfield

and

Little

BellAbstractTherearemanyimagesofchildrensufferinginDickensandLaoShe'sworks.DavidCopperfieldandLittleBellareputtogetherforcomparativestudy.Thetwoprotagonistsaresufferingchildren,buttheysufferfromdifferentreasons.Itispreciselybecauseofthisthattheybringdifferentfollow-upeffects.Thelossofparents'responsibilityto"raise"and"educate"theirchildren,theunqualifiedcampusenvironment,thewrongeducationcontentandtheirspecificsocialenvironmentallleadtothesufferingofthetwofromdifferentlevels,whichhindersthegrowthofDavidCopperfieldandLittleBell.DavidCopperfieldandLittleBellalsogavedifferentattitudestodealwiththesuffering.DavidCopperfieldwentfrombeinghelpless,toaccepting,toresisting,whileLittleBellattitudetofacingthesufferingwasdeterminedtoresist.Buttheybothcametothesameend,andfinallybothstoodontheroadofresistance.KeywordsDickensDavidCopperfieldLaoSheLittle

Belltheimagesofsufferingchildrencomparison目錄引言……………1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的苦難成因的異同…………………1(一)家庭環(huán)境導致苦難經(jīng)歷的相通性………1(二)學校環(huán)境導致苦難經(jīng)歷的相通性與差異性……………4(三)社會環(huán)境導致苦難經(jīng)歷的差異性………5二、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的差異及其原因……7(一)大衛(wèi)?科波菲爾無措、接受與反抗……7(二)小鈴兒堅決反抗………9結語……………11參考文獻………………………13致謝……………14第頁引言《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英國作者狄更斯的代表作,是他“最寵愛的孩子”[[][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頁。]。有關《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研究較為豐富,有以譯本為研究方向,如[][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頁。就筆者目力所及,學術界尚未出現(xiàn)以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形象進行比較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擬從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的共同人物形象性質——“苦難”作為研究的切入點,通過分析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導致的兩位兒童的苦難經(jīng)歷,從中分析兩位兒童苦難原因的異同。通過解析兩位兒童應對苦難時態(tài)度之差異,進一步探究苦難兒童的塑造背后所蘊涵的對個人成長、社會風氣等方面的思考。這有助于進一步激發(fā)中外學界對中外兒童形象對比研究的興趣與熱情;有助于完善充實對比文學中關于類型學的研究。一、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的苦難成因的異同在文學所建構的世界里,“苦難”常常被作者拿來表現(xiàn)人生、再現(xiàn)人的生存與精神。這一點在中西方作者狄更斯和老舍的作品《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其中對主人公兒童時期的“苦難經(jīng)歷”的書寫都尤為出彩。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的童年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地點度過,在那里他們品味著各自人生的酸甜苦辣,其中“苦”的經(jīng)歷都數(shù)不勝數(shù),細細品讀這些兒童的“苦難經(jīng)歷”會發(fā)現(xiàn)存在著“同”與“異”?!巴斌w現(xiàn)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的“苦難經(jīng)歷”共同圍繞著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展開,而“異”體現(xiàn)在上述三個方面存在著不同弊端,因為這些不同的弊端進而引發(fā)了不同的苦難經(jīng)歷。(一)家庭環(huán)境導致苦難經(jīng)歷的相通性兒童是一個不具備完全自我保護能力的弱勢群體,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兒童的第一道保護屏障,一旦失去了這種保護屏障后苦難將隨之而來。而父母是決定兒童所處家庭環(huán)境的關鍵性因素。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的父母在面對是否和如何承擔起“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時,他們各自做出了選擇。因為父母的相似或不同選擇,進而導致兩位兒童遭受相似與不同的苦難經(jīng)歷。兩位苦難兒童的父親都不同程度地丟失了“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這導致其孩子飽受苦難。作為遺腹子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擁有兩位父親來承擔對其“養(yǎng)育”和“教育”的責任。一部分來自生父,但因為早逝使生父被迫丟失“養(yǎng)育”和“教育”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機會。生父的早逝加上大衛(wèi)?科波菲爾特殊的出生時間使其得到了左鄰右舍“命中注定一輩子要倒霉”[[][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3頁。]和“有看見鬼魂的特異功能”[[][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3頁。]的非議。這為他即將蒙受的苦難做出了鋪墊。另一方面來自繼父默德斯通。早期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在母親克拉拉和保姆皮果提的充分愛護下無憂地成長,但是繼父默德斯通的到來使得這一切發(fā)生了改變。在“養(yǎng)育”問題上,繼父默德斯通潛移默化地降低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生活質量。大衛(wèi)?科波菲爾一從亞茅斯?jié)O港回家后就發(fā)現(xiàn)“親愛的老臥室已經(jīng)變了,我被安置在一個離這兒有一段路的地方”[[][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48頁。]。再到母親克拉拉去世后,大衛(wèi)?科波菲爾被送去默德斯通——格林比貨行當洗刷酒瓶的童工。到此,繼父逃避“養(yǎng)育”責任而導致兒童所遭受的苦難達到了高潮。在“教育”問題上,繼父默德斯通剝奪母親克拉拉對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教育權利,并對大衛(wèi)?科波菲爾進行一種披著“堅定”外衣實為“專橫”內(nèi)核的教育。而這種“堅定式教育”常常伴隨著暴力,如“拿起書本,扔到我身上,再不就用書扇我的耳光”[[][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3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3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48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21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0頁。[]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頁。此外,兩位苦難兒童的母親都沒有完全承擔起“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這也成為了兩位兒童因為家庭環(huán)境而遭受苦難的重要原因。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母親克拉拉對于孩子的“養(yǎng)育”和“教育”問題是以繼父默德斯通的出現(xiàn)為分水嶺。在繼父默德斯通未出現(xiàn)時,母親克拉拉雖然沉浸在丈夫離世的悲傷中,但她仍關愛大衛(wèi)?科波菲爾。母親克拉拉不僅保障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衣食,而且親自“教育”孩子。大衛(wèi)?科波菲爾對于早期的家庭教育這樣評價道:“在只有我跟我母親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學習得很好,也喜歡學習”[[][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59頁。]。但是在繼父默德斯通出現(xiàn)后,母親克拉拉被迫放棄“養(yǎng)育”和“教育”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權利。這一轉變暗示著“婦女被明顯地囿于家庭之內(nèi)……‘妻子不是為本人而生存,而僅僅是住在家里,和家庭生存在一起而已’”[[][奧]狄更斯:邁·米特羅爾、雷·西德爾:《歐洲家庭史》,趙世玲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頁。]的社會現(xiàn)狀。具體表現(xiàn)在當母親克拉拉看到默德斯通姐弟“不耐煩地動了動”后,她就“順從地朝他們看了一眼”[[][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0頁。];當母親聽到默德斯通小姐的警告后,她就“嚇了一跳,兩頰緋紅,勉強微微一笑”[[][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0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59頁。[][奧]狄更斯:邁·米特羅爾、雷·西德爾:《歐洲家庭史》,趙世玲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0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0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1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1頁。[]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7頁。兩位苦難兒童在家庭環(huán)境導致的苦難經(jīng)歷上都受到父母丟失“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問題的影響。在父親是否履行責任方面,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苦難原因主要來源于繼父默德斯通惡意逃避養(yǎng)育孩子和錯誤的“堅定式教育”;而小鈴兒的苦難原因則是因為早逝的父親被迫丟失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機會。在母親是否履行責任方面,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母親克拉拉因為盲目順從錯誤的家庭觀而主動放棄其責任,這導致了兒童的苦難;而小鈴兒的母親雖然主動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但是在教上她傳遞的是一種封建傳統(tǒng)的“孝道教育”。綜上,兩位兒童的父母都未充分“養(yǎng)育”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因此形成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進而導致兒童的苦難。(二)學校環(huán)境導致苦難經(jīng)歷的相通性與差異性家庭是兒童安生長的第一道保護屏障,具有重大的意義。而學校關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也具備著不可無視的影響。學校環(huán)境可以分成校園環(huán)境和具體的學校教育內(nèi)容兩大部分。大衛(wèi)?科波菲爾所在的薩倫學校和小鈴兒所在的王家鎮(zhèn)小學的校園環(huán)境都不合格。前者是破敗,而后者是簡樸。此外,兩位苦難兒童在學校接受到的教育內(nèi)容都存在弊端,都無法引導他們完善心智。不合格的校園環(huán)境和存在弊端的學校教育內(nèi)容與兩位兒童遭受的苦難息息相關。不合格的校園環(huán)境導致兩位苦難兒童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苦難。大衛(wèi)?科波菲爾所在的薩倫學校是一所典型的寄宿學校,他在這兒學習與生活了近兩個學期。薩倫學校給予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他心里嘀咕道“四周圍著砌磚的高墻,看上去非常沉悶”[[][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4頁。]。接著,他走進教室看到的都是“臟臟的地板”[[][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5頁。],聞到的是“一股有礙衛(wèi)生的怪味,像發(fā)霉的燈芯絨褲子、放在不通氣地方的甜蘋果和腐朽的書籍”[][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4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5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6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9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9頁。[]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5頁。在具體的學校教育內(nèi)容上,大衛(wèi)?科波菲爾因為遭受到以克里克爾校長為代表的以暴力為外衣、功利主義為核心的教育而導致身心得到嚴重創(chuàng)傷。作為教育者的克里克爾校長自稱是個“韃靼”,是個“在生意破產(chǎn)后……這才做起辦學校的營生”[[][英]狄更斯: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95頁。]的人?!八刻於甲笥议_弓,朝四周揮鞭抽打,像個騎兵似的在學生中橫沖直撞,抽打起來毫不留情”[[][[][英]狄更斯: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95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94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99頁。在具體的教育內(nèi)容上,小鈴兒接受到的是先生的“國恥教育”。這一教育導致了小鈴兒走向暴力之路,并最終走向苦難。小鈴兒的學校學習經(jīng)歷有一個前后變化。在早期人人夸他“聰明可愛”[[]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5頁。],但是在接受了來自先生的狹隘的、不合理的“愛國主義教育”后變得人人討厭。先生承擔著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責任。所以當先生本身的思想變得偏激后,他對于學生小鈴兒的引導自然會出現(xiàn)問題。先生灌輸給小玲兒“國恥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宣揚盲目的仇外情緒以及片面的尚武思想,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錯誤思想。在接受到該思想的影響后,小鈴兒決定“弄一個會”[[][]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5頁。[]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頁。所以,兩位苦難兒童因為不良的學校環(huán)境而遭受苦難。一方面,不合格的校園環(huán)境無法保障大衛(wèi)?科波菲爾基本的成長所需條件,也無法提供小鈴兒一個開拓見識的機會。另一方面,兩位困難兒童接受的具體的教育內(nèi)容都存在問題。大衛(wèi)?科波菲爾受到的是克里克爾校長的暴力式教育,而小鈴兒受到的是先生的偏激的“國恥教育”。不合格的校園環(huán)境和錯誤的教育內(nèi)容共同導致了兩位兒童的苦難。(三)社會環(huán)境導致苦難經(jīng)歷的差異性兒童能否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僅是取決于家庭與學校環(huán)境,更加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發(fā)展處于不良狀態(tài)時,兒童就將受到負面影響。兩位苦難兒童所處的社會皆是充斥著非理性的思想與該時代特有的問題。作為生活在其中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小鈴兒自然難以避免地走向苦難。大衛(wèi)?科波菲爾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金錢矛盾而淪為苦難者。維多利亞時代工業(yè)疾速發(fā)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隨之逐步暴露。伴隨著工業(yè)革命而來的巨量物質財富激發(fā)了拜金主義思潮,這一思潮侵蝕著人們原本質樸的心靈。人們?yōu)榱俗非筘敻欢粨袷侄?。繼父莫德斯通為了錢財而追求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母親,在得手后逐漸暴露丑陋的面孔。他先巧言令色地拿走管家權,然后變本加厲地壓榨大衛(wèi)?科波菲爾,直至最后趕走大衛(wèi)?科波菲爾來獨占家產(chǎn)。其次,資本家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而泯滅人性,其中默德斯通——格林比貨行的經(jīng)營者就是典型代表。這些剝削者加大了壓榨工人的力度,進而導致了貧困的人愈發(fā)苦難。甚至在這些在剝削者的眼里貧困是社會不可缺少的因素,沒有貧困就沒有勞動力,沒有勞動力就沒有財富。他們雇傭一批像大衛(wèi)?科波菲爾一樣的兒童作為廉價勞動力,以最低廉的報酬換取高額的利潤。六七個先令的工資是大衛(wèi)?科波菲爾生活的唯一來源,他不得不精打細算,但仍會出現(xiàn)沒有錢吃飯的情況,只能去“弗利特街一家野味店看看,要不有時就一直走到科文特加登市場去看看菠蘿”[[1][英[1][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73頁。而滿人小鈴兒因為生活在一個人人尋求救亡圖存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所以被迫淪為一名苦難者。小鈴兒的父親死于南京戰(zhàn)場,這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國仇家恨的種子。同時封建主義的消亡和帝國主義的入侵加劇了中國社會的動蕩,救亡圖存意識愈發(fā)強烈,如何救中國的討論之聲也愈發(fā)高漲。在《小鈴兒》中以先生為代表提出的“國恥教育”便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聲音。但是這種聲音的實質是在宣揚盲目的仇外情緒以及片面的尚武精神。而小鈴兒在這時受到了先生“國恥教育”的影響,內(nèi)心的那顆國仇家恨的種子破土而出。面對國家受到入侵,國人開始反抗。小鈴兒也采取行動,他正式集結小伙伴“弄一個會”[[2]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頁。],通過這個會集結愿意打架來為上戰(zhàn)場做準備的人。自此,小鈴兒變了,變得暴力、無禮。最終因此被勒令退學。與此同時,小鈴兒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即他是個滿人。這在文中有一處細節(jié)可以得到印證:小鈴兒的學名叫做德森。但是這個學名“仿佛形同虛設”[[]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頁。[]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5頁。[]關紀新:《老舍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

年版,第45頁。所以,以上兩個畸形的社會都丟失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的責任。資本主義社會下的金錢矛盾導致大衛(wèi)?科波菲爾成為一個犧牲品,它帶給苦難兒童的是失望與壓制。而在封建主義的消亡和帝國主義的入侵下中國社會所涌現(xiàn)出一股錯誤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聲音,直接影響了小鈴兒。社會的被迫狂躁激發(fā)了小鈴兒的非理性成長。綜上,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因為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遭受苦難。但這三個環(huán)境又存在著各自的問題,進而導致兩位兒童遭受到不同的苦難。在家庭環(huán)境上,父母都不同程度的丟失了“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其中因為父母教育問題導致的苦難格外嚴重。暴力式的家庭教育給大衛(wèi)?科波菲爾帶去了傷痕和精神折磨,而傳統(tǒng)的“孝道教育”激發(fā)了小鈴兒的逆反心理。在學校環(huán)境上,不合格的校園環(huán)境和錯誤的教育內(nèi)容共同引發(fā)了苦難。在社會環(huán)境上,大衛(wèi)?科波菲爾因為財富問題被迫成為犧牲品,童工經(jīng)歷就是最佳證據(jù)。而小鈴兒由于處在國家被入侵的社會,戰(zhàn)爭不僅奪走了父親的生命,而且也促使小鈴兒走向暴力。所以,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對于每一個兒童的健康成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比較有關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上的不同弊端給兩位兒童帶來了不同的苦難經(jīng)歷。由于兒童是可變的存在,他們的靈魂處于松軟狀態(tài),沒有固定的方向,沒有固定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所以他們?nèi)ッ鎸嚯y的方式會存在多樣性。具體到文本中來,兩位苦難兒童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以下兩種:大衛(wèi)?科波菲爾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是從無措、到接受、再到反抗,小鈴兒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則是堅決反抗。而引發(fā)兩位苦難兒童不同的應對態(tài)度的原因各不相同。前者與資本主義的壓迫息息相關,而后者與國家動蕩的社會現(xiàn)狀緊密相連。大衛(wèi)?科波菲爾無措、接受與反抗大衛(wèi)?科波菲爾在經(jīng)歷了來自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所導致的苦難后,他做出了不斷變化的應對態(tài)度。這種應對態(tài)度一共發(fā)生了兩次轉變:從一開始的無措轉變到接受,再從接受轉變?yōu)榉纯?。不斷變化的應對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處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的人們對抗不公的勇氣和維護尊嚴的意識覺醒。大衛(wèi)?科波菲爾一開始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的態(tài)度是無措。他最早遭遇苦難的地點是在家庭。大衛(wèi)?科波菲爾一出生就因為遺腹子的身份被女鄰居貼上了“命不好”[[][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6頁。]和能看見鬼的標簽。面對這一苦難,由于他年幼還未形成意識,所以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態(tài)度。在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里,他仍是一個簡單快樂的兒童。隨著繼父默德斯通的到來,這才開始引發(fā)其情感態(tài)度的波動。繼父默德斯通剝奪母親克拉拉對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關懷與教育權利,面對這樣的打壓,大衛(wèi)[][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6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0頁。接著,大衛(wèi)?科波菲爾面對苦難的方式發(fā)生了第一次轉變:從一開始的“無措”,到發(fā)現(xiàn)自身無法解決問題時選擇了“接受”,并且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來合理化他的“接受”。在家庭里,大衛(wèi)?科波菲爾因為首次面對苦難而感到無措,又在求助母親無果后加重了這種無措感與悲傷感。悲傷過后他選擇默默“接受”。離開家庭前往薩倫學校后,他遇到了通過體罰與辱罵來管理學生的克里克爾校長。大衛(wèi)?科波菲爾在經(jīng)歷了家庭暴力后對克里克爾校長的暴力行為表示習以為常。所以大衛(wèi)?科波菲爾再一次選擇“接受”??嚯y的經(jīng)歷給他帶來了身體上的傷痕,更加嚴峻的是帶來了精神上的折磨?!叭淌堋背3o法平衡這種精神折磨,所以大衛(wèi)?科波菲爾借助了外部力量來實現(xiàn)合理化他的“接受”。作品中典型的外部力量有三處:一處是親生父親留下來的書,這“是我的唯一安慰,也是我經(jīng)常的安慰”[[][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2頁。]。大衛(wèi)?科波菲爾通過將自己帶入到書中人物,借助書中的情節(jié)來體會戰(zhàn)勝苦難的快感。這保全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幻想,進而保全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戰(zhàn)勝苦難的希望。第二處是來自于善良淳樸的女仆皮果提,女仆皮果提給予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少有的關懷與溫暖,大衛(wèi)?科波菲爾這么評價她道:“她進入了我心中的一個地方……如果她死得早,我無法設想我會做些什么”[[[][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62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9頁。最后,大衛(wèi)?科波菲爾面對苦難發(fā)生了第二次轉變:從接受到反抗。面對默德斯通姐弟的打壓以及克里克爾校長的體罰,大衛(wèi)?科波菲爾都選擇了默默忍受,并借助一定外部力量完成“接受”的合理化。但是這些退讓并沒有化解苦難,反而使得那些施害者日益猖狂。最終在被繼父默德斯通送往默德斯通——格林比貨行做童工后,大衛(wèi)?科波菲爾內(nèi)心日積月累的絕望痛苦使他迎來了反抗意識的覺醒。大衛(wèi)?科波菲爾意識到“沒有逃脫那苦難的希望,除非我自己跑掉”[[][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7頁。]。于是“打定主意要逃走——決定不管用什么辦法,到鄉(xiāng)下去,到世上我唯一的親戚那兒。把我的遭遇告訴我姨婆貝特西小姐”[[][英]狄更斯:[][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7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89頁。大衛(wèi)?科波菲爾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是從無措、到接受、再到反抗,這些態(tài)度的背后對應了維多利亞時代下資本主義對人民的迫害,以及人民對抗不公的勇氣和維護尊嚴的意識覺醒。維多利亞時代的資本主義在工業(yè)革命迅速發(fā)展后逐漸暴露弊端。其中有關財富導致的社會矛盾尤為突出。財富的產(chǎn)生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但創(chuàng)造財富的進程中伴隨著人性的失落。具體體現(xiàn)在繼父默德斯通為了侵占大衛(wèi)·科波菲爾母子的金錢不擇手段;克里克爾校長為謀取私利而戕害兒童;社會機構管理者為了利潤剝削、壓榨工人等方面。作為弱勢群體的兒童面對這樣的迫害自然會感到無措,并且一度寄希望于外界來救贖自己。但在求助無果后又產(chǎn)生逃避心理。這種逃避心理錯誤地認為屈服于資本主義的壓迫會減少苦難。但是,此時的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它只會無下限地壓迫底層人民。進而導致社會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更深層地體會到孤獨、焦慮和虛無感。無數(shù)次的壓迫最終迎來了反抗,大衛(wèi)?科波菲爾私自逃離默德斯通——格林比貨行和去投奔姨婆。這種反抗表現(xiàn)了苦難兒童對抗社會不公的勇氣的增長和維護尊嚴的意識覺醒。所以,大衛(wèi)?科波菲爾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是隨著苦難的加劇而不斷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從一開始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感到無措,再到憑借外部力量合理化地接受苦難,最后因苦難的無下限加劇而開始反抗。這不斷變化的應對態(tài)度也暗示著苦難兒童對抗社會不公的勇氣的增長和維護尊嚴的意識覺醒的過程。(二)小鈴兒堅決反抗與大衛(wèi)?科波菲爾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具有前后變化不同,小鈴兒選擇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簡單、激烈,他選擇了堅決地反抗。他的反抗受到先生“國恥教育”的直接影響。而這種“國恥教育”的實質是部分群眾處在國家動蕩之際發(fā)出的“救亡圖存”之聲。小鈴兒在經(jīng)歷了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導致的苦難后,他選擇以堅決的反抗態(tài)度面對苦難。小鈴兒的父親陣亡于南京戰(zhàn)場,這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并且在小鈴兒接受了先生那錯誤的“國恥教育”后,使他加劇了對帝國主義的恨。這些痛與恨變?yōu)檎勰バ♀弮壕裆系目嚯y根源。為了消解這份苦難,小鈴兒決定落實先生的“國恥教育”,他“打算弄一個會”[[][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98頁。][][英]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98頁。小鈴兒面對苦難的堅決反抗態(tài)度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社會中“國恥教育”的消極影響。近代以前的中國在西方國家眼中“不是一個實在的國家,而是一個神話”[[]周寧:《龍的幻想》,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頁。]。但是隨著帝國主義入侵的深入,中國地位發(fā)生了改變,中國人的恥辱感加劇。國人根據(jù)失地的羞恥、敗兵的羞恥、損失國權的羞恥進行各色的國恥紀念,并且迅速發(fā)展到教育體系中去。針對兒童的“國恥教育”主要通過讓兒童知道國恥歷史,進而激發(fā)其雪恥的決心。在這一時期里,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就是進行“國恥教育”。這要求“尤須注重小學教師,必使其有愛國雪恥之血心,而后方能任其為老師也”[[]齊紅深:《日本侵華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頁。]。在以上的要求下,先生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對于講和的李鴻章痛恨至極,而且向小鈴兒灌輸“長大成人打日本去,別跟李鴻章一樣”[[]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5頁。]的偏激觀念。像小鈴兒這樣的兒童是很容易受外界暗示的,外界告訴他什么可怕,他就懼怕什么。很快小鈴兒陷入先生的“國恥教育”的負面影響,他采取以暴制暴的反抗態(tài)度去面對苦難。在社會動蕩的背景下,小鈴兒化悲痛為力量進行了反抗斗爭,他集結同齡人通過打斗來反抗苦難。但也因此受到退學處分?!皣鴲u教育”逐漸偏離塑造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的出發(fā)點,陷入盲目的仇外情緒以及片面的尚武精神[]周寧:《龍的幻想》,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頁。[]齊紅深:《日本侵華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頁。[]老舍:《老舍·兒童文學精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95頁。所以,小鈴兒在受到先生的“國恥教育”影響后采取了堅決反抗的態(tài)度來面對苦難。這種“國恥教育”的本質是一種不全面的、偏激的“愛國主義教育”,這使得受教育者小鈴兒獲得了盲目的仇外情緒以及片面的尚武精神。進而導致小鈴兒的反抗帶有以暴制暴性質,最終無法幫助小鈴兒擺脫苦難??偠灾笮l(wèi)?科波菲爾和小鈴兒在面對苦難的時候各自表達了不同的應對態(tài)度,前者采用從無措、到接受、再到反抗的態(tài)度,是在變化中尋求擺脫苦難的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