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的夯筑技術_第1頁
中國古代建筑的夯筑技術_第2頁
中國古代建筑的夯筑技術_第3頁
中國古代建筑的夯筑技術_第4頁
中國古代建筑的夯筑技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建筑的夯筑技術

該建筑是一座大型多層住宅建筑,適合大家庭生活,具有突出的防御功能,采用骨墻支撐,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南京、和平、惠安等山區(qū)。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交椅形、曲尺形、弧形、扇形等,構成漢族傳統(tǒng)建筑住居的杰出范例。這些土樓高超的夯土版筑技術,是古老的中國生土建筑工藝和當?shù)刈匀?、社會環(huán)境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產(chǎn)物,是對古代生土建筑技術和藝術的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1結構體系和建筑結構所謂夯土版筑,就是用木棒(亦稱夯杵)將黃土用力夯打密實變硬而建造起來的樓房。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時代就有了。從考古發(fā)掘上來看,我國這種夯筑技術的最古遺例,是在河南省湯陰縣叫做白營子的地方,它是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末期的遺址。公元前11世紀(商代)以后,這種技術被各個領域廣泛應用,許多規(guī)模宏大的宮室和陵墓都是用夯筑技術建造的,特別是夯土臺基成為建筑物的必有通式。在四千多年前的大禹王時代,不僅利用這種技術建造城池宮殿,而且用于修堤筑壩,治理水患?,F(xiàn)尚存河南省安陽、鄭州等三千余年前的城池宮殿遺址,都是利用夯筑技術建造的。鄭州的商城遺址四周總長6960m,采用分段版筑逐段筑成,質(zhì)地相當堅固。這種夯筑技術伴隨著漢民族的遷徙,從黃河流域跨過揚子江,向江南地區(qū)傳播,直至傳播到福建省西南部、廣東省東北部、江西省南部的山區(qū)農(nóng)村。隨著漢族南遷,從唐代開始,福建、廣東、江西的夯筑技術逐漸發(fā)達,到了明代,福建西南部山區(qū)農(nóng)村建造房屋都以粘土為主要建筑材料,并利用夯土技術建造,這種夯土技術已到了巔峰水準,建造的樓房一般皆為三四層,高達五六層,有的高度超過20米。一層是廚房,二層是糧倉,三層以上為臥室。一層的廚房和二層的倉貯室對外不開窗,三層以上的臥室才開內(nèi)大外小的小窗,還有一座圍合型的土樓只留一個大門出入,高大厚實的土墻外高層出挑,又設有多個了望臺,用于觀察樓外動向,樓樓有水井、污水排放暗溝,安裝有谷礱、石舂、石磨等稻谷、雜糧加工制作工具,并有大量的柴草。因此,只要樓門一關,里面便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小天地,即使被外圍困一兩個月,樓內(nèi)居民仍可以足不出戶照常有序地生活。北宋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規(guī)定:“筑墻之制,每墻厚三尺(1尺≈0.33m),則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減半;若高增三尺,則厚加一尺,減亦如之”。而現(xiàn)在福建大部分建于明清時代的土樓,是中原夯土版筑技術經(jīng)幾千年積累提高的技術結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實物,這種夯土墻的技術水準達到了高度與寬度之比是25:1的登峰造極境界,可謂是對古代夯土技術的一大貢獻。難怪日本琉球大學的福島駿先生稱之為“利用特殊的材料和絕妙的方法建起的大廈”。那么,福建土樓是如何利用“特殊”的材料和“絕妙”的方法建起來的?2細混凝土材料傳統(tǒng)夯筑土樓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土、木、竹、石等,土樓以土為承重墻體,故而建造土樓需要大量的泥土。土質(zhì)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土墻的耐久性和堅固性。因此要選取粘性好,又含有一些砂子的黃土,少量砂子可以減少土墻筑成后的收縮,使土墻不易裂縫;然而,一般的凈黃土縮水性較大,夯成土墻易傾斜走樣或開裂,建造土樓時,有的就摻上耕地下層未被翻犁過來的新土即田土甲泥,以增強粘性。生土挖出后一般不直接夯筑,而要敲碎研細,并放置幾個月,讓其發(fā)酵,使其和易性更好,以保證夯土墻的質(zhì)量。夯筑土墻最講究的是用“三合土”,即黃土、石灰、河沙,三種成分攪拌夯筑效果最佳。其主要的作法有濕夯和干夯兩種。濕夯三合土的配方,黃土、石灰、沙的比例為1:2:3,多用于墻腳,這種土墻在水中浸泡而永久不變;而干夯三合土則以土為主,黃土、石灰、沙的比例為4:3:3,也可以5:3:2,多用于大型圓、方土樓的一層外周底墻,這種土墻雖怕水,但比普通土墻要堅固得多。但不管是濕夯還是干夯,都十分講究土中水分的控制,水分太多了,夯筑時會發(fā)生水析現(xiàn)象,土墻不能夯實;水分稍偏多,則墻體不易干燥,且會收縮變形開裂;水分少了則粘性差,很難夯實。因此在夯墻施工中依泥水匠師傅的經(jīng)驗掌握,一般拌和的“三合土”捏緊能成團、拋下即散開就認為是水分合適。還有一種特殊配方的“三合土”是將紅糖、蛋清水及糯米湯水加入“三合土”中,翻鋤和勻,這三種原料都是絕好的粘固劑,可以增強“三合土”的堅韌度。用這種方法夯筑的土墻干固后異常堅硬,水浸不變,即使用鐵釘也難以釘入,其堅固耐久性遠勝于水泥,因此許多土樓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依然固若金湯,完好無損。3墻篩、泥水藝人們對福建土樓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驚嘆之余,卻很難想象它的夯筑工具卻是如此的簡單,只要有墻篩一副,夯杵兩根(亦稱舂杵棍),圓木橫擔若干支,大拍板一把,小拍板若干把,繩線一盤,魯班尺或楊公尺,短木尺和三角尺、水準尺各一把,鐵錘、榔鋤頭、鐵鏟、丁字鎬各一把,以及泥刀、竹刮刀、鋤頭、木鏟、簸箕若干,泥水匠就可以建起令世人驚奇的龐大土樓。這些工具除鐵具外,都是泥水匠或木匠自制,要求不是很高。墻篩以老硬杉木制作,外部略顯粗糙,但內(nèi)平整。規(guī)格一般長1.5~2m,高40cm,木板厚7cm,其形狀與制磚木模相似,若建造圓土樓的墻篩則制成弧形狀。墻篩的一端為開放的,用硬雜木制成的“墻卡”支撐,成“H”形,非開放的一端以“墻針”固定?!皦︶槨睘閮筛蚤绢^固定的模封,這樣墻篩能靈活拆卸,任意改變墻篩的內(nèi)空。內(nèi)空即構筑的土墻厚度。夯筑土墻的舂杵棍,用重實而不易開裂的雜木制作而成,重約5~10kg。杵棍兩端一頭大一頭小,直徑約8~10cm,中間部分削至適于手握為準,沒有統(tǒng)一標準。長約與人等高。墻篩內(nèi)填上虛土時用小頭夯,待夯得差不多了再用大頭夯平。大小拍板也是用雜木做成的,大拍板長約1m,小拍板長20cm,寬約7cm,都是圓把手,表面油光。作用是:毛墻夯成一版后,墻篩一脫開,就用大拍板重拍毛墻兩面的墻皮,使墻面表皮硬實;小拍板則用于補墻修光墻面。4建造土墻的準備建造土樓的程序一般包括開地基、打石腳、行墻、獻架、出水、裝修等項。4.1圓樓墻腳施工開地基、打石腳是行墻的基礎。開地基前,不論是建方樓還是圓樓,都要根據(jù)基地的大小,所需房間的多少,以及財力、物力等,來確定樓的規(guī)模、層數(shù)和間數(shù)。方樓確定邊長,圓樓則要確定半徑。再以門檻和“楊公仙師”之間的中點為全樓的中心,量出外墻位置。并劃出樓的開間和進深大小。如方樓可以根據(jù)設計好的外墻寬度,畫好外墻基槽的灰線,叫做“放線”;圓樓沿中軸線定出圓心后,用繩子繞圓心畫出內(nèi)、外墻的位置,再根據(jù)設計好的外墻寬度畫“灰線”,這樣就可以挖槽筑基了。筑基的基坑俗稱“大腳坑”,地面以下的基槽稱大腳,地面以上的墻腳、腰壁稱小腳。大腳坑的寬度一般比小腳坑的寬度大一倍,深度則根據(jù)樓基地的土質(zhì)與樓高而定。樓高3層以內(nèi),基坑深要挖30~60cm?;坶_挖之后,開始墊墻基、砌墻腳,叫“打石腳”。打石腳通常用五六十厘米的鵝卵石墊底,方樓的四角則用整塊的巨石壘砌,以確保屋角地基的穩(wěn)定。石縫中填以小石塊,使其相互擠緊牢固。如果是臨河宅地,在打石腳時還要在塊石之間灌注石灰漿,樓基砌好后填土夯實,然后再砌地面的小腳。小腳通常砌0.6~1m,在常遇水患的地方,墻腳要砌高過最高洪水位以上,南靖縣坎下村的懷遠樓墻腳就砌了3m高。墻腳用鵝卵石或毛石壘砌,砌法很有講究,即鵝卵石的放置要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大頭朝內(nèi),小頭朝外;大石在下,向上逐漸收分,分為內(nèi)外皮,中央再填入小石塊;同時還要用泥灰勾縫或用三合土濕砌,這樣墻腳更加穩(wěn)固,既可防潮,又不會被人從墻外撬開,對確保樓體安全,防止盜匪侵襲都有重要作用。4.2時懸大墻“固土”墻腳砌成,待壁面三合土干固后,開始支架模板夯筑土墻,土樓人家稱其為“行墻”。夯筑第一版墻時,要在土墻與墻腳交接處,要用小拍板拍打成折角。一般一版墻高1.2尺,分四伏土或五伏土,由兩人站在墻垛上使勁、反復夯筑,每版墻要埋入二根長約2m的竹片或杉木枝條為“墻骨”,每兩伏土放置兩根短竹片、木片,以增加其拉力,確保土墻不傾斜、開裂。若夯筑方形土樓,還要在轉(zhuǎn)角處放置較粗的杉木交叉固定成L形作墻骨,增加墻體整體性。每夯一版前要在“墻枋”兩端擋板上吊鉛垂,以保證墻體的垂直。通常一天行墻一周,行完一周行第二周時,必須反方向進行,即正反方向輪流夯筑,這樣墻體才更加牢固。同時要在已夯好的墻上灑些水,以使上下周之間的墻體能夠夯合。而一般夯筑完一層,要停工半年時間,讓其土墻干了、堅硬了,才再夯筑上一層。夯筑土墻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先沿寬度和長度兩個方向,每隔八九厘米舂一個窩,每個窩連續(xù)舂兩下,稱重杵,使土相互粘結。第二階段是在夯筑的毛墻還未被風干之前要進行修墻補墻。首先是過一遍大板,用大拍板把墻體拍擊結實,若毛墻過厚或移位,要用泥鏟先除去一部分,再用大拍板拍實;其次是以細泥修補墻面,用小拍板拍光,使墻面更加光潔、平整,這樣不僅使版層的接縫更彌合,而且增加了墻面的美觀效果。經(jīng)過大板拍擊、小板過光后,土墻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雨侵蝕和抗震等性能,因此這是一道必須要做的工序,也是一堵1m左右的土墻能筑起一二十米高的大樓的重要原因。每一座土樓的墻體都是下寬上窄,這就要求在夯筑土墻時,必須自下而上收分。采用墻的內(nèi)面收分,使其收分斷面正好與樓棚枕齊平,可由樓板蓋住。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墻倒向背陰的一側,因為朝太陽一面干的快,收縮快,而背陰的一面干的慢,收縮慢,這樣墻體就會倒向太陽的一側,以防傾斜。福建土樓一般底墻厚在1.2m~2m之間,像懷遠樓外墻總高13.5m,底層墻厚1.3m,若按宋《營造法式》的規(guī)定建造土樓,則底層墻厚要做到4.1~4.3m。福建土樓如此薄的土墻能達到堅固的要求,說明從地基處理、夯土墻用料、墻身處理及夯筑方法都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經(jīng)驗。4.3豎木柱、架木梁夯筑完土墻,只是完成了一座樓的“外部”,其“內(nèi)部”的立柱、架梁、鋪板等木結構也至關重要。在建造中,每當把土墻夯到一層樓高時,要在墻頂上挖好擱置樓板梁的凹槽,然后由木工開始豎木柱、架木梁,這道工序稱為“獻架”。其做法是木梁的一端直接架在外墻挖好的小槽中,另一端由內(nèi)圈豎起的木柱支撐,內(nèi)圈木柱之間架橫梁,橫梁上支架若干“龍骨”。龍骨的另一端支架在外墻上挖出的槽內(nèi)(需適當抬高,土墻收縮后才能與樓板面保持水平),龍骨上再鋪木樓板(土樓人叫“棚”),樓板向上一面要刨光,所鋪樓板要留一片板的空位,等過了一年樓板縮水確定后,才裝上最后一片板,并用竹釘固定,確保樓板緊密。竹釘需用熱沙子炒至干老變黃才干燥耐久。土墻夯筑到第三層時,由支撐二樓的柱子上再豎起支撐三樓的柱子,并在其上面架橫梁與龍骨。4.4釘組片數(shù)片數(shù)的規(guī)定建造一座大型土樓,一般需耗三四年時間。墻體全部建好,各層獻架完成,便開始封瓦頂。屋頂?shù)哪緲嫾苡谩按┒贰迸c“抬梁”相結合的方式,架梁上擱檀、椽和望板,望板上直接鋪瓦。在椽木時要掌握兩個要求,一是釘椽木的片數(shù)要以“天、地、人、富、貴、貧”六個字為據(jù),以釘“天”釘“地”不釘“人”,釘“貴”釘“富”不釘“貧”(以房間內(nèi)能看到的片數(shù)為準),如果釘在“貧”字上,對住居人不吉利。二是內(nèi)椽較短,外椽較長(通常在2m以上),叫前戴斗笠后披蓑衣,目的是為防止雨水打濕外圍土墻。圓樓在鋪瓦頂時,由于屋頂外坡向外伸展較長,其周長較大,而內(nèi)坡越往內(nèi)周長越小,所以要采取“剪瓦”的方法來處理,即每鋪若干隴,內(nèi)坡要減瓦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