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教學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教學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教學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教學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教學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寬衣博帶,披頭散發(fā),腳拖木展,手持廛尾,捫虱而談的名士形象……這大抵就是魏晉風流,亦即魏晉風度。總之,談到魏晉風度總是離不開這些詞匯,清談、飲酒、食散、狂放、怪異、率真、唯美、無弦琴、放情山水、真真假假、病態(tài)的自由、畸形的獨立、非病不可……這可真是一個既讓人向往,又讓人無奈的時代。——楊臘清《魏晉風度:讀<風流與盛世—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化簡史>》載《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08-20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文化是繼商周、秦漢之后的又一個高峰,而且在當時居于世界的前列?!枷腴_放,氣魄宏大,兼收并蓄,是隋唐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匆粋€民族的自信心、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它對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是一概拒絕,還是開放接受。

——柳肇瑞《力圖再現(xiàn)隋唐的燦爛文化》載《中國圖書評論》1991-05-01

《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裂變”與“整合”【學習聚焦】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活躍,呈現(xiàn)多元特征。“武圣”“關圣帝君”“迦藍菩薩”儒釋道三教共同敬奉的神明(史上最強跨界)一、“裂變”與“整合”結合課本內容,梳理儒、道、佛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狀況思想流變兩漢時期魏晉時期隋唐時期東漢:佛教傳入;道教興起西漢:儒學獨尊(官方正統(tǒng))儒、道、佛融合,玄學出現(xiàn)道教主張“ ”和“ ”佛教漸趨“ ”思想上:“道”、“無為”政治上:“無為”社會風氣上:“清談”玄學“三教合歸儒”,以儒為主唐中期:儒學“復興”思想活躍多元發(fā)展貴儒尊道本土化一、“裂變”與“整合”佛教:行善積德,追求來世的幸福(一)儒學式微,佛道盛行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期,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繁困苦的民眾亟需精神寄托道教:修煉成仙,追求無限的壽命

任何時代,苦難中的人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對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尋找未來的幸福。

——柏楊《中國人史綱》

傳統(tǒng)儒學充斥著倫理說教,卻不能對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釋和安慰。漢唐儒學簡單的思想體系,已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力?!鹫坠狻吨袊枷胧贰啡鍖W:“敬鬼神而遠之”佛道盛行直接沖擊儒家思想作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地位,其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削弱;一、“裂變”與“整合”佛道教盛行之后,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什么問題?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編民,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猥濫之極。”

——《魏書·釋老志》

①廣修寺廟,耗費大量錢財;逃避賦稅,嚴重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②人口減少,兵源枯竭,戰(zhàn)斗力下降,造成政府統(tǒng)治危機。(二)佛教盛行,危機產(chǎn)生一、“裂變”與“整合”北魏太武帝:曾三次下詔打擊佛教,令全國各地碎佛像、焚佛經(jīng),佛像經(jīng)典無復遺存。國境之內,看不見一個出家人。北周武帝:破毀寺塔,焚燒經(jīng)像,勒令僧人還俗。滅北齊后,廢4萬所寺廟,賜王公大臣充為地宅,300多萬僧尼被迫還俗。唐武宗:下令焚燒皇宮內所有佛經(jīng),將宮中所供佛像皆深埋地下。在全國共廢大、中寺院4600余所,廢小寺廟近4萬所,還俗僧尼約26萬人。后周世宗:廢減寺院3萬多所,數(shù)萬僧尼勒令還俗,銷毀佛像用來鑄錢,以充實國庫。危機:統(tǒng)治者滅佛三武一宗滅佛(三)佛教危機,儒學復興一、“裂變”與“整合”南朝:范縝

無神論

“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侶的游手好閑),貨殫于土木(指修建寺院)?!薄渡駵缯摗罚ㄈ┓鸾涛C,儒學復興危機:民間反佛復興儒學唐中期:韓愈

儒學復興運動思想:用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觀點目的:維護封建統(tǒng)治,鞏固儒學地位寄情山林、縱酒清談(玄學)一、“裂變”與“整合”多元與創(chuàng)新【學習聚焦】魏晉南北朝的文學藝術成就突出,科學技術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就;隋唐文藝達到新的高峰,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諟Y明《歸田園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羊?!峨防沾ā穼飘敻?,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懿佟抖谈栊朽岛酰r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建安文學(渴望建功立業(yè)和哀嘆民生疾苦的的建安風骨)東晉田園詩(逃避現(xiàn)實,探尋個體)南朝駢文(講究對仗和韻律)南北朝民歌(語言質樸,風格豪邁)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盛唐:詩風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放;中唐:詩風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xiàn),反映了唐朝的社會弊端日益暴露,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晚唐:詩風凝重沉郁,多感時傷世之作,反映了唐朝的日漸衰弱,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文學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天下第一行書“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藝術魏碑雄健晉帖秀美顏體敦厚藝術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柳公權《金剛經(jīng)碑》懷素《自敘帖》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張旭《步虛詞》藝術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吳道子《送子天王圖》閻立本《步輦圖》唐朝: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代表人物是吳道子,被尊為“畫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圖》。藝術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中國的石窟藝術則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tǒng)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佛教思想及其本土化過程。藝術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

飛天的變化耐人尋味-本土化世俗化生活化。唐代飛天北周飛天北涼飛天藝術二、多元與創(chuàng)新中國科技有何特點?縱向傳承;橫向領先;領域多樣;突出實用;重總結??萍级?、多元與創(chuàng)新“開放”與“保守”【學習聚焦】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三、“開放”與“保守”引進來:(1)從東漢到北朝,陸續(xù)有中亞、天竺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jīng)翻譯成漢文。(2)中國名僧西行取經(jīng)。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jīng)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經(jīng),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三、“開放”與“保守”走出去:(1)唐朝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歷經(jīng)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的佛教發(fā)展有著重要貢獻。(2)日本、新羅等國常常派學問僧來長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三、“開放”與“保守”小組討論:比較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的異同。玄奘(602-664)在苦心鉆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國內佛教經(jīng)論體系混亂,各家說法頗多分歧。為尋求準確的佛經(jīng),他西行求法,歷經(jīng)艱辛,十余年中游歷百余國?;貒?,他不但精煉準確地將1300多卷梵文佛經(jīng)翻譯成漢文,還將漢文經(jīng)典翻譯成梵文。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fā)愿東渡。他排除萬難,歷時12年,經(jīng)6次努力,終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佛學、建筑、雕塑、醫(yī)藥、藝術等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摘編自袁行霈主編《中華文明史》、白壽彝《中國通史》合作探究品質特征:兩位高僧都具有持之以恒、不畏困難的品質。目的不同:玄奘西行側重于引進域外佛教思想;鑒真東渡則側重于輸出本國佛教思想。路線、出行方式不同:玄奘西行主要沿陸上絲綢之路至天竺,交通方式為步行和騎馬;鑒真東渡則從東南沿海出發(fā)經(jīng)東海至日本,出行方式為行船。......交往方式:兩人都以和平的方式與外國進行宗教文化交流。交往影響:兩人都對中外文化交流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不同點:相同點: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所書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鑒真乾漆夾造的坐像具有中國盛唐建筑風格的建筑唐招提寺(日本)其他交流:(1)唐都長安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使節(jié)、商人、僑民,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2)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兩國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響。(3)唐朝后期,不少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1、交流范圍廣泛、國家眾多2、交流領域全面、政經(jīng)文教3、交往渠道眾多、貿易佛教4、交流的雙向性、兼收并蓄5、交流過程中中華文化圈形成三、“開放”與“保守”(1)經(jīng)濟: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繁榮,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物質基礎魏晉時期北方經(jīng)濟繼續(xù)發(fā)展,江南經(jīng)濟得到開發(fā)。隋唐大運河溝通南北,經(jīng)濟繁榮(2)政治: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與官僚政治的成熟,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人才基礎從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官僚政治逐漸發(fā)展成熟,官僚成為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主要群體(3)社會: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社會條件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相對安定,隋唐統(tǒng)一后政治穩(wěn)定,帶來了全國的社會安定。(4)文化:民族交融及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文化基因探究:三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繁榮領先的原因是什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合作探究三教交融魏晉-亂中交融文藝燦爛科技領先隋唐-氣象萬千中外互鑒佛教盛行-本土化道教傳播-融儒學儒受沖擊-吸佛道三教合一三教歸儒儒學正統(tǒng)儒受沖擊三教并行道受推崇佛化禪宗反佛聲音儒學復興宋明理學儒學吸收佛道再次走向輝煌題材多樣文學-建安文學/田園詩/南朝駢文/民歌書法-隸草行楷兼?zhèn)?書圣王羲之繪畫-顧愷之“以形寫神”-洛神賦圖雕塑-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唐詩-李白仙杜甫圣。顏筋柳骨懷素狂。題材多-四類/吳道子開放,進取,博大統(tǒng)一安定;經(jīng)濟繁榮;科舉教育;民族交融;中外交流。數(shù)學祖沖之圓周率;農學賈思勰《齊民要術》地理裴秀《禹貢地域圖》應用性趙州橋;雕版印刷;火藥;僧一行子午線;孫思邈千金方;唐本草-藥典;領先性;應用性;傳承性;農業(yè)性。政策開放開放性地區(qū)廣泛海陸并舉雙向交流領域廣泛形式多樣中心地位影響深遠兼容并蓄本課小結隨后出現(xiàn)的隋唐統(tǒng)一王朝,國力強盛,疆域開拓,經(jīng)濟繁榮,民族往來和對外交往活躍,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樹。文治武功成就,達到了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在當時世界范圍內首屈一指。

——《中外歷史綱要》(上)單元概述第27頁唐朝前期,疆域東到大海,西達咸海,東北至外興安嶺、庫頁島一帶,南及南海,空前遼闊。南海諸島及相關領域納入中國的版圖,成為第一個地跨長城南北、綜合農牧地帶兼容各族的統(tǒng)一多民國家。

唐太宗曰:“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通鑒·唐紀十四》

大運河的開通江南經(jīng)濟開發(fā)(經(jīng)濟新格局)均田制曲轅犁手工業(yè)發(fā)展城市繁榮開皇之治、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

國家統(tǒng)一、政治開明、制度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是隋唐封建國家繁榮的重要表征,也是鞏固大一統(tǒng)格局的根本保障(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調制與兩稅法)

兼容并包文化多元全面繁盛思想:思想活躍多元特征文藝:唐朝走向新的高峰科技:隋唐走在世界前列對外交往活躍:開放包容、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異域文化影響中國文化、中華文化圈形成1.(2021·湖北高考·3)唐代杜佑《通典》稱:“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痹摃鴥热莘譃槭池?、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九門,其中“禮門”占全書篇幅的一半。從內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別強調()A.道家的無為而治B.史學的通古貫今C.儒家的倫理綱常D.理學的格物致知C2.(2014·全國新課標卷Ⅰ文綜·25)唐高祖李淵自認為是老子后裔,規(guī)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則天時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來唐武宗又大規(guī)模地“滅佛”。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惡決定宗教興亡B.道教的社會影響最大C.儒學的政治地位最為穩(wěn)固D.佛教的社會基礎薄弱C課堂練習3.(2023·遼寧高考·3)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收錄兩漢及以前畫家16人;收錄魏晉南北朝時期畫家128人,其中包括顧愷之、張僧繇等杰出畫家。這一變化發(fā)生的原因有()①紙張的普遍使用②門閥士族的推動③北人的大量南遷④儒家思想的影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4.(2022·全國乙卷·25)盛唐洋溢著剛健豐偉、莊重博大的時代氣象,這在書法藝術上亦有體現(xiàn)。宋代書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書法家的作品“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夠突出體現(xiàn)這一風格的書體是()A.小篆B.楷書C.行書D.草書B課堂練習5.(2018·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6)我國第一部藥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